第一篇:令我感动的教育细节
令我感动的教育细节
我曾经看过一个名为《热血教师》的教育电影,讲述的是一个美国教师来到纽约哈林黑人区的小学执教,他详细了解了班里每个学生家庭情况和心理情况,采用活泼、新颖、轻松的教学方式,营造了大家庭般的班级氛围,最终帮助这个极差的班级一跃成为区里的第一名。虽然他也曾经被学生气出了教室,想要放弃,但他却重新审视了自己,勇敢地承担起教育这群顽劣的“差生”的责任。其中,有很多教育细节让我很感动。
比如,为了让学生能认真地听他一堂课,他和学生“做交易”,只要听他讲15秒,时间一到他就喝一罐巧克力牛奶,一堂课下来,他几乎喝完了桌上所有的巧克力奶,喝得差点呕吐。就这样,他以一种近乎自虐的方法,吸引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倘若没有对教育的热爱和激情,他是不会这么做的。他以夸张的举动征服了这群叛逆的学生,成功地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他让我更加坚信这句话。教学需要老师花费很多的心思和精力,“千方百计”地将学生引入知识的殿堂。
另外一个教育细节让我几乎流泪:老师在感冒后,仍然坚持上课,最后竟恶化成了肺炎。看着他苍白但却隐忍痛苦的脸庞,我顿时感到这位老师是多么敬业奉献。后来他实在支撑不住,不能到校上班,但是为了课程的进度,他录下上课的内容,并在教室里播放。听课时当一个学生想做小动作时,他竟然在录像中指了出来,可见他是多么地了解这些学生。当他的提醒和学生小动作承接得如此“天衣无缝”时,我感动不已。对于学生的习惯,他是怎样的熟稔于心?是怎样的了解与默契?正因为他的了解,他才能走进这些学生的内心深处,才能逐渐得到这些问题学生的认同与爱戴。
第二篇:令我感动的人
令我感动的人
五(1)石路瑶
她是个无私伟大的人。
她就是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的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我们最近了解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的人物事迹材料,并看了相关的视频。她为了救学生,而被大车压住双腿,截肢。她很伟大,她是一名教师,这种大无畏精神令我钦佩。
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是我们的指路明灯。是她们教会了我们知识和做人的道理,有人把老师比喻成一座桥,一支蜡烛,一支粉笔。他们把知识传授给我们,让我们成功。张丽莉她年纪不大,从事一名教师的职责,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却为了孩子,只能坐在轮椅上,和轮椅终生为伴。在最危难的时刻,她只想着的是孩子,而没有考虑自己。因为她知道孩子是无辜的,他们有更长的 路要走。她的事迹被流传开来,所有人为她感动。她的精神将会影响着我们。
爱是世界上最温暖的,我也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第三篇:令我感动的人
令我深刻的人
五(2)班刘润璇 暖春,万物复苏,阳光明媚;盛夏,万缕阳光四射,骄阳似火,烈日当空;金秋,秋菊芬芳飘逸;隆冬,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寒风刺骨。每一刻,路上都闪现着那穿着橘黄色,手中舞动着扫帚的环卫工人。
春天,我和小伙伴一起跑到苹果园玩耍。当我们玩累的时候,忽然望见远处闪烁着园卫工人,他们正背着药水,手中拿着喷枪为果树喷洒农药,我心中犹然生起一种敬佩。
夏天,我随父母去三亚旅游。我们躺在那软软的沙滩上,享受着那天伦之乐。我兴奋地甩出了手中的饮料瓶。猛地看见一位头戴橘黄帽,左手提一个大塑料袋,右手正弯腰捡起我甩出的“杰作”的环卫工人。我马上停住了脚步,感到羞愧万分。
秋天,硕果累累,菊花随风摆动,在家里,吃着甜甜的月饼,望着那皎洁的明月。在外面,凉风习习,落叶飘飞着,随心所欲舞蹈着。那校园里、生活区、马路旁,却闪动着环卫工人忙碌的身影。寒冷的冬天,天寒地冻,人们都在家里取暖,而环卫工人却在打扫压断的树枝和掉落的叶子。平时本来就很辛苦的环卫工人,加上风雪残酷无情将树枝和树叶压断在路边、马路上、人行道上„„到处都是,可把环卫工作害惨了。又是拿刀子砍断断树枝,又是拿铁锹铲树枝和树叶,又是拿扫把扫地,在寒冷的天气中累得满头大汗,寒风中还不觉得寒冷,他们在欢乐中忘记了疲劳和寒冷。环卫工人在这么寒
冷的天气中,把街道打扫得干干净净,赢得了人们的尊敬,我们要向环卫工人学习,学习他们吃苦耐劳的乐观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情,虽然自己身上脏了,却使城市变得更美了。当人们看见这么干净的街道时,便会想到环卫工人是最辛苦的人、最可敬的人。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那些无私奉献的环卫工人,他们用那双勤劳的双手正在为我们这个社会忙碌着。虽然他们收入微薄,可是却有一颗金子般的心,具有美好的品质。我赞美他们,赞美这些无私奉献的人!
5月24日
第四篇:令我感动的教育故事 文档[最终版]
令我感动的教育故事
----保护孩子稚嫩而又脆弱的自尊 有位教育家曾说过:孩子的心灵是纯洁而美丽的,如水晶;孩子的心灵是脆弱而易碎,如玻璃。我们做老师欣赏着他们水晶般的心灵,更要保护他们玻璃一样易碎的自尊.我清晰的记得,那是我在去年刚接的一个班时,我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一个因病留级到我班的学生总是不能交作业我很着急。思虑着如何改变他这种坏习惯,最后我自以为找到了一个高招——我让他写检查并让家长签名,然后拿到班会课上念。
当时我也觉得这样做会伤害他的自尊心,但一时又没有想出更好的办法。我担心他会反抗,所以提前和他商量。他答应了,我松了一口气,总算没有在学生面前丢面子。
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他按照我说的做了,也起到了我预期的“杀一儆百”的效果。可是后来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在一次小作练习《老师,我想对您说》,从这位同学的习作中,我知道了那件事严重损伤了他的自尊心,而真正对他起教育作用的并不是那次难堪的当众检讨。
他在习作里说道:老师,您知道吗,您让我在全体同学面前出丑,严重损伤了我的自尊心,我打算记恨您一辈子。可是近来,我心里很矛盾,因为每天早读的时候都看到你早早到校,为了不耽误同学们早读的时间,您费力地给我们班扫地、拖地、擦墙壁。到了冷天,同学们读书都不愿伸出手来,可是你却不怕冷,吃力地把一扇扇窗户擦干净,把桌凳排列得整整齐齐,让我们在干净舒适的教室里学习。老师,上次你让我念检讨,我心理愤愤不平,而且我并没有让家长签名,而是我偷偷找过去的同学签的,当时我还为骗过去而庆幸。可是直到今天我发现您是这样的关心我们,我忽然觉得这样做是多么对不起你。老师,我决心以后改掉不写作业的毛病。我没有勇气当面向您道歉,就写在习作里,当您看到的时候,希望能原谅我。”
这篇习作震撼了我的心灵,原来孩子们的心灵是那么的细腻,孩子们那么懂感情,如水晶般纯洁而美丽。我为我以前的过激行为而悔恨。我差一点让这颗水晶般的心灵从此心怀怨恨而对学习失去信心。为此,我单独召开一次班会,当着同学们的面向那位同学道歉。
这篇习字让我对眼前的这群“毛孩子”刮目相看,我开始喜欢这群孩子了。以后我们班上发生了很多温暖人心的事。
现在想起教育生活中发生的事件,我真有些感动。是学生坚定了我的教育信念,是学生教会了我,让我懂得了要保护孩子们像玻璃一样易碎的自尊。
高二年级物理 李 响
第五篇:令我难忘的细节
181558266.doc
令我难忘的细节 高一(7)班 刘皓宇
小时候,走在楼下的小路上,一墙之隔的邻街,永远是那么喧嚣热闹。磨刀的人那一声声“磨剪子”的吆喝,小商铺的老板为了招揽顾客不惜把嗓子吼得山响,种种声音混合构成了一道奇特的交响乐。
但其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却是几乎每晚六点都会准时响起的一声“老面馒头——”,抑扬顿挫,回音悠长。那是一个雄浑的男音,悠长却不拖沓,从音色上听似乎是由老人所发出。而这声吆喝的准时更是令我以它为“集结号”奔向电视机。
苦于那立于两街之间的围墙,只闻其声而不见其人。但终于还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透过窗户瞥见了那道“神秘”的身影,确实如想象中那般,是个老人,推着辆小车,上面蒙了层厚厚的布,想来是为了防止热气消散。很快他便消失在我的视线里,取而代之的是一声渐行渐远的“老面馒头——”
很自然地,我长大了,因为上学的原因不可能再每天准时去听那一声吆喝,也不会再去留意了。偶尔听到一声,便会想起童年。我也无数次垂涎过那热气腾腾的老面馒头,可又不愿绕如此之远只为买
一、两个馒头。吆喝声里没有太多内容,馒头的价格也只能猜测,这一声吆喝并没有为老人多拉来我这一笔生意,我不过是将它当作音乐来欣赏。
有一天,父母从外面带回几个热气腾腾的馒头,看到它升腾的热气便使我想到了老人。虽然明知道父母也不可能经过那条路去买老人的馒头,但我还是不知不觉地将它当作了老人吆喝的内容,一口下去,没有干硬生涩,似乎还带点甜味……
渐渐的,随着课业的日渐繁忙,我已有很久没听到那清脆的吆喝了。隔壁街的嘈杂也早已不复以往,那些街头小商贩也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而和磨刀人这一职业一起消失了,至少在这繁华的都市早已听不见那“磨剪子”的吆喝。而我也几乎没有时间静下心去分辨如此嘈杂的市井之声中究竟有没有混杂那一声吆喝。
中考最后的复习阶段,我独自坐在房间中排除干扰聚精会神地攻克眼前的难题。目光一瞟扫到了身边的时钟——六点零二分,这时,窗外却不合时宜地传来一声:“馒头,馒头,一块钱三个……”,没有那一声悠长的回味,只有急功近利的急促。声音也不是那古朴的男音,换成了满腔透着不耐烦的女音。我视线瞟向窗外,一个大喇叭赫然醒目的挂在车前,不厌其烦地一遍遍重复着……
那古朴的吆喝声,应当随着老人远去了吧!
耳畔似乎在回响“老面——馒头——馒头——老面……”
后记:吆喝,这一古老的可以称之为民间艺术的东西已随着社会的发展渐渐消失。不只是老人的馒头,无数小贩和手工业者的传统的吆喝声亦是渐行渐远。是传统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吗?还是这物欲横流的社会早已容不下这时代符号的一席之地?
令我难忘的细节 高一七班 魏舒卉
千里难寻是朋友,的确总是身边最平凡的朋友给了我最多感动。经历过的一些事情,也许已经淡忘,但仍有余热温暖着我的心。最让我心里灼热并且难忘的却是那么一个细节。
几抹小彩抹亮一片天,那天是属于我的,也是我的初中生涯的最后一个生日。那天对我来说是特别的,但对别人来说是普通的,一样的问好,一样的谈笑,举止之间流露出我的失望,但我仍不愿最先点破,因为我在乎我在朋友心里的地位。朋友的沉默撞击着我心里的防线,也许这是从未有过的。
但是从未有过的,却是最令人难忘的。课间我被一个同学安排到了喇叭下扫地,就在我
181558266.doc 抱怨“生日还要扫地时”,喇叭里传出朋友们对我的祝福的话和为我点播的歌。我愣在了原地,我知道一抬头便可看到同学们的坏笑,可是我怎么舍得抬起头呢,但我更舍不得破坏同学们的精心的安排。也许是百感交集,也许是被同学们温暖到灼热的心,也许是从低谷飞跃到高潮,也许是一切来得太快我还未来得及适应这善意的安排,就在抬起头的的一瞬间,逢着同学们都被小彩映红的脸,这一瞬间我的眼眶湿润了。就在这一瞬间我似乎懂得了伯牙和钟子期的高山流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难分友情。我对自己说记住这个瞬间,永远也不能忘,但我却忘记了我已经再也难以忘记这一瞬间与朋友仅靠眼神,不,是心与心的交流。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就让这个瞬间定格在记忆的相册中,永远也不会被岁月侵蚀:那个瞬间内心情感复杂的我,那个瞬间淌着热泪的我,那个瞬间洋溢着满足的同学们的面庞,那个瞬间充满着温暖的教室,那个瞬间我和同学们仅靠心与心的交流。每一次重温,都可以感觉到,那么刻骨铭心。正式这么多的瞬间组成了一个难忘的细节。
毕业了,也懂得了,千里难寻是朋友,在朋友的心里总会有我的位置,从不用怀疑,在我和朋友的心里面都会永远记得那个难忘的细节,永远,永远。。。
作文后记:这个细节,我描写事件的过程较为粗略,重点描写我的内心的感情,刻画了感情的转变和我流露,实则反衬出同学们“计谋”的成功,对细节的描写也很丹,却写了两次,实则表面丹却内涵深。也许大家都有过类似的经历,但我坚信那时内心的感受是独一无二的,只有我一个人能明白,我和同学的情感也就在那一刻升华,从那一后,我们就有着不凡的末期,总而言之,那一个细节包含的太多,是初中三年同学友情的最好体现,真真实实,确确切切,总在我的记忆中敲响,每一次回忆,当时的情景就历历在目,虽然普普通通的一件事,但我更坚信,我和同学们都未曾忘记,都保存着最难忘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