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校德育工作指导纲要大全
学校德育工作指导纲要
一、学校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全面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
代化服务,坚持对全体学生全面发展负责,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实行全员德育,整体德育。学校的每一项工作,都包含着德育的意义;学校的每一位教职员工,都是德育工作者。
二、学校实施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道德、品质、心理教育为基础和以良好的行为规范为特征的健全人格教育,体现“教会做人、教会学习、教会生活、教会创造”的教育主张,为未来社会育人才。
三、学校坚持“面向全体、打好基础、发展个性、着眼未来”的办学宗旨,重视
学校精神、校训、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建设。学校精神是“砺志进取,追求卓越”;校训是“教人求真,学做真人”;校风是“文明、勤奋、务实、创新”;教风是“求实、求精、求活、求新”;学风是“勤学、乐学、博学、会学”。齐心协力,一定要严格管理,使学校成为有最好的学风、教风和校风,有最整洁并充满文化氛围的校园,设备先进而又具有高质量的现代化实验学校。
四、校长在上级党委和教育主管部门领导下,紧紧依靠党组织,对学校德育工作
进行全面领导。德育社会(生活)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职能部门,负责组织与管理。班主任是班级德育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和领导者,对班级德育工作负全责。
五、根据国家《德育大纲》精神,学校制订《各年级段德育系列化要求》,形成校内德育系列,以适应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职能部门,各年级班级,均按系列要求,对学生进行系统教育,开展活动,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并且,要创造条件,从礼仪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着手,逐步编印学校德育教材,加强教育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六、学校强调教职工集体在德育工作中的表率作用,“学校无小事,事事皆育
人”,“育人无小事,教师无小节”,教职工必须时时事事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教育学生。学校倡导性价值观是:“以艰苦工作为荣,以努力创造为乐,以多作奉献为最大自尊,以献身事业、服务社会、尽心培养孩子为人生最重要的目标,”教师要表现出高度的责任感,表现出良好的师德,以一流的创造性劳动,实现教师的价值与尊严。
七、“发挥学生主体精神”、“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
要原则。要热情引导学生,发挥主体地位的作用,积极参与学校各项德育工作,使之既是受教育者,又是主动参与者,不断提高德育实效。
七、学校德育必须紧密联系社会,联系实践,努力创造条件,制订各种制度,通
过各种方式途径,如“社会调查活动”、“行知植物园实践活动”、“手拉手结对活动”、“学雷锋公益活动”、“科技创新活动”、“行知夏令营活动”、“野外考察活动”等,积极引导师生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接触生产劳动。要提倡艰苦奋斗,经受磨难,不怕挫折,不甘平庸,善于创造,追求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
八、学校重视德育学科课程的建设与教学,在各学段内分别安排德育课程,及时
进行法制教育、环保教育、安全教育、人口教育、国防教育、形势教育,加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
九、各科教学,是学校实施德育,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最经常、最基础的途径。各
科教师要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寓教育于各科教学的内容与过程之中,善于把握渗透德育的着眼点与结合点,发挥学科教学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十一、学校重视德育活动课程建设。主要有升旗仪式、晨会课、班队课、开学典
礼、毕业典礼、休业式、节日庆典等,教师要善于通过德育活动,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凡各项活动,都要精心设计,讲究情景,造成热烈的气氛,震撼学生的心灵,力求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十二、学校重视主题活动课程的开发。如: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英语节、“环境教育周”、“社会实践周”和主题大队活动等,要大力挖掘活动中的德育因素,加强教育。
十三、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的环境育人的隐性课程。要大力抓好校园的净化、绿化、美化、儿童化、教育化,创建一流的物质文化环境和精神文化环境,做到校园常春,精神常青。
十四、建设好学校德育工作网络。要把社会、家庭、学校教育有机结合,发挥整
体优势,全面做好德育工作,要把学校教学的效果扩大到家庭与社会,得到巩固与充实,使德育工作社会化。各年级和班级,都要加强与家长与社会的联系,积极组织“家长开放日”、“家长会”、“家长代表委员会”等,坚持期初期末两次家访与随机家访,积极宣传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工作方针,宣传学校德育原则与措施,争取家长社会的最大支持,主动配合学校做好教育工作。
十五、加强德育的科研工作,使德育工作课题化。定期召开德育工作会议和班主
任工作会议,落实课题,组织实施,总结经验,研究新问题、新方法,不断提高德育工作水平。
第二篇:学校德育工作指导纲要
学校德育工作指导纲要
一、学校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全面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坚持对全体学生全面发展负责,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实行全员德育,整体德育。学校的每一项工作,都包含着德育的意义;学校的每一位教职员工,都是德育工作者。
二、学校实施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道德、品质、心理教育为基础和以良好的行为规范为特征的健全人格教育,体现“教会做人、教会学习、教会生活、教会创造”的教育主张,为未来社会育人才。
三、学校坚持“面向全体、打好基础、发展个性、着眼未来”的办学宗旨,重视学校精神、校训、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建设。学校精神是“砺志进取,追求卓越”;校训是“教人求真,学做真人”;校风是“文明、勤奋、务实、创新”;教风是“求实、求精、求活、求新”;学风是“勤学、乐学、博学、会学”。齐心协力,一定要严格管理,使学校成为有最好的学风、教风和校风,有最整洁并充满文化氛围的校园,设备先进而又具有高质量的现代化实验学校。
四、校长在上级党委和教育主管部门领导下,紧紧依靠党组织,对学校德育工作进行全面领导。德育社会(生活)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职能部门,负责组织与管理。班主任是班级德育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和领导者,对班级德育工作负全责。
五、根据国家《德育大纲》精神,学校制订《各年级段德育系列化要求》,形成校内德育系列,以适应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职能部门,各年级班级,均按系列要求,对学生进行系统教育,开展活动,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并且,要创造条件,从礼仪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着手,逐步编印学校德育教材,加强教育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六、学校强调教职工集体在德育工作中的表率作用,“学校无小事,事事皆育人”,“育人无小事,教师无小节”,教职工必须时时事事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教育学生。学校倡导性价值观是:“以艰苦工作为荣,以努力创造为乐,以多作奉献为最大自尊,以献身事业、服务社会、尽心培养孩子为人生最重要的目标,”教师要表现出高度的责任感,表现出良好的师德,以一流的创造性劳动,实现教师的价值与尊严。
七、“发挥学生主体精神”、“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则。要热情引导学生,发挥主体地位的作用,积极参与学校各项德育工作,使之既是受教育者,又是主动参与者,不断提高德育实效。
七、学校德育必须紧密联系社会,联系实践,努力创造条件,制订各种制度,通过各种方式途径,如“社会调查活动”、“行知植物园实践活动”、“手拉手结对活动”、“学雷锋公益活动”、“科技创新活动”、“行知夏令营活动”、“野外考察活动”等,积极引导师生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接触生产劳动。要提倡艰苦奋斗,经受磨难,不怕挫折,不甘平庸,善于创造,追求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
八、学校重视德育学科课程的建设与教学,在各学段内分别安排德育课程,及时进行法制教育、环保教育、安全教育、人口教育、国防教育、形势教育,加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
九、各科教学,是学校实施德育,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最经常、最基础的途径。各科教师要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寓教育于各科教学的内容与过程之中,善于把握渗透德育的着眼点与结合点,发挥学科教学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十一、学校重视德育活动课程建设。主要有升旗仪式、晨会课、班队课、开学典礼、毕业典礼、休业式、节日庆典等,教师要善于通过德育活动,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凡各项活动,都要精心设计,讲究情景,造成热烈的气氛,震撼学生的心灵,力求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十二、学校重视主题活动课程的开发。如: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英语节、“环境教育周”、“社会实践周”和主题大队活动等,要大力挖掘活动中的德育因素,加强教育。
十三、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的环境育人的隐性课程。要大力抓好校园的净化、绿化、美化、儿童化、教育化,创建一流的物质文化环境和精神文化环境,做到校园常春,精神常青。
十四、建设好学校德育工作网络。要把社会、家庭、学校教育有机结合,发挥整体优势,全面做好德育工作,要把学校教学的效果扩大到家庭与社会,得到巩固与充实,使德育工作社会化。各年级和班级,都要加强与家长与社会的联系,积极组织“家长开放日”、“家长会”、“家长代表委员会”等,坚持期初期末两次家访与随机家访,积极宣传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工作方针,宣传学校德育原则与措施,争取家长社会的最大支持,主动配合学校做好教育工作。
十五、加强德育的科研工作,使德育工作课题化。定期召开德育工作会议和班主任工作会议,落实课题,组织实施,总结经验,研究新问题、新方法,不断提高德育工作水平。
第三篇:学校德育工作指导手册
学校德育工作指导手册
《学校德育工作指导手册》是名校管理经验与名师教学智慧经典图书系列之一,由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
目录
第一篇 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
第一章 学校是道德教育的主阵地
德育工作关系到学校的发展方向
学校教育应以“德”为首
德育是教育的核心和灵魂
道德教育是教育的根本
直面道德教育中的现实问题
第二章 学生德育管理
学生德育管理的任务
制定学生德育管理的标准
学生德育管理的内容
学生德育管理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学生德育管理中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第二篇 构建科学实效的德育体系
第一章德育目标体系的构建
确立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首要问题
中小学德育工作目标的特点
中小学德育目标体系
第二章德育内容体系的构建
中小学德育内容
理想信念教育是核心
行为规范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是经常性的工作
生命教育不可忽视
德育工作者应合理定位角色
第三章德育途径体系的构建
德育渠道是德育工作的载体
学校德育文化建设在班级
构建科学实效的德育课程体系
学校德育:当为学生发展而设计
第四章德育方法体系的构建
学校德育工作要讲究方法
多点人手,广辟蹊径抓好德育工作
学校德育管理观念
学校德育管理技术
第五章德育管理体系的构建
切实加强学校德育管理
建立学校德育工作的领导体制
制定学校德育工作计划
明确责任,调动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
提高德育工作队伍的素质
德育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
学校与家庭、社会形成合力,齐抓共管
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的重要作用
第六章德育评价体系的构建
现代德育评价的特点和功能
思想道德教育评价的原则
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评价的内容
思想道德素质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学生成长评价应具有特色
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
多元评价,让每个学生都昂起头来
第三篇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第一章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刻不容缓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品德就是力量
“德”是师之魂
师爱,让老师义无反顾
敬业,师德修养的起点
第二章开发、利用和整合道德教育资源
生命叙事与道德教育资源的开发
开发课程资源,创生品德教育主题
整合学校、家庭、社会思想道德教育资源
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校园文化与道德资源
唤醒隐形德育
第三章提高德育实效要抓本质
抓住学校德育的规律
掌握学校德育工作的方针与原则
学校德育工作的特性
学生——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道德教育要关注学生心理变化
学校德育工作中应注意处理好的关系
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理论基础
关键在于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树立现代德育理念
学校德育工作计划的制订、检查与总结
注重德育基本环节管理
第四章创新学校德育模式
建构学校德育模式不可忽视
国内外主要的学校德育模式
走出学校德育模式发展的误区
在对话中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道德学习在欣赏中完成学会关心——德育的另一种模式
六种常见德育模式
第五章抓好国旗下的讲话
国旗下讲话是重要的载体
国旗下讲话之《自信——创造自己的根基》国旗下讲话之《珍惜自己》
国旗下讲话之《文明礼仪伴我行,学校常开文明花》国旗下讲话之《五一国际劳动节》
国旗下讲话之《心理健康,健康人生》
国旗下讲话之《母爱无边》
国旗下讲话之《新学期》
第六章 打造精品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德育工作的主阵地
主题班会活动的组织
开好主题班会有方法
主题班会常用的形式
《为母亲献爱心》主题活动方案
《传承恩来精神、做优秀翔宇学子》主题班会方案《中国结情缘》主题班会方案
《明亮的眼睛,看过来》主题班会方案
《讲文明、重礼仪我先行》主题班会方案
《懂得感恩》主题班会设计方案
„„
第七章 有效组织班级德育活动
第四篇 国外中小学德育工作概述
第一章 美国学校的德育工作
第二章 英国学校的德育工作
第三章 法国学校的德育工作
第四章 日本学校的德育工作
第五章 新加坡学校的德育工作
第六章 德国学校的德育工作
第五篇 中小学德育工作文案
第一章 学校德育工作计划范本
第二章 学校德育工作总结范本
第六篇 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法律规章
第四篇:中学德育工作纲要
初中德育工作纲要
学校德育工作是指学校一切工作人员,按照《爱国主义教育纲要》、《中学德育大纲》的要求,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等一系列活动。
一、总则
(一)指导思想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重点,养成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道德情操为基础,紧密结合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遵循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工作方法,注重工作实效。
(二)学校德育的地位与作用
1、德育对于坚持学校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具有保证作用。
2、德育在学校工作中起主导作用。
3、德育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
(三)遵循德育规律,开展教育活动
1、知、情、意、行统一发展规律。
2、受教育者思想矛盾转化规律。
3、品德形成的实践性规律。
4、品德形成的阶段连续规律。
(四)德育工作的操作方法与艺术
1、说服教育法。
2、情感陶冶法。(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熏陶)
3、榜样示范法。
4、实践锻炼法。
5、品德评价法。(奖励、惩罚、操行评定)
6、行为训练法。
7、自我教育法。(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8、心理咨询法。
二、德育工作序列计划加强对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逐步树立学生的国家观念、公民观念、道德观念、法制观念;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立志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学习;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劳动习惯和文明的行为习惯;遵纪守法,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讲科学,不迷信;具有自尊、自爱、诚实正直、积极进取、不怕困难、战胜挫折等心理品质和一定的分辨是非、抵制不良影响的能力。
初一年级
1、教育目标: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独立学习、独立生活能力,形成勤奋、认真的学风,养成爱劳动、守纪律、讲卫生的习惯。
23、年级的主要特点:
(1)刚入中学,在心理上有从头做起的上进要求。
(2)单纯、好动、贪玩。
4、重点教育内容:
(1)向学生介绍学校,进行入学教育和《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
(2)进行校纪校规教育,宣传推行《中学学生一日常规》和《中学学生礼仪规范》。
(3)进行端正学习目的、改进学习方法的教育,力争全面发展。
5、班团主题教育系列:
c新世纪的中学家生——当代中学生的形象。d、为祖国的更加强盛而努力学习。
(2)学教活动:
b、学习《中学学生一日常规》、《中学学生礼仪规范》、《中学学生礼仪规范》。
c、尊师、爱校、帮同学,组织学雷锋小组,定期为社会、师长、同学服务。
d、开展为班级增光添彩等主题活动。
e、广泛宣传“六爱五心”即爱党、爱国、爱家、爱校、爱师、爱同学;把忠心献给祖国,把爱心献给社会,把关心献给他人,把孝心献给父母,把信心留给自己。
(3)道德问题讨论:吃零食、乱扔废弃物错在哪里?
4(5)班级文化:a、出几期“祖国在我心中”板报。b、开展作文竞赛、阅读竞赛、智力竞赛等活动,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主义荣誉感。
(6)德育作业:父母生日的时候,你一份不是花钱买的,而是你自己亲手制作的礼品给他(她)。
初二年级
1、教育目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进入青春期生理上的成熟和变化,要求严于律已,奋发向上,预防思想上、学习上掉队,强化爱国主义教育。
2、教育主题:迈好青春第一步,做到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3、年级主要特点:
(1)青春期开始,生理、心理上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处在从少年向青年过渡的关键时期。
(2)开始考虑人生的目的和意义,但思想不稳定,比较散漫,德智体等方面分化较大。
4、重点教育内容:
(1)结合班级团组织的建立,进行革命理想教育。
(2)针对“散漫”和“分化”的特点,继续进行“守则”和“规范”的教育,强化行为和礼仪的训练。
(3)坚持全面发展,抓好新课学习,培养特长学生,防止偏科和两极分化。
(4)强化“三个主义”教育。
5、班团主题教育系列:
(1)主题班团会:
a、当我14岁的时候——迈好青春第一步。b、生活是美丽的——热爱生活、战胜挫折。c、共青团在召唤。d、“科学之根是实的”(华罗庚语)——考试要诚实。
(2)学教活动:
a、开展“我为美化校园做好事”主题活动。b、开展“守纪从点滴做起”、“如何培养遵纪守法的美德”、“向粗野告别,迎礼貌还家”等主题活动。c、开展科技文体竞赛活动,引导学生发展特长,教育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活动。d、加强组织性、纪律性教育。
(3)道德问题讨论:a、考试作弊有哪些危害?b、中学生为什么不能玩电子游戏、不能迷恋上网?
(4)道德行为训练:编撰一个人际交往中的矛盾冲突的故事,如:王某与李某是好朋友,春节前两人都准备给对方送贺卡。不料,因为一点误会,两人发生争执,王某打了李某一拳,李某也还了手。事后两人都很后悔。他们为什么感到后悔?这次打架怎样才能避免?
(5)班级文化:
a、出一期“14岁的赠言”板报。b、组织读书讨论会。c、设计班徽、班旗,拟定班训。
(6)德育作业:
a、读一本关于什么是真正友谊的书或文章,背诵其中具有积极的人生哲理的一段话。b、自学团的章程,写一份入团申请书。
初三年级
1、教育目标:教育学生讲究效率,奋力拼搏,增长才干,适应社会要求,立场为社会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2、教育主题:一颗红心,两种准备,听从祖国召唤,做合格的初中毕业生。
3、年级主要特点:
(1)面临毕业,面对升学、就业,对今后的出路考虑较多。
(2)一部分学生在思想上对自己要求严了,身体发育较快,学习负担过重。
(3)部分学生自暴自弃,特别是临近毕业,感到升学无望,纪律也就松驰下来
4、重点教育内容:
(1)结合毕业、升学、就业,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2)开展向先进模范学习,坚持不求成才,但求成人教育。
(3)加强团的组织建设,抓好团课教育。
(4)加强法制教育和劳动教育。
(5)教育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搞好劳逸安排,教育学生积极参加课外兴趣小组和体育锻炼。
(6)对学生进行努力学本领,适应社会需求的教育。
5、班团主题教育系列:
(1)主题班团会:
a、我所喜爱的格言;b、把爱献给祖国;c、做合格的初中毕业生,争当优秀的中学生;d、回首昨天,珍惜今天,展望明天。
(2)学教活动:
a、开展“献给母亲的礼物”、“勤与奋”、“收获靠汗水”、“决心与勤奋是成功之本”主题活动;b、开展“点燃理想之火”、“祖国,我的母亲”、“听从祖国召唤”、“祖国永远在我心中”主题题活动。c、开展“我为精神神文明做贡献”、“闪光的凡人小事”、“我为家乡整装待发”主题活动。
(3)道德问题讨论:
a、中学生为什么不能喝酒、吸烟,不能迷恋网吧?b、自暴自弃害了谁?
(4)道德行为训练:
a、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组织一次有益的主题活动。b、每人编辑一份以班级生活内容为主题的小报。
(5)班级文化:
a、组织音乐、美术欣赏欣赏活动,陶冶情操。b、组织毕业班联欢会,并为联欢会设计标志。
(6)德育作业:
a、设计一次主题班会,包括目的、内容、实施步骤等。
b、你有交往密切的伙伴吗,当他向你倾诉心中的烦恼时,你能帮助他吗? c、为社会或周边的人做一件人意义的事,让他因为你的帮助而感到快乐。
第五篇:学校生命教育指导纲要
学校生命教育指导纲要(2014-2018年)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要求,全面推进我市生命教育工作,提高幼儿园、中小学校实施生命教育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实效性,不断探索素质教育新模式,结合我市教育实际,制定本纲要。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与意义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
生命教育是促进广大师生健康成长、素质提升及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旨在帮助师生珍视生命、善待生命、尊重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价值,成为幸福人生的创造者。
(二)实施生命教育的意义
一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学前幼儿、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重要时期,对生命的体悟逐渐深刻。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其生活方式及生命价值取向受多种因素影响,会遇到各种困扰和挑战,需要正确认识生命现象和意义,完善人格,健康成长。
二是学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市学校(含幼儿园)在尝试探索生命教育中积累了一定经验,在此基础上需有机整合校内外资源,从组织、内容、途径等方面进行科学规范和系统构架,以生命教育理念推动学校教育改革,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
三是优化家庭教育的需要。家庭教育是生命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家长需要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优化教养态度和方式,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将生命教育理念融入到家庭教育生活中,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四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生命质量是决定国家和民族前途与命运的重要因素之一。实施生命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促进石家庄教育科学发展,为建设幸福石家庄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生命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开展生命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
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构建科学的生命教育体系,和谐的教育生态环境。
(二)实施生命教育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开展实际工作的同时加强课题研究、实践研究、行动研究,以科研为引领,逐渐规范生命教育的重点、内容、途径、方法、教材等。
二是坚持发展、预防与干预相结合的原则。实施生命教育要面向全体师生,以发展和预防为主、对生命危机进行保护性科学干预为辅,三者有机结合、齐抓共管。
三是坚持知识学习与生活体验相结合的原则。既要进行科学系统的知识培养,还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将普及生命教育知识、增强生活体验与提升生命素养有机结合在一起。
四是坚持开放性和地方性相结合的原则。以开放的眼界和心态吸纳国内外生命教育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同时立足本土的教育历史、文化等现状,积极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生命教育内涵与外延。
五是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学校要立足本校历史传统、校情学情和原有经验,在保持稳定、继承优良前提下,应教育改革要求而发展,应生命教育 实践需求而创新,做出实效,形成特色。
六是坚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机构等各自不同的教育作用,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生命教育体系。七是坚持试点先行与整体推进相结合的原则。依托生命教育先行单位构建生命教育试点校、指导中心等,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市中小学和幼儿园同步开展、区域推进。
三、生命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一)实施生命教育的目标
立足于广大师生生命个体与团体的需求,致力打造以优秀传统文化、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为特色的石家庄生命教育模式,实现以下教育目标: 一是优化生存状态。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掌握自护与救助技能,懂得卫生保健知识,认识生与死,树立科学的生存观;在安全、信任、自由的成长环境中,体验生命的珍贵。
二是提升生活质量。帮助学生适应社会,掌握生活技能,养成良好习惯,培养实践能力,树立健康的生活观;倡导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亲子之间互为生命支撑,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体验爱与被爱。
三是实现生命价值。帮助学生树立人生目标,进行生涯规划,拥有健康的社会伦理、道德观念,培养良好心理品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充分发挥生命潜能,为家庭、集体和社会作出贡献,体验需要与被需要以及实现价值过程中的幸福和高峰状态,从而树立积极的生命观。
四是维护生态和谐。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独特与可贵,敬畏生命,热爱大自然,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尊重自然界所有生物生存与健康的权利,体验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二)实施生命教育的主要任务
一是培树以生命关怀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将其融入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和管理中,营造全员参与、全程跟进、全方位实施生命教育的氛围。二是整体规划和构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生命教育的管理制度、内容序列、评价体系等,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生命教育理论架构。
三是探索实施生命教育的方法、策略、途径、载体等,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创建生命教育新模式,推出新举措。
四是提升教师和家长实施生命教育的意识、理念和操作能力,积极关注教师的生存状态,提升其职业价值感和幸福感,促进自我生命觉醒,自觉将生命教育理念运用于日常工作生活中。
五是探索生命教育的石家庄模式,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资源,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突出实践性特点,深化生命教育的内涵与实效。
四、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
生命教育设置分阶段的具体教育内容,从不同地区的实际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做到循序渐进,相互衔接。
(一)学前阶段生命教育主要内容
认识常见的安全警示标志,初步形成安全意识;认识自己的身体隐私部位,懂得自我保护;学习和掌握基本的生活自理方法,树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喜欢参加游戏活动,动作协调、灵活;尊重父母与长辈,乐意与人合作与分享,学会倾听和表达,守规矩,懂礼貌;逐渐培养阅读兴趣,能运用各种感官探究问题,了解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懂得珍惜和节俭,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二)小学阶段生命教育主要内容
认识常见自然灾害,了解家居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常见传染病等常识,懂得如何防止侵犯,掌握基本的紧急求助和自救方法;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积极锻炼身体,培养良好兴趣爱好;培养真诚友好的交往品质,学会尊重与体谅,以礼待人,与同学、老师建立良好关系;初步认识个人与集体、家庭的关系,建立集体荣誉感与家庭责任感,懂得感恩;初步了解劳动的价值,积极面对失败与困难,学会劳逸结合;认识自我的独特性,喜欢自己,了解性生理卫生 与生命孕育知识,建立并维持良好异性同伴关系;认识生命的独特性,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爱护周围环境,爱惜资源。
(三)初中阶段生命教育主要内容
了解常见的安全事故和生活中安全隐患的应急处理方法,掌握逃生自救和救护他人的措施;了解基本的法律常识,认识毒品、艾滋病等的危害,拒绝陋习,崇尚健康安全的生活方式;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理性对待外界评价,悦纳自我;认识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积极与老师、父母进行沟通,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尺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时间管理和情绪调控的基本方法,辩证认识和积极对待挫折与压力;初步理解个人、集体与国家的关系,培养集体归属感和荣誉感;认识生、老、病、死等生命现象,尊重和关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认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了解生态危机,积极参与保护环境的实践活动。
(四)高中阶段生命教育主要内容
具备发现、辨别和预防生活中安全隐患的能力,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求救、自救、互救技能,树立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合法权益的意识;认识影响身心健康的因素,逐步形成对自己和他人生命健康负责的观念;确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树立人生理想和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认识人际关系状况,妥善处理人际矛盾与冲突,强化沟通能力和利他行为,了解性生理、性心理知识,知道友谊和爱情的界限;进一步提高承受压力和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认识个人在集体、家庭和社会中的权利与义务,培养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自觉履行公民责任;树立生态伦理观,理解人与自然、环境与健康的关系,自觉在生活中善待自然、优化环境、珍爱所有生命。
五、生命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进一步深化心理健康教育。在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室的建设与使用、专题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师资队伍的培训与考核等基础上,从生命的高度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融入积极心理学理念,实施启动达标校、示范校创建工作,找到新的增长点和深化点。
(二)将生命教育融入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教育行政人员、学校管理者及所有教职工都应全面了解并践行生命教育,将关爱生命的思想与情怀融入日常行为,在班级建设和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思维、情感、个性、品德、能力等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的师生、生生、亲子、家校关系,从而满足学生的安全、爱与归属、尊重、自我实现的需求。
(三)打造凸显关爱生命的学校文化。以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打造各具特色的生命教育文化,充分发挥校园景观、规章制度、文体活动等教育功能,形成充满生命关怀的教育生态环境,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热爱,激发追求并实现生命价值的内在动力。
(四)创新生命教育社会实践活动。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建立生命教育实践基地,并根据基地特点研发特色课程,做到有教案、有效果、有评估,此外要积极探索研学旅游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悟生命、在体悟中内化品质,不断提升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认知。
(五)开设生命教育校本课程。通过生命教育专题课、选修课等,使学生对生命知识有全面系统的学习、了解和掌握。此外要不断探索不同学段教法,幼儿园和小学提倡以游戏和活动为主,重在营造关怀、尊重的氛围,初中以自主参与活动为主,重在认识调整和品质内化,高中以研究性学习为主,重在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六)开展生命主题教育。学校要加强和卫计委、体育局、公安局、禁毒委等相关部门和专业学术团体的合作,将生命教育与青春期教育、安全教育、环境教育、法制教育、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等有机整合,通过班团队会、兴趣小组、社团、广播、节日仪式等途径,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教育情境中感悟生命。
(七)构建家校共施的教育机制。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等途径开设专题课程,普及生命教育基本知识和理念,帮助家长建立良好亲子关系,优化教子观念和方法,指导和推进家庭实施生命教育,从而形成家校联盟,为学生健康成长创建良好环境。
六、生命教育的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管理。建立市、县(市)区、学校三级管理和指导生命教育的组织网络、专家委员会,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生命教育长效机制,学校要建立校长负责制,设有专兼职教师,加强制度建设,落实管理责任。积极探索生命教育评价制度,将其纳入考核和学校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对开展生命教育情况进行实绩考评和评估,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督导和发展功能。
(二)加强经费保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在师资培训、课题研究、教材研发和普及推广等方面给予经费保障。
(三)加强师资建设,开展分层、分级、分梯队的培训。对全体教师进行有关生命教育基本知识、必备能力的基础培训;对心理辅导教师加强生命科学和教育的培训;对班主任加强人文关怀和家庭教育的培训;对生命教育课程教师进行系统的生命理论和教法的培训。
(四)加强对教师的生命关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关心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从实际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大力实施“幸福园丁工程”,为教师释放压力、维护身心健康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
(五)加强资源整合。多方开发和利用校内外生命教育资源,加强软件建设,研发网络课程、教学课件、音像制品、图文书刊等;加强与文化、卫生、医疗、体育等部门联合,选建生命教育基地;加强国际化合作与校际间交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和理念。
(六)加强科学研究。各地教育行政部门逐步健全市、区县、学校生命教育的科研网络,设立生命信息管理和使用机制,积极组织相关课题申报和优秀成果的评选。
(七)加强宣传与经验推广。通过与新闻媒体合作、利用学校橱窗、报纸、广播、校园网、电子屏等多途径广泛宣传。通过组织专家咨询会、研讨会、交流会以及出版专著、论文集等,及时总结推广生命教育实践与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