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论教育》(精选合集)

时间:2019-05-13 19:34: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爱因斯坦《论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爱因斯坦《论教育》》。

第一篇:爱因斯坦《论教育》

爱因斯坦《论教育》

庆祝日的首要目的,通常是回顾往事,尤其是纪念那些由于对文化生活的发展而获得了特殊荣誉的人物。对我们前辈的这一友好的纪念活动实在绝对不应被忽视,特别是因为这种对往日盛事的回忆能够鼓舞今天的善良的人们无畏地努力。但是这件事必须由年轻时就与这个州紧密相连,并熟悉其过去的人来做,而不是由一个像吉普赛人一样四处流浪,在各种各样的国家积累经验的人来做。

因此,我只能谈论一些与空间和时间无关的,过去是,今后也将是与教育事务相联系的问题。在这一努力的过程中,我一点也不能以权威自居,特别是因为从古到今的明智的本意善良的人们已经讨论过教育问题,并且已就这些问题反复地明白地表达了他们的观点。作为教育领域的半个门外汉,我阐述除个人经验和个人信念之外毫无根基的观点的勇气从何而来呢?如果这真是个科学的问题,人们可能会对这些考虑保持缄默。

但是,对活跃的人们来说,情况就不一样了。在此仅仅真理的知识就不够了。相反,若要知识不被抛弃,它就必须被不断的努力连续更新。它就像树立在沙漠里的一座大理石雕像,随时承受着被流沙埋藏的威胁。服务之手必须不断工作,以使大理石在阳光之下永远熠熠发光。我的手也在为大理石服务的手之列。学校一直是把传统的财富从一代传给下一代的最重要的方式。今天这种重要程度超过了以前,因为通过经济生活的现代发展,家庭作为传统和教育的载体地位已经削弱。因此,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健康比以前更加依赖于学校。

有时人们把学校看成仅仅是把尽可能多的知识传递给成长中的一代的工具。但这是不对的。知识是死的,而学校却是在为活人服务。它应该在青年人身上培养那种有益于公共福利的品质和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消灭个性,把个人仅仅作为如蜜蜂或蚂蚁那样的社会的工具。因为由一个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目标的标准化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毫无发展可能的、可怜的社会。相反,学校的目标必须是培养能独立行动和思考的个人,而这些个人又把为社会服务视为最高的生活问题。在我看来,英国的学校体制距实现这个理想最为接近。

但是人们怎么才能实现这一理想呢?是通过道德说教达到这一目标?绝对不是。言词现在是,今后将仍是空洞的声音,通往毁灭之路从来都是由关于理想的浮华之辞相伴。但是人格并不是由所听所说形成的,而是由劳动和行动形成的。

因而,最重要的教育手段是促使小学生们采取行动。这适用于小学生的第一次学写字,也适用于大学的博士论文,或者记一首诗,作一支曲,口译或笔译一篇文章,解决一道数学题目,或是进行体育运动。但是在每项成就背后都有一个作为其基础的推动力,这种推动力反过来又被所从事的事业中取得的成功所强化和滋养。在这里存在着最大的差别,这些差别对学校的教育价值至关重要。同一工作,其起源可能归因于恐惧和强制、追求权势和声名的野心勃勃的欲望,或是对对象的爱好、兴趣以及对真理和理解的要求,因此也可以是每个健康的孩子都有的、但很早就被削弱了的神圣的好奇心。完成同样一件工作对小学生产生的教育方面的影响可能有很大的不同,这取决于使他完成这件工作的内因究竟是害怕受伤害、利已主义的情感,还是获得喜悦和满足感。没有人会坚持认为学校的管理及教师的态度是对塑造小学生的心理基础毫无影响。我觉得最坏的莫过于学校主要用恐吓、暴力和人为的权威等手段工作。这种做法摧毁了小学生健康的感情、真诚和自信。它产生出顺从的人。难怪这样的学校在德国和俄国居统治地位。我知道这个国家的学校里不会产生这种最坏的邪恶;在瑞士,也许在所有民主统治的国家中都是如此。使学校脱离这种所有邪恶中最坏的邪恶,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给予教师尽可能少的使用强制措施的权力,这样小学生对教师的尊敬的惟一来源就是后者的人性和理智品质。

所指出的第二个动机——雄心,说得委婉点就是以被承认和被尊敬为目标,牢固地存在于人的本性之中。没有这种精神刺激,人类合作就完全不可能;取得伙伴赞同的愿望肯定是社会最重要的束缚力之一。在这个感情复合体中,建构性的和毁灭性的力量密切相连。取得赞同和被承认的愿望是健康的动机;但要

被承认比伙伴或者同学更优秀、更强大、更有才智,就很容易导致过份的自我为中心的心理调整,这可能对个人和社会都会造成伤害。所以学校和教师必须防止使用产生个人野心的简单方法以敦促小学生们勤奋学习。

达尔文的生存竞争以及与此相联系的选择理论已被许多人作为鼓励竞争精神的权威依据来引用。也有一些人用这种方法试图伪科学地证明个人之间毁灭性的经济竞争的必要性。但这是错误的,因为人们进行生存竞争的力量,完全在于他是一个社会性的生活着的动物。正如蚁冢中单个蚂蚁之间的战争对于生存没有什么根本意义一样,人类社会中个体成员之间的斗争也是如此。

因此人们应该防止向青年人宣传把这种习惯意义上的成功当作生活的目标。这种意义上的成功的人,通常从他们伙伴那儿得到很多,其所得通常远远超过他给他们的贡献。但是,人的价值应该体现于他能给予什么,而不是在于他能获得什么

在学校里和生活中,工作最重要的动机是工作中的乐趣,工作所得到的成果的乐趣,以及对该成果的社会价值的认识。在年轻人的这些心理力量的觉醒和强化之中,我看到了学校被赋予的最得要的任务。只有这样的心理基础才能导致一种快乐的愿望,去追求人类最高财富,即知识和艺术家般的技艺。

这些创造性的心理力量的觉醒当然比强力的施行或个人野心的觉醒困难,但它更有价值。重点在于发展孩子般爱玩的倾向及孩子般的对被承认的愿望,并把孩子引导到对社会很重要的领域;这种教育主要建立在对成功活动和被承认的愿望的基础上。如果学校成功地从这种观点出发进行工作,它将得到成长中的一代的高度尊重,学校给予的任务也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我认识一些喜欢在校时光甚于喜欢假期的孩子。

这样的学校要求教师在他的工作范围内是一位艺术家。如何才能在学校获得这种精神呢?对此不可能存在万能补救方法。就如个人不可能永远健康一样,但有一些能被满足的必要条件。首先,教师们应该在这样的学校里成长。其次教师在教学材料和使用的教学方法的选择方面应该拥有广泛的自主权。因为他在发展工作上的乐趣同样会被强力和外在压力扼杀。

如果至此你们都专心地跟上了我的思考,你们可能会对一件事感到奇怪。根据我的观点,我已谈了这么多究竟以什么精神来指导青年,但是关于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我却什么都没有说。占主导地位的究竟应该是语言,还是科学中的技术教育? 对此我的回答是这样的,在我看来这些都处于第二重要的地位。如果一个年轻人已经通过体操和跑步训练了他的肌肉和身体耐力,今后他将适应任何体力工作。头脑训练及脑力和手工技巧的训练也是类似的。因此,会说俏皮话的人下列说法大致不错,他把教育定义为:“如果人们已经忘记了他们在学校里所学的一切,那么所留下的就是教育。”正因为此,我一点也不急于在古典的语言—历史教育和更注重自然科学教育的两种方法的追随者们的斗争中表态。

另一方面,我想反对另一观念,即学校应该教那些今后生活中将直接用到的特定知识和技能。生活中的要求太多样化了,使得在学校里进行这种专门训练毫无可能。除此之外,我更认为应该反对把个人像无生命的工具一样对待。学校应该永远以此为目标:学生离开学校时是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我认为在某种意义上,这对于那些培养将来从事较确定的职业的技术学校也适用。被放在首要位置的永远应该是独立思考和判断的总体能力的培养,而不是获取特定的知识。如果一个人掌握了他的学科的基本原理,并学会了如何独立地思考和工作,他将肯定会找到属于他的道路。除此之外,与那些接受的训练主要只包括获取详细知识的人相比,他更加能够使自己适应进步和变化。

最后,我想再次强调,在此以一种多少有点较为绝对的形式所谈的内容,代表的只不过是我的个人观点,其基础仅仅是自己作为学生和教师积累的个人经验。谢谢您给我这个机会,能在如此有意义的会议上发表这些看法。

第二篇:爱因斯坦的教育思想八

爱因斯坦的教育思想八

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自然科学家他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已经达到了迄今为止任何一个科学家所能够达到的最高峰.爱因斯坦也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他留给我们的启迪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科学方面的也有哲学、宗教、美学以及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与社会学等方面的.笔者仅对爱因斯坦的教育思想从内涵与外延两个方面进行梳理.1爱因斯坦教育思想的内涵

教育思想是关于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基本观念体系诸如对教育的本质、目的、功能、体制和内容、方法、教师和学生等方面的基本看法.爱因斯坦的教育思想源于他对当学生、做教师和作为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活动的切身感悟源于他作为伟人的深邃的哲理沉思.爱因斯坦教育思想的内涵是培养和谐发展的人.因此爱因斯坦的教育思想也可以称为爱因斯坦的和谐教育思想.早在1936年10月15日在纽约州奥耳巴尼纽约州立大学举行的美国高等教育300周年纪念会上爱因斯坦就明晰地指出:“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爱因斯坦毕生为宣传和谐教育理念而不断呼吁直到晚年仍念念不忘.1952年爱因斯坦还为《纽约时报》撰文指出:“不能仅仅满足于专业知识的教育通过专业教育可以使人变成一种有用的机器但却不能使他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人类更加向往和谐发展的社会.和谐发展的社会需要和谐发展的人.和谐发展的人要通过和谐教育来培养.2爱因斯坦教育思想的外延

笔者将爱因斯坦教育思想的外延梳理成以下12个方面:培养独创性、培养想象力、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培养提出问题能力、培养音乐素养、培养社会责任感、培养乐于奉献的价值观和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培养以追求知识为乐的心理素质、伦理教育、教学内容要少而精且常更新、重视学生的实践过程、教师应成为教育工作的艺术家.2.1培养独创性

在爱因斯坦的教育思想中非常重视对学生独创性的培养.爱因斯坦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深刻地阐述了培养学生独创性的重要性.爱因斯坦指出:“一个由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志愿的规格统一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社会.”对一个国家来说“要是没有能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能力的个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想象.”因此爱因斯坦认为“国家的最高使命是保护个人并且使他们有可能发展成为有创造能力的人.”在爱因斯坦看来“有创造才能的人对人的教育作用归根结底总是远

远超过政治领袖.”然而面对缺少有创造力人才的现实社会爱因斯坦却从心底里发出了“自然界慷慨地生产出普通的庸才却难得创造出有高超才能的人”的感叹.爱因斯坦是一位极富独创性的伟大科学家.然而爱因斯坦的学生时代却适逢西方所谓的“现代教育”蓬勃发展的时期.这种同现代西方社会工业化发展相适应的呆板的现代教育的机械性与专制性同军国主义与法西斯主义相结合在当时的德国学校里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它给年轻的爱因斯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爱因斯坦对这种教育制度深恶痛绝非常鄙视它所生产出的那些没有独立人格的驯服了的工具.很多年以后爱因斯坦谈到这个问题时仍痛切地指出:“对于学校来说最坏的事情是主要靠恐吓、暴力和人为的权威这些办法来进行工作.这种做法摧残学生健康的感情、诚实和自信;它创造出的是顺从的人.”爱因斯坦和谐教育思想中培养学生的独创性这一核心思想就源于爱因斯坦对自己所亲身经历的教育的深切感悟.培养学生的独创性是教育之本.2.2培养想象力

爱因斯坦极富想象力.罗盘指针总是稳定地指向北方这一司空见惯的现象打开了5岁的爱因斯坦想象力的闸门.爱因斯坦对空间的本质与场的性质的浓厚兴趣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孕育的并为之倾注了毕生的心血.学校应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爱因斯坦和谐教育思想中重要的教育目的之一.他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爱因斯坦还进一步从科学研究的高度来阐述这一点他说:“在我们之外有一个巨大的世界它离开我们而独立存在它在我们面前就像一个伟大而永恒的迷„„对这个世界凝视深思就像得到解放一样吸引着我们.”想象力本身就是一种创新.2.3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爱因斯坦和谐教育思想非常重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他曾多次从不同的视角阐发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爱因斯坦指出:“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为和独立思考的个人.”“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如果一个人掌握了学科基础并且学会了独立思考和工作他必定会找到自己的道而且比起那种主要以获得细节知识为内容的人来他一定会更好地适应进步和变化.”“高等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具备会思考、探索问题的本领.人们解决世界上所有问题是用大脑的思维能力和智慧而不是

搬书本.”“使青年人发展批判的独立思考对于有价值教育也是生命攸关的.由于太多和太杂的学科(学分制)造成的青年人过重的负担大大地危害了这种独立思考的发展负担过重必然导致肤浅.”“教育的惟一职能是打开通向思考和知识的大门.”爱因斯坦把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能力视为教育的生命.2.4培养提出问题能力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也是爱因斯坦教育思想中重要的教育目的之一.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字上的或实际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爱因斯坦对给他写传记的作家塞利斯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问问题罢了.”爱因斯坦对一位物理同行说:“空间、时间是什么别人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搞清楚了我智力发育迟长大了也没有搞清楚于是一直在揣摩这个问题结果就比别人钻研得深一些.”学校应营造一个宽松的氛围鼓励学生勇于发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会提问题敢提问题.试想一个不敢提问题不会提问题的学生怎能会在继承前人的知识与经验的基础上去创新呢?一个勇于创新的人必定是善于提出问题的人.2.5培养音乐素养

爱因斯坦还是一位杰出的小提琴演奏家.长期的音乐熏陶对于激发他的科学创造力具有重要的意义.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如果没有我早年的音乐教育无论哪一方面我都将一事无成.”“音乐并不影响我的研究工作它们两者都从同一个渴望之泉摄取营养而它们给人们带来的蔚藉也是互为补充的.”爱因斯坦还说过:“我首先是从直觉发现光学中的运动的而音乐又是产生这种直觉的推动力量.我从6岁起父母就要我学小提琴.音乐的感觉给我带来新的发展.”在爱因斯坦看来科学与艺术是相通的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是互补的.因而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也是爱因斯坦和谐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2.6培养社会责任感

在爱因斯坦的和谐教育思想中特别提出了学校应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爱因斯坦指出:“对个人的教育除了要发挥他本人的天赋的才能还应当努力发展他对整个人类的责任感以代替我们目前这个社会中对权力和名利的赞扬.”“如果你们想使你们一生的工作有益于人类那么你们只懂得应用科学是不够的关心人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所必不可少的基

本素质.2.7培养乐于奉献的价值观和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爱因斯坦一生的科学成就不仅源于他科学的世界观同时也源于他乐于奉献的价值观和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因此在爱因斯坦的和谐教育思想中很看重培养学生乐于奉献的价值观和积极进取的人生观.爱因斯坦指出:“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到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人们应当防止向青年人鼓吹那种以习俗意义上的成功作为人生的目标.因为一个获得成功的人从他的同胞那里所得到的总是无可比拟地超过他对他们所做的贡献.然而看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靠别人(包括生者和死者)的劳动我必须尽全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不过他们要把为社会服务看作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标.”乐于奉献的价值观和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可以增强人的事业心与责任感激发灵感、智慧与创造力培养追求真理的品格;学生的这些重要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职责.2.8培养以追求知识为乐的心理素质

爱因斯坦和谐教育思想要求培养学生以追求知识为乐的心理素质.爱因斯坦指出:“在学校里和生活中工作的最重要动机是工作中的乐趣是工作获得结果时的乐趣以及对这个结果的社会价值的认识.启发并加强青年人的这些心理力量我看这该是学校的最重要任务.只有这样的心理基础才能导致一种愉快的愿望去追求人的最高财产——知识和艺术技能.”教育应当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观察和理解的乐趣是大自然的最优美的礼物.”“教育应当使所提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承担.”“每个人都应当有机会来发展他的潜在天赋只有这样个人才会得到他们应得的满足„„社会才会达到最大的繁荣.”培养学生以追求知识为乐的心理素质这正是当代教育所倡导的快乐教育.2.9伦理教育

爱因斯坦伦理思想丰富而深邃.学校应对学生进行伦理教育是爱因斯坦和谐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爱因斯坦指出:“我确实相信在我们的教育中往往只是为着实用和实际的目的过分强调单独智育的态度已经直接导致对伦理教育的损害.”“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知识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

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指社会伦理准则)有所理解并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为了获得对别人和对集体的适当关系他必须学习去了解人们的动机他们的幻想和疾苦.”“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在这个意义上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照亮我的道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的是善、美和真.”

2.10教学内容要少而精且常更新

爱因斯坦主张教学内容要少而精教学内容要不断地更新.爱因斯坦指出:“要反对认为学校必须直接教授那些在以后生活中要直接用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种观点.生活所要求的东西太多种多样了不大允许学校采取这样的专门训练.”“单靠真理的知识是不够的;相反如果要不失掉这种知识就必须以不断的努力来使它经常更新它像一座矗立在沙漠上的大理石像随时都有被流沙掩埋的危险为了使这座石像永远照耀在阳光下必须挥手不停地为它工作我也要出一臂之力.”

2.11重视学生的实践过程

爱因斯坦指出:“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这对于初入学的儿童第一次学写字是如此对于从大学里取得学位的博士论文也是如此.在简单地默记一首诗写一篇论文解释和翻译一段课文解一道数学题目或者进行体育运动锻炼也都无不如此.”这是爱因斯坦和谐教育思想揭示的一条重要的教育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2.12教师应当成为教育工作的艺术家

爱因斯坦认为现代社会“比起以前来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健康要在更高程度上依靠学校.”“使学生对教师的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学校要求教师在他的本职工作上成为一种艺术家.为了要在学校中得到这种精神我们能够做些什么呢?对于这个问题正像无法使人永保健康一样并不存在包医百病的万灵丹.但是还有某些必要的条件是可以满足的.„„在选择教材和使用教学方法上应当给教师以广泛的自由因为强制和外界压力无疑也会扼杀他在安排他的工作时的乐趣.”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应成为教育工作的艺术家为人类文明与文化的传承雕塑出更多的精品人才.爱因斯坦的和谐教育思想立足于培养和谐发展的人着眼于知识与能力、素质并重自然与人文并重做人与求知

并重.爱因斯坦的和谐教育思想给了我们诸多启示我们应很好地珍视爱因斯坦留给我们的这份宝贵的遗产.爱因斯坦的人文教育思想管窥

熊贤君

摘要爱因斯坦是自伽利略、牛顿以来最著名的科学家有物理学研究方面取得骄人的成绩在科学哲学、人才学、教育家等方面也提出了极为深刻的见解。在他的人文教育思想中将培养学生为社会服务精神作为学校的最高目的人的和谐发展与人文精神养成远远重于专业训练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使学生独立思考养成独立人格的教育理念富有启迪意义。

关键词爱因斯坦;人文教育;和谐发展

作者简介熊贤君深圳大学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广东深圳

518060)

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著名的科学家同时还是富有哲学探索精神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论著除自然科学和科学哲学论文外还有十分丰富的关于世界观、人生观、社会观、道德观和教育观等方面的富含真知灼见的理念。作为伽利略、牛顿以来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关于教育方面的论述特别是人文教育方面的论述更是高屋建瓴高瞻远瞩对人们教育观念更新新型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制度与教育方法改革都有着很大的启迪作用。

为社会服务当为最高目的

人文教育是爱因斯坦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他的人文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为社会服务的人文精神这是他探索教育问题的出发点也是他研究教育问题的归宿。

为了抵制和抗拒日益盛行的试图将学生培养成社会工具的观点和做法爱因斯坦在许多篇文章中和在许多场合强调教育应以培养学生个性为目标主张学生应当独立思考和独立行动。他将“让每一个人都作为个人而受到尊重而不让任何人成为崇拜的偶像”的民主主义政治理念用到教育上要求学校教育应坚持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独立精神的教育原则。但是培养学生的个性不是最高目的最高目的是培养社会服务的精神。1936年10月在“美国高等教育300周年纪念会”上爱因斯坦明确地指出:“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不过他们要把为社会服务看做自己人生的最高目的。”[1](143)尽管他对学生的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精神呵护有佳甚至认为“要是没有能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能力的个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想象”。[2](51—52)但他还是最为看重为社会服务。这一认识决定了爱因斯坦教育思想的社会价值取向。

出于这一认识爱因斯坦主张学校不应当将大量的既定知识传授给正在成长的一代而应当发展学生有益

于公共福利的品质和才能。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社会中生活的每一个人几乎全部的行动和愿望都同别人的存在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譬如他的吃饭、穿衣、居住及至他的语言、思想等都无法与社会分离开来——社会支配着他的一切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所以他必须也应该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他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在他看来判断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大小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的作用。爱因斯坦多次对儿童们说你们在学校学到的奥妙无穷的知识是多少代人的贡献是由世界上各个国家无数人用热忱和努力和无尽的劳动创造的“你们可以领受它、尊重它、增进它并且有朝一日又忠实地转交给你们的孩子们。” [1](47)希望他们“在为全人类的服务中自由地、愉快地贡献出他的力量”。[1](175)他甚至与年轻人说:“在人生的服务中牺牲成为美德。” [1](63)

爱因斯坦不主张简单而不加分析地将成功作为人生目标。他明确的指出:“人们应当防止向青年人鼓吹那种以习俗意义上的成功作为人生的目标。”其原因是“一个获得成功的人从他的同胞那里所取得的总是无可比拟地超过他对他们所做的贡献。然而看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1](146)从总体上看一个人从社会中获取的远远超过他所贡献的。这就是一个人应当努力工作努力奉献回报社会的原因。

爱因斯坦对一个人的评价标准不是看他从社会中获取的多少而是看他付出的多少。他说:“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的作用。我们就根据他在这方面的态度说他是好还是坏的。” [2](51)他认为教育应当注重训练学生具有向他们的同胞付出的态度。而这种态度的养成绝不是至少不主要是通过教科书和政治宣传授予学生的而是通过同教育者的接触使学生在社会实际生活中得到体验形成服务社会、奉献和牺牲的真情实感才能产生对社会伟大的“爱”。他在一个青年人的名言集锦上如是写道:“你们是否知道如果要实现你们炽热的希望那就只有热爱并了解世间万物——男女老幼、飞禽走兽、树木花草、星辰日月唯有如此你们才能与人同甘共苦同舟共济!睁开你们的眼睛打开你们的心扉伸出你们的双手„„那么整个地球都将成为你们的祖国你们的所有工作和努力都将造福于人。” [3](33—34)只有到社会中去到生活中去才能有“最美好的经验”。他在《我的世界观》中指出:“

谁要是体验不到它谁要是不再有好奇心也不再有惊讶的感觉他就无异于行尸走肉他的眼睛是迷糊不清的。”当然他不可能产生对社会的爱自然也就不可能服务社会。

爱因斯坦认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他主张一个人的理想最起码应当符合社会伦理准则这是理想的底线;高尚的理想是真、善、美。有的理想虽然不违反社会伦理准则但爱因斯坦是很瞧不起的。他在《我的世界观》中说:“我从来不把安逸和享乐看作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照亮我的道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要是没有志同道合者之间的亲切感情要不是全神贯注于客观世界——那个在艺术和科学工作领域里永远达不到的对象那末在我看来生活就会是空虚的。人们所努力追求的庸俗的目标——财产、虚荣、奢侈的生活——我总觉得都是可鄙的。” [1](43)爱因斯坦不是在这里唱高调不是在板着面孔说教事实就是这样将财产、虚荣、奢侈作为理想作为生活目的的本身他将在失去理想的同时失去生活本身。从这里可以看出爱因斯坦能够取得重大科学成就的动因。

作为20世纪伟大的科学家生活在人欲横流个人主义盛行的西方社会将为社会服务精神培养作为教育的最高目的的确是耐人深思的。

最珍爱的安身立命之所

爱因斯坦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物理学家、一个伟大的科学家更在于他是一个具有崇高人格的人。他要求青年学生正确处理专业知识技能和砥砺德行的关系首先要做一个人做一个和谐发展的人然后再做事成名成家。在学校修业学习成绩不良是次品;身体不健康是废品;而成绩优秀德行不好则是危险品。他倡导推行人文教育以培养优秀人才防范学校出危险品。

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告诫人们一个人的发展必须富有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缺失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他指出:“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1](310)掌握了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于一个人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仅靠专业知识与技能绝不可能“获得对别人和对集体的适当关系他必须学习去了解人们的动机、他们的幻

想和他们的疾苦”。[1](310)这决定了他必须有对社会“热烈的感情”有对美和道德上的善的“鲜明的辨别力”。这样他的人生就更有意义他所受过的专业教育既可使他的生活更充实更可使其专业知识与技能为社会谋福利而不是添乱子。所以爱因斯坦坚决反对过分强调竞争制度坚决反对从直接用途着眼过早进入狭窄的专业领域。他认为这样会扼杀包括专业知识在内的一切文化生活所依存的人文精神。

学生过早的专门化定然会将他们训练成工具、机器、蜜蜂乃至是听话的狗;而培养学生丰富的人文精神无疑是培养和造就以为社会服务为崇高目标的独立的和谐发展的人。这两者中的前者不等他们走出校门就变成了虽有脑袋却无思想的木乃伊成了人使用的工具和任人摆布的螺丝钉。如果一个国家千篇一律地强调教育的专门化那么毫无疑问社会将由毫无独立性和独创精神的个人组成它只能是一个墨守成规的、一潭死水的社会。这无论是对个人或是社会来说都是莫大的悲哀。正因为如此爱因斯坦深刻地指出:“在我们的教育中往往只是为着实用和实际的目的过分强调单纯智育的态度已经直接导致对伦理价值的损害。我想得比较多的还不是技术进步使人类所直接面临的危险而是‘务实’的思想习惯所造成的人类相互体谅的窒息。这种思想习惯好像致命的严霜一样压在人类的关系之上。” [1](293)一言以蔽之曰没有人文精神人类就不会得到救赎。[1](294)

在爱因斯坦看来人文精神是人类诸多问题的救赎之方是人们最珍贵的安身立命之所它并不存寄在专门化的教育之中。他说:“理性和哲学虽然不大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人们的向导但它们一如既往仍将是出类拔萃的少数人最珍爱的安身立命之所。”[4](7—15)这些人就是人文精神富裕的精神贵族。他曾在给朋友的信中批评美国社会说风度才华在这里很少有人欣赏商人成了这个国家的圣人“一种新式的袜带比一种新颖的哲学理论更吃香”。他认为提高人文修养要有广泛的文史哲的涉猎尤其要在古典文学领域中游弋不息。正是那些“具有清澈的思想风格和优美的鉴赏力的启蒙者”“留下来的著作是人类一份最宝贵的财产”。爱因斯坦说:“我们要感谢古代的少数作家全靠他们中世纪的人才能够从那种曾使黑暗了不止五百年的迷信和无知中逐渐摆脱出来。” [4](7—16)那些精神贵族之所以人文精神富裕是因为他们“对于过去许多世纪中那些伙伴感到像朋友一样亲切这些古人的著作永远不会失去它们的

魅力不会失去它们的中肯和通情达理的品质”。[4](7—15)而爱因斯坦所批评的那些商人却“只看看报纸最多也不过再读一些当代作家的书”。他直言无讳地说:“这种人在我看来正像一个极端近视而又不屑戴眼镜的人。他完全依从他那个时代的偏见和风尚因为他从来看不见也听不到别的任何东西。一个人要是单凭自己来进行思考而得不到别人的思想和经验的激发那末即使在最好的情况下他所想的也不会有什么价值定是单调无味的。” [4](7—15~16)所以爱因斯坦认为实施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教育的当务之急“没有什么还会有比克服现代派的势利俗气更要紧的了。”

爱因斯坦极为看重古典文学对人文精神培养的作用但对本来具有同样功能的历史学科却大加挞伐。不过他并不是鄙弃历史学科而是历史的教学过于强调背诵年代、地名、数据等使得其中本来富有的人文精神变得荡然无存且蛰伏了对许多学科的兴趣与好奇心。从这个角度看来爱因斯坦的意见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负担过重必然导致肤浅

爱因斯坦大声疾呼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他认为学生过重的负担不利于培养人文精神。负担过重是由于竞争激烈所致而“过分强调竞争制度以及依据直接用途而过早专门化这就会扼杀包括专业知识在内的一切文化生活所依存的那种精神”。足见他是从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角度来考虑学生学业负担的。

首先学业负担过重危害独立思考的发展。由于学生的人文精神主要不是通过教科书获致的那么过重的学业负担无疑会抑制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所以爱因斯坦明确地指出:“使青年人发展批判的独立思考对于有价值的教育也是生命攸关的由于太多和太杂的学科(学分制)造成的青年人的过重负担大大地危害了这种独立思考的发展。负担过重必导致肤浅。” [1](310)太重的学业负担致使学生无暇走出校门走出书房了解他们想了解的东西去阅读有益于培植人文精神的古典文学之类的书籍而让作业占充了他们全部的时间和空间。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他认为儿童一天6小时的学习应该是足够的了——4小时在学校2小时做家庭作业将时间和空间的主动权拱手交给儿童。他的理由是:思想是不会有空闲的思想即使在“空闲”时也是处于紧张状态中原因是它无时不在接纳整个感知世界。

其次学业负担过重危害儿童的学习心理。培养人文精神的教育应当是轻松的、愉悦的。否则所实施的教育不仅有害于人文精神培养也有害于专门知识与

技能的掌握。爱因斯坦说:“教育应当使所提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 [1](310)他还曾十分形象在打了一个比方说:“即使是一头健康的猛兽当它不饿的时候如果有可能用鞭子强迫它不断地吞食特别是当人们强迫喂给它吃的食物是经过适当选择的时候也会使它丧失贪吃的习性的。” [5](8)同强迫猛兽吞食一样无论多么有用的知识与技能生硬地强迫儿童吃下去用不了多久就会使儿童丧失对知识与技能的“胃口”一见到学习就没有兴味索然纯真的好奇心也就会因为强迫他学习而泯灭。而且靠恐吓、暴力和人为的权威这些办法来达到目的只会摧残学生的健康的感情、诚实和自信制造出来的是人文精神匮乏的顺从的人。

第三频繁的考试是人文精神生长的天敌。爱因斯坦对学业考试乃至升学考试不但毫无好感而且简直是痛恨直到要废除而后快。他对考试的厌恶不是没有理由的。考试是一种筛选就是竞争其结果是使得教育过早专门化放弃了对人文知识的获取和人文精神的养育;还会扭曲学生的学习心态为了获得好成绩会以牺牲学生纯真的好奇心和独立人格为代价——这无疑是太不值的。爱因斯坦认为教育中也许最有价值的财产是自学或阅读然而为了对付考试不得不舍弃最有价值的东西岂不痛心!考试使学生学习负担加重心理压力加大不可能使他们“把学习视为一种值得羡慕的机会”。在爱因斯坦看来如果学生将学习看作令人倾羡的机会那么“它能使你们了解精神领域中美的解放力量它不但能使你们自己欢乐无比而且还能使你们将来为之工作的社会受益匪浅”。[3](55)考试还有一个严重的弊端这就是人们为了在考试中制胜常常不论愿意与否都要把所有废物如数塞进学生的头脑诸如事实、名字、年代、公式之类。他觉得完全没有必要让学生死死记住声速认为迫使学生硬背历史日期是荒谬的因为这些在书本上、辞书上都可以查到。良好的教育应该致力于青年人的思考给他们以课本不能提的训练给他们获取信息的信息而不是信息本身。显然应试教育是舍本求末的教育。他每每回忆起自己受教育的经历时无不感到毛骨耸然。因此把应试教育视作人文教育的最凶恶的敌人甚至将教育定义为:“如果一个人忘掉了他在学校里所学到的每一样东西那么留下来的就是教育。” [1](146)如此给教育下定义虽然多少有一些偏激与调侃的意味但据此足以体会出爱因斯坦对应试教育深恶痛绝的程度!

爱因斯坦作为人类文明史上顶尖级的科学家对科学发明、科学创新有至深的体悟对人才的成长与训练有直接的感触对教育所存在的弊端有切肤之痛也正因为如此他将这些总结概括和提炼而为人文教育思想在人类思想文化和教育上占有特殊地位对当今教育的改革发展有着指导意义与借鉴价值。

第三篇:教育论

教育论

最成功的教育是让每个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眼睛只盯着个别学校,让个别人体验成功,让大多数人品尝失败的教育,绝不是成功的教育。

进行师德建设要提高职业入口的门槛。聘用新教师时,应明确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学科背景,而且要有教书育人的热情和能力。义务教育绩效津贴也要体现师德导向,把师德表现、教书育人的业绩纳入考核奖励中。

以良好的精神状态、高尚的职业道德、过硬的业务能力,潜心教书、精心育人,辛勤工作在教育事业第一线,充分体现了胸怀祖国、热爱人民、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

对于那些流行的家教成功案例,家长一定要持冷静的态度,不要以为家教成功就是孩子考上名牌大学,更不要盲目地全盘照搬。如果孩子能够怀着一颗平常心,把目标定得长远,坚持不懈地做好每件事,永不言弃,能算不成功吗?孩子自然、平静地长大成人,一天比一天更出色,更有发展后劲,那才叫真正的成功。

我们渴望一个互信、诚实、友爱的社会环境,却不知人心里有多少希望有涌动。我们顽固地留恋、美化从前,把贫穷、高压、封闭下被抑制、扭曲的人性视为美德,而嘲笑、提防眼前的日子。我一向认为,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在道德上是纯洁的,不敢说完美,却是要求自己尽善尽美。

第四篇:论教育

论教育

选自《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许良英、赵中立、张宣三译。本文是爱因斯坦于1936年10月15日在纽约州立大学举行的“美国高等教育三百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词。

爱因斯坦

在纪念的日子里,通常首先是追溯往事,尤其是要怀念那些由于发展文化生活而得到特殊荣誉的人们。这种对于我们先辈的亲切的纪念仪式确实是不可少的,尤其是因为这样一种对过去最美好事物的回忆适宜于鼓励今天的善良的人们去勇敢奋斗。但这种怀念应当由那些从青年时代起就同这个州联系在一起,并且熟悉它的过去的人来做;而不应当由一个像吉卜赛人那样到处流浪、把各种各样国家的经验兼收并蓄起来的人来做。

这样,就没有什么东西可留给我讲了,除了讲一些同空间和时间无关的,而过去和将来始终同教育事业联系在一起的问题。在做这一尝试时,我不能以权威自居,特别是因为各个时代的有才智的和善意的人们,都已讨论过教育这个问题,并且无疑已清楚地反复讲明了他们在这些问题上的见解。在教育学领域中,我是个半外行人,除却个人经验和个人信念以外,我的见解就别无基础。那么我究竟凭什么有胆量来大发议论呢?如果它真是一个科学的问题,人们也许会被这样一些考虑弄得哑口无言了。

可是,对于能动的人类事务来说,情况是不同的。在这里,单靠真理的知识是不够的,相反,如果要不失掉这种知识,就必须以不断的努力来使它经常更新。它像一座矗立在沙漠上的大理石像,随时都有被流沙掩埋的危险。为了使这座石像永远照耀在阳光之下,必须挥手不停地为它工作。我也要出一臂之力。

学校向来是把传统的财富从一代传到下一代的最重要手段。与过去相比,这种情况更加适合于今天。由于经济生活现代化的发展,作为传统和教育的传递者的家庭已经削弱了。因此,比起以前来,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健康,要在更高程度上依靠学校。

有时,人们把学校简单地看做是一种工具,靠它来把最大量的知识传授给成长中的一代。但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知识是死的;而学校却要为活人服务。它应当发展青年人中那些有益于公共福利的品质和才能。但这并不是意味着个性应当消灭,而个人只变成像一只蜜蜂或蚂蚁那样仅仅是社会的一种工具。因为一个由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志愿的规格统一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

相反地,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不过他们要把为社会服务看做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的。就我所能判断的范围来说,英国学校制度是最接近于实现这种理想的。

但是人们应当怎样来努力达到这种理想呢?是不是要用道德说教来实现这个目标呢?完全不是。言词是并且永远是空洞的,而且通向地狱的道路总是伴随着理想的空谈。但是人格决不是靠所听到的和所说出的言语,而是靠劳动和行动来形成的。

因此,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这对于初学的儿童第一次学写字是如此,对于大学里写博士学位论文也是如此,就是在简单地默记一首诗,写一篇作文,解释和翻译一段课文,解一道数学题目,或者进行体育运动锻炼,也都无不如此。

但是在每项成绩背后都有着一种推动力,它是成绩的基础,反过来,这种推动力也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得到加强和滋养。在这里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别,这种差别同学校的教育准则的关系极为重大。做同样的工作,它的出发点,可以是恐怖和强制,可以是追求威信和荣誉的好胜心,也可以是对于对象的诚挚的兴趣和追求真理与理解的愿望,因而也可以是每个健康儿童都具有的天赋的好奇心,只不过这种好奇心往往很早就衰退了。同样一件工作的完成,对于学生所产生的教育影响可以很不相同,这要看推动这项工作的主因究竟是怕受到损害的恐惧,是自私的欲望,还是对快乐和满足的追求。没有人会认为学校的管理和教师的态度对塑造学生的心理基础会没有影响。

我以为,对于学校来说,最坏的事是,主要靠恐吓、暴力和人为的权威这些办法来进行工作。这种做法摧残学生的健康的感情、诚实和自信;它制造出来的是顺从的人。这样的学校在德国和俄国成为惯例,那是没有什么可奇怪的。我知道在美国这个国家里,学校中不存在这种最坏的祸害;在瑞士,以及差不多在一切民主管理的国家里也都如此。要使学校不受到这种一切祸害中最坏的祸害的侵袭,那是比较简单的。教师使用的强制手段要尽可能地少,学生对教师的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

第二项动机是好胜心,或者说得婉转点,是期望得到赞许和尊重,它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的本性中。要是没有这种精神刺激,人类合作就完全不可能;一个人希望得到他的同类赞许的愿望,肯定是社会对他的最大约束力之一。但在这种复杂的感情中,建设性的力量同破坏性的力量密切地交织在一起。想要得到赞许和表扬的愿望,本来是一种健康的动机;但如果要求别人承认自己比同伴或者同学更高明、更强,或者更有才智;那就容易在心理上产生唯我独尊的态度,这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都是有害的。因此,学校和教师必须防范使用那种容易产生个人野心的简单办法去引导学生从事辛勤的工作。

达尔文的生存竞争以及同它有关的选择的理论,被很多人引证来作为鼓励竞争精神的根据。有些人还以这样的办法试图伪科学地证明个人竞争这种破坏性经济斗争的必然性。但这是错误的,因为人在生存竞争中的力量全在于他是一个过着社会生活的动物。正像在一个蚂蚁窝里的个别蚂蚁之间的交战说不上什么是为生存所必需的,人类社会中各个成员之间的情况也是这样。

因此,人们应当防止向青年人鼓吹那种以习俗意义上的成功作为人生的目标。因为一个获得成功的人,从他的同胞那里所取得的,总是无可比拟地超过他对他们所做的贡献。然而看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在学校里和在生活中,工作的最重要动机是工作中的乐趣,是工作获得结果时的乐趣,以及对这个结果的社会价值的认识。启发并且加强青年人的这些心理力量,我看这该是学校的最重要任务。只有这样的心理基础才能导致一种愉快的愿望,去追求人的最高财产──知识和艺术技能。

要启发这种创造性的心理能力,当然不像使用强力或者唤起个人好胜心那样容易,但它是更有价值的。关键在于发展孩子对游戏的天真爱好和获得赞许的天真愿望,并且把孩子引向对于社会很重要的领域;这种教育主要是建立在希望得到有成效的活动能力和社会认可的愿望之上的。如果学校从这样的观点出发,工作很成功,那么它就会受到成长中的一代的高度尊敬,学校所规定的作业就会被当做一种礼物来领受。我知道有些儿童就对在学时间比对假期还要喜爱。

这样一种学校要求教师在他的本职工作上成为一种艺术家。为着要在学校中得到这种精神,我们能够做些什么呢?对于这个问题,正像无法使人永葆健康一样,并不存在包医百病的万灵丹,但是还有某些必要的条件是可以满足的。首先,教师应当是在这样的学校里成长起来;其次,在选择教材和使用教学方法上,应当给教师以广泛的自由,因为强制和外界压力无疑也会扼杀他在安排他的工作时的乐趣。

如果你们是一直在用心地听取我的想法,有一件事也许你们会觉得奇怪。我所讲的完全是,依照我的见解,应当以怎样的精神来教导青少年。但是我既没有讲到课程设置,也没有讲到教学方法。究竟应当以文科为主,还是应当以理科专业教育为主呢?

对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照我的见解,这一切都是次要的。如果青年人通过体操和走路训练了他的肌肉和体力的耐劳性,以后他就会适合任何体力劳动。思想的训练以及智力和手艺方面的技能锻炼也类似这样。因此,有个才子讲得不错,他对教育下这样一个定义:“如果一个人忘掉了他在学校里所学到的每一样东西,那么留下来的就是教育。”就由于这个理由,对于古典文史教育的拥护者同注重自然科学教育的人之间的抗争,我一点也不想偏袒哪一方。

另一方面,我也要反对认为学校必须直接教授那些在以后生活中要直接用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种观点。生活所要求的东西太多种多样了,不大可能允许学校采取这样的专门训练。除开这一点,我还认为应当反对把个人当做死的工具来对待。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照我的见解,在某种意义上,即使对技术学校来说,这也是正确的,尽管技术学校的学生将要从事的是一种完全确定的专门职业。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如果一个人掌握了他的学科的基础理论,并且学会了独立地思考和工作,他必定会找到他自己的道路,而且比起那种主要以获得细节知识为其培训内容的人来,他一定会更好地适应进步和变化。

最后,我要再一次强调一下,这里所讲的虽然多少带点绝对肯定的样子,却并不要求它比一个人的个人见解具有更多的意义,这种见解所根据的只不过是他自己在做学生和当教师时所积累起来的个人经验而已。

阅读指要

这篇演讲表现了爱因斯坦在教育问题上的一些真知灼见。他承认学校在现代社会里的重要性,但否定仅把学校视为传递知识的工具的看法;他认为学校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并且“他们要把为社会服务看做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的”,这是针对日渐偏重书本知识并趋向实用功利的学校教育现实情况而发的。

怎样才能实现学校教育的目标?爱因斯坦提出了一些教育观念: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尽可能少用强制手段、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工作动机。随后,他又对教师和教学内容方面表达了意见。

演讲从头至尾,爱因斯坦都是以一位富有阅历的长者身份,十分诚恳地把“个人经验和个人信念”讲出来,显示了他作为一位伟大科学家的人格魅力。他的忠告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

第五篇:中国的教育能培养出爱因斯坦吗

中国的教育能培养出爱因斯坦吗?

最近在看《爱因斯坦传》,很受启发,就想到了这个题目。要回答中国的教育能不能培养出爱因斯坦,首先要弄清楚爱因斯坦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爱因斯坦生于1879年,死于1955年,是一个犹太人。1952年,以色列政府邀请他出任以色列第2任总统,但被他拒绝了。爱因斯坦是世界物理学史上与牛顿齐名的伟大物理学家,他的主要物理学成就是先后提出了光量子假说、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由于在解释光电效应方面的突出贡献,爱因斯坦获得了1921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未成年前的爱因斯坦是一个天才,他从小就对平常人从不思考的问题感兴趣,他对数学似乎有着与生俱来的热爱,12岁就开始学习微积分。除了数学和物理,他还对音乐感兴趣,6岁就学习拉小提琴,后来保持终生,而在其它的方面,他的兴趣就谈不上了。这使得爱因斯坦在同龄人中显得与众不同,有的学校老师认为他反应迟钝,其实这是他经常陷于深邃的思索造成的。在他成长的过程中,没有人认为他会成为一个非常伟大的人。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有一个故事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这个故事讲爱因斯坦小时候很笨,可是他非常刻苦,最后成为一个好学生。我不知道这篇课文的作者有何根据写这样的东西,应该说这种东西对教育小孩子效果的确很好,但当我上了大学,在普通物理课似懂非懂地学习相对论的时候,我觉得那个故事说的不可能是事实。我现在读的这本传记印证了这一点。

那么,一个人具有天才和资质就一定能够成为爱因斯坦吗?也未必。这还要看他会赶上怎样一个时代。中国古人认为伟大人物都是应时、应运而生,爱因斯坦之所以成为爱因斯坦可以证明中国古人的这种看法是相当有道理的。

爱因斯坦就生长在物理学出现重大转折的时代,那时候,牛顿力学已经成长到极限,物理学的许多分支都已经相当完善,可在仅有的几处不完善的地方却发生了重大的转折,是这个转折的时代成就了爱因斯坦,当历史需要这样一个人时,这个人就出现了。

以上的简要介绍虽然没有涉及物理方面的具体内容,但从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出爱因斯坦成为爱因斯坦需要两个条件,一是他本身所具有的天才,一是他所遇到的时代,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所以爱因斯坦不是他所处的教育培养出来的,也就是说,任何教育都培养不出爱因斯坦,教育能够培养人才,但不能够培养天才,教育能够培养众人的素质,但是不能够培养时代。

中国的教育尽管与外国的教育有不同,但是也不可能培养出爱因斯坦。

如果我们用爱因斯坦来代表杰出人才的话,那么推而广之,教育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无论是从事教育或不从事教育的人都应该知道这一点。

有些人在说中国的教育如何缺陷,所以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种论证并不成立,他们所说的中国教育的缺点或许是真实的存在,但是与培养杰出人才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一句话,教育只能完成它能够完成的任务,它完不成的任务,无论是自己揽还是别人加,都是不会完成的。有些人总是呼喊教育给学生减负,其实我们也应该给教育减负,也就是不能将它完不成的任务加给它。教育的任务就是提高众人的素质,而不是杰出少数的素质。当众人的素质提高时,如果时运需要,那么杰出的人才就会自然涌现。

有心栽花,花是不会开的,无心插柳,柳才会成荫。(

下载爱因斯坦《论教育》(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爱因斯坦《论教育》(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爱因斯坦名言

    交际卷凡在小事上对真理持轻率态度的人,在大事上也是不足信的。 --- 爱因斯坦 人生卷不管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风尚怎样,人总可以凭着自己高贵的品质,超脱时代和社会,走自己正确......

    爱因斯坦经典语录

    爱因斯坦经典语录 爱因斯坦经典语录1 1、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爱因斯坦2、没有侥幸这回事,最偶然......

    爱因斯坦读后感(范文大全)

    他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他是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是20世纪物理学当之无愧的领袖,他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他的名字就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以下......

    《爱因斯坦》读后感

    我爱读书,尤其爱读介绍微观世界的书,因为在微观世界里,有无数的奥秘等待着人们去探索。在我读过的几本书中,都提到相对论,微观世界的许多理论都是建立在相对论的基础之上的。所以......

    少年爱因斯坦

    少年爱因斯坦一、 教学目标 1、了解少年爱因斯坦的学习经历。 2、领会人物肖像描写方法之———“画眼睛”对表现人物心灵的作用。 3、学习少年爱因斯坦勤学好问爱思考的优......

    爱因斯坦名言大全

    爱因斯坦名言大全爱因斯坦(1879——1955),美籍德国犹太人。他创立了代表现代科学的相对论,并为核能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在现代科学技术和他的深刻影响及广泛应用方面开创了现代科......

    <爱因斯坦>观后感

    <爱因斯坦>观后感 09 教科心理刘洋 1013409004 在看完这部人物纪录片之后,对于伟大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这位充满着另类的科学怪才,有了一个更加深入和具体的认识。 第一,对于爱......

    爱因斯坦名言

    如果有来世,我要去做一个商人。宇宙中威力最強大的就是复利息。态度上的弱点会变成性格上的弱点。 我喜欢旅行,但不喜欢到达目的地。要打破人的偏見比崩解一个原子还难。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