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赴山东学习所看所想
赴山东学习所看所想
---------------------------涞源二中田海
2011.12.7日在马局、任局和马股的带领下,一行12人去山东杜郎口中学、昌乐二中学习。在杜郎口中学听了三节课。一节是初一数学,内容包括分式的概念、分式的约分、分式的意义、分式的乘除、分式的拓展五个专题。一节是初三英语课。一节是初三数学科,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分利用一般式求解析式、利用顶点求解析式、利用两根式求解析式、利用平移求解析式、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的综合运用五个专题。观看了杜郎口中学的课间操。在报告厅听了杜郎口中学高效课堂的解读。
在昌乐二中听了一节物理小测讲评课、一节历史课、在报告厅听了历史老师解读昌乐二中的“271高效课堂”、参观了校园文化建设。
杜郎口中学:18个教学班,在校人数680人,(乡中)不超过40人/班,每个教学班四壁均为黑板,另外教室外对应楼道是一大块黑板,教室内也有多媒体,设备陈旧,且基本不用。教室内学生分成六个组,每组学生相对而坐。
上课的过程是,老师进行课堂(已经人满为患,参观的人群)。今天按导学案上什么内容:教学目标是什么:第一组完成哪个专题„„,第二组„„,第三组„„。各组开始行动。然后学生有90%都到四面黑板,加楼道一面进行堆演(教室内叽叽喳喳很乱),20分钟后教师拍手示意停下,教室内静下来,每一个专题由学生讲,不停地换人讲,相互补充,在讲的过程中老师时而插话、纠正、鼓励、质疑、拔高、引导。老师跟着学生在教室的四面黑板转一圈,课下了。
昌乐二中的课堂是:学生面对面的坐,坐成四列,学生面对着前后两块黑板,分为6个组,每组均有自己的口号,有自己的组徽。
学习小组建设是昌乐二中“271高效课堂”的基本单位,学习目标是昌乐二中“271高效课堂”的指南针,导学案是昌乐二中“271高效课堂”的路线图,灵活驾驭课堂是昌乐二中“271高效课堂”成功的基石。
271学习态度的含义:
时间划分:2是20%的时间属于教师(10分钟),7是70%的时间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自学,讨论,实际)(30分钟),1是10%的时间(5分钟侧重过关)为学生反刍过关
学生组成:每个班:2是20%的优秀学生,7是70%的中档生,1是10%后进生
学习内容划分:
2、20%是不用讲学生就会的,7、7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10%是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经过老师强调点拔,反复训练才学会的。
学生课下时间自学方式的划分:20%时间完成导学案规定作业,70%时间用作下节课的预习,10%的时间进行预习自查。
生活学习方式的划分:20%的时间是体育锻炼,70%时间阅读、实践和社团活动,10%时间处理个人日常事务。
我的思考与感悟:
一、落实“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地位”是杜郎口中学和昌乐二中课堂成功的基础。无论是杜郎口,还是昌乐二中,从他们的课上都充分的证实了这一点。在导 学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的自学、讨论、展示,在交流中提高,在合作中学习。特别是昌乐二中学习小组的职能,行政组体现了学生自主管理,科研组给老师提供了基于学情的课改决策“依据”学习小组,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即有合作,又有竞争。
这让我想的一个问题是课改最缺什么?
第一,如今课改不缺少理念,也不缺少方法,缺少的是责任感和担当的勇气,课改的提法已有好多年了,学校组织老师学习课程改革的理念也多年了,我们作为一线教师也深知当前教育的现状,教师没有承担起课改的勇气和责任是当前课程改革最缺少的核心。
第二,杜郎口和昌乐二中的高效课堂是让课改理念落地的一种方法。他们提出的高效课堂并不是他们追求的终级目标,而是落实了“学习主体”“学习自主”课程改革的核心本质。
第三,课程改革中,教师不是简单的被动执行者,而应该是创造者。我们老师准是强调环境,强调体制,怕出问题,怕成绩不行,其实,我们每位教师在课程改革队伍中的步伐,最终决定了课改的进度。
不难看出杜郎口和昌乐二中从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入手,最大限度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的身份变成导、引,让学生动起来,身动、心动、神动。引导出学生的思维,引导出学生的见解,引导出学习的结论。
二、从阅读抓学校的文化建设
在昌乐二中的老师介绍中说,271学习态的落实,使学生“结余”下来的时间当然要还给学生,这时间怎么办?做什么?抓阅读。他们将阅读作为校本课程,规定高一年级每周阅读课不小于8节,高二不少于6节,高三不少于3节,学校有四个图书馆,藏书25万册,每个班还自建“私藏”,类似我校的“图书角”,列出每个年级的必读书目,第年每个学生必读书不少于40本。在周末常常见到这样的海报——我的“红学”学术报告会,我的“西学”报告会,“王熙凤研究”等等,学术报告人都是稚嫩的学生。这从分印证了好的阅读不仅是培元正体,还要生成富有时代特色的精气神,丰富了校园生活,拓展多样的学习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这种阅读产生的效果体现在班级建设和校园文化氛围上,从重新命名班名开始,如:“亮剑XX班”、“腾飞XX班”、“奋进XX班”,到每栋教学楼的走廊(6栋),教室的外墙板,展示本班学习小组,学生阅读开展的情况。其特点:一全是学生作品,二是信息量非常大,三是学校的处处展示了学生的足迹和气息。
请看图片(如果把我们学校的厨窗给学生去展示,加以引导会有什么样的效果?)
三、励志教育的典范
此次学习中,我特意了解了他们学校每天一次的65公里野营拉训活动。清晨6:00,天刚蒙蒙亮,学生们陆续来到餐厅,在享受一顿丰盛的早餐后,领到了学校为本次远足拉练的学生食品------三个馒头,一袋咸菜、一瓶矿泉水。在接下来的十几个小时中,学生们靠这些食物维持身体所需的能量,走完65公里里程。远足途中他们互相加油,登山路上互相扶持,夜幕降临口号动天,交流会上泣不成声。
行走的疲惫,登山的艰苦,透支的体力,双脚的血泡,虚脱的晕眩,折磨着学生,也让他们感到从未过的兴奋与激动。“一条路,一辈子,一生情”、“我们的名字叫卓越”、“紧握在掌心的是幸福”学生们这样表达着远足拉练的感受。
二中赵校长如此的解释,“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65公里是道路,更是理想的航行,成长的考验,信念的试金石”。
“春日游,杏花开满头”春天的脚步来了,有多少学校敢于让学生走出校园,安全束缚了我们的手脚,安全又何止束缚多少人的手脚。
四、精细化管理就是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
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方能形成人人都管理,事事见管理的局面。我觉得昌乐二中管理明确、具体,权责分明,问责到人(灭火器的管理就是一个缩影),可以想像领导对学校的管理,学校对老师的管理,老师对学生的管理,学生对学生的管理,应都是如此,惟有如此,才能将工作落实到实处。
五、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做细、做实就是不简单,就是创新,就是特色。271高效课堂的理论不高调,昌乐二中坚持不懈做了,天天做,月月做,年年做才成就“271高效课堂”。
他们的经验全国很多学校都在复制,成功很少,究其原因就是不能坚持,坚持了没有做细、做实,没有成功也是必然。
六、课堂教学改革最大的阻力来自于对教的迷信和对学生的不信任。
我们的教学,以教定学,以教代学,总以为教不透学生就学不透,总让我们的思维替代学生的思维,准让我们的结论替代学生的结论,本应该学生完成的事,老师都代劳了,当然学生是越教越懒。越教越没有学生自己的方法。学生学习都是老师的思维、方法,而学生丢失了独立思考、丢失创新意识。
以上是我学习的一点点感受,我总认为感受无所谓好与坏,对与错。我们更不要用非黑即白,非南即北来给予定位。
谢谢
2011.12.22
第二篇:赴山东考察学习
赴山东考察学习有感
9月20日,我们一行10人有幸去了全国第一批实施新课改的省份之一山东省。我们参观了昌乐二中、清怡中学、黛溪双语中学、杜郎口中学、济阳竟业园学校,这些山东的名校。虽然短短几天时间,但是感受颇深,受益匪浅。亲身感受到了新课标理念在这些学校的贯彻落实。他们的课堂教学有异曲同工之处,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自主管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全身心地投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解决问题,敢于质疑,善于合作、主动探究并有实效,围绕某一问题彼此间能交流、讨论、倾听,提出有效建议。
给我最震憾的是昌乐二中的“271”高效课堂教育模式,即:
1、学习内容方面,20%的知识学生自学能会,70%的知识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学会,10%的知识由老师教会。
2、学生组成方面,20%的学生为特优生,70%的学生为优秀生,10%的学生为待优生。
3、时间分配及内容安排,20%的时间(约10分钟)老师诠释学习目标,组织课堂教学,课堂点拨,70%的时间(约30分钟)学生自学讨论展示,10%的时间(约5分钟)学生总结,当堂检测。为了有效达成目标,昌乐二中着力建设班级“三驾马车”,即班级行政管理,高效学习小组,高效学习科研小组。使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每天对自己进行规划、总结,实现自主学习,自主管理。通过深入教室听课我发现,学生早已适应并习惯了这种方式,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学生课上的积极性、答题的思路、方法和总结、知识的全面和拓展等方面都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271”模式实现了教育的三个突破:教师角
色的转变,“师长”变成“学长”,教师变教为启,变教为帮;学生角色的转变,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教室功能的转变,教室变成“学室”,讲堂变学堂。我在昌乐二中看到的完全释放了的课堂,是一个完全没有搭花架子的舞台,目睹的是真正把课堂交给学生的授课模式,使学生在充分自主的课堂上,协作学习,分享成果,这种课切实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永保高涨的学习状态。
通过本次学习参观我意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更是发展的主体,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探求新知、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审学会健体的一个综合过程。教师一再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唯一执行者,更多的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导者、激励者。教师的责任更重要的是鼓励与唤醒,鼓励学生进步,唤醒学生的潜能。教师既是学生的教练,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因此,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已是当务之急,它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更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必由之路。
第三篇:赴山东学习有感
赴山东学习有感
宣汉县黄金中学: 杨 云
2014年11月24日至28日,在宣汉县教育局领导的组织下,参加了山东省即墨二十八中、德馨小学、昌乐二中和杜郎口中学的学习。收获颇丰,启发很大,现将我的感悟向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汇报如下:
感悟一:昌乐二中正对大门的墙壁上,书写的是学校的办学宗旨:
“把每个孩子的一生变成一个成功而精彩的故事”。我认为“每一个孩子”就是要求我们做教育的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一生”就是要求我们干教育一定要着眼于长远,体现教育的深远影响;“成功而精彩的故事”,从教育的本质看就是以人为本,通过教育来影响人、改变人、发展人,使其每一个学生成为为社会作贡献,为自己谋幸福。学校给学生留下的美好东西,让他们终生难忘。
感悟二:管理决定效率。
学校把服务作为质量标准,每个岗位都制订明确的责任目标细则,每件事的流程都有明确的规定,层层把关,责任到人,每半年对各年级、处室的所处理事务进行一次检查评审,通过反馈,合理的算通过,不合理的要反查,追求相关环节的责任,并及时整改。
学生自主管理——给学生自由呼吸的教育。学生的自主管理,这是班级管理的根本。该校通过“三驾马车”来拉动班级的正常运行。“三驾马车”分别是“班级行政管理”、“ 高效学习小组”、“ 高效学习科研小组”,班级行政管理包括:常务班长、值周班长、值日班长。值
日班长全班轮流做,值日班长负责当天的全部事务,每天晚上评价一天的学习和纪律情况。每周有值周班长,负责本周的的一切事务,周一与本周的值日班长研究布置本周每天的工作,周六召开班会总结全班一周的学习和纪律情况。常务班长负责辅助值日班长和值周班长的管理,统筹管理整个班级。他们实行全员参与管理,全班轮流管理班级,有学生说假如自己不守纪律,下次就不好管别人。感悟三:大力实施文化治校方略。
走进昌乐二中无论哪个教学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他们教室外面的文化墙,呈现的是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风貌和集体的凝聚力,每个班级有自己的班名、班旗、班歌、班微、班级公约,每个小组也是如此,组名,小组的口号,目标,真正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每个学生都是班级这个大家庭的一员,这个家庭会给每个人过生日,这个家庭有自己的报纸、自己的相册„„,真正让学生体会到了家庭式的温暖。物质的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学校的硬件设施,是学校先进文化的载体;文化发展是关键,学校要致力于一种有利于师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文化氛围,这种文化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师生,统领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感悟四:以人为本。
教育教学观念立足于人的发展,既包括教师的发展,也包括学生的发展。我认为教育学生三年,要为他们想三十年,三十年之后,我们培养的学生在干什么?他们工作快乐吗?工作有成就吗?生活幸福吗?他们为社会做着什么贡献?为孩子的一生发展奠基,为孩子一生的幸福 2
负责。如果把这个理念坚持下去,它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备一定的思想境界。
感悟五:课堂成就质量。
“高效课堂”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教学理念,作为教师,应该在教学改革中,教给学生更多的是方法,而不是知识;培养更多的能力,而不是包办。我曾这么认为:只要精心备课,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高容量,高密度地完成每一节课,这就是高效课堂,其实不然。从高效课堂模式里我听到的是:几个人一组的自主、合作、讨论;全体互动却有条不紊、井然有序的课堂秩序;人人都有具体明确的学习任务,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大家都以主人翁的身份投入到学习中。高效课堂的理念,是思想的转变,思想的转换带来了行为方式的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必须自觉地实施是教学的必要、形势的所迫,更是教学思想的转变、责任心的体现。
感悟六:海量阅读——阅读成为必修课。
教师们在阅读教学遇到的三大顽症是:学生没有时间读、学生没有好书读、学生不知如何读。昌乐二中针对这三大顽症,学校制定了《山东省昌乐二中阅读课程标准》,让阅读成为课程。昌乐二中给教师提供一些教师必读书籍,要求教师必须自行阅读,而作为领导则必须带头读。根据《山东省昌乐二中阅读课程标准》,初中每周设置5节阅读课,高中每周设置4节阅读课,要求初中生每年阅读30本书,高中生每年阅读20本书,提倡海量阅读。年级主任具体管理阅读教学。阅读课程有着具体、详实的要求,多角度对海量阅读进行指导、检查和反馈,学校定期组织
或学生自发举办各种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促进学生阅读,使阅读课程达到既定目标。阅读能让学生口才出众、思维敏捷、胸怀开阔、视野宽广、境界高远。
感悟七:养成教育好。
学校无垃圾桶,校园内无乱扔、乱吐、乱画现象,无脏话;升旗仪式、大课间、排队就餐学生井然有序;见到老师和同学主动打招呼问好。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个人认为要做好以下三点:
一是“三管好”的要求:
一要管好自己的口,不说脏话,不随地吐痰,不在公告场所大声喧哗等,看见老师、长辈要主动问好;二要管好自己的手,随手关灯、关水龙头,不随手丢弃纸屑果皮,不随手向窗外扔杂物,不摘花不折树,不带手机等通讯工具进学校;三要管好自己的脚,不踩花草,爱护公物,不踢门、踢墙,更不向他人动手动脚。认真落实礼仪规范,争做文明向上的好学生。把尊师爱校、团结同学真正落实到行动中。
二是遵守纪律、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要求。勤学乐学,多思善问。要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上课注意力要集中,不在课堂上睡觉、打闹,认真学习,不顶撞老师,作业要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不懂就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更好的条件下学到更多的知识。
三是要求每个学生要保护好自己的生命和健康。生命和健康是我们最大的财富,所以请同学们保护好自己的生命和健康,注意安全,不要将火带入校园,不要违规使用电器;严禁在校园内追逐打闹,严防意外事故发生;在往返学校的路途中要遵守交通规则。上学、放学路上一定
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绝不开展危险性游戏,杜绝同学之间闹矛盾打群架。发现问题及时把情况告知学校或老师,这是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健康高度负责的表现。
山东之行,受益匪浅,我会把我所看到的和所听到的有选择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应用在教育教学中,让学生能有所学,能有所用,体会学习,快乐学习。
2014年12月1日
第四篇:赴山东学习心得体会
赴山东学习心得体会
高一语文组刘朵
作为一名初出茅庐的语文老师,我更关注文化氛围的营造以及课堂操作技巧方面的学习因此此次前去山东学习我努力将山东的经验和自己的课堂实际结合起来,使自己更快成长。
首先,充分发挥细节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力,营造一个充满文化氛围和青春活力的校园!这一点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
1、充分利用一切资源、空间。昌乐二中和杜郎口中学的文化渗透可谓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在学校内的海报栏里、黑板报上,教室外的走廊,教室内的墙面上,讲台边,书架上,学生们的书籍、笔记本的扉页上,甚至在洗手间里„„处处都有英汉结合励志话语、科学常识、学法指导。就连楼梯拐角、房梁上都布置成了文化墙。学生身处这样的环境中,抬头低头间就熟悉很多知识点掌握了很多学习技巧,课上压力就会减轻!而且有利于学生形成这样一种认识:处处留心皆学问,收获知识其实并不难。
2、丰富的课外活动。昌乐二中秉持艺术激发创造的宗旨,因此举办了许多有意义的课外活动。我没想到在高考压力之下,居然有一所高中敢于放弃课堂,致力于提高学生能力。昌乐二中的美食节,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又能够使学生与“世俗生活”接轨,告诉他们能力和回报是成正比的!而杜郎口中学的剪纸活动,既让学生们心灵手巧,又为民间艺术的传承打下基础,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其次,我认为这两所学校之所以能够有大量时间开展课外活动,是因为他们课堂真正实现了高效高能。而学案的精心编写和课堂教学的层次性使课堂高效的实现具有可能性。
1、学习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所有环节都是为了实现目标而设计,因
此,目标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要使三维目标都有所体现,要具体,具有可操作性,目标才能成为课堂组织的线索,始终贯穿始终。同
时,目标要使学生能够明了,做好参与准备。比如:扎实掌握4个
近义词,4个成语,提高鉴赏精彩语句的能力。学生就很明确地知
道课堂的主要内容,提高参与度。
2、学案的题目设计,是由易至难,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要求要以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题目能够获得不同成果为准。因此,同一道
题目,对不同层次的同学要求也不同。比如,在昌乐二中,一道高
考链接题,教师的目标是这样划分的:A,把握诗歌的鉴赏方法,B,熟读诗歌,能够把握诗歌大意,C,熟读诗歌,明确考点。
3、学案编写注重教材的整合。我认为人家对教材的整合更加彻底,因
此课堂才能游刃有余。将同类型的课文进行合并,既丰富了课堂内
容,又使归纳掌握技巧更加容易。比如,有一节课是有关送别诗的学习,教师巧妙地将几种类型的送别诗整合在一张学案里,通过一
堂课使同学们对送别诗有了初步但全面地认识,使得以后深入学习
变地轻松。
正因为学案是经过教师精心准备的,充分发挥了其“导学”的作用,因此师生在课堂上打地是有准备的仗。在听课过程中,我深深感到,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都被调动了起来,似乎展示和点评、合作与探究都已成为一种习惯,教师只
要引导到位就可以了。
再次,学校管理精细到位,多种形式、多方面的评价激励机制能够真正发挥作用。
1、昌乐二中的评价机制采用了军队的军衔制,具有升级功能。相比较
而言,我们学校的评价机制简单,效果不明显,一次就达到顶峰,使得学生没有奋斗激情。而军衔制,过关制,用游戏等新颖形式吸
引学生加入这种管理团队,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同时,这种奖励
机制使层次分明,同学们在心理上比较容易接受军衔比自己高的人的管理,避免像传统简单奖罚制那样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2、评价激励机制及时生效而且全面,能及时而且全面规范学生的行为
举止。各种常规检查都要做到及时反馈并与激励机制关联。甚至课
堂的中学生各种行为都有评价机制,而且及时公开地反映,直接与
量化考核挂钩。杜郎口中学甚至在教学楼里设置了电子屏幕,随时
反馈学生和教师课堂表现,真正做到了公开、公正、及时、有效。
3、昌乐二中对学生的评价激励机制做得特别有特点。他们采用各种方
式去达到一个目的——不断感动学生和不断激励学生。比如他们各
种各样“星”级的评比,什么“点评之星”、“展示之星”、“读书之
星”、“才艺之星”等等,用二中教育者们的心血,精心设计的活动
把教育理念巧妙地贯穿于其中,通过活动潜移默化,甚至不动声色
地激励和教育了学生,达到一种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还有,小组培训更加到位。“抓两头,促中间”是昌乐二中的培训理念。即培训特优生和待优生,促进优秀生。培训重点是对待优生加强自信心引导以及习惯的培养。这样就保证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比较高,各层次都能参与其中。
最后,这次学习我还意识到,课改是不重模式,重效果的。好多课我都没有看到集体讨论的影子,而有的课却是大部分都是“激情投入,活力四射”的小组讨论,更多时候课堂里都充溢着学生的大胆质疑。反思自己的课堂,按模式中规中矩,悲哀的是它已经僵化成一种守旧。我想课堂模式改革的精髓是自主的情感的高效的,让讨论发生在需要的时候,给学生展示的舞台。
在学习别人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情况,我觉得在两方面是我近期要努力提高的。
首先,课堂教学中教师优美流畅、形象生动、妙趣横生的教学语言,能够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紧紧围绕课堂教学内容,积极思维,踊跃发言,在轻松愉快的参与中体现主体意识,提高教学效果。
但是作为新手的我,课堂应变能力不够,同时语言比较死板,不够丰富!长此以往,学生必定对语文课失去兴趣!以生动、富于情感的艺术性语言创造课堂情景,才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性。用优美生动通俗趣味的语言,表达出抽象的事物,树立形象的“模型”,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
我的课堂症结正在于此:作为年轻教师,我急于在学生面前树立威信,因此课堂上我经常板着脸,一脸严肃。当学生犯错时,我总是直接当众批评,以为这样能让学生改掉坏习惯。但后来和学生沟通交流,才发现学生心里面有抵触情绪。因此,亲切自然的语言,能够缩小师生间的距离。同时,对表现好的学生,我也缺乏精彩的语言来激励他们。鼓励的语言单一,时间久了,学生就没有反应了。课堂中练习题的设计一般是由易到难,如果老是平平淡淡每题都讲下去,则最后一难题很少有同学解答出来。反之,老师在中间插上赞美激励的话,效果是
显而易见的。
在山东学习时,我发现那些老师语言高度凝练,优美生动,指令明确,虽然激励的语言不多,但绝不重复,所以学生的自主性发挥地更加充分。
第二,及时。学案要及时批阅,以便在下节课上进行反馈,指出问题,点明优缺点,并将反馈结果与量化考核挂钩,这样才能起到指导、促进的作用。
评价激励要及时。各项常规考核都与考核挂钩,要起到作用的话,就必须要及时评价!有问题的能及时得到反馈、纠正,优秀的能够得到激励!
总而言之,这次出去收获很丰富,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将这些经验结合自身实际灵活运用到课堂中!
第五篇:赴山东学习心得体会
择善而从
——赴山东学习心得体会 语文教研组 苗娟 七日的山东之行太匆匆,虽然时间于不经意之间流逝无痕,但是有些东西却雁过留声,或深或浅地映入我心,久久不能消逝。
伴随着火车的隆隆声,睁开双眼,映入我眼帘的恰是被朦朦细雨笼罩着的齐鲁大地,火车里是温温的暖,车窗外,树有残留的绿意,水有多情的柔波——此情此景,在我的眼里倒像是初春一般。忽地想到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我笑了。
我们的学习学校定于山东潍坊东明学校、北海学校、昌乐二中、山东大学附属中学、泰安实验学校等五所学校。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创新之处,这些闪光点熠熠生辉,令人难以忘怀。
一、精彩纷呈的墙壁文化
墙壁文化被这五所学校发挥地淋漓尽致。
班级墙壁文化所有的内容都是学生们亲手写、亲手画、亲手做的,字迹整洁工整,绘画色彩协调、线条流畅,手工艺品制作精细,有些图画甚至让我感到震撼,但是真正令我感动的是,这些走廊上的书法、绘画和手工艺品即使发黄了,有了落尘,但是绝对没有人为毁坏的现象,五个学校无一例外。
校园墙壁文化主题丰富多元,涉猎范围极广,文学、社会、自然、健康、传统美德与社会公德、名人传记与名书名画、名著介绍与古迹博览等等,同时还专门设立几个板块同步更新国内外社会要闻。
在这样充满文化韵味与艺术气息的校园环境中,孩子们的目光不再仅仅局限于薄薄的课本,而是将视野延伸到更加广阔、更加现实、更加多彩的领域。学校不再那么单调、冰冷、严肃,而是充满浪漫色彩,充满人文气息,充满欢声笑语的大家庭。这样的环境给我的感觉就是——孩子们学得有动力,玩得很尽兴,活得很滋润,学校不仅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有宽度、有高度、有长度的立体的知识世界,而且为他们添上了灵动的眼睛,插上了会飞的翅膀。
二、令人印象深刻的“学生成长日记”
“学生成长日记”,这个名词给我带来了深深感动、震撼,也让我幡然醒悟„„它是我在昌乐二中的学生课桌上,一堆小小的书山中搜寻到的。一本浅黄色封皮32k的小本儿,封面正中标题“山东昌乐二中学生成长日记”,左上是校徽,正下方是班级和姓名,扉页上是鼓励学生坚持不懈与承担责任的誓言,下有学生签名与自我激励的座右铭。全本大概有150页左右,一天对应一页,节假日也不例外,设计一致,都有五个部分组成:日期与星期、一日高效学习计划、今日反思、明日提醒、激励语。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初一三班的一名叫徐子静的女孩儿,她的“成长日记”就像是一部纪录片,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成长日记,里面的内容详细、充实,既有目标,又有反省,既有学习,又有休闲。2013年11月20日
星期三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会有(她写给自己的话)
高效学习计划
7:20——7:45 背英语m6、u1、u2单词,熟练背诵 7:45——7:55 背地理《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和天气符号 12:20——12:25 放电影:语文:寓言四则的寓意和内容 18:00——19:00 完成英语导学案(m6),扎实掌握每一个知识
点;整理英语期中试题中的错题;(剩余时间)练英语书法。
19:10——20:00 完成语文导学案;完成生物导学案;整理英语
10道题
20:00——20:45 清底子:数学:常亮与变量,函数与函数值,导学案,先改正导学案,再整理至少3道题
21:20——21:25 放电影:生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今日反思:今天晚自习不如昨天效率高。
明日提醒:明天有信息技术课!(画了一个笑脸,看来她比较喜
欢和期待这门课程)
激励语:我要用完成计划,高效学习,实现目标,证明我是一个说话算话的人,有责任心的人。
反思日记:
期中总结大会反思与感悟
通过这次大会,使我受益匪浅。
1、我明白了成功需要目标,并且要将大目标划分成一个个小目标。
2、我懂得了学习需要动力,我明白了我为什么要来这里学习,我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3、我知道了学习公式:x + y + h = a,即动力+目标+方法=成功。从今天起我要超越自己,改掉拖拉的坏习惯,向那两位同学学习。
期末目标:个人:(1)继续冲刺全班第一
(2)冲进年级前20名 小组:(1)小组总分进全班前三
(2)超越六组
加油!加油!加油!
这就是徐子静同学一天的收获与成长,而且翻翻她的成长日记,每一页几乎都是这样的容量,天天有计划,天天去执行,天天会反省,天天有收获,看着看着,我仿佛觉得自己是看着她一天天逐渐进步的。写到这里,我觉得其实已经没有必要再多说些什么了。我只想问,如果我们的孩子每个都能拥有这样一本厚重的“成长日记”,并亲力亲为地去创造、去执行、去坚持的话,孩子们的明天会是怎样的?高新教育的明天又会是怎样的?
三、规范系统的学校文化建设体系
潍坊高新区东明学校有着一套系统化的学校文化建设体系,中心在于致力打造“责任文化”,锤炼“东明精神”。下设四个大板块:理念文化、环境文化、形象文化、师生行为文化。
(一)理念文化下设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及学校发展目标。
(二)环境文化下设校园园林文化、墙壁文化、教室文化、校内外宣传栏文化、办公室文化。
(三)形象文化下设校徽、校歌、校报、校服、班牌、网站、宣传册以及办公用品(各种文件用纸、信封、手提袋、水杯等)。
(四)师生行为文化下设教师日常行为规范、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活动文化(社团文化、其他活动文化)、课堂教学文化(课堂模式、个性化教学等)。
这一学校文化建设体系,内容丰富,思路清晰,范围广阔,使得学校至上而下,从宏观到微观,方方面面的文化建设得到有效规划与整合,使得后续的建设工作有序展开。这样学校的文化建设就有了风向标、有了蓝图。
四、走“动态连动式”校本研修之路
潍坊高新区东明学校一直秉承着“用未来思考今天”的校训,坚持奉行着“勤奋、求实、创新、和谐”的校风,不断追求“建立新型组织,打造精品化团队”的管理策略,走校本研修之路,全面打造教书育人队伍,抓教师团队建设,帮助每一位教师成长,成就每一位教师,促进新课堂的形成,巩固教育主阵地,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经过几年的不断探索与研究,逐渐形成“六段联动校本研修”模式:即“读课”——“集体备课”——“说课”——“磨课”——“同备课组听课”——“赛课”这六个阶段。
(一)读课:备课前,教师自我默读,将教材读通、读透。然后备课组内教师互读,实现对教材的准确理解与表达,为集体备课做好铺垫。这是一个凝练思想、凝练语言的阶段。
(二)集体备课:主要包括“个人主备、集体研讨、确定课堂流程、形成个案”四个环节。每学期初,根据集体备课中出现的问题,全校开展集体备课研讨会,通过“名师导教、集体备课展演、教研组讨论、集中点评”四个环节对集体备课进行全面改造。
(三)说课培训:目的不是引导教师如何说课,而是通过对教师说课内容的研讨,培养教师的构课能力。
(四)磨课堂:主要是利用固定的时间,分文理科两个大组进行,以科目轮流的方式确定授课教师。磨课活动主要有五个部分:听课、研课、评课、改课、二次讲课,进一步改进教师备课、听评课及改课的能力,提升集体备课的能力,达到“磨一课,带全组”的局面。
(五)同备课组听课:同备课组内至少共同对一位教师的课堂进行听、评、改活动,以加强对集体备课的落实、反思和改进,反馈校级磨课的效果落实。学校专门成立同备课组听课指导小组进行推门听课。根据每学期初上报的轮流听课安排表,随时推门听课,每个备课组学期内最少有三人被推门听课。
(六)赛课:通过赛课反馈每个教研组青年教师的课堂成长情况,落实教研组、备课组最后一轮的组内磨课。基本流程如下:
1、教研组赛课,将老师在组内排名。
2、教导处抽取赛课教师。
3、提前一天通知教研组参加赛课的教师名单。
4、教导处组织评委,进行课堂赛课。
5、赛课成绩和评价情况反馈教研组,并整体纳入对教研组、备课组的集体考核。
五、“思维碰撞”课堂
泰安实验学校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思维碰撞”课堂,它是一种以思维差异为资源,以多维对话为形式,以交互反馈为保障的教学方式,它以“组织学习”为基础,以“思维碰撞”为亮点,以“一科一模”为特色,致力于建构凸显学科思维特征的个性化课堂。
何谓“碰撞”?碰撞即对话(广义),包括学生与自我对话、与他人对话、与课程文本对话;碰撞即论证(狭义),是两人或多人从支持或反对的角度寻证、辩护、比较和发展彼此观点的语言活动。
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引发碰撞的因素有很多,这就导致我们课堂上碰撞的内容是多元化、多角度的——问题、思路、成果、情感、态度、价值、新旧知识、过程方法、价值观念等等。
在以上思想的指导下,“思维碰撞”课堂也生成了自己的课堂文化——“三声”(掌声、笑声、辩论声),“三话”(自己的话、真实的话、有创见的的话),“三交”(交流、交锋、交融)。“思维碰撞”课堂不制造模式,不强调环节与流程,提倡个性,提倡差别,提倡变化。
“思维碰撞”课堂的三大“支架”载体——微课程、学业纸与思维导图。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或核心内容的小课程,以视频的形式呈现。它是一种为学生前置学习而设计的课程资源,而不是课堂上供教师使用的多媒体课程资源。学业纸的设计内容主要包括教学预设(问题与活动)、思维导引(学习目标与情境导入)、思维碰撞(具体的问题与活动设计)、思维迁移(具体的问题与活动设计)、规则与评价。教师运用思维导图既可以问题引导,又可以思维开发。
“思维碰撞”课堂是泰山实验学校教师团队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尝试、研究的丰硕成果,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它重塑起“高水品课堂”需“高素质教师”的基本信念。它破解了“生生对话”的教学难题,突破了“一校一模”的课改现状,走出了“重表现轻思维”的能力误区。它寻找到了构建现代课堂的基本元素,寻找到了践行“公民教育”的课堂路径,寻找到了大面积“提优助弱”的操作方式。
此次赴山东学习,是我教育生涯中的第一次,它对于一个走出大学校门刚刚进入圣神的教育殿堂的新教师来说,意义非凡,它开阔了我的教育视野,拓展了我的教学思维,丰富了我的教学方法。我想,这将为我今后的教育教学事业提供重要的现实参考,并产生深远的影响。
最后,我要感谢我们可爱的高新一中及高新教育局,给我这次难能可贵的机会,塑造自我、发展自我,我将以更有活力、更有智慧的工作状态投入我们共有的教育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