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汇报材料
黄家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新举措
为进一步累积学校文化底蕴、推动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在新学期有一个新的学习环境,黄家小学的学校领导及教师在搞好校园文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科学管理,构建和谐校园。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涉及学校人文管理及学科文化内涵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渗透于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需要全员重视和参与。我校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贯彻上级有关部门召开的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建立和完善了校园文化建设领导机构,由校长负总责,形成了由教导处、少先队协同开展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管理格局,全面落实目标责任制和领导责任制,做到目标明确,措施具体,责任到人。我们以加强科学管理为抓手,构建和谐校园,全力办好人民满意学校。让全体教师明晰“科学管理”就是严格管理,规范管理,精细管理,人文化管理。通过加强科学管理,实现三个层面上的和谐:①成就教师的自我价值,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和谐;②实现学生成长的愿望,促进学生与学校的和谐;③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促进学校与社会的和谐。要求每个教师扎实地做到以下12个字,3句话:即精细管理、精心教学、善待学生。
二、加大投入力度,落实保障措施。
1、硬件保障。学校不断完善文化设施,努力营造高雅的校园氛围。优美、高雅的环境能美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制度保障。建章立制,强化管理,是推进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和创建和谐校园创建工作的切入点。我校制订和完善了一系列的管理条例和严格的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为我校和谐校园创建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奠定了基石。
三、开展创建活动,促进持续发展。
我校积极开展和谐校园创建活动,促进学校和全体师生的持续发展。我校校园文化建设一个突出的主题就是,让先进文化时时充满校园,让多彩校园处处体现教育内涵。为进一步累积学校文化底蕴、推动校园文化建
设,让学生在新学期有一个新的学习环境,黄家小学的学校领导及教师在搞好校园文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学校领导集思广益,从位置版式、颜色图案、内容样式等,均精心设计,务求实用、美观、精致。
学校今春粉刷了一年级教室、四年级教室、六年级教室及教学楼楼梯周围的墙面。更换了教学楼前的两面宣传标语,在教学楼的走廊悬挂了读书名言、名人警句,在楼梯扶手上悬挂古诗配画欣赏等内容的文化长廊,并充分调动班主任及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教室里的每一块墙面都会说话,布置各班风采展示板,力争班班都有独创,个个都有特色。如今,校园内外焕然一新,各个班级新颖的构思,匠心独运的设计、布置无不洋溢着浓浓的文化氛围。
四、坚持德育为首,促进和谐发展。
我校认真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首” 方针,树立以人为本,服务育人的思想。
(一)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
1、爱国主义教育
(1)组织好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2)深入开展“祖国明天会更好”读书活动,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理想信念教育
(1)我校“以永远跟党走”为主题,每年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对党、国家和社会主义的情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2)继续深入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荣辱观。
3、民族精神教育
学校积极开展民族精神教育系列主题教育,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通过专题报告、社会实践、主题会等各种途径,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形成了学校民族精神教育特色,丰富了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实践活动。
(二)努力拓宽学校德育新领域。
我们注重形成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多年来,我们积极探索家长学校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服务家长,服务社会。
(三)开展读书活动,打造书香校园。
我校努力构建学习型团队,创建和谐的书香校园,扎实有序地推进此项活动。定期开展读书讲座活动、交流活动、知识竞赛、征文活动。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的开展,提升了教师的文化知识素养,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的发展,启迪了同学们的智慧,为今后的成长积累了精神的底蕴。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强化科学管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迎难而上,齐心协力,开拓创新,把创建“和谐校园”内化为全体师生的自觉行为,不断追求学校管理工作的最优化,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黄家小学
2014年5月13日
黄家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新举措
2014年5月13日
第二篇: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汇报
XX小学平安校区校园文化建设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欢迎各位领导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希望各位领导、专家给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提出宝贵的意见。
我校一直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主题,通过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来达到学校的育人功能。尤其是新教学楼的投入使用,更使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有了质的提升。现将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情况向各位领导做以汇报:
一、成立组织机构,明确分工,加强协调
学校成立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副校长室,负责处理日常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是全体领导干部,结合各自的分工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的各项指标,明确分工,各负其责,紧密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实际,齐抓共管,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制定了《XX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总体规划方案》,明确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追求“主题鲜明化,学校特色化,促进师生和谐发展”的建设理念,搞好校园的绿化,墙体的布置,地面的整修,力争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具有人文性,都能自然地成为育人的理想场所,让师生的教育行为与校园文化展现和谐之美。
二、加强校园环境建设,优化学校环境文化 校园环境是一个学校的门面,也是学校管理水平的体现。为此我校从绿化、净化两个层面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力求做到环境育人。
1、校园绿化。新教学楼投入使用后,我们立即开展校园绿化工作,教学楼前新建两个花池,种植了小叶黄杨、丁香树、小龙柏等绿化树木,并进行了精心的修剪。楼前广场的西侧修建了一个大型的花坛,种植了月季、石榴、黄杨、木槿、紫叶李等花木,并种植了草坪铺底,在花坛的中央种植了两棵造型精美的松树。在楼前广场的北墙,整面墙边都种上了木槿花,校园北墙和东墙边共种植了12棵合欢树, 达到了整个校园春有花,夏有荫,冬有绿的怡人景色,让师生感受到校园的美丽。
2、校园净化。学校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将校园划分区域,分到各班,学生每天两次打扫,保持校园的干净整洁。教学楼内各教室由学生上午、下午预备铃前打扫完毕,楼道分包给临近的班级,由学生轮流值日,负责保持走廊地面的卫生,上课后由两位保洁员再拖地,时刻保持走廊的整洁。
三、重视人文文化建设,提高校园文化品位
“学校处处体现教育”,我们力求让校园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体现出学校的文化特色。站在学校大门口,教学楼顶“XXXXXX”几个大字格外引人注目,这是我校的办学理念,体现师生在美丽、和谐的校园中幸福的工作、学习、成长。走进校园,东西两面墙体文化光彩夺目,这是今年暑假期间,我校绘制的以国学经典为主题的东西两面文化墙,文化墙呈现出传统经典小故事和经典的《论语》诗句,使学生深受经典传统文化的熏陶。走进教学楼,映入眼帘的是主题墙和副主题墙,主题墙以书本为背景,体现了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在书本之上,又有学校的的“三风一训”,以此来表现学校不仅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还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副主题墙上承载着我校美好的办学愿景“XXXX!”。走在教学楼宽敞明亮的走廊内,会看到各楼层按年级学生特点设计走廊文化:一楼为行为习惯、二楼为礼仪教育、三楼为读书学习、四楼为科技创新。并且各楼层北面立柱上悬挂着代表我校特色的剪纸作品,从而形成了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我们把“礼仪”课程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纳入课时,通过“课堂明理,课下实践,生活养成”的思路,使学生完善人格,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是我校开展的“三队三讲”规范化教育,形成了我校“礼仪”教育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三队”是:我是少先队,进校轻声慢步排好队,上学放学站好队;“三讲”是:文明、礼貌、讲纪律,不争不抢讲秩序,礼让三先讲安全。每个楼层都设立了红领巾监督岗,少先大队队员轮流值勤,负责监督学生课间行为。
四、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展示学生成长足迹
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与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走进每间教室,同样感受到墙面文化所带给的教育气息,一幅幅学生作品,一句句温馨的标语,与同学们一张张幸福的笑脸,融合成一串串和谐的音符响彻教室的每一个角落。我校的班级文化有固定板块和个性化板块组成,固定板块包括悬挂《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时时提醒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悬挂应急疏散演练示意图提示学生发生危险时及时寻找合适的路线逃生;悬挂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醒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做人,报效祖国。个性化板块是各班的黑板报和学生作品展示栏,由各班根据学校每月的德育主题,自行确定内容,要求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和展示的机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学习积极性。
总之,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点滴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运动场院墙还是原来的石头墙,我们研究过几种方案进行美化,但还是最终没有确定最佳方案,我们将尽快解决。今后我们将继续完善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使每位师生在学校中深切感受到学习、工作、成长的幸福。
第三篇: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汇报材料
新城镇观路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工作
汇报
我校位于大余县新城镇观路村内,临323国道南侧100米处,是一所农村完全小学。现有教学班7个,在校学生333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学校现有教职工15人,教职工与学生比例为1:23.7。其中小学高级职称教师4人,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教师13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
六十多年的发展历程,熔铸了观路小学良好的校风,在“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办学思想主导下,学校制定了“知感恩 懂负责 会选择 爱生活”的十二字校训,形成了“爱岗、精业、严谨、求实”的良好教风。学校坚持以发展为根本,以课程改革为抓手,以创新的德育活动为载体,着力培养健康活泼,素质全面,富有个性的学生,为高级学校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学生。倡导全新的校园文化理念,探索并逐步形成高雅的、积极的校园文化,为师生和谐发展,自由发展提供最优的发展空间。
(增加近年来取得的成绩)
一、办学理念(办学理念是什么?)
学校始终遵循国家教育方针,确立了明确的办学指导思想和育人目标,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学校有切实可行中长期发展规划。有明显激励作用的校训,有言简意赅的校风、学风、教风的文字表述,形成了鲜明的富有凝聚力的校园精神,符合学校文化传统,并体现在学校整体精神风貌上。
二、办学特色(围绕办学理念,有了什么特色?)
学校特色鲜明,符合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有业务素质高的教师队伍,培养出一批学有专长的学生。
三、文化生活(此标题可改为“工作措施”,分制度建设、环境建设、活动文化等方面进行汇报,活动文化中可选择你校的感恩教育、读书活动、大体育活动或其它方面一两个亮点加以重点介绍,以突出你们的特色。)
1、校园文化的创设。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整个校园,就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大课堂。要让学生视线所到的地方,都带有教育性,创设和谐的人文环境,深化了“环境育人”。(1)站在校园门口马上就可以看见“春风化雨润桃李,丹心育苗树栋梁”的对联,让学生体会观路小学六十六年的辉煌,心中涌动起不尽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2)走进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知感恩 懂负责 会选择 爱生活”的校训,同时还能在思源楼看到我校的校风:爱善礼孝 勤思博践
(3)营造环境,润物无声。学校在教室、办公室、会议室、图书室、楼道走廊各功能室等均按规定张挂系列标语、名人画像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各种制度、规范,让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受到教育和树立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远大理想。
(4)宣传橱窗和学生作品栏定期更换更新,内容涉及安全、德育、学习等,让学生在观看中增长见识。
(5)黑板报每月定期进行更换,内容结合学校最近的热点问题进行,比如防溺水教育、感恩教育、新学期打算等,使学生在观看中受到教育和熏陶。
2、室内文化的布置
我校除了重视校园的文化建设外,还特别重视室内的文化气息。
(1)每个教室的黑板上方都写着“慧而明理 敏而好学”的班风,时刻激励同学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2)每个教室的布置,班主任八仙过海,设计了各班的特色阵地,展示各自的风采。
(3)教室后面的学习园地和个性书橱是教室文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不仅是向学生进行宣传教育的主阵地,更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主动阅读的小天地。
另外,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形成了活动常规机制,比如五一、六一、十一、元旦文娱活动,教师节集体宣誓、师德承诺签名活动等。师生员工生活方式健康文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落实大课间和课外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积极推行校园 “两操”活动。组织校园学生社团和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学生参与率在20%以上。学生群体素质优异,积极参加竞赛、交流、展示活动。开展学生、教师、家长共同读书活动,积极创建“书香校园”。干群、同事关系和谐,教师工作幸福度高。师生关系和谐,学生对在校学习、生活满意度高。
四、环境建设
规划布局合理,功能区明晰,整体性强。校园建筑装饰风格富有特色,有整体美;反映出学校独特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室、办公室、实验室、厕所等场所的布置,整洁大方,突出其功能特点。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进行绿化。植物品种合理配置,景点设置恰当,管理规范。
五、文化设施
加强标识性文化建设,校园内的自然、人文、历史资源得以挖掘、保护及利用。悬挂的格言警句,树立的提示牌等内容,贴近生活,形象生动,具有启发性和教育意义;悬挂位置醒目恰当,制作美观;注重调动师生积极性,进行了广泛征集。文化墙、廊位置恰当、大方美观、内容充实;旗台旗杆等基础设施规范;其他文化设施形式多样,能充分合理的利用。师生参与校园楼宇、道路、操场、楼道、景墙、花木等景点的规划、建设、命名及管理工作,公共场所设施完好无损,布置内涵丰富、规范精致并富有教育性。有办学思想、育人目标、校训、教风、学风的固定文字展示。
六、制度制定
建立了符合规范化学校管理要求的学校、办公室、班级三级管理制度,形成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制度制定民主、科学;监督和信息沟通机制健全,实行校务公开。制度打印成册,按规定悬挂。
七、制度落实
各项制度成为全校师生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落实到位,成效显著。规范执行升降国旗制度,国旗下讲话内容教育性强,记载完整。主题班团队会等形成制度,定期活动,并有记录。师德教育扎实有效,不搞有偿家教,不推销教辅资料,无乱收费行为,能为人师表,不参与赌博和封建迷信活动,教师精神风貌好,言谈举止文明,学生家长社会评价好。校园语言文字规范。有常规督查机制,师生文明习惯好。整个校园整洁、赏心悦目,无卫生死角,物品设施摆放有序,车辆停放整齐。落实安全责任制,落实安全、法制等专题教育,建设“平安”校园,学校无安全隐患,无安全事故发生,师生员工无违法犯罪行为。
雨露润花蕾,温馨满校园。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如今的观路小学已成为一所花蕾绽放的花园、温馨幸福的家园。目前,学校正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姿态,为争创市级校园文化示范学校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汇报材料
黄家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新举措
为进一步累积学校文化底蕴、推动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在新学期有一个新的学习环境,黄家小学的学校领导及教师在搞好校园文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科学管理,构建和谐校园。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涉及学校人文管理及学科文化内涵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渗透于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需要全员重视和参与。我校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贯彻上级有关部门召开的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建立和完善了校园文化建设领导机构,由校长负总责,形成了由教导处、少先队协同开展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管理格局,全面落实目标责任制和领导责任制,做到目标明确,措施具体,责任到人。我们以加强科学管理为抓手,构建和谐校园,全力办好人民满意学校。让全体教师明晰“科学管理”就是严格管理,规范管理,精细管理,人文化管理。通过加强科学管理,实现三个层面上的和谐:①成就教师的自我价值,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和谐;②实现学生成长的愿望,促进学生与学校的和谐;③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促进学校与社会的和谐。要求每个教师扎实地做到以下12个字,3句话:即精细管理、精心教学、善待学生。
二、加大投入力度,落实保障措施。
1、硬件保障。学校不断完善文化设施,努力营造高雅的校园氛围。优美、高雅的环境能美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制度保障。建章立制,强化管理,是推进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和创建和谐校园创建工作的切入点。我校制订和完善了一系列的管理条例和严格的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为我校和谐校园创建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奠定了基石。
三、开展创建活动,促进持续发展。
我校积极开展和谐校园创建活动,促进学校和全体师生的持续发展。我校校园文化建设一个突出的主题就是,让先进文化时时充满校园,让多彩校园处处体现教育内涵。为进一步累积学校文化底蕴、推动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在新学期有一个新的学习环境,黄家小学的学校领导及教师在搞好校园文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学校领导集思广益,从位置版式、颜色图案、内容样式等,均精心设计,务求实用、美观、精致。
学校今春粉刷了一年级教室、四年级教室、六年级教室及教学楼楼梯周围的墙面。更换了教学楼前的两面宣传标语,在教学楼的走廊悬挂了读书名言、名人警句,在楼梯扶手上悬挂古诗配画欣赏等内容的文化长廊,并充分调动班主任及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教室里的每一块墙面都会说话,布置各班风采展示板,力争班班都有独创,个个都有特色。如今,校园内外焕然一新,各个班级新颖的构思,匠心独运的设计、布置无不洋溢着浓浓的文化氛围。
四、坚持德育为首,促进和谐发展。
我校认真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首” 方针,树立以人为本,服务育人的思想。
(一)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
1、爱国主义教育
(1)组织好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激发学生爱国热情。(2)深入开展“祖国明天会更好”读书活动,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理想信念教育
(1)我校“以永远跟党走”为主题,每年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对党、国家和社会主义的情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2)继续深入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荣辱观。
3、民族精神教育
学校积极开展民族精神教育系列主题教育,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通过专题报告、社会实践、主题会等各种途径,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形成了学校民族精神教育特色,丰富了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实践活动。
(二)努力拓宽学校德育新领域。
我们注重形成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多年来,我们积极探索家长学校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服务家长,服务社会。
(三)开展读书活动,打造书香校园。
我校努力构建学习型团队,创建和谐的书香校园,扎实有序地推进此项活动。定期开展读书讲座活动、交流活动、知识竞赛、征文活动。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的开展,提升了教师的文化知识素养,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的发展,启迪了同学们的智慧,为今后的成长积累了精神的底蕴。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强化科学管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迎难而上,齐心协力,开拓创新,把创建“和谐校园”内化为全体师生的自觉行为,不断追求学校管理工作的最优化,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黄家小学 2014年5月13日
黄家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新举措
2014年5月13日
第五篇: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汇报材料
积淀学校文化底蕴,树立“三公”教育文化品牌
——铭新街小学创建“武汉市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学校”自查报告材料
学校文化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以学校群体成员为主体,是他们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中共同创造并逐渐形成的体现时代特征和社会进步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及其活动结果。学校文化以具有学校特色的精神形式、制度形式和物质形态为外部表现,并影响和制约着学校群体成员的活动方式、精神面貌与文化素养。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总是伴随着学校教育的产生而产生,伴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而日趋成熟。
如果说学校是一棵生命之树,那么学校文化就是它汲取营养的土壤,是它生长的动力源泉。一所没有自己独特文化的学校,其生命力是单薄的、缺乏内涵的,也是没有发展潜力的。
铭新街小学创建于1958年9月,迄今已有50年历史,是一所有着深厚办学传统和丰硕办学成果的老校,是一所在市、区均有办学水平示范影响的知名学校。近年来,我们以培育学校文化为切入点,以全校师生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主体,以内涵式发展为主导思想,积极、全面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在各级领导、专家的指导和鼓舞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以队伍优、特色显、质量高深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基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基于教师和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经过全校教职工对学校现状的分析、对推进素质教育以及学校校园文化建构的思考,确立了“构建和谐校园,塑造活力教师,培养快乐学生”的办学理念和“勤学、好问、善思、求异”的学风,“敬业、善教、务实、求新”的教风,“求真、从善、尚美、发展”的校训。学校通过建构和谐校园文化,打造活力教师队伍,培养身心健康发展的快乐学生,努力把我校办成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社会认可、领导放心的特色品牌学校。
我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充分体现“物质+制度+精神+特色”的模式,通过环境打造,课堂传授,机制约束,文明传承,文化积淀,使全校师生拥有了共同的价值观、信仰、态度和行为准则,基本达到了以硬件设施为载体的物质文化,以师生精神为核心的精神文化和以学校管理为保证的制度文化的和谐统一。学校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三公”教育,“三公”教育已经成为我校的鲜明的校园文化品牌。学校办学成果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可,素质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健全制度实现依法治校,人文管理构建和谐校园 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办学、治校的基本保证,具有导向、约束和规范作用。我们认为,和谐学校应是:学校内部管理科学民主;职工间和谐共事;师生平等尊重共同发展;学校文化建设,软硬件协调发展;校内外配合协作,共同育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形成学校的制度文化,最终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因此,我校注重以人为本,追求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化管理制度,不断提高科学民主和依法治校的能力。
1、依法治校。依法治校做到“三个坚持”。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严格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形成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依法治学的格局。坚持校长领导下的部门工作问责制,建立自主办学、科学决策、民主管理的工作机制。坚持为教育改革与发展创建良好的法制环境。使师生员工的法律素质有明显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依法得到充分保障。我们围绕办学思想与教育策略问题进行了认真思考,开展经常性的学习活动,组织教师学习和贯彻《关于加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新修订《义务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武汉市教学事故处理办法》、江岸区《三个规程》,使广大教职工知法,懂法,端正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更新教育观念,增强工作的使命感;提高法规认识,增强工作的责任心;规范教育行为,提高育人的本领。
2、依规理校。健全管理制度做到“三个完善”。完善科学规范的管理规章体系。根据学校改革发展的需要不断充实和更新各种管理制度,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有法可依。完善规章制度的制定程序。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各种制度的制定皆经过学校行政酝酿起草,在全体教师会上讨论通过。完善规章制度执行的督查体系,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由全体教师监督学校相关部门实施,做到公开透明,教师明白,领导清白。提高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透明度,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人性化制度会让每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最大限度的发挥。在学校已有制度的基础上,以教育局“制度建设年”为契机,以党和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为指导,结合学校实际,采取民主集中的原则,发挥干部与教师的双主体作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至下而上,至上而下,双回路修订、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健全、科学、合理学校机制,使学校原有的管理制度更加全面、具体,努力把人性管理与制度评价结合,充分发挥制度激励人、引导人作用,为师生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进一步增强了对学校和谐发展的制度保障作用。
3、以德立校。构建科学的管理模式做到“三个改革”。改革学校管理体制,实施管理重心下移,将管理权力下放到各部门、教研组,实施合同管理。按照统一指挥,合理分工,权力下放,经费包干,签订合同,协调配合,网状管理的模式进行管理。改革干部行事作风导向,实施行政领导蹲点服务制度,保证干部的管理工作更好地贴近教师生活,尽快解决实际问题,给予教师最好的帮助。我们将行政领导的考核与蹲点年级教师考核挂钩,形成一种新的激励机制,促使行政干部更好地做好服务工作。改革班级管理评价,通过提高班主任教师的经济待遇和政治待遇为主要措施,建立骨干班主任荣誉称号制度,定期征集和评选班级管理的有效办法和学生成长的典型案例,开展优秀班主任工作手记展评活动,建立班主任工作论坛,以活动促发展,全面提高班主任的素质。
价值观决定人生道路,还能影响发挥潜能的程度。我们用学校光荣历史和发展目标来激发教师的积极性,调动他们职业激情,提升职业品位,牢固爱岗情结。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熏陶人,以先进的文化感染人,以专业发展的目标吸引人,努力营造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使教师做到在思想上注重以生为本,在工作态度上注重服务学生,在工作作风上注重廉洁从教,在教育行为上注重依法执教。
4、以人和校。加强民主管理与监督做到“三个加强”。加强全校师生的参与度,凡属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和关系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重要政策和举措都征求广大教职工的意见。加强校务公开,进一步规范公开程序,提高公开质量。加强上下沟通,按照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原则,高度重视教师在学校管理中的决策建议作用,支持他们建言献策,建立起采纳良言的工作机制。学校坚持实行校长负责制,注意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监督保证与教代会的民主管理作用。领导班子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学校政令畅通,管理机制运作良好。坚持民主集中制。有健全的教代会和校务公开制度,凡事尊重民意,凡大事都要经教职工充分酝酿与讨论,在集中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实行民主决策。定期召开教代会,实行校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维护教职工和学生的合法权益。给予教师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大力营造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民主平等、团结尊重的校园环境。
二、完善硬件夯实文化基础,注重细节打造精品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我们把物质文化建设当成一种重要的手段,充分发挥它的载体作用,使师生在其间耳濡目染,日积月累,形成意识,内化为行动。优美雅致的自然环境,底蕴丰厚的人文环境,优秀高尚的精神品位,会营造出高格调的校园文化,能对师生起到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作用,它将外化为师生的修养与言行,这将促进每个人的终身发展,这就是和谐学校需要的显性形象。
1、立足基点开展校园基础设施建设。
学校采取上级支持和自身努力的方法,解决了学校长期以来存在的不安全隐患。三年来,共投入资金300多万元。2006年至2008年因地制宜对本部的校舍进行了整体改建,使其安全性和功能性进一步增强,能更好的教师教育教学活动服务,为学生学习实践服务。学校资产发挥了最大的效益,为教育教学工作地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2008年暑假,教育局投入资金近200万元,对学校进行改建。我们请专家为学校设计了与学校周边的整体风格相吻合的具有欧式风格的外墙立面,既改变了学校的外墙形象,更提升了学校的文化品位。在经费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自筹资金,增设了实验室、美术室、音乐室、心理咨询室、电子备课室,进一步改善了办学条件;更换了学生的课桌椅、更换了教师的办公桌椅,进一步改善了师生的学习工作环境;添置了4台电脑,一部摄像机等各科教学所需电教设备、器材,进一步改善了学校的办学硬件。初步实现了校园数字化管理管理。结合新的办学理念,增强了功能教室的开放使用,多功能室、大队部、会议室等经过改造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增加了使用功能。学校有藏书1.5 万余册,生均藏书近20册,还为师生订阅配备报刊杂志30多份。为给师生阅读提供更好的服务,学校将阅览室改建成开放性、颇具特色的“读书吧”,师生使用方便,使教育资源得以更好的发挥作用。
2、突破难点开展校园规划布局建设。
学校是一座微型校园,根据校园布局和区域功能,充分发挥点线面的空间作用,合理规划校园布局,实施文化建设,增强育人功能。我们把学校校园区分为运动区,展示区,走廊区、校史陈列区、专用教室区、绿化区六大区块,针对不同区块的功能,采用不同的设计思路,使学校校园教育功能得到体现,进一步完善学校有形文化建设。
3、把握重点开展班级文化特色建设。
建设“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相结合的班级文化。班级中有统一的国旗、名人名言、板报栏和读书角,这是“规定动作”;但是又要求班级突破各班大一统的环境布局,在班级环境建设上,针对班级活动特色和管理特色,体现班级文化特点,体现班级发展的个性特征,这是“自选动作”。每学期学校教导处将针对“自选动作”,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的评比和交流活动,更好的促进了班级文化建设。
学校开展了班级“三公”教育评比活动,为每个班级开辟了自我展示、自我宣传的阵地——班级“三公”评比墙。师生共同参与,将班级“三公”特色活动、班级“三公明星”一一介绍,凸现本班的特色;我们还组织教师进行观摩评比。“会说话的“三公”墙”又成为铭新街小学一道亮丽的育人风景线。
江岸区教育局彭建设局长来到学校调研时,对学校的“三公”校园文化氛围给了高度评价,认为学校虽小,但是每一个角落和空间充分体现出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校园精神,为师生的共同成长创造了一个很好的环境氛围。
4、突出亮点开展校园文化品牌建设。(1)有形文化呈现文化亮点;
让运动区运动起来。重新规划操场的色彩和功能区的划分:有联合器械区、有游戏区、有乒乓球区、有排球场、有两排20米的跑道等,为学生营造出轻松自由、活泼跳跃、朝气蓬勃的“动”的环境氛围。让学生在课堂内外,能感受到运动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让展示区突显出来。一楼大厅,有我们精心设计的具有浓郁中国元素的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六快“三公”文化牌、有宣传学校办学理念的浮雕,从而在学校的最显处,凸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学校的办学理念。二楼入口厅,我们开辟了开放式的“快乐读书吧”,运用六扇活动的门,正反两面装裱精心设计的中国近代和现代的名人大师读书妙法妙招的宣传画,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吸引力,营造了浓郁的读书氛围。三楼入口处,我们通过大幅的宣传板,将我校的名生进行了介绍,为在校学生树立榜样。
让走廊区展示出来。我们以“赢在习惯”为主题,突出了新老“三公”教育:一楼走廊,为了进一步印衬学校的“三公”传统教育,我们还展示了师生自编的“三公”素养三字经、在全校学生中征集评选出来的“三公”小贴士、“三公”格言,与名人名言“平起平坐”:一改严肃、生硬的教条,从社会公德、公民素质等不同的角度让学生获得熏染,激励学生不断养成好习惯。二楼走廊,配合“快乐读书吧”,我们辅以“奇书荟萃”等内容,悬挂了内容丰富,版面典雅的宣传板,进一步渲染快乐读书的氛围。三楼走廊,是我校的中华传统文化廊,以中国书法特色的形式——我校的又一特色,展示《弟子规》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在感受书法之美的同时,更学会怎样做人处世。
四楼走廊,介绍了世界著名的“影响孩子一身的科学家”的生平及他们的故事,是我们对学生进行科技环保、创新实践教育的阵地。
整个学校学生沉浸在浓浓的文化氛围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孩子们自觉爱护校园一草一木一方土,自觉保持校园洁净,受到了良好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的熏陶,隐形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习惯培养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我们让学生的品行在有形的校园文化得以熏陶。
让校史陈列区厚重起来。三楼入口大厅,我们设立了开放式的“校史陈列馆”,收集我们铭新街小学的名师、名生,突出学校50年的办学成果的辉煌和厚实。
让专用功能室个性化起来。我们增设了科学探究室、美术室、音乐室、舒心屋等专用教室,另外,对原有的综合教室、大队部等进行了重新的设计,在环境布置上,我们力求个性化,既美观,又实用。
(2)隐形文化显现教育品牌
“三公教育”是我校的德育文化品牌,学校继续形成以“三公”为内容的学校行为文化特色。学校结合“三公”教育开辟了“新星”系列学生社团。
“新星广播站”是学生们获取信息的快捷平台。每周二下午开播。每学期在全校招聘“新星广播台”的主持人、撰稿人、小记者等,并组织中高年级的班级拟定本学期的节目。既展示了学生和班级“三公”风采,又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新星少年报》的出刊,通过海报向全校宣传每月的主题,每期的“三公广场”是师生的首阅栏目。《新星少年报》是学生成长的摇篮。
三、抓好载体建设精神文化,突出核心构铸学校灵魂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灵魂。我校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铸造师生认同的学校价值观,建设师生精神家园
为了树立起师生员工对学校整体发展的认同感,我校充分利用升旗仪式、班团课引导学生理解学校的校训、办学理念,学唱校歌,了解校徽所蕴含的意义。学校的重大决策让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如:学校的发展规划是征得教师意见的基础上修订的,学校改革的每一次决策都力求让每一个教师参与,学生和家长知晓,这种方式使得学校的决策更为科学的同时,也增加了师生的认同感,使每一项工作都能做到万众一心。
2、锻造热心服务、乐于实践的干部群,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干群关系是学校所有人际关系的纽带,和谐的干群关系是建设和谐校园保障。形成和谐的干群关系,首先要建设一支具有团结协作、乐于奉献的干部队伍。我们坚持的干部上岗再培养,要求干部加强个人修养,识大体、顾大局。对工作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对教职工要热心服务,善于指导。并通过加强对干部的经常性教育来促进干部素质的提升,强化干部队伍团结协作作风的形成和服务意识的加强,实现工作效率、人际融洽和班子整体效能的最大化。
(1)抓学习,提高服务意识。
学校把对干部的学习培养落实到中心组学习质量要求上。坚持有计划的开展中心理论小组的学习,做到“学习理论抓读书,结合形势抓方向,形成专题抓研讨,针对倾向抓思想”。组织干部学习了《倡导做事文化》《现代管理制度对中层干部的要求》、《2007十大读书人物》、《中层干部的五项“军规”》、《知名校长的管理经验谈》等管理文章,通过结合实际谈学习体会、谈工作思路、谈工作困惑,谈工作得失,使班子人员思想统一、步调一致、分享经验,汲取养分,形成合力,提高服务力。
(2)促实践,提高服务水平。
学校把对干部的能力培养落脚在管理实践中。坚持干部对教师的“五必访”和“四必谈”,“五必访”:特殊贡献必访、生病必访、直系家属病、丧必访、工作变更必访、新教师一年内必访;“四必谈”:有思想问题必谈、扣罚奖金必谈、工作明显进步必谈、工作退步必谈。以诚信、务实的工作作风与教师们同甘共苦,进一步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向心力,提升了学校的和谐指数,形成上下齐心、共同创业的和谐氛围。学校现已形成一支讲团结、识大体、乐奉献、讲实绩的干部队伍,学校教导处还获得了江岸区先进教导处光荣称号。
3、打造德艺双馨的教师团,获得良好育人环境。
师生关系是学校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师生间只有建立了融洽和谐的关系,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才能使和谐校园建设得以顺利实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起主导作用。基于这样的认识,学校以“师”为本,坚持开展“以‘家’的理念构建和谐学校”的师德建设活动。
(1)正面的引领,正确解读教师职业。
发挥集中学习的功能,做好教师为人之道的引领。我们充分利用全校政治学习的宝贵时间,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如校长利用多媒体演示稿讲《为自己搭建房子》、原蔡幸福局长讲《怎样做一个好老师》,教师论坛《论语心得》、《我身边的爱心故事》、《学习感言》板块,学习交流活动《感悟坚强、品读大爱》、《读小故事、悟价值观》等都给了老师心灵的启示、精神的启迪。还通过学校开学工作的报告、每周工作的提醒,教师会议的引导、学期工作的评价等,引导教师以积极的工作态度,愉悦的处事心情,去正确面对工作任务,去投入和出彩来自于职业责任和事业必须的各项工作,去赢得过硬的岗位工作质量。
做足“师德建设月活动”的文章,做好教师职业心态的引领。以“关爱学生行动”和“关爱教师行动”为有效载体,以师德建设月为契机,积极开展师德群体创优活动,实践新课程、新理念提出的新型师生关系,从学习、思想、生活等不同角度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做到“五个一”:了解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学习每一个学生、友爱每一个学生、依靠每一个学生,教好每一个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满意,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达到无教学事故、无教育盲区、无教育盲点。定期进行师德自查、互评、学生问卷,建立教师师德档案;在教师中进行爱生格言征集活动,以人格塑造人格,品德培育品德,素质造就素质;针对性地开展师生关系沟通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研究,让教师走进学生心灵,帮助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学校师生关系得到重视和改善,在我校进行的师德调查中,有28位教师(占教师的60%以上)被学生提名为喜欢的教师,喜欢的理由达到27条之多。学校被评为区师德档案优秀单位。
(2)有效的导行,提升职业的质量
学校采取“铁的制度,活的机制,柔的方法,乐的活动”,进行有效的导行,让活力蕴含在年级团队中,培育在教师的个人素养里。
制定了“铁的制度”。学校完善和修订了《铭新街小学师德追究制度》、《教职工校园行为规范及礼貌用语》,《铭新街小学文明办公制度》等,每月坚持师德考核,以规范教师言行。
构建了“活的机制”。为激发广大教师的进取精神,我们建立了“最具活力教师”评选、“最关爱学生教师”评选、“最具影响力的党员”评选等多个系列的评优制度,利用表彰会、宣传栏等进行宣传和表彰,并给予优先安排外出学习考察等奖励。2007年,我校教师周红霞被评为区首席班主任,黄艳艳老师被评为区十佳青年党员教师。
运用了“柔的方法”。着力营造和谐的管理文化,用宽松环境呵护人心,用心灵沟通激发人心,用和谐气氛感染人心,用组织归属凝聚人心。学校为教师送关爱到家,为教师过生日、新年送祝福、教师节的庆贺,对生病教师探望、对丧事教师和贫困教师的慰问、对青年教师婚事贺喜等工作,年复一年,持之以恒,用细节都表达了学校对教师的情意。为教师送心灵鸡汤,推荐美文美语,使教师懂得珍惜教师地位,快乐教师工作,让师德和师风在尽心尽职完成所承担的工作中彰显。为教师送精神大餐,通过丰富多彩、愉悦身心的活动,加强教师间的精神交流。不仅丰富了老师们的生活,更激发了年级团队活力,增进职工间的凝聚。
创新了“乐的活动”。以《师德在细节中体现》、《爱与责任》、“送爱到家”为内容和主题,以人人撰写心得体会、参加演讲比赛、主题家访,“我听孩子荐一言”问卷调查等为形式,每年坚持开展不同侧重点的师德建设主题活动。为教师赠书活动,要求教师读原文、品原著,在精彩处勾画圈点,留下痕迹,并坚持每月对教师阅读书籍情况进行记载和考核,开展阅读交流,帮助教师落实读书的目标。组织教师进行个人五年规划的交流,让老师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设计愿景中受到启发,引起思考、引发行动。使我们的教师能积极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致力使自己成为博知、多能、精业、勤教、强研的高品位的活力教师。
教师的师德师风,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学校在2007年的11月中,作为区参加民主评议学校的十所重点学校,家长和社会给予学校和老师96.68分的高分评价,让我们备受鼓舞,也下决心以更好的师德师风为学生、为家长、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近三年,学校有1位教师被评为武汉市优秀教师,有12位教师被评为区“最关爱学生”教师、区“师德”先进教师、区“优秀班主任”,区“支教援教”先进教师。学校被评为江岸区政府表彰单位、2007年江岸区教师节表彰的先进学校,江岸区“关爱教师”先进集体。
4、塑造品质优良的小公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校通过建立“三结合”教育网络,努力形成“三级三线”管理模式,实现德育队伍全员化,内容课程化,目标层次化,制度规范化,评价合理化。实行双线管理,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的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将礼仪规范贯穿于学生一日常规及学生管理的每一环节中,通过“新星”广播站、《新星少年报》、学校宣传栏等渠道,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倡导文明之风,礼仪之范,使整个校园浸润在文明有礼、热情友好、宽容谦让、诚实守信的和谐氛围里。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打扫街道、为孤寡老教师送温暖、小手牵大手将文明带回家等活动,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社会,参与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形成举止文明、尊重师长、勤奋刻苦、博学善思的优良品质。
5、营造内和外顺的家校网,形成同心育人的伙伴关系。
现在的学校办学不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式的环境,学校只有调动家长、社会中大家都来了解、关心、支持学校,共同育人,这样和谐的内外关系才会促进和谐学校的构建。
(1)坚持地开展家长学校讲座,聘请市区专家如市教科院张汉强所长、省妇联夏征老师、知心姐姐教育团等,为家长提供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帮助学生与家长共同成长。
(2)坚持开展校级开放活动,开学典礼、建队日庆祝,“六一”联欢,弘扬民族精神宣传周活动等,家长在活动中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学校教育的共同体,切实地发挥着特殊教育资源的有效作用。
(3)坚持班级交流活动和亲子活动,定期请家长到学校听课,了解学校教学状况,定期召开不同形式的家长会,如讲座式、交流式、亲子互动式等沟通教育观念,达成共识,交流育子经验,增进了解和理解。
(4)坚持每学期开展“送爱到家”的家访活动,让老师们为孩子为家长送去爱的喜报,向家长及时反馈孩子的点滴进步,传递教育信息,送去老师的关爱。
(5)坚持开展“校级家长委员会”工作,召开家长委员会会议,围绕育人工作与学校发展,通过校情发布、征求意见、教育研讨等不同活动方式,加强沟通和联系,获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成为了目标一致的教育共同体。
(6)坚持与社区共建,利用节假日向社区开放校园,积极组织学生到社区参加实践活动,定期到社区征求意见与建议,形成良好的教育伙伴关系。
通过六个“坚持”活动,学校注重校内外教育资源的发掘利用,互利互惠,提高学校的社会满意度和公信力,以形成内和外顺的和谐格局。学校作为江岸区2007年十所重点进行民主评议的学校,被评为江岸区中小学民主评议合格学校。
四、突出内涵丰富校园活动,以人为本构建成长乐园
丰富多彩的师生校园文化活动是学校文化的重要形式,也是发展校园文化、创造校园文化气氛最重要的因素。我们突出对活动内涵的挖掘与提升,不为活动而活动,注意活动细节的谋划和精品意识的确定。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增强了广大师生的活力和竞争意识,优化了学生心理品质,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拼搏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使整个学校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健康向上的新气象。
1、教师在丰富的专业发展活动中获得成长提升 我们构建以校为本,学习、培训、科研三位一体的专业发展培养机制,尝试探索多层面、多角度的活动模式,给教师提供展示平台,创造发展机遇,提升学校、教师的文化品位。
(1)推崇阅读学习活动,提高人文素养
读书是最基本的培训。我们开展以“阅读、富脑、工作、成长 ”为主题的教师读书活动,明确规定教师的阅读时间、阅读量,规定每位教师每年读书笔记数不少于1万字。向老师们推荐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为教师赠书,将学校订阅的教育书刊变成流动书屋,在各个年级中传阅。号召教师“每日多读一点点、每天多想一点点、每月积累一点点、每年提高一点点”,让教育生命因点点学习、积累和思考而提高深度和广度。建议教师读原文、品原著,在精彩处勾画圈点,留下痕迹,学校经常组织读书沙龙、演讲征文、读书笔记展评等读书活动。每月对教师阅读书籍情况进行记载和考核,帮助教师落实读书的目标。
(2)着力校本培训活动,促进专业发展
学校在进行校本培训工作中,一是请专家辅导“启智慧”;二是进行案例分析“出智慧”;三是组织经典赏析“悟智慧”;四是激发头脑风暴“添智慧”,使教师具有教育智慧。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校本培训,有“怎样做一个好老师”、“为自己造房子”、“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三个如何之我见”、“教育的顺应与超越——谈小学生心理发展教育”、“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如何制定”、“教你如何进行课题研究”“名师空中课堂”、“教育活动方案如何撰写”、“怎样开好家长会”等。将师德、教育、教学和教科研等内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不同层次的校本培训,有效地帮助教师提升了专业能力。与校本培训相呼应,学校将外出培训作为一种再培养机制,更作为一种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奖励。创造条件为想发展、发展快的教师提供各种外出学习机会。让老师们有计划、有层次、有梯队的分向获得专业成长机会。近年来,学校分别选派20多名干部教师分别到大连、青岛、天津、海南、义乌等地学习培训。学校的班主任分别参加了全国、省、市、区等各级各类培训,其中有3位班主任还取得了全国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教师、湖北省心理咨询师资格。这些培训活动的参加,帮助教师提高了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3)深入课题研究活动,提升职业品位
我们把学校科研定位于研究教学问题,促进自我发展的位置,引导教师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求真务实,让教师有足够的时间扎扎实实地研究和确立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科研方向,享受学习、研究带来的职业快乐。
我们本着“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原则,在课题研究的形式上,学校采取了以年级组为单位的课题招标、学校教科室宏观调控、具体指导的方式进行。我们将学校承担的省、市、区级的《小学生学习力的策略研究》等3个课题提供给各团队,进行课题招标,自选课题、自命子课题人人参与研究,引导教师围绕大课题选择性和针对性地开展小课题(子课题)研究。这样的研究方式因其切入点小,落脚点实,切合教师的不同个性和追求,已成为我校教师磨砺内功的重要途径。2007年底,我校的教科研工作在区教育科研工作会上进行交流。学校被评为区教科研先进单位。
2008年我们组织了大规模“减负增效”教学研究活动,开展了以“减负增效”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比武活动,学校50岁以下教师全部参加学校组织的“减负增效”教学比武课。我们请来了区教研室的教研员来校指导,开展了“与专家面对面”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实践活动,老师们自制课件,自己设计教学流程,通过一节课展现自己的教学水平,真正做到“功夫花在备课上、精力放在研究上、本领显在课堂上”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实施“减负增效”。语文老师周红霞、吴成芳、周萍、朱亚兰的课堂教学,得到了潘鸿愔、张琦的好评;数学老师陈慧、罗在全市上的“计算教学”数学研究课和苏的说课,得到听课教师和市区教研员的一致认可;周萍老师的品社课、陶老师的英语课、邹旖林的多媒体整合课、李浩的科技课等,同样都得到较好的评价。
丰富的活动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一批青年教师从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育专业岗位得到了迅速成长。近两年,学校有2名教师被评为区优秀青年教师、2名教师被评为区学科带头人。我校的周红霞老师今年被光荣的授予江岸区首届首席班主任称号,同时还被评为武汉市百名优秀班主任。2007年12月学校在武汉市教育局“认真学习宣传十七大精神,大力加强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工程现场会”上,作了经验交流发言,学校的班主任队伍建设工作得到了市区教育局的一致认可。近两年,有5位教师在区级上研究课,2位教师在市级上数学研究课。1位教师在区数学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比赛中获一等奖,2位教师在市级心理健康课比赛中分获一、二等奖,1位教师在省级数学课堂教学比赛中获一等奖。1位教师在全国综合实践活动课比赛中获一等奖。有76人次教师在全国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有100人次的教师被评为全国、省、市、区等各级各类先进个人。有411人次的教师在各级各类的比赛中获奖。学校教师队伍综合水平不断提高,已形成一支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乐学善思、奋发向上、热爱学生、教书育人、团结协作、初见活力的教师团队已基本形成。
2、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实现全面发展
构建富有实效的德育实践体系,以丰富多彩、快乐的实践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快乐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
(1)快乐的开学典礼
一年之际在于春,一学期之际在于开学。把每个学期的开学典礼,做成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盛宴,献给我们的学生,使之成为学生回味假期生活,期待新学期生活的启动平台,是我们一直以来孜孜以求的。07年9月的开学典礼《开学万相新》,学生用传统的对联表达了对新年、新学期的憧憬与展望,通过收集对新年祝福的春联,既了解了中国新年的传统习俗,也表达了一年更比一年好的新学期祝愿。真是乐趣无穷。
08年3月的开学典礼《扬奥运精神,做文明少年》,结合2008奥运年,让学生充分感受奥运精神,体会竞技公平,并将精神融入到学习中。我们还不失时机请来了现就读武汉二中的王立、惠聪我校两位2002届的毕业生,他们以非常优异的成绩,一个被保送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一个被保送中国科技大学数学系。学校请他们介绍自己学习的经验,成功的秘诀,旨在所有学生面前树立一个榜样,勤奋学习必有丰硕的成果,有付出就会有收获,机会在每个人面前都是公平的。
又如08年9月的开学典礼《铭小我骄傲 中国我自豪》,我们特别邀请了家长参与。各年级的学生艺不同的形式进行暑假实践活动的接龙展示汇报:
二、三年级展示了“我眼中奥运会”、四六年级进行汇报《品读大爱、感悟坚强》的读书感受、五年级发出了富有感染力的《让“三公”好习惯伴我终身行走》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倡议。校长通过激情澎湃的开学致词表达了对家长的欢迎,并对全校师生进行了新学期校园文化年活动进行了总动员。让学生对学校新学期的学习目标更明确,对各种实践活动更期待、做好更充分的准备。更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爱武汉、爱铭小的情结。
(2)快乐“六一”儿童节
快乐的节日,让学生在实践中快乐成长。
06年的《快乐伴我成长》,邀请200名家长做观众,由各年级选出最优秀的节目进行表演,学校新星管乐队进行现场演奏,并由学生自己组成“fans团”现场助威,快乐的氛围无于言表。
07年的《做个快乐的读书人》,结合学校的七色阅读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读书成果展示,“六一”当天,每一位师生都盛装出席,课本剧表演、经典诗词诵读、童话故事展播,大家在精彩的艺术表现中用快乐的方式述说“读书”的乐趣。
08年的《环保袋袋传》,借着“六一”的快乐,学校大队部组织学生开展了环保袋的制作、评比活动,学生乐此不疲的用废旧材料,富有创造性地制作出精美实用的购物袋、杯垫、小板凳,让“六一”在快乐中闪现着智慧。
(3)快乐的“建队日”活动
一个特殊而光荣的节日,给传统赋予新意,让学生体会责任,在心中累积光荣。用以《迈好第一步、走好每一步》为主题,借着新队员入队仪式的开展,在全体少先队员中重温誓词,通过公开竞选和民主投票的方式,选出同学们自己信赖的新一届大队长和委员,开展寓示认真做人、认真做事的队列比赛活动,使少先队员增强了光荣感和使命感。
(4)快乐的中华传统文化年活动 以江岸区中华传统文化年为契机,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了以“我是中国人,我过中国节”为主题的体验活动。活动中,让每个学生参与到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资料收集过程中,参与到夕会、班会的相互交流过程中,参与到与节日有关的感知活动中:重阳节为家里的老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中秋节开展赏月诗词比赛、春节体验编对联、贴对联、包饺子等,学生在认知、感知的过程中通过“中国节” 的侧面不仅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了解,更增加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5)快乐的平安校园活动
开展以“平安校园”为主题的安全教育活动。请法制副校长讲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的交通安全、自护常识、文明上网等系列法制讲座,组织学生观看生命教育宣传故事片《关爱明天》并写观后感,开展“我给安全支招”征文、交通安全手抄报和安全文明黑板报评比活动,开展平安校园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还在学生中开展了安全教育图片展,让学生亲自尝试使用灭火器,进行抗震消防演习等,各种生动活泼、印象深刻的安全教育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强化了安全意识,培养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了自我保护能力。
(6)快乐的假期实践活动
每年都精心组织安排学生参加假期学校校园开放,图书室、计算机室、乒乓球台、操场为孩子们丰富假日生活提供了方便。组织学生到青少年宫参加免费的高雅音乐欣赏会,参加使教育局组织的到西安暑期夏令营活动等,深受孩子和家长的欢迎。到每年寒、暑假我们都与辖区范围内的保成等社区联手设计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并将活动信息写在《告家长书》中,告知全校同学及家长。如2008年开展开展 “把文明带回家”的社区文明创建实践活动。号召学生将“三不”带回家,大手牵小手为武汉市文明创建做出自己的努力。学生不仅度过了快乐的假期,并且将学校的快乐的教育实践延续到了社区、到了家庭。
学校的快乐体验活动受到学生的欢迎、家长的好评和社会的认可,曾多次被《武汉晚报》、《楚天金报》、《长江日报》、武汉电视台、武汉教育电视台报道,学校的德育工作得到了上级教育部门的充分肯定。学校少先队被评为江岸区十佳大队,2006年全市暑期教育活动先进集体等
(7)快乐的阳光体育活动
以“沐浴阳光、快乐运动、健康成长”为主题,把活动空间留给学生,把快乐带给学生,把健康送给学生。
充分落实学生阳光运动一小时,创造条件,开辟场所,营造氛围,提供设备,创设活动空间,开展丰富多彩活动:2003年开始的跆拳道操,2005年的响铃操,2007年的太极卡通剑„„这些活动创编,为学生的阳光运动更增添了光彩和引力。学校还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规律,根据学生的需求组织开展了校“阳光俱乐部”:田径俱乐部、跳绳俱乐部、羽毛球俱乐部、台式排球俱乐部、同时开展班级特色活动,同学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快乐地感受着运动体验,接受着体育熏陶。学校坚持每年都要举行全校性的“两节一锻”活动,即春秋季的“体育节”和“冬锻”活动,都深受学生喜爱的。
近年来我校有百余人次在市区、甚至全国各类比赛中获奖,向上级学校输送了数十名体艺特色人才,在校学生《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率在92%以上,六年级学生王美娜武术多次在国际、全国、省、市比赛中获奖,仅07年在国际武术邀请赛中,获得形意规定中级拳儿童女子组第一名,形意规定高级剑儿童女子组第一名,在全国武术比赛中分别获得形意剑和形意拳第一名,武汉市少儿武术调赛中获儿童女子甲组传统器械项目一等奖,在2007年10月9日的《楚天都市报》上给予报道;陈伟同学在全国武术比赛中分别获得传统器械棍和刀第四和第六名。六年级一班潘君临同学跆拳道在湖北省比赛中获得第一名。
(8)快乐的兴趣特长活动
学校根据学生需求,开设了美术、合唱、舞蹈、管乐等艺术兴趣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发展兴趣、培养特长、施展才华的舞台。如07届毕业生肖志全是湖北省收藏家协会的首届最小的会员,他的书画在这次的活动中进行了展示,我校专门为他举办了个人画展。423位学生在市区美术绘画比赛中获一、二、三等奖。由于学校艺术教育常抓不懈,一批又一批爱好艺术的孩子走上了终身追求艺术的道路。学校的体卫艺工作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并获得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学校被评为江岸区区体卫艺工作先进集体、江岸区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先进校、区中小学田径运动会甲A第十六名、2006年区小学体操队列队形比赛二等奖、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入场式优秀组织奖、市管乐队比赛二等奖、区少先队鼓号、管乐及特色队伍检阅式最佳编排奖、区合唱比赛一等奖、舞蹈队曾获区舞蹈比赛一等奖。
四、创新思路促进学校发展,凸显 “三公” 特色构建文化品牌
长期以来,我校在“三公”教育的探索和实践中,以常规管理和体验活动为抓手,以养成教育为切入点,给“三公”教育融入新的时代元素,探索出行之有效的道德实践教育新模式,有效推进了学校德育工作,促进了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进一步打造了以“三公”教育为特色品牌的校园文化,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知名度。
1、发展新“三公”教育,确立“三公”教育新目标
随着时代的发展,顺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我校在老“三公”的基础上,提出了以讲究社会公德,树立公平意识,增强公民素质为核心的新“三公教育”。在新“三公”中,三个培养目标既有并列关系,又有包容关系,更有递进关系。其中,讲究社会公德,树立公平意识是从德育层面提出的增强公民素质的基本内容,而增强公民素质是本质,是新“三公”的培养目标。其含义就是学校要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小公民,而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小公民,要求我们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因此,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小公民就成为“三公教育”的重要内容。这样,我们将新“三公”教育概括为以培养具有社会公德、具有公平意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小公民为核心的教育。
2、推进新“三公”教育,探索“三公”教育实践新模式
面对新形势、新时期、新特点,怎样使“三公”教育更具吸引力、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一直为之努力。我们在新“三公”教育目标上调整重心,在新“三公”教育途径上重视实践体验,在新“三公”教育方法上采用“四互”实践状态,在新“三公”教育实效上追求教育相长、师生共生。
(1)确立“三公”教育目标面向学生实际
学校新“三公”在教育目标上面向实际、调整重心进行。面向实际,面向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实际;调整重心,强调以学生的原有水平为出发点。以“低起点”转换为“实际起点”,目标指向尽可能与学生的道德接受能力更切近。
育人目标:通过学生自身“知”、“情”、“意”、“行”之间的良性互动,激发其“自我教育力”(自识、自省、自律、自学、自立),培养学生基础道德修养和文明自律行为,逐步引导学生自我(含个人与团体)发展,培养提高学生的自我发展意识与能力。
过程目标: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家校之间、家庭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互喻、互动、互激、互扬,实现以弘扬学生主体性为特征的、品德共进的文明家园的德育过程。
系统目标:
1、在“大德育观”理念下构筑以引导学生自我发展为本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基础道德“四互”——互喻、互动、互激、互扬培养模式。营造充满“和谐诚信、文明行为、创新精神”氛围的校园文化氛围,实现具有学校特色的新“三公”品牌目标。
(2)选择“三公”教育内容突出重点
学校“三公”教育要真正体现德育的功能,就必须增强其内容的适应性,抓好突破口,就是抓基础道德的建设。学生的道德观念更多地来源于日常生活,来源于他们自己在社会实践中的亲自体验,他们往往在实际生活的体验中,在行为习惯养成的基础上,伴随着自身的成长而认识到道德价值,树立起道德观念。我们的“三公”教育从学生日常的具体行为入手,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将其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守则做出具体量化标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道德习惯,提高道德修养。因此,我们的“三公”教育内容重点确定在基础道德范围,落实在小学生日常文明规范的养成教育上,围绕“讲究公共卫生、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物”基础道德的核心内容开展系列主题教育,让每一个学生在基础道德的活动与实践中实现道德的认知与内化,夯实道德这个坚实的根基。我们对“三公”教育评价标准进行了修订,结合新“三公”创编了“三公”素养三字经,结合新“三公”,修订了“三公”示范生标准,制定了“三公”免检班的评价标准等。新修订的评价标准为学生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3)途径探索构建“四互模式”
我们以美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的“三喻文化”、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明确提出互动论和生态自然法则等理论为指导,构建学校“三公”教育的“四互”模式即互喻、互动、互激、互扬。即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教育者与教育者、被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学校与社会、学位与家庭,学校与学校、家庭与家庭、社区与社区,他们之间都有着道德互为教育,互为交流,互为激励,互为发扬的关系。在诸多成员之间沟通过程中,是互为学生、互为老师,相互学习、道德互递和情感互动的过程;他们是道德成长的伙伴,彼此都有值得对方学习的地方,也都有向对方学习的思想和行动,扬长避短,共同成长。
第一、采取过程习得策略,通过主题活动串引成长链。
在自然界,各种生态资源互相制约,互相影响,形成循环和谐的生物链。生态学家用“链”这一概念形象地描述生态系统中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彼此依存的关系。在现代德育的过程中同样也存在着这种基于互动关系由各种信息资源形成的“生物链”。我们合理运用社会道德的生态资源,合理掌握道德资源间、资源与传播环境间的互动规律,充分挖掘资源潜力来提高德育的“四互效应”。在学生“三公”教育活动的设计中采用主题式推进,利用主体对象间的相互影响来形成“三公”教育生态链,构建道德立体成长模式。
让学生在知、情、悟、行系列活动中体验、收获、成长。围绕基础道德内容,强化各类活动载体和实践过程,确保学生在学校德育中的发展主体地位,明确全体师生全程参与角色,拚弃德育“假、大、空、高、远”的说教,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亲和力,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感动全体师生。
亮点一:“三公道德日记”,为成长留下深深足迹 我们不断创新“三公”教育的新形式。现在我校的每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三公道德记事本”,学生将自己在学校、家庭、社会中的“三公”行为记载下来,为自己践行“三公”留下成长的足迹。每个班级还选出了一名管理员,负责每周检查大家的记录情况。班级开展“三公”日记和“三公”故事交流,学校开展“三公”故事演讲比赛,因此学生们每天都乐于做好事,巴不得能在自己的记事本上多留下自己的好行为。
“三公”道德日记活动,还得到了家长的广泛肯定和支持,很多家长通过来信、来电、填写家校联系反馈表的方式向我们表达了他们对学校“三公”教育的评价。有的家长说:“看到孩子在“三公”教育活动中带来的“大变化”,我们做家长的真感到欣慰,也看到了学校为培养孩子所做的工作,我以后一定配合学校,不光重视孩子学习,更要培养孩子做人!”有的家长说:“我们只注重了孩子的学习,而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却是全方位的。通过三公教育活动,我们发现孩子的个人素质提高了,希望孩子能坚持下去,做一个有爱心的善良的人。希望这项活动能坚持下去。”
亮点二:绿色“三公”信用银行,为习惯积下厚厚基础 好习惯的养成是需要日积月累的,为此我们开设了“三公银行”,银行储蓄的不是钱,而是孩子们的好习惯。学校以“三公绿色信用积分”活动为载体,让同学们以“积累”良好的行为习惯为荣,以为集体信用“增值”为荣,使每一位学生伴着良好的习惯不断成长。
我们为“绿色三公信用银行”设计、发行了四种积分卡:绿色积分卡、绿色集体增值卡、黄色提醒卡、红色减分卡。良好的行为习惯都能赢得“绿色”三公信用积分卡。若有不文明行为,第一、二次发现以黄色卡作为提醒,第三次则出示红色减分卡以示批评。
每个中队有一名“三公报帐员”专门负责收集、统计和保管本中队所有的积分票;每周五下午一节课后上报到“三公银行经理”——大队辅导员处登记;每周一校会时间,“三公银行经理”反馈各班“三公”信用积分情况;每月在校公示栏中公布各中队累积分值;每学期末学校评选“三公先锋中队”和“三公全能中队”。
自从开展“三公”教育的好习惯信用银行绿色积分活动后,同样的问题,可是出现的场景不再相同,学生见到地上的纸屑抢着捡起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五年级(2)何丽敏同学曾经在自己的“三公”道德日记中这样写道:“„„今天,老师表扬我主动捡起地上的纸片,奖给我一张绿色积分卡,我心里特别高兴。以前我也随手扔过纸屑,现在想想,如果每个同学都这样做,学校就会成为一个大垃圾场。现在我们不仅要主动捡起地上的废纸、垃圾,更重要的是不乱扔„„”。
现在,铭新街小学的队员们每天都在校园中“找”好事做,并且开心的做每一件好事。老师和家长们都觉得孩子们的习惯更好了,在学校里更开心了!
亮点三:一日小贝蕾行动,为社会留下缕缕春风 我校临近繁华的江汉路步行街,我们通过整合、挖掘、协调一定区域内各种资源的教育功能,以学生的“三公”认识和实践活动为载体,补充拓展学校的教育,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主体化、开放化,让学生在社会和生活的实践中体验,在实践活动中真正内化和提升素养。
“红领巾一日小贝蕾”行动,是铭新街小学少先队“校前一条街”的颇具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充分发挥临近繁华江汉路步行街的地域资源优势,在实践活动中帮助学生真正内化和提升素养。“红领巾一日小贝蕾”队员们,在步行街上设立活动岗,协助步行街管委会的大贝蕾开展“武汉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宣传和“做文明、可爱的武汉人格言”的格言征集活动;进行环境问题的问卷调查;大队委祝翰葳还代表全市少先队员向武汉市民发出的倡议书;还用快板表演的方式,来到共建社区进行宣传“不乱吐、不乱扔、不乱穿马路”带文明回家,在居民朋友中耐心地宣传讲解,并征集文明创建的格言,将文明行为主动带进社区,影响身边的人。受到社区的欢迎和称赞。看到市民大朋友和社区叔叔阿姨在自己的宣传下积极的回应和行动,他们也收获着成功的快乐。
“红领巾一日小贝蕾”行动,活动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武汉晚报》、武汉电视台、武汉市教育电视台都进行了新闻报道,武汉电视台青少频道还进行了专题报道。
团中央张晓兰书记到武汉市调研少先队社区活动,对我校“步行街上一日小贝蕾”活动赞不绝口,认为这个特色活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体现少先队活动的主体性和实践性,“三公”教育很有现实的教育意义,对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二、实施家校生三方协作,通过参与体验追求代际共同成长
我们的“三公”教育策略、主题的确定、活动的设计与开展都以代际的互为影响、共同成长为理念,不仅仅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而是充分认识学生的能动作用,追求代际(师生间、亲子间、伙伴间)的道德共赢。
我们充分挖掘区域德育资源,拓宽“三公”教育的育人途径,利用校内外德育基地,依托区域教育资源,协调社区的共同教育力量和资源,构建大的“三公”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实践活动,促进“三公”教育的生活化、社会化。
我校的“三公”教育,重在学生的实践、重在学生的体验,有学生自身的自律、同伴的他律、更有学校的激励。为了学生持之以恒的习得,学校融合“三好生”的评比,特别设立了具有我校特色的“三公”教育系列评比项目——“三公”示范生、“三公”示范班、“三公”好家庭。
每班设立了“三公示范生”评比栏,每周进行评比;学校设有“‘三公’一日常规”评比栏,每天公布在校级“三公”评比栏上;每月进行“三公示范班”的评比表彰。现在学校的“星级榜”已成为班级的荣誉榜,大家关注着集体的每一颗“星星”,力求用自己的文明言行让本班的“星星”越来越多。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学校的教育也离不开家长的支持。我们通过“给家长的一封家书”的形式,通过家长学校,向家长宣讲“三公”教育,让家长知晓;召集家长委员会,拟订“三公好家庭”的评比条件和实施方法,下发到每个学生家庭,让家长参与;启动了“三公好家庭”的评比,让家长体验。学校开展的“三公”小贴士、“三公”教育格言的征集、评选,都在家长与学生的共同参与下形成的,不仅让学生有强烈的主体感受,也让家长参与和体验教育,为学生的成长创建了更开放、和谐的环境。可以说,“三公”系列评比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的“三公”意识不断增强、行为习惯不断规范、德育素养不断提高,同时,使我们的家长的素质也逐步提升,更增强了“三公”教育的影响力。
应该说,通过“三公”各项教育活动的开展,通过老师、家长、同伴三方面的协同教育,以“三公”为切入点的养成教育,课间追跑打闹现象明显少了;同学之间主动问好,别人有了困难,积极主动帮助的现象多了;乱扔现象少了,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的现象多了,班里的门窗桌椅被学生人为损坏的现象明显少了;学生普遍养成了较为稳定的基本文明习惯,校园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即使是在校外,学校进行的运动会、春游等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也能互相提醒,不随地乱扔垃圾,还能主动去收拾别人随意乱扔的垃圾„„
“三公”教育活动的开展不仅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并且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如,课间值勤的罗老师无意中看到这样一幕:三(2)班学生熊峰看到有一位同学没关水龙头就走了,他赶紧过去关上,而且还拉着那位同学看墙上的警示语“鱼在水中自由地游,它担心地说:‘请不要浪费水,不然我会干死的’,学校因势利导,要求各班以 “你想对他们说什么?”为主题予以讨论,各班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向熊峰学习,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更意想不到的是,熊峰同学本是一名学习基础较弱、自信心不足的孩子。这次大大表现了一番之后,得到同学们刮目相看。他自己从这件事中也得到了颇多感悟,好习惯给他带来了较高的自我价值感。
“三公”教育在培养学生好习惯的形成,同时促使学生自信心、自尊心、控制力、抗挫力、学习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并且,许多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都取得了优异成绩„„
历年获市“三好生”、市“百名好少年”的有二十余人,有获得数学奥赛金奖的向重远,有武汉市百名好少年的小画家肖志全。仅2005年至今,有25人获得全国数学竞赛奖,61人获得市区“读书知识竞赛”奖,13人获得各级英语能力竞赛奖,52人获得市区艺术小人才奖,18人获得市“大江杯”书法奖,27人获得市区运动会奖项等。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优异的学习成绩,赢得了上一级中学的一致好评,更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②以校本课程为切入点,让三公教育系列化、规范化。
“三公教育”在铭新街小学教育工作中继承发扬了半个多世纪,“爱护公共财物”、“遵守公共秩序”、“讲究公共卫生”三个方面能清晰地引导教师从细节着手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也能使学生在点滴的行动中收获好习惯。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铭新街小学的师生结合新时期的地域特点对传统的“三公教育”进行了更高的概括和升华,衍生出了“新三公”,即包括传统的“三公教育”(遵守公共秩序、讲究公共卫生、爱护公共财物)在内的“三公教育”:讲究社会公德,树立公平意识,增强公民素质。学校开展“三公”教育几十年来收集了大量的三公故事。“黑墙变白了”、“三朵梅花”、“小大人场”„„让我们激动,让我们为是一名铭新人而自豪。“三公”传统在师生中有着充分的认识。这样,新老三公就成为学校得天独厚的课程资源,为学校开发校本课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师生结合新时期的地域特点,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开发出以“三公教育”为生长点,以现代的“素质教育”为辐射面,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文明教养,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地发展,提升学校的整体育人功能的“三公教育”校本课程。此教材得到专家的高度评价,湖北大学靳国平教授说:“铭新街小学的三公校本课程,体现了学校的传统与优势项目,是学校长期办学取得的成果。课程符合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特点与实际需要,凸现学校自身特色,具有实际操作性。”在2006年武汉市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评比中,我校的“三公”教育校本课程得到各位评为专家的一致好评,荣获一等奖。2007年又获得全国校本课程二等奖。
应该说,“遵守公共秩序”、“讲究公共卫生”、“爱护公共财物”经过历史的积淀、选择、凝聚,形成以讲究社会公德,树立公平意识,增强公民素质为核心的新“三公”教育,已经成为我校一种更高境界的精神文化,并由此透射其独特的感染力、凝聚力和震憾力,不断陶冶和启示着一代一代的铭小师生,它教会了大家如何做一个有社会公德的人。师生身上的显现行为,隐形的校园环境,独特的德育校本课程,无不被“三公”所浸润,彰显出独具魅力的校园文化和特色,并受到社会的瞩目和称道。
由于我校的“三公”传统教育独具特色,2007年,经区教育局的推荐,由中央教科所组织的全国教育专家组的评审,我校被评为“中国特色教育理念与实践项目学校”。能够在全国众多参评学校中脱颖而出,可以说体现了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与办学成果。
同时,“三公”教育的特色也为班主任的搭建了成长的平台,在这样的成长环境浸润中,学校先后涌现出武汉市百名优秀班主任、江岸区首席班主任周,江岸区三届十佳班主任李、十佳中队辅导员喻,十佳党员师德标兵阮,师德建设十佳教师张,十佳青年党员教师黄,百名青年师德先进教师的刘、罗„„他们用自己好品行不断引领着学生成长。
学校被评为武汉市江岸区“两基”示范校、学校“三公”教育经验在2004年全区习惯养成现场会的进行现场交流,在2007年江岸区德育管理年的经验材料进行书面交流,受到与会专家和同行的一致好评。学校多次代表江岸区迎接省、市、区课改调研,成绩斐然,被授予全国红旗大队、武汉市师德建设先进学校、武汉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武汉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武汉市“四星”工会、武汉市校务公开先进单位、武汉市模范职工之家、武汉市德育“六有六创新”先进学校、武汉市写字教学实验学校、武汉市“创新素质实践行”先进单位、武汉市文明单位、江岸区教育教学管理示范学校、江岸区“两基”示范校等100余项殊荣。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建设的制高点和核心要素,是制约学校发展前景和发展高度的决定因素。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提升学校文化内涵的需要,是提高育人水平的需要。近年来,我校立足实际、追求实效,结合我校独有的办学传统和办学特色,营建校园文化氛围,挖掘校园文化资源 树立了“三公”教育文化品牌。
当然,校园文化建设还有不断完善的过程,还有大量的工作去做,为使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再上新的水平,还有待于社会各界的支持,上级领导的关心,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我校的各方面工作将会有更大的进步和发展。
武汉市江岸区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