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型社会建设中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月山镇中学 周文波

时间:2019-05-13 19:14: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两型社会建设中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月山镇中学 周文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两型社会建设中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月山镇中学 周文波》。

第一篇:两型社会建设中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月山镇中学 周文波

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两型探讨

月山镇中学 彭友兰

在两型社会建设过程中,教育的发展还存在哪些问题?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这是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认真探讨的。两型社会建设指的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两型社会建设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1、办学条件不平衡。一是农村中小学教学设施严重缺乏,与城区学校相比差距较大。农村小学缺乏基本的实验器材、体育设备、活动场所,使素质教育难以正常实施,不能满足现代化学校发展的需要。二是后勤配套设施滞后,达不到寄宿制条件。大部分农村中小学不具备寄宿条件,少数学校即使勉强提供寄宿,其条件也非常简陋,后勤配套设施不健全,学生的安全、卫生、医疗、管理等缺乏必要保障,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三是由于教学点服务半径太大,产生了新的“上学难”现象。学生住宿费、生活费和交通费加重了学生家庭经济负担,也导致了农村学生的辍学和流失。

2、教师队伍结构不协调。一是教师队伍老龄化严重。大部分学校,尤其是小学教师年龄偏大,有的学校教师平均年龄超过40岁,30岁以下的教师不到15%。二是教师结构不合理。按学科教师配备,普遍存在语文、数学教师超额,而音乐、美术、计算机等科目的专职教师严重短缺的现象,致使有些科目无法上课。三是城乡师资力量不均衡。城区教师超编严重,而部分偏远乡镇严重缺编,且城乡高素质教师的分布严重不均衡。名师、骨干教师绝大部分在城镇学校。从实际的教师学历程度、教学教研能力等方面看,专业素质较高的教师在城镇所占的比例要远高于农村的比例。四是教师流失严重。因城乡差别、地区差别、福利差别,使得农村学校优秀教师大量外流、农村教师往城市挤,低年级教师往高年级奔,农村教师工作待遇、工作环境与城市教师相比差距也越来越大,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越来越薄弱。

3、实施素质教育进程不快。一是部分课程开设不全。大部分农村小学因师资力量薄弱,加上学科结构不合理,缺少体育、音乐、美术和计算机等学科专业教师,无法开齐开全教学大纲规定的课程。二是学生课业负担比较重。少数学校为了盲目追求升学率,无视教育规律,违反课程计划,延长学生在校时间,加重学生课业负担。部分学校甚至减少或取消非文化考试科目课时,大搞“题海战术”,以考试成绩为唯一评价指标,素质教育推行举步维艰。三是农村学校教学教研滞后。虽然近年来加大了农村教师培训力度,教师整体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但由于教学条件简陋、信息来源渠道不宽、对外交流合作机会不多等多种原因,使得农村学校教学教研水平始终难以大幅提升,直接导致教学质量不佳,学生综合素质不高。

二、推进 “两型社会”建设,促进教育发展的思路及对策

加快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共同努力,全面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1、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一是合理调整学校布局。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和“先建后撤”原则,基本形成稳定、合理的学校布局。二是抓好合格学校建设。三是提高学校装备水平。加强农村学校实验室、图

书室、计算机及多功能教室等标准化装备设施采购及配置安装,逐步提高实验仪器、设备、图书和体育设施的装备水平,达到标准化装备要求。四是开展城乡学校帮扶。进一步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效率。

2、推进“义务教育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一是推进教师管理体制改革, 配足配全各科教师。重点倾斜外语、信息技术、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师。二是重点引进农村学校紧缺学科教师,优化农村教师年龄结构、学科结构,提高农村教师素质。三是大力开展教师培训和交流。建立教师评价标准,完善教师培训网络,开展教师全员培训,选派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支教、开展讲学活动。四是积极改善教师待遇。

3、打造“义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工程”。一是深化课程改革。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按照教育部新课标的要求,开齐开足课程,严格学生在校时间。二是创新学生培养模式。不断改革教学内容、方式、方法和手段,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加强学生校外活动基地建设,形成“学生在校有人教,回家有人管,到社会有人帮”的“三结合”教育网络。三是全面评价学生发展。逐步建立和完善学校管理、学生评价、课程改革、学科均衡等制度,逐步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的基础教育保障体系。四是大力推进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和艺术教育活动不断深入开展,实现受完义务教育的学生“人人会唱歌、个个能跳舞”的目标。五是注重学校内涵发展。强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完善教育质量评价方案,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形成办学特色。六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4、完善“义务教育关爱工程”。一是完善学生资助体系。继续实施农村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制度,广泛吸纳社会各界进行资助,不让一个家庭贫困学生因贫辍学。二是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关爱。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登记管理制度、家长联系制度、教师结对帮扶制度,构建学校、家长、学生及社会有关部门互动平台,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条件,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农村义务教育是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事关整个社会的进步。在两型社会建设过程中,首先必须解决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二篇:两型社会建设中的农村垃圾治理问题调查

“两型社会”建设中的农村垃圾治理问题调查

——以长沙县果园镇农村环保合作社为例

王敏 许炜炜

[摘要] 果园镇农村环保合作社是全国第一家以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为主的农民合作组织,探索出分户收集、分类处理、政府补贴、村民自治、合作社运营的垃圾处理模式。本文对该镇农村环保合作社的角色、功能、效果、运行的影响要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关键词] 果园镇农村环保合作社;农村垃圾处理;运行的影响因素;对策

长沙县果园镇是长沙市首批“原生态建设乡镇”。为改善环境质量,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处理,建设村容整洁的乡村,从2008年开始,果园镇开展集镇垃圾和农村垃圾处理试点工作。2009年6月3日龙文带领古楼新村43位村民在镇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全国第一家以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为主要工作的合作组织——农村环保合作社,探索出“分户收集、分类处理、政府补贴、村民自治、合作社运营”的垃圾处理模式,大大提高了农村垃圾处理的效率,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肯定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2009年10月,果园镇成功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2010年,又被评为长沙市环境卫生“十佳”乡镇。

“两型社会”建设要求统筹城乡发展,创新发展模式。成立农村环保合作社,让村民自觉参与环境保护,实行垃圾分类处理,降低垃圾处理成本,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结构性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法。我们先后对果园镇合作社保洁员和负责人,果园镇村民,村委会主任,社区书记,果园镇政府负责此项工作的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的访谈,获得了大量第一手信息。在结构性访谈中,主要了解了以下问题:

1、农村环保合作社,保洁员,环保专干,村民,村民小组,镇政府各自扮演的角色及其角色的履行情况;

2、果园镇农村环保合作社垃圾处理模式的主要环节与流程;

3、果园镇农村环保合作社垃圾处理模式运行的经费来源和流向;

4、果园镇农村环保合作社成立前后的环境变化;

5、农村环保合作社的性质、运营方式及其发展出路;

6、此模式的推广情况。

同时我们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距离集镇的远近,选取了一个社区和三个行政村(即月形山社区、鼓楼新村、金江村、云泉村),向村民发放了1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93份,了解村民的环保意识和环保知识以及对农村环保合作社的看法。通过比较果园镇农村环保合作社垃圾处理模式和其他地区垃圾处理模式的异同,找寻出果园镇农村环保合作社垃圾处理模式的主要特色和优势,需改进之处,可以推广的方面。

一、果园镇农村环保合作社的基本情况

长沙县果园镇农村环保合作社作为全国首家承担垃圾分类处理的民办农村合作组织,受县环保局业务指导和果园镇政府监督。合作社主要负责本辖区公共区域的环境卫生维护,对农户的垃圾进行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

1、农村环保合作社所涉各方的角色

保洁员。保洁员由村民提名,村委会根据被提名人员的具体情况来决定一位村级保洁员,有些村已经开始聘请组级保洁员。保洁员主要负责公共区域的清扫工作和村垃圾桶、垃圾池中垃圾的收集和再次分类,将可回收的垃圾送往废品公司出售,不可降解垃圾运往村垃圾屋等待清运,有害垃圾上交村回收处,村回收处上交总社封存。对区域类环境情况进行巡查,向农户宣传垃圾分类处理知识。

环保专干。环保专干主要由村干部兼任,每村有一名环保专干,负责本村垃圾处理事务的管理和协调工作,与村保洁员合作完成本村垃圾处理任务。

村民。村民投工投劳建设垃圾池,一般自备垃圾桶,集镇为合作社配备垃圾桶。村民与村委会签订环保公约,提高环保意识,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置,村民按季或按年缴纳保洁费,保洁费标准为3-5元/月,配合保洁员工作和各类环境检查和评比。

村民小组。村民小组负责制定保洁费收取标准,村民小组选出联村组长负责各组环境整治工作,环保自治合作社管理成员的工资由各村制定,保洁员工资采取以组养组,通过收取的保洁费按月发放。把合作社账务纳入村级账务管理,对合作社给予一定补贴,村委会将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纳入到对组的考核。

镇政府。由分管环保工作的副镇长具体负责管理本镇环境治理工作和环保合作社的运行,向县政府争取环保资金支持,对每村进行补助,用于垃圾回收分类处理,出资维持压缩站的运转,将垃圾分类处理纳入对村级的目标考核,分值占30%,组织考核检查,听取村级负责人汇报环保工作,加强环保宣传。2010年以来,在长沙县环保、城管等部门的指导下,果园镇投入90多万元建设了4500个垃圾池,在9个行政村分别设立了环保合作分社收购点,配备了9辆三轮摩托车挨家挨户收购垃圾,搭建村、镇收集网络,建立户垃圾收集池、村有垃圾回购点、镇有垃圾中转站、县有垃圾处理场的基础设施网络。

2、主要环节和流程:

该模式划分了各自的工作范围和流程:

农户将农村垃圾分为可堆肥有机垃圾、可回收垃圾和不可降解有害垃圾三类,将可堆肥有机垃圾倒入菜园、田园就地减量堆沤,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降解有害垃圾分类分区倒入垃圾池或通过环保合作社保洁员上门按政府指导价收购,确保了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

环保合作社的保洁员,负责督促农户将可堆肥垃圾定期分散填埋,维护村庄、道路的公共环境卫生,向农户收购有害、不可降解垃圾并进行二次分类,将可利用垃圾送至废品公司,有害、不可降解垃圾集中送至镇压缩中转站,然后统一运送到固体废弃物填埋场集中填埋;

镇政府负责出资对每家每户建立独立的垃圾池,由村民出力建设,并在一定的范围内设立垃圾回收站,对于回收的垃圾政府采取保价政策以保证一定的资金收入;

由村干部兼任的环保专干负责政策实施与监督以及矛盾协调工作;由村民小组负责制定保洁费收取标准,村选出联村组长负责各组环境整治工作。

农村垃圾处理按照户分类、村回购、镇中转、县处理的模式,以合作社的常年运行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处理。

3、农民环保合作社取得的效益

果园镇采取合作社运行的垃圾分类处理模式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一是大大节约了垃圾处理的费用。果园镇每年产生7000余吨垃圾,如果采取传统的收集填埋方法,每年需投入200多万元。实行垃圾分类处理以后,60%的生活垃圾被农户堆沤肥田,30%的垃圾经过农户初次分类和合作社再次分类,通过垃圾出售,不仅村民和合作社获得了经济收入,而且减少了运往县城进行填埋的垃圾量,最后只有10%左右的有害垃圾和不可降解垃圾送往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理,大大减少了运行成本,节约了土地,极大地延长了垃圾填埋场的使用寿命,取得了可喜的经济效益。据长沙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陈卫球介绍,如果照搬城市的垃圾处理模式,长沙县每年需投资3000万元用于垃圾分类、运输,地方财政难以承受。而通过环保合作社形式,收集和处理农村固体废弃物等,所需资金仅为政府投入的1/10左右,而且环保效果好,农民也满意。

二是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通过环保合作社,发挥村民主动参与垃圾治理的积极性,提高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和环保意识,有利于树立农村新风尚;政府对合作社的支持,村民对合作社的配合,有些乡镇、村组干部同时兼任合作社环保专员和管理人员,有利于和谐干群关系,村民关系。

三是环境状况明显好转。垃圾池的修建,保洁员的聘请,各种评比活动的开展,乡规民约的签订,村民环保意识的提高,垃圾随便丢放的现象减少了,有害垃圾得到了回收,公共区域的卫生,农户家里的卫生状况明显好转,环境效益凸显。83.3%的受访村民认为“果园镇垃圾分类处理模式推行后,环境有所好转”; 89%的受访政府人员和合作社工作人员认为果园镇环境在推行此垃圾处理模式后,有很大的改善。70%的受访村民对保洁员的工作表示满意。

四是果园镇垃圾处理模式显现的良好效果引起多方关注,不仅媒体大量报道,而且得到政府的肯定和推广。上海市、北京市一些地区专门派人来参观学习,国家发改委体改司和国家环保部生态司的领导先后到该镇视察古楼村环保合作社,对该镇摸索出的垃圾分类处理模式给予高度评价。长沙县的春华镇、青山铺镇、北山镇和开慧镇已经开始运行此模式,长沙县将于近几年内将此模式覆盖所有乡镇。截至2011年6月,全长沙市共计36个乡镇已基本完成覆盖全乡镇的农村垃圾处理体系建设,41个乡镇正在建设中,建成垃圾收集站200个,各类垃圾收集池6.5万个。

二、果园镇农村环保合作社垃圾处理模式运行的成功因素与障碍

1、果园镇农村环保合作社垃圾处理模式成功的因素

农村环保合作社成立至今,果园镇的垃圾处理状况得到了较大的改善。这一模式取得成功的因素主要有: 第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引起人们高度关注。不管是从全球范围来看,还是从目前我国“两型”社会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来看,环境问题已成为一个日益紧迫并急需解决的问题,果园镇农村环保合作社的成立可以说顺应了这一趋势。

第二,果园镇政府的扶持。在合作社成立之初,镇政府前期资金的扶持,帮助建垃圾池,对于合作社的成立起到了重大作用。合作社成立之后,政府也起到积极的作用,比如对环保知识的宣传,在村民中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另外合作社成立后,政府对其进行一定监督,促进了环保合作社的健康运行。

第三,商业化的运作模式。果园镇农村环保合作社垃圾处理模式,虽服务于公益事业,盈利并不是其追求,但向村民收取保洁费获得一定利润是其能够发展下去的直接动力。

第四,政府的补贴政策。政府采用间接补贴的方式,以固定的价格向环保合作社收购垃圾,以保证合作社的利润,这样既能促使环保合作社工作人员切实履行工作职责,也能为合作社的正常运作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同时也能降低与其他废品收购站的竞争。而对于村民而言,他们也会积极主动将可回收的垃圾进行分类以获取收入。

第五,基层精英龙文等人的支持。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环保合作社就是在以龙文为首的几个人的倡议下成立的。在合作社成立前后,他们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合作社运行到今天,所取得的一些成就,在全国范围内所产生的重大影响,都和龙文等人的努力分不开。

第六,全国首家的示范效应。果园镇农村环保合作社在全国范围内是首家,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吸引了大量的乡镇、社区等前来考察学习。该模式已成为“两型社会”建设的标志性成果,得到了上级政府的充分重视和支持,促使这一模式更加合理地发展下去。

2、制约果园镇农村环保合作社垃圾处理模式运行的因素 虽然果园镇垃圾处理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农村的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深入调查,我们发现有些因素对这一模式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制约作用:

第一、经费短缺。果园镇有9个行政村,两个社区,每个村一千多名住户,镇政府出资帮助住户建立垃圾池,一次性出资350万,政府补贴的标准是每户200——240元。之后每年补贴1.5万/每村,镇政府财政开支较大。在访谈的村干部中,45%的认为制约果园镇垃圾处理模式运行的主要障碍是政府经费投入不够,投入不持续不稳定。村级环保自治合作社收取的保洁费加上政府的补助,每村可支配的环保资金也只有4万左右,而保洁员,环保专干的工资和奖金,收购村民垃圾的费用,运输垃圾的费用,购置清洁工具的费用等,往往超过4万元,加上镇政府要求村委会给予环保合作社一定补贴,村委会经费压力大,而且由于镇政府的补贴不一定能够持续和稳定的进行下去,经费难以有保证。村级保洁员的基本工资比较低,回收垃圾出售获得的收益不多,导致积极性降低,特别是组级保洁员,由于以组养组,如果组未能收取保洁费用,又没有集体性收入,组级保洁员的工资就无法发放。

第二、村民的环保意识有待提高。垃圾实行“户分类”,村民处在垃圾处理诸多环节的第一个环节,直接影响到垃圾处理的效率和效果。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只有41%的人真正做到了垃圾分类。大多数村民还是采取和以前一样的方法,将家中所有的垃圾都倒入垃圾池,可回收的和不可回收的直接混在一起,直接加重了保洁员的工作负担。当保洁员工作量过大时,自然不会再将垃圾进行分类处理,而是直接送往环保合作社,必然加重了环保合作社的工作量。而村环保合作社一般只有3个工作人员,3个工作人员要处理这些未分类的垃圾,工作量可想而知。关于垃圾分类的知识,75%的受访村民在选出所列项中哪些是可回收垃圾时都选错了。大多数村民采取的方法是将垃圾放在垃圾池中焚烧。有些村民仍然有随手乱扔垃圾的情况,在我们采访的一位村民家中,她就和我们这样说:“丢习惯了,顺手一丢,懒得去找垃圾池,而且农村又不比城市,丢些垃圾也没有关系。”离果园镇镇约五公里的金田新村,一半以上村民家中的垃圾池处于闲置状态,有些家庭甚至堆放一些水泥、沙浆等建筑材料。受访的村干部中,34%的认为最大的环境治理障碍是村民环保意识不强,41%的受访村民认为个人自觉和提高环保意识很关键,32%的受访保洁员认为村民不配合他们的工作。

第三、环保合作社的工作压力大。我们采访的保洁员60%认为自身的工作量太大。负责月形山社区的保洁员罗先生说:“每天要负责清扫三次,但他们丢得比我们扫得快,所以做起来就觉得比较辛苦。”当我们问及为什么不多请一些保洁员负责每天的清扫工作室,环保合作社的负责人解释环保合作社的盈利不够,无法雇佣更多的保洁员。因为环保合作社的主要收入来自政府的直接补贴和合作社卖掉所回收的垃圾取得的经费。

第四、缺乏环境维护和监督的能力。保洁员虽然经常清理,但还是有村民在公共区域乱丢垃圾,而保洁员只能进行宣传说服,虽然成立了环保义务宣传队伍,但是没有权威性,没有任何强制力,缺少类似城市城管的环保监督执法队伍,而村民的陋习一时难以改变。

结论

果园镇农村环保合作社探索出的“分户收集、分类处理、政府补贴、村民自治、合作社运营”的垃圾处理模式取得了很大成效,但要使农村环保合作社正常运行下去并得到大力推广,更好地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进程,还需从三个方面来完善:

1、扩大农村环保合作社的资金来源

对果园镇农村环保合作社而言,资金问题是一直以来制约其正常运行的瓶颈。要突破这一瓶颈,一是要按循环经济要求,将传统的“资源——产品——污染物”单项流动的线性经济模式转变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的循环经济模式;二是要争取获得果园镇的乡镇企业的资金支持,甚至让那些企业参与其中,实行股份制,保证合作社能够更好地运作下去;三是政府部门应该按照“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加大环保投入,继续补贴和扶持农村环保合作社的发展;四是环保合作社可以走向市场化,成为保洁公司。

2、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

村民环保意识低是导致农村垃圾处理困难的重要因素。村民环保意识的提高有利于其主动参与环保工作,否则农村环保工作要么被村民视为纯粹的“政绩工程”而得不到支持,要么成为农村环保合作社独自承担的工作而得不到配合,工作量大大增加而无法持久运行。村民的环保意识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实现农村污染物自主合作治理,必须提高村民个人素质,得到他们的全力支持。

3、加强环境监督效能

为了保证环境监督措施的有效执行,就必须从两个方面加以努力。一是要完善相关的村规民约。村规民约具有一定的约束性,其存在就是为了规范行为并对违反该行为规则的行为予以惩罚。没有村规民约的规范,就不能很好地规范村民乱扔垃圾、不将垃圾进行分类处理等行为。出台相应的村规民约,既能规范村民的行为,也能填补约束的空白。二是要实行合理的奖惩制度。合理的奖惩制度有利于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使他们自觉遵守爱护环境的条约。比如对于实行得较好的村民实行适当的奖励,实行不好的村民可以通过一些惩罚性的措施促使其改正,将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第三篇: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乌江镇存在的问题对策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乌江镇 存在的问题 对策

论文摘要:统筹城乡就业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手段,是确保“两个率先”目标早日实现的重要举措。乌江镇现行的各种保障制度在规范化程度、覆盖率、保障水平以及实际发挥的作用上差异较大,就此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适用于城镇各类企业职工和个体劳动者、管理和服务社会化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统筹城乡就业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手段,是确保“两个率先”目标早日实现的重要举措。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关系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乌江镇2005年,实现农民参保率在85%以上;2007年,实现农民参保率在90%以上。近两年来,基本做到应保尽保,制度比较成熟规范,在全省乃至全国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在这一条件下,周文青、陆晓和我等人利用业余时间对乌江镇农场社会保障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并收集了一些资料,获得了大量真实、有价值的数据,通过对所获取的信息材料及相关数据的分析研究,为乌江镇建立和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一、调查内容简介

1.调查时间和地点

南京市浦口区乌江镇,是当代草圣林散之的故乡,素有“金陵门户”之美誉,地处南京市长江北岸,与南京老城隔江相望,位于东经118.37,北纬 30.23,总面积57平方公里。乌江镇目前总人口数为22000人,农业人口14000人,占总人口的64%。其中已参加农保人数7300人,其他社会保险人数约2000人,参加农保的覆盖率达到90%以上。此次调查自2010年4月份开始,至5月中旬结束,我们利用业余时间对乌江镇进行了集中调查。

2.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主要为具有本镇户籍,男年满18周岁不满60周岁、女年满18周岁不满55周岁,当期未参加其他社会养老保险的各类农村居民(不含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人员)。为了更全面、真实地了解问题,我们还对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乌江镇劳动与社会保障局负责人、就业局的负责人以及当地的企业主管进行了专门的走访调查。

3.调查方法

在团队出发前的准备阶段,我们设计了相关的调查问卷。我们全队共分为两个小组,每组两个人。其中一个小组着重对五一村的农村社会保障情况进行调查,填写调查问卷。另外一个组对武家嘴造船厂进行了调查,调阅其所掌握的统计数据及相关政策文件以作参考。

二、调查成果综述

1.乌江镇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总体评价

乌江镇现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主要由农村低保制度、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五保’制度、扶贫救济及优抚安置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构成。但各种保障制度在规范化程度、覆盖率、保障水平以及实际发挥的作用上差异较大。南京市政府正式出台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意见》,有关部门制定了实施细则,基本做到应保尽保,制度比较成熟规范,在全省乃至全国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全国正在试点,乌江镇与南京市同步,全面推进,但目前在实际操作中筹资困难较大,报销水平偏低,规范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农民养老仍以家庭赡养和土地保障为主,与全国大多数地区的状况相同,存在制度上的不稳定性,保障效果不尽理想。另外,各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普遍缺乏立法支持。总的来说,在目前城乡经济快速发展所能提供的基础条件上,农村社会保障建设相对滞后,全市农村社会保障事业水平亚待提高。

2.乌江镇的农村社会保障具体情况分析: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农村保障对象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乌

江镇于2007年开始实行新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目前已初现成效。

(1)初步建立了农村生活保障体系。一是实施农村五保制度,保障老人安度晚年。按照“应保尽保、分类施保”的原则,对农村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纳人救助的五保户。目前,五保户共有127户,其中集中到敬老院供养为63人,占五保户总数的49.6%。二是建立农村低保补助制度。按照“特困重保,阳光操作”的原则,乌江镇自19%年起,对农村中因残、因病等因素导致的贫困户建立低保补助制度。目前,已年有275户农村贫困户纳人了农村低保补助范围,涉及1100人,占总人口的5%,根据社会生活指数和农民平均收人每户每月260-360元不等的标准进行补助。启动了农村低收人纯农户增收工程,对人均纯收人在2000元以下的农村纯农户在“增收项目”“多免多补”等方面给予全方位地资金补助,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村低收人群体的收人。

(2)着力推行农村社会保险、医疗卫生保障。一是不断增加社会养老保险参保面,同时实行村干部农保进城保制度,现已将在职的50余名村干部由农村养老保险转纳人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体系,从而彻底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二是切实保障失地农民生活。对被征地农民长远生活通过养老保险渠道进行解决,从土地征偿费中切出一块为失地农民办理养老保险。改变以往将土地征用的各种补偿一次性发放到失地农民的做法,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三是着力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全镇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达到21560人,占应参保人口的98。四是推行重大疾病防控机制。近几年浦口区财政持续增加投人,建立疾病防控中心,壮大了乌江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善配套了医疗设施,村村建有卫生室,形成了以区为中心,以镇为纽带,以村为基础的疾病防控体系。

(3)逐步健全农村教育保障体系。加大贫困学生的教育费用减免幅度。自1996年开始已对农村中小学生减免部分学杂费,对特困生发放助学券,免费提供基本学习用品,同时积极争取社会资助,利用社会资源解决贫困生的上学问题。

(4)大力实施农村危房改造,保障农民生命安全。自19%年开始实施危房改造,截止到目前已经基本完成,在改造过程中,政府按每户6000元的标准补贴,镇政府和农户各筹一半,浦口区联合乌江镇共投人200.6万元,其中农民自筹占总额的一半,对农村家庭危房进行了改造,保障了农民

三、乌江镇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

1.群众参与养老、医疗保险意识不强,缺乏主动性

乌江“十里造船带”,劳动力就业的途径多数是到周边船厂务工。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造船企业也面临较大困难,开工不足,用工减少。春节后已有so余人离开船厂回家,农民就业压力增大,农民增收的压力逐渐显现。在收人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农民连温饱都得不到保障,更何谈参保呢?此外,还有部分乌江镇的群众错误地认为保险的资金应由政府负担,不愿意自己出钱。这些种种原因使得当地的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覆盖面不广。

2镇集体经济收入低,社会事业投入负担较重,社保工作缺乏资金支持

由于新农村建设的资金严重不足。仅2008年,村投人集体道路建设、河塘清淤、办公场所建设等项目的资金达100多万元,镇集体负债较重。社会保障体系是一项投资量大、涉及面广、情况繁杂的重要工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除了省市补助、个人出资外,县级财政补贴托底是关键,因此要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做到养老、医疗保险人人惠及,乌江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社会保障管理制度不够规范

目前,乌江镇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还存在着体制不顺,条块分割的现实。像民政部门管社会救助,卫生部门管农村合作医疗,劳动部门管农村养老保险,这种条块分割的现实造成了政策、协调、资源共享等诸方面的矛盾,不利于社保工作的推动和开展。

4.社会保障部门人力资源有限,需要注入新鲜血液

目前,乌江镇的社会保障工作主要依靠乌江镇劳动和社会保障所开展,但是全所只有16名工作人员,他们又要照顾到各个村和各个组,可谓是一人多用,而且他们只拿标准工资,无专项经费,从中可以看出镇政府在对社会保障方面人力资源的配置缺口较大。

5.缺乏完善的法律保障

社会保障制度需要有力的法律法规来支撑。从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立法的状况来看,突出的表现是立法层次低、立法主体混乱、立法层级无序,乌江镇也不例外。

四、关于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议

按照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原则,以多层次的保障方式覆盖全镇农村各类人群,将有条件的农民纳人城保,被征地农民纳人征保,纯农民纳人农保,低收人贫困农民纳人低保,同时给予生活困难补助。加快建立“低水平、广覆盖、适度保障”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1.扩大宣传,在主要街道、路口悬挂横幅宣传,制作展板、宣传单,录制宣传磁带、光盘,利用宣传车巡回宣传。同时各村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主要内容、办理手续程序在公开栏张贴,张贴到自然村,并分片召开村民代表、生产队长和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员会议广泛宣传,有广播的村每天要滚动宣传和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

2.完善和加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机制。在乌江镇范围内,依靠各行政村和各生产队,开展普查,对无收人来源、无劳动能力的农户,一个不漏地进行登记造册掌握实情,分类确定保障对象和标准,做到“应保尽保”。同时,要建立健全动态管理机制,对农村低保制度实行动态管理,在每一个行政村设立巡礼员,积极配合好镇政府做好社会保障动态管理工作,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使一些突发贫困户能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建立个人账户,确保社会保障基金保值增值,各人享受保障基金,主要靠自己的劳动积累,国家和地方财政给予大力扶持。加强规范管理,保证社会保障资金专款专用,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流失。对社会保障资金实行严格的预算管理和监督,确保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和完整。

3.大力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障机制。建立和巩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有效措施之一。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把合作医疗、大病医疗保险相关政策及好处宣传到各家各户,提高农民参保率。同时县镇增加财政投入,完善医疗保障救助办法,切实解决好报销手续繁琐、报销费用偏低、农户积极性不高、资金筹集难度大总量小、医疗救助面窄等具体问题,确保村覆盖面达100% ,参保率达95 %以上。乌江镇应该在完善现有农村敬老院设备的基础上,加快农村敬老院建设,把分散供养的五保老人,全部集中到敬老院供养。依靠政府补助和社会资源,解决当前本镇老年人看病难问题,依法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真正解决好老年人老有所养的问题。

4确定镇劳动和社会保障事务所是全镇范围内新农保工作的业务经办部门,负责新农保的组织实施、统一管理、综合协调和监督检查。其主要职责:负责本镇行政区域内新农保扩面参保和政策宣传工作;负责本镇行政区域内页渗保人员基本信息录人、参保资格审核、上报及日常信息查询工作;负责本镇新农保业务、财务档案管理,待遇领取、人员年审等工作;负责指导、督查本镇、村(社区)新农保协管员开展工作。

5建立健全社会保障相关制度。在积极推进改革实践的基础上,乌江镇应当根据全国统一立法的原则精神,制定地方性法规和实施细则,适时加快农村社会保障的普及范围,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适用于城镇各类企业职工和个体劳动者、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社会责任与个人责任相结合、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管理和服务社会化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第四篇: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h(精选)

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1、教育投入不足,农村办学条件难以望城市项背。学校缺乏开展素质教育的软件和硬件,学校没有优质的师资,图书室、艺体类专用教室和其它功能教室,没有标准化操场、食堂和宿舍。尤其是一些村校的条件相当简陋。由此造成小班化教学无从进行,很多课程无法上,很多活动无法开展,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农村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2、师资结构老化,优秀教师稳不住。学校老师年龄偏大,优秀老师不足,特别缺乏艺术课等专业课教师。很多师范生和优秀教师却不愿到农村任教,就是在农村任教的教师,也要想方设法调到条件更好的城市学校去。农村学校人才进不来、流失大、结构老化。

3、留守学生教育难。农村留守学生的家庭教育主要落在留守老人肩上,很多老人既无精力也无能力过问小孩的思想及行为。为此,农村教师在思想、学习、物质和精神上要花费很多精力来帮助留守学生。留守学生的安全更让农村教师神经紧绷,稍有不慎,学生的安全问题就会让教师背上沉重的精神甚至物质负担。

4、偏远村委孩子上学难。现在高中不断向城市集中,初中小学不断向场镇集中,成了偏远地区的学生上学难,尤其是年纪偏小的学生上学极不方便,也不安全。另外,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过早脱离家庭过集体生活,不仅在生活上难以自理,在心智发育上也可能因长期疏离亲人造成些问题。

二、农村的医疗卫生事业存在的问题

1、乡村优质资源短缺,服务能力较低,服务质量不高,不能满足农村居民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农村卫生基础设施薄弱,医疗服务能力不足问题比较突出。农村卫生基础薄弱的问题还存在。

2、现有技术人员水平较低,医疗设备利用率不高,特别是人才资源短缺问题尤为突出,既缺少高学历、高职称、专业技术过硬的学科带头人,又缺少业务骨干,部分村卫生所乡村医生知识老化,缺乏农民企盼看得了病、看得好病的好医生;面对目前优质卫生资源特别是人才资源集中在城市,农村卫生人才向城市流动趋势加剧,农村基层卫生机构留不住人才,技术服务能力严重不足的现实,农民就近享受优质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难以满足。

三、文化基础设施落后,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供给不足,缺乏公益项目、文化娱乐设施,村文化活动单一,自发组织的文化活动没有,致使有些地方打麻将、玩牌等赌博行为严重严重影响了农民群众的精神健康。

四、农村科技、农业相关信息等服务少不能满足农民的需要,致使文化程度偏低的农民群众缺乏对现代科技和周边地区市场供求的了解,农业产业生产没有方向,规模化生产、精细化生产程度不高,农产品利润低,导致农业生产活动积极性不高。

五、是其他公共服务如制度供给、行政与司法服务质量、计划生育服务水平等也比城市要低得多。

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对策

一、增加农村社会事业的投入,改善村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师收入水平;改进和加强农村学校的内部管理,提升教育的生动性和实效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学生需要出发,优化校点布局和办学格局;乡村有关部门、干部和群众,协同学校加强加强留守学生教育。

二、加大村卫生室的建设力度,增强乡级医院的综合医疗服务能力,减轻农民的医疗负担。提高对农村卫生院(所)的投入比例,加快村卫生室建设步伐。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优化卫生服务技术结构。加大农村卫生人员的学历教育和在职培训力度,鼓励城市卫生技术人员到基层服务,持续开展对口帮扶和支援农村卫生活动,帮助提高农村卫生技术人员业务素质。

三、加快农村文化建设。增加对农村文化发展的投入,加强乡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发挥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村放映工程等精神文化宣传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体文化活动,创新农村文化生活的载体和手段,引导文化工作者深入乡村,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要。扶持农村业余文化队伍,鼓励农民新办文化产业。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抵制腐朽落后文化。

第五篇:谈农村中学实施任务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时间

谈农村中学实施任务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时间:2005年06月19日 作者:海南省儋州市新州中学 吴伯强 点击:34次

论文摘要(Abstract)

本论文通过对几所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学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数据统计和分析。列举了农村中学实施任务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Key words): 任务型教学 调查 教育观念 教学方式 综合素质 对策

一、引言

国家教育部正加大基础教育改革,特别是课程改革的力度,这些改革引发了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对现代英语教育理论的学习、研究和对现行英语课堂教学实践的反思,其中一个热点问题是关于语言学习方法与课程内容的整合问题,即如何选择和运用语言学习习得的方法以期更好地与现行教材配合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而教学方法的恰当选择是成功进行课程改革的保障条件之一,所以新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教学。提倡任务型教学模式,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强调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任务型教学途径与传统教学方法之间的差异在于前者更注意信息沟通。活动具有真实性而且活动量大。英语课程教学应具有“变化性互动”的各项活动,即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进行对活性互动,进而产生语言习得。正由于任务型教学法具有上述性质和特点,在英语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倡导选择和运用任务型教学以期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就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了。

二、农村中学实施任务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问卷调查

为了了解任务型教学在课堂实施的情况,笔者分别设计了教师调查问卷和学生问卷,对笔者所在的学校及周边几所中学近2000名学生及20余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听课观察及访谈。本次调查共发放学生问卷近2000份,收回有效问卷1800份左右;教师问卷20份,收回有效问卷20份,听课8节,访谈15人,对象包括教务处主任、班主任、英语教师和学生等。

(二)调查结果分析与思考

笔者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教据统计和分析,结果发现农村中学实施任务型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学生方面

从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尽管大多数学生认为此次课改很有必要,对教师采用任务型教学持支持的态度。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如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较差且程度参差不齐,特别是听说及书面表达能力更差,因此大部分学生认为英语新教材对他们来说偏难,内容偏多,对任务型教学这种模式不适应,自主性学习差。他们仍习惯于教师讲自己听这种上课方式,习惯教师用汉语教学;仍是注重单词、句型、语法的学习和训练,仍是考什么就学什么,仍看重自己的考试成绩,有意识运用策略进行英语学习的学生不多。从听课观察中,我们发现,学生基本上是接受教师布置的任务,而他们的创造力未得到锻炼。从学生问卷了解到,有不到30%的学生下课后偶尔说英语;50%的学生从不说英语,参加课外英语学习辅导的不到30%,由此可见,在课堂外学生说英语的机会是很少的,很难想象学生们在这种情况下能真正提高用英语交流的能力。

2、教材方面

新教材的教学指导思想很科学,所体现的教学方法很先进,教材的内容很丰富,教材的设计多样,语言素材比较真实,地道、富有时代气息。但从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得出,大部分师生认为新教材内容对他们来说偏难、偏多。这是因为①词汇量较大,结构复杂的句子多。有的学生一个单元上了一个星期后,连一个单词也听写不出来。②活动多。新教材提倡“任务型”教学方法,许多部分都要求学生自由讨论,交换看法,发表评论,展开辩论,现场采访等。而对词汇量有限,且听说能力较弱的农村中学学生来说,很多活动都难以有效开展。③内容多。根据外语学习规律,只有大量的可理解语言输入才有大量的输出。但在实施过程中,如果为了赶进度,有些内容会晴蜓点水,如果放慢速度,力求使学生学一点巩固一点,又会影响教学进度。

3、教师方面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师认为此次英语课程改革势在必行,也将会取得成功。“任务型”教学将是今后英语教学的主要模式,但在农村中学实施很难。不少教师认为考试不改革,此次课改会寸步难行。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上大学,毕业后能找到一份较好的工作,这势必会使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依然注重终结性评价,即中考和高考考什么,平时就教什么,练什么,依然注重听力和阅读教学,注重单词语法等语言点的传授和训练,注重学生的考试分数。另外。教师数量严重不足,资历不高,加上教师本身教育观念落后,综合素质(特别是听说能力)较弱,负担过重(高中教师一般担任3个班、初中4个班英语教学,有的甚至跨年级上课)和工作条件较差(缺少挂图、录音机、录像带,多媒体电教设备等),大部分教师还是习惯传统的“一言堂”上课方式,忽略对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策略指导和培养,习惯用汉语和传统媒体组织课堂教学。这些都与新教材的教学指导思想,所体现的教学方法有出入。从笔者听课观察中发现,有些教师上课时偶尔也引用了“任务型”教学方法,但由于对“任务型”教学概念、特征知之不多,虽有任务,但任务环的设置不够紧凑,驾驭课堂的能力差,课堂气氛活跃但完成的效果较差,有时把简单的句型操练当作任务的设计,大多数的教师只注重语法教学,少见真实情景中的对话练习。没有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活动。所有的这些势必会影响新教材的实施进度和效果,进而影响了英语教学的效果。

4、其他方面:

(1)课程的设置问题

在笔者所调查的学校中,初中英语课程每周安排4课时,每课时四十五分钟,由于教材内容多,普遍教师反映不够时间完成教学任务,从学生的调查问卷得知,认为现有课时适中的学生占25%,认为现有因课时太少的占64%,仅有5%学生认为每周英语课时太多了。从课时的安排上看,初中英语课多是安排在上午三、四节课或下午一、二节课。此时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精神不振,很难有好的学习效果。

(2)班额过大也是影响“任务型”教学实施的主要因素之一。

现在农村中学、由于教学硬件设施差,制约教学规模的发展使得许多初中班级普遍存在七、八十人一个班。大班集体授课都以教师为控制中心,以全班为单位进行活动,课堂上以教师“讲”为主,即使有活动也是全班的课堂教学划一,集体齐说,学生注意力不易集中,甚至可发说是有口无心。教师偶尔让一两组上台表演对话,也只能是少数几个学生的活动,多数的学生无事可做,因此就全体学生而言练习的效率太低。这种大班集体性教学节奏单一,时间长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大,积极性不高,被动地接受学习。

大班集体授课,往往是教师控制课堂时间,教师为了检查学生是否理解所教的内容,往往提问了一些善于表现的学生。一些害羞的学生或不善言谈的学生不敢举手发言;即使被点名发言,在从目睽睽之下,往往会产生紧张心理而发挥不好,造成羞于开口的心理障碍,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得持沉默,放弃了很多语言实践的机会。慢慢地就失去了对英语的学习信心。

综上所述,农村中学学生英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较为落后,综合素质较弱加上课程设置不合理以及班额过大是造成“任务型”教学法在农村中学实施的主要障碍,但笔者认为教师方面的原因才是主要的,学生、教材、环境和国家对外语教学方法的政策相对某一地区来说是较为稳定的因素,而教学方法的选择又涉及到教师,因此,教师的素质是决定英语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而教师的关键是教育观念是否更新,因为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作用。

三、主要对策

(一)转变传统观念,把新的教育观念落实到教学中去。

笔者认为,一方面教师要加强学习,领会新教材所体现的教育观念,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我们日常的英语教学实践,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新观念和新方法同新理念和新方法发挥它们应有的作用。

1、明确什么是任务型教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之一就是倡导体验性教学,强调学习者的亲身参与和实践这就决定了教学的最佳方式应当是采取参与式、探究式和互动式,促进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学习,在主动探究中发展。任务型教学不仅吸收了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成果,而且集中了当代心理学理论,如语言意义建构主义、人文主义心理学,认知主义的信息加之理论和社会互动理论的最新教育教学理念。

任务型教学是交际教学法的发展,它关注学习的过程,强调学生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边互动,力图创立一个自然真实的语言环境,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意义的磋商与交流,通过做事来使用语言,从而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特别是语言交际能力。

首先要明确什么是任务?

A task is a piece of work undertaken for oneself or for others ,freely or for some reward.It is meant What people do in every day life, at work ,at play ,and in between.(Long 1985).Nunan(1989)认为,语言学习中的交际任务是学习者使用语言来理解、交际、产生的活动。他们的注意力集中于语言意义,而非语言的形式。任务型的学习就是以具体的任务为载体,以完成任务为动力,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活动用所学语言去做事情,在做事情过程中自然地使用所学语言,在使用所学语言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语言能力。简单地说就是: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了就用。任务型教学的理念,就是把综合语言应用培养落到实处,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实现任务目标,感受成功,突出行言做事的能力。

2、任务型教学的特点:

1)强调通过交流来学会交际。

2)将真实的语言材料引入学习的环境。

3)关注语言本身,也关注学习过程。

4)把学习者个人经历作为课堂学习的重要因素。

5)试图把课内的语言学习与社会的语言活动结合起来。(David Nunan1991)

3、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以学科为本”的教育理念,过分强调学科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忽略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社会需求,“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一切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交流、有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英语的策略和方法,并且有良好的学习心态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为今后更漫长的终身学习、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最后要帮助学生找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一旦对英语产生了兴趣,就会自觉主动地参与各种英语学习活动并从中获及乐趣。

4、树立正确的教材观

我们既不能忽视教材的积极作用,也不能盲目崇拜教材。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地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第一,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删减。第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对教材中不大合适的内容或活动的难度过高,我们可以增加活动的步骤,从而降低活动难度。

(二)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先进的教育观念要通过先进的教学方式体现出来的,教育观念转变也要在教学法方式转变中进行,二者相辅相成。

任务型教学是合作学习的一种方式,它将传统的教学改造为平等民主的教学,沟通合作的教学,互动创新的教学。在这种形式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相互了解敞开心扉,互吐心声,交流思想,碰撞思维,共享知识,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在合作中学生能逐渐培养克服困难的毅力。逐步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在任务型活动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这些亲密的人际交往中,学生的诚实守信,团队精神和共事能力等现代人的合作品质能得到很好的展示和提升。另外,学科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的培养。情感态度反映的是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和学习效果的有关因素。英语教学过程中加强培养和发展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有意识地渗透学习策略的训练。

(三)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1、加强对教师的在职培训和校本研训。教师首先要充分认识到课程发展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参加新课程培训,努力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通过对课程标准的深入研究和学习,领会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要适应教师角色的新变化,——教师将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教师需要掌握一定的新技能——具备课程开发能力。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教师的策略要变化——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向重学生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2、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教师对课程改革的理解和领会,以及观念和能力全面转变都是在教学实践中实现的,而教学实践的转变主要在于教学设计的转变。“任务型”教学法就是以具体的任务学习为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法来实现教学成就,即在做中学,在用中探究,学了就用。

四、其他方面:

1、学校应尽量减少班容量,合理安排课时。

2、农村学校教师工资福利差,工作条件艰苦,教师后顾之忧多。今后要注意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工作,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在此基础上加大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广大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

五、结束语

1、农村中学学生英语基础差,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方式落后,综合素质弱等是任务型教学,在农村中学实施的主要障碍,而教师素质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作用。

2、作为教师,要注意转变思想,切实理解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意义。当我们决定采取一种教学方法或模式时,我们不仅要弄清它的理论背景和教学的一些基本原则,而且要考虑自身的教学情况。任务型语言教学是一种思想,教师要在理解这种教学思想的基础上,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宜,结合实际情况设计符合本班学生需求的任务,不可以照搬其他人设计的任务。任务型语言教学并不放弃词汇和语法的教学,只是词汇和语法的教学目的和方式与以往的教学不同而已。任务型教学无疑为我们的语言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模式。

参考文献:

1、黄子成等著《中学英语教学建模》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3.7

2、程可拉、刘津开著《中学英语任务型教学理念与教学示例》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5

3、牛长松、祝继东《任务的多样性及任务序列》中小学教材教学 2002年 26期

4、《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1、2、3 期

5、《新教育》2004年第8期

原文标题:谈农村中学实施任务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教育档客 jydoc.com 原文网址:http://

下载两型社会建设中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月山镇中学 周文波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两型社会建设中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月山镇中学 周文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