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东学区区长下基层学校调研活动报告
河东学区区长下基层学校调研活动报告
——严泽东深入五泉小学调研小记
根据县教育局《“机关干部下基层,创先争优解难题”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的有关要求,为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河东学区积极开展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活动,党支部向全体党员提出开展“强作风,查实情,办实事,求实效”党员实践活动,要求全体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调研,深入群众,察民情、讲政策、解难题、办实事,开展结对帮扶,倾听基层要求,切实为基层解决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切实为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办实事。
2011年12月20日,由学区区长严泽东带领的河东学区领导班子成员到河东学区最薄弱的五泉小学进行为期两天的调研活动,调研组成员通过实地查看、查阅资料、与校长、家长、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在活动中我们查看了各校的各种工作计划,聆听了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并与课任教师进行了认真的交流与研讨,对五泉小学进行了全面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学校共有5名小学教师,其中一名教师(张世清)请病假,学校聘任一名临时代课教师顶岗,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学校共有四个年级34名学生。幼儿园有一名临时聘任的幼儿教师,共有幼儿7名。学校校舍基本能满足教学所需要,图书及其他教学设施设备基本很少,达不到国家办学标准。
二、学校工作计划
学校都能按照国家教学计划并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研究并制定了各类工作计划,各计划详实周密,活动日程安排科学合理,大型的教学教研活动的时间安排得合科实际,具有可行性,并能够按自己所定计划逐一落实。
三、教学工作方面:
1、能够较好地落实新的教学理念,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方式方法进行有效地教学。体现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方法的和谐统一,教学效果好。
2、能够把珠心算教学中的基本方法与教学中的计算教学进行有机地结合,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能够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准确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联想与思考,使新知识的学习充分建立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从而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主动学习。
四、坚持预防为主,积极创建平安校园
1.学校能够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学校安全工作的一系列精神,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围绕建设平安校园,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学校安全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深入细致地宣传贯彻有关学校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抓好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目标责任制的落实,切实做到了层层有目标,人人有责任。
2.充分利用班会、队会、板报、手抄报等形式,加强安全教育,进行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的培训,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以防盗窃、防火灾、防食物中毒、防交通事故、防各种意外事故为重点,广泛开展了安全教育活动。
3.加大了安全工作的检查和整改力度。学校组织教师经常检查校舍、围墙等设施,认真做好记录,发现隐患及时报告并能及时排除。
五、加强德育工作,建设文明校风
学校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专门制订了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并开展一系列活动进行德育教育。
1、通过校会、主题班、队活动开展各种教育:
2、坚持升旗仪式,在国旗下进行五爱教育。
3、充分利用纪念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4、优秀班级评比制度中把学生德育作为评比的一项内容;
5、要求教师认真上好品德社会课,强调教师应细致耐心做好后进生、顽皮生的转化工作。
六、家长教师问卷调查反映的问题
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梳理出如下建议:
1、希望在适当的机会为教师提供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
2、希望学校与中心学校之间开展教师交流活动,以使本乡教师尽快提高教学、管理能力。
3、加强对学校领导干部的培训,以提高学校管理质量。
4、希望中心能组织送课下乡活动。
5、学生凳子破损严重。
七、存在不足
1、老教师“老办法”,新教师“无办法”的现象,在部分学科中的教学中存在。
2、课堂教学知识面狭窄,不能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想象与思考的空间,束缚学生的思维与个性发展。
3、教学具和学具、多媒体资源匮乏,导致课堂效率低下,教学效果差,尤其为学生的后续学习设置了障碍。
4、由于教师少,对教研认识不足,活动积极性不高,形式单一。
5、安全方面仍然存在隐患:家长用无牌无照摩托车接送学生上学现象依然存在,没有得到根治。
6、由于学生生源少,经费困难,一些活动无法开展。
八、改进建议
1、狠抓常规管理。如何提高质量关键在于管理,常规管理是我们提高质量及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不抓常规管理,质量提升就是无缘之水,无本之木,而抓常规就要求我们校长要静下心来,少一点口号,多干点实事,精心研究管理常规问题、教学常规问题、班级常规、学生一日常规问题,把这些常规一项一项抓下去,必然能出实效。在抓常规管理时,一定要注意学生年龄特点,小学重点抓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学习兴趣的培养。
2、加强集体备课。加强备课方面的指导、检查,更重要的是改进和落实,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必须加强备课的实效性。
3、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尤其是平行班级的课要多听,多思考,借鉴别人的闪光点。
4、加强校门口学生放学路队安全问题。采取多种措施,协调村队领导、派出所杜绝 家长用无牌无照摩托车接送学生上学现象。
九、帮扶计划:
1、针对教师办公室办公电脑损坏现象:中心小学帮扶一台电脑,便于教师办公。
2、针对师资薄弱现象:计划组织中心优秀教师与五泉小学教师结对子进行帮扶,并组织学区优秀教师送教到五泉小学。
3、针对缺少图书柜现象:全体党员捐赠五泉小学两个书柜。
4、针对学生凳子破损严重现象:中心学校帮扶30个凳子。
河东学区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第二篇:党员干部下基层活动调研报告
扑下身子察民情理清思路谋发展
----**区**局下访***乡**村调研报告
5月27日至6月2日,根据局党组安排,由副局长***带队,??、???、???组成4人小组,深入村组,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在走访过程中,我们走访了***村、**村和**庄村三个自然村。这次“万名机关党员下基层”活动在具体实施上做到了既“身入”,又“心入”,在具体方式上,主要通过召开党员座谈会、村干部座谈会、走访、到田间地头与农民交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听取意见、建议,了解情况。真实了解该村的基本情况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着“察民情、办实事、惠民生、解难题、促发展”的工作目标,理清了宋继鲁村下一步发展计划。
一、***村概况
***村:位于***区西南部,有3个自然村,分别是***、**庄、**庄,*个村民组,总耕地***0亩,人口***人,其中党员**名,**名村干部。2011年种植果树***亩,辣椒种植***亩,反季节蔬菜**亩,占总耕地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二、走访基本情况
走访了农户31户,召集村民会议1次,村委会干部会议2次,党员会议1次,发放问卷50张,送温暖帮助贫穷户2户,我们自带费用、资料、工具,坚持吃在农户、住在农户,下基层时间在6天以上,掌握了大量的一手资料,为宋继鲁村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受到了村民的广泛欢迎。
三、***村发展思路
一是大力发展集贸市场,构建农村经济发展平台。集贸市场在方便居民生活、促进农业生产和拉动经济发展等方面起着较大的作用。该村集贸市场的区位优势、交通枢纽优势及较强的辐射能力,构建高效、便捷的农村市场流通体系。
二是打造蔬果基地。该村有种植优质苹果、辣椒的传统,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规模,但还需要提高栽培技术、引进优良品种、实行规模连片种植,我们下访组建议成立合作社,打破一家一户的传统种植观念,分享选种、种植、采摘等方面的好经验,聘请专家加强种植培训,实行抱团发展。市场需要什么,菜农果农种什么,蔬果基地密切关注市场行情,调整种植品种和每个品种的种植量,成为区内种植品种最齐全的蔬果基地之一。
三是帮助介绍外出打工。通过对留村尚未外出的农民工的调查,基本掌握了他们的特长和能力,下一步通过引带和培训,帮助他们外出务工,通过外出务工,开阔视野了,接触面宽了,社会常识学了,经验丰富了,经济收入高了,回来再带动村经济发展。
四、几点思考
1.要切实转变机关干部工作作风,工作作风直接体现着
我们基层机关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
俗话说“联系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因此作为一名机关干部一定要求真务实,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干事就是要服务,服务就要讲效能,能否高效服务,也是对干部是否下决心真抓实干的一种检验。我们是基层的工作者,直接面对的是群众老百姓,因此更应该要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实事,尽职尽责解难题,让老百姓和群众切实感受到我们的党政部门不是“衙门”,能从我们机关和工作人员的高效服务中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一是带“问”去访。作为一名机关干部,在走访中,我认为除了要介绍本职工作外,还要注意针对基础设施、农村惠民政策等方面的焦点和难点问题,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收集群众心里最真实的想法,提出一些看法建议,特别是要针对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要多问多想。
二是带“情”去访。在这次活动中,我深刻体会到,人民群众非常欢迎干部能多听听百姓呼声,多下基层走走。虽然个别群众对少数个别干部有些看法,甚至有些不满,但我们只要带着最真实的感情,用平和的心态,讲朴素的语言,和他们促膝谈心,群众定会抛开某些偏见,真心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一些建议。如在此次下访中,我们对各项政策的落实进行宣传,多次上门与村民谈心,讲政策,讲法律,解除
其心中疙瘩,因此开启了群众的心门,纷纷提出希望。通过走访,笔者感受到,人民群众是善良的、朴实的,只要我们是真心地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就完全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而且干群关系比以前有明显改善,有利于更好地开展工作。我们的干部要始终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感情,自觉把走访群众作为一种责任,腿跑得更勤一些,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
三是带“实”去访。在活动中,我们切忌不“实”,不能作风漂浮,只玩于形式,要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要从老百姓最关心的小事做起,通过一件件小事办理,一件件难事的解决,赢得人民群众对我们的信任,赢得人民群众对我们的支持,增进人民群众与干部的感情,对群众提出最为反感的干部办事不公开和群众最为关心的切身利益等意见,我们要当工作重点,研究制定行之有效的方案,切实解决,而对一些小事也要用心去办,对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一个个去落实、反馈,才能使走访真正取得实效。
2.促进农民增收,还是要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高产优质效益农业,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
宋继鲁村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上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是要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一是以提高农产品
优质品率为重点,继续调整优化品种结构。二是以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为重点,继续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不断提高经济作物在种植业产值中的比重。三是以集贸市场为重点,构建农村经济发展平台,四是以培植发展特色产业为重点,继续调整优化农业区域结构。把我们已有的优势与有效的市场需求结合起来,做好特色产业。
这一次我们下基层,收获非常大,通过深入实践了解农村、农民的真实情况,对于我们机关单位的人员来说,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对于我们了解基层的现状,研究下一步的工作措施,有很大的益处。总之,通过这次下访,使我们既增长了阅历,又获得了第一手的资料,是一次成功又圆满的“万名机关党员下基层”活动。
第三篇:下基层大走访活动调研报告
下基层大走访活动调研报告
按照基层大走访活动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观念,我对左照村、鸿园社区部分党员群众进行了走访,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广泛听取了群众意见建议,并认真做好记录,针对群众提出的建议、疑惑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现将走访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1、开展走访活动情况
按党委要求,我共走访了20余家农户,包括贫困户2家,一般户18;其中有退职村干部4家,老党员1家。走访活动采取了实地查看、入户走访和召开座谈会的形式,向群众介绍了我街道党委开展“五级书记大走访”活动情况,宣传了上级党组织的方针政策,听取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群众们都赞赏这次开展的活动,感谢党委、政府对他们生产和生活的关心,普遍反映近年来在中央、省、市、街道强农惠农政策扶持下,村“两委”班子带领村民群众一心一意谋发展,勤劳致富奔小康,全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群众种植养殖技术不断提高,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相信生活会越来越好;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议,发表了一些意见。
2、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在中央、省、市、街道惠农政策的扶持下,在区委、政府的领导下,在村“两委”班子的协调帮助下,通过大家的努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村容村貌改善、生产生活发展等几个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绩。但通过大走访也了解到部分村存在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
(1)农村党员年龄偏大,“两委”班子文化程度偏低,能力欠缺。通过走访了解到,现在大多数村的党员年龄偏大,部分村近几年发展的党员寥寥无几,并且还有些村只是发展村支部成员的近亲属;村“两委”班子成员文化程度偏低,在面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下,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已存在一些不适应。
(2)新任“两委”班子磨合仍欠缺。今年上半年,村“两委”刚刚换届,部分村“两委”成员,特别是村支部书记和村主任更换后,到现在仍未磨合好,甚至是水火不容,经常性发生摩擦事件,这给村的发展带来巨大障碍。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村级卫生机构服务不到位。近几年我国实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一项惠农、改善民生的好政策,农民群众也普遍反映到医院能看起病了,并且国家对此的投入一年比一年多,农民看病负担大大减轻。但是,村级卫生服务机构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使用收取药方费、指定药品等方式,从中谋取私利,部分群众心里不舒服,希望政府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真正将这项惠民工程落到实处。
(4)征迁户的生计问题。目前,先进村几乎被整体征迁,年轻人都有自己的出路,至少还可以凭技术、年轻等外出打工,现在剩下一部分以种田为生,又无一技之长的中老年人,均为将来的生计担忧。另外,自拆迁后,大多数群众都租寄住在外,生活很不方便,总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政府能否就以上两件关系民生的大事,提出一个妥善的处理方法。即将征迁的郭港社区居民亦有同样的疑惑。
三、几点建议
通过这次大走访活动,了解到部分群众的建议和意见,为更好服务百姓,让我们的各项工作让群众满意,我认为今后基层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
(一)抓村支部班子的建设,充分发挥村党组织核心带头作用。在逐渐改善党员年龄和文化程度结构的同时,教育广大党员以党章为标尺,加强自身修养,时刻不忘应有形象和神圣职责,讲究人格,注重品德,使自己的言行与党员的标准相一致。加强学习,不断增强富农本领,带领群众发家致富。
(二)抓村“两委”班子建设,形成合力,共同为村的发展干事创业。有一个坚强的领导班子,是一个村致富发展的基础,村“两委”班子四分五裂,事必阻碍村的发展。我们要在村“两委”的合作上下力气,该说服教育说服教育,该果断处理果断处理,使两者形成合力,共同带领群众发家致富。
(三)加强指导检查,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一方面应加大对农户宣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相关政策、原则和具体措施,选择本地区的典型事例进行宣讲,努力提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农民心目中的地位。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村级卫生医疗机构的指导与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为群众参加新农合解除后顾之忧,增加其积极性。
(四)强化技能培训,提高群众生存技能。针对已经征迁和即将征迁的群众,尤其是那些以种田为生、又无一技之长的农民,多渠道并重,有组织、有计划地对他们进行上岗培训,提高他们的生存技能,同时结合当地将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同等条件下,必须优先考虑实地农民的生计,优先就业,并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制,从根本上打消群众的顾虑。
上街区老干部局
第四篇:开展下基层活动调研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下基层、解民忧、帮发展、促和谐”主题实践活动精神,今年以来紧紧围绕一个“民”字,突出一个“实”字,解决一个“难”字,力求一个“和”字,先后八次到**县黄渠桥镇前光村开展民情大走访活动,接地气,入村户,真实了解了当前**县黄渠桥镇前光村的基本情况、农民对党的“三农”政策的评价及农民急盼解决的一些问题,进一步提高了帮促工作的针对性。
一、可喜变化
前光村位于**县黄渠桥镇西,辖区面积12000亩,有9个村民小组;2012年全村在册256户,人口848人;在册耕地4236亩,在册荒地2700多亩;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800元。通过对50多户的走访,总体感觉:
一是生产生活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入村道路铺上了柏油,其中第5、6村民小组也通过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方式铺上了柏油路;家家通上了自来水,电价也实现城乡同价;宽带已进村入户,村村通工程全面建成,农民每户只交20元的安装费,都能免费接收40多个卫星频道,成为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主要依赖;手机、摩托车很普及;旧村部经过积极争取县组织和民政部门资金,已在原小学旧址上成功改造,办公和公共服务能力大为改观。
二是农民对党的“三农”政策高度认可。调研中了解到,目前各项惠民政策补贴大都通过“一卡通”的形式发放到农民手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全覆盖,统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正在推行,80岁以上的老人都能享受到自治区的高龄补贴,低保户和五保户也都能得到相应的补贴和救济。土地确权登记工作已完成,耕地经营权证书、荒地经营权证书和集体土地使用权证书已发放到农民手中,农村房屋所有权证书正在办理之中。四组村民马会亮讲:“国家现在对农民的照顾确实好,很多政策想都想不到。60年代我家里5口人4个劳动力,辛辛苦苦一年还得返过来再给大队钱。比起那个数着米粒吃饭的年代,现在就像生活在天堂里呢!”六组村民70多岁的老大爷郭茂会说:“共产党的政策比儿子都好啊!跟自己儿子要200块钱,儿子给不给不说,还得看儿媳妇的脸色。现在坐在家里,国家每个月都给我钱,共产党确实是好啊”。调研中,听到赞不绝口的基本上都是广大农民对当前党的支农护农惠农强农富农政策的高度认可。
二、存在问题
虽然发生了很多变化,但前光村是目前镇14个村中地势最洼、农田基础设施最差、农民收入最低的村。由于存在一系列的主客观因素,调研发现的一些问题值得关注:
一是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紧张。前光村集体经济是个空壳,基本没有村集体收入,公益事业长期投入不足。村正常办公费用除了村干部工资和镇上提供一些必须的纸张笔墨外,水电、取暖等一系列开支都得依靠村支书到处“化缘”。如前年村支部郑书记就四处托同学好友的关系,从市地震局要来4000元、县建设局要来20000元、市地税局要来5000元的款项才得以维持。部分村务支出甚至需要村干部垫付,如仅村委会网络信息费用这一块,村妇女主任就垫付5年共计2500元。
二是农田水利设施薄弱。前光村农田水利设施严重滞后,大部分沟渠设施都是人民公社时期修建的,60%以上为低洼盐碱地。除了前几年对上新支渠进行过水利设施改造外,很多年来没有任何的水利项目落户该村,斗渠、毛渠没有得到有效砌护,排水沟也没有得到正常清淤。7组村民赵万福的老伴因灌溉用水困难自嘲地说:“上新渠就是我们的一条'伤心渠'”。调研中该村农民呼声最大的就是农业灌溉排水十分困难,严重制约了该村经济发展。
三是耕地破碎化问题严重。该村村民户均耕地面积大都在10-30亩之间,但耕地大多是一家一户东一块西一块,没有集中连片,也没有规模流转,既不能有效使用大型农业机械,又不利于专业化、社会化生产,造成很大的人力、物力浪费。如3组村民黄登峰8亩耕地分为9块,今年淌冬水就用了近半个月时间;4组村民王银怀家的11亩耕地被分了11块,11月淌冬水时要在寒风中守等10天左右才能淌完;6组村民王宝银家13亩耕地分成了13块,刘献功家14亩耕地分成了13块;9组村民杜**家的16亩耕地分为12块,淌冬水时其妻前前后后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据了解,该村耕地破碎化问题很普遍,严重制约了当地农业的发展。
四是无序垦荒现象存在。近年来,在国家有关鼓励开垦荒地政策的驱动下,前光村目前实际未经批准自发垦荒的耕地累计近3000亩,主要集中在第3村组和第7村组,今年种植水稻近1000亩。前光村传统上主要以种植玉米、油葵、枸杞等耐旱、耐盐碱的作物,无序大面积地“浪”稻子一方面造成旱地与水地之间的“渗水”矛盾,一方面也造成了“生地”与“熟地”之间用水矛盾,没有垦荒的村民怨气很大。
五是村民自我服务能力较差。村里本一些小的问题村民可以自行解决了事,但无人组织、无人管理,致使本来可以低成本解决的问题,拖成了农民积怨的矛头所在。如四组村民王生科讲:“有些小渠口过路涵管的改造,有1000多元钱咱们农民自己出力就能够解决的问题,多年来无人组织,造成大家来回走动很不方便。”
六是环境脏乱差现象严重。与近年来农民生活水平显着提高很不协调的是,村庄庄点环境的“脏、乱、差”与倡导的新农村建设差距很大。全村被分散在9个村组,一家一户也大都散乱分布;最小的第2村组在册13户,其中3户外迁,有3户在镇新农村社区买房,现在仅有6户居住。很多房子还是土坯房,现已经成为了危房,在今年7月的大暴雨中就有一些倒塌了。粗略统计全村仅庄点就占地达700亩,很多家都是一亩多的大院落,从老两口结婚时的房子到孙子住的房子都依次排在那里;院子里羊圈、牛圈、鸡窝等随处安置,玉米、秸秆饲料和杂物到处堆放,腥臭味弥漫庭院,土地和房屋利用效率很低。
七是农村空巢问题不容忽视。在走访的农户中很少见到男青壮年,基本是老弱妇孺,有个别男青壮年也是回来看父母,或者是今年外出搞运输生意不景气暂时回家休工。如走访的第4村组,在册村民有42户,而现在仍然长期居住的只有13户,其中只有9户家里有人。村干部说,很多农户都在外面打工或陪子女上学,并在城里购置房子或租房子,只是分季节性或过年回来。
八是个别惠农政策缺乏稳定性。调研中了解到,**县实施的失地农民统筹养老保险政策在去年办了两个月后突然就终止,造成全村符合条件的136人中只有78人享受到此项政策。当时很多农民对此项惠民政策不了解,也有一些农民一时拿不出3-4万元的钱,或者外出不知道,造成符合条件的农民不同的待遇,农民牢骚很大。另外,调研中了解到对农村妇女权益保护还做得不够。如6村组的班秀兰是离异妇女,目前带着孩子在娘家住,种的只是父母的地,在娘家和原婆家都没有承包地,在婚嫁和离异的过程中缺失了土地权益的保障。
三、几点建议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从发现的问题来看,虽然大部分都是农村、农业和农民内部自身的问题,但从更深层次的原因看,主要是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的体制机制还没有完全搭建起来,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还未真正建立起来,还需要站在建立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高度来解决当前“三农”的一系列问题。结合实际问题,需分三个层面上加以解决:
(一)需自治区层面解决的问题
一是加快农村生产要素的市场化进程。要按照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坚持建立城乡平等的要素市场,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特别是着力构建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消除对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进城务工经商的制度性束缚,积极稳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重点探索建立农民进入中心村、大社区的土地和宅基地置换流转管理办法,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和实现市民化,有效解决空巢问题和农村资源资产化问题,为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打通脉络”。
二是开展大规模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前光村是传统的农业村,水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水兴则农业兴,农业兴则百业旺。近年来国家对大型水利设施投入很大,效果也很好。但如果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跟不上,就会出现农田水利上的“最后一公里”现象。自治区要进一步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投入力度,建议实施“建材下乡进村工程”,在引导钢材、水泥等过剩产能下乡拉动国家内需的同时,进一步改善当地农业生产条件,为发展现代农业奠定坚实基础。
三是加大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支持力度。村级公益事业包括农民直接受益的村内道路、环卫设施、植树造林等公益事业建设,要优先解决群众最需要、见效最快的村内道路硬化、村容村貌改造等公益事业建设项目。当前,农村小型公益事业除了农民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能力有待提高外,很大程度上还需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的外力注入。今年我们积极争取自治区财政厅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资金18.27万元,在村民出工的基础上,将主要用于1、3、8村组道路的沙石铺垫改造,村民很受欢迎,积极性也很高。今年我区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总额度为4亿元左右,但对全区农村广大的小型公益事业需求来讲还很低。建议自治区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小型公益事业的投入,切实改善沟、渠、田、林、路条件,为农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奠定基础。
(二)需县、镇层面关注的问题
一是加大村庄集中整治力度。开展村庄集中整治,一方面可以有效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另一方面可以集约节约土地,能够置换出可观的耕地面积。目前老灌区农民对近年来我区生态移民的新村建设羡慕不已,非常希望国家尽早组织安排开展以村容村貌为重点的村庄集中整治,建设真正符合农民需求的新农村、新社区,完成旧村庄向新农村庄点的过度。因此,县上需及早谋划,镇上要缜密安排,将村庄集中整治工作尽快纳入到工作日程上来,有效整合塞上农民新居工程、农村危房改造、旧村整治和土地综合整治等项目,为新农村建设开好头、起好步。
二是保障基层组织的正常运转。村民委员会是直接面对广大农民的最基层组织,是开展农村社会管理和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措施的具体实施者。县、镇要从财政预算的角度在正常运转经费上给予充分保障,让村干部一门心思地解民忧、谋发展。同时从正常渠道上完善相应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充分发挥好基层“堡垒”作用。目前村组干部每月津贴仅100元,日均3.3元,很多人都不愿干,大多是一些“好事愣头人”在挑头。建议在优化整合精简村组的基础上,适当提高村组干部津贴标准,让劳有所得。
三是确保惠农政策的连续性。支农护农惠农强农富农政策农民很受欢迎,但在出台一项政策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调研论证和试运行,并要预期向广大受益人员讲清政策的实效期和续接通道,确保政策的稳定和连续,让好的政策得到好的落实,让农民平等地感受到惠农政策的温暖。一旦正式实施就不能简单地终止或取消,否则,在全面推行依法治国的框架下,失去的将是政府的诚信度和公信力。同时乡镇要认真做好婚嫁、离异妇女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对调和流转工作,切实保障农村妇女权益。
(三)需村级层面倾力的问题
一是加大土地的集中连片调整和流转。土地破碎化的问题需要村委会在大稳定、小调整的基础上和广大农民自愿的原则下,履行组织和服务的职能来得以实现。一方面要通过引导和鼓励,按照上等地、一等地、二等地和末等地分层次以试点的形式先期在一个村组组织开展村民耕地的调换整合工作,试点成功后安排其他村组依照推行;另一方面要按照县、乡土地整体规划发展的要求,按照依法、有序的宗旨,进一步推进土地的合理规范流转,形成规模连片经营,提高土地和劳动生产率。同时,要加大对自发垦荒行为的依法规范管理,确保有序开发和利用。
二是切实提高农民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水平。村内公益事业当前依然存在“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的问题,这与农民的整体素质和村、组管理服务水平不无关系。因此,要加大对村、组干部的培训力度,进一步规范村民议事制度,在相应条件成熟的基础上加快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切实提高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有效破解“三农”问题催生发展的内生性动力。
第五篇:开展“下基层”活动调研报告
深入基层查民情理清思路谋发展
赴黄渠桥镇前光村开展下基层活动调研报告
自治区农牧厅产业政策与法规处:张**(2012年11月28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下基层、解民忧、帮发展、促和谐主题实践活动精神,今年以来紧紧围绕一个民字,突出一个实字,解决一个难字,力求一个和字,先后八次到**县黄渠桥镇前光村开展民情大走访活动,接地气,入村户,真实了解了当前**县黄渠桥镇前光村的基本情况、农民对党的三农政策的评价及农民急盼解决的一些问题,进一步提高了帮促工作的针对性。
一、可喜变化
前光村位于**县黄渠桥镇西,辖区面积12000亩,有9个村民小组;2012年全村在册256户,人口848人;在册耕地4236亩,在册荒地2700多亩;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800元。通过对50多户的走访,总体感觉:
一是生产生活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入村道路铺上了柏油,其中第5、6村民小组也通过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方式铺上了柏油路;家家通上了自来水,电价也实现城乡同价;宽带已进村入户,村村通工程全面建成,农民每户只交20元的安装费,都能免费接收40多个卫星频道,成为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主要依赖;手机、摩托车很普及;旧村部经过积极争取县组织和民政部门资金,已在原小学旧址上成功改造,办公和公共服务能力大为改观。
二是农民对党的三农政策高度认可。调研中了解到,目前各项惠民政策补贴大都通过一卡通的形式发放到农民手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全覆盖,统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正在推行,80岁以上的老人都能享受到自治区的高龄补贴,低保户和五保户也都能得到相应的补贴和救济。土地确权登记工作已完成,耕地经营权证书、荒地经营权证书和集体土地使用权证书已发放到农民手中,农村房屋所有权证书正在办理之中。四组村民马会亮讲:国家现在对农民的照顾确实好,很多政策想都想不到。60年代我家里5口人4个劳动力,辛辛苦苦一年还得返过来再给大队钱。比起那个数着米粒吃饭的年代,现在就像生活在天堂里呢!六组村民70多岁的老大爷郭茂会说:共产党的政策比儿子都好啊!跟自己儿子要200块钱,儿子给不给不说,还得看儿媳妇的脸色。现在坐在家里,国家每个月都给我钱,共产党确实是好啊。调研中,听到赞不绝口的基本上都是广大农民对当前党的支农护农惠农强农富农政策的高度认可。
三、存在问题
虽然发生了很多变化,但前光村是目前镇14个村中地势最洼、农田基础设施最差、农民收入最低的村。由于存在一系列的主客观因素,调研发现的一些问题值得关注:
一是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紧张。前光村集体经济是个空壳,基本没有村集体收入,公益事业长期投入不足。村正常办公费用除了村干部工资和镇上提供一些必须的纸张笔墨外,水电、取暖等一系列开支都得依靠村支书到处化缘。如前年村支部郑书记就四处托同学好友的关系,从市地震局要来4000元、县建设局要来20000元、市地税局要来5000元的款项才得以维持。部分村务支出甚至需要村干部垫付,如仅村委会网络信息费用这一块,村妇女主任就垫付5年共计2500元。
二是农田水利设施薄弱。前光村农田水利设施严重滞后,大部分沟渠设施都是人民公社时期修建的,60%以上为低洼盐碱地。除了前几年对上新支渠进行过水利设施改造外,很多年来没有任何的水利项目落户该村,斗渠、毛渠没有得到有效砌护,排水沟也没有得到正常清淤。7组村民赵万福的老伴因灌溉用水困难自嘲地说:上新渠就是我们的一条‘伤心渠’。调研中该村农民呼声最大的就是农业灌溉排水十分困难,严重制约了该村经济发展。三是耕地破碎化问题严重。该村村民户均耕地面积大都在10-30亩之间,但耕地大多是一家一户东一块西一块,没有集中连片,也没有规模流转,既不能有效使用大型农业机械,又不利于专业化、社会化生产,造成很大的人力、物力浪费。如3组村民黄登峰8亩耕地分为9块,今年淌冬水就用了近半个月时间;4组村民王银怀家的11亩耕地被分了11块,11月淌冬水时要在寒风中守等10天左右才能淌完;6组村民王宝银家13亩耕地分成了13块,刘献功家14亩耕地分成了13块; 9组村民杜**家的16亩耕地分为12块,淌冬水时其妻前前后后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据了解,该村耕地破碎化问题很普遍,严重制约了当地农业的发展。
四是无序垦荒现象存在。近年来,在国家有关鼓励开垦荒地政策的驱动下,前光村目前实际未经批准自发垦荒的耕地累计近3000亩,主要集中在第3村组和第7村组,今年种植水稻近1000亩。前光村传统上主要以种植玉米、油葵、枸杞等耐旱、耐盐碱的作物,无序大面积地浪稻子一方面造成旱地与水地之间的渗水矛盾,一方面也造成了生地与熟地之间用水矛盾,没有垦荒的村民怨气很大。
五是村民自我服务能力较差。村里本一些小的问题村民可以自行解决了事,但无人组织、无人管理,致使本来可以低成本解决的问题,拖成了农民积怨的矛头所在。如四组村民王生科讲:有些小渠口过路涵管的改造,有1000多元钱咱们农民自己出力就能够解决的问题,多年来无人组织,造成大家来回走动很不方便。
六是环境脏乱差现象严重。与近年来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很不协调的是,村庄庄点环境的脏、乱、差与倡导的新农村建设差距很大。全村被分散在9个村组,一家一户也大都散乱分布;最小的第2村组在册13户,其中3户外迁,有3户在镇新农村社区买房,现在仅有6户居住。很多房子还是土坯房,现已经成为了危房,在今年7月的大暴雨中就有一些倒塌了。粗略统计全村仅庄点就占地达700亩,很多家都是一亩多的大院落,从老两口结婚时的房子到孙子住的房子都依次排在那里;院子里羊圈、牛圈、鸡窝等随处安置,玉米、秸秆饲料和杂物到处堆放,腥臭味弥漫庭院,土地和房屋利用效率很低。
七是农村空巢问题不容忽视。在走访的农户中很少见到男青壮年,基本是老弱妇孺,有个别男青壮年也是回来看父母,或者是今年外出搞运输生意不景气暂时回家休工。如走访的第4村组,在册村民有42户,而现在仍然长期居住的只有13户,其中只有9户家里有人。村干部说,很多农户都在外面打工或陪子女上学,并在城里购置房子或租房子,只是分季节性或过年回来。
八是个别惠农政策缺乏稳定性。调研中了解到,**县实施的失地农民统筹养老保险政策在去年办了两个月后突然就终止,造成全村符合条件的136人中只有78人享受到此项政策。当时很多农民对此项惠民政策不了解,也有一些农民一时拿不出3-4万元的钱,或者外出不知道,造成符合条件的农民不同的待遇,农民牢骚很大。另外,调研中了解到对农村妇女权益保护还做得不够。如6村组的班秀兰是离异妇女,目前带着孩子在娘家住,种的只是父母的地,在娘家和原婆家都没有承包地,在婚嫁和离异的过程中缺失了土地权益的保障。
四、几点建议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从发现的问题来看,虽然大部分都是农村、农业和农民内部自身的问题,但从更深层次的原因看,主要是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的体制机制还没有完全搭建起来,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还未真正建立起来,还需要站在建立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高度来解决当前三农的一系列问题。结合实际问题,需分三个层面上加以解决:
(一)需自治区层面解决的问题
一是加快农村生产要素的市场化进程。要按照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坚持建立城乡平等的要素市场,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特别是着力构建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消除对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进城务工经商的制度性束缚,积极稳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重点探索建立农民进入中心村、大社区的土地和宅基地置换流转管理办法,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和实现市民化,有效解决空巢问题和农村资源资产化问题,为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打通脉络。
二是开展大规模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前光村是传统的农业村,水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水兴则农业兴,农业兴则百业旺。近年来国家对大型水利设施投入很大,效果也很好。但如果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跟不上,就会出现农田水利上的最后一公里现象。自治区要进一步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投入力度,建议实施建材下乡进村工程,在引导钢材、水泥等过剩产能下乡拉动国家内需的同时,进一步改善当地农业生产条件,为发展现代农业奠定坚实基础。
三是加大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支持力度。村级公益事业包括农民直接受益的村内道路、环卫设施、植树造林等公益事业建设,要优先解决群众最需要、见效最快的村内道路硬化、村容村貌改造等公益事业建设项目。当前,农村小型公益事业除了农民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能力有待提高外,很大程度上还需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的外力注入。今年我们积极争取自治区财政厅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资金18.27万元,在村民出工的基础上,将主要用于1、3、8村组道路的沙石铺垫改造,村民很受欢迎,积极性也很高。今年我区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总额度为4亿元左右,但对全区农村广大的小型公益事业需求来讲还很低。建议自治区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小型公益事业的投入,切实改善沟、渠、田、林、路条件,为农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奠定基础。
(二)需县、镇层面关注的问题
一是加大村庄集中整治力度。开展村庄集中整治,一方面可以有效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另一方面可以集约节约土地,能够置换出可观的耕地面积。目前老灌区农民对近年来我区生态移民的新村建设羡慕不已,非常希望国家尽早组织安排开展以村容村貌为重点的村庄集中整治,建设真正符合农民需求的新农村、新社区,完成旧村庄向新农村庄点的过度。因此,县上需及早谋划,镇上要缜密安排,将村庄集中整治工作尽快纳入到工作日程上来,有效整合塞上农民新居工程、农村危房改造、旧村整治和土地综合整治等项目,为新农村建设开好头、起好步。
二是保障基层组织的正常运转。村民委员会是直接面对广大农民的最基层组织,是开展农村社会管理和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措施的具体实施者。县、镇要从财政预算的角度在正常运转经费上给予充分保障,让村干部一门心思地解民忧、谋发展。同时从正常渠道上完善相应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充分发挥好基层堡垒作用。目前村组干部每月津贴仅100元,日均3.3元,很多人都不愿干,大多是一些好事愣头人在挑头。建议在优化整合精简村组的基础上,适当提高村组干部津贴标准,让劳有所得。
三是确保惠农政策的连续性。支农护农惠农强农富农政策农民很受欢迎,但在出台一项政策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调研论证和试运行,并要预期向广大受益人员讲清政策的实效期和续接通道,确保政策的稳定和连续,让好的政策得到好的落实,让农民平等地感受到惠农政策的温暖。一旦正式实施就不能简单地终止或取消,否则,在全面推行依法治国的框架下,失去的将是政府的诚信度和公信力。同时乡镇要认真做好婚嫁、离异妇女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对调和流转工作,切实保障农村妇女权益。
(三)需村级层面倾力的问题
一是加大土地的集中连片调整和流转。土地破碎化的问题需要村委会在大稳定、小调整的基础上和广大农民自愿的原则下,履行组织和服务的职能来得以实现。一方面要通过引导和鼓励,按照上等地、一等地、二等地和末等地分层次以试点的形式先期在一个村组组织开展村民耕地的调换整合工作,试点成功后安排其他村组依照推行;另一方面要按照县、乡土地整体规划发展的要求,按照依法、有序的宗旨,进一步推进土地的合理规范流转,形成规模连片经营,提高土地和劳动生产率。同时,要加大对自发垦荒行为的依法规范管理,确保有序开发和利用。
二是切实提高农民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水平。村内公益事业当前依然存在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的问题,这与农民的整体素质和村、组管理服务水平不无关系。因此,要加大对村、组干部的培训力度,进一步规范村民议事制度,在相应条件成熟的基础上加快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切实提高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有效破解三农问题催生发展的内生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