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打赌行为致人损害按过错大小承担责任
打赌行为致人损害按过错大小承担责任
——析刘光海与杨关明、郭伟和胡德志损害赔偿案
案例编写人:周英烈 案例评析人:代正伟发布时间:2005-10-25 10:42:20
打赌行为致人损害按过错大小承担责任
——析刘光海与杨关明、郭伟和胡德志损害赔偿案
[本案要点提示]
“打赌”作为人们休闲娱乐的一种方式,我国法律虽未规定,但在民间却大量存在。由于“打赌”项目众多,人们在“打赌”过程中难免会造成人身损害,“过失责任原则”是评判“打赌”引起人身损害的主要根据。
[案情]
原告:刘光海,男,1953年1月14日出生,汉族,农民,住四川省彭州市楠阳镇楠林村3组。被告:杨关明,男,1955年10月2日出生,汉族,农民,住四川省彭州市军乐镇朝阳村2组。b被告:郭伟,男,1968年1月2日出生,汉族,农民,住四川省彭州市隆丰镇桂花林村13组。被告:胡德志,男,1963年9月4日出生,汉族,农民,住四川省彭州市隆丰镇桂花林村3组。原告刘光海诉称,2003年2月27日下午1时许,原告刘光海与被告杨关明、郭伟打赌,由原告刘光海用嘴叼起装满圆石的胶桶行走,赌前先把钱交给中间人即被告胡德志保管,原告在第二次叼起胶桶行走一段距离后便摔倒在地,致颈椎骨折伴不全截瘫,经法医鉴定为一级伤残。故原告要求三被告赔偿医疗费、伤残补助费、护理费等191338.88元的60%,计114803.32元。
被告杨关明辩称,原告自己说能用嘴叼起装满圆石的桶行走,并自愿表演,结果第一次原告表演成功后,又“吹牛”还能叼得更重更远些,在原告的再三催促下,由被告郭伟再往桶里装沙石,结果原告叼起后才走几米,便致伤了颈部,这是原告重大过失造成的,与被告杨关明无关,请求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被告郭伟辩称,原告刘光海主动用嘴叼起装满沙石的方法、重量和距离设定赌局,同时也是被告胡德志叫自己出的钱。特别是第二次赌时,增加沙石后,原告试过重量后才决定赌的,因此原告受伤是自己引起的,且原告用嘴叼装满圆石的桶是一种“表演”,安全责任应由自己承担,被告郭伟没有错,故不应承担任何责任。
被告胡德志辩称,原告刘光海因贪钱,主动要表演“真功夫”,两次都是原告将双方各出的20元钱交给被告胡德志暂时保管,被告胡德志未得分文报酬,也未要求任何一方参加,故不应赔偿原告的任何损失。
[审判]
四川省彭州市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原告刘光海与被告杨关明、郭伟、胡德志是一工地的工友。2003年2月27日下午1时许,原告刘光海提出用嘴叼起装满圆石的塑料桶行走作为赌博项目,以20元作赌注,如果原告用嘴叼起装满圆石的塑料桶行走到指定的位置,就赢20元钱,反之则输20元钱,被告胡德志作为中间人保管双方的参赌资金40元。原告刘光海第一次成功后,从被告胡德志手中取走参赌资金40元。此时,原告又夸口说还能叼得更重、更远些,双方又商定第二次赌博。在第二次赌博时,原告刘光海叼起桶走出约10米便摔倒。次日,原告刘光海被告送往彭州市人民医院治疗,经诊断为“颈椎体骨折伴不全性截瘫,颈六椎体脱位”。同年4月,原告刘光海经鉴定为一级伤残,其损失费用为126509.54元。
四川省彭州市人民法院一审认为,原告刘光海与被告杨关明、郭伟和胡德志都应当预见用嘴叼装满圆石的桶行走会造成伤害原告身体的结果,但因原告刘光海过于自信而主动要表演并与被告杨关明、郭伟打赌,并主动要求增加距离和重量,造成其伤残,原告刘光海具有较大的过错,应承担本案的主要责任,即60%的责任。三被告对原告刘光海的危险表演不但不劝阻,反而积极参与,其中被告杨关明、郭伟先后两次出钱与原告刘光海赌输赢,对造成的损害后果应承担一定责任,即各承担15%的责任,而被告胡德志在整个过程中也起到了中间人的作用,积极促成了伤痕害结果的发生,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即10%的责任。三被告是共同侵权人,应相互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故三被告不承担责任的理由于法无据,本院不予支持。对原告刘光海要求三被告赔偿损失费的合理部分,本院予以支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五条、第一百零六条第二款、第一百一十九条、第一百三十条、第一百三十一条之规定,判决如下:
1.原告刘光海受伤损失的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费、护理费和伤残补助费等126509.54元,由被告杨关明、郭伟各自赔偿原告刘光海18976.43元,被告胡德志赔偿原告刘光海12650.95元。上述款项限三被告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五日内一次性付清,三被告相互承担连带责任。
2.驳回原告刘光海的其他诉讼请求。
判决宣告后双方均未上诉,判决已发生法律效力。
[论证]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现实生活中,人们基于或经济或益智或娱乐的目的,经常会就一些不确定的事项进行说服或交易等行为。如本案所说的打赌,我国现行民事法规对打赌也未明确,因此,打赌或因打赌引发的纠纷属法官自由裁量之范畴。本案系因打赌引起的损害赔偿,其评价和归责应以双方过错的大小来确定。
——过失责任原则是适用本案的基本原则。《民法通则》第106条第2款规定“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通过这一规定,我国民事立法把过错责任原则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确认它的法律地位。过错责任原则,是以过错作为价值判断标准,判断行为人对其造成的损害应否承担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过错责任原则是我国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中通用的一般归责原则,占据主导地位,调整绝大多数侵权损害赔偿法律关系。原告刘光海与被告杨关明、郭伟以“叼桶”的形式打赌,并造成伤残,其打赌行为违背了我国《民法通则》规定的公序良俗,行为本身具有违法性,由于被告杨关明、郭伟对原告刘光海“叼桶”这种危险行为的疏忽或懈怠,导致损害后果发生,因此,被告杨关明、郭伟在与原告刘光海打赌事件有过错。被告胡德志虽然未参与赌博,但是他作为“中间人”促成了赌博这一违法行为的成就,同样对原告刘光海“叼桶”这种危险行为也存在疏忽或懈怠,主观上也有过错。所以,本案应以过错责任作为归责的原则,因三被告主观上都存在民法上的疏忽或懈怠,故均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过失相抵减轻对方责任。原告刘光海对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按过失相抵原则应减轻三被告的赔偿责任。《民法通则》第131条规定“受害人对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害人的民事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针对司法实务中的困惑对过失相抵原则的适用范围及限制进行了规定。过失相抵,是指损害的发生或者扩大,受害人也有过失,法院可依职权,按一定的标准减轻或免除加害人责任,从而公平合理地分配损害的一种制度。过失相抵,实质是加害人与受害人的过失进行比较,以确定责任的有无及责任的大小。因此,适用过失相抵原则,除具备客观要件外,更主要的是考察被害人主观上的过失。
受害人的过失,通说认为其与固有意义的过失有所不同。固有(真正)意义的过失,是以违反义务为前提,有过失的行为人承担赔偿责任。所谓义务,源于不得侵害他人的一般义务,或基于契约关系而发生的特别义务。受害人的过失主要是非固有(非真正)意义之过失,不以违反义务为前提,是行为对自己利益的维护照顾有所疏懈,自己对自己有过失。正如本案,受害人刘光海应当预见到叼桶行为的危险性,然而由于原告刘光海过于自信,并以此作为赌博造成伤害,其过失即为非固有(非真正)意义之过失,依衡平和诚信原则,应减少对方的责任。加之,伤害后果的造成是自己“表演”所致,其过失程度应大于被告方,责任也应大于对方。所以,按过失相抵原则,被告方应承次要责任。
——共同侵权承担连带责任。被告杨关明、郭伟和胡德志的行为属共同侵权。共同侵权主要是指侵权主体为二人或二人以上;共同侵权的行为人之间,在主观上具有共同过错,即故意或过失;数个共同加害人的共同行为所造成的损害是同一的,不可分割的;加害人的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共同侵权行为的法律后果,是由共同侵权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民法通则》130条作出了明确规定。本案三被告在主观上均有过失,客观上导致了原告刘光海的伤害,正是三被告的赌博行为产生了原告的伤残后果,符合民法通则关于连带责任构成要件。
——行为原因力和过失程度评断三被告责任份额。过错责任原则是本案的责任基础,过失相抵确定双方责任,共同侵权是被告方最终的责任后果。那么,对三被告责任份额如何确定呢?确定共同加害人责任份额的基本要求,是各共同加害人主观过错程度和行为的原因力,将这两个因素综合判断,来确定各行为人各自的份额。被告杨关明、郭伟直接参与打赌,过错程度和行为的原因力均等,所应承担责任的份额也相同;作为被告胡德志虽未直接参与赌博,但因其行为促成了赌博的发生和伤害后果的产生,过失程度小于被告杨关明、郭伟,其行为的原因力也相对较小,责任也就小于被告杨关明、郭伟。
综上所述,原、被告的打赌行为导致了原告刘光海伤残后果的发生,原告刘光海有过失,三被告对损害的发生也均有过失,属共同侵权;从过失程度进行评断,原告刘光海的过失大于被告方,按过失相抵原则,其责任应大于被告方;从三被告内部责任来看,根据过失程度和行为原因力进行综合比较,被告杨关明、郭伟的责任应大于被告胡德志。本案法官运用过失责任原则,准确判定双方的责任,对类案具有一定示范价值。
案例编写人:周英烈
案例评析人:代正伟
第二篇:关于劳务派遣员工致人损害行为的法律分析报告
关于劳务派遣员工致人损害行为的法律分析报告
近些年随着我们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劳动力使用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劳务派遣在我国得到迅速的发展。劳务派遣改变了员工为单位所有的单一模式,为用工单位提供了一种灵活、便捷的优化配臵人力资源的用人机制,满足了用工形式多样化的需求。劳务派遣从制度上切断了员工与用工单位的依附关系,减少了用工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成本,为用工单位搭建了“集天下优才为我用”的平台,有利于用工单位提高劳动生产率,这种新的用人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解决就业问题。
劳务派遣是指劳务派遣机构受特定企业委托招聘员工,并与之签订劳动合同,将员工派遣给企业工作,其劳动过程由企业管理,其工资、福利、社会保险费等由企业提供给派遣机构,再由派遣机构支付给员工,并为员工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和缴费等事务的一种特殊用工形式。在劳务派遣关系中“用人”与“用工”发生了分离,即劳动者是为与自己没有劳动关系的用工单位提供劳务,如此便产生了“有关系没劳动,有劳动没关系”的局面,这不仅是劳务派遣法律关系的显著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劳务派遣关系的复杂性。
劳务派遣是人力资源外包的一种,为目前诸多企业热衷的一种用工形式。对于我们移动通信行业内部来说,劳务派遣用工也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从我们分公司内部的员工结构来看,除了一小部分合同制员工外,其余的大部分都是劳务派遣制员工。企业采用劳务派遣的用
工形式可谓优势多多。一是企业用人机动灵活,人员进出手续都由派遣公司负责;二是减少企业处理人事劳动纠纷的麻烦,劳动者和派遣公司有直接的劳动关系,纠纷应该由派遣公司来解决。企业采用劳务派遣的用工形式就没有任何风险了吗?当然不是。
最近,周口分公司就发生了一起劳务派遣员工致人损害的交通事故案件,也是触动我写这篇法律分析报告的动因。本报告通过对周口分公司一则实际案例的分析入手,旨在对此类劳务派遣员工致人损害的侵权事件所适用的法律、引发的法律责任、归责原则进行详尽的剖析,进而对公司防范和处理此类事件的工作提出应对的管理、法律方面的建议。
一、实际案例
2011年9月21日,周口分公司收到周口川汇区人民法院《应诉通知书》和《追加被告人申请》,内容为:追加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周口分公司为案件被告。
案件事实经过:2011年7月26日,驾驶员王某(系劳务派遣机构——河南金蓝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派遣到河南移动周口分公司的司机)驾驶达喀尔租赁有限公司车辆豫A731L1行驶至周口市区某路口由南向北左转弯时撞伤正在直行的王永胜(系本案原告,其家住漯河,到周口探亲),造成王永胜右腿股骨骨折。经交警鉴定,司机王某负该事故的全部责任。
后经查实周口分公司是此次车辆的实际使用人,驾驶员王某当日
所造成的交通肇事案件是于执行周口分公司的工作任务期间所发生的。公司的劳务派遣员工致人损害造成的侵权行为是否应有周口分公司来承担法律责任,法院追加我方为被告的做法又是否恰当呢?带着这些疑惑,我陷入了对此类问题的思考和研究分析中。
二、法律责任分析
首先需要明确界定一下,本报告中所称的“劳务派遣”,是指劳动派遣机构与员工签订劳务派遣合同后,将员工派遣到用工单位工作。劳务派遣的主要特点就是员工的雇佣和使用分离。劳动派遣单位不是职业介绍结构,而是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属于《劳动合同法》所指的用人单位。被派遣的员工到用工单位工作,但不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
(一)适用法律
前述案例是一个典型的劳务派遣员工致人损害的侵权行为,而周口分公司是用工单位。对于此类侵权行为,《侵权责任法》有明确的规定。
《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四条 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
劳务派遣期间,被派遣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派遣的用工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劳务派遣单位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其中本条的第二款是对劳务派遣员工致人损害的侵权责任划分的具体规定。依据此法律条款的规定:劳务派遣期间,被派遣的工作
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派遣的用工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如此规定的理由在于,在劳务派遣期间,被派遣的工作人员接受用工单位的指示和管理,而不接受派遣单位的指示与管理。
劳务派遣单位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用工单位是第一顺位的责任人,劳务派遣单位是第二顺位的责任人。仅在用工单位财力不足,无法全部赔偿的情况下,剩余部分才有劳务派遣单位承担。劳务派遣单位承担的是相应的补充责任,仅承担与其过错相应的补充责任。
(二)归责原则分析
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是指在行为人的行为致人损害时,根据何种标准和原则确定行为人的侵权责任。它既是认定侵权构成,处理侵权纠纷的基本依据,也是指导侵权损害赔偿的准则。我国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主要包括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与公平责任原则。一般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采取过错责任原则,在这种归责原则中当事人的主观过错是构成侵权行为的必备要件,即:有过错,有责任;无过错,则无责任。从《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四条对劳务派遣制员工致人损害的侵权责任规定中可知,法律对此类行为采取的并非单一的归责原则,而是作为一种特殊的侵权行为对待。
具体来说,对于不同的责任主体采用不同的归责原则:
1、用工单位承担无过错责任
无过错责任原则,是指当事人实施了加害行为,虽然其主观上无过错,但根据法律规定仍应承担责任的归责原则。民法通则第106条
第3款规定: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用工单位承担的无过错责任,实际上是一种替代责任,其替代劳务派遣员工承担了侵权责任。因为劳务派遣单位将劳动者派至用工单位后,劳动过程是在用工单位的管理安排下进行,被派劳动者根据用工单位的指挥监督从事生产工作,并要遵守用工单位的工作规则、规章制度,而劳务派遣单位不再对劳动者的具体活动进行指挥和控制。
2、劳务派遣单位承担过错责任
劳务派遣单位的过错主要是指选任方面的过错,即在招聘、录用被派遣劳动者时,应当对该劳动者的健康状况、能力、资格以及对用工单位所任职务能否胜任进行详尽的考察。劳务派遣单位赔偿责任是补充性的,其赔偿数额的大小,取决于直接责任人承担的数额的大小以及补充责任人的过错程度。
三、用工单位承担无过错责任的适用条件
依据《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四条第二款,在劳务派遣制员工致人损害的侵权行为中,用工单位承担无过错侵权责任所需要强调的一个重要的前提:即劳务派遣工作人员的行为必须与“执行工作任务”有关。工作人员应当按照用工单位的授权或者指示进行工作。与工作无关的行为,即使发生在工作时间内,用工单位也不承担侵权责任,该责任由工作人员自己承担。例如,一职工在上班时间因私事将一路人打伤,受害人就应当直接找该职工要求赔偿,而不能要求用工单位来
承担责任。
综上所述,对于前述案例,驾驶员王某是在劳务派遣的工作期间,因执行工作任务而造成的致人损害侵权案件,因此适用《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法院追加我公司为被告的行为是合法的,当然具体到本案中,对于受害人的损失首先有保险公司负责赔偿交通意外所造成的损失,不足的部分才有周口分公司(作为用工单位)承担赔偿责任。
四、防范法律风险及处理此类法律事件的建议
综合分析,行业内部聘任劳务派遣制员工的现象较为普遍,劳务派遣员工在执行工作任务期间致人损害的侵权行为的发生也绝非偶然现象。为了尽量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防范公司所要面对的法律风险,以及如何应对处理此类事件,我们从法律管理的角度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事前的管理建议
1、严格选任制度。要求劳务派遣单位派遣适格的劳动者,不能接受童工或未成年人,以及其他一些不符合相应资质的人员。对于劳务派遣人员,作为用工单位,公司在接收时应对其资质进行严格、有效的审查把关。
2、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加强对劳务派遣员工的管理、培训及定期考核。考核合格的,继续聘用,不合格者,可退回劳务派遣单位。
3、事前约定劳务派遣员工在哪些情形下可以退回劳务公司及员工退回方式。在与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劳务派遣协议时,可事先约定在出现某些情况下,(比如:劳务派遣员工在致人损害的侵权行为中具有故意或重大过失时)可以将该员工退回劳务派遣公司及具体退回的方式。
(二)事后的处理建议
1、从大局出发,树立公司良好的外部形象。发生此类事件,若属公司的责任范围,公司应督促相关责任人积极协商处理,承担应有的责任,赢得受害人的信任和理解,也避免公司处于被动的不利局面。
2、公司作为用工单位承担了赔偿责任后,有权向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劳务派遣员工进行追偿。劳务派遣单位有过错的,公司也当一并追偿。承担了全部赔偿责任的用工单位有权向劳务派遣单位追偿,请求劳务派遣单位承担与其过错相应的赔偿责任,以此来弥补公司的财产利益损失。
3、作为用工单位,公司可与劳务派遣单位就工作人员侵权的责任承担进行约定。《侵权责任法》虽然规定此类行为由用工单位承担侵权责任,但在实践中,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在劳务派遣协议中约定由一方单独承担或者由双方按比例对外承担侵权责任,该约定应当得到尊重,其效力应当得到认可。因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之间基于劳务派遣协议所产生的是民事合同关系,根据民法意思自治原则,双方的约定只要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该约定当然有效
第三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连环购车未办理过户手续,原车主是否对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致人损害承担责任的请示的批复
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连环购车未办理过户手续,原车主 是否对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致人损害
承担责任的请示的批复
2001年12月31日(2001)民一他字第32号
江苏省高级人民院:
你院“关于连环购车未办理过户手续,原车主是否承担对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致人损害承担责任的请示”收悉。经研究认为:
连环购车未办理过户手续,因车辆已经交付,原车主既不能支配该车的营运,也不能从该车的营运中获得利益,故原车主不应对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致人损害承担责任。但是,连环购车未办理过户手续的行为,违反有关行政管理法规的,应受其规定的调整。
第四篇: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关于连环购车未办理过户手续原车主不应对交通事故致人损害承担责任的复函
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关于连环购车未办理过户手续原车主不应对交通事故致人损害承担责任的复函(2001)民一他字第32号
2001年12月31日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关于连环购车未办理过户手续,原车主是否对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致人损害承担责任的请示》收悉。经研究认为:
连环购车未办理过户手续,因车辆已交付,原车主既不能支配该车的营运,也不能从该车的营运中获得利益,故原车主不应对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致人损害承担责任。但是,连环购车未办理过户手续的行为,违反有关行政管理法规的,应受其规定的调整。
第五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连环购车未办理过户手续原车主是否对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致人损害承担责任的复函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连环购车未办理过户手续原车主是否对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致人损害承担
责任的复函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连环购车未办理过户手续原车主是否对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致人损害承担责任的复函
(2001)民一他字第32号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关于连环购车未办理过户手续,原车主是否对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致人损害承担责任的请示》收悉。经研究认为:
连环购车未办理过户手续,因车辆已交付,原车主既不能支配该车的运营,也不能从该车的运营中获得利益,故原车主不应对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致人损害承担责任。但是,连环购车未办理过户手续的行为,违反有关行政管理法规的,应受其规定的调整。
2001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