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明朝那些事儿》感言

时间:2019-05-13 02:08: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明朝那些事儿》感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明朝那些事儿》感言》。

第一篇:读《明朝那些事儿》感言

2006 年的3月,一个叫当年明月的人以帖子的形式开始书写大明王朝近三百年的历史。至今他的博客已经达到2.2亿的点击率。与所有的历史小说不同的是他写的是明朝的正史,与权威的历史著作不同的是,他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想法接近小说的手法,将大明朝的历史写的很好看。在这部小说中充斥着这个时代几乎所有的流行词汇,这个叫做当年明月的人把明朝的沉重的历史,描绘成了一幅通俗易懂的画卷。这个叫做当年明月的人,似乎对明史的研究造诣颇深,好奇的我们不禁猜测,或许他是专业研究历史的学者,也有可能是学文史出身的作家。事实却不如我们先前猜测的那样。

当年明月,原名石悦,湖北人,大学法律专业毕业,现在是一名朝九晚五上班下班的公务员。他从小就开始喜欢读历史,距今已经有十五年的读史经历。从写部小说开始他一直保持每天两千字的更新速度。为了保持小说内容符合历史,他每天还要花上几个小时的时间去研究明朝的史料。据他说,也有写不出来的时候,于是他用自己的方法给自己开通脑筋,这个方法就是冲澡,用水淋自己的头。长期下来,身上的皮脂层被自己洗掉了,皮肤变得容易过敏,他不得不每天服用抗过敏的药物。他自己说,他是个不会生活的人,从未在如何生活上思考过。但他又说他是个无法习惯不思考的“可怜人”。这样的一个人,这样的一部著作,是为什么在网络与现实的社会中

引起人们的如此的广泛关注呢?我在读完《明朝那些事儿》后

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文字语言生动,逻辑性强,条理清楚。

作品语言风趣幽默,充斥着时下最流行的词汇,如拍砖,群

殴,单挑。“ 别人不敢杀上司,杀兄弟,他(陈友谅)干起

来毫不犹豫,干完后还大大咧咧的承认,就是我干的,你能

怎么地”。明朝对瓦剌说:“从哪里来,就滚回哪里去!” 瓦

剌说:“我不滚。”明朝说:“不滚,我就打你!”“瓦剌说:

“你来吧,怕你不成!”不再废话,开打。“ 朱元璋想用自

己的一己之力改变延续千年的权力制衡,最终受到了历史规

则的惩罚,朱元璋来到历史的商店里,想要买一块肥皂,历

史辩证法却强行搭配给他一卷手纸。如果朱元璋泉下有知自

己的行为导致的却是这样一个结果,估计也只能哭笑不得

了。”通俗幽默的的语言让人在阅读时享受着喜悦。但是幽

默之后,让人不禁思考,每次看完一段,我都得停下来,想,他怎么能写这么好看?一时让你笑;一时让你流泪;一时你

激动地像个愤青;一时你又沉静下来,思考。历史是什么,是存在过这个世界的事实。可是当我们在纸张上读那些历史

时,又有谁去真正意识到过被时间蒙上灰尘的那些人,那些

事,他们在做哪些事的时候又是出于什么想法,他们的内心

又有谁去关注过。在这本书里,作者当年明月冷静地为我们

讲述那些人那些事,如同在播放纪录片时的解说员一样,也

如同他是所有历史的见证人,他经历过,他感受了,他懂得

了,然后告诉我们了。我们阅读的文字,是他一个人在无数的夜晚,面对沉重的历史所发出的感慨。明月说,幽默的不

是历史,幽默的只是他这个人。

(二)文体新潮:第四类写史法 记录历史通常是史记、教科书、戏说三种方式。当年明月在历史和小说、正史和戏说、历史学术和影视历史剧的结合上找准融合点,以白话历史、好看历史的理念,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以鲜活的写法,用流行文学元素和小说笔法,加入对人物的心理分析、当时政治经济制度的一些评价,吸纳了叙议结合、伏笔照应、铺垫悬念等多种手法,并穿插了很多幽默,有时还运用了一些无厘头的语言,以及流行歌曲的歌词,将历史还原得清晰深刻、丰满圆润。用小说的笔法写正史,是明月的创新。从没有一本纯粹的历史著作将历史以讲故事的形式表现得如此精彩。原来历史是可以写得很好看的。明月的确如他自己宣称的那样,他做到了,他做的很好。许多史学界的权威人士都对他的创举高度赞扬。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周枝羽称之为“一个流行文化研究的经典案例,这部书几乎具备了流行文学传播的一切因素。只是我没有想到一部具备了这

些因素的作品居然是一部历史作品,而且是正史,完全不是戏说,我甚至不知道能不能把它称为小说,因为它几乎是完全忠实于《明史》的”。他开创了通俗写史的实践,并且成功了。我还曾感叹过,如果当初我们在高中学习的历史课本有这么好看,我们也许不会对历史那么排斥了。更或许,我们的高考的命运会改写。从这点看来,如果将明月通俗写史的方法真的运用于我们国家的教科书的编制中,我想若干年后,历史不会再会只存在于被束之高阁的发黄的纸张上。可以想象一下,课余饭后,睡觉之前人们高谈阔论都是历史的话,那么将是多么可人的景象。

(三)草根的历史观

作者不是专业的历史研究者,只是从小对历史就有很浓的兴

趣。他喜欢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他所看到每个字,每句话。十五年的读史经历给了他丰富的历史知识也培养了他读书的习惯。他善于汲取各种知识,加之以自己的思考,形成自己的结构。张爱玲说过“历史在厚厚的故纸堆中长眠,只有在好奇少年的脑中,才会短暂地鲜活的复活片刻。”石悦十五年如一日地在这些历史的尘埃中仔细清扫,从那些故纸堆的只言片语中他读懂得不只是那些表面的文字,还有掩藏在文字之下的作为记录时事史官的那些,欲言而又不能言的话,那些被忽视的古人的内心。或许石悦下定决心去写《明朝那些事儿》的那晚,他放下手里的明史,走到窗前的他抬头看见了那个作为历史的见证者,那就是当空的明

月,也是当年明月。在我们的时空依旧洒下她美丽的银辉。他们曾经如同我们一样是这个世界的存在。他们也如同我们一样对自己的命运有感慨,有不满,有挣扎,还有痛苦。试想,今天的你写下了你自己的心情感受,几十年后甚至是几百年后,如果有人通过你的文字再能感受到你今天的心情那时何等的喜悦?在此,我替古人欣慰,替历史中的人,替写下历史的人开心。而这一切要衷心感谢当年明月。

(四)自由自在的写作方式

明月的文字,是他的顺臣。他主宰了他作品的里一切,历史人

物在他的笔下,有血有肉。朱元璋曾生气得拿起椅子要砸太子朱标。朱棣为了自保曾装疯卖傻。于谦原来还是一个怕老婆的人,被老婆在自己的军营里用藤条追着打,在下属面前丢尽了颜面,以至于他甚至还动了杀妻的念头,可是见到老婆大人后就立刻没了勇气——他怕老婆的毛病又犯了。于谦除了给我们以光辉万丈的民族英雄的形象以外,他的妻管严也同样的令我记忆深刻。《明朝那些事儿》里的历史是鲜活的。里面的历史名人会耍无赖,不为我们所知的无名之士有凛然大义。这里没有对是非的绝对评价。有的是明月对人性的重视和挖掘,这与他们的功过无关。没有受太多的约束,没有太多的顾忌。“朱元璋,你是伟大的,但也是渺小的”,“他(明成祖朱棣)不是一个好人,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好皇帝。”“ 虽然这位明仁宗短命,只做了一年皇帝,在明

朝的所有皇帝中排名倒数第二,但他仅凭这一件事情,就足以对得起他谥号中的那个仁字,也无愧他一代英主的美名。” “明宣宗,朱瞻基是个好皇帝,不是小好,是大好。朱瞻基的痛苦 朱瞻基是明君,是好皇帝,但他也有着自己的痛苦。”作品中随处可见作者对于人性的思考,读懂人性,是作者能写出如此真实而又精彩的历史的原因。尊重人性是这部作品最具价值的地方。有了这个基础,我们才可以真正的做到,以史为鉴。

最后,我想说的是,历史就是我们的过去,我们存在的这个时间和空间只是宇宙的一瞬。明白那些过去,我们才会明白我们是从何而来,历史会告诉我们我们将往何处去。这个世界规律在哪里?

你可以去学历史,历史是明镜,用过去指引未来;

你可以去学哲学,哲学是总纲,引领一切科学;

你可以去学经济,经济是基础,现代社会的一切活动,都可以在经济中找到牵动它的那根红线;

你可以去学心理,看懂了人心,人类社会随你怎么玩;

你可以去学。你也可以不学,做个快乐的愚民,请你选择。总之,不要做一个纯粹的愚民,纯粹的混蛋~

第二篇:读《明朝那些事儿》

读《明朝那些事儿》

一次偶然的机会,从朋友那里借来了《明朝那些事儿》中的第五部。主要讲述的是明朝发生在嘉靖、隆庆、万历三位皇帝期间的内争与外战。内争的核心是权力之争,有君臣之争,有臣臣之争,从严嵩到徐阶到高拱最后到张居正,斗争是斗智斗勇,很是激烈。外战即援朝抗日,从庙算到外交,从战争到和平。战争场面波澜壮阔,杀声震天,仿佛历史就在眼前。一口气读完了第五部,我便急急地从朋友那里陆续借来了其他几本。《明朝那些事儿》是当年明月所写,共七本。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事。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小说的笔法,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及小人物的命运进行了全景展示,并对当时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人伦道德和权力争夺进行了详细描述。

读罢全文,才深深的感叹:历史原本很精彩,而历史书竟也可以写得很精彩。高中时学历史,最讨厌的就是学中国古代史。天天在那里背历朝历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和科技等,背得晕头转向、头昏眼花暂且不谈还容易搞错,根本不知所云。现在想来,自己当时之所以如此讨厌中国古代史,是因为自己肚子里本来就没有多少底蕴,却还要断章取义的学,所学知识太空,根本没学进去,也没有着陆点,因而也没有多少真正收获。正如一个农人锄地,为了尽快将满地的杂草除完,东一锄头深,西一锄头浅,地虽很快锄完了,却都是无用功。加之又有考试的压力在那里,随时恶魔般的督促你快点背,所以学中国古代史竟成为了一种负担。任何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只是机械地记下时间、地点、人物、事物、结果等。

读完这本书,我又翻看了一下高中的中国古代史教材,才惊奇地发现:当年明月的七本书,在这里只有三节的内容,不到十页的纸张。虽然说“浓缩就是精华”,但前提是精华也是需要人们去提取的,而没有基础的精华便是空洞的说教和无味的哲理。我曾经听到一个很搞笑的笑话,沉思良久,终是笑不出来:中国的学生很奇怪,幼儿园的小朋友学习小学生知识,小学学习初中知识,初中学习高中知识,高中学习大学知识,大学学习小学、幼儿园知识——如何玩得开心和做人应有的思想道德文化知识。

读这本书,我的一个很大的收获就是对某些历史人物有了更丰满、全面的了解。例如戚继光,我以前只是知道他是抗倭名将,他用铁的纪律练就的戚家军令倭寇闻风散胆。但他也经历过战场上的失败和面对士兵毫无战斗力的实际情况而束手无策的悲哀。最后,他在寻找解决办法时还是与中央某些官员妥协而最终成为一代英雄。正如书中所说,有些人“媚上”是为了获取更多的个人利益,而有些人则是为了老百姓做更多的好事实事。一位真正的英雄,不会因为他曾经的失败或错误而使人们误解。相反,他的有血有肉有苦痛会使更多的人因为他是普通人而不是神而更加钦佩、景仰。还有王守仁,在我的印象里,他是一位唯心主义哲学家,他创办了所谓的“心学”,仅此而已。但读这本书,我看到了他作为一位哲学家、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而鲜活起来。他从发展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和“格物穷理”到自己悟道,终识“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艰辛,他终其一生,在天泉论道中说出“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的不朽名句,他的心学对后世的巨大影响。我为我以前对他的误解而感到深深的愧疚。

看着一个个熟悉或陌生的历史人物在眼前跳动,我突然感觉到了自己的渺小和卑微。纵是这样一部写了七本书的明朝历史,能榜上有名的有几人?而默默无闻的又有多少?而在历史的长河里,两百多年的明代史却也只是尘埃一粟。“做好自己,活在当代”是我在感慨之余对自己所说的话语。

第三篇: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你读过让人笑到脸抽筋的历史吗?你看过让人哭得双眼红肿的历史吗?也许有,也许没有。但没有哪本历史书,能像《明朝那些事儿》一样,让你在无声的啜泣中微笑,在放肆的狂喜中悲伤。它是一部小说式的历史卷轴,铺开明朝近三百年的风云变换。

行走在那幽默又富有激情的文字之间,穿越历史的风霜雨雪,展现在我眼前的,是那样一幅幅绝美的画面:鄱阳决战的残阳与天空,被一湖血水染成绚烂的红色;郑和伫立在宝船之首,回望在沧海中奋力前行的大明船队;阑珊灯火下,徐阶低声吟诵、张居正奋笔疾书的身影;暮色四合时,李时珍翻山越岭,寻药著书时的刚毅面容。

在当年明月诙谐而细腻的笔触下,我似乎回到了几百年前的大明王朝,看到了那一场场血雨腥风,目睹了那一次次感天动地。在读这部书时,我总觉得我是在读一部囊括了三个世纪的小说。但在我查了很多资料后,我发现,它与小说最大的不同,就是它叙述的历史都是真实的,不过使那些枯燥无味的历史文献丰满了起来。当年明月的写作总能牵动读者的心弦,在读《明朝那些事儿》的时候,我就像个木偶,心甘情愿地受作者的摆布,在他文字的引领下,时而欢笑,时而悲伤。

我为朱元璋平定天下,却一将功成万骨枯而嗟叹;为解缙的满腹才华却不自量力而悲哀;为王守仁的历经坎坷然终成圣贤而心潮澎湃;为严嵩的原本正直却在压力与抉择中误入歧途而扼腕叹息;为杨继盛的拼死上书终被害牺牲而愤慨;为张居正的鞠躬尽瘁终操劳去世而心酸„„

作者在这部书中倾注了太多的情感。我想,只有饱含情感的书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当作者将情感蕴含在文字中时,读者才会为你欢笑,为你流泪。

但我欣赏并为大家推荐这本书,不仅仅因为它开辟了全新的方式来叙述历史,用幽默诙谐的语调和新潮的词汇生动描绘了整整一个王朝三百余年的兴衰。更多的,是因为那些文字中蕴含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与众不同的独到见解。

凡读过《明朝那些事儿》的人都知道,他的文字可以瞬间让你阴转晴。但他的幽默却与那些粗俗恶心的笑话截然不同。他可以用生动搞笑的情景在轻松中再现史实;他可以旁征博引在会心一笑中拨云见日;他可以用地球话造出火星文的“笑”果,使人欲读之而后快;他可以明说暗喻、古今反差、或浅或深,一切尽在不言中„„

我有时就会想,当年明月的语言为何就能如此风趣自然?看笑话的时候,几十个下来最多干笑一两声,而读《明朝那些事儿》,却能让人笑到前仰后合喜极而泣。其中的关键就在于,笑话纯粹是为了笑而取笑于人,当年明月却是有意无意地用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书写他所热爱的历史,这是他的风格,也是他的信仰。

在我看来,只有真正的热爱才能感染他人。同样地,一个乐观的人,他说的每一句话似乎都是含笑的。在读这本书时,那白纸黑字间蕴含着的阳光的力量,总能使人释然。怀着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再大的困难,不也就那么回事吗?

当年明月的幽默没有低俗,另一个原因,就是博览。他的词语不是笑话大全式的拼凑,而是发自内心,根据多方史料,精心融汇而成的。并且他的语音非常贴近现代年轻人的心理,没有老学究的陈词滥调(他本就是草根学者嘛),大胆地将作为一个普通年轻人的想法说了出来,并付诸实践。它不像一本书,倒更像茶余饭后亲近的聊天。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这本书不全是幽默的,它也有催人泪下的一面,也有充满哲理与斗志的句子。

我以前极少做读书笔记,而从《明朝那些事儿》上,我却摘抄了不少。因为我觉得,那么好的句子,不抄下来,不记住,不奉行,简直就是可耻的浪费。比如“天道有常,或因人事而迟,然终不误。”比如“无论得意、失意,起或是落,始终坚持。”比如“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比如很多很多„„ 我从这本书中学到了许多。我认为,书是最能塑造人的性格的,每读完某本书,它其中的精神总能或多或少地影响到我们,尤其是作者的见解。每当某个叱咤风云的人物或某个惊天动地的事件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当年明月总会作一段或长或短的评价。这些评价有的短小精悍、一语中的,有的长篇大论、回味无穷。

它们从各种各样的角度,诠释着历史,解读着人心。它们才是这整部书最与众不同的地方,是《明朝那些事儿》的精髓,是当年明月的得意之笔。

这部书最动人之处,也正在于此。当他写下“世间已无张居正”的时候,我的心被揪紧,又释然,当他写下“伟大的李时珍医生远垂不朽”的时候,我欣慰,又悲伤。当年明月以自己独到的角度与高度评论历史,并给予我们回味与启示。

在最后,我想以当年明月在尾声中写的一句话来结束: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老师读来也不禁心潮澎湃。为“明朝那些事”,更为你用心用情的阅读,还有满满的收获以及娴熟的文笔洋洋洒洒的表达!

孩子,你真的很棒!

第四篇: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完全不知道它有多火,只是随便搜寻下载到手机以便无聊时打发时间。然而,一读之下,便一发不可收拾,一口气便将之读完了。原本以为这本书只是内容长了点,后来查这本书的相关资料时才知道它是有七部。这就意味着不知不觉中,我竟是读了七本厚厚的书,简直令人难以置信。仅以此,便可以得出对《明朝那些事儿》的评价:非常精彩。

这套书是当年明月写的,他本人是广东顺德的一名海关公务员。《明朝那些事儿》从2006年就开始在网上连载,到09年才连载完毕集结成这七本书。这套书被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北京语言大学、中国教育报、商务印书馆联合发布的《中学生阅读行动指南》倡导“为中国而读”的主体《推荐书目》作为历史类书籍推荐。它以一种网络语言向读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历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历史中陌生、模糊的历史人物在书中一个个变得鲜活起来。《明朝那些事儿》为我们解读历史中的另一面,让历史变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让我这个曾经把历史书籍当作解失眠之症的人为之倾倒。

《明朝那些事儿》 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语言幽默风趣。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并加入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里面的场景故事大多是作者凭着简洁的史料加以推演想象而著,虽然失了史书的严谨,但是却更能够吸引人,让我们从中学到很多历史知识,从历史故事中汲取教训。

举世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这是我对于谦的评价。这样的一位民族英雄,千百年来,有几位能出其右者?我们理应牢记这个名字,记得百年前他的那句高呼“言南迁者,可斩也!”挽救了大明危亡,以一介书生之力,披甲上阵,力挫来犯之敌。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这是我看到的袁崇焕,尽管这是一个争议性人物,但我们难道不应该从优点处多加以学习么?我记得的袁崇焕,是一个坚守孤城,面对数倍于自己的敌军,没有后援,没有补给,依然奋力坚守,顽强御敌的坚韧的人,他的行为只因两个字,信念。在他的一生我能始终看到的,就是坚持。有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叫做信念,任由多么强大的敌人在它面前,也只能铩羽而归。明朝向来不缺少爱国志士。尽管明朝是一个奸臣小人四起的年代,什么王振,什么魏忠贤,什么严嵩、温体仁,祸害无数黎民百姓;但同样也是一个英雄豪杰展翅翱翔的年代,徐达,常遇春,于谦,袁崇焕,孙承恩(“关宁防线”的构筑者),张居正,王守仁........数不胜数,正是有了他们,才使得明朝的历史,变得更为绚烂多姿。《本草纲目》《徐霞客游记》这些著名的书籍,也都是在明朝时完成,还有郑和、戚继光、唐伯虎、吴三桂、李自成等一干猛人.......在我看来,这本书能够在网上火爆持续这么多年,就是由于这部书与一般的历史书不同,它重点刻画了历史人物的心理描写,令人看后回味无穷。它涉及人物众多,线索繁杂,没有一个中心人物可以贯穿起来,加上明朝是一个十分强盛的朝代,期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名人,除了皇帝、大臣外,还有王守仁、唐伯虎等各界的名人。它是部纯粹草根的作品,能激发广大读者对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兴趣,在读史的过程中瞻仰先贤们的风采,领悟先贤们的道理。但是它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历史的很多空白是作者自己填写的,会存在很多主观臆断。作者还对每个帝王以及重点人物进行评价,带有浓重的个人色彩,以一己之见对很多不明的事实妄加断论,并且还存在一些情感上的骗私,容易误导人们对历史的正确判断。它的缺点就如同中南大学教授张卫良的评价:《明朝那些事儿》不是历史教科书,而作者也只是一个普通公务员,个人色彩比较浓厚,提出的一些历史观点也不是很严谨。这本书仅适合作为有一定历史观的成年人在茶余饭后的消遣读物,而不适合大众尤其是青少年阅读。《明朝那些事儿》因为带有演义彩色,所以读者不一定能看懂从而产生误解,并且书上一些不太严谨的观点会让读者对历史产生模糊的判断。但是,这并不会影响我们对这套书的喜爱,它与我们课本里面不相符合的地方还会激发我们对历史真相进行探究的兴趣。这本书让读者对历史产生的兴趣还会促使读者去了解更多的历史,起到积极的作用。对于它的缺陷,我们只要不把它当作史实看就好了

在这部书的末尾,我读到了一句话:什么是成功?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也许,我们凭借一己之力无法改变历史的进程,但我们可以改变我们自己。当年明月顶住多方压力,在诸多非议中坚持完成这部书,并且在成功后依然保持他原有的生活方式,不骄不躁,不显不露。可见,这也是他自己的人生信条。

我们有什么样的理想,我们就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力。也许有人说,是现实太残酷,使我不得不放弃了自己的理想,但我想说,正是因为现实太残酷,我们更不应该放弃自己的理想!正是因为有它,才使得我们在这彻骨的现实中保有一份温暖,保有一份信念,保有一份不放弃的精神。支撑着我们一路走下去。

徐春艳

***4

第五篇: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六年级十一班江雨哲《明朝那些事儿》七部书讲述了明朝从朱重八(朱元璋)起兵造反到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被被逼自尽期间二百多年的历史。这七部书成功地塑造了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如:老奸巨猾的黑衣丞相姚广孝、智勇双全的朱棣、被终身禁考的唐寅(唐伯虎)、七下西洋的郑和、跋扈嚣张的严嵩、克己隐忍的徐阶、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的于谦......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当属“大明孤臣”黄道周的故事。在清军入关时,在家赋闲的黄道周再次出山,辅佐唐王。黄道周在没兵的情况下,自己招兵。一共招了一千多人,这些人大部分是老百姓,他们最具杀伤力的武器就是锄头、扁担。所以这支部队被称为“扁担军”。黄道周的妻子随同出征,他召集了许多妇人,一同前往作战,这支部队连扁担都没有,史称“夫人军”。虽然黄道周气宇轩昂的去了,但结局是肯定的黄道周全军覆灭,他本人被俘。无数人劝他投降,他严词拒绝。三个月后,他在南京英勇就义,死后衣中发现血书,内容共十六字:纲常万古,节义千秋,天地知我,家人无忧。落款大明孤臣黄道周。这就是当年的他,不识时务,决不妥协。

读了《明朝那些事儿》我若有所思,自古有一句话“识时务者为俊杰。”但这句话真是对的吗?在历史上正是因为这些不识时务的人我们中华民族才得以延续,在鸦片战争是,全世界的强国都来欺负我们。当时识时务的看法肯定是我们亡定了。然而我们没有亡,我们挺过来英法联军,挺过了甲午战争,挺过了八国联军,挺过了抗日,终究没有亡。因为总有那么一群不识时务的人,无论时局形势如何,无论对手多么强大,无论希望多么渺茫,坚持,决不妥协!读了《明朝那些事儿》我明白了真正的历史,看到了那些誓死保卫祖国的不识时务的人。让我看到了600多年前元末的那场农民起义,让我看到了李自成进北京时的惨烈。

下载读《明朝那些事儿》感言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明朝那些事儿》感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自从读书以来,读过不少书,但这一本可以说是书中的极品、精品,在历史丛书中可以说没有一本书可以出其右。首先说,对于一个有主动思考能力的读者,在阅读此书......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三百年有多久呢?三百年,足够让熟悉的地方变陌生,足够把曾经的是是非非都掩盖,足够看一个王朝走过一生。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儿》中记录了元朝末年至明......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1 终于把《明朝那些事儿》全部读完了,记的刚读时是在暑假,半年啦,终于读完了,记得这本书是叔叔推荐我读的,刚看时觉得一般可是时......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塘汇支行: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每天睡前抱着手机,总有点焦虑,所以想来还是读点书。愉快的历史不会太沉闷,也不至于内心有太大的波澜,毕竟是前人的事迹。《明朝那些事儿》从十年......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范文大全]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我是在很久以前就听说过这本书的,但作为一个典型的理科男,对于历史我是不怎么感冒的。一来是由于中学时代那些让人枯燥乏味的历史课本让人昏昏欲睡,二......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这个暑假,我读了不少书。可是我最喜欢的还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当年明月写的《明朝那些事儿》。这部书主要记叙了1344年到1644年中国明朝时期发生的那些......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邹 明 洋明朝那些事儿是迄今为止唯一全本用白话文记述明朝历史的书籍,这本书的强大不只是然你能轻松读懂,还能被作者幽默的语言深深吸引,忍俊不禁。本书......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记得初次看到朱元璋的照片时,觉得他十分丑,这个下巴突出,脸部向内凹的人怎么会是大明王朝的第一任皇帝——明太祖呢?自古以来,皇帝不都十分帅气的吗?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