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外地留沪大学生调查 新上海人看重房子户口
外地留沪大学生调查 新上海人看重房子户口
本报讯 记者 朱文娟 新上海人的烦心事主要来自工作方面、经济方面及婚恋方面,而他们觉得与本地人最大的差别在于:房子、户口和社会关系。昨天,复旦大学一份针对上海高校外地生源毕业生留沪后生存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男性的第一压力来自经济方面,而女性的第一压力来自工作。
此次调查是复旦大学2008年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项目之一,调查主要针对几百名从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毕业后,在沪工作1到5年的外地大学生。统计数据显示,“工作压力”和“经济压力”成为新上海人最主要的压力来源。其中,男性的第一压力来自于经济方面,而女性压力的第一来源则是工作方面的压力。此外,新上海人还面临来自恋爱婚姻方面的压力,约有50.6%的未婚受访者“压力很大”,而已婚受访者认为“压力很大”的比例仅为13.9%。这其中,女性在婚恋方面的压力格外大,成为女性压力来源的第三项。
数据显示,外地留沪大学生认为与本地人差别最大的三项体现是:房子、户口、社会关系。男性受访者中,“房子”成为了压力的第一来源。女性受访者则最看重“户口”。
第二篇:外地生源留沪办法出台 大学生更看中发展机会
昨日,备受大学生期待的“非上海生源高校毕业生办理上海市户籍办法”正式出台,和往年相比,新办法在条文上的最大变化体现为户籍受理截止时间提前,由往年的10月31日提前至6月10日。
不过,记者对多名高校学生采访后发现,外地生源毕业生对于户口已不像往年那样看重,大部分人的态度是就业天地广阔,即使没有户口,持有居住证也一样可以在上海工作,另外到其他省市就业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新办法:公平透明
新办法规定,申请办理上海市户籍的应届非上海生源毕业生,须由用人单位向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完整递交申请材料,如完整的《进沪就业办理户籍申请表》、由学校或培养单位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盖章的毕业生推荐表、完整的就业协议书、成绩单和外语、计算机等级证书复印件等。
中心则根据毕业生的学校、成绩和荣誉等对其评定等级,并决定其是否可以得到本市户籍。
同济大学就业办公室副主任徐迅分析,和往年相比,今年的办法体现了公平性和透明度:往年,户籍受理时间很长,学生可以一拨接一拨地通过用人单位或自己递交材料,再由市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分批受理,并决定是否批准;今年,学生必须在1个月内整理好材料,并通过用人单位递交给市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中心则在汇总好本市所有应届生的材料后作集中受理。徐迅认为,新办法类似于高考统一招生,保证了对每一名外地生源毕业生的公正性。
大学生:发展机会更重要
今年新办法的出台时间较晚,大部分外地生源毕业生对于户籍问题也早已作好思想准备。记者从同济、华东师大和上大等高校了解到,和往年相比,大学生们已不再执着于获取上海户籍,正在申请办理居住证的大学生数量比往年有明显增加。
上海大学应用数学系01级学生刘星来自四川,她告诉记者,现在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她和她的同学们不会刻意追求上海户籍。当务之急还是先踏实地找份工作,有了工作机会,能得到居住证也不错。如实在找不到工作,回家乡就业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总之,关键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
复旦新闻系01级的小张手里已经有几家公司提供的职位,有的公司告诉她可以尽力帮她办理本市户籍,有的公司则明确告诉她只能提供居住证,目前她还没有下定决心具体签约哪家公司。她认为,虽然户籍很重要,但不是决定因素,相比之下就职岗位和发展机会更重要。就读、创办企业、资格评定还是在因私出国上,居住本市到一定期限后均可享受和户籍持有者相同的待遇。因此,大学生们即使没有上海户籍,拥有居住证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居住证:这个选择也不错
有些大学生提到居住证就会流露出无可奈何的神情,表示如果上海户籍求之不得,那就“算了吧,认了吧”。其实,作为“引入人才”,办理居住证对于外地生源毕业生也是个不错的选择。记者昨日查阅了相关文件,并请教了多位高校就业办的老师,得知居住证和户籍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下列两个方面:
首先,户籍可长期拥有,引进人才申领的居住证有效期一般为3年和5年,有效期一般不得超过聘用或劳动合同有效期。
其次,居住证持有者在户籍所在地建立的养老保险关系和个人养老保险账户储存额不转移。离开本市时,本市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将其养老保险关系和个人养老保险账户储存额转移到其户籍所在地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而基本医疗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也可在持有者离开本市时转移至户籍所在地。
此外,持居住证和拥有上海户籍的毕业生所享受的社会待遇基本相同,无论在子女就读、创办企业、资格评定还是在因私出国上,居住本市到一定期限后均可享受和户籍持有者相同的待遇。
因此,大学生们即使没有上海户籍,拥有居住证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李征、张骞)
来源:新闻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