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论文

时间:2019-05-13 02:07: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同课异构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同课异构论文》。

第一篇:同课异构论文

小论文:历史学科“同课异构作者:张飞燕

教研组:火箭农场第一学校史地政组时间:

”2011年5月30日

历史学科“同课异构”

所谓“同课异构”,就是让不同的教师面对相同的教材,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建构出不同意义的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学构思,不同的教学方法,呈现出不同教学风格的课堂。

为检验并提升我校历史学科任课教师教学设计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体现“高效课堂”的理念。在本学期开学之初,在历史组长徐爱红老师的指导下,结合本组的特点(即跨学科较多,老教师少)我史地政组开展了历史学科“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重点在我和王小成老师所带的同级两个班做试点。下面我就两位历史老师在同一课不同教法谈一下自己的肤浅感受。

课题:八年级(下册)第12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

上课:古人说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一节课,不同的构思,又何尝不是同样的道理呢!

例如:张飞燕的整节课以“昨天的屈辱”——“今天的辉煌”——“明天的希望”为线索,教学设计思路清晰明了。在这节课中有5大亮点,首先导入:多媒体创设情境,播放MTV《我的1997》,发生了什么历史大事,直切主题引入教学。其次:在讲到《中英谈判》的时候,将知识教学与话剧相结合,角色扮演邓小平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谈判桌上的较量》,话剧的插入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再次:课件中视频的播放更是给人印象深刻,也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

还有:问题的设置: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具有探究性。最后课堂小结:以诗歌的形式,把本课知识点巧妙的联系起来,达到最后升华的效果。

王小成老师的课也同样很有特色。比如在讲到这个问题时 [在外国长期的殖民统治下,香港与澳门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和大陆有哪些不同? 结合香港和澳门的历史和实际情况,你能为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提出合适的方案吗?]王老师设置了一个“设身处地探寻方案”让学生有一种走回历史,拉进历史的感觉,带着兴趣解决问题,事倍功半。听王老师的课给人一种轻松、渴望的感觉,因为他在解释每一个知识点时,总要给大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剖析,结合生活中的例子举一反三。把历史课讲活讲趣,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阅历知识。尽管课堂时间有限,有些问题不能及时解决,但是我认为王老师的教学已经教给了学生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结果只是时间问题,重教不重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评课:

王小成老师的整堂课运用了问题探究的方法,结合了许多材料,通过提问是学生自主学习,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在讲到书上的图片时,王老师就会扩展一些历史常识,既增加了上课的趣味性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老师对学生估计的过高,致使有些问题讲而不同,浪费了时间。对课件准备上若能再加修改,效果会更好。

张飞燕老师的课,最能吸引人的地方莫过于其饱满的激情,干练利索的语言,声情并茂、亲和自然的教态,能够在上课开始就打动

学生的心,使学生感兴趣,愿意参与到课堂中来,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从而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在教学上她注重知识的衔接,教学重难点突出。

总之:本课的主题是《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两位老师的课上的各有千秋。对学生机制性评价也表现的很好。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两位老师都能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与历史教学有机的结合,从不同的角度把握一节课的内容,紧紧围绕“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这样伟大的构想,求同存异,各放异彩,更好的引领学生自主探究,顺利的实现了教学任务,提高了教学效果。

活动感受:

通过此次教研学习,我深切感受到:

首先,作为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钻研教材的水平,要做研究型的教师。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深研教材,把握教材,创选性地感悟教材,这是教学的立足之本。

其次要博采众长,学习百家而顿悟,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从而更好的服务于教学。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谨记这句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作为自己,更应补己之“渔”而不断吸取其他教师之“渔”,这样才能在历史的天空里浇灌出更美的花朵。

第二篇:同课异构论文

新课改:论学生的有效参与

经过学校教务处的同课异构的教学改革活动,作为老师,我体会到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学生在课堂上的有效参与。但在实际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时出现了低效甚至无效参与的现象。引导学生有效参与课堂的途径是,转变教师观念,精心设计学生的参与活动,调动学生情感及智力,优化课堂环境和创新班级授课制。

“突出学生主体,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是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从被动的接受中走出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引导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积极参与课堂,注重提高学生的课堂有效参与,提高参与的质与量,关注参与的点和面,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

一、英语课堂中学生“有效参与”的含义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一直是素质教育背景下课程与教学改革所追求的理想目标。多年来,教育学专家对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进行的理论研究和广大外语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取决于其带任务学习或积极学习时间的多少“和“教学活动情况应以学生参与的程度和学生成绩的好坏来衡量”。因此,在英语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有效参与显得尤为重要。

有效参与是指学生具有明确的英语学习动机,课堂上参与的活动具有交际性,通过活动收到明显的学习效果。也就是说,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积极主动、愉快地把更多的时间投人学习中,使思维达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特定时间内取得最高的学习效率。

1.有效参与的层次:浅层次参与和深层次参与

(1)浅层次参与。就是通过简单的思维和简单的活动方式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如朗读单词、跟读句型课文、背诵句型课文、分角色朗读对话等。

(2)深层次参与。就是通过复杂的思维和复杂的活动方式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这类活动需要学生深入思考,并能准确、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是较复杂的语言训练形式。

2.有效参与的方式:行为参与和思维参与

(1)行为参与。通过回答问题、分组讨论、表演等动作行为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如根据课堂内容回答问题,看病、问路、购物等表演。

(2)思维参与。如学生的思考、讨论、争论和协作等活动都属于思维参与。思维参与源于但不拘泥于课本,是学生创造力的充分体现。

二、英语课堂中学生参与的低效性的归因分析

1.传统英语教学的惯性作用。由于受传统英语教学的影响,课堂活动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教师完全占据了课堂“统治“地位,学

生几乎处于被动的接受状况,很少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因此,英语课堂出现了学生低效参与甚至无效参与的现象。学生的这种机械被动的参与方式,表面上看课堂活跃,但实质上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均无明显发展,思维能力没有提高。这不仅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而且教师与学生也难以进入语言交际状态。

2.教师对学生参与的认识不足。作为教师,以前会认为课堂上学生的参与仅仅是组织教学的手段。将教案视为固定的剧本,自己是演绎剧本的导演和主角,学生则是根据剧情的发展需要,设计几个活动让他们参与一下作为点缀,学生仅是课堂表演中的配角。在这样的剧目中,积极参与的学生不过是一个好的配角,不参与的学生是不好的配角。这样的课堂不可能激发学生产生“我要参与”的内在需要。

3.班级授课制的先天不足。从学生参与的角度来分析,班级授课制的重心和中心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间的使用方面,教师教的活动时间几乎占用了全部课堂时间,学生参与或合作学习占用的课堂时间则很少。在信息传输与反馈方面,虽说班级授课制是一个双通道的闭路系统,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班级人数多,教的活动时间长,导致反馈信息量少且不全,形成了一条单向信息传递线路,客观上阻碍了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同时在班级与学生个体之间缺少一个中介环节即全体学生沟通的有效学习集体,课堂中只有教师和学生个体,而无真正的课堂学习集体,学生根本无法参与合作学习。

三、提高英语课堂中学生有效参与的有效途径

1.转变教师观念,树立新的英语课堂教学观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才能克服教师为了参与而参与、盲目追求课堂活跃的现象,才能在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不断增强学生参与的有效性,让英语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英语课堂教学是师生间和生生间共同参与、多重互动与合作的探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学生则是参与活动的主体。外语教学的实质是交际,而交际要通过教与学的活动来体现。在英语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其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师组织的英语课堂活动中来。为了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教师应努力把课堂教学从传统的单向传递方式,转变为师生互动的交际方式。

2.精心指导和设计切合学生实际的参与活动

教学活动设计的好坏,既决定着学生的参与程度,又决定着学生的参与效果。有效参与也有“度“。这个度,不仅是学生个体参与的深度和有效程度,也是学生参与的广度。参与是每个集体成员的基本权利,不是一个或者几个学生的“专利”。教师的任务是指导学生参与,为他们的参与服务。因此,教师应精心创设情景,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努力让学生敢参与、想参与、能参与、会参与,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英语课堂教学之中。要尽可能使所有学生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积极参与,激励学生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掌握英语语言知识,提高交际技能,体验到学习乐趣。

3.调动学生情感及智力参与,重视学生体验参与

学生的有效参与不只是行动上的呼应,更重要的是思维的同步、情感的共鸣。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理解和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鼓励学生有效参与到英语课堂中来。英语教学切忌用机械参与占据课堂。有些英语课堂学生的确是参与了,可一堂课中,学生最热烈的参与仅停留在高声朗读上。朗读是英语学习所必要的,但是机械的读、背不能调动学生思维的参与,也不能引发他们的情感及智力参与。在英语教学中,应该用启发式进行教学,注意精讲多练,通过提问、对话等进行交际,训练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教师也可以设定教学任务,让学生用学过的英语去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要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全身心投入参与,在尽可能真实的情景中体验参与。

4.优化英语课堂环境要素

教师要开展灵活多样的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应积极探索有利于学生有效参与和沟通的课堂空间形态。如近年来人们在开展班集体与课堂教学的实验研究中,尝试“马蹄组合型”的课堂空间形态,即全班学生上英语课时按学习小组集中就坐,每个小组的坐位排成马蹄形。这种空间形态使小组成员面对面就坐,视见度高,有利于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同时,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也要注意不断变换位置,以确保全体学生都能有效参与课堂活动。

5.尝试创新班级授课制

为了增强学生参与的有效性,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在英语课堂中对班级授课制进行尝试创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减少班级人数,保证课堂中学生参与的有效性。目前在一些城市中小学开展的“小班化”教育试验,值得重视和推广。对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农村中学,可采用大班精讲、小组讨论、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式,以增强学生参与的有效性。总之,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只有由教师教的重心彻底转向学生学的重心,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促进班级授课制的创新,增强学生参与的有效性,实现学生主体的建构与发展。

第三篇:同课异构

《拉萨的天空》同课异构心得体会

2016年9月27日,我校全体语文老师前往五小听课教研,有幸请了两位老师分别对三年级上册《拉萨的天空》进行了同课异构,两位老师分别是王康民老师还有五小的老师邝继红老师。两位老师各有千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另我受益匪浅。

《拉萨的天空》是一篇意境优美的散文,作者以其细腻的笔触和华美的语言描写了拉萨天空的“蓝””,喜爱之情溢于言表。课文语言精美,用词准确、生动,比喻贴切,对拉萨的天空描写细致而且形象,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激发学生审美情趣的好文章。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感受美景、细细品读语言,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很自然地感受拉萨天空的“蓝”和“美”。

一、创设情境,发现天空的“蓝”

天空对学生来说是很普通的,但是像拉萨那样的天空对学生来说却是陌生和遥远的。因此,在上课伊始,通过展示拉萨天空的图片,为学生进入课文内容的学习创造了情境。然后让学生打开课本欣赏课文插图,再次走进文本。通过两次视觉感受,学生就能很自然地说出拉萨的天空“蓝”这一最大特点,为学习文本内容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二、字词入手,品读天空的“蓝” 通过画面整体感受拉萨蓝天的基础上,请学生通读课文,找出作者直接描写拉萨天空的词语,补充完整作者眼中的是“()的天空”。学生通过自己的品读和伙伴的补充,很快就找到了“湛蓝、透亮、纯净、明洁、蓝晶晶”等描写天空蓝的关键词,学生在找的过程中就会发现这些词语分布在文本的各个段落,就能理解全文都是在描写拉萨天空的“蓝”。结合课文插图,读一读这些词语所在的句子、段落,在朗读中品味天空的“蓝”。

三、赏析句子,感受文字的“美”

在学生充分自读的基础上,请学生找找自己喜欢的句子,学生的回答集中在“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和“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学生在朗读中想到了“一碧如洗”,蓝天、白云、高山、河流、草地所组成的画面美得像一幅画,学生在朗读中渐渐对拉萨的天空也神往起来了。作者在描绘这一幅画面时,用到了“映衬”和“对照”,“越发”和“更加”,在赏读这些句子时,也发现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灵活,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美。

第四篇:同课异构

同课异构 结对交流

——六校结对活动记

10月26日,庐江六中一行8人在校长李康龙的带领下,来到合肥市永和学校,参加由合肥市永和学校、庐江县第六中学、庐江县晨光小学、长丰县杜集中学、长丰县戴集中学、巢湖市高林初级中学六所学校组成的“六校结对交流”活动。活动分成同课异构和六校交流活动会两部分。

上午9是10分,同课异构活动正式开始。由合肥市永和学校、庐江县第六中学、庐江县晨光小学选派的八位老师就《小稻秧脱险记》、《Let’stry&Let’stalk》、《Thisismysister》、《光的反射定律》4个课题展开异构教学活动,各结对学校的领导和老师来到现场观摩教学。我校的张大明老师和高小凡老师分别执教了《光的反射定律》、《Let’stry&Let’stalk》两课。两位老师充分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技术,深入浅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参与到知识的构建过程当中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获得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当天下午,参加活动的各位领导和老师在永和学校阮永久校长的陪同下,参观了合肥市永和学校的新校区。崭新宽敞的教室,现代化的实验室,耳目一新的操场,充满激情的永和师生带给大家是一种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

随后,在会议室召开了六校结对交流会。首先,永和学校阮校长代表合肥市永和学校对来宾表示欢迎,回顾结对两年来所取得的成果,对今后的结对工作充满信心。我校李康龙校长接着发言,李校长对永和学校在结对中给予庐江六中的帮助表示感谢,表示要向永和学校学习,办有特色的学校,和其他兄弟学校一起,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其他学校的校长和相关领导也先后发言,对结对活动发表意见和建议。合肥市高新区社会事业局副局长丁科作了总结发言,他高度评价了此次六校交流结对活动,并预祝活动会越办越好。交流会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第五篇:同课异构

校本培训:语文科组专题学习资料

(一)主题:同课异构

学习时间:2012年2月28日

学习要求:认真阅读下列资料,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反思文章。

同课异构基本理论

同课异构。意思是同一节的内容(同课都是“整数除以分数”这个内容),由不同老师根据自己的实际、自己的理解,自己备课并上课。由于老师的不同,所备所上的课的结构、风格,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各有不同,这就构成了同一内容用不同的风格、方法、策略进行教学的课。听课的老师就通过对这些课的对比,结合他们所取得的效果,找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然后反思自己上过这节课所经历的过程或没上过的为自己准备上这堂课进行第二次备课。同课异构就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

“同课异构”教学研讨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老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或者,为某个未解问题冥思苦想,食不甘味,夜不能寐。多维的角度,迥异的风格,不同策略在交流中碰撞、升华,这种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探讨,整体提升了我校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提高了教学质量。

“同课异构”的理论依据

更新教育理念、创新管理模式、强力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新时期对教师的要求。“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同课异构”在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强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是继承和批判的统一,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教师们也由开始的不理解转变为积极的上交流课,积极参与听课,评课,从而促使教研风气的根本转变。“同课异构”提升我校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优化了课堂结构,变革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同课异构”的提法,已经不止一年了。但对“构”字,说法不一。

说法之一:“这四位老师不同的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学构思,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听课者真正感受到语文教学艺术的魅力”。

说法之二:“异构的目的是让不同的教师面对相同的教材,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建构出不同意义的设计,呈现出不同教学风格的课堂,赋予静态教材以生命活力,培养出各具个性特色的创造性

说法之三:“他们潜心研究教材,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知识背景、情感体验,设计出了能呈现自己教学风格的教案。”

说法之四:“尽管基层的每一位教师对体育新课程课标的理解以及实践体验的不尽相同,但都能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积极开始探导各种具有特色的体育教学方法。”“同时每位教师能看到不同的课堂模式,即可发现新的教学方法又可发现存在的问题„„”

说法之五:“同课异构这种教研活动是一种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分享、交流、提升的语文教学研究模式,可以更好地比较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比较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教师的教学思路,体现教师教学个性。”

说法之六:“„„两位青年教师采用背靠背的方式进行异组备课,各自在一个备课组的协助下研究不同的教学切入点,教学展开方式,进行多样解构。这样的‘同课异构’重在展示不同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方式,容易比较两种上法的特色,展示教师的个性化风格。”

到底“构”是教学设计,还是教学构思,还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风格,还是教学策略,还是教学个性,已经不容易分清了。既然是研究,就应该对研究对象做严谨的界定。如果对“构”的内涵界定不清,那研究的结果顶多也只能是经验型的——“其然”和“其所以然”,这是有明显区别的。

为什么不叫“同课异法”、“同课异策”、“同课异式”等等呢?“构”字究竟指什么?

如果“构”作为“教学结构”理解。那么,根据何克抗教授的观点是:“教学结构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一定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是教学系统四个组成要素(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媒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简单地说,教学结构就是指按照什么样的教育思想、教与学的理论来组织教学活动进程。”“目前在各级各类学校中采用的教学结构主要有两大类:一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二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

教学结构的变革,得益于新课改;而信息技术在课程中的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也对教学结构的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是需要认真研究的。

着眼点应该是用“比较”的方法来看待“同”中之“异”,侧重点是在研究“异”,这是用“比较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是常用的教育教学研究法,有其严格而准确的定义和要求——

比较研究的概念:教育科学的比较研究是对某类教育现象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分析,以揭示教育的普遍规律及其特殊表现,从而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

教育比较研究方法的基本步骤

1.明确比较目的,选定比较主题。这是进行比较研究的前提,其基本含义是:第一,根据研究的课题,确定比较的内容,限定比较的范围,从而使比较目标明确而集中;第二,按比较主题统一比较标准。比较标准既有可比性又有稳定性,这是比较的依据和基础

2.广泛搜集、整理资料。通过查阅文献、调查、实验等多种方法,尽可能客观地收集所要研究的教育现象的有关资料。

3.对材料的比较分析。这是比较研究的重要环节,从初步分析到深入分析,要对收集的资料进行解释、分析、评价。分析时要注意事物间的因果性和全面性。4.通过理论与实践论证得出比较结论,并论证所得的结论。

运用比较研究法的基本要求

1.保证可比性。比较对象之间的现实性必须属于同一范畴,有一定内在联系,并能用同一标准衡量和评价。

2.资料要具有准确性、真实可靠性和典型性。

3.坚持全面本质的比较,克服主观片面性。要透过现象分析原因,从共性中揭示矛盾的普遍性,从差异中阐明矛盾的特殊性。

总之,“同课异构”研究是有价值的,只是,还是要先明确究竟是研究什么,怎么研究,这样,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推行同课异构 共放异样精彩

——语文教研活动案例

一、现状点击

很多教师为了快速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纷纷仿效他人的教学方案、课堂设计、课件制作;盲目跟从他人的教学特色、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随意堆砌他人的教学心得、反思经验、成长履历。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师是有着独立价值、尊严和独特个性的人,不再只是教育教学活动或思想的执行者,而应该以一种主人翁的方式来应对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的梦想、激情、个性都得以张扬;让每个教师都有自由发展的空间;让每个生命都享受到做人的尊严;让每个教师都能实现自我发展的价值。”这才是新课程理念的真正的生命内涵。

二、理性思考 我们知道,学习他人本无可厚非,但这种带有盲目性的学习在学到他人皮毛的同时抛弃了自我、失去了个性、丢到了特色。“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正是基于帮助教师更深入地理解教材,更好地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促进所有教师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这种采取比较研究的校本教研方式能有效地解决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开阔教师的思路,体现同伴互助、共同发展的特点,是实在又有实效的教研方式。

三、策略目的

如何理解课程、把握教材、实施教法,是很多教师目前面临的难题,更是我们进行教研活动急需解决的问题。开展“同课异构 共同成长” 的目的,就是让不同的教师面对相同的教材,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建构出不同意义的设计,赋予静态教材以生命活力,呈现出不同教学风格的课堂,让教师们在异构中实现思维的碰撞,不断优化我们的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师的课堂语言质量。

四、实践策略 “同课异构”活动是同一教学内容由不同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组织课堂教学,或者某一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在不同教学班级的不同构思、组织课堂教学的一种教学实践活动。它的价值和作用的主要有:体现教师的个体差异、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比较来选择更好的授课方式、选择更好的教学素材、促进教师的发展等。

五、策略过程

(一)第一环节(前期准备)

1、全体语文教师学习“同课异构”、有效课堂、教师语言等相关理论知识。

2、确定《画家和牧童》、《月球之迷》为上课的内容,二三年级老师担任上课任务。

3、分组集体备课,对教材进行处理,设计好教案。

4、各执教老师调整教案和课件。

(二)第二环节(课堂实践)

1、二年级老师课堂展示《画家和牧童》。

2、三年级老师课堂展示《月球之迷》。

(三)第三环节(反思提炼)

课后,全体语文教师就“整体把握教材、个性解读文本”和“教师课堂语言”等重点关注点进行对比式点评。

(四)部分教师点评如下: 教师1:

A老师和B老师抓住文本的特点,对文本进行了不同的解读,各具特色。

1、区别于整体的教学设计思路。A老师设计着重于在整体感知课文,认识生字的基础上,重点感悟画家戴嵩的著名,使学生对他有深刻的认识,这一教学为第二课时学生感悟画家的伟大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而B老师着重于在认识生字的基础上,全篇梳理课文,感知课文的内容,这一教学在学生心中留下了故事的主要结构。

2、区别于开篇导入。A老师一开课,就营造了一个浓郁的艺术氛围。让学生欣赏《三牛图》、《归牧图》、《斗牛图》,然后评论作品,积累好词,如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有血有肉等,这一方法无痕中为下文赞颂戴嵩的作品,作下伏笔,非常感性。而B老师的开篇导入则注重于理性,开门见山。

3、区别于字词教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靠单一的教、读、讲是远远不够的。A老师出示词语呈现一定的规律,分列排列。第二列,比较难读也比较难理解,老师出示图片,让学生从国画中直接了解“浓墨涂抹”和“轻笔细描”的意思。第一列,让学生发现秘密,并找出近义朋友,从而很自然地引入到对戴嵩的认识。B老师在字词教学方面又有自己的风格。他是一组一组出示,在熟读的基础上,然后让学生联系课文,这个词语描述的是谁?从而达到梳理课文脉络的目标,使学生心中明白这些词语所描述的对象,以及发生的事情。

教师2:

C老师和D老师紧紧抓住文本的特点,努力挖掘课文中的人文因素,努力创设语文的氛围。

首先体现在教材的处理上。

D老师是从美好的遐想走向了永无止境的探索,他先用课件展示月亮清幽皎洁图,配上《春江花月夜》名曲,让学生浮想联翩,设置悬念,激发学习兴趣。接着,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有哪些未解之谜,你有哪些疑问?而C老师则是紧扣一个“谜”字,让学生找出描写未解之谜的段落,划出课文中介绍了哪些月球之谜,然后引导学生读文本解决谜,最后还有哪些未解之谜等着我们去探索;整个教学设计从“生疑──解疑──又生疑”这样的思路展开,然后引导学生畅想,面对神秘的月球,曾引起你多少无尽的遐想?从精确走向浪漫。脉路非常清晰

其次体现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上。

两位老师殊途同归,教学中都抓住了两个语言训练点,其一是出示句子“这里的天空黑沉沉的,表面却洒满灿烂的阳光。月球上满是尘土、岩石和环行山,没有水,没有任何生命。月球是一片荒漠。”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语言和朗读训练点。如果两位老师在教学中,能紧密结合句子,利用图片,深入与文本对话,就能帮助学生轻松地理解月球的奇异和荒漠。如:你从哪些句子体会到奇异、荒漠。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们就会提出许多自己的问题:“荒漠的月球上,阳光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月球上满是尘土?”等等富有个性的问题,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探索的兴趣与欲望。其二是抓住第四自然段的空白点, 让学生依照第三和第六自然段的方式来提问,这样既重视文本提供的言语材料,把课文里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完成新的表达,又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只不过在提问前,老师要做一个好的铺垫,要引导学生一步步分析,先明白做了什么实验,接着根据实验结果提出问题。那么,C老师的教学处理可能更细化一些,他减轻了学生的难度。

接着体现在多媒体的运用上。

感受月球的神秘和美丽,引发学生探索的愿望,是本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两位老师在课堂上努力运用多媒体,希望能在情趣盎然的情境创设中达成情感目标,希望能激发了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一轮明月高挂天空,配上《春江花月夜》的名曲,一起吟诵月亮的古诗,的确有一番浓浓的语文味。在词语理解上,两位老师也恰当的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如帮助学生看图理解水藻、环形山等。

教师3:

《月球之谜》是一篇科普文章,文学性不强,没有明显的语言规律可循,更不煽情。拿时下流行的话说,很难上出语文的味道来。但是,C老师的课却能紧紧抓住文本的特点,努力挖掘课文中的“人文”因素,努力创设语文的氛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她执教时,以“月球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为主线,贯穿整堂课,让学生领略了月球的神秘、奇异与荒凉。我上的和她是同一堂课,上完以后感觉她的这堂课在把握、突破教材的难点上做得更好。在学习3-6自然段,让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当当小科学家,先找出实验结果,然后针对实验结果提出疑问,重点做好提问指导。这样的安排条理更清楚,而在让学生更快地理解学习内容方面,效果也更明显。这一次的同课异构让我感受颇多,它使我不但在自己设计课、上课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同时也使我在听课的过程中不断地反思。

教师4:

A老师和B老师选择的教材《画家和牧童》一课。她们根据自己的实际、自己的理解,自己备课并上课,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教学效果。A老师的课独具匠心,在引入文本学习之前,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欣赏三幅有关“牛”的图,了解画家,为解读文本打好基础。在字词教学环节中的理解“浓墨涂抹”和“轻笔细描”两个词语时,教师先是用课件展示画,根据画家画画时的两种笔调,“哪部分是浓墨涂抹,哪部分是轻笔细描。”使原本难以理解的词语形象化。其次,让学生置身情景之中,在学习第一自然段时,想象围观的人怎么想,怎么说,牧童怎样回答?然后叫学生演一演。这样,学生思维空间得到延伸,较好地认识了文中人物的特点,抓住了重点。此外,也重视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语言,精心设计了进行语言训练的各个环节,读练结合,如课文中两处带“一”字的句型,以填空的形式出现,既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又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拓展思维的训练,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体现了面向全体的意识。

而B老师的课设计巧妙。在字词教学环节中,用“这个词语出自于谁?”一问,让学生找出带有这些词语的句子,然后通过联系具体的句子来理解词语,也使学生理清了课文的脉络。其次是引导学生主动展开合理的想象,充分体验人物的内心活动。师生在交流“还有什么人在夸赞大画家的画?”时,让学生领会到“纷纷夸赞”的意思。此外是注重朗读感悟,教师抓住课文中不同人物的语言,作为训练重点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不同的人物去表现不同人物的表情、动作及语言,使学生能够深刻的理解课文,感悟人物品质。如“这声音好像炸雷一样,大家一下子都呆住了。”教师让学生通过对不同人物话语的反复朗读来体会情感,感受画家的谦虚及牧童的诚实。

„„

六、策略启示

本次活动策划周详,集思广益,得到了广大教师的积极响应。以往的校本教研更多的老师是观众,来看活动;而这次打破了“话语霸权”,人人都是主角。教研组长则重视过程管理,引导老师们开展简洁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明确的目标、比较完善的分工、合理的过程体系,严格的过程监理是高效教研的基石。

活动的策划要基于教师的需要。许多老师听课时常有“高难攀、低难就”的感觉,就是一种课堂浮夸,不落脚现象。如何解决?还得从教材解读入手,切实加强年段目标的正确把握,重视重难点的有效突破,提倡高效课堂,保证学生有听说读写的练习时间。这些策略正是教师们想解决又很难悟到的,本次活动,抓住“挖掘文本语言特色,关注学生言语习得”,在探索课堂教学有效性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因此对一线教师不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而且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的开展,教师的关系更密切了,在课前他们是信息资源共享者;在展示时又是设计思维和课堂能力的竞争对手;在课后又变成了互相鉴赏,互相学习的合作者。各种不同的身份,充分发挥了人与人之间的多种关系的作用,在竞争的表面下,我们看到了老师之间的团结、共进的和谐,它不是让老师们变成敌人,相反它让老师之间的关系更密切了。其次有利于形成个性教学,每位教师又要自己独特的风格,自己的闪光点。在压力的促使下,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产生了变化,他们精心备课,充分发挥自己的实力完成这堂课的教学过程,并通过评课,与其他教师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在活动中教师还能听到对文本的多元解读,有利于促进自己的教学能力。

七、策略反思

作为尝试性活动,在取得成功的同时,也还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

1、活动过程中发现部分老师不能及时的代、换课务,无法做到全员参与,比较可惜。希望能得到教导处的大力支持,在课务安排上尽量使语文教师有半天为空课,以方便全员参与、全程参与。

2、执教教师未能把集体的智慧充分发挥出来,依旧循着自己的“套路”。不是执教者不愿吸收,可能是教研活动讨论热烈,众说纷纭,一时不知从何下手笔记,事后,又容易遗忘。下次活动时,不光要提建议,还要把二次设计的环节一五一十地罗列下来,然后进行增减修改。

3、小组议课比较热烈,献计献策,层出不穷;大组讨论时,气氛比较沉闷,许多教师一到“大场合”就金口难开了。下阶段,要继续控制话语霸权,倡导平等和谐的教研氛围,努力开创新的教研形式,让更多的老师参与进来。

4、活动成果不够丰富,光有几堂展示课不行。下一步要积极开展网上沙龙、案例积累、策略探究等活动,把语文校本教研和学校课题研究结合起来,提高校本教研的效率。通过本次教研活动,大家一致认为“同课异构”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个体差异,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更有针对性,开拓了教师的教学思路,为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搭建了平台。“同课异构”,有利于促进教师在开放、多元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和借鉴他人的经验和做法,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收获实实在在的成效,绽放精彩。

下载同课异构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同课异构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同课异构

    首先群文阅读的主体是学生。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明确阅读与阅读教学的内涵,能让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摒弃无为的教学引导、讲授,选择更好的......

    同课异构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 5.6《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教学设计 刘寨中学 李彦虎 设计思路:通过创造条件构建全等三角形,把不能直接测量的两点之间的距离转化为能直接测量的距离。体......

    同课异构范文

    “同课异构”研修活动 一、研修目标 提升教师教学设计的能力,鼓励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勇于在先进教学理念下创新课堂教学的新面貌。 二、研修过程 第一步:教研组长召开同......

    同课异构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心得体会隆德县联财中心小学:苏敏学2014年3月22日我有幸参加了沙塘学区、神林学区和联财学区组织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通过这次的“同课异构”教研......

    同课异构

    同课异构、生成教学 为了给全校教师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促进教师们业务水平的提高,提高有效课堂的实效性。3月,xxx中学开展了各学科组“同课异构、生成教学”四个一推进有效课......

    同课异构

    “同课异构”打造高效课堂 2012年11月16日,我校召开了“同课异构”打造高效课堂的教学研讨会。在研讨会上,首先由二年级戴银凤和玉鑫两位老师分别讲了同一节语文课《贺年片》......

    同课异构111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 “同课异构”顾名思义就是同一节课不同的构思,不同的设计思路。但是......

    同课异构

    专家引领校本研修之四:同课异构式校本研修“同课异构式”校本研修的关键词有两个:一是“同课异构”;二是“校本研修”。 顾名思义,就是以“同课异构”为组织形式的一种校本研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