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局处罚20多年前的违法行为得到法院支持(2007年6月12日)

时间:2019-05-13 02:20: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土资源局处罚20多年前的违法行为得到法院支持(2007年6月12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土资源局处罚20多年前的违法行为得到法院支持(2007年6月12日)》。

第一篇:国土资源局处罚20多年前的违法行为得到法院支持(2007年6月12日)

国土资源局处罚20多年前的违法行为得到法院支持

发表时间:2007-6-12 15:19:00阅读次数:37

5浙江省象山县人民法院

行政判决书

(2007)象行初字第10号

原告赖安品,男,1951年10月3日出生,汉族,浙江象山县人,农民,住象山县丹西街道黄家塔村。

委托代理人袁裕来,浙江之星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象山县国土资源局,住所地象山县丹东街道宾阳路20号。

法定代表人朱志川,男,局长。

委托代理人何杰荣,男,1957年2月27日出生,汉族,浙江象山县人,系象山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

委托代理人郑新安,浙江华宁律师事务所律师。

第三人石建旦,男,1949年10月21日出生,汉族,浙江象山县人,职工,住象山县丹东街道丹峰小区30幢57梯401室。

原告赖安品要求撤销被告象山县国土资源局于2007年1月29日作出的象土资行罚(2007)l号土地违法案件行政处罚决定书一案,于2007年4月1 7日向本院提起行政诉讼。本院即日受理后向被告送达了起诉状副本及应诉通知书,并追加本案的利害关系人石建旦为第三人参加诉讼。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于2007年4月30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原告赖安品及其委托代理人袁裕来,被告象山县国土资源局的委托代理人何杰荣、郑新安到庭参加诉讼。第三人石建旦经本院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被告象山县国土资源局于2007年1月29日对原告及第三人作出象土资行罚(2007)1号土地违法案件行政处罚决定书,认定原告于1985年5月擅自从下放在黄家塔村的知青即第三人处转让得木结构平房一间,占地面积29.15平方米,现已倒塌;1992年,原告在该村又从第三人处转让得两间一梯平房一座,占地面积77.93平方米。原告及第三人的行为已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2条第3款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第73条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38条的规定,对原告及第三人的土地违法行为作如下行政处罚:

1、没收第三人非法转让所得1265 0元,并处罚款1265元;

2、没收原告非法转让的77.93平方米土地上的全部建筑物及构筑物;

3、非法转让的29.1 5平方米,77.93平方米宅基地退还村集体经济组织。被告于2007年4月27日向本院提供了作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

1、卖屋契,2、石建旦的土地违法案件调查笔录,3、赖安品的土地违法案件调查笔录;该三份证据共同证明原告与第三人土地转让及地上建筑物的建设均未经批准,是非法转让和非法占用行为;

4、土地测绘图,证明原告从第三人处非法转让取得集体土地两宗,面积分别为29.15平方米和77.93平方米;

5、土地行政处罚告知书和象土资行罚(2007)1号行政处罚决定书,证明被告对原告及第三人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内容及合法性;

6、《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查处土地违法行为立案标准》的有关条款,证明被告对原告及第三人非法转让土地行为查

1处的法律依据。

原告赖安品诉称,2007年1月29日,被告作出象土资行罚(2007)1号土地违法案件行政处罚决定书,认定原告于1985年5月和1992年分别向第三人转让平房29.5平方米和77.93平方米,根据《土地管理法》第73条及《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3 8条,作出处罚决定:

1、没收第三人非法转让所得12650元,并处罚款1265元;

2、没收原告非法转让的77.93平方米土地上的全部建筑物及构筑物;

3、非法转让的29.15平方米,79.93平方米宅基地退还村集体经济组织。原告认为,原告与第三人之间发生的是房屋买卖行为,不是非法买卖土地行为,被告的处罚决定认定事实错误;原告与第三人之间的房屋买卖行为未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合法有效,被告进行处罚没有法律依据,且该买卖行为发生在1985年和1992年,不能使用1998年开始实施的《土地管理法》和《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进行处罚,并早已超过法定期限;决定书中对第三人的没收金额及对原告没收的建筑物、构筑物的价值,依据浙江省人民政府法制局的规定,被告作出处罚决定之前,应告知原告及第三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而没有告知,程序严重违法;被告对原告作出处罚决定,是为非法拆迁的顺利进行,是滥用职权。据此,要求法院依法撤销被告作出的象土资行罚(2007)1号行政处罚决定。原告提供的证据、依据有:

1、户籍证明,证明赖安品原告的身份适格;

2、象土资行罚(2007)1号行政处罚决定书,证明被告对原告作出了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

3、卖屋契,证明原告与第三人房屋买卖是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经村干部认可;

4、收据3组,证明第三人已收取原告的房款;

5、收据5份,证明原告一直在支付村里的公共费用,说明村里对原告的居住没有异议;

6、(2006)甬民一终字第868号民事判决书,证明原告与第三人的房屋买卖行为同判决书中的房屋买卖行为一样合法有效。

被告象山县国土资源局辩称,原告分别在1985年和1992年从第三人处非法受让集体土地使用权,此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2条第3款的规定,被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73条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3 8条之规定作出行政处罚是依法行使行政职能,该处罚并无不当。原告的起诉缺乏法律依据,请求法院依法驳回。

第三人石建旦未出庭参加诉讼活动,亦未向本院提供书面材料。经庭审质证,本院对以下证据、依据作如下确认:被告提供的证据1和原告提供的证据3,对原告与第三人在1985年的房屋买卖事实具有证明效力,但对该房屋买卖的合法性有效性无证明效力;被告提供的证据2,对第三人是1969年下放到原南庄乡黄家塔村的知识青年,1 975年在该村的集体土地上建造平房一间,198 1年又在村集体土地上建造两间一梯平房一座,1985年5月将平房一间以650元的价格卖予原告,双方写有卖屋契约,有村干部做中间人。1992年又将两间一梯平房以12000元的价格卖给原告,双方没有签订房屋买卖协议,对该两处房屋的宅基地二间一梯房屋前的自留地,屋边宅基地转让未经村集体组织同意,政府批准,具有证明效力;被告提供的证据3和原告提供的证据1,对原告不是黄家塔村村民,户籍地在西周镇赖岙村,1985年买得的一间平房已倒塌,现居住在两间一梯的平房内,因黄家塔村不同意,原告对该房屋至今未办理过土地使用权转让手续,具有证明效力;被告提供的证据4,对原告1985年买得的房屋占地面积为29.15平方米,1992年买得的房屋占地面积为77.93平方米,具有证明效力;被告提供的证据5和原告提供的证据2,对被告以原告与第三人非

法买卖土地为由,于2007年1月29日作出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具有证明效力;被告提供的证据6,对被告作出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所适用的法律依据,具有证明效力;原告提供的证据4。证5对第三人已收到原告两间一梯平房的卖屋款,原告居住在黄家塔村并同其他村民一样负担着村里的公共费用,具有证明效力,但对所买的房屋及转让的土地拥有合法的产权及使用权没有证明效力;原告提供的证据6,与本案无关联性,对原告与第三人的房屋买卖合法有效不具有证明效力。

经审理查明,原告赖安品系西周镇赖岙村村民。1985年5月,原告在原南庄乡黄家塔村以650元价格向下放知识青年即第三人石建旦买得木结构平房一间,占地面积29.15平方米,现已倒塌。1992年原告在该村又以12000元的价格向第三人买得两间一梯平房一座,房屋占地面积77.93平方米。屋前第三人的自留地、屋边宅基地黄家塔村未曾收回,一直由原告在使用。原告入住买得房屋后,因黄家塔村不同意其房屋产权及土地使用权申报登记,该房屋至今未经房屋产权及土地使用权登记。2006年,黄家塔村整村拆迁改造,原告居住的房屋也在拆迁范围内。在安置补偿中,原告要求按黄家塔村村民的标准享受安置、补偿待遇,黄家塔村不同意,县城区改造建设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多次进行协调无果,原告至今不肯拆迁。为此,被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于2007年1月29日对原告及第三人作出象土资行罚(2007)1号土地违法案件行政处罚决定。

本院认为,土地是国家不可再生的资源,依法保护和合理使用土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根据我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农村宅基地属于农村集体所有,由村集体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经营管理,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原告是西周镇赖岙村村民,其向第三人石建旦买得的房屋是第三人下放在黄家塔村,在村集体土地上建造的房屋,该房屋的宅基地和屋前第三人的原自留地均属黄家塔村集体所有。原告与第三人的房屋买卖行为虽然发生在我国土地管理法颁布之前,但国务院早在1 9 8 1年发布的《关于制止农村建房侵占耕地的紧急通知》中有规定,分配给社员的宅基地、自留地社员只有使用权,不准出租、买卖和擅自转让,国务院11982年颁布的《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规定,由于买卖房屋而转移宅基地使用权的,应按规定办理申请、审查、批准手续,1 9 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对农村宅基地、自留地的使用和管理更有明确的规定。原告与第三人买卖房屋转移宅基地、自留地使用权,未经黄家塔村集体组织同意,更未经政府批准。据此,被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2条第3款的规定,认定原告与第三人的房屋买卖行为是非法转让土地行为并无不当,其作出的象土资行罚(2007)1号土地违法案件行政处罚决定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符合法定程序。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判决如下:

维持被告象山县国土资源局于2007年1月29日对原告赖安品作出的象土资行罚(2007)1号土地违法案件行政处罚决定书。

本案诉讼费50元,由原告赖安品负担。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浙江省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在提交上诉状之日起七日内凭判决书到浙江省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室预交上诉受理费50元;如银行汇款,收款人为宁波市财政税务局预算外资金,帐号为***001,开户银行为宁波市中国银行营业部,如邮政汇款,收款人为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大厅窗口。汇款时一律注明原审案号。逾期不交,作自动放弃上诉处理。

审判长贺峰

审判员周 增培

审判员贺 贤杰

二OO七年五月二十一日

代书记员俞佳

------------------

姓名:落黄兮时间:2007-7-7 8:40:00

认真看一下,房子倒塌。有意思的~

姓名:落黄兮时间:2007-7-7 8:38:00

不是非法买卖~是非法占地

买卖时效过,这个是常识,部里的答复在~

姓名:君博客网址:huyuejun163.fyfz.cn时间:2007-6-15 0:17:00

长歌一曲,好风、好梦、好歌、好义气!

姓名:裕来博客网址:yuanyulai.fyfz.cn时间:2007-6-12 15:21:00

行政上诉状

上诉人(原审原告)赖安品,男,1951年10月3日出生,浙江象山人,汉族,住址:象山县西周镇赖岙村。

被上诉人(原审被告)象山县国土资源局,住所地象山县丹东街道宾阳路20号。法定代表人朱志川,局长。

上诉请求:

一、撤销象山县人民法院(2007)象行初字第10号行政判决;

二、撤销被上诉人2007年1月29日作出的土地违法案件行政处罚决定(象土资行罚

[2007]1号)

事实和理由:

被上诉人作出的处罚决定不合法,一审予以维持错误:

一、认定事实错误。

1、上诉人和石建旦之间发生的是房屋买卖行为,被上诉人作为非法买卖土地行为认定,不符合事实。《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卖房等行为是否按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买卖或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的行为予以处罚的答复》(1991年5月23日)非常明确规定“卖房等行为有些确实有问题,涉及的法律问题须另行研究作出规定,不宜将这些行为按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买卖或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行为予以处罚。”

2、即使本案所涉行为是非法买卖土地的行为,那么包括房屋占用范围的宅基地和自留地也是一并买卖的,被上诉人将它们分成两部分土地,把后者当作非法占有土地进行处罚,也属于认定事实错误。而且,如果自留地不在上诉人和石建旦第一次买卖的范围内,那么上诉人非法占用的也是石建旦的自留地。

二、适用法律错误。

1、上诉人和石建旦之间的房屋买卖行为,系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又未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合法有效,被上诉人进行处罚没有法律依据。为了证明这一点,上诉人在一审中提供的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2006)甬民一终字第868号民事判决书。

2、即使上诉人的行为确实违法,并应该受到行政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29条规定“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双方的行为发生在1985年和1992年,也已经超过了追究期限。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84条明确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不溯及既往,但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别规定除外。”被上诉人适用1998年开始实施的《土地管理法》和《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进行处罚,也是错误的。

至于,一审判决判词“国务院早在1981年发布的《关于制止农村建房侵占耕地的紧急通知》中有规定,分配给社员的宅基地、自留地社员只有使用权,不准出租、买卖和擅自转让,国务院1982年颁布的《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规定,由于买卖房屋而转让宅基地使用权,应按规定办理申请、审查、批准手续,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对农村宅基地、自留地的使用和管理更有明确的规定。”这一内容十分荒唐,这些规范性文件被上诉人在处罚决定中根本没有适用,而且三个规范性文件也并没有对于房屋买卖行为应该进行处罚决定的规定。

三、程序严重违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没收财产是否应进行听证及没收经营药品行为等有关法律问题的答复》([2004]行他字第1号)非常明确,行政机关作出没收较大数额财产的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根据《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告知当事人有权要求举行听证。本案处以石建旦没收金额高达12650.00元,没收上诉人地上建筑物和构筑物价值更大,被上诉人作出处罚决定之前,却未告知上诉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综上所述,特提起上诉。

此致

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

上诉人:赖安品

2007年5月25日

第二篇:民间借贷利息如何约定才能得到法院支持?

民间借贷利息如何约定才能得到法院支持?

(周开勇律师)在民间借贷案件中,利率的规制及利息的计算是核心问题,也是法律实务当中争议较大的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对利率、利息的约定做出了适当限制,为人熟知的“不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利率四倍”标准已是二十多年前的产物,司法解释将利率重新划分为三个区域,并且这三个区域中的利率约定具有不同的法律后果。

一、借贷时未约定利息,可否主张利息?

(一)借期内利息

借贷双方没有约定利息,出借人主张支付借期内利息的,法院不予支持。

自然人之间借贷对利息约定不明,出借人主张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除自然人之间借贷的外,借贷双方对借贷利息约定不明,出借人主张利息的,人民法院应当结合民间借贷合同的内容,并根据当地或者当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市场利率等因素确定利息。即自然人与单位、单位与单位之间的借贷关系,如果借款合同中没有约定利息及利率,还是可以主张借期内利息的。

没有约定利息但借款人自愿支付,或者超过约定的利率自愿支付利息或违约金,且没有损害国家、集体和第三人利益,借款人又以不当得利为由要求出借人返还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借款人要求返还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除外。

(二)逾期利息

借贷双方对逾期利率有约定的,从其约定,但以不超过年利率24%为限。未约定逾期利率或者约定不明的,分不同情况处理: 既未约定借期内的利率,也未约定逾期利率,出借人主张借款人自逾期还款之日起按照年利率6%支付资金占用期间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约定了借期内的利率但未约定逾期利率,出借人主张借款人自逾期还款之日起按照借期内的利率支付资金占用期间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出借人与借款人既约定了逾期利率,又约定了违约金或者其他费用,出借人可以选择主张逾期利息、违约金或者其他费用,也可以一并主张,但总计超过年利率24%的部分,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二、借贷时约定了利率,该约定效力如何?

(一)司法保护区(≤24%)

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予以支持。

(二)自然债务区(24%—36%)

借贷双方若约定的利率区间在24%至36%之间,超过24%的利息部分,属于自然债务。如果已支付该部分利息,属自愿履行范畴,不能请求返还;如果尚未支付该部分利息,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支付的,不予支持。

(三)无效区(>36%)

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应予支持。

即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的,法院支持;双方约定的利率在年利率24%-36%之间的,没给的可以不给,但是已经给了不能要求返还;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的部分,没给的可以不给,给了的可以要求返还。

在实践中,针对双方当事人都承认存在利息约定,但对约定利率高低有争议时,一般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第8条规定处理,借贷双方对有无约定利率发生争议,又不能证明的,可参照银行同类贷款利率计息。借贷双方对约定的利率发生争议,又不能证明的,可参照本意见第6条规定计息。规定用了“参照”两字,且第6条规定的利率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四倍,得出的是一个浮动的利率范围,人民法院一般“就低不就高”原则处理此类案件。

这种做法有其合理性,因为实践中这类案件普遍都是债务人主张的利率低于债权人主张的利率,当双方都提不出有力证据证明自己主张时,就要承担证明不利的法律后果。债务人要承担的不利后果是支付比较高利率的利息,债权人要承担的不利后果是获得较低利率的利息,在无确切证据证明真实情况时,要债权人获得较低利率的利息更有利于双方利益的平衡。但该种判断标准过于简单化,有必要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三、口头约定利率的效力 除签订书面借款合同之外,现实生活中因为种种原因还存在大量口头协议的情况,借贷口头约定利息分为以下几种情形:

第一种情形,借贷双方对于口头约定的利息均予认可,并对于口头约定的利率无争议。第二种情形,借贷双方中的一方承认有口头约定的利息,另一方予以否认。第三种情形,借贷双方对于有利息约定事实予以承认,但在利率高低上存在分歧。

第一种情形比较简单,适用司法解释规定的关于利息、利率的一般原则处理。第二种情形,又可分为两种情况进行处理,关键是双方能否提出证据证明自己的主张,如果主张有利息约定的一方能提供证据,则应当认为双方是有利息约定的,如果对于利率约定难以查清,视为“利息约定不明”情形,按照本条解释规定,如果双方均为自然人的,利息约定不明时,出借人主张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如果仅有一方是自然人或者双方均为非金融机构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结合借款合同内容、并根据当地或当时人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市场利率等因素确定利息。如果主张无利息一方能够提供无利息约定的证据或主张有利息一方不能提供有力证据,则债权人要承担不利后果,视为“未约定利息”。第三种情形,属于“利息约定不明”情形,借贷双方对于有利息约定是实在存在的,但对于利率高低双方各执一词,根据本条解释规定进行处理。

四、以签订买卖合同作为民间借贷担保的情形

民间借贷实务当中,会出现借贷双方在签订借贷合同的同时签订了另一份买卖合同的情况,多以签订房屋买卖合同的形式,以履行买卖合同作为借款人无法偿还借款的后果。实质上,买卖合同是作为民间借贷合同的履约担保。

出借人在借款人到期不能还款后请求履行买卖合同的,还是应当按照民间借贷关系处理。但在按民间借贷关系作出的裁判生效后,借款人不履行生效裁判确定的金钱债务,出借人可以申请拍卖买卖合同标的物,以实现其债权。

第三篇:法官解读 ▏如何调岗调薪才能得到法院支持?

法官解读 ▏如何调岗调薪才能得到法院支持?

隆安律所上海分所劳动法实务

【阅读提示】

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调岗调薪行为属于劳动合同的实质性变更,其正当性应根据调岗依据的时效性、调岗行为的必要性、调岗过程的程序性及调岗后果的合理性等标准进行判断,并注重用人单位自主用工权与劳动者合法权益之间的平衡。

【基本案情】

原告:周林

被告:上海邮政全日送物流配送有限公司

周林系上海邮政全日送物流配送有限公司(以下称全日送公司)员工,2009年周林担任全日送公司泗塘投递站站长,2010年1月8日,双方续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约定全日送公司安排周林在泗塘站从事管理岗位工作;并约定全日送公司根据生产经营需要,依照周林的能力和工作表现,可变更周林的工作岗位,周林应服从对本人工种、岗位的安排。同时,双方另行签订责任书,约定周林为泗塘站的负责人,责任期为一年。

2010年6月1日,全日送公司以周林2009年至2010年5月期间工作不称职为由,安排周林至运输分发部担任分发员工作,上长夜班,薪资标准相应降低。周林不同意全日送公司的调动岗位,多次向公司提出要求恢复原来的岗位未果。遂申请劳动仲裁,其请求未获支持。后诉至一审法院,请求判令全日送公司恢复周林原管理工作岗位,并支付周林工资差额25,760元。

全日送公司为证明周林不胜任站长岗位,提供2009年1月至2010年5月期间周林的考核工资表、考核情况统计记录、全日送公司泗塘投递站业绩比较及站长以上管理岗位考核奖考核办法等证据。周林对全日送公司单方面调整岗位表示异议,对全日送公司提供的工资考核表不予认可,要求恢复原站长岗位并按站长的工资标准补足岗位工资差额。

【审判结果】

一审法院认为,全日送公司提供的管理人员考核工资表周林虽不予认可,但具体金额、考核内容与考核工资卡明细表、站长以上管理岗位考核奖考核办法相符相互印证,能证明周林担任全日送公司泗塘站站长期间,曾多次被全日送公司扣发考核工资,且部分扣款金额占考核工资的比重较大。

据此,法院有理由相信周林担任全日送公司泗塘站站长岗位时,工作表现并不能完全得到全日送公司的认可,全日送公司遂调整周林工作岗位的行为尚属合理。现周林原工作岗位全日送公司早已安排其他人员接任,客观上周林要求恢复其原工作岗位的请求,亦已无法满足。且周林担任全日送公司运输分发部分发员期间,全日送公司支付其劳动报酬的金额亦未违反双方间劳动合同的约定。据此,一审法院对周林的诉讼请求均不予支持。

周林不服一审判决,上诉至我院。

我院经审理认为,全日送公司调动周林岗位所依据的事实、规定及调岗的后果,均不能表明该调动岗位的行为具备合理性和必要性,且与法律规定不符,故法院对全日送公司在站长责任期内调整周林岗位的行为不予认同。全日送公司称泗塘站除站长为管理岗位外,业务员(站发行员)也属于管理岗位。有鉴于此,全日送公司应按周林原工资收入及该站业务员的工资标准补偿,分别补偿责任期内及以后期间周林的工资差额为妥。据此,二审法院判令全日送公司补偿周林2010年7月至2011年8月的工资差额9,298元。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2011)沪二中民三(民)终第1405号

【评析】

一、用人单位调整劳动者的岗位是否属于劳动合同的变更

劳动合同变更可分为实质性变更和非实质性变更。实质性变更指企业方对合同主要内容所作的重大变更,合同的主要内容可以界定在《劳动合同法》第17条规定的劳动合同应当具备的条款范围内,包括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劳动条件、职业危害防护和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这些内容与劳动者的劳动权益有密切联系,对这些内容的变更可认为是对劳动合同的实质性变更。

非实质性变更是指对合同内容所作的较小变更,既不影响劳动者的工作量和劳动报酬,也不涉及工作地点变换条款、工作稳定性等等。从本案来看,周林从站长变为运输分发员,工作内容、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报酬、劳动条件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应视为劳动合同的实质性变更。

二、如何判断调岗行为正当性

如用人单位的调岗为劳动合同的实质变更,那么应判断调岗行为是否合理和必要。对调岗行为合理性和必要性的判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察:

1、调岗依据的时效性

单位对员工的考核一般不应跨,劳动者第二年仍在原岗位上工作,可视为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前一年的工作表现予以认可。全日送公司为证明周林不胜任泗塘站站长岗位,提供2009年考核工资表、2009年1月至2010年5月周林被考核情况统计记录、泗塘投递站2009年11月工资明细表等证据,一审法院采纳上述证据并据此认定全日送公司调整周林工作岗位的行为尚属合理。

对此,二审法院认为,2010年双方重新订立了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约定周林的工作岗位为管理岗位,并再次签订负责人责任书,上述签订合同的一系列行为可视为全日送公司对周林2009年担任泗塘站站长工作情况的认可。全日送公司于2010年5月对周林进行调岗,再以2009年的考核情况判断其是否胜任,不具有时效性,而应以2010年1月至5月周林的工作情况为考核依据更为妥当。

2、调岗行为的必要性

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进行调岗需要举证有充分的正当性、必要性。本案中,全日送公司提供的责任书、考核办法明确规定了对投递站的负责人在何种情形可以“一票否决”(所谓“一票否决”是全日送公司通过细化管理人员职责,考核管理岗位的劳动者能否胜任工作)。

而周林的扣分情况不属于责任书、考核办法所规定的一票否决的内容,或者不属于考核扣分的范围。既然周林的考核情况不属于管理人员“一票否决”的情形,那么是否属于严重违反规章制度呢?

根据全日送公司的员工手册规定,管理人员在履行管理职责过程中发生违纪违规或管理失职行为的,根据情节、后果及责任大小,可以给予警告、免职至留用察看处分的规定,从周林考核情况来看,也不属于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

再者,判断劳动者是否胜任岗位要求亦应从客观实际出发。2009年周林被聘为站长,2010年1月,双方订立了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并约定周林为管理岗位,且双方签订为期一年的2010责任书,由此可推定公司认可了周林2009年的工作表现。现全日送公司调岗的理由中包括了周林2009年的考核为不胜任的情况,显然与全日送公司对周林2009年工作情况的认定是自相矛盾的,因此全日送公司免去周林投递站站长、调动其岗位也缺乏充足依据。

3、调岗过程的合程序性

《劳动法》第17条规定:“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劳动合同法》第35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取书面形式。”根据法律的规定,劳动合同的变更,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应当采取自愿协商的方式,不允许合同的一方当事人未经协商单方变更劳动合同,单方变更劳动合同的行为无效,对另一方无约束力。

本案中,全日送公司认为周林不能胜任工作时,未与周林进行充分协商,将周林调离管理岗位,安排周林从事非管理岗位的分发运输工作,变更了双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中关于周林从事管理岗位的约定,但双方未就岗位的变更进行充分的协商并订立书面的协议。

《劳动合同法》第40条规定了三种情况下,用人单位可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其中第二项规定: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如用人单位认为劳动者不具备从事某项工作的能力,不能完成某一岗位的工作任务,可以比照此条规定,亦应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培训,提高其职业技能。

如经过培训,劳动者仍不能胜任,用人单位可把劳动者调换到能够胜任的工作岗位。本案中,全日送公司的管理岗位对应了除去站长以外的其他工种,故存在可以将周林调至其他管理岗位的可能性,全日送公司未采取适当协商的前提下,单方调岗的行为不符合法律规定的程序。

4、调岗后果的合理性

《劳动法》第47条规定,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依法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这是企业实施调岗调薪总的原则,保障了企业的用工自主权。调岗也可以分为很多种情况。比如常规性调岗,有些用人单位在劳动者工作满一定时间就进行交流或工作调整;因劳动者能力不足以适应现有岗位而发生的调岗;因劳动者违反一定劳动纪律而发生的惩戒性调岗。应当说,后两种情况多会伴随着薪资调整的情况。

调岗本是用人单位的正常经营管理工作的组成部分,但也应当兼顾劳动者的劳动权益保护。本案中,从站长调岗为运输分发员后,周林的工作时间从原来的标准工时工作变为上夜班,需随车分发邮件,工作时间和工作地点都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而工作报酬却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对周林的工作内容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

况且全日送公司的岗位设置上包含了其他的管理岗位,存在将周林调至其他管理岗位的可能性,而全日送公司调整周林的岗位直接导致劳动条件和劳动报酬的大幅度变化,表明全日送公司的调岗行为欠缺一定的合理性。

三、对于不合理的调岗应如何处理

鉴于全日送公司单方调整周林岗位不当,全日送公司理应补偿周林工资的损失,但具体补偿标准应当分为两段时间计算。2010年,周林签订了当的责任书,履行相应的站长职责,其应当享受相应站长职务级别的劳动报酬。但在2010年5月底,全日送公司无充足的理由即免去了周林站长职务,致使周林不能按期履责,造成周林劳动报酬的大幅下降。对此,全日送公司应当补偿周林2010的工资差额,补偿标准按照其担任站长期间的工资水平予以确定。

2011年开始,原责任书已经到期,周林如继续担任站长应当由全日送公司任命或签订责任书的形式予以确认,但全日送公司此时已经免去周林的站长职务,故不能再以站长的工资水平确认补偿标准。根据全日送公司提供的证据,泗塘站有其他的管理岗位,2011年以后,周林的工资补偿标准应当按照泗塘站其他管理岗位的工资标准予以补偿。

四、用人单位自主用工权与劳动者合法权益之间的关系

目前很多企业存在如何规范自主用工权的问题,从上述分析看,用人单位变更劳动合同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要举证具备合理性、必要性,用人单位调整劳动者工作岗位,一般应经劳动者同意。

对于劳动者来说,如没有变更劳动合同主要内容,或虽有变更但确属用人单位生产经营所必需,且对劳动者的报酬及其他劳动条件未作不利变更的,劳动者有服从安排的义务。如对劳动者岗位的临时调换,用人单位遇到难以预料的困难或生产、经营的需要,有权临时调动劳动者从事与其职业不同的工作。

2003年《广东省劳动合同管理规定》第17条规定了劳动合同变更的例外情况:

(一)“发生事故或灾害,需要及时抢修或救灾;

(二)因生产、工作需要,单位内部机构或工种、岗位之间的临时调动;

(三)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况。”《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劳动法》第34条规定临时调换岗位应当有预告期和期限,临时调岗1年中不得超过60天;当用工者临时调动劳动者从事与其工种不同的工作时,必须至少提前3天通知劳动者本人,说明临时工作的期限,所安排的工作适合劳动者的健康状况和性别。

对用人单位来说,需要保证其生产经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在实践中,因生产经营的需要,劳动合同变更在所难免。劳动合同是书面的,内容是有限,不可能包括现实生活中各种情况,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也很难完完全全按照合同上每一条文执行,所以应当赋予劳动合同在执行上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但履行劳动合同的过程中,如对劳动合同产生了重大变更,应着重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用人单位应与劳动者充分协商,协商不成,应举出充分的理由表明调岗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否则单方调岗的行为视为无效。

五、结语:在利益博弈中寻找平衡

全面、有效、及时地给予劳动者保护是劳动相关法律赋予人民法院的固有使命。同时,给劳动者安排恰当的工作岗位是用人单位的固有权利,调整劳动者的已有劳动岗位亦属于用人单位行使自主用工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用人单位在行使上述权利时,可能与劳动者的自身权益发生冲突,这就需要人民法院通过调处裁判在对立利益的博弈中寻找平衡。

毫无疑问,人民法院对于用人单位是否可以对劳动者工作岗位调整拥有最终的裁决权,但是,否定调整岗位行为有效性必须以不干预用人单位的自主用工权为限。在目前情况下,这个界限还较为模糊,而用人单位作出调整劳动者岗位的理由也多种多样,给人民法院判断用人单位调岗调薪行为的合理合法性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特别是一些用人单位在对劳动者的岗位进行调整过程中存在诸多瑕疵,更加激化了纠纷。

我们在处理这些纠纷时,应当着眼于双方利益的平衡,在有效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同时,也不能过度干预用人单位根据自身情况重新安排劳动者工作的固有权利。因此,我们认为,考量对劳动者岗位调整的行为,必须在双方充分协商谅解的基础上,考虑其是否符合合理性、必要性、及时性的要求,并且符合一定的程序性标准。

当然,现实生活不可能千变万化,不同的案件包含着不同的情况,这就更加需要法官依靠丰富的经验、深厚的法律素养和严密的逻辑推理,发现隐藏的事实,找寻利益的平衡点。继而通过我们的判决,引导用人单位制定更加严格的规章制度,畅通与劳动者更为有效的沟通机制,完善劳动合同修订机制,建立更加公开透明的人员流动机制,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第四篇:(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局)支持和促进经济发展经验材料

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局:立足部门实际全力支持和促进经济发展

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局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中心,立足本职,强化措施,提高服务质量,为全力促进经济发展提供优质服务。一是进一步精简审批事项,提高办事效率。按照政府提速要求,将行政审批事项由原来的23项精简到9项,减少60。在文件材料齐全的情况下,将所有审批核准业务的办文时限缩短一半。进一步搞好规划用地服务厅建设,从本局所有涉及对外业务的科室中抽调精干人员,集中到服务厅现场办公,对规划定点、建设用地审批等业务工作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对重点建设项目、高新技术产业项目、重要招商引资项目,提前介入,现场办公,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同时开辟“绿色通道”,只要材料齐全,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随时办理各类审批手续。

二是高起点、高标准搞好规划,提升城市规划水平。为加快城市化进程,实现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的目标,突出抓好总体规划调本稿件版权属517878秘书网整、重点项目规划、详细规划编制“三个重点”,进一步明确城市性质,完善功能分区,为经济建设提供发展载体,留足发展空间。对规划区内的土地利用和各类建设项目,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的原则,切实加强规划管理。全面推行“阳光规划”,对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重点建设项目规划,由城市规划委员会论证通过后报市政府审批执行,并将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的全过程采取多种形式向社会公示,扩大公众参与,接受社会监督。

三是健全土地储备制度,为经济发展提供用地保障。积极探索土地资产经营管理的新路子,加强土地储备中心建设,对建设用地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确保政府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建立起一个“口子”进、一个“池子”蓄、一个“口子”出的土地经营管理模式。对企业使用的国有划拨土地,全面实行有偿使用。对城市近期建设用地、存量闲置土地、低效利用土地、旧城改造用地、破产企业用地和机关企事业单位搬迁后腾出的土地,统一纳入政府土地储备库,由市储备中心统一管理,根据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适时、适量投放市场,以满足各项建设项目用地需求。

四是全面推行土地招标拍卖,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土地市场。按照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土地市场秩序的要求,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经营土地的理念,对商业、娱乐、房地产等经营性用地一律实行招标拍卖,对其它建设用地,凡同一地块有两个以上意向用地者,也必须依法进行招标拍卖。一切招标拍卖活动均按市场规律运作,确保严格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进行。

第五篇:国土资源局依法管理节约集约用地支持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范文模版)

××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坚持依法依规管理节约集约用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方案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为保障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施意见》中提出的全市今年社会主义新

农村建设“三个一百”目标任务的实现,围绕构建“六大体系”和实施“六大工程”,现制定坚持依法依规管理节约集约用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主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市委政府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任务,以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为核心,以积极支持和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中心,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坚持依法依规管理,集约节约用地,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用地保障。

二、具体措施

(一)科学规划,积极引导,优化结构,保障用地。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施意见》中提出的三大任务(培树200个示范村、建成1000个达标村、搬迁1000个自然庄),为中快“构建六大体系”、“实施六大工程”步伐,要积极优化乡村用地结构布局,集约节约用地,为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民增收提供用地保障。

1、修编和完善乡(镇)、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引导乡村建设向城镇和中心村集中。鼓励农民进镇购房或按规划集中建房,节约的宅基地指标可用做城镇发展的建设用地指标。

2、坚持建新拆旧,积极推进废弃地和宅基地复垦整理。村庄复垦整节省出来的土地,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宜耕则耕、宜建则建,优先用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3、采取土地置换的方式,解决旧村整理改造和移民并庄用地,使农村居住环境不断改善,确保农民安居。

4、省国土资源厅下达我市城镇村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中由市级政府审批的乡村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证移民搬迁使用。

5、引导乡村工业向园区集中,减少基础设施投入,发挥规模效益,促进节约集约用地,保障农民增收。

6、积极组织土地整理,整理土地增加的耕地按60折抵乡村建设占用耕地指标,缓减建设用地紧张状况。

(二)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为全面加强农村生产力建设提供坚实基础。

1、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全面实行按建设用地项目考核耕地占补平衡。补充耕地的质量达不到规定要求的,按等级折算增强补充耕地面积。

2、鼓励被占用耕地表土剥离利用。新开的耕地要充分利用剥离的耕作层土壤,所需费用可列入建设项目投资预算。

3、坚决防止以新农村建设等名义盲目圈占、违法批占土地特别是农用地。在新农村建设中,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必须符合规划和计划,必须依法报批。各类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或农用地转用审批时,凡涉级占用基本农田的,项目性质必须符合法律的有关规定,对占用基本农田的要进行充分论证,在预审时应说明不能避刘的理由;在农用地转用报批时,应提交补划到位质量数量的有关情况。

4、每个县(市、区)抓好一个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以示范区建设带动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全面加强。

5、切实加强土地执法巡查。坚决查处违反规划侵占基本农田的违法用地行为;坚决制止用“以租以代征”等形式擅自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

(三)加大投入,大力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改造低产田,提高耕地产出率,促进农业增产。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发整理复垦土地和改造中低产田,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和改造中低产田项目。

1、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部分和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安排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向基本农田保护区和土地整理重大项目工程倾斜,主要用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并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对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区给予重点安排。

2、依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推进田、水、路、村综合整治,努力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地面积、增强耕地排灌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

3、切实加强对土地整理项目的指导和监督检查,不断规范和完善整理制度,确保资金专款专用、项目工程保质保量如期完成。

4、对批准立项的土地开发项目每亩补助600—3000元,土地整理项目每亩补助1000—2000元,土地复垦项目每亩补助800—2000元,改造中低产田项目每亩补助500—1000元。

(四)严格征地管理,积极探索、加快征地补偿制度改革步伐,切实维护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要确保补偿安置方案合法合理,补偿费及时足额到位,积极探索,采取多种方式,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安置,切实维护农民利益。

1、在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耕地亩产调查核定,制定各

县(市、区)征地的统一年产什标准和区片综合地价,经批准后公布实施,实现同地同价。

2、保障征收土地补偿安置费及时足额到位。在上报征收土地审批手续前,似用地单位必须将征收土地补偿安置费,足额存入国土资源部门指定的银行专户,否则不予上报征收土地审批手续。全面推行征地补偿安置争议协调裁决制度。

3、进一步规定征地程序,维护被

征地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申述权。认真执行征地告知、确认、听证、公告、登记等规定程序。征地补偿标准、宅基地审批程序等,要向村民公开。涉及到农村集体土地使用管理的有关问题应当充分听取农村村民的意见,发挥村民代表会议的作用,接受群众监督。

4、从市区规划控制区出让土地纯收益中提取10,设立安置补助基金,列入预算外资金管理,财政专户储存,专款用于市区规划控制区被征地村劳力安置补助。

5、市区规划区内征收土地时,预留给被征地村(居委)一定数量的生产经营性用地。

(五)加强农村地质灾害防治,保护农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努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的地质服务和安全的地质条件。健全完善地质灾害群防体系。在地质灾害易发多发的农村,在科学调查、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及时提出地质灾害防灾避让的意见和建议。为村镇建设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技术服务。

1、开展地质灾害普查,查清全市地质灾害分布情况。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加强对地质灾害重点地区的监测和防范,设立明显的危险区警示标志,制定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2、建立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制度,把危害减少到最低程度。发放“地质灾害防灾明白卡”,和气象主管构联合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报警工作,将预警结果及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发布。

3、加大地质灾害治理力度,把灾害发生控制在萌芽状态。按照“谁破坏,谁恢复;谁诱发,谁治理”的原则,指导和监督矿山企业建立和明确治理责任。尽快建立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投入机制,依法建立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加强农村地区矿山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

4、加快小矿的整顿和整合,引导依法办矿、科学采矿、保护环境、文明生产。

(六)完善体制、强化素质,进一步提高支持新农村建设能力和水平

1、认真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重要精神,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切实把支持新农村建设提上生要日程。

2、立足本职,积极主动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支持过程中要贯彻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和严格保护、合理利用资源的方针,落实严格的管理制度;要善于总结经验,勇于探索创新,及时研究解决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促进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

3、完善体制,提高素质,进一步做好国土资源工作,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重点加强乡(镇)国土资源所建设,加强基层国土资源管理,严格执法,强化监督和服务,充分发挥乡(镇)国土资源所在支持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4、进一步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转变作风,不断提高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能力。

下载国土资源局处罚20多年前的违法行为得到法院支持(2007年6月12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土资源局处罚20多年前的违法行为得到法院支持(2007年6月12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