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古蜀遗珍——三星堆出土文物精品展》精选器物文字说明
《古蜀遗珍——三星堆出土文物精品展》精选器物文字说明
1、铜人面具
商铜国家一级文物
高26厘米,宽40.8厘米,壁厚0.4厘米
铜人面具的两侧上下及额部正中多有方形穿孔,估计它们是在面具铸成之后补凿的,或者说可能是在使用过一段时间以后再加工蓄凿的,因为有些面具的方孔并没有凿穿。如果在面具上预设穿孔,经浇铸成型即可,而在已制作成型的面具上重新凿孔,相对来说就费工费时。世界许多民族认为,面具是神灵、精灵寄居之所。中国古人认为,面具有“存亡者魂气”的作用,巫祝戴上面具,就可以招引祖先亡灵及上神的降临。巫祝便和祖先亡灵沟通,向亡灵祈祷或代表亡灵说话了。从这个意义上说,三星堆青铜面具用于吁请神灵降临、祭祀祈祷的对象,是神灵降临时的寄居之处。青铜面具经常性地陈设在宗庙中,便于迎接随时降临的神灵,而神灵寄居之后,面具就代表神灵了。
2、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
商铜国家一级文物
高41厘米,宽18.8厘米
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分平顶和圆顶两型,均由铜头像和金面罩两部分组成。人头像所戴金面罩是用金块捶拓成金皮,然后依照人头像造型,上齐额,下包颐,左右两侧罩耳,眼眉部分则镂空露出铜质。面罩与人头像的粘和方法,系采用生漆调和石灰作为粘和剂,将金面罩贴于铜头像上。整件人头像金光熠熠,仿佛人头像中的将帅首领,气宇轩昂、高贵不凡。三星堆青铜人头像上包贴金面罩,说明当时古蜀人已视黄金为尊。作为常设于宗庙的祭祀神像,在其面部饰以黄金,目的并非仅仅为了美观,应是在宗教祭祀活动中具有特定的功用和文化意义。估计是用为娱神以使神更加灵验,同时当也是高贵、权威的身份地位的象征。
3、铜人头像
商铜国家一级文物
通高51.6厘米,宽23.8厘米,头纵径18.3厘米,横径14.6厘米
铜人头像有两种;一种为有一定地位的头像,头为平顶,脑后扎成独辫,眼嘴都经过相应的夸张,另一种为带有花冠或头饰发簪的头像,这类头像的社会地位显然要比“平顶头像”的高,且嘴涂朱红,可能属巫师之类。这件铜人头像是戴着发簪的头像,采用浑铸法铸造。人像整体造型优美,神完气足。圆头顶,面部似戴有面罩,头上似戴头盔。脑后用补铸发铸有发饰,似戴蝴蝶形花,中间用宽带扎束,两端有套固定发饰。蒜头鼻,阔口,眉毛、眼眶汇黑彩,耳孔、鼻孔、口缝均涂朱砂,原应为彩像。
4、青铜眼形器
商铜国家一级文物
长56.5厘米,宽24.1厘米,厚0.2厘米
眼睛的图像在古蜀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含义,三星堆二号祭祀坑中共出土青铜眼形器71件,这些眼形器可分为菱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三种类型,此外还有大量的铜眼泡。从菱形眼形器及其他两种类型的眼形器组合为菱形形态后的体量较大来看,不大可能是安装在神像或面具眼部的配件。推测它们很可能是直接镶嵌或悬挂在神庙的墙壁或柱子上,构成“神之眼”,营造森严肃穆的氛围,同时也起着供先民礼拜、寄托信念的作用。
5、铜兽面
商铜国家一级文物
高20.4厘米,宽23.4厘米,厚0.2厘米
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共出土青铜兽面具9件、三种类型,它们的器形为薄片状,有的兽面具的眼、额、口部描绘有黑彩。这些兽面造型并不是单纯模拟自然界某种兽类的形象,而是做了变形夸张的。兽面具上都有4个分布规律的小圆孔,估计是用来穿套细绳将兽面系挂绑定在柱头等或其他物体之上的。先民们把这种相貌凶猛威严的神兽作为避邪的神物加以崇拜,以祈求赐福攘灾。
6、青铜顶尊跪坐人像
商铜国家一级文物
通高51.6厘米,宽23.8厘米,头纵径18.3厘米,横径14.6厘米
人像分为底座和人像两部分,底座圆形,上面有镂空的云雾纹,表现的可能是一座云雾缭绕的神山,人像双膝跪坐在山顶,上身赤裸,下身穿裙,腰间系带,双手举着一件盖着盖子的铜尊顶在头顶。从人像的造型特征看可能表现的是古蜀国的女巫跪在神山顶上顶尊敬献神灵的形象。这件人像虽小,却是极为难得的很完整的全身像,也是极为罕见的表现尊的具体用法的青铜人像。
7、铜大鸟头
商铜国家一级文物
高40.3厘米,横径19.6厘米,纵径38.8厘米
日鸟同构是中国古代太阳神话的主题。太阳与农业丰歉攸关,故崇鸟实质即崇日。三星堆王国的统治阶级十分重视对太阳神和祖先神的崇拜。迄今为止,考古学家们已在三星堆遗址中发现了各种质地的鸟类的造型多达十多种,其数量之多,是中国其他古代遗存中少见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可称得上是“鸟的王国”。在三星堆遗址出土的引人注目的鸟造型文物当中,有一件青铜大鸟头,其出土的时候眼睛和喙部均为红色,据推测原本涂有朱砂。在中国的远古时期,朱砂被视为辟邪之物,具有浓厚的宗教文化意味,加上鸟头颈部的圆孔表明其很可能是被固定于某处,作为三星堆古蜀国最具代表性的标志之一。
8、铜龙柱形器
商铜国家一级文物
高40.3厘米,横径19.6厘米,纵径38.8厘米
在巫教文化中,龙与蛇是协助巫现布阵施法、登天通神的重要工具,拥有崇高的地位。三星堆遗址及两坑出土的青铜龙、蛇,即是古蜀人眼中通灵、通神的神器圣物。铜龙柱形器高41厘米,柱形器上大下小,底部有残断的痕迹和小孔,估计应是固定在其他物体之上的。龙口大张、龇牙咧嘴,龙的前爪爬在器顶上,细圆的身尾贴于器壁,后爪紧抓器壁两侧,尾巴上卷,从头部的大耳、犄角和胡须来看,酷似山羊。在柱壁的另一侧还有简化的夔龙形装饰。这件器物由龙、柱合构而成,有学者认为是“龙抱柱”的最早起源。
9、铜铃
商铜国家一级文物
通高12.2厘米,宽7.7厘米,厚0.25厘米
铜铃造型宛如一朵盛开的喇叭花,铃顶部为花托。铃桶上部表现的是花之子房,其上环饰以波曲形纹;下部四花瓣上又满饰联珠纹,柱状铃舌下端为花蕊形。整器造型优美,装饰花纹的布列形式体现出明显的秩序意识。在古蜀人的眼里,这一造型仿拟自然植物的铜铃,当不只具审美价值,而应如铜神树上的“天花地果”一样,带有神异的色彩。
10、玉璋
商玉国家一级文物
通长28.2厘米,射宽6.2厘米,厚0.7厘米
玉璋是三星堆出土玉器中最大宗的一类。这些玉璋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为边璋,斜边平口,略呈平行四边形。一类为牙璋,呈长条状,柄部有锯齿状扉棱,端部分芽开叉。还有一类为鱼形璋,璋的射部酷似鱼的身体,射端呈叉口刃状,宛如微张的鱼嘴。鱼形璋是蜀地特有的器型,目前仅见于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也有学者认为,鱼形璋是牙璋的一种变体,其形状似鱼,可能与传说中的古蜀王鱼鬼有关。璋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礼器之一,在所谓礼拜天地四方之中,璋被认为是用来“礼南方”的器物,一般认为它最主要的用途是祭山。
11、金杖
商金国家一级文物
长142厘米
金杖上的人物刻像为圆脸,嘴呈微笑之形,头戴“玉冠”,与古蜀遗址中出土的其他人物脸型、嘴和所戴之帽是完全不同的,可以说是体现的一个身份极为特殊的人物。根据与头像共刻在金杖上的鱼、鹰图案,可谓是一幅典型的“象形文字”,它极有可能表达的是带有王者之气的人。关于金杖的性质,有“王杖说”、“法杖说”、“祭杖说”及祈求部族或王国兴盛的“法器说”等等。多数学者倾向于认为金杖是古蜀国政教合一体制下的“王者之器”,象征着王权与神权。据古文献记载,中国夏、商、周三代王朝均以九鼎作为国家权力的最高象征,而三星堆以杖
象征权利,反映出古蜀与中原王朝之问文化内涵的差异,显示出浓厚的神权色彩和地域特色。也有一些专家学者推测金杖的文化因素来源是西亚近东文明,是文化交流的产物。
12、陶盉
商 陶
高48厘米,肩宽3.2厘米,足长17.2厘米
在三星堆遗址内发现较多,颇具特色,一般高三四十厘米。在遗址的一个土坑中,人们曾发现一件陶盉与20多件陶瓶形杯放置在一处,如同今天宴席上摆设的一套酒具。陶盉的下部为三只袋状足,中间是空的,可以增大容量。一般认为它是温酒器,它的三足间正可以生火加温。
闵行博物馆2010.9.1
第二篇:高中历史 三星堆遗址——古蜀文明之谜 自助学习自助餐 阅览题浏览题
高中历史 三星堆遗址——古蜀文明之谜 自助学习自助餐
阅览题浏览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青铜铸造是商和西周手工业的主要部门,由此,夏、商、周三代被称为“青铜时代”、关于“青铜时代”的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 司母戊鼎是在二里头遗址中发现的 B. 商周时代有大量青铜器农具 C. 商时出现大量青铜铭文
D. 广汉三星堆大型青铜铸像是该时代青铜艺术的杰作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司母戊鼎是在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故A项错误。商周时代青铜器农具很少,青铜器主要用于祭祀,故B项错误。商朝青铜器铸刻的文字较少,周朝时较多,故C项错误。商周时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广汉三星堆大型青铜铸像是“青铜时代”的艺术杰作,故D项正确。
点睛:青铜时代是以使用青铜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自有了青铜器和随之的增加,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力水平提高,物质生活条件也渐渐丰富。青铜出现后,对提高社会生产力起了划时代的作用。
2.1997年7月,在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庆典音乐会上,“国之重器”编钟奏出了中华民族的世界强音。这套编钟出土的地点是
A. 河南二里头 B. 河南安阳 C. 四川三星堆 D. 湖北随州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盛行“钟鼓之乐”,湖北随州出土了大量的钟鼓
试卷第1页,总3页 乐器,其中以曾侯乙编钟最为珍贵,反映了我国古代音乐发展的较高水平。故D项正确。河南二里头是夏朝遗址,河南安阳曾是商朝遗址,四川三星堆是商朝青铜文化的代表,故ABC三项排除。3.金沙遗址相当于 A. 夏商时期 B. 商末及西周时期 C. 西周及春秋时期 D. 东周时勘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成都金沙遗址从文物时代看,绝大部分约为商代(约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11世纪)晚期和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早期,少部分为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故B项符合。其它各项排除。4.《吕氏春秋•恃君览》:“昔太古尝无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无进退、缉让之礼,无衣服、履带、宫室、蓄积之便,无器械、车舟、城郭、险阻之备。”以下哪一历史时期同此记载大致吻合()A.姜寨遗址 B.炎黄神话 C.二里头遗址 【答案】A 【解析】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中的信息正确解读的能力。姜寨遗址的年代为公元前4600年—前4400年,该时期处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与题目中的信息“知母不知父”相符,故本题应选A项;其他三项均与题目中的信息“无君”、“知母不知父”不符,故排除。5.下列古代文物哪些反映了商朝时期的历史
①妇好墓出土的玉凤
②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鱼钩 ③虢国出土的车马和青铜礼器
④三星堆出土的大型青铜铸像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答案】D
【解析】①妇好商王武丁之妻,④三星对文化是商朝时期巴蜀文化的代表,故D正确。②二里头遗址相当于夏朝时期,③虢国为春秋时期的诸侯国,所以不符合题意。6.三星堆遗址距今4800——2800年,是四川境内迄今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古文化、古城、古国遗址,从发掘的青铜面罩的形
试卷第2页,总3页 D.尧舜禹传说 态特征来看,显然与中原文化有所差异,下面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有 A. 遗址处于新时期晚期至青铜时代 B. 三星堆文化是古代蜀文化的典型代表 C. 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一个古代文明中心 D. 证明中华文明起源呈多元一体的特征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三星堆遗址距今4800——2800年,处于新时期晚期至青铜时代,是四川境内迄今发现的古文化、古城、古国遗址,是古代蜀文化的典型代表,证明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故ABD三项排除。三星堆文化是长江上游的一个古代文明中心,故C项符合题意。
试卷第3页,总3页
第三篇:“国际博物馆日”广西贵港展示千年古郡遗珍(推荐)
中新网贵港5月18日电(记者 林艳华)5月18日是第39个“国际博物馆日”,2015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博物馆致力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当天,广西主场城市活动在千年古郡贵港市举行,包括民间艺术表演、民族民俗文物陈列、古郡遗珍——贵港历史文物陈列、罗泊湾汉墓出图精品“翔鹭纹铜鼓”特展、民间瑰宝——历代楹联匾额精粹展等形式多样、地方特色浓郁的主题活动,吸引众多参观者驻足观赏。
今年的主场活动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贵港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广西文化厅厅长黄宇、贵港市市长李新元出席当天的启动仪式,并共同启动2015年广西(贵港)5.18国际博物馆日主场城市活动“希望之光”按钮。启动仪式上,广西文化厅为44家广西百家博物馆建设项目和广西博物馆协会专业委员会进行授牌,为首届“广西文博十佳讲解员”颁奖。
贵港市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郡新城,2000多年前,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立岭南三郡,其中桂林郡郡治所在地就设在贵港。贵港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古建筑、古遗址、古石刻、古墓葬和馆藏文物等,是历史上贵港先民经济生产、宗教信仰和生活民俗习惯的实物见证,全市有各级别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9处。
1976年发掘的贵县罗泊湾1号汉墓是贵港市较有代表性的文物保护单位。该墓是一座比较大型的竖穴土坑木椁墓,是目前为止广西境内发掘的最大汉墓。该墓主人很可能是当时地方机构的最高官吏或王侯一级人物。该墓葬出土文物种类多,有陶器、铜器、金器、漆器、木简、植物种实等等;数量大,出土文物1000余件;工艺精,许多器物上或刻或绘或雕精美的图案。“翔鹭纹铜鼓”就是这些文物精品中最为精美的一件。
近年来广西各地兴起建设博物馆的新高潮,极大地促进博物馆事业的发展。目前,广西共有博物馆168座,其中国有119座,非国有博物馆49座。2014年,广西博物馆共举办展览421个,观众人数达到1491万人。今年,广西各地博物馆将围绕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开展138项教育活动和展览。(完)
子宫肉瘤大小
http://815402.swxuys.cn
编辑:mfchhd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