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教师反思的方法笔记
五里界中学 心灵驿站
教师应具有泰山不辞抔土而成其高,大海不弃涓流而成其阔的胸怀!教师对教学和教育工作要不断的反思,只有这样才能在工作中,不断进步,才能找到更好的方法来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教师的成长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具有反思意识和能力至关重要,学习教师反思的方法笔记。反思意识和能力是一种理性智慧,通过反思,教师能对自己的教育观念进行客观的、理性的认识、判断、评价,进行有效地调节,并最终形成教师个人化的、独特的、带有新质特点的教育观念。通过反思意识和能力的发展,教师的自主能力逐渐地得到增强。
怎么进行反思呢,书中介绍了5种途径,一是要撰写教育日志,把自己在教学中随时出现的、记忆最深刻的事件进行总结和分析;二是编写教育案例,把真实生活引入课堂,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学生展示典型思想、行为、感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三是撰写教育叙事,把自己从事教学中有现实意义的事情记录下来,记录心灵成长的轨迹,道出在教学过程中的真实情感,既利于理解,又能给学生带来想像的空间;四是通过教后记,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成功和失误,扬长避短,不断改进,例如书中专栏7-1《想难为学生,却被学生难为了——一堂数学复习课的教学讨论》,就使教师有了很多收获;五是进行网络教研,跨区域共享集体智慧,促进研究深入,既方便快捷,又实现了交流的互动,教学反思《学习教师反思的方法笔记》。
反思具有内隐性、批判性、顿悟性,在这5种模式中,书中分别采用了质疑反思、对比反思、换位反思等方法,建议教师在行为前、行为中、行为后进行反思,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坦诚地交流看法和意见,从而敏锐地发现问题,提高教学的水平。课后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第二篇:优化方法学习笔记
对偶理论:
原始问题和对偶问题的标准形式如下: 设原始问题为: min z=cx s.t.Ax <= b x>= 0 则对偶问题为: max w=yb s.t.yA >= c y>=0 式中max表示求极大值,min表示求极小值,s.t.表示“约束条件为”;z为原始问题的目标函数,w为对偶问题的目标函数;x为原始问题的决策变量列向量(n×1),y为对偶问题的决策变量行向量(1×m);A为原始问题的系数矩阵(m×n),b为原始问题的右端常数列向量(m×1),c为原始问题的目标函数系数行向量(1×n)。在原始问题与对偶问题之间存在着一系列深刻的关系,现已得到严格数学证明的有如下一些定理。KKT条件介绍:
一般情况下,最优化问题会碰到一下三种情况:(1)无约束条件
这是最简单的情况,解决方法通常是函数对变量求导,令求导函数等于极值点。将结果带回原函数进行验证即可。(2)等式约束条件
设目标函数为f(x),约束条件为hk(x),形如
0的点可能是
s.t.表示subject to,“受限于”的意思,l表示有l个约束条件。
则解决方法是消元法或者拉格朗日法。消元法比较简单不在赘述,拉格朗日法这里在提一下,因为后面提到的KKT条件是对拉格朗日乘子法的一种泛化。
定义拉格朗日函数F(x),其中λk是各个约束条件的待定系数。
然后解变量的偏导方程:
......,如果有l个约束条件,就应该有l+1个方程。求出的方程组的解就可能是最优化值(高等数学中提到的极值),将结果带回原方程验证就可得到解。
至于为什么这么做可以求解最优化?维基百科上给出了一个比较好的直观解释。
举个二维最优化的例子:
min f(x,y)
s.t.g(x,y)= c
这里画出z=f(x,y)的等高线(函数的等高线定义:二元函数z = f(x,y)在空间表示的是一张曲面,这个曲面与平面z = c的交线在xoy面上的投影曲线f(x,y)=c称为函数z=f(x,y)的一条登高线。):
绿线标出的是约束的点的轨迹。蓝线是的等高线。箭头表示斜率,和等高线的法线平行。从梯度的方向上来看,显然有。绿色的线是约束,也就是说,只要正好落在这条绿线上的点才可能是满足要求的点。如果没有这条约束,的最小值应该会落在最小那圈等高线内部的某一点上。而现在加上了约束,最小值点应该在哪里呢?显然应该是在的等高线正好和约束线相切的位置,因为如果只是相交意味着肯定还存在其它的等高线在该条等高线的内部或者外部,使得新的等高线与目标函数的交点的值更大或者更小,只有到等高线与目标函数的曲线相切的时候,可能取得最优值。如果我们对约束也求梯度,则其梯度如图中绿色箭头所示。很容易看出来,要想让目标函数的等高线和约束相切,则他们切点的梯度一定在一条直线上。即:∇f(x,y)=λ(∇g(x,y)-C),其中λ可以是任何非0实数。
一旦求出λ的值,将其套入下式,易求在无约束极值和极值所对应的点。
这就是拉格朗日函数的由来。(3)不等式约束条件
设目标函数f(x),不等式约束为g(x),有的教程还会添加上等式约束条件h(x)。此时的约束优化问题描述如下:
则我们定义不等式约束下的拉格朗日函数L,则L表达式为:
其中f(x)是原目标函数,hj(x)是第j个等式约束条件,λ不等式约束,uk是对应的约束系数。0
j是对应的约束系数,gk是
此时若要求解上述优化问题,必须满足下述条件(也是我们的求解条件):
这些求解条件就是KKT条件。(1)是对拉格朗日函数取极值时候带来的一个必要条件,(2)是拉格朗日系数约束(同等式情况),(3)是不等式约束情况,(4)是互补松弛条件,(5)、(6)是原约束条件。
对于一般的任意问题而言,KKT条件是使一组解成为最优解的必要条件,当原问题是凸问题的时候,KKT条件也是充分条件。
关于条件(3),后面一篇博客中给出的解释是:我们构造L(x,λ等于0就必须使得系数u>=0,这也就是条件(3)。,u)函数,是希望L(x,λ,u)<=f(x)的(min表示求最小值)。在L(x,λ,u)表达式中第二项为0,若使得第三项小于
关于条件(4),直观的解释可以这么看:要求得推导而来。
为方便表示,举个简单的例子: 现有如下不等式约束优化问题:
L(x,λ,u)的最小值一定是三个公式项中取得最小值,此时第三项最小就是等于0值的时候。稍微正式一点的解释,是由松弛变量
此时引入松弛变量可以将不等式约束变成等式约束。设a1和b1为两个松弛变量,则上述的不等式约束可写为:
则该问题的拉格朗日函数为:
根据拉格朗日乘子法,求解方程组:
则同样 u2b1=0,来分析g2(x)起作用和不起作用约束。于是推出条件:
KKT条件介绍完毕。
拉格朗日对偶理论:
1.原始问题
假设f(x),ci(x),hj(x)f(x),ci(x),hj(x)是定义在RnRn上的连续可微函数,考虑约束最优化问题:
minx∈Rns.t.f(x)ci(x)≤0,i=1,2,…,khj(x)=0,j=1,2,…,kminx∈Rnf(x)s.t.ci(x)≤0,i=1,2,…,k
hj(x)=0,j=1,2,…,k
称为约束最优化问题的原始问题。现在如果不考虑约束条件,原始问题就是:
minx∈Rnf(x)minx∈Rnf(x)因为假设其连续可微,利用高中的知识,对
f(x)f(x)求导数,然后令导数为0,就可解出最优解很简单.但是问题来了,这里有约束条件,必须想办法把约束条件去掉才行,拉格朗日函数派上用场了。
引进广义拉格朗日函数(generalized Lagrange function): L(x,α,β)=f(x)+∑i=0kαici(x)+∑j=1lβjhj(x)L(x,α,β)=f(x)+∑i=0kαici(x)+∑j=1lβjhj(x)不要怕这个式子,也不要被拉格朗日的名字给唬住了,让我们慢慢剖析!这里,x=(x(1),x(2),…,x(n))∈Rn,αi,βjx=(x(1),x(2),…,x(n))∈Rn,αi,βj是拉格朗日乘子(其实就是上面函数中的参数而已),特别要求αi≥0αi≥0。
现在,如果把L(x,α,β)L(x,α,β)看作是关于αi,βjαi,βj的函数,要求其最大值,即
maxα,β:αi≥0L(x,α,β)maxα,β:αi≥0L(x,α,β)再次注意L(x,α,β)L(x,α,β)是一个关于αi,βjαi,βj的函数,优化就是确定αi,βjαi,βj的值使得L(x,α,β)L(x,α,β)取得最大值(此过程中把xx看做常量),确定了αi,βjαi,βj的值,就可以得到
L(x,α,β)L(x,α,β)的最大值,因为αi,βjαi,βj已经确定,显然最大值maxα,β:αi≥0L(x,α,β)maxα,β:αi≥0L(x,α,β)就是只和xx有关的函数,定义这个函数为:
θP(x)=maxα,β:αi≥0L(x,α,β)θP(x)=maxα,β:αi≥0L(x,α,β)其中
L(x,α,β)=f(x)+∑i=0kαici(x)+∑j=1lβjhj(x)L(x,α,β)=f(x)+∑i=0kαici(x)+∑j=1lβjhj(x)
下面通过xx是否满足约束条件两方面来分析这个函数: θP(x)=maxα,β:αi≥0[f(x)+∑i=0kαici(x)+∑j=1lβjhj(x)]=+∞θP(x)=maxα,β:αi≥0[f(x)+∑i=0kαic
i(x)+∑j=1lβjhj(x)]=+∞
注意中间的最大化式子就是确定令
αi,βjαi,βj之后的结果,若ci(x)>0ci(x)>0,则αi→+∞αi→+∞,如果hj(x)≠0hj(x)≠0,很 易取值使得βjhj(x)→+∞βjhj(x)考虑xx满足原始的约束,则:
θP(x)=maxα,β:αi≥0[f(x)]=f(x)θP(x)=maxα,β:αi≥0[f(x)]=f(x)→+∞
,注意中间的最大化是确定的αi,βjαi,βj过程,将的最大值就是其本身。
f(x)f(x)看成一个常量,常量
通过上面两条分析可以得出:
θP(x)={f(x),+∞,x满足原始问题约束其他θP(x)={f(x),x满足原始问题约束+∞,其他 那么在满足约束条件下:
minxθP(x)=minxmaxα,β:αi≥0L(x,α,β)=minxf(x)minxθP(x)=minxmaxα,β:αi≥0L(x,α,β)=mi
nxf(x)即minxθP(x)minxθP(x)与原始优化问题等价,所以minxθP(x)minxθP(x)常用代表原始问题,下标 P 表示原始问题,定义原始问题的最优值:
p∗=minxθP(x)p∗=minxθP(x)
原始问题讨论就到这里,做一个总结:通过拉格朗日的办法重新定义一个无约束问题这个无约束问题等价于原来的约束优化问题,从而将约束问题无约束化!
2.对偶问题
定义关于α,βα,β的函数:
θD(α,β)=minxL(x,α,β)θD(α,β)=minxL(x,α,β)
注意等式右边是关于xx的函数的最小化,确定xx以后,最小值就只与有关,所以是一个关于α,βα,β的函数.考虑极大化θD(α,β)=minxL(x,α,β)θD(α,β)=minxL(x,α,β),即
α,βα,βmaxα,β:αi≥0θD(α,β)=maxα,β:αi≥0minxL(x,α,β)maxα,β:αi≥0θD(α,β)=maxα,β:αi≥0minxL(x,α,β)这就是原始问题的对偶问题,再把原始问题写出来:
minxθP(x)=minxmaxα,β:αi≥0L(x,α,β)minxθP(x)=minxmaxα,β:αi≥0L(x,α,β)
形式上可以看出很对称,只不过原始问题是先固定L(x,α,β)L(x,α,β)中的xx,优化出参数α,βα,β,再优化最优xx,而对偶问题是先固定α,βα,β,优化出最优xx,然后再确定参数α,βα,β。定义对偶问题的最优值:
d∗=maxα,β:αi≥0θD(α,β)d∗=maxα,β:αi≥0θD(α,β)
3.原始问题与对偶问题的关系
定理:若原始问题与对偶问题都有最优值,则
d∗=maxα,β:αi≥0minxL(x,α,β)≤minxmaxα,β:αi≥0L(x,α,β)=p∗d∗=maxα,β:αi≥0minxL(x,α,β)≤
minxmaxα,β:αi≥0L(x,α,β)=p∗
证明:对任意的和,有
θD(α,β)=minxL(x,α,β)≤L(x,α,β)≤maxα,β:αi≥0L(x,α,β)=θP(x)θD(α,β)=minxL(x,α,β)≤L(x,α,β)≤maxα,β:αi≥0L(x,α,β)=θP(x)
即
θD(α,β)≤θP(x)θD(α,β)≤θP(x)
由于原始问题与对偶问题都有最优值,所以
maxα,β:αi≥0θD(α,β)≤minxθP(x)maxα,β:αi≥0θD(α,β)≤minxθP(x)
即
d∗=maxα,β:αi≥0minxL(x,α,β)≤minxmaxα,β:αi≥0L(x,α,β)=p∗d∗=maxα,β:αi≥0minxL(x,α,β)≤
minxmaxα,β:αi≥0L(x,α,β)=p∗
也就是说原始问题的最优值不小于对偶问题的最优值,但是我们要通过对偶问题来求解原始问题,就必须使得原始问题的最优值与对偶问题的最优值相等,于是可以得出下面的推论:
推论:设x∗x∗和α∗,β∗α∗,β∗分别是原始问题和对偶问题的可行解,如果d∗=p∗d∗=p∗,那么x∗x∗和α∗,β∗α∗,β∗都是原始问题和对偶问题的最优解。所以,当原始问题和对偶问题的最优值相等:d∗=p∗d∗=p∗时,可以用求解对偶问题来求解原始问题(当然是对偶问题求解比直接求解原始问题简单的情况下),但是到底满足什么样的条件才能使得d∗=p∗d∗=p∗呢,这就是下面要阐述的KKT 条件。
4.KKT 条件
定理:对于原始问题和对偶问题,假设函数f(x)f(x)和ci(x)ci(x)是凸函数,hi(x)hi(x)是仿射函数(即由一阶多项式构成的函数,f(x)=Ax + b, A是矩阵,x,b是向量);并且假设不等式约束ci(x)ci(x)是严格可行的,即存在xx,对所有ii有ci(x)<0ci(x)<0,则x∗x∗和α∗,β∗α∗,β∗分别是原始问题和对偶问题的最优解的充分必要条件是x∗x∗和α∗,β∗α∗,β∗满足下面的Karush-Kuhn-Tucker(KKT)条件:
∇xL(x∗,α∗,β∗)=0∇αL(x∗,α∗,β∗)=0∇βL(x∗,α∗,β∗)=0α∗ici(x)=0,i=1,2,…,k(KKT对偶互补条件)ci(x)≤0,i=1,2,…,kα∗i≥0,i=1,2,…,khj(x∗)=0,j=1,2,…,l∇xL(x∗,α∗,β∗)=0∇αL(x∗,α∗,β∗)=0∇βL(x∗,α∗,β∗)=0αi∗ci(x)=0,i=1,2,…,k(KKT对偶互补条件)ci(x)≤0,i=1,2,…,kαi∗≥0,i=
1,2,…,khj(x∗)=0,j=1,2,…,l
关于KKT 条件的理解:前面三个条件是由解析函数的知识,对于各个变量的偏导数为0(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假设三个函数连续可微,如果不连续可微的话,这里的偏导数存不存在就不能保证),后面四个条件就是原始问题的约束条件以及拉格朗日乘子需要满足的约束。
特别注意当α∗i>0αi∗>0时,由KKT对偶互补条件可知:ci(x∗)=0ci(x∗)=0,这个知识点会在 SVM 的推导中用到.1.总结
一句话,把原始的约束问题通过拉格朗日函数转化为无约束问题,如果原始问题求解棘手,在满足KKT的条件下用求解对偶问题来代替求解原始问题,使得问题求解更加容易。
凸集定义:
凸集的极值点和极值方向:
最优化方法的基本结构:
第三篇:2014教师学习笔记
2014教师学习笔记-----做一名有专业感的教师
从实践操作层面和教师教学的技术和能力来讲,当前教师的专业性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教材的解读能力”。画家不一定能成为优秀的美术老师,作家不一定能成为优秀的语文老师,数学家不一定能成为优秀的数学老师,原因就在于他们还不具备对教材的解读能力。一个教师,其专业能力的最根本之处在于,他阅读教材的时候能自觉地从学生学的角度、教师教的角度以及训练价值的角度、人文熏陶的角度、难度把握的角度、坡度设置的角度,去审视教材,从而筛选出最具科学性、艺术性和有价值的教学要素来。这种能力必须成为教师的基本功,它是教师区别于其他人的重要标志。
2、“与学生的交往能力”。成年人一般都和成年人打交道,由于年龄相仿,就较容易设身处地地沟通和共鸣。教师却不同,是与比自己小很多的孩子打交道,成人的价值观和孩子的价值观有很大区别,这种价值取向上的差别,会造成师生之间的隔阂。目前师生间的感情隔阂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也是师生无法享受教育幸福的重要原因。可以说,良好的与学生的交往能力的缺失,正直接影响着师生的生活质量。因此,把教师与学生交往的能力纳入教师的基本功,是十分迫切的,每一个青年教师都要注意和学生多交往,在交往中掌握交往的技术、获得交往的能力。
3、“课堂组织管理能力”。课堂的组织管理需要一定的管理艺术和能
力,这种艺术的本质是要进入学生的心灵世界。比如某个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提醒了,又分神了,那可能是他在课外或课间,遇到了烦心事,你意识到这些,就能正确地处理,有效地组织了。
4、“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学生间或师生间会有各种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教师要具备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就像一个军队首长要有处理突发战机变化的能力一样。战争,事关人的生命;教育,事关人的灵魂。之所以提出这个能力,是因为我们经常能看到,众多教师经常简单乃至粗暴地处理各种课堂上和课堂外的突发事件,一些研讨课上,我们还能看到青年教师面对突发事件,手足无措,不了了之,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和课堂生活质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成长。
5、“试卷编制能力”。毋庸讳言,在素质教育旗帜下的学校依然存在着严重或比较严重的应试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无法回避升学,回避考试,考试已成为学校和当地教育部门无可抵挡的要事。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已成为试卷的大本营,“一体机”已成为生产试卷的专用机。很多老师不看试题质量,拿来就用,导致学生“花时多、收益小”。在这一背景下,教师编制试卷的能力已不容忽视。让教师具备编制试卷的能力,不是要让教师从此没日没夜地去出试卷考学生,恰恰相反,由此,我们至少可以做到,没有意义的试题不给学生做,从而让学生省出精力去做更有益的事。
知识都像人的衣服一样,会旧,会过时,世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瞬息万变,知识和信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的爆炸过。正像一位商业人士讲的,你必须时刻睁大商业的眼睛,因为你一不留心商业信息和情
报,你就会被无情的商海淹没。作为教师,如果你不睁大眼睛,不以积极的心态去关注和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你就会被淘汰。
第四篇:教师学习笔记
换种方法对待完不成作业的学生 王丽华
炎炎不喜欢语文,每次布置的作业要么说不会,要么就忘了做,久而久之,语文成绩越来越差。但我发现他脑子比较灵活,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很强,只是比较懒。如果抓得紧,他的学习成绩是能很快赶上来的。有一次,他由于贪玩,又没有完成作业,他说不会做。可我明白,他不是不会而是懒得动脑。我没有揭穿他,而是将计就计:炎炎同学真诚实,不会就是不会,同学们应该向他学习。不过,有些问题对他来说可是再简单不过了,只要他肯动脑,是难不倒他的。结果炎炎悄悄把作业补上了,而且还得了个大大的优呢。得到肯定后,他渐渐改掉了不做作业的坏毛病。由此我想到:每一个学生身上都存在着无穷无尽的潜力,就好像一座急待开采的金矿,我们要及时发现和挖掘并将其提炼成闪闪发光的金子。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尽力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且抓住这个闪光点,不断地赞赏,反复地激励,让这一闪光点放射出来,成为星星之火,最后光芒四射。这是我最大的心愿,相信也是所有教师的最大心愿
生字何时学
语文教学中,生字何时学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其实,任何事情都有它积极与消极的一面。我们评判两件事情谁好谁坏,也只须比较一下哪一件事情的积极意义多,消极意义少即可。生字先学的好处在于,学生扫除了识字的障碍,再讲读课文是会更顺畅些。但它的消极方面也是明显的:首先,它不利于识记。学生没有读好课文就学习生字,人为地使生字脱离了文本,学习生字变成了死记,对生字词的理解和识记都是有消极影响的。其次,先教学生字,破坏了学生感知课文的节奏。导入新课后,我们一般让学生初读课文再学生字。一篇好的文章,初读时给我们留下的震撼最深刻。可此时,我们不是让学生去谈感受,而是先让学生压下倾吐的欲望,学习生字词,这显然是不科学的。这样分析,先学生字有一利二害。学完课文后再学习生字呢?首先,它符合我们读书学文的节奏,学生初读文本后,立刻谈感受,然后老师继续引导深入感知文本,一气呵成。其次,在学文的过程中,学生多次接触生字词,感知生字词。学完之后再识记字形,理解字词意,生字词的学习就都变得十分容易。有的老师担心不学生字读文,学生会有阅读障碍。的确如此。但是生字词都注了音,孩子不会读看一下拼音就可,障碍很容易解决,而且这样做反而会锻炼学生自学生字的能力。这样分析,后学生字,有三利无一害。
综合以上分析,我认为:生字还是后学
留一只眼睛给自己留一只眼睛给自己留一只眼睛给自己留一只眼睛给自己日本近代有两位一流的剑客,一位是宫本武藏,一位是柳生又寿郎,宫本是柳生的师傅。当年柳生拜宫本学艺时,曾就如何成为一流剑客请教老师:“以徒儿的资质,练多久能成为一流剑客呢?”宫本答:“至少10年。”柳生一听,10太久,就说: “如果我加倍努力,多久可以成为一流剑客呢?”宫本笑了笑。柳生又说:“如果我再付出多一倍的努力,多久可以成为一流的剑客呢?”宫本叹了口气答道:“如果这样的话,你只有死路一条,哪里还能成为一流的剑客?”柳生越听越糊涂。这时宫本说:“要想成为一流剑客,就必须留一只眼睛给自己。一个剑客如果只注视剑道,不知道反观自我,不断反省自我,那他就永远成为不了一流剑客。”宫本不愧为一流剑客,言之凿凿,字字珠玑,让柳生茅塞顿开!由此联想到我们的教学也是如此,如果一位教师只顾埋头拉车,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默默耕耘,从不抬头看路,也不反思回顾,那么充其量他只能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教书匠,而永远成不了一流的教育家!教学重在反思,要学会静下心来不断叩问自己内心深处发出的声音。如果只知重复,一味照搬按以往的曲子跳舞,教学工作“年年岁岁花相似”,又哪会出现“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新气象呢?因此反思这一步很重要,思广则能活,思活则能深,思深则能透,思透则能明。只有将粗糙的、混杂的、表面的、肤浅的、零碎的教育大杂烩,经过反思的发酵、过滤、提炼、蒸发,最终才能煮成一道道精美喷香的教育美餐!——反思要有“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手,要有“留心处处皆学问”的眼,要有“吾日三省吾身”的心,要有“跳出庐山看庐山”的胆。如若在漫长的教学生涯中始终坚持每日反思自省的习惯,那么你会始终保持与最前沿最深刻贩教育思想的接轨!那么如何给自己寻找一只认清自身反思自我的眼睛? 我们要善于时时给自已找一面反思贩“镜子”,要处处具备对教育的独特的嗅觉和灵敏的触觉,不要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不要亦步亦趋,淹没在日复一日的教育常规中而绊住了双脚。教育事业是精彩纷呈、千姿百态的,不要盲从,不要人云,更不能陷在教育的“庐山”中而分不清东南西北!面对一种即使别人认为习以为常教育问题或者微不足道的教育现象,也要清醒地问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我和别人有什么不一样的看法?我的观点是否轻易地被别人所左右了?在这问题或现象的背后还隐藏着什么?顺着思,反着思,整体思,局部思,从多个角度或换个角度看问题,思想也就日益成熟、日臻完善了!比如现在的课堂流行“小组讨论”,流行热热闹闹:你看,学生一会儿耍起了“大胆质疑”的把戏,一会儿又玩起了“小组合作”的游戏,最后再加上个“现场表演”的展现,把整个课堂的气氛烘托得“生生互地动”,煞是热闹!课堂成了成哄哄你来我往的茶馆,教室成了你方唱罢我登台的戏台,这样的教学俨然把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得淋漓尽致,令人拍案叫绝!但如果你能保持一份清醒的话,你就会冷静地反思“这样的课堂教学,疑点在学生的讨论中不攻自破了吗?教学难点在热烈的气氛中迎刃而解了吗?教学要点在表面的繁荣中沉淀到学生的心中了吗?留一只眼睛给自己吧,这样你才会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地提升自我、超越自我、实现自我留一只眼睛给自己留一只眼睛给自己留一只眼睛给自己留一只眼睛给自己 齐海霞齐海霞齐海霞齐海霞 我们要善于时时给自已找一面反思贩“镜子”,要处处具备对教育的独特的嗅觉和灵敏的触觉,不要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不要亦步亦趋,淹没在日复一日的教育常规中而绊住了双脚。教育事业是精彩纷呈、千姿百态的,不要盲从,不要人云,更不能陷在教育的“庐山”中而分不清东南西北!面对一种即使别人认为习以为常教育问题或者微不足道的教育现象,也要清醒地问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我和别人有什么不一样的看法?我的观点是否轻易地被别人所左右了?在这问题或现象的背后还隐藏着什么?顺着思,反着思,整体思,局部思,从多个角度或换个角度看问题,思想也就日益成熟、日臻完善了!比如现在的课堂流行“小组讨论”,流行热热闹闹:你看,学生一会儿耍起了“大胆质疑”的把戏,一会儿又玩起了“小组合作”的游戏,最后再加上个“现场表演”的展现,把整个课堂的气氛烘托得“生生互地动”,煞是热闹!课堂成了成哄哄你来我往的茶馆,教室成了你方唱罢我登台的戏台,这样的教学俨然把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得淋漓尽致,令人拍案叫绝!但如果你能保持一份清醒的话,你就会冷静地反思“这样的课堂教学,疑点在学生的讨论中不攻自破了吗?教学难点在热烈的气氛中迎刃而解了吗?教学要点在表面的繁荣中沉淀到学生的心中了吗?留一只眼睛给自己吧,这样你才会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地提升自我、超越自我、实现自我!
学习日志学习日志学习日志学习日志::::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小学语文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小学语文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小学语文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小学语文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的点滴感悟的点滴感悟的点滴感悟的点滴感悟牛头崖小学牛头崖小学牛头崖小学牛头崖小学李蕊李蕊李蕊李蕊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自主学习强调的是自由、自主创新。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再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活动,我有如下感悟:
一、激发兴趣是自主学习的诱因。因此教师就要着力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其次,精心设计好导语,要让学生自始自终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第三,开展一些学习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四,建立一个激励评价机制。激励性的评价,能给学生以帮助,给学生以鼓励,给学生以信心。评价中既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及变化发展,既关注水平,更要关注学生情绪态度。
二、放开双手,教给方法,是自主学习的关键
1、让学生自己去读书。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放手让孩子们运用已有的认知水平自已去读书,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线索,体会文中蕴含着的情感。
2、让学生自己去思考 教师应该采用“教师引在前,讲在后,学生想在前,听在后”的方法,凡是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一定要让学生去思考去解决。
3、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学习知识的一种有效途径是自己发现。因为这种发现,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利于学生学会发现的技巧的方法,也容易掌握事物的规律、性质和联系,从而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4、让学生自己去实践 学生的自主发展是通过一系列的自主实践活动来实现的。表现为自我设计、自我尝试、自我领悟。
三、开展活动是自主学习的动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有了活动,课堂就会充满了活力;有了活力,自主学习的动力就更强。可以采取以下活动:
1、体验表演。
2、趣味竞赛。
3、快乐游戏。
4、实践活动。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我感觉自己在教学中还没有真正做到让学生自主学习,总是不放心,撒不开手,生怕学生会弄得杂乱无章。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把从这节课中学到的宝贵知识充分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感受自主学习的好处
第五篇:教师学习笔记
时间:
地点: 内容:
浅谈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背景下,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启发诱导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把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巨大学习潜能开发出来,是不断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一、明确学习目标
二、回归课本
三、激励学生质疑
四、作好学习笔记和小结
五、鼓励学生在辩论中合作学习
六、在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总之,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在历史教学中要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这样学生不仅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了历史成绩,同时也促进了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这一新举措,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进一步深化了以人的发展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绿色教育理念,同时也适应了当前新形势下我们所提倡的高效愉悦课堂。
时间:
地点: 内容: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一,善用故事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第二,教会学生读历史书,并用问题引导阅读。第三,巧妙设问,制造悬念。
第四、多比较异同,抓住历史现象的本质,第五、制造认识冲突,巧用课堂讨论 第六、撰写小论文,激发创新意识
总之,历史教学中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唤醒学生的思维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以适应未来的工作、生活、学习,以及自身生存的需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时间:
地点: 内容:
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学会“参与”
学生必须教师在的指导下学会“参与”的本领。(1)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指导学生逐步学会看书,提出问题,归纳知识。(2)培养学生会讨论,在中国近代史教学中,可设计“中国近代落后的原因”的辩论题,创设课堂尝试采用了讨论式讲课的方法。(3)培养学生会练习。为适应考试,大运动量的训练成了教师的重要法宝,重复、过量的练习,扼杀了学生的思想和创造,加重了学生的负担。(4)培养学生会归纳总结,归纳总结是对教材内容、知识结构、技能技巧进行重新梳理和再加工的过程。
时间:
地点: 内容:
如何通过历史教学培养中学生的自信心
一、自信豁达,提高历史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
二、依托史实,挖掘教材中的榜样教育题材。
三、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不断接受“成功喜悦体验”。
四、创设民主氛围,建立师生平等关系。
五、适时鼓励,注重教学态度对学生的心理影响。
时间:
地点: 内容:
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实践
〈1〉创设情境,形象展开历史知识。〈2〉运用图表网络,归拔历史逻辑。〈3〉采取思维转换,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①顺时思维与逆时思维或顺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的转换。
②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或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转换。
〈4〉总结思维渐进规律,促进学生思维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