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个体工商户以字号起诉如何处理
个体工商户以字号起诉如何处理
被告王某驾驶一辆依维柯车到原告某维修站维修,因王某所带的不够付全部维修费,尚欠原告修理费2600元,被告王某立有欠据一张,逾期王某以种种理由拒付。为此,维修站诉讼到法院要求被告王某偿还维修费及承担诉讼费用。法院立案后,发现维修站为个体工商户丁某经营。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41条的规定,起字号的个体工商户,在民事诉讼中,应以营业执照登记的户主(业主)为当事人,在诉讼中注明某字号的业主。本案诉讼当事人原告应为丁某,这一点大家无所争议。但对本案丁某已以字号的名义起诉,法院已立案受理,其诉讼主体如何处理,存在以下两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法院应当动员原告维修站撤诉,然后以丁某的名义起诉,原告坚持以维修站的名义起诉的裁定驳回起诉。其理由是,1、规定已明确个体工商户有字号的应当以业主为当事人。丁某为个体工商户,维修站起诉时应以丁某为原告诉讼当事人进行诉讼。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49条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作为诉讼当事人。个体工商户的字号显然不属公民、法人。也不属其他组织。
3、民诉法若干意见第139规定,起诉不符合受理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不予受理,立案后发现起诉不符合受理条件的,裁定驳回起诉。
第二种意见认为,法院应当直接以丁某为诉讼当事人,在诉讼文书中注明系某字号的业主即可,无需动员原告变更或动员原告撤诉,更不应驳回原告起诉。因为本案并非原告诉讼主体不适合,而是不恰当。首先,这是由个体工商户的字号(准确的讲应称商号)与其本人的特殊关系决定的。商号是用以表示其营业的名称。作为个体工商户在商务活动这一特定的环境下,其商号与本人具有同一性。
2、民诉法第108条起诉的条件第一条规定,原告必须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照本案维修站直接与王某发生维修业务,某维修站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
3、从减少累讼方便群众角度看,本案不宜动员原告撤诉,或驳回原告起诉。因为法院直接在诉讼文书中注明系某字号的业主,对原、被告双方程序上和实体上的诉讼权利义务均不产生实际影响。动员原告变更或动员原告撤诉,或驳回原告起诉,均无实际意义。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
相关法律法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1988年1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通过)
41起字号的工商户,在民事诉讼中,应以营业执照登记的户主(业主)为诉讼当事人,在诉讼文书注明系某字号的户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1992年7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528次会议讨论通过,法发(92)22号)
46.在诉讼中,个体工商户以营业执照上登记的业主为当事人。有字号的,应在法律文书中注明登记的字号。
营业执照上登记的业主与实际经营者不一致的,以业主和实际经营者为共同诉讼人。
第二篇:个体工商户以业主为当事人
申请书
申请人:刘和平,男,1952年9月8日生,汉族,晋城市城区人,现住晋城市华西小区9号楼2单元302室。
申请事项:
请求法院依法确认申请人刘和平为(2011)城民初字第201、号、(2011)晋市法民终字第605、号民事判决书中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方练歌苑的权利承受人。
事实及理由: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46条“在诉讼中,个体工商户以营业执照上登记的业主为当事人。有字号的,应在法律文书中注明登记的字号”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41条“起字号的个体工商户,在民事诉讼中,应以营业执照登记的户主(业主)为诉讼当事人,在诉讼文书中注明系某字号的户主”之规定,现申请人刘和平提供原判决中依法作为定案依据的《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南方练歌苑承租合同》、刘和平收取租金的银行卡收支明细清单等证据,证明晋城经济开发区南方练歌苑注销前后的权利义务承受人均为刘和平本人,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上登记的经营人为刘和平,请求贵院依法确认申请人刘和平具有申请执行权申请生效判决继续执行。
此致
城区人民法院执行局
申请人:刘和平
二O一二年十月十八日
第三篇:个体工商户
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登记注册
一、核准部门,企业注册管理局
二、核准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登记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登记管理条例》;《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施行办法》及其法律、法规和规章。
三、核准条件
(一)个体工商户
受理对象:农村村民、城镇待业人员(包括辞退、退职、待业青年、闲散人员)、离退休人员、留职停薪、企业下岗人员,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的其他人员。
1、开业登记
个体工商户开业登记,须本人身体健康,具备相应的经营能力与条件,本人除提出书面申请报告外,还提供各种有关证明(件):
(1)身份证明:申请人应提供本人身份证。(2)职业情况的证明:
①城镇待业人员应有户籍所在地街道(镇)劳动服务所的劳动手册或待业证明;
②离、退休人员应持离、退休证;
③停薪留职人员应持所在工作单位证明,企业下岗人员、待退休人员应持再就业服务中心证明;
④农村村民应持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证明;
⑤机关事业单位退辞职人员、科技人员应持人才交流中心的证明;
⑥外省市人员除按上述条件外,应持身份证、暂住证、身体健康证明、就业证,51岁以下的已婚妇女还应提供计划生育证明:
(3)经营场地证明:
从事国家规定需要具备特殊条件的行业,应提交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
2、变更登记
个体工商户办理变更登记,须在发照(或变更)三个月后方可提出变更申请:(1)本人填写书面申请报告书;(2)填写变更登记申请表;
变更事项必须符合上述开业登记条件。
3、歇业登记
个体工商户办理歇业登记,应填写歇业申请书、缴清工商管理费并上缴《营业执照》、印章。
(二)个人独资企业
受理对象:除在职国家公务员、现役军人、国有集体、企事业单位在职管理人员以及法律规定不准投资的人员外,其他人员均可申办个人独资企业。
1、开业登记应提交下列文件、证明:
(1)投资人签署的个人独资企业设立申请书。
(2)投资人身份证明(同个体工商户登记条件)
(3)职业状况承诺书。
(4)企业住所证明(同个体工商户条件)。
(5)申请从事国家专项规定的行业或项目,应提交有关部门的审批件。
(6)登记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文件。
2、变更登记
(1)投资人签署的变更登记申请书。
(2)其它有关文件证明。
3、注销登记应提交下列文件、证明:
(1)投资人签署的注销登记申请书;
(2)投资人或清算人签署的清算报告;
(3)完税证明;
(4)营业执照正本、副本及企业印章;
(5)其它必须提交的文件、证明。
4、分支机构开业登记
(1)分支机构设立登记申请书;
(2)登记机关加盖印章的个人独资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
(3)场地证明(同个体工商户登记条件);
(4)其它有关文件的证明。
5、分支机构变更登记
(1)投资人签署的注销登记申请书;
(2)登记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文件;
6、分支机构注销登记
(1)投资人签署的注销登记申请书;
(2)登记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文件;
(3)营业执照。
(三)合伙企业
受理对象:除在职国家公务员、现役军人、国有集体、企事业单位在职管理人员以及法律规定不准投资的人员外,其他人员均可申办合伙企业。
1、开业登记应提交下列文件、证明。
(1)全体合伙人共同签署的设立登记申请书;
(2)全体合伙人的身份证明(同个体工商户登记条件);
(3)职业状况承诺书;
(4)全体合伙人指定的代表或者共同委托的代理人的委托书;
(5)合伙协议;
(6)出资权属证明;
(7)场所证明(同个体工商户登记条件);
(8)国务院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规定提交的其他文件。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设立合伙企业须报经审批的,还应提交有关批准文件。
2、变更登记
(1)变更登记申请书;(2)全体合伙人签署的变更决定书或者变更事由发生的证明文件;(3)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规定提交的其他文件。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变更事项须报经审批的,还应当提交有关批准文件。
3、注销登记
(1)全体合伙人签署的注销登记申请书;
(2)全体合伙人签署的清算报告;
(3)营业执照正、副本及企业印章;
(4)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规定提交的其他文件。
4、分支机构开业应提供下列文件证明:
(1)分支机构设立登记申请书;
(2)全体合伙人签署的设立分支机构的决定书;
(4)全体合伙人委派的执行分支机构事务负责人的委托书及其身份证明;
(5)场地证明;
(6)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规定提交的其他文件。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合伙企业设立分支机构须报经审批的,还应当提交有关批准文件。
5、分支机构变更登记
(1)分支机构变更登记申请书;
(2)合伙人签署的变更决定书或者变更事由发生的证明文件;
(3)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规定提交的其他文件。
6、分支机构注销登记
(1)分支机构注销登记申请书;
(2)营业执照。
(四)自然人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
受理对象:农村村民、城镇待业人员(包括辞、退职人员)、个体经营者、离退休人员、停薪留职人员、企业下岗人员、在职科技人员。
1、开业登记
公司设立登记应提交下列文件:
(1)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申请名称预先核准,应当提交下列文件;
①有限责任公司全体股东签署的公司名称预先核准申请书;
②股东的法人资格证明或者自然人的身份证明;
③职业情况证明;
④指定代表或委托代理人证明;
⑤公司登记机关要求的其他文件。
(2)公司董事长(执行董事)签署的设立登记申请书;
(3)全体股东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的证明;
(4)公司章程;
(5)具有法人资格的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证明;
(6)载明公司董事、监事、经理的姓名、住所的文件以及有关委派、选举或者聘用的证明;
(7)公司法定代表人任职文件和身份证明;
(8)公司住所证明;
(9)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必须报经审批的,还应当提交有关的批准文件。
2、变更登记
公司申请变更登记应提交下列文件证明:
(1)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变更登记申请书;
(2)依照《公司法》作出的变更决议或决定;
(3)公司登记机关要求提交的其他文件。
3、注销登记
(1)公司清算组织负责人签署的注销登记申请书;
(2)法院破产裁定,公司依照《公司法》作出的决议或者决定,行政机关责令关闭的文件;
(3)股东会或者有关机关确认的清算报告;
(4)《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及企业公章;
(5)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股东应提交的其他文件。
4、分公司登记应提交下列文件证明:
(1)公司决议
(2)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设立分公司的登记申请书;
(3)公司章程以及公司的登记机关盖章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4)分公司住所证明(同个体工商户登记条件);
(5)公司登记机关要求提交的其他文件;
5、分公司变更登记应提交下列文件证明:
(1)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变更登记申请书;
(2)公司登记机关要求提交的其他文件。
董事会决议、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注销登记申请书和分公司的《营业执照》。
四、核准程序:
1、受理:经审查确认申请人提交的文件、证件和有关资料齐备、有效后,予以受理;否则,不予受理。
2、审查:审查申请人提交的文件、证件和填报的申请登记注册书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发现不符合规定的,要求申请人更正或者补充。
3、核准:经过审查符合规定的,在规定的时间内,作出核准登记的决定,对不符合规定的,作出不予核准登记的决定,并通知申请人。
4、发照:对获得核准登记注册的申请人,应当在其缴纳有关规费后,颁发营业执照,并办理法定代表人签字备案手续,建立企业登记档案。
5、公告:对核准登记注册的非公司企业法人,由登记主管机关组织发布企业法人登记公告。
五、核准时限:自受理登记申请之日起,实际完成审批的时限为:名称预先核准登记为2日;开业或设立登记为5日;变更登记为3日;注销登记为3日。
六、核准结果:根据申请人的申请事项和审批决定,分别发给(换发)《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者《核准企业注销登记申请通知书》
企业名称核准
申请企业名称的条件:
1、申请的企业名称不得与已核准登记注册的同行业企业名称相同或相近似;
2、申请的企业名称必须符合《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的规定,企业名称由行政区划名称、字号、行业或经营特点、组织形式四个部分依次组成;
3、企业法人注册资金在30万元以上,公司注册资本在50万元以上,或原企业产值、营业额在100万元以上。
办理公司(企业)名称预先核准应提交的文件、证件:新设立公司(企业)需要提交(1)有限责任公司全体股东或股份有限公司全体发起人、非公司企业法人的全体出资人签字或盖章的《公司(企业)名称预先核准申请书》一式两份;(2)股东或发起人、出资人的法人资格证明或自然人身份证复印件;(3)股东或发起人、出资人的委托书和被委托人的身份证复印件。变更公司(企业)名称需要提交(1)经公司(企业)法定代表人签字、加盖公司(企业)印章的《公司(企业)名称预先核准申请书》一式两份;(2)企业执照复印件;(3)经公司(企业)加盖印章的委托书和被委托人的身份证复印件。
公司(企业)名称预先核准审批程序:
1、属市工商局登记管辖的公司(企业),其《名称预先核准申请书》须报经办登记注册部门签署意见,属区(自治县、市)工商局登记管辖的公司(企业)应经区(自治县、市)工商局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
2、经查询、核准的企业名称,发给《公司(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诚信纳税小常识
一、我国实行以流转税为主体的复合税制,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等20多个税种,由国税系统、地税系统负责征收。
二、我们的税收主要用于:国防安全、社会治安、义务教育、基础设施。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不能没有税收,环境保护和社会安定也需要税收。
三、新征管法中保护纳税人权益的条款有30多条呢!主要有:1.知情权;2.陈述权、申辩权;3.请求保密权;4.依法申请减税、免税、退税权;5.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权;6.依法提起行政诉讼权;7.依法请求国家赔偿权;8.监督权。
四、税务机关有权核定应纳税额:
1.依法可以不设账簿的;2.应设而未设账簿的;3.擅自销毁账簿或拒不提供纳税资料的;4.虽设置账簿,但账目混乱,资料残缺不全难以查账的;5.未按规定申报,经税务机关责令申报,逾期仍不申报的;6.纳税人申报的计税依据明显偏低又无正当理由的。
对未按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的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及临时从事经营的纳税人,由税务机关核定其应纳税额,责令缴纳。
五、税务机关在检查中,必须履行的义务和应承担的责任是什么?
必须出示税务检查证;必须出示税务检查通知书;有责任为被检查人保守秘密。
六、纳税人在税务检查中的权利和义务是什么?
义务:必须依法接受税务机关的检查,如实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不得拒绝、隐瞒。
权利:税务机关未出示税务检查证和检查通知书的,被检查人有权拒绝检查。
七、税务行政处罚有种类:
1.责令限期改正;2.罚款;3.没收违法所得和作案工具;4.收缴未使用发票和暂停供应发票;5.停止出口退税权;6.提请工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
税务登记篇
纳税人开业由税务机关审核并发给税务登记证件,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录入税务登记号码,税务登记证件上登记银行账号,工商机关定期向税务机关通报。
税务发票篇
发票分为:增值税专用发票和普通发票。税务机关主管发票的印制、领购、开具、取得、保管和缴销。严禁虚开和倒卖发票。
纳税申报篇
通知申报而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不缴少缴的税款50%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税收保全篇
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种类:
1.扣缴税款或滞纳金;
2.扣押、查封、拍卖、变卖纳税人的商品货物或其他财产。
欠税管理篇
1.税收优先于无担保债权;
2.纳税人欠缴税款发生在前的,税收优先于抵押权、质权、留置权执行;
3.纳税人欠缴税款,同时又被行政机关处以罚款的,税收优先于罚款。
对商贸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可享受到哪些具体的税收优惠? 商贸企业是指从事商品批发和零售活动的市场经营主体。由于商贸企业也具有劳动密集的特点,也能吸纳大量的劳动力就业,已成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实现充分就业的重要载体。税收优惠政策也把促进商贸企业的发展,作为发挥税收调控功能的重要方面。但是,由于商贸企业的类型较多,在提供就业岗位的实际效果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鼓励商贸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方面,税收优惠政策突出了一定的重点,不是对所有的商贸企业都给予税收政策方面优惠。而是突出对商业零售企业,给予政策倾斜。即使对商业零售企业,还要视零售和批发的业务量,予以区别对待。而所谓的商业零售企业,是指:设有营业场所、柜台,不自产商品、直接面向最终消费者的商业零售企业,包括直接从事综合商品销售的百货商场、超级市场、零售商店等。
国家为鼓励商贸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分别规定了纯零售的商业零售企业和兼营批发的商业零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具体是:
(1)对在2005年底前新办的纯零售商贸企业,当年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达到职工总数30%以上(含30%),并与其签订一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经劳动保障部门认定,税务机关审核,可在三年内享受免征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的优惠。
上述新办的纯零售商贸企业,当年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不足职工总数30%的,但与其签订了一年以上期限的劳动合同,经劳动保障部门认定,税务机关审核,可在三年内按规定计算的比例减征企业所得税。减征比例=(企业当年新招用的下岗失业人员÷企业职工总数×100%)×2,即每吸纳1%的下岗失业人员,可减免企业所得税2%。
对现有的纯零售商贸企业在2005年底前,就其新增加的岗位,当年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达到职工总数30%以上(含30%),并与其签订一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经劳动保障部门认定,税务机关审核,可在三年内对其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减征30%。
(2)对从事商品零售兼营批发业务的商业零售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后,可享受到定额减免的税收优惠。即:上述企业在2005年底前吸纳了下岗失业人员并与其签订一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经劳动保障部门认定,税务机关审核,可在三年内按规定享受定额的税收减免优惠。
税收减免定额,按吸纳下岗失业人员数量核定,并一律从企业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税额中扣减,当年扣减不足的结转下一年继续扣减,连续结转年限不得超过2年。
具体扣减数额=企业安置下岗失业人员数量×2000元/年。■
第七节 个体工商户和农村承包经营户
一、个体工商户的概念和法律特征
个体工商户,是指公民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依法经核准登记,从事工商业经营的民事主体。
个体工商户的法律特征是:
第一、个体工商户是独立的民事主体,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
第二、个体工商户须依法办理工商登记,经核准,取得相应的民事主体资格。
第三、个体工商户从事工商业经营活动,属于私营经济的范畴。
第四、个体工商户从事民事活动,必须遵守法律的相关规定。
二、农村承包经营户的概念和法律特征
农村承包经营户,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按照承包合同的规定从事商品经营的民事主体。
农村承包经营户的法律特征是:
第一、农村承包经营户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密切相关,属于集体所有制经济的分散经营方式。
第二、农村承包经营户是独立的民事主体,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
第三、农村承包经营户按照与集体经济组织订立的承包合同从事商品经营活动。
第四、农村承包经营户从事民事活动必须遵守法律的相关规定。
三、个体工商户和农村承包经营户的民事责任承担
个体工商户和农村承包经营户对外以户的名义从事民事活动,在享有民事权利的同时也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个体工商户和农村承包经营户在对外承担民事责任时,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我国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
第一、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的债务,个人经营的,以个人财产承担;家庭经营的,以家庭共有财产承担。
第二、以公民个人名义申请登记的个体工商户和个人承包的农村承包经营户,用家庭共有财产投资或者用其收益的主要部分供家庭成员享用的,其债务应以家庭共有财产承担。
第三、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从事个体经营或者承包经营的,其收入为夫妻共同财产,债务亦应以夫妻共同财产清偿。
第四、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的债务,如以家庭共有财产承担责任时,应当保留家庭成员的生活必需品和必要的生产工具。
个人合伙
一、个人合伙的概念和法律特征
个人合伙,是指两个以上的公民按照协议,各自提供资金、实物、技术等,合伙经营、共同劳动的民事主体。
个人合伙的法律特征是:
第一、个人合伙是两个以上公民共同组成的集合体,对外是独立的民事主体。
第二、个人合伙的设立基础是合伙人之间的合伙协议。
第三、个人合伙的物质基础是合伙人的共同出资,并形成合伙财产。
第四、个人合伙的经营活动由合伙人共同决定。
第五、个人合伙的盈余分配由合伙协议确定或者按合伙人的另行约定处理。
第六、个人合伙的对外债务,由合伙人按照出资比例或者协议的约定以各自的财产承担清偿责任,各合伙人对合伙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二、个人合伙的成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相关的司法解释及有关的行政法规规定的关于成立个人合伙的法律要求是:
第一、合伙人应当对出资数额、盈余分配、债务承担、入伙、退伙、合伙终止等事项,订立书面协议。
第二、个人合伙可以起字号,依法办理工商登记,在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内从事经营活动。
第三、当事人之间没有书面合伙协议,又未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但具备合伙的其他条件,又有两个以上无利害关系人证明有口头协议的,应当认定为合伙关系成立。
三、个人合伙的加入和退出
个人合伙的加入,又称入伙,是指在合伙经营期间,原合伙人以外的人申请加入合伙并取得合伙人身份的行为。关于入伙的法律要求,根据我国相关的司法解释,在合伙经营过程中增加合伙人,书面合伙协议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办理;书面合伙协议未约定的,必须经过全体合伙人的同意;未经全体合伙人同意的,应当认定入伙无效。
个人合伙的退出,又称退伙,是指在合伙存续期间,原合伙人退出合伙组织从而丧失合伙人身份的行为。关于退伙的法律要求,依照我国相关的司法解释,合伙人退伙,书面合伙协议有约定的按照书面合伙协议处理;书面合伙协议未约定的,原则上应予准许。但因其退伙给其他合伙人造成损失的,应当考虑退伙的原因、理由及当事人的过错,确定应承担的赔偿责任。
四、个人合伙的内部财产关系 个人合伙的内部财产关系,包括合伙的财产的构成和合伙财产的管理与使用。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的规定,个人合伙的财产来源于两个方面:第一是成立合伙时由合伙人投入的财产,包括资金、实物和知识产权。第二是在合伙经营期间积累起来的财产。上述两部分财产都应属于合伙人的共有财产。
对合伙的共有财产,应当由合伙人统一管理和使用以实现成立合伙的目的,在合伙人之间对合伙财产的管理和使用发生分歧时,应当按照少数服从多数或出资少服从出资多者的原则决定合伙财产的管理和使用事宜。
个人合伙的经营
个人合伙的经营,涉及到合伙的经营决策、合伙经营事务的执行、合伙经营的监督、合伙经营结果的承担四个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对上述方面均有明确规定。
第一、合伙的经营决策,由全体合伙人共同决定。
第二、合伙经营的事务,由全体合伙人共同执行或者委托合伙人中的一个或数人执行。合伙人可以推举负责人,该负责人对外代表合伙的利益,对内承担经营管理职责。
第三、合伙经营的监督权,由全体合伙人共同行使或分别行使。
第四、合伙经营的结果,无论是由合伙负责人还是合伙人委托的其他人造成的,均应由全体合伙人承担民事责任。
个人合伙的对外财产关系
个人合伙的对外财产关系,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个人合伙与其他民事主体发生的物权法律关系和债权法律关系。个人合伙作为独立的民事主体,可以与其他民事主体就财产归属和财产流转进行民事活动从而取得财产所有权或设定债权。
第二、个人合伙对外承担的债务清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我国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对合伙的债务,由合伙人按照出资比例或者协议的约定,以各自的财产承担清偿责任;全体合伙人对合伙的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除外。偿还了合伙债务超过自己应当承担数额的合伙人,有权向其他合伙人追偿。
第四篇:个体工商户
个体户怎样申请办理营业执照程序问题
1、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营业执照由于经营主体有个体户和私营企业之分,所以登记手续也稍有不同。个体户开业登记 个体户开业登记的一般程序为:申请、受理、审批、发执照。首先,申请人持文件、证明向户籍所在地或经营场所所在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申请书和下列证明:经营者身份证明、经营场所证明、上岗证等。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初步审查,对符合规定的予以受理。当全部审批结束后,申请人缴纳一定的登记费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即向申请人颁发营业执照。私营企业开业登记 私营企业是指生产资料和企业资产属于私人所有的营利性经济组织。一般分为有限责任公司、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三种形式。私营企业开业登记,是指私营企业筹备工作就绪后,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向登记主管机关申请在某一行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办理正式的营业登记。其开业登记程序为:先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咨询,就人员、经营范围、登记主管机关等取得初步意见。再领取、填写企业名称预先核准书,办理企业名称预先核准手续。其次,向登记主管机关提交股东身份证明、委托书等必需的文件、证明。登记主管机关受理后进行审查、核准,10日内作出核准或驳回的决定。因为私营企业开业登记手续较为繁杂,故应提交的文件也比较多。包括:
(1)申请人身份证明。独资企业申请人是投资者本人,合伙企业申请人是指合伙人推举的负责人。
(2)凡是申请开办私营企业的人员,必须出具居民身份证,并根据自身情况提交如下证件:城镇待业人员应提交待业证明;个体工商户应提交营业执照;辞职、退职人员应提交原单位出具的辞职、退职证明;离退休人员应提交离休、退休证;停薪留职的科技人员应提交停薪留职协议书和资格证书;符合国家和省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人员,应按规定提交有关证明。没有领发居民身份证的农村村民应提交户籍证明。
3)场地使用证明包括:自有私房应提交房产证明;租用房屋、场地应提交房屋场地租赁合同、有关房地产证明及管理部门许可使用证明;使用土地应提交土地管理部门的批准文件。
(4)验资证明。
(5)《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6)应提交公司章程及董事长、董事、监事等任职文件。
(7)开办合伙企业,需提交合伙人的书面协议。合伙协议应载明以下事项:合伙企业的名称和主要经营场地的地点;合伙目的和合伙企业的经营范围;合伙人姓名及其住所、合伙人出资方式、数额和缴付出资的期限;利润分配和亏损分担办法;合伙企业事务的执行;入伙与退伙,合伙企业的解散与清算;违约责任等。合伙协议可载明合伙企业的经营期限和合伙人争议的解决方法。合伙协议须经全体合伙人签名、盖章后生效。
2、到银行开户
经营者将所拥有的资金存进自己选定的银行并开设银行帐户。
3、办理《法人代码证书
根据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和保护企业法人的权力不受侵犯,经营者还需到当地技术监督部门或有关部门办理《法人代码证书》。申领组织机构代码证书时,企业须
提交由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热照,携带单位公章、法人代表(负责人)和经办人的身份证、上一级主管部门的代码证或复印件
4、到税务局办理税务登记
(1)个体办证者携带本人身份证原件,到税务分局领取并填写《个人税务登记表》,附带工商执照副本原件,到“税务登记”窗口办理税务登记手续
(2)企业办证者携带营业执照副本及企业全国统一代码证、法人证书及企业公章,到地方税务局领取填写《企业税务登记表》,领取微机编码及纳税专户帐号。再带《企业税务登记表》及上述附属资料到市局办证所办理税务登记手续
5、到卫生防疫站办理卫生许可证
(1)组织员工到所在地的卫生防疫部门进行身体检查,以办理个人健康合格证
(2)企业向卫生防疫部门提出申请,办理卫生许可证
6、到物价部门办理收费许可证
7、申请开业登记表
办完以上手续后,标志着一家企业所需的各职能部门的批准已完成,即可到所在区的工商行政管理局办理《个体工商户申请企业登记表》,准备择日开业。
办理营业执照的程序简介:
1、查重名,查询是否有重名的企业(汉语拼音相同也算重名);
2、提供房产证明或房屋租赁协议(房产证明一定是真实的,因税务部门要上门核查后才办理购发票手续),虚假的办公地址一是税务部门不售发票,二是第二年工商年检要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3、提交全体股东身份证、授权委托书、法定代表人照片;
4、有实物或非实物无形资产评估的要经有关部门出具资产评估报告书。
5、提交《企业章程》等;将注册资金存入工商部门指事银行;
6、办理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统计证等
7、到公安部门备案的机构刻制公章、财务章、法人章、国、地税代码章
8、拿到营业执照后的一个月内到地工商所报到;
10、拿到营业执照后在提定的期限内到区县国税局办理国税登记(七天内再到国税所报到),最好同时办理IC卡(760元)或网上申报(200元)手续)和购买发票的手续;
11、拿到营业执照后在提定的期限内到区且地税局办理地税登记(七天内再到地税所报到)如果需要服务业发票,最好同时办理购票手续(一般情况下税务人员要上门核查后才批),申请机打发票或定额发票。
办理个体工商营业执照应提交的文件、证件有:
(1)个体工商户开业登记申请书;
(2)个体经营者的身份证明(身份证或户口簿);
(3)经营场所证明;
(4)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5)个人合伙协议(个人合伙的个体工商户提交);
(6)委托代理人申请设立登记的,应提交指定(委托)书;
(7)法律、法规规定须报经有关部门审批的,应提交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
个体户营业执照的申请书到经营地的工商所去办照当场填写,当场申请,无需事先填写。
个体户营业执照如何申办
(1)事个体工商业经营的个体或者家庭,申请人应当持户籍证明(本人身份证)职业状况,场地证明等有关材料,向经营地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登记。经县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后,方可营业。
(2)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经营者需要具体特定条件或需经行业主管部门批准的,应当在申请登记时提交有关批准文件。
属下列情况之一者,申请登记时,还应当出具有关证明:
1、机动车船客货运输的,应出具车船牌照、驾驶执照、保险凭证;
2、申请从事饮食业、食品加工和销售的,应出具食品卫生有关监督机关核发的证明;
3、申请从事资源开发、工程设计建筑修缮、制造和修理简易计量器具、药品销售、烟草销售等的,应提交有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者资格证明;
4、旅店业、刻字业、信托寄卖业、印刷业的,应提交所在地公安机关的审查同意证明;
5、法律、法规规定的必须经审批的其它行业或经营项目;
6、请帮手、带学徒的,还应当报送与帮手、学徒分别签订的合同副本(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规定劳动报酬、劳动保护、福利待遇、合同期限等事项)。涉及人身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应出具保险凭具。未经市社文委审批用意立项,经营单位擅自对经营市场所进行装修和购进有关设备的一律不予审批。
第五篇:浅析捕后做不起诉处理的国家赔偿责任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浅析捕后做不起诉处理的国家赔偿责任
浅析捕后做不起诉处理的国家赔偿责任
摘 要 逮捕是在刑事司法过程中对公民人身自由权采取合法限制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逮捕比刑事拘留更为严厉,在刑事司法机关批准(决定)逮捕后,审查起诉阶段若对公民做出不起诉处理,那么先行羁押的期限因在客观上侵犯了被羁押人的人身自由权而会产生国家赔偿责任,但因不起诉处理的法律依据不同,在某些情况下做出不起诉处理时,对于先行羁押侵权国家是免责的。2010年修改后的《国家赔偿法》第十七条第二款对做出不起诉处理后国家赔偿责任做出了修改,本文结合《国家赔偿法》及相关法律规定,着眼于检察工作实践,对捕后不诉案件引起的国家赔偿责任进行分析讨论。
关键词 国家赔偿 逮捕 不起诉
作者简介:苏慧婷,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公诉一处助理检察员。
中图分类号:D9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12-251-02
新《国家赔偿法》(以下简称“国赔法”)对刑事赔偿范围的规定有所扩大,即只要刑事追诉最终做出无罪处理,无论采取逮捕措施是否合法、准确,均在刑事赔偿范围之内。但该法第十九条第三款同时规定了免责条款,即“依照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第一百四十二条第二款规定不追究刑事责任的人被羁押的,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
一、捕后不起诉处理的国家赔偿责任分析
(一)法定不起诉处理的国家赔偿责任
我国《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刑诉法”)第十五条规定了六种在审查起诉阶段属于做法定不起诉处理的情形。在刑诉法第十五条规定的六种情形中除第一种情形外(即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其余情形均是存在犯罪行为而因法律规定或因客观原因不被追诉的,依照无罪羁押赔偿的原则,在其余五种情形下国赔法做出免责规定是合乎立法本意和法律原则的。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而“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是指虽存在违法行为但还未构成犯罪的,即无罪的情况。国赔法将此亦列入免责范围是有合理性的,在批捕阶段不能确定一个违法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如伤害案中临时伤检为轻伤,审查起诉阶段重新鉴定后改为轻微伤的情况;盗窃案中移送时盗窃金额在两千以上,但在审查起诉过程中有几起事实不能认定,最后金额在两千以下等,这些情况在审查起诉阶段较常见,如果将上述情况下的逮捕列入国家赔偿的范围,难免会造成审查起诉前的批捕部门不敢及时采取逮捕措施,这不仅会影响批捕机关的工作效率,且对于及时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也有滞后作用。因此对违法行为采用形式审查,只要在形式上符合犯罪构成基本特征,对其实施逮捕即在免责范围。
(二)相对不起诉的国家赔偿责任
国赔法对刑诉法中的一百四十二条第二款也做出免责规定。该第一百四十二条第二款即修改后刑诉法第一百七十三条第二款,该条规定的即是相对不起诉的情形。对于相对不起诉案件,做出不起诉决定的前提首先是犯罪行为确实存在,其次是因情节轻微、依法不需要判刑或免除刑罚。从法定不起诉中的“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情况来看,既然违法行为存在便可以产生国家免责,那么以犯罪行为确实存在为前提的相对不起诉处理国家免责是必然的。
(三)存疑不起诉的国家赔偿责任
修改后刑诉法第一百七十一条第四款对存疑不起诉做出了规定,该条规定在法律实践中是因证据不足所作的不起诉处理,对于此类案件,因刑法对犯罪采疑罪从无原则,在实践中根据现有证据无法认定被逮捕人有罪的均应做出存疑不起诉处理,而国家赔偿采用的是无罪羁押赔偿原则,因此国家对于做存疑不起诉处理的被逮捕人是应该承担赔偿责任的。
二、捕后不起诉处理国家承担赔偿责任中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法律规定不完善导致赔偿范围有所缩小
实践中不起诉的案件的类型多种多样,除刑诉法第十五条规定的法定不起诉情形外,还存在如根本没有犯罪行为发生、犯罪行为非被羁押人所为、行为实施时是非法审查起诉时是合法等各种的情况,刑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诉法对这些情况并没有明确规定如何引用法律条款做出处理,实践中这些绝对不构成犯罪的情形部分引用刑诉法第十五条中“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规定来制作不起诉决定书。从法理上讲在绝对不构成犯罪的情形下,不论做出批准逮捕的决定是否合法,被羁押人都是刑事诉讼中的受害人,应当获得国家赔偿,但如果不起诉决定书中引用了刑诉法第十五条的规定,国家赔偿受理机关依据国赔法的免责条款,对申请国家赔偿的受害人做出不予赔偿的决定,实际是剥夺了受害人获得赔偿的权利,客观上不符合国赔法的立法本意,也有违执法为民的法治理念。
(二)相对不起诉与存疑不起诉的界限不明确
相对不起诉与存疑不起诉二者从理论上很好区分,但在实践中常出现相对不起诉与存疑不起诉竞合的情况,如在一起故意伤害案中,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因琐事发生冲突后拳脚相向,该嫌疑人的朋友甲在拉架的过程中采用抱搂被害人的方式来控制冲突升级,批捕部门对甲也批准逮捕,案件移送审查起诉时,甲作为同案犯一并移送检察机关,但在起诉承办人审查案件材料的过程中,发现本案中甲的行为欠缺主观上故意的证据且甲是否有殴打被害人的行为的证据也没有提取到,但是其行为客观上为犯罪嫌疑人提供了帮助,该案最终引用了刑诉法中相对不起诉条款,认为甲的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对甲做出了不起诉决定。但本案因没有提取到甲是否有殴打被害人的行为的证据,同样可以引用存疑不起诉的条款做出不起诉决定。因此在司法实践中,相对不起诉与存疑不起诉二者的界限有时不明确,可能会出现因各承办人对同样案件处理结果引用条款的不一致而导致同样的被羁押人是否能够得到国家赔偿的结果不同。如上述情况频繁出现,有可能影响国家检察机关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三、对相关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一)完善相关法律规定
首先,当前我国刑诉法中对于在审查起诉阶段绝对不构成犯罪的情况如何处理并没有做出相关规定,于是在检察机关公诉部门的承办人就只能按照现有法律规定的情形引用法条制作文书,使一些绝对不构成犯罪的案件适用了法定不起诉的条款进行处理,而导致本应受到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国家赔偿的受害人缺乏取得国家赔偿的法律文书材料支持而得不到赔偿。因此,刑诉法应进一步完善对于绝对不构成犯罪的情形在审查起诉阶段的处理规定,由此为公诉人员办案提供法律适用条款,也为刑事司法中的受害人提供获得国家赔偿的充分法律依据。其次,对于实践中做出相对不起诉与存疑不起诉的各类案件做出总结归纳,从中提取案件的共性特征做出相关规定,以统一检察机关审查起诉阶段做不起诉决定的依据,避免出现同类案件不同处理的情况导致的同种被羁押人获得国家赔偿与否的结果不同。
(二)加强捕前审查力度
检察机关是逮捕措施的决定机关之一,多数刑事案件在移送审查起诉前都需经过检察机关的逮捕决定,因此捕后如做出不起诉处理,无论批准逮捕机关做出的逮捕决定是否合法、正确,产生的国家赔偿责任风险都需检察机关来承担。
新刑诉法对逮捕的适用条件进行了细化规定,因此检察机关在审查逮捕时有了更加明确具体的标准,在审查逮捕的过程中,批捕案件承办人应当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在对案件整体进行审查的过程中,特别注意对犯罪嫌疑人社会危险性的评价,对于可捕可不捕的犯罪嫌疑人,如果采取其他强制措施可以保证刑事诉讼的正常进行,且能够避免社会危害行为的再次发生的,尽量不予逮捕。
(三)转变办案观念
刑事司法机关工作人员的职责是严厉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打击犯罪是刑事司法机关工作人员的首要任务,因此办案人员习惯本着打击犯罪的宗旨对嫌疑人采取逮捕措施,以防止犯罪再次发生。但因长期以来我国刑事诉讼中存在的这种重打击犯罪、轻保护人权,重社会整体利益、轻个人自身权利的价值观念,导致刑事司法中对嫌疑人人身自由权的忽视,对逮捕必要性判断的忽视,“以羁代侦”、“以捕代审”的现象经常存在。因此检察机关办案人员的价值观念应该有所转变,需兼顾打击犯罪与人权保护,对于无羁押必要性的嫌疑人可不采取剥夺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在保证刑事诉讼顺利进行的同时也注重保障犯罪嫌疑人的人权。
四、结语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国家刑事赔偿的范围取决于国家的法治状况、经济条件以及在实践中刑事司法侵权数量等条件,在我国目前的环境下,捕后做不起诉的处理能够获得国家赔偿的只有存疑不起诉的情形,这是在我国现有国情下做出的规定,但实践中由于做出不起诉处理案件的实质情况不尽相同,在对被逮捕人做出国家赔偿决定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我国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还需要刑事司法机关,尤其是有批捕权的检察机关办案人员慎重批捕,尽量控制刑事司法侵权数量,将可能发生国家赔偿责任的几率降到最低。
注释:
程权,赵景川,赖松龄.国家赔偿——新国家赔偿法解读与适用.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12.115.156.112.------------最新【精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