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廉政办公室”能否有效遏制腐败?
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
“廉政办公室”能否有效遏制腐败?
据《广州日报》报道,全国第一个整合惩防腐败相关职能的机构——廉政办公室9月8日在珠海市横琴新区揭牌成立,该办公室将统筹纪检、监察、检察、审计等部门职能联合防治腐败,为反腐倡廉体制机制的创新探索经验。
根据广东省纪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横琴新区成立“廉政办公室”,意在“惩治预防腐败方面实现信息等资源的共享,形成‘一体化’防治腐败格局,利于凝聚反腐合力。”不可否认,将多个部门合并为一个部门,更有利于统一思想和行动,反腐的效率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
我国一贯不缺反腐倡廉中“执行力”,从历年来落马的贪官小到科员大到省部级高官就可见一斑。但如何有效遏制腐败,体制机制至为关键。无论是纪检、监察、检察、审计等部门机构分设,还是整合这些部门职能而成立的“廉政办公室”,都必须面对少数官员结成的利益“小圈子”,在现实当中,官员之间彼此睁只眼闭只眼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些都可能影响到反腐的效果。
建立合理的反腐体制和机制,也许并不是成立一个新的机构就可以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真要有效遏制腐败,形成反腐合力,体制机制的设计上不应少了群众这支力量。因为反腐倡廉是民心所向,党执政所需,在这个问题上,群众的参与积极性普遍较高,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反腐力量。
第二篇: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遏制公务员“隐性福利”
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遏制公务员“隐性福利”
公务员、国家企事业单位的隐性福利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引起了社会的质疑。日前,有媒体刊文,揭开了中国“体制内”隐性福利的面纱。一位来自北京的专家表示,“隐性福利”已成为财政资金流失的黑洞。(8月14日中国经济周刊)
暧昧的隐性福利,可以是一块普通的香皂,也可以是北京闹市区的一套住房;可以是“留住人才的法宝”,也可以是“赤裸裸的腐败”。所谓“隐性福利”,说白了,就是权力福利、权力自肥。隐性福利的长期存在,最大的危害就是导致社会收入分配不公,放大“马太效应”,加剧社会矛盾,损害政府公信力。
“隐性福利”之所以成为公开的秘密,主要因为我国的隐性福利是在整个社会分配制度不健全、分配秩序不规范的大背景下出现的,公共财政和国企支出缺乏公开透明的全程监督,导致有的单位、有些人以“为职工为福利”为借口,巧立名目“解决”隐性福利。而且行业内自觉构建“攻守同盟”,在利益均占的链条上抱作一团,使查处无从下手。
没有权力的存在,就没有隐性福利的资金来源;就没有人为“大家拿”决策拍板;就没有多少“擦边球”好打;就没有“妙招”来暗度陈仓,遮人耳目;就没有心知肚明的“下不为例”。“权力福利”最典型的莫过于“执法经济”。部门利益作祟、个人追逐利益最大化的冲动,是某些执法部门福利失控的内在动力,预算外收入的存在提供了灰色收入获取的可能性,而对预算外收入缺乏管理规范最终让这种可能性成为现实。因此,遏制“隐性福利”必须从规范权力运行和阳光财政开始。
首先要建立公务员津贴补贴制度,改变现有政出多门、各自为政、滥发失控的乱象。其次,将国家工作人员的工资、津贴和福利列入财政预决算的公开范围,将支出公之于众,接受社会监督。更重要的,在调节社会收入分配的制度中,将隐性福利问题作为规制的一大重点,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分门别类地予以规范、限制和取缔。要将集体腐败列入刑法追究的范围予以严惩,以儆效尤。唯有此,才能让收入的公平与透明始终成为社会公平正义的一扇窗子。
第三篇: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如何拯救官员“塌方式腐败”?
ln.huatu.com
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如何拯救官员“塌方式腐败”?
辽宁人事考试网(http://ln.huatu.com)精心为您收集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相关资讯。关注辽宁华图官方微信(syhuatu),@辽宁华图精准接收辽宁省公务员考试网最新资讯。QQ群:264539989 联系电话:024-22707277 / 网络报名咨询电话:***
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科,因涉嫌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日前被提起公诉。现年60岁的倪发科,被当地人评价有两个突出特点:“有能力、有魄力”和“爱玉成痴”。但当能力、权力与欲望挂钩,引发的便是“塌方式腐败”。
近年来,我国防腐败斗阵成绩显著,一些地区和部门更是集中发生了腐败窝案。石油系统、发改委、山西吕梁、广东茂名、湖南衡阳、安徽萧县等地,均发生了系统性、塌方式腐败,对地方政治生态带来了严重冲击破坏,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一系列负面效应,影响极其恶劣。官员“塌方式腐败”固然令人痛恨,但是如何拯救官员腐败却是令人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塌方式腐败”之所以不断发生原因主要就在于对官员缺乏有效监管。一个部门或者一个系统能够发生涉及数人甚至数十上百人的腐败窝案,通常都源于权利和金钱相互勾结,很多时候都组成了“官商勾结”的“利益共同体”,甚至相互“掩护”,让组织监管和群众监督难以顺利进行。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的尴尬还在各地广泛存在,然而辽宁公务员 | 国家公务员 | 事业单位 | 政法干警 | 公安招警 | 村官三支一扶 | 党政公选 | 医学考试 | 教师招聘 | 银行招聘信用社 | 选调生 | 军转干
ln.huatu.com
现实却要求我们不断加强对官员的监管,只有强化监管,才能在当前法制尚不健全、权力运行机制尚不完善的环境下,减少官员腐败的发生。
“塌方式腐败”中的官员往往主动参与,他们遇事不找组织,而是找“关系”、找“兄弟”,找自己的“利益集团”。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当前部分地区和单位政治生态不够健康,部分人组成事实上的团团伙伙、帮帮派派,希望自己能够得到“兄弟”的照顾,从而“平步青云”。今年6月30日,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日前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实现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执政,就必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把权力关在法治的笼子里,才能最大限度减少体制缺陷和制度漏洞,最大限度地防范权力滥用,规范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形成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让人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不必腐。
辽宁公务员 | 国家公务员 | 事业单位 | 政法干警 | 公安招警 | 村官三支一扶 | 党政公选 | 医学考试 | 教师招聘 | 银行招聘信用社 | 选调生 | 军转干
第四篇: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遏制教育腐败不能止于信息公开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遏制教育腐败不能止于信息公
开
背景链接
近年来,招生舞弊、学术不端、基建干部落马等问题频出,为高校蒙上教育腐败的阴霾。2014年7月29日,教育部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高等学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要求部属高校10月底前公布清单各项内容,包括10个大类50条具体项目,公开事项清单包括基本信息、招生考试信息、财务资产及收费信息、人事师资信息、教学质量信息、学生管理服务信息、学位学科信息等共10大类50条。招生考试信息要求公开“保送、自主选拔录取、高水平运动员和艺术特长生等特殊类型招生入选考生资格及测试结果”“考生个人录取信息查询渠道和办法,分批次、分科类录取人数和录取最低分”等。
深度解析 [原因分析] 高校不透明首先会给学生报考以及校园生活带来不便。在高考填报志愿阶段,众多普通家庭的孩子,因为没有公开便捷的查询途径,对于所要报考的高校如同盲人摸象。考生被某些挂着光环实则条件很差的高校忽悠,报到时才大呼上当,这种现象时有曝光。而上了大学,学校奖学金如何评选,学位授予有哪些基本要求,有些费用收取是否合理,学生也很难获知。
另一方面,高校信息不透明,更容易导致社会监督缺失,为暗箱操作留下空间。近年来曝光的案例表明,高校腐败已经蔓延到了招生、学术、资产管理、工程招投标等众多领域,江西中公教育总部地址:江西省南昌市阳明路310号江西省出版大厦8楼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招生腐败、学术腐败也为社会广为诟病。查找这些案件发生的原因,都与信息不透明、缺少权力监督有关。
[高校腐败的表现] 高校腐败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基建领域的无数“高智蛀虫”;
二是招生领域的“利益寻租”,自主招生、补录及调换专业三个环节已成腐败“重灾区”,使“点招”成了部分权势人物子女涌入高校的“便利通道”;
三是职称评定、学术评价等环节的“歪门邪道”,涉嫌论文抄袭和科研成果剽窃等丑陋现象。
[影响] 高校腐败与其他经济领域腐败相比,对社会危害最深、影响更坏。
第一,造成了新的教育不公,使教育既得利益群体固化。重点大学往往拥有较多的优质教育资源,招生腐败使成绩优异的考生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机会,使权势阶层的子女通过“点招”等途径进入重点高等院校,成为他们的“天堂”,这对国民享受公平、公正的高等教育是极大的讽刺。同时,腐败还严重败坏了高等教育的形象,引发民众更多的质疑和诟病,加剧社会不满。
第二,玷污了学子价值观,使高校成了功利园。学校是培养人才的“超级工厂”,大学作为“育人工厂”的最后一环,必须把握“产品质量”,应以正确价值观、人生观来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为社会造就更多合格人才。然而,校园腐败让越来越多的学生耳濡目染,对他们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说,高校腐败会“造就”出更多“向钱看”而缺乏社会责任感的“功利族”。
第三,扭曲高校的价值取向,使高校难成世界“一流大学”。高校盛行的行政化和官本位化,使一些“油水”部门领导过得有滋有润,使大量教师对当官趋之若鹜,而不是潜心钻研学术,严重压抑了高校的学术创造力,特别是学术造假和职称评定中的不良风气更扼杀了教师的创新热情。
[措施] 第一,要充分接受社会监督是关键,这是《高等学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这一制度的生命力所在。发布信息公开清单,是推进高校信息公开十分重要的一步,这需要行政部门依法履行监管职能督促高校落实信息公开工作,让清单落到实处,而要让学校办学对师生负责、对公众负责,做到完全的公开、透明,还必须进行现代制度改革,只有对行政权力形成有效的约束,才能推进教育去行政化,铲除高校教育腐败和学术腐败的土壤。
第二,需要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在现代制度框架下,校长通过公开选拔产生,必须对师
江西中公教育总部地址:江西省南昌市阳明路310号江西省出版大厦8楼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生负责,而不是只对上级行政部门负责;校长必须按规定向大学理事会(董事会)述职,公开所有办学信息,接受师生和社会公众的监督。另外,学校行政权、学术权、教育权分离,行政不得干预教育、学术事务决策,也就从制度构建上防范了教育、学术管理、评价中的权钱交易。
第三,在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改革中,培育第三方机构,对高校进行专业评价。高校公开的信息,不能仅来自学校内部,而应有第三方参与,或采用权威的第三方数据,像财务信息,就应由独立的审计机构审计后发布。由学校自行发布,就可能出现有高校公布“三公”消费为零的情况。
第四,对于高校而言,坚守治学的本分,摒弃浮躁的功利主义,不仅需要良好的学风、校风建设,更需要“去行政化”的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当前,国内高校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正在通过建设学术委员会、招生委员会等机构改变当前行政、教育、学术不分的治理结构,以此为契机,高校必须建立相应的运行监管和监督机制,真正把高校的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更多详情请进江西公务员考试网:http://jx.offcn.com/?wt.mc_id=bk14392
也可加入江西中公教育官网微信平台:jx.offcn 或加入新浪官方微博:江西中公教育”
江西中公教育总部地址:江西省南昌市阳明路310号江西省出版大厦8楼
第五篇: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就业腐败
军转干考试
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就业腐败
【背景链接】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与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息息相关。就业腐败不仅践踏了社会公平正义,伤害了大多数人的利益,也必然伤害政府的公信力,严重影响社会肌体的健康发展。只有坚决遏制就业腐败,才能建立一个正常、健康的就业环境。【标准表述】 [表现形式]
就业腐败主要是指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或工作人员在办理人员录用等公务活动中,违规操作,利用职权为配偶、子女、亲友或者身边工作人员在就业工作方面谋取特殊照顾的行为。中公教育专家认为,就业腐败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内部招聘,“垄断”就业。个别企事业单位的用人政策就是安排本单位本系统职工的子女,当然包括通过“招聘”安排。一些国有企业特别是效益好的垄断行业,一般都是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原则,除少数特殊人才外,外部普通就业者通过正常的招考途径很难进去。权力交换,“交叉”安排。安插亲友“走后门”,以前是被人们深恶痛绝的,现在却司空见惯了,其最巧妙的方法是相互交换,你给我安排儿子,我给你安排女儿。如此这般,各得其所,皆大欢喜。至于“公开招聘”、“考试录用”的规定,也只是为了掩人耳目、走个形式罢了。中公教育
用人唯亲,“近亲繁殖”。少数地方招工、人员调配不是面向社会,公平竞争,择优录用,而是通过种种渠道,将亲戚朋友安排到本部门、本单位,致使工作岗位上亲属集聚。中公教育 如媒体报道,湖南省平江县林业局副局长曾某,其妻子等9名亲属都在该县林业系统工作,被称为“平江史上最牛的局长”。中 公教育版权
设置门槛,量身定做。个别地方和部门虽然实行公开招聘,在形式上貌似公开而规范,但在具体的环节和操作上设置了条条框框,为照顾某些人就业“量身定做”。如媒体报道,福建省屏南县财政局将招聘条件限定为“国外学士学位,25岁以下女性”,符合条件的只有某领导千金一人。中 公教育版权
比例不足,“围标”招聘。一些公开招聘有的是参考人员借用别人的身份证同时报名,有的则利用假身份证凑数达到开考比例,待开考时便有大量人员缺考,好比招投标过程中的围标行为。如媒体报道,湖南省岳阳县卫生系统事业单位招聘,85人报名专业技术人员考试,缺考
军转干考试
人数达58人。[成因剖析]
中公教育专家认为,就业腐败问题的出现,究其根源主要表现在:
一是相关制度不完备,部分人员招聘不规范。近年来,通过笔试、面试、体检、政审等环节进入事业单位已渐成常态,但更多的是掌握在个别领导手中。个别地方党政机关,按照公务员人数的10%―15%配备后勤服务人员,这些人员的招聘全由用工单位自行决定。程序不公开、不严格,招聘暗箱、随意。
二是制度执行力不够,外部监督流于形式。虽然“配偶子女从业情况”早已列入党政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内容,但在执行过程中,中公教育 外界很难了解具体情况,群众监督、社会监督无法完全发挥作用。按照规定,公开招聘的范围、条件、程序等必须全部公开,但事实上,有的部门并没有公开,而是内部消化,有的部门公开的却是已经扭曲的信息。中公教育版权
三是对权力监督缺失,绕过制度安排人事。目前,我国的监督体系已比较完善,但“办事一挥手,花钱一支笔,用人一句话”的情况从未削弱,对权力有效监管缺失。少数公职人员利用手中的特权,能轻易绕过制度约束,安排子女进入自己所在的单位,或者通过其广阔的人脉关系安排子女进入其他好的单位并获得相应编制,充分利用“隐性”的特权和“潜规则”,以多种方式帮助子女发展。中公教育版权
四是对腐败处罚过轻,违规成本代价偏低。长期以来,父母安排子女的工作被视为一种“人之常情”。一些单位违规招人、暗箱操作被举报揭发后,往往只是将不合规矩的人清退而已,大多没有受到严厉处罚。一旦违法违规的成本代价偏低,不少人会根据收益预期继续胆大妄为地如法炮制。[对策措施]
中公教育专家认为没,防治就业腐败不是某一个部门单打独斗的事,必须把制度的约束力、监督的制衡力和惩治的威慑力有机结合起来。
首先,要健全规章制度,注重源头预防。制度带有根本性和稳定性,建立制度是预防就业腐败的有效手段。要深化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使单位的性质与用人的“门槛”相适应,而“门槛”又必须与招聘的机制相适应,消除可以钻空子的“灰色地带”。扩大“凡进必考”范围,国有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必须进行公开招聘。紧扣“一把手”的用权过程,对其在用人
军转干考试
上的权力范围、行使方式以及决策责任作出具体规定,使之既有利于工作,又能受到有效制约。中公教育版权
其次,要提高制度执行力,确保公开透明。制度的效用取决于制度的执行力。真正执行领导干部“配偶、子女从业情况”的有关规定,将公职人员子女的上学、就业等事项向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公开。严格执行官员回避制度,尤其是子女报考领导干部所在单位或下属机关的,必须公开考试情况,涉及调查、讨论、审核、决定的事宜时,当事人应主动回避。认真执行公开招聘规定,除非岗位有特殊要求,严禁招聘单位有过多的要求,彻底杜绝“因人设岗”等行为。
再次,要发挥监督合力,实现“阳光”招聘。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加强监督是确保公开公正招考的必要措施。中公加强对权力行使的制约和监督,防止和克服“一把手”在用人问题上独断专行,随意安排人员进入单位。加大问责力度,针对领导干部录用自己的子女为公务员、事业编制人员的腐败现象,强化媒体舆论监督,在网络、电视、电台和传统纸质媒体上开辟监督就业腐败专栏,以拓宽社会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渠道。中公教育版权 最后,加大查处力度,强化警示作用。查办案件是惩治腐败的主要途径,也是防治就业腐败的有力手段。坚决查处就业腐败问题,坚决清理违规、违纪招录进来的人员,并建立违规人员信用档案,对其实行严格的从业限制;给予违规公职人员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对触犯刑法的,坚决移送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建立公务行为终身负责制度,在人事招聘活动中推行责任到人、记录在案、问题倒查的公务行为终身负责制。通过严厉的惩处,使搞就业腐败的责任人为过错付出沉重代价,使其他人员认为就业腐败不值,从而不敢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