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观后感
——观《三傻大闹宝莱坞》有感
《三傻大闹宝莱坞》是一部好评度极高的电影。其中有引人的情节,动听好看的歌舞场面,让人发笑的镜头,极其深刻的意义。所以才能获得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这部电影我也看过了两遍,并不觉得厌倦,而同样是津津有味的看着。
片中的主人公兰彻,一个喜欢机械,热爱发明的人。刚进入大学的时候,就用尿液能导电的原理,制服的一个学长。也表明了他对自由的渴望,而不是被传统的规矩束缚着。另外,他还有两个死党。一个热爱野外摄影,因家庭原因被迫学习工程。另一个也因家庭原因,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以至于无法认真学习工程技术。还有一个死板学习的学生。这个学生被兰彻整了之后,就发誓要和兰彻比比十年以后的成就。兰彻也和校长的小女儿相爱了,他还艰难而成功的帮助了校长的大女儿接生。校长给了兰彻最高的荣誉,一支耗资数百万元的太空钢笔,这支笔是给最杰出的学生的。他帮了两个死党摆脱了困境。但在毕业典礼结束后,兰彻悄然离去。十年后,他们千方百计的找到了“兰彻”,现在的兰彻已经成为了一个具有400多项发明专利的科学家了。而那个学生是要靠兰彻的专利发明而生的一家公司的副总。人是活的,所以学习也应该是活的,只有课本是死的。我们的目的是学习知识,那就可以从很多的方面获取。正如兰彻一般,积极开动脑筋,巧妙的利用身边的东西。敢于实践,敢于创新。
主人公的一句口头禅“一切顺利”鼓励了朋友,不是因为这句话
可以解决困难,而是因为记住这句话,并不断的告诉自己要有勇气面对一切。
兰彻说:“学习是为了完善人生,而不是为了享受人生。”追求卓越的人,成功自会在不经意间赶上你。
片头曲的歌词:
他如风一样自由似风筝翱翔天空
他去了哪里让我们去寻觅
我们为脚下的路途牵引
他却在独辟自己的蹊径 路途艰难 有毫无忧烦
我们为明日愁言 他只顾畅想当今
让每一刻壮美不凡
他来自何处触动你我心弦 却消失不见
他去了哪里 让我们去寻觅
烈日当下 他犹如一片林荫
大漠之中 他便是一片绿洲
对受伤的心 他是良药一剂
恐惧着 我们都泥足于井底
无畏着 他畅游于海天之际毫不迟疑的迎接潮汐
他如一片浮云肚子飘逸却是我们最好的知己
他去了哪里 让我们去寻觅
我们不会放过你 我们还要继续 要继续
第二篇: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定稿]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的故事发生在印度。两个老朋友拉朱、法汉接到旧时同学查图尔的电话,称他们可以见到寻找多年未见的兄弟兰彻。旅途中,两个老朋友回忆起5年前在帝国理工大学和兰彻一起走过的岁月。而电影的主角兰彻,则是一个在每学期42场考试、竞争激烈乃至自杀率高居不下的“帝国理工”中出现的一个顶撞老师,质疑传统,完全不把成绩当回事,却年年考取第一的“怪才”。兰彻去大学报到的第一天就做了个简易的导电装置,捉弄学长,让大家瞠目结舌,与众不同的他彻始终灵活学习,不拘小节,不会死记硬背、像完成任务般学习。
故事最后才告诉观众,兰彻真名叫法撒克·望杜。他曾是印度一个富人家的小佣人,从小爱读书,这个富人决定让小佣人用自己儿子的名字“兰彻”去读书,富人出钱,条件是冒名顶替拿到毕业证书后,小佣人就得消失。毕业典礼之后兰彻按照最初约定消失并且成为拥有400项专利的大科学家。按照自己的理想生活,在一所学校当老师,用自己的理念去教导学生。
这部电影给了我三个启示。
其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拉朱曾是害怕失败的懦夫,“他的求神戒指比手指还多”,而兰彻说:“你这么害怕明天,怎么能过好今天?又怎么能专注于学业?”这改变了拉朱。法汉酷爱摄影,却被逼学习工程,在他万分纠结时,兰彻又说:“知道我为什么第一名吗?因为我热爱机械,工程学就是我的兴趣所在,知道你的兴趣吗?这就是你的兴趣??跟工程学说拜拜,跟摄影业结婚,发挥你的才能,想想迈克尔杰克逊的爸爸硬逼他成为拳击手,拳王阿里的爸爸非要他去唱歌,想想后果多可怕!”好的朋友会给我们好的建议。设想如果他俩没有遇上兰彻,又会是什么结局呢?
其二,乐观的心态很重要。兰彻的口头禅是“Aal Izz Well”,英文中就是“all is well”——“一切都好”。这句话拯救了法汉和拉朱,还奇迹般地拯救了一个婴儿。“心很脆弱,你得学会去哄他,不管遇到多大困难,告诉你的心„一切都好‟。”
其三,朝着梦想努力,追求卓越。“爱我所爱,无怨无悔。”追求的应是自己的兴趣所在。挣得少一点,房子小一点,车子小一点,但你会很快乐,会真正幸福。去活出你自己。“有位智者说:学习是为了完善人生,而非享乐人生,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这又是兰彻告诉我们的。
其实,我们也能从中发现现代教育教育体制的弊端。这种教育,磨灭了人们对新事物的好奇心,还让学生承受了他们不该承受的压力。印度是这样,我想,人口最多的中国应该更是如此。每年总能听说有学生因为学习的压力、家长的责问、老师的打击而选择了死亡。片中的乔伊就是这样。“大家都认为这是一起自杀。尸检报告显示,死亡原因是窒息死亡,气管压力过大。大家都认为他死于颈动脉脉压过大,那四年来的心理压力呢?尸检报告中却没有提及。工程师是一群聪明的人,但是他们没有制造出能测量心理压力的机器。如果制造出来,大家就都知道这不是自杀而是谋杀。”“我们一入学,校长就告诉我们:杜鹃从来不自己筑巢,他只在别人的巢里下蛋,要孵蛋的时候他们会怎样?他们会把其他的蛋从巢里挤出去,竞 争结束了,他们的生命从谋杀开始,这就是大自然——要么竞争,要么死”。我们知道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却不知道第二个。这是现代的教育体制教我们的。
总之,我觉得影片最值得嘉奖的还是对梦想的敢于追求,敢于奋进,永不放弃,乐观的精神。不但有那些喜剧剧情与动听的歌舞,还有使人奋发的励志。
第三篇:三傻大闹宝莱坞 观后感
追求卓越 成功会不经意找上门的—— 生活不是赛跑,也没有输赢;追求梦想,成功在拐角
诸翟学校政史地组 组长例会交流金晶 今天,教导处设定的发言主题是:“教学理论、案例、教学经验学习体会交流”。实话实说,目前业已成熟的得到大家公认的教育教学理论,无非那些——二期课改、新基础教育、杜郎口的教育教学模式等等。大家学习的很多,探讨的也不少,我也实在拿不出什么新鲜的了,再照搬来人家的理论成果,在这里读读念念,我也难为情:第一,感觉像在剽窃;第二,阳春白雪的,干瘪枯燥的理论的堆砌怕是也会辜负了这项活动策划者的初衷和大家的宝贵时间。所以,我决定就拿新近看的一部老电影,结合自己的教学中的新尝试,和大家交流一点感悟,仅仅是一点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很不成熟,也不一定妥当,和大家共同探讨吧。
这部电影是《三傻大闹宝莱坞》,一部印度电影,就我所知在座的有几位老师看过了,甚至看过不止一次,可以问一下有哪些老师看过了吗?能否举手示意一下?看过的老师比较多我们就可以压缩影片节选。
一、电影简介:
之所以选择这部电影,是因为它刺激了我去思考,老师应该怎么教,学习应该怎样学,甚至我们每一个人应该怎样去追求生命中的卓越成就!但不要误会这绝不是一部教育理论的宣讲片,这部电影讲的主要是发生在印度排名第一的专门培养工程师的高等学府里的三个好朋友求学和成长的故事。印度和中国的国情在教育领域可能有相似性,因为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教育资源相对缺乏,从影片中能够了解到在印度升入高等院校也有着与中国高考制度“一考定终生”相似的残酷性。似乎考一所好的大学,学一个体面的专业,就一个收入不菲的职业是莘莘学子们人生唯一的出路。这寄托着平民家庭后代能够出人头地的所有期望,是贫困家庭所有家庭成员的生活能够改善的唯一途径,甚至即便是富豪阶层也会指望孩子获得体面的文聘来赢得真正的尊重。这样的重压之下,我们可以想象一考定终身的局面估计比中国只会有过之而无不及。于是我们就看到了影片开始校长迎新生的讲话。(影片18:36处)最开始看这一段,我还暗暗佩服了一下这位校长,觉得他是一个很会讲故事的老师,擅长深入浅出激励学生。随着影片情节的渐渐展开,才发现他其实是填鸭式教育和等级式教育模式的代言人:专制,严苛,冷酷。(不允许别人比他强,逼死高年级学生,给法汗,拉朱的家人写信,50:25比较三位父亲的收入,勒令拉朱退学,要么就让兰彻退学,拉朱跳楼;拉朱面试到了工作,他却要出很难的考题让拉朱考不及格;)包括另外一位教机械的教授亦是如此。用兰彻的话讲,就是“盲目地教书呆子式地定义”,这里才提到故事的主人公,兰彻貌似一个彻头彻尾的“叛逆学生”,下面请大家欣赏几段精华的影片节选。(17分 给高年级学生下马威;分,机械课上关于定义的对
峙„„蹭婚礼54-59分篡改演讲稿,来粉刺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但实际上他渴望学习热爱科学,他不是为了找份好工作,有个好收入,不为拿第一,就是为着自己对科学的好奇和兴趣;他为我们示范了真正有效的学习方式,“在哪里都可以学到知识,他在被教授驱逐的时间里,经常旁听别的年级的课程”;他喜欢思考,喜欢发问,喜欢钻研,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当他看到高年级的毕业生因为自己的研究设计不能够成功,被“病毒”迫害,不能毕业,他就琢磨着帮他完成这个设计,他在蹭婚礼的时候随意的一个托词说在那里做调查,要发明一个装置将人们汽车里的电瓶里的电能用来应急,最后他真的做到了,他甚至可以在有孕妇临盆,遭遇难产之际,用吸尘器做了可以控制吸力压强的小吸盘,帮助诞下婴儿;他看似富二代的家世,放荡不羁无所顾忌的形象之下,其实有着不为人知的不幸命运(89:20),但他从不悲天悯人反而是达观释然地接受命运的“不眷顾”,正如他所说“追求卓越,成功会不经意找上门的”。毕业几年以后,这是兰彻的事业和生活(结束处);还有想说的就是他们三人之间的这份友谊,彼此成为对方生命成长的一段印记,他鼓励法汗和爸爸用心的谈,不要放弃成为野生动物摄影师的理想(95分,115分),更是他让拉朱终于撇下内心太多的恐惧和顾虑,勇敢地面对生命中所有不善的馈赠(面试)。
其实这部影片真的值得大家静下来慢慢看,细细品,他弘扬了友谊,讴歌了现代爱情,始终鼓励着血液里流淌着热情、冲动、迷惑、恐惧的优秀青年们大胆滴追随心底最真实的梦想,勇敢地去追逐,中终将一切顺利,功成名就。由于时间关系,这样支离破碎的展示,实在是对不住。这里我谈自己的一点点感悟:
二、感悟:
1、什么是成功的教育?
我觉得:是让孩子保持对求职的旺盛需求,让他们不断感到获得知识的充实与乐趣;让孩子们学会学习和思维的方法,知道去哪儿以及怎样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成绩真的可以不重要,事实上有了这些,成绩怎么会不好?!就像兰彻,他叛逆,可他并没有成为考试制度的牺牲品,他年年是最优秀的学生。这是教书。
至于育人,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给大家看看美国和中国《学生守则》,还有这个show:,我们的达人秀小选手张冯喜和这个olivia是差不多年龄的小朋友,他们带给展现在我们面前是多么的不同,当然他们也都只是个别,不能代表全部,但是不禁让我们思考,我们到底希望我们的后代成为什么样的人?一定要给他们许多他们根本就无法理解的,即使成人也不见得做得好做得到的品格规范来不切实际的强加于他们吗?一定要塑造这么多貌似过分懂事却实际连感恩父母都不懂的小大人吗?能够将规范守则铭记于心,确保不越雷池半步的孩子就真的是胸怀世界,懂爱、向善的好孩子吗?我个人觉得,不必好高骛远,我只希望我的孩子一辈子做个好人,做对的事情。
教育教学活动不是流水作业线上的加工生产活动,机械化的加工出一模一样完美无缺的人来,那将是我们自己都无法面对的可怕的世界。所以我们不能苛求自己培养出一模一样优秀的学生,不能指望每个孩子都是学习数理化的天才。社会有分工,不能都是科学家,艺术家,企业家,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也需要技术工人,也需要普通职员,需要服务工作者,不能因为他们的平凡卑微,就否定他们的价值!
当然大家可能都会想,我的孩子,我的学生我希望他们是出色的,优秀的,突出的。那么我们该怎样定义成功呢?
二、什么是成功?
作为老师作为家长,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可以算成功?
想想现在很多家长,学校,被社会上约定俗成的“成功”定义所禁锢,成为现世规则的奴隶。给孩子们订立的是怎样的成功目标?早教,3岁前认多少字,背多少古诗,会多少外语,有哪些特长,目标——进入优质幼儿园;接着好的小学,重点中学,名牌大学,出国深造镀金,找个好工作,年收入多少多少,住多大的房,开多名贵的车„„。但是有多少人真的关心孩子们快不快乐,幸不幸福。【中国父母伤害孩子的“七种武器”】“要听话”用来杀自由,“要孝顺”用来杀独立,“就你跟大家不一样”用来杀个性,“别整天琢磨那没用的”用来杀想象力,“少管闲事”用来杀公德心,“养你这孩子有什么用”用来杀自尊,“我不许你跟他or她在一起”用来杀爱情。(@口袋书屋 投稿)
为什么不可以鼓励他们做自己感兴趣并有意义的事情,成功为什么不可以是学会做一种自己喜爱的美味的食物,为什么不可以是善做手工,装饰美化自己的房间?为什么不可以是很有眼光会挑选商品会砍价?为什么不可以是擅长交际有一大圈铁杆朋友?为什么不可以是很会统筹支配自己的零用钱,理财有道,甚至生财有道?„„当他们真的活在自己的生活里,能够体会生活的乐趣,感受生存的意义,生命的价值,他不会真的就那样“不务正业”,他会对自己的人生有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他会追求充实的、不断成长的人生,他会真正爱上学习。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会最大限度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自发,自觉,自主,自创。其实于任何年龄的人来说,那种知识都不多余。
我们得有一种豁达的心态,允许学生“出格”,打破常规。学生需要我们的信任和放手。是的,大家可能会想,我们的孩子?好懒惰、好被动!放手?那不就变成了放羊?我也一直这样想,我知道我的课堂一直存在的问题就是我讲得太多,可是总觉得放手给他们的课堂,只能是课堂时间被拖沓,进度难跟上,还不如我踏踏实实把教学任务落实到位。但是今年在我的课堂上的新尝试,给了我出其不意的惊喜,也让我感到很多时候孩子们不努力,不表现,不出彩,很可能只是我们没有给他们营造出刺激他们绽放的“舞台效果”。机械化的、死记硬背的、应试的种种负累,已经让他们不堪负重,也让他们对寻求新奇,满足兴趣的愿望死心。看看教师的愿望
墙,清一色的希望成绩进步中考成功!这次期中考试,据说九年级语文试卷难,有不少学生拿到分数哭了,这种现象我们该高兴还是该难过?高兴,这肯定都是要学习的好学生才会如此在意分数;难过,他们还是太纠结于分数,结果,又怎么专注于作学问本身?
他们毕竟还是孩子啊,为什么不可以是得到梦寐以求的数码产品?为什么不可以是一件漂亮衣服?为什么不可以是全家人一起吃的一顿美味大餐,为什么不可以是打一场痛快淋漓的蓝球比赛?
三、自己的教学实践的新尝试:“今天我来‘微播’”
我想有点改变,于是我这学期在九年级思品和社会课上开展了一个活动“今天我来微播”,取自“微博”谐音,就想利用课前3-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们把随时随地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思、有感触的信息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为了不至于成为新的学习负担,我给他们分组,明确要求要有分工,以分散准备过程中的任务。具体操作我简单介绍,每个月,每个班评出最佳男、女主播各一位。评分标准如下,每次微播结束立即打分,课下课代表汇总。我要重点展示的是同学们的作品。两个月下来,我甚至觉得我在这个活动中就是一个学习者,收获很多新鲜信息。学生们的选题非常有意思:中秋来临,做了一期月饼专题,9月11日,纪念911十周年专题,乔布斯的离世和苹果系列产品的身世拉近了学生同他们梦寐以求的iphone4的距离,本拉登死亡,竟有学生做了由萨达姆、本拉登、卡扎菲人物现象透视国际关系的专题,这么大的题目,我可没自信去理清楚,他们也敢讲,而且讲的还有点头绪;有学生们对众多社会现象的关注剖析和思索,从地沟油到扶起老人反被诬告到小悦悦事件到地铁事故频发,网络流行现象一览无余,hold住姐,蹭学哥,什么网络流行语“萌” “坑爹”,或者是北大校长作词的被誉为2011年神曲的“化学是你,化学是我”,当然也有无厘头的什么乱糟糟也是一期主题。我想很可能将来学生会把我的课堂我传授的知识甚至我这个人忘得干干净净,但却一直记得某一次微播有趣的内容,或者带给她的感动又或者某位同学的出色表现。如果是这样,那我也觉得很自豪。很多做的好的学生却是考试科目不看好的学生呦!这里特别展示两个给大家看。
诚然,在教育体制,考试制度面前,我们都只是这座庞大的依着惯性不停运转的机器上不起眼的零部件,很多时候我们一边无奈地抱怨制度的弊病,一面努力工作维持机器的正常运转。但是总要有人打破旧秩序,他才可能朝我们希望的方向发展。读者2011年22期38页《他们为什么移民》写到“招商银行发布的《201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称‘个人资产超过1亿元人民币的企业主中,27%已经移民,47%正在考虑移民’,更有业内资深人士言辞凿凿地说‘我可以很有信心地肯定,这些资产过千万的富人们,单纯有过移民意向的,绝对不是60%,而是100%。’报告中统计,58%的受访富豪表示,子女教育是中国高净值人士进行投资移民的首要原因。”想想即便国家教育培养出再多精英,如此流失的速度和趋势,也是在为别人做嫁衣啊。
《放牛班的春天》《第56号教室的奇迹》包括《三傻大闹宝莱坞》,这些在教育实验田掀起
革命的经典示范,为我们展示的不是教育的神话,只要我们不纠结于一时的功名,不累心于眼下的收成,只是追求教书育人的卓越,相信成功总会不经意地找上门来。
第四篇: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三傻大闹宝莱坞》
观后感
姓名:丁晓东
学号:1501100204
班级: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15-2
学院:电子通信与物理学院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以前看电影就是看电影,没有想过那么多,或喜剧或爱情,或战争或悬疑,看的时候都很纯粹,不是带着目的去看的,看喜剧为了开怀,看亲情为了感动,看悬疑因为兴趣,但是看过笑过哭过也就算了,最多能够记清楚情节,别人问起的时候也许会说:呀,我看过这部电影。然后就是主角外形好、配角真善良之类的讨论,除此再无其他了。要往深层次思量,要以一种理性的思维去分析剧中人物或者情节却是很少这样做的。为什么主角的性格是那样子,他在做这件事的时候心里会想着什么,别人是怎么看待他的,为什么时间地点要这样安排,此处的情节换一种方式可不可以呢?或许我以后看电影会抱着一种欣赏的态度去看,去发现剧中的内涵,导演或者编剧想要表达的思想,他们想要让观众从中看出什么,带着欣赏怀着疑问,有发现多探索,不再泥于事物的表面。这门课程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影视心理的析,也是对于人性,社会,三观的理解与思考。
其实我在一年前就已经看过《三傻大闹宝莱坞》,那个时候纯粹当做一部喜剧片来看的,因为它的确有很多情节都让人捧腹不已。在老师播放之前我迅速回想了一下一年前看完后的情景:舍友们笑得前俯后仰,直拍桌子大叫,兰乔那么聪明连老师也敢捉弄反驳,法罕喜欢摄影却听从父母的安排学了工程,莱吉居然求神拜佛指望神明保佑,差不多都是他们搞笑的场景,冒充别人参加舞会,临时当起接生婆,考场忽悠监考官等等。可是重新看过这部影片我对剧中每个人物又有了新的认识,这是一部亲情,爱情,友谊再结合喜剧元素的电影,剧中总是有着欢快的背景音乐,让人禁不住心情就雀跃起来。
影片从三人寻找兰乔开始讲起,一开场就是接到那个至关重要的电话,得知兰乔回来了这个天大的好消息,然后就不顾一切的前往目的地,法罕让起飞的飞机落地,莱吉甚至慌张的忘记穿裤子,一系列夸张的动作和紧张无比的表情既体现了他们三兄弟的情谊之深厚,又反映了他们着急想要见到兰乔的紧张心情。接着三人碰面前往西姆拉寻找兰乔,在行进的路上开始回忆初入大学的点点滴滴。
兰乔刚进学校就因为脱裤子事件而造成轰动,他总是善于观察,居然利用一根普通的电线和勺子做成了简单的导电回路来回击别人的尿刑攻击。主任在演讲上炫耀象征成功的太空笔,兰乔一语惊人,主任顿时语塞。为何花费百万造出太空笔,还不如最简单的铅笔?殊不知这在主任眼中却是在挑衅他的权威,因为他是一个恪守成规的老顽固,接受不了富有创新精神的兰乔,两人因此“结仇”。
兰乔总是敢于挑战所有的规则,他在学校总是那个最闪耀的星星,他成绩很好,对机械有着异常的天赋和热情,总是名列前茅,他从来不死记硬背,因为死记课本知识只是复制而已,活学活用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就像机器人盲从于课本和教授,那种填鸭式教学又有什么意义呢?而乔伊的死不得不说是敲响了警钟,只认分数不管其他,这不是在教育,而是在毁掉人的创造精神。校长总说乔伊的飞机是不切实际的空想,甚至打电话刺激乔伊的爸爸说他不能毕业,最终这样一个善于动手、勤于思考的学生,因为受不了学校的压力而放弃自己的生命,也放弃了自己的爱好。当那架平稳飞行的飞机和乔伊悬梁自尽的躯体同时冲撞人们的眼球之时,是后悔当初没有给他机会,还是感叹于教育体制的不足。这是大学的教育体制的悲哀,大学不是高压锅,不是压力的制造场所,而是人才的培养基地。可是这样只认成绩的体制我们又能指望它会培养什么优秀的人才呢?或许就像兰乔在那堂课上说过的:你虽然是工程专家,却不懂真正的教学。他总是敢于在站在人前,说出发人深省和警人深思的话。他也只是普通人,并没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他只是敢于想在所有人的前面。
除了成绩出众之外,兰乔还比较擅长并乐于开导别人,他看似无知纯良,其实是极为聪明先知,就像是上天派来的神明,每当他人在无助、错误或者是生活即将步入歧途的时候,他总是会适当的出现,告诉你他的免费建议。他总是积极热情的帮助朋友,对校内小贩也不吝啬好主意。他在不经意间也收获了爱情,之前有校长大人的激烈阻止,可是校长最终也被他的天赋材质所折服,毕业前夕,主任把象征着荣誉的“太空笔”送给了兰乔。毕业的时候,法罕得到了一个匈牙利摄影师的工作邀请,莱吉坐在轮椅上收到了工程公司的聘用,而兰乔默默离开学校,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一切的片段糅合在一起,似乎是导演想在人们心中形成一种力量,改变人们习以为常的错误观点,社会上不完美的地方有很多,或许我们一直希望有一个像兰乔那样敢想敢做的勇敢的站出来,说出心中所想,说出人们想过却不敢说出的话。
生活需要目标,这样才有前进的动力。可是,最可悲的是,我连目标都没有,何谈方向和动力。做自己最难,有时候会随着眼前眼花缭乱的世界而浮动,找不到自己。可是我知道,生活真的不是要我做谁谁谁,最好就是做个傻瓜,能问心无愧就好。你们虽然是傻瓜,却是一群有情有义,快乐无比的傻瓜。你们拥有的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就是友情
总之,我觉得影片最值得嘉奖的还是对梦想的敢于追求,敢于奋进,永不放弃,乐观的精神。不但有那些喜剧剧情与动听的歌舞,还有使人奋发的励志。
第五篇:《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说到印度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确实是非常经典的一部作品。虽然有两个小时以上的时长,但看完之后都还觉得意犹未尽,让我又哭又笑,同时让我思考影片中这三傻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所展现的人生真谛,我们是不是一直都活在压力之下,在世俗的牢笼中不敢追求真正自己想要的东西。《三傻大闹宝莱坞》是根据印度畅销书作家奇坦·巴哈特的处女作小说《五点人》改编。法兰、拉杜与兰彻是皇家工程学院的学生,三人共居一室,结为好友。在以严格著称的学院里,兰彻是个非常与众不同的学生,兰特立独行,用现代的话是“非主流”,他不死记硬背,甚至还公然顶撞校长“病毒”,他不仅鼓动法兰与拉杜去勇敢追寻理想,还劝说校长的二女儿碧雅离开满眼铜臭的未婚夫。兰彻的特立独行引起了模范学生“臭屁王”的不满,他约定十年后再与兰乔一决高下,看哪种生活方式更能取得成功。但是影片的结尾,却是非常滑稽好笑的证明了“臭屁王”的失败。
兰彻无疑是帝国理工大学一个的“异类”,他有着坎坷不堪的身世,有着不能为人知的秘密,担负着沉重的心理压力。但是,他心地无比善良,脑袋非常灵光,情商和智商都非常高。最关键是他能够跳出别的同学纠结不已的“毕业、工作”等内容,关注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努力发掘生活中的乐趣。他从不循规蹈矩,总是能够另辟蹊径,找到解决问
题的最优方法,总是有着自己的想法和思考,而不是停留在老师所教授的内容。他能够用一点柠檬汁让一个自私自利、只知道用金钱衡量一切的“标价条”现出原形,能用助力车送室友的病重父亲去医院急救,更能用由汽车电瓶连接而成的电源来驱动用吸尘器改造而成的吸引器,在一间教室里帮助主任的女儿安全分娩„„他这种积极向上、毫不妥协的天性深深影响和重塑了两位室友那被世俗厚厚掩埋的内心。他们在兰彻的真诚帮助下,慢慢战胜自我,找到生活的真正意义。
“生活是场赛跑,跑快点,不然你就被别人踩倒。”这句话在整部电影中出现过很多次,确实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摆脱不了为了取得更大的成绩你追我赶,放弃了自己的兴趣爱好,认为那些事是浪费时间,如果不抓紧时间努力,别人就很轻易地超到你的前面去了,然后就一直紧绷着不敢放松地学习工作,如果一直这样下去的话,试问我们人生的意义又何在呢?高中,都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除了睡觉吃饭就是看书,考试,复习,为了考上一个好的大学。到了大学,又得为将来找一个好的工作努力,还是不敢松懈。一边学习专业知识,一边准备多为自己考证,为以后进入社会多一条出路。我们就是在这样一种前仆后继的模式中被锻炼成了一部勤劳而又木讷的机器,缺乏创新精神。
对于教育体制的反思无疑是影片的一个直接主题。对于教育问题来说,最重要的不在于在现行体制下追求完美,而是反思现行体制本身。因为如果在根本方向上错了,那么在现行体制下的追求完美和卓越会产生更坏的结果。因为教育是塑造人的灵魂的,这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工程。在这个工程中的差错,就是最严重的罪行。因为最值得珍惜的就是人的生命,而人生最可贵的就是灵魂和尊严。国家的责任在于保证生命的必要条件之外,能够保全人的灵魂的尊严,以及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才干来生存、生活,以完成自己的生命。而教育的天职则在于使人认识到生命的神圣,灵魂的崇高,以及尊严的可贵,当然,还要让人认识的自己的兴趣和才能所在,并培育这种才能,以成就建立在这种才能基础上的事业,达到生命的完满。所以当兰彻以自己的行为尽力来影响院长以促成其反思和改变的时候,其最大的价值即在于此。影片中
数次出现神圣智者兰彻达斯的说法,不无深意。
说起中国的应试教育,真是可悲,我们都已经是受害者了,难道我们的下一辈还要继续?教改越改越牛,分数无比重要,90后各类门事件层出不穷,这就是教育体系的悲哀,或者,也将是我们民族的悲哀!纵观华夏几千年,历朝历代,周期性的动荡和繁荣,200年后或许乱世。何其可幸,我们活在盛世!世态风云变幻,我既不是开国功臣,看起来也当不了亡国之奴,碌碌无为一生即可。有多少人在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又有多少人在做自己喜欢的事?社会在发展,同时社会也在倒退。物质越来越丰盛,精神越来越空虚,枷锁一重又一重。儿时的梦想越来越远,活着就像行尸走肉。仅有的乐趣就在于看一部像这样励志喜剧温情片。不过“大道理”里也有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滴——以后遇到事情,我想我会不介意学学神圣智者兰彻达斯,用右手砸砸左胸小声告诉自己“一切顺利”——因为有时候心是很脆弱的 另外,这部电影的高明之处在于,把百无聊赖的大道理说的很有趣。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正常人类对于大道理的本
能反应,只有两种情况,要么呕吐,要么反胃。从小到大,我们早已厌烦了父母老师一直用正面积极,不厌其烦地重复我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而我们又都像是青春期的叛逆者,偏偏往相反的方向走。而这部电影,像是一位聪明的母亲,用“糖水”勾芡苦药的方法,非常妥善圆润的让观者北鼻们喝了下去。
金钱和权利可以说是最多中国人认同的普世价值,但世界潮流正好相反,“占领华尔街”运动则开始反对有钱和权对人的不公。《三傻大闹宝莱坞》正好利用这种潮流,塑造了一出反权威的喜剧。影片中的反权威形象,虽在中国的小说能见到,但在中国电影却不常看到,中国真的没能拍出这么有深度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