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铁血士兵到市场元帅 - 青岛科技大学MBA教育中心
从铁血士兵到市场元帅
青岛新闻网 2009-09-29
编者按9月25日,由青岛市总工会和青岛日报报业集团主办,青岛劳模协会、青岛新闻网承办的“青岛骄傲——我们与共和国同行”劳模代表座谈会在黄海饭店举行,张瑞敏、汪海、常德传等18名全国劳模应邀出席。在共和国60华诞即将到来之际,青岛新闻网推出“青岛骄傲”系列报道,追寻这些劳模不平凡的足迹,折射青岛发展和共和国成长的光辉历史。
今天推出《汪海:从铁血士兵到市场元帅》——
汪海已经和双星一起走过了30多年。30多年来,汪海以杰出的管理能力,在企业管理和管理实践中逐步探索和形成符合中国实际、体现民族精神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模式,带领双星人在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大潮中,在国民经济过冷过热的多次起伏波动中,在国有3000家制鞋企业几乎全军覆没的情况下实现“一枝独秀”,并发展成为一个拥有鞋业、轮胎、机械、服装、热电、印刷、绣品、三产配套在内的八大行业,横跨二十三个产业的综合性制造加工业中国500强特大集团。资产总额60亿元,出口创汇3亿美元,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双星鞋市场销量连续15年稳居行业龙头地位,双星是全国唯一一个同时拥有“双星专业运动鞋、双星旅游鞋、双星皮鞋、双星轮胎”四个中国名牌的国有企业。双星创造了中国人自己的民族品牌,创造了劳动密集型国企发展的奇迹。
60年代,汪海是英姿飒爽的军人
30年多来,汪海以一个民族企业家的精神和志气,带领双星人冲破计划经济束缚,创造了中国企业界一个又一个奇迹。双星最早主动进市场,通过改体制、换机制,创出了目前6万人的大集团,管理人员不足40人的局面;最早主动进行“二产”转“三产”,不仅解决了企业调整所形成的富余人员,而且成为当时青岛乃至全国国有企业中第一个涉足三产行业的企业;最早以企业名义举行记者招待会,引起国内外的轰动;最早提出名牌发展战略,并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呼吁“创中国人自己的民族名牌”;最早挣脱外贸旧体制的束缚,成为同行业首家获得自营进出口权和出口创汇最早突破5000万美元的企业;最早推行“东部发展、西部开发”战略,主动将企业从城市转移到农村,为国有企业的战略转移树立了榜样;最早完成了由产品微利的制鞋企业向科技含量高的轮胎、机械行业的成功转型,实现了从给人做鞋到给车做“鞋”的成功跨越,创造了“小吃大(吸收合并原华青轮胎)”、“快吃慢(收购重组原东风轮胎)”、“国有吃国有”的发展奇迹。
汪海在全厂大会上做动员讲话
30多年来,双星实现了三个跨越:产品跨越(从最初黄颜色解放鞋到现在上万个花色、五颜六色鞋的海洋)、行业跨越(从给人做鞋到给汽车做“鞋”,创造了小吃大,改造了乡镇企业,实现了快吃慢,改变了国有企业,实现了国有吃国有,成为轮胎行业的一匹黑马)、产业跨越(从单一制鞋产业向多产业跨越)。实现了三个创造: 1
创造特色的中国企业文化理念;创造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模式和方法;创造性地提出创民族品牌是最大的政治。坚持了三个经: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经,跟着市场走、围着市场转、随着市场变的经,越是民族的越是自己的越是最好的经。
与此同时,汪海本人先后获得首届全国优秀企业家、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十大扶贫状元、国际优秀企业家贡献奖、世界风云人物、中国经济十大新闻人物、中国最受关注企业家、中国企业改革纪念章、中国民生行动先锋、30年中国品牌人物贡献奖、影响中国改革30年30人等上百项荣誉。
在中国首届20位优秀企业家中,如今还在国有企业这个舞台上表演的也只有汪海一个人了。可以说,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在国有企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新形势下,在中国传统加工业如何适应市场,融入全球经济的大课题面前,他用自己的精力和心血,在双星的发展实践中,探索出了社会主义特色国企发展的成功之路。
双星的市场之路
汪海,1941年出生于山东省微山县,在青岛化工学院毕业后,到青岛橡胶六厂工作。他从小就梦想成为战场将军,1960年写血书申请入伍。1971年转业回到青岛,翌年加盟青岛橡胶九厂(双星集团前身),任政治部主任,核心组成员。从此开始了他“市场将军”的征程。
汪海是中国较早进入市场的企业家,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在国家计划经济统购包销的年代里,他就已经背着鞋踏踏实实地向市场经济之路迈进。
1983年,双星集团前身橡胶九厂仍然生产品种单一“傻大粗黑”的解放鞋,但是按照国家计划生产的200万双解放鞋突遭噩运:上级主管部门第一次不按生产计划的任务收购了。这时的汪海真正意识到“企业要想活下去,只有进入市场走自己的路”,于是他自己背着鞋到各地找销路去。厂里原来没有销售人员,临时组建销售队伍,各路大军,四方出击,一面卖鞋,一面调查研究,了解市场需求。人心齐,泰山移。职工们奔波了一年,硬是把积压的200万双解放鞋销售一空。
这一年的辛苦没有白受,靠的就是“有人就穿鞋,关键在工作”。在残酷的现实中,汪海超前认识了市场,认识了工厂的产品,更认识了自己脚下的路。
90年代末,对连锁店和经营地区的卖断使汪海又多了一个“百万富翁制造专家”的雅号,开创了国有民营体制的实践,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改革“连锁效应”,国有企业分配上的“大锅饭”不攻自破。
1992年8月,汪海在美国纽约召开新闻发布会,他当众脱下自己脚上的鞋子,向媒体介绍带有双星标志的皮鞋,此举轰动美国商界。
让女排姑娘穿上中国双星
提起汪海和双星,有一件事情总被人津津乐道。1986年前后,正是中国女排以昂扬的斗志在世界排坛上连连夺冠,取得辉煌战果的时期。汪海虽然不是球迷,但凡是中国女排出战的世界大赛,汪海必看。
当汪海看到中国女排姑娘们脚上穿的竟然是日本鞋时,他顿觉一股刻骨铭心的内疚涌上心头。汪海感到这是中国“鞋匠”的耻辱。咱中国人站着不比外国人矮,躺着不比外国人短,他们能做到的我们为什么做不到?!
在一次厂领导班子会议上,汪海将自己憋了一肚子的话统统倒了出来:“女排姑娘们奋力拼搏,给咱中国人争脸,却要穿人家日本人的运动鞋。这说明啥,说明咱们无能!我就不信,他们能做到的,咱中国人就做不到;我就不信,我们堂堂中华民族有几千年的鞋文化历史,如今倒不会做鞋了!我们双星人一定要创造自己的名牌!”
从这一天起,汪海就暗下决心,将复兴民族鞋业的责任揽在了自己肩上。
汪海打响的第一枪,就是要用100天时间建一座高档运动鞋分厂,向国庆节献礼。9月28日运动鞋分厂提前建成投产,他们首先研制成功了高级专业排球运动鞋,并且还专门为女排特制了一批红色排球鞋以表达职工们的敬仰之情。
深秋季节,汪海喜滋滋地背上鞋,代表双星人进京向女排赠送礼物来了。
只见这位青岛大汉热心地背来鞋,还一双双地摆出来,边摆边念念有词:“这是铁榔头郎平的,这是二传手孙晋芳的,这是梁艳的,这是„„放心吧,我们全是按照她们脚的尺寸特意制作的。”
汪海与中国女排队员合影
女排管接待的同志微笑着望着这一幕,颇有意味地婉言谢绝道:“感谢你们对女排的支持。但是国家体委有明文规定,不准任何单位和个人向中国女排赠送任何礼物,更不允许做广告性的宣传。”
汪海脸上的笑容渐渐凝固了,他双眼习惯性地一眯,说道:“我们双星的鞋在市场上不是卖不出去,而是我这个鞋匠看着女排穿外国鞋夺冠军,心里难受。我们全厂职工心里都难受。你知道吗?为了赶制这些鞋,我们的工人整整苦干了100天啊„„”
他的真诚感动了女排,他们破天荒地接受了双星人的一片心意。邓若曾、胡进、郎平等人赶来高兴地和汪海握手并与他一起合影留念。
中国女排的姑娘们终于穿上了双星鞋驰骋疆场,还特意委托袁伟民专程到双星赠送签名排球。
继排球鞋后,汪海又上了足球训练鞋生产线。这两种运动鞋都先后成为企业的拳头产品,荣获国家银牌奖。不到两年时间,“双星”运动鞋以其质优、价廉畅销国内
市场。全国16支甲级女子排球队都将“双星”排球鞋确定为专业用鞋。
汪海的战略调整
进入新世纪,中国沿海地区的经济开放和内陆经济的落后形成了鲜明对比,贫富悬差的存在,使中央下决心进行西部开发,而在90年代初,汪海就正式提出了双星西部开发战略。
1984年,双星开始进行战略转移,首先将老产品转移出去,腾出精力发展新产品,在青岛周边地区建立起了13家联营分厂,壮大了自身的实力。90年代初,美国、日本、韩国的制鞋业在纷纷向中国沿海地区转移的时候,正是双星出口的大好形势,一方面在和他们进行正面交锋,另一方面却来了个金蝉脱壳,进行战略大转移,一只脚站在青岛,另一脚却跨到了中国的西部。
看到西部经济还比较落后,还有相当一部人没有脱离贫困线,汪海在国内率先提出了“东部发展、西部开发”的新思路,变国家“输血”扶贫为企业的“造血”扶贫,双星开始出城进山。可是对于双星的西进,开始很多人不理解,但汪海却坚持自己的发展战略:出海越洋是开放,上山下乡也是开放;双星的西进是制鞋行业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从1992年起,双星先后在沂蒙山建起了鲁中、瀚海两座在国内规模较大的“鞋城”,不但为双星找到了新的发展空间和出路,而且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老区人民的迅速致富。通过“出城、上山、下乡”为国有企业劳动密集型加工行业找到一条新的发展思路。
2005年3月18日,汪海与湖北省十堰市政府签订托管东风轮胎厂备忘录
在双星形成名牌和成功上市之后,汪海积极发挥双星名牌优势和资本市场优势,开始探寻新的经济增长点。他认为:传统的制造加工业是我们的优势产业,支撑着国家的经济命脉,而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和脱贫奔小康问题,则肩负着国家安定团结的重任。所以,在全国上下都在“上马”高科技的时候,汪海“反其道而行之”,出人预料选择了传统产业的轮胎作为企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开始了从给人做鞋到给车做“鞋”的跨越,实现了“小吃大”,双星轮胎在短时间内跃居中国轮胎业第五位。
重组了曾经被誉为中国轮胎“四大天王”之一的东风轮胎,实现了“快吃慢”、“国有吃国有”,拯救了这个国人曾经为之骄傲的轮胎企业,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轮胎企业的实力,为民族工业争了光。
汪海:每天征战市场,我是“列兵”和“鞋匠”
9月25日上午,由青岛市总工会和青岛日报报业集团主办,青岛劳模协会、青岛新闻网承办的“青岛骄傲——我们与共和国同行”劳模代表座谈会在黄海饭店举行,汪海作为全国
劳模代表应邀出席并发言,谈起自己与共和国同行的切身感受,这位共和国的同龄人感慨万千。
青岛双星集团总裁汪海在劳模座谈会上发言,他表示自己在50年代就已经成为省级劳模,几十年来,自己对这个称呼内心一直非常崇敬,劳模是时代赋予的。自己要感谢同事、员工、领导对双星集团的支持,特别是市委市政府领导给了双星一个空间,也给自己一个空间,让自己有更广阔的天地去做更多的事情。
汪海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劳模的内涵和标准也在不断改变。几十年来,双星作为国企在全国范围内较早地进行了改革,做了很多超前的事情,起初社会上也有不理解的声音,如果没有领导的理解,就没有企业的发展。他说,作为与共和国同行的一代人,我们感觉问心无愧,因为我们在不断在向前走。
“我对自己有两个定位,我永远是个列兵,也永远是个鞋匠,从给人做鞋到给汽车做鞋(指轮胎),永远要在市场上奔波。”汪海将自己比喻成市场经济中的一只鸡,每天都要找食吃,“一天找不到就饿肚子,两天找不到就瞪眼。”汪海生动地打比喻说。目前双星集团平均每天有50万双鞋和23000只轮胎要卖出去,当劳模一天,自己就要不断在市场经济中打拼。
目前双星集团拥有6万多员工,6万人背后更有数万家庭。汪海坦言自己身上的责任很重。“我们应该不断提高自己,我们全体双星人一定要把这个民族品牌做的越来越好。”
对话汪海
记者:距离1989年当选全国劳模的日子已经过去了20年,现在您的心情与那时相比有什么不同?
汪海:其实我在50年代就是省级劳模了。现在的时代不同了,那时候更多的是一种激动与感动。而现在要更有使命感,要去体现自己身上的时代价值。
记者:几十年来,您带领双星不断向前走,你感到最成功的地方是在哪里?汪海:最成功的一点就是我们能够不断适应新要求,适应市场发展。特别是作为一名劳模,能发挥我的带头作用,完成祖国交给我们的任务,不断创新,不断向前。记者:目前中国经济复苏的迹象已经非常明显,但是最近发生的轮胎特保案又给双星应战危机的征途增添了一些不确定因素,作为一名劳模,您怎么看待暂时的困难?汪海:实际上,我们大型汽车轮胎没有受影响,只有部分出口美国的轿车轮胎受到了影响,目前订单已经开始减少。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首要的目标就是扩大内需,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并积极寻找新的出口市场。其中扩大内需是渡过难关最有效的方式,国内市场的潜力也是很大的。暂时的困难不会对我们的未来发展造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