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勿忘历史振兴中华——演讲稿
勿忘历史振兴中华
(高一七班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勿忘历史振兴中华》。
三月风成熟了炎黄拓荒的后裔,五月雨诞生了华夏腾飞的希翼,七月火点燃了人类的憧憬,给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中国如苏醒的雄狮,睿智,优雅,雄壮,在广袤的大地上演绎着复兴的神话。
清朝,中国就开始遭受帝国主义的荼毒,旧中国的历史更是命运多舛的中国人民的血泪史。我们不会忘记虎门销烟的烈焰,不会忘记火烧圆明园的灰烬,不会忘记甲午海战后北洋舰队的沉灭,更不会忘记南京大屠杀后30万同胞的累累白骨。如今,面对历史博物馆内的遗迹,我们惊叹前人的智慧,更心痛众多旷世奇珍的毁灭,属于我们的金银、玉器、珐琅、珠宝,今天却依然屈辱地躺在法国卢浮宫、大英博物馆内,而残暴屠戮过我们的民族却至今都跋扈地拒绝承认历史,这是多么巨大的讽刺呀!
但我们应该庆幸的是,灾难并没有压垮我们的民族,从南湖洪船的起航,到遵义会议的伟大转折,从天安门城楼前的庄严宣告到南巡讲话的改革春天,经历八十多年的风雨,中国站起来了。此后的时光如风驰电掣般过去了,但岁月的沧桑还是镌刻在这个古老的国度上,那些销烟弥漫过的遗迹更成了历史的见证人,它们时刻提醒着“勿忘历史”,而祭奠那段历史更需要我们“振兴中华”,创建一个强大的民族、伟大的国家。
无可奈何的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一个国家屹立于世界之巅,要以强大的经济力量为基础。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溯源历史的长河:甲骨文留有你的印迹,旧石器迸发出现代文明的光辉,四大发明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而改革开放让曾经荒芜和冷寂的中国浑然成了一个充满激情和活力的天堂,西部大开发更是撩起了无数心灵对苍茫西部的满怀激情和无限向往。中国恰似春潮漫过的大地一样生机盎然。希望在前、机遇在前,我们年轻的祖国用激情和活力支持着追求的脚步不断前进。给今天的选择一双慧眼,明天的道路就会延伸无限的坦荡,给封闭的仓库一扇小窗,智慧的高山才会展露丰富的矿藏,给未来的烟花意思火星,生命的星空必会迸射耀眼的光芒。我们相信在崛起的地平线上,中国人民必将用不屈的双手托起一轮绚烂的太阳。
千百年来,人们仿佛总是致力于在这片大地上留下自己的痕迹,可究竟是什么穿透了这深深的时空?是帝王将相的盖世伟业,是智人学者的不贰真理,还是诗人们一咏三叹的爱情?撒哈拉的流沙磨平了金字塔的尖顶,海誓山盟的甜言蜜语也被风吹向四面八方,但一段即在的屈辱历史却渗透时间,警醒着几辈人。前人已矣,逝者如斯。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美好前程需要通过知识的武装来开创。窗明几净、书声朗朗,今天我们在校园里健康成长,明天必将成为国家的栋梁。
谱一曲新词念一段往事,让我们铭记: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第二篇:勿忘历史,振兴中华。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勿忘历史,振兴中华】。
今年12月9日是伟大的12·9运动75周年。回溯历史,75年前的中国,局势已是万分危机,东北沦陷,华北告急,日本侵略者占领了大半个中国,北方五省危在旦夕,日本侵略者到处烧杀抢掠,千百万中国人民被杀害,成百上千的村镇被夷为废墟,一座又一座城市被狂轰烂炸。中国共产党于1935年8月1日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号召全国人民起来抗日救国。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领导下,北平市学生联合会率领北平市6000多名学生举行示威游行。学生们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学生的示威游行得到了北平市民众和各界人士的支持,示威游行的队伍不断扩大。国民党政府出动了大批的军警进行镇压,打伤和逮捕了许多学生。1935年12月10日,北平市学生联合会组织全市学生举行总罢课,准备发动更大规模的斗争,12月16日,北平市学生和市民及各界人士一万多人再次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北平市学生和市民及各界人的示威游行得到了全国各地的支持和援助,南京,上海,天津,广州,武汉,杭州等地相继举行了示威游行。天津学生又组成了南下扩大宣传团,开赴当时的国府—南京。一场举国上下,波澜壮阔,声势浩大,得到全国人民,各党派,各界人士的支持的抗日救国学生运动席卷中华大地,形成了全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的新高潮。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掀开了中华民族抗日救国,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伟大战争的序幕。
12·9运动是在中国共产党组织和领导下的一次伟大的抗日救国运动,也是一次伟大的学生爱国运动。它永垂青史,刻在中国历史的丰碑上。
同学们,12·9运动已经过去75年了,今天,我们纪念它不仅是缅怀过去,追念先人。更是为了让我们永远铭记12·9这个神圣而又伟大的日子,牢记国耻,永远不忘日本对中华民族的侵略。今天,我们的国家已告别昔日的贫穷与落后,我们已是一个蒸蒸日上的,日渐繁荣的,团结进步的,具有着强大的国防力量和经济基础的,具有着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的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国家。同学们,我们是国家未来的栋梁,祖国明天的希望,你们肩负着中华民族复兴和发展的使命。让我们踏着先辈的足迹,努力学习,用我们的智慧和双手,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强大,更加美丽,更加昌盛。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第三篇:勿忘历史振兴中华
勿忘历史振兴中华
——光荣院老战士关心下一代传统教育专题报告会
我是一名革命老战士。今天,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代表光荣院全体院民与同学们一起重温历史,牢记革命光荣传统继承先烈遗志,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我讲的题目是《勿忘历史珍惜今天》。
同学们,大家说,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危险品、次品、废品这三样东西中,那一样东西最可怕?当然是危险品了。有关教育专家早就总结指出:德育不好的是危险品,学习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因此,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时,“德”居首位,足见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如果放松“德育”就会出现“危险品”的。在现实生活中,在谈到对孩子进行思想道德和理想信念教育时,常常听到一些家长这样说:“这东西太虚,现在把学习搞好了是最实际的,将来就什么都有了”。大家说持这种错误的认识和做法是不是太危险了!因此,我们老战士今天和广大同学们在这里重温革命战斗历史,了解老战士的亲身经历,自觉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勿忘历史、珍惜今天,发奋读书、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奉献青春!
一、记住旧社会的苦,珍惜现代生活的甜,让我们更加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美好生活。我生于1926年的旧社会,在当时封建地主阶级私有制度下,到处是人剥人、人压迫人,甚至是人吃人,那时穷苦 1
人没有地、没有粮,甚至连房子也没有,只好住在石岩洞里。有多少人为讨一口饭,为保住一条命,背井离乡,东奔西走去讨饭,当流浪的“叫花子”;又有多少人为躲避战乱,妻离子散、骨肉分离,最后抛尸荒野。每当我回想起那万恶的旧社会,就顿时恨之入骨。我没上过一天学,没读过一句书。12岁时,就给别人放牛,挣口饭吃,每顿只喝一碗野菜汤,汤里没有几粒粮。然而,我每天必须一边放牛,一边背着笼割草,把背笼装得满满的,否则回去后就要挨打挨骂。而我们现在孩子衣食无忧,天天新衣新鞋挑着穿,你们的童年在幼儿园里乐翻天,少年在校园里快乐地读书学习,并且从小学一直读到初中、高中、大学,毕业后还享受着爸爸妈妈的疼爱。我那时对你们现在的一切是做梦都不敢想。旧社会不仅生活苦得与现在无法比,而且人们整日恐怖不安,甚至天天面临死亡的威协。15岁那年,我根本不可能就像你们这样在学校读初中,而是在躲逃被国民党拉壮丁,像罪犯似的忍着饥饿日夜在外面东躲西藏,在惊恐不安中度过了几年,直到1947年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来把郧县彻底解放,这样的苦日子才到头了,郧县的穷人才翻了身。共产党领导人民闹革命,1949年10月1日建立了新中国,穷苦农民有了地种,有了饭吃,有了衣穿,孩子们有学上,到现在已经是家家户户住楼房,天天就像过新年。
“吃水不忘挖井人,翻身不忘共产党”。我们一定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同学们一定要热爱党、热爱祖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争取把我们的伟大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二、记住中国人民和人民军队艰苦奋斗的好传统,他们为了人民自由幸福、民族解放和国家主权独立而浴血奋战。我们要珍惜现在幸福生活,继续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共产党领导人民闹革命建立新中国,经历了二十八年的漫长岁月。在这漫长的艰难岁月里,上千万人民军队和子弟兵生活得更加艰难,更加危险。但为了亿万人民能过上自由美好的生活,他们不怕受罪,不怕吃苦,以苦为乐;为了实现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他们不怕危险、不怕牺牲,虽死犹荣。1949年6月,我光荣参军,编入42军124师372团机炮连。1950年,美国人发动历史上著名朝鲜战争,妄图进犯我中国、破坏祖国独立、破坏人民幸福。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抗美援朝,坚决打倒美国帝国主义。1950年6月我参加抗美援朝战斗状态。夜晚部队越过我国黑龙江就立即进入战斗。美国鬼子的飞机一排又一排在我们头顶上的来回盘旋,“嗡嗡”直叫。为了不被美国鬼子发现,我们白天隐蔽在荒山野林之中,夜晚行军深入敌营抹敌人,衣服被刺成一个个大洞,身上划出一道道血口子、鲜血直流。我们的副连长英勇负伤仍坚持战斗,白天黑夜不停。身上带着吃的干粮少,每天只能吃一个生土豆,我们饿的走不动路、仍然每天夜里去抹敌人。天上有飞机,山上没有水,部队执行命令不能自由行动,就只好喝尿止渴。在黄草岭战斗后,战士们饿得走不动路,每人只能吃两个半生不熟的高梁米疙瘩,紧接着又投入了战斗。我硬是凭着这种饿不死、打不垮英勇顽强的精神最终打败了美帝国主义,中国与朝鲜两国人民建立了深厚的国际友谊。战争年代的岁月,为我们留下无数宝贵的精神财富。
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要代代相传。“苦不苦想起长征二万五”。同学们,我们现在生活水平是大大提高了,根本不用去吃粗粮、红薯,更不吃树皮、草根。“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即成于勤俭,败于奢侈)”。我们应该懂得,现在生活条件的明显改善、国家的繁荣昌盛,正是由于我们长期坚持发扬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才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今天,我们更应该要继续坚持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同学们,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平时不浪费一粒粮、一支笔、一张纸,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分钱;在校“不比吃穿、比学习,勤俭节约、比干劲”,用实际行动把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永远地发扬下去。
三、记住革命先烈们他们为了革命的胜利,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在枪林弹雨中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继承革命先烈遗志,争做合格的接班人。在中国历史进程中,无数革命志士为了取得革命最后的成功和战斗的胜利,他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排除万难,去争取最后的胜利”。他们面对敌人的飞机大炮、面对敌人明晃晃的刺刀,他们总是奋不顾身,冲锋临阵;他们有的不幸被俘后,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面对敌人的血腥屠杀,他们总是临危不惧、大义凛然。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参过军、上过战场,亲身经历了战争的洗礼和考验。面对敌人的侵略来犯,我们的选择总是坚决地还击、再还击。有一次,我一人与三个敌人搏斗,拼死一搏,刺杀敌人。我曾在朝鲜战场上与美国鬼子打了四年,大小战斗数不清。我在机炮连,用右手指头轧炮口,怀着对敌人的刻骨仇恨用机关枪强烈的扫射敌人,为战友们前进杀开一条又一条血路,我的右手食指竟被发热的炮身活活烫掉一关节;我的右腿被子弹打穿,至今伤痕难以抹去。在战斗中荣立过四次功:三次三等功、一次二等功,党给了我很高的荣誉。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啊,我们要珍惜、珍惜、再珍惜!革命先烈为革命牺牲了,但先烈的遗志还要靠我们去实现,那就是实现人类的美好社会共产主义,我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就要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献一次鲜血,捐一次善款,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去做我们能够做的好事。敢于像2008年“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中的汶川英雄少年们那样,大灾来临勇敢助人,自古英雄出少年啊!将来你们长大了,为建设祖国出力流汗,甚至在祖国需要时献出生命也是值得的。
最后,祝广大青少年朋友学习进步、快乐,早日成为振兴中华的栋梁之才。
第四篇:中学生演讲稿:勿忘历史,振兴中华
中学生演讲稿:勿忘历史,振兴中华
中学生演讲稿:勿忘历史,振兴中华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勿忘历史,振兴中华》。
我们是幸福的一代人,生活在和平年代,但七十年前那场决定世界前途命运的伟大战争,我们不能忘记。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暴行,家国沦丧:南京大屠杀,重庆大轰炸,乔司大屠杀等等一起又一起惨案发生,无数手无寸铁的无辜百姓惨死在日本鬼子的屠刀下。终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枪炮声响起了,拉开了全面抗战的帷幕,中华儿女发出了“保卫国土”的怒吼。淞沪会战、百团大战、台儿庄大捷、平型关大捷,全国人民同仇敌忾,万众一心,同日本侵略者展开了英勇壮烈的斗争,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中华民族血染的丰碑。“从来燕赵多豪杰,驱逐倭儿共一樽”杨靖宇、吉鸿昌、陈安宝、朱程,这些一个个为国捐躯的中华儿女无论多少年后,他们的名字依然会被我们铭记在心。
1945年,抗战胜利了,但之前中国人所饱受日本侵略者的欺凌历历在目,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教训。1949年全国解放后,新中国进步飞快,逐渐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数学家、文学家、科学家,特别是在美、俄之后发发明了震惊世界的原子弹。1964年10月16日,在***的土地上,巨大的火球和灰色的蘑菇云腾空而起。这是伴随着多少中国人心中的梦想升上天的,我相信那一刻,外国人投来的是敬佩的目光,他们再也不敢轻视我们。那一刻我们中国人昂首挺胸、阔步向前。
如今,中国正在崛起,一步步走向繁荣昌盛:神舟系列飞船遨游太空,诺贝尔文学奖和医药学奖出现了我们中国人的身影,习主席继上个月访美后,这周又要出访英国。可见中国正逐步立于世界之巅。同学们,我们是中国的未来,肩负着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先辈们英勇无畏、开阔前进的精神,好好学习,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我们最大的力量。“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我们一定要加倍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铭记历史,为自己和所有中国人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第五篇: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推荐]
溯往昔 思国耻 忆英魂 振中华
七十九年前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实现他猖狂的梦想,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出兵攻占我国的东三省,蒋介石命令东北军“不许抵抗”,致使东三省这个有着丰富矿产资源、物产资源,面积是日本三个大的美丽而富饶的地方沦为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3000万同胞沦为了亡国奴。沉重而痛苦的记忆,给予了人们太多的忧伤、悲愤和思索。中国人不应该、不可能更不可以忘记,刻写在中国近代的镜头、侧面或片段,虽然斑斑点点但历历在目:从鸦片战争到中法战争,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直至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从旅顺大屠杀到南京大屠杀,可谓惨不忍睹、闻所未闻!正义与邪恶、文明与野蛮、爱与恨、和平与暴力被定格在这段屈辱的历史上,痛定思痛总是民族复兴的开始,时刻警示着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当勿忘国耻,要振兴中华!历史有时相似的让人心碎。如果没有真实的镜头、详尽的文字、残破的遗迹,我们简直难以相信过去中国近代的一幕幕惨剧!虽然历史已经过去,但不会消逝得无影无踪,历史流下的不仅仅是一堆资料、几块碑刻,数处遗址!留住历史,可以温故而知新。我们总是习惯于牢记胜利、成功和辉煌,往往把失败、伤痕和屈辱遗忘。然而,正是失败伤痕和屈辱,才给了我们重新站立的力量!
“捐躯赴国难,誓死忽如归。”在14年的伟大抗战中,所有振作中国人精神的事迹应该永远的铭刻在中国人心上。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感动,总有一种精神催我们前行。历史老人依旧在前行,我们依旧需要努力,为了那段不容忘却的历史,为了那些不容忘却的身影……
牡丹江市牡丹江边一座白色群雕便凝缩了东北在沦陷中反抗的缩影。石雕上八位年轻的女性搀扶着受伤的战友,在退却中仍持枪奋战,这是一九三八年,八位女战士在随部队西征被围时生命的最后时刻。她们最大的25岁,最年轻的仅13岁。被日军包围后,八位抗联女战士在弹尽时刻宁死不降,集体投入十月末冰冷的乌斯浑河殉国。
一九四四年六月二十三日,日军调集十多万兵力大举进攻衡阳,他们万万没有料到会在这座人口仅有二十余万的南方小城遭到猛烈的阻击,而且阻击他们十数万兵力达四十七天之久的中国军队仅有一万多人。在长达四十七天的战役中,日军共向衡阳发动了三次总攻,并向衡阳城垣倾泻了大量的炸弹、燃烧弹和各种毒气弹,将城区烧成一片焦土。面对敌军的狂轰乱炸,衡阳守军和衡阳人民用血肉之躯和简易的装备英勇抗敌,共毙伤日军四点八万人,彻底打破了日本七天之内打通湘桂线直抵滇缅的黄梁美梦。但中国守军也付出了惨重代价,国民革命军第十军几近全军覆没,牺牲抢挖
工事、运送弹药的衡阳民工三千余人。
一九四一年八月,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调集7万余人的兵力,对晋察冀边区所属的北岳、平西根据地进行毁灭性“大扫荡”。九月二十五日,日伪军约3500余人围攻易县城西南的狼牙山地区,企图歼灭该地区的八路军和地方党政机关。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某部第7连奉命掩护党政机关、部队和群众转移。完成任务撤离时,留下第6班马宝玉等5名战士担负后卫阻击,掩护全连转移。他们坚定沉着,利用有利地形,奋勇还击,打退日伪军多次进攻,毙伤90余人。次日,为了不让日伪军发现连队转移方向,他们边打边撤,将日伪军引向狼牙山棋盘陀峰顶绝路。日伪军误认咬住了八路军主力,遂发起猛攻。5位战士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一直坚持战斗到日落。面对步步逼近的日伪军,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树枝挂住,幸免于难。
电影《集结号》中的九连官兵,用一场“亡47人、生还1人”的顽强阻击,深深震撼了人们心灵。而在济南军区“叶挺独立团”四连连史馆里,记载着这样一场被官兵称作“比《集结号》更惨烈”的战斗——血战刘老庄。一九四三年春,日本侵略军向我苏北抗日根据地展开大规模扫荡。三
月十八日,作为侵华日军主力之一,第65师团3000余人携带100多门火炮,杀气腾腾地向淮阴城北刘老庄扑来。
新四军第三师七旅十九团四连82名指战员奉命阻击日寇,掩护根据地党政军领导机关和驻地群众安全转移。从拂晓到黄昏,连长白思才和指导员李云鹏带领全连官兵浴血奋战,连续打退敌人5次进攻,毙伤日伪军上百人。之后,身负重伤的白思才、李云鹏组织全连所余的20多人,掩埋好烈士遗体,烧毁地图文件,砸坏多余枪支,端起刺刀扑向敌群。终因众寡悬殊、弹尽粮绝,全部壮烈牺牲。连史馆里,记录了当年最后一位烈士在一息尚存时道出的故事——在激烈的战斗间隙,连队曾开会形成决议,为圆满完成掩护任务,放弃突围求生的机会,血战到底。从此,“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成为“刘老庄连”的连魂。
一九四五年八月,的胜利终结了百年来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绝大多数不平等条约;洗刷了“一战”中作为战胜国而受到了侵犯的屈辱;收复了沦陷14年的东三省和被日本奴役了70年的宝岛台湾。它给现代中国带来前所未有的荣耀,彻底改变了几个世纪以来中华民族的心理,让古老的民族浴火重生。
在“九一八”七十九年之际,为了那些在战火中用身躯扛起民族复兴大旗的先辈们,献上我们永远的纪念,没有抗
战的血泪崛起,就没有我们今天的繁荣富强。古人说: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导致未来的灾祸,作为一名当代青年教师,我一定要牢记历史,将英雄们留给我们的意志品质凝练为促进我们奋斗的动力,在未来的工作学习中发扬刻苦坚韧,迎难而上的精神,踏实的做好工作的每一步,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让我们悼念先辈,勿忘国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秉承遗志,奋勇拼搏,笃行致新,再振中华。
金嘉琳
二零一零年九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