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厨师前景与教育投资分析
厨师前景与教育投资分析
职业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准确的说是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同样厨师职业也是如此。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厨师的社会地位极其低下,被称为是“下九流”的职业。文人墨客笔下,记录了无数关于美食的文字,但却很少有关于厨师本身的文字记载。
在旧时代,只有为生活所迫,为了糊口和生存才去干厨师。随着社会的发展,今天,一批批既具有精湛技艺,又具备烹饪科学知识、艺术理论的厨师已经成长起来。他们已经成为中国烹饪文化的优秀继承人。同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行,大批中国厨师走出国门,迈向世界,将中国优秀的饮食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并得到了举世的称赞。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厨师在世界上已成为传播中国优秀文化的出色使者。
聊起厨师文化,厨师不单单是做菜点。他们还是画家,在唐五代时期的著名尼姑厨师梵正,将王维所画的辋川别墅图为蓝本,运用瓜果、蔬菜雕刻拼摆成《辋川小样》风景拼盘,让人爱不释手,不忍下箸;他们又是诗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扬州著名厨师杨继林曾把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前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做成了四道美味佳肴,传为美谈;他们又是医生。药膳大家都不陌生吧,不但好吃,又能治病;他们还是史学家,徐州地区的厨师借用这个历史典故制作了一道鲜味浓厚的佳肴,取名就叫“霸王别姬”,就是为了赞颂推翻暴秦的英雄项羽和虞姬的爱情„„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没有人能完全概括表达出来。
以文化推动技术创新,以技术创新来加强文化修养,现如今餐饮业发展迅速。发展前景也是可想而知的。
第一、随着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的提高,吃饭并不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而是升华到享受层面上来了,这就带来了巨大商机。
现今,在国外,作为餐饮行业的首要从业人员厨师职业,是青年人择业的首要选择。江西新东方人称,厨师职业作为永远的朝阳产业,将是二十一世纪就业的热门职业。当前的餐饮业急需大批高素质、专业技能强的厨师队伍来充实,这给厨师的就业带来了莫大的空间。第二、厨师职业比较稳定,考上大学会有好的出路,但并不代表不上学就会一事无成。2009年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大学生就业遇到了“寒冬”考验!春节前后,各大城市的餐饮行业还是一如既往的繁荣!这证明中国的餐饮行业正在步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而据2008年权威机构的调查显示,2008年厨师职业的平均年薪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不但没有降,反而增加了2.53%,厨师职业中的一些高级技术人才一直是处于紧俏状态!厨师职业在21世纪的今天已经成为十大高薪职业之一!
第三:国际权威机构调查显示,厨师已成为全球十大高薪职业之一,成为前景最为广阔的高收入阶层,成为真正的人生金饭碗。改革开放至今,餐饮业一直作为中国增长最迅速的行业之一,引领着国内消费市场。我国餐饮业正向现代化、产业化、国际化方向迈进,对餐饮人才需求越来越大。面对国内餐饮业良好的发展态势,餐饮业人才状况却发生了变化,空前的“人才荒”成为阻碍餐饮业发展的最大问题。国家餐饮行业调查显示,未来5年,中国厨师需求总量400多万„„
纵观厨师行业古今中外,未来——高薪就业,永不失业!
第二篇:OLED产业市场预测与投资前景分析
在一个供大于求的需求经济时代,企业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是否能够在需求尚未形成之时就牢牢的锁定并捕捉到它。那些成功的公司往往都会倾尽毕生的精力及资源搜寻产业的当前需求、潜在需求以及新的需求!
随着OLED产业竞争的不断升级,大型企业间战略投资与资本运作日趋频繁,国内优秀的OLED生产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企业发展环境和客户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正因为如此,一大批国内优秀的OLED品牌迅速崛起,逐渐成为OLED产业中的翘楚!
本报告利用前瞻资讯长期对OLED产业市场跟踪搜集的一手市场数据,采用与国际同步的SCP科学分析模型,全面而准确的为您从行业的整体高度来架构分析体系。报告主要分析了OLED产业的背景以及所处阶段;中国OLED产业的生产运营与发展现状;OLED产业当前的市场环境与企业竞争力;OLED产业的市场需求特征;OLED产业的进出口市场;OLED产业的竞争格局、竞争趋势;OLED主要应用市场需求状况;OLED市场的领先企业经营情况;OLED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同时,佐之以全行业近5年来全面详实的一手连续性市场数据,让您全面、准确地把握整个OLED产业的市场走向和发展趋势。
本报告最大的特点就是前瞻性和适时性。报告根据OLED产业的发展轨迹及多年的实践经验,对OLED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审慎分析与预测。是OLED生产企业、科研单位、销售企业、投资企业准确了解OLED产业当前最新发展动态,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经营决策和明确企业发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也是业内第一份对OLED产业上下游产业链以及行业重点企业进行全面系统分析的重量级报告。
本报告将帮助OLED生产企业、科研单位、销售企业、投资企业准确了解OLED产业当前最新发展动向,及早发现OLED产业市场的空白点,机会点,增长点和盈利点……,前瞻性的把握OLED产业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和趋势,形成企业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优势,有效规避OLED产业投资风险,更有效率地巩固或者拓展相应的战略性目标市场,牢牢把握行业竞争的主动权。
《2013-2017年 中国OLED产业市场预测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在撰写过程中得到了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国家经济信息中心、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国际信息研究所、中国商务部研究院、清华大学图书馆、以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等机构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们表示特别感谢!
特别说明:本报告中的大量市场数据,特别是企业排名数据,仅供企业经营参考用,望客户不要用于企业广告排名比较。否则,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前瞻资讯将不予承担!
特别提示:忽视剧烈变化的外部环境中出现的某些细微征兆,不能及时地随着环境变化而更新战略决策,最后导致竞争优势丧失。真正成功的企业,都自觉不自觉的对企业外部环境进行科学分析,从而制定至关重要的科学的经营战略!
前瞻真诚的祝福每一家志向远大的企业都能制定出高品质经营决策,从而有效规避行业风险,不断获得成功!
资料来源:《2013-2017年 中国OLED产业市场预测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称可看报告详细内容。
第三篇:电力行业投资及前景预测分析
(复制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后果自负!)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基础能源产业,是国民经济的第一基础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战略中的优先发展重点。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和基础产业,电力行业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与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它不仅是关系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大问题,而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稳定密切相关。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对电的需求量不断扩大,电力销售市场的扩大又刺激了整个电力生产的发展。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平稳较快增长;发电装机容量继续增加,结构调整加快,装备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节能减排取得新进展。全年全社会用电量46928亿千瓦时,新增装机容量9041万千瓦,年底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0.56亿千瓦。2011年,一批国家重点电源、电网建设项目按期投产,对电力工业的合理布局、优化配置和转型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012年前三季度,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受经济增长放缓等因素影响,全社会用电量增速持续低位下行。2012年前三季度,全国全社会用电量3.69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8%,增速同比回落7.1个百分点;2012年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同比增长3.6%。在“十二五”新的发展阶段,电力需求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供需的结构性变化特征也将逐步显现。2015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5.99万亿-6.57万亿千瓦时,基准方案推荐
6.27万亿千瓦时,比2010年增加2.08万亿千瓦时,是全社会用电量增加最多的五年。“十二五”末,我国人均发电装机容量可以达到主要西方国家完成工业阶段时期的人均装机1千瓦水平。
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电力工程行业招投标规模与运行模式分析报告》共二十章。首先介绍了电力的定义、分类、行业特性等,接着分析了国际国内电力行业和国内电力市场的运行情况,并对中国电力行业的财务状况进行了详实全面的分析。然后具体介绍了电网、火电、水电、核电、风力发电、绿色电力和煤电的发展。随后,报告对电力行业做了区域发展分析、重点企业运营状况分析、关联产业发展分析、电价分析和投资分析。最后对电力行业的未来前景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科学的预测。
资料来源: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电力工程行业招投标规模与运行模式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称可看报告详细内容。
第四篇:餐饮业投资及前景预测分析
(复制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后果自负!)
餐饮业作为我国第三产业中的一个传统服务性行业,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增长势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展现出繁荣兴旺的新局面。与此同时,我国餐饮业发展的质量和内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前瞻产业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自2010年1月起,统计局调整了统计口径,由统计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调整为统计餐饮收入。2010年,全国餐饮业收入17636亿元,同比增长18.0%,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1.4%。我国餐饮业在良好的经济环境下,保持着平稳快速增长的态势,餐饮消费持续成为消费品市场的一大亮点。
2011年,中国餐饮业实现收入20635亿元,同比增长率16.9%,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1.2%,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为11.10%。
2012年,我国餐饮业收入达到23448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1.15%。2012年餐饮收入比2005年增长1倍以上,年均增长16%左右,对消费品市场起到了较大的拉动作用。
2011年11月商务部发布的“十二五”期间促进餐饮业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力争在“十二五”期间,餐饮业保持年均16%的增长速度,到2015年零售额突破3.7万亿元,并培育一批特色突出、营业额10亿元以上的品牌餐饮企业集团。伴随着政府拉动消费的政策影响、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和消费观念更新等因素,未来餐饮业依然是引人注目的消费热点,中国餐饮消费水平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基本解决温饱问题,“有得吃”已不成问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已经不满足于能吃饱了,所以,吃美食、吃得好也成为人们新的追求,随即,中国的八大名菜的鲁、川、粤、闽、苏、浙、湘、皖菜馆在全国遍地开花。当鲍鱼鱼翅都不再稀罕的时候,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三高”问题凸显,一系列的所谓“现代病”、“文明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动脉硬化、心肌梗塞等疾病接踵而至,且发病率逐年提高。健康饮食成为人们更高的追求。
近年来,中国餐饮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连续20多年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餐饮业已经成为我国第三产业的一个支柱行业。
前瞻产业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餐饮业零售额从1978年的54.8亿元到2010年的1.76万亿元,零售额增长320多倍,人均餐饮消费额也增长了200多倍;今年1-8月,我国共实现餐饮消费额12923.0亿元,同比增长16.4%,显示强劲的增长势头。
前瞻产业研究院餐饮行业研究员郭雪丽认为,目前我国饮食行业的竞争,已由单纯的价格竞争、产品质量竞争,发展到产品、服务与企业品牌的竞争,文化品位的竞争;由单店竞争、单一业态竞争,发展到多业态、连锁化、集团化、大规模的竞争;由在本地发展走向外地发展,由小城市向大中城市发展,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发展,也有的是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延伸,由西部向东部延伸。
“此外,随着大量外资餐饮企业和洋品牌的食品进入我国,国内餐饮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郭雪丽说。
前瞻网《2013-2017年 中国餐饮业直营连锁市场前瞻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共十九章。首先介绍了餐饮业的定义、分类、特点及市场细分等,接着分析了中国餐饮业的现状,并对2009年至2013年国内餐饮市场的运营状况进行了细致地分析。然后具体介绍了中餐业、西餐业、快餐业和中式快餐业的发展。随后,报告对餐饮业做了区域发展分析、国内外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行业竞争分析、企业经营分析、连锁经营模式分析、酒店饭店餐饮业经营分析和投资分析,最后分析了餐饮业的发展趋势和未来走向。
资料来源:前瞻网《2013-2017年 中国餐饮业直营连锁市场前瞻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称可看报告详细内容。
第五篇:高校教育与就业前景分析
高校教育与就业分析
一:就业前景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教育的提高、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就业难等问题充分暴露。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由国家统包分配向毕业生自主择业转变,意味着现今的中国大学生已告别了从前的优越性,大学毕业生面临着激烈的就业竞争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本文将从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着手,对大学生就业存在的基本问题进行分析。据统计2007年毕业生就业率只有70%左右;08年有所下降;09年大学生达700万左右,但工作岗位保守估计只有150万。于是国内新一轮的“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这对于我国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有着巨大的危害。可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继上学难,就医难,住房难之后中国另一必须解决的难题。但我国每年庞大的毕业生群体和巨大的劳动力适龄人口,使得这成为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在以往的毕业生还没有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之下,又一拨的人群又加之到来,紧缺的、理想的就业岗位上更显得前仆后继。虽然许多的企业面临用工荒,但所提供的岗位都是普工岗位,整个社会都在鼓励大学生下基层,从基础干起,但这又与上学最终的初衷相违背,以至于他们高不成低不就,从而甚至形成了教育无用论的局面。
自1999年高校开始扩大招生规模以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日趋下降。首先是高校师生比失衡,教学质量下降,学生整体素质下降、竞争力减弱。其次是学生良莠不齐,其素质与知识基础都不扎实。在为才是举的当下社会,竞争力弱的毕业生必然难以就业,就业率下降便不足为奇了。可见,大学生就业难也是我国大学教育走向大众化的必然过程。
在市场经济时代的大学教育体系中,人才培养体系应建立在市场调节的轨道上,专业设置、学生人数、课程设置等都要由市场来调节,学校要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然而,我国现今的教育体系中,就业率的重要调节作用没有得到体现,高校也缺乏自主性,在专业设置上没有自主权。针对学校教育,受访的44家单位中,有26家认为当前大学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其中的22家单位明确提出当前大学教育中课程设置不合理成为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制约因素,存在相关性。与此同时,对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服务的评价中,持“一般”或“没有什么用”的学生占到47.45%和17.38%。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结构调整,企业进入了较为稳定的发展阶段,企业的用人也处于成熟稳定期,吸纳的人才有限,而国家大力发展的新型产业主要以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为主,所需要的是高精专人才,而大多数毕业生主要是应用型人才。在当前经济危机的情况下,主要以接纳毕业生为主的中小企业大量破产,而生存下来的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不断地减员,进而造成了就业困难。
现在的学校课程主要重理论轻实践,虽然有专业实习时间,但不足以满足社会对学生动手能力的需求。毕业生多是眼高手低,适应能力差。一些单位在聘用了大学毕业生后,不能立即使用,需要花很多时间去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这种自身知识体系的缺陷严重限制了大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而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大学教育至关重要的一环,集中的社会实践加上平时学习中对实践能力的重视,使得这些国家的大学生毕业后就能直接承担具体的工作。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而我国高校所培养的人才多在综合能力上有所欠缺,专业技能也不够强,很难把所学的专业知识熟练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在社会上也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由于我国就业指导工作起步较晚,虽然许多高校积极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目前有些高校还停留在传达政策、整理信息、组织“双选”会的粗线条阶段,就业指导工作远远适应不了就业形势变化和就业制度改革的需要。在教育公共政策方面,政策需求和供给之间存在偏差,宣传和执行的力度有待加强。调查中,“对于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出台的各项就业政策与鼓励措施”的认识程度上,“非常了解”的学生仅占
2.56%,“比较了解”的也只有23.77%。这样导致学生对政府政策的预期较低,影响政策应有功能的发挥,26.10%的学生由于对相关优惠政策“缺乏信息”,他们“不赞成或不愿意到基层工作”。
企事业单位希望直接招到有能力、有经验、有文凭的人,这对刚刚踏出社会的应届毕业生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同时,近年来某些媒体针对大学生求职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和不良行为无限制地夸张和放大,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社会对大学生群体的认识,助长了不利于大学生及其就业的偏见。不仅如此,社会舆论维持对大学生群体的评价和期待值,对大学生就业中出现的新苗头、新探求不是本着鼓励的初衷去宣传,而是带着猎奇和挑刺的眼光去看待,主客观上都不利于缓解就业难的形势。先前有指责大学生卖猪肉、擦皮鞋的报道,近来又有哈尔滨一位大学生修脚工被周围人斥以“贬值”的闹剧。
二:教育分析
学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造成供需结构不平衡的矛盾突出。从总量上看,我们的大学毕业生并不算多,远远不能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但具体到毕业生所学的专业,结构性不平衡的矛盾就突出起来。许多高校为了提高办学效益,盲目追逐热门专业,一哄而上,致使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
高校培养的部分学生质量不过硬。许多高校扩招后学校的各项软、硬件设施都不能满足需要,其中反映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师资力量短缺,教师队伍的素质下降,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培养质量,从而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很多学校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忽视了他们的实际动手与操作能力,有知识储备而不会灵活运用已成为大学生的普遍现象。虽然有些学校开办社会实践课,试图让学生所学到的课本知识与实际 工作相结合,但是安排的时间太少,或是去实践的单位很少提供好的实习机会,实践效果并没有达到,导致了大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只能纸上谈兵。众所周知,企业 需要的人往往是能够给企业直接带来绩效的人。一个仅有知识而不会动手的人是不受企业欢迎的,培养其真正上手还要安排老员工为其辅导,从而影响了企业的整体绩效。在金融危机下,一般的企业都已停止了招纳新手,但也有些企业为了进行人才的战略性调整,为以后新的发展打下基础,他们储备专业对口、综合素质好的人才,而大学生没能受到青睐,其根本原因是大学生毕业后,往往不具备实践能力。
高校的就业指导力度不够。一些高校只是口头上重视就业指导,导致许多毕业生根本就不懂如何根据自身的个性特点、职业倾向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而
是在人才市场上盲目找工作,这样自然容易遭到用人单位的拒绝。高校就业指导缺乏对学生在求职方法、技巧、何如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设计与规划等方面的指导。
部分同学在问卷中反映,学校应开设更多的就业指导交流会和招聘会,以及相关指导就业课程,以扩展同学们的知识面和应对就业方面的视野扩展。
学校是为产业培养人才的机构,从社会需求来看,大学的定位就是为社会提供人才。而它的顾客就是广大的用人单位,产业,和家长。家长辛辛苦苦培养自己的孩子,是要用钱买教育、买知识,为孩子的前程做投资。所以如果我们的教育不满足学生的需要、不满足产业的需要,那就是失败的教育,就像一些公司出的产品消费者根本不需要一样,最后这样的公司是一定要关门、一定要破产的。国外权威杂志报道,中国的工科人才只有10%能够满足跨国公司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这说明我们虽然有很大的教育规模,我们做了很大的投资,可是我们的质量不好,影响到了我们的人才市场,影响到了我们产业的发展。如果只有10%能满足国际跨国公司和外企的需要,那么对我们国内广大的国企和中小企业来说,就更没有足够的人才去提升他们,而我们现在中国经济的发展完全是依赖于产业升级。过去20年的高速发展是基于加工业,今后靠这种靠廉价的劳动力、廉价的原料和对环境的破坏,我们不可能维持产业的高速发展。现在我们必须面临的是产业升级的需求,而产业升级最关键的就是取决于我们提供人才的能力,而这个人才必须是高质量的就业难解决之道:产学合作实际上是多赢的机制,一方面教育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学生能学到真才实学;学生毕业以后有非常好的归宿;对产业来说,它在教育期间介入了教育,对教育过程实施影响,使教育能够培养出他所需要的人才。只有我们的企业与大学加强合作,给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大学才有可能培养出真正满足企业需要的人才。
我国经济的市场化、知识化与全球化使得就业政策与教育政策正在围绕“职业路径”进行重组,整合教育与工作的联结机制,提升就业能力,加快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实现充分就业与满意就业的目标。要进一步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控制长线专业的发展规模,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而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过低的院校和专业,要减少招生数量。大学应强化对外部市场的反应速度和能力,增强大学的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竞争能力,增强大学的投入和产出的效率,极大地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以消除大学生劳动力市场上的结构性失业问题。为此,我国的大学可能需要创新教学,创新课程,创新专业乃至于创新大学,创新高等教育。
大学要利用学校就业中心的信息网络,充分利用校友的人脉资源,能够及时有效地将社会招聘信息传递给毕业生,帮助大学生了解就业环境;借助讲座、座谈、模拟、案例、演示等手段帮助学生了解职业市场要求,改进他们展示专业水平的能力;大学正在寻求建立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伙伴关系,理解社会需求,并将其转换传递给各个具体的教学和研究部门,然后这些部门再基于社会的需求创新课程,创新专业甚至于创新大学。通过全方位的职业指导与服务,增强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市场能力”。学校应当搞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与全日制大学教育一样,学历继续教育应得到承认,以便形成良好的互补。一方面能形成学历教育再深造,提升个人学习目标,提高个人文化素养;另一方面又能及时有效的解决、满足一定的人才供需。现在国家、地方招考中有很大一部分职位限制学历,学历继续教育所颁发的毕业证不予于承认,但在进入工作单后却可以凭着学历继续教育的毕业证加工资、晋升。这样的矛盾无疑是对应考者的不公平、增加就业难度、提高就业门槛。国家、政府应该联合教育机构建立完善的、一致的政策法规。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导者通过对大学生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根据大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职业倾向等,有针对性地帮助个体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并明确实现目标的思路、途径,使大学生在成长成才的道路上尽可能地少走弯路的过程。在校期间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在选择就业之前做好充分的分析,毕业生才能选择合适自己的职务,而不要乱投一通,以致浪费人才资源。
尽管目前大学生就业还面临着不少问题,有些问题可能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才能调整,并且需要来自社会的各界力量共同努力,我们不能指望大学生进入劳动力市场的过程一帆风顺,但是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总趋势来看,大学生就业的前景总体上还是呈乐观发展趋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