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厦门象屿公司中文简介-整理后
厦门象屿股份有限公司
象屿保税区1992 年9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区内设管委会并代表政府施政,象屿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开发建设运营服务。1995年11月28日保税区政企分开——象屿集团有限公司(发展目标: 成为主营业务突出、产业结构合理、现金流充裕、管理领先、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受人尊敬的中国品牌企业)正式挂牌。公司发展成为业务领域跨及大宗商品采购供应及综合物流服务、土地成片开发及房地产和类金融服务的国有企业集团。厦门象屿股份有限公司以2008年12月28日中国500强企业第312位的厦门象屿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与供应链管理业务相关的所有码头、物流、园区开发、贸易等企业组建而成,是以大宗商品采购分销、码头、物流、园区开发为主的供应链管理商。拥有25家企业,2000多名员工。
厦门象屿股份有限公司连续多年位居中国500强企业300多位,福建省企业集团百强第7位,厦门百强企业第4位。至2009年,象屿股份总资产约35.5亿元人民币,净资产
5.3亿元人民币,主营收入超200亿元人民币,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国上市公司百强企业”、“AAA级资信企业”。象屿股份已在上海、广州、天津、青岛、重庆、江阴、张家港等国内主要城市和地区建立了分支机构,并与国内外大型工厂建立了业务合作关系。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大宗商品采购分销、口岸物流服务、物流园区平台建设运营、城市/城际运输配送服务等;形成了以厦门、上海、广州、天津、重庆、江阴、张家港等口岸城市为中心辐射全国的市场网络体系和将釆购分销、综合物流、金融服务、信息支持等流通环节协调统一的供应链增值服务模式。
大宗商品采购分销业务是厦门象屿股份有限公司的核心业务之一,是象屿集团有限公司自1995年成立以来精心培植并取得较好成效的业务板块,目前已在上海、广州、天津、重庆、张家港等国内主要的货物集散口岸设立了分支机构,形成了以厦门为核心,以上海闽兴大、天津象屿、广州象屿、重庆象屿、香港拓威、象屿宝发和厦门成大、兴大等9家区域性企业为操作平台的、覆盖全国及东南亚的网络性的营销能力,并以此为核心来带动象屿股份有限公司的码头、物流、园区开发等业务的全面发展。
大宗采购分销的主要商品涵括塑料化工、金属产品和农副产品三大类近30种商品,其中PVC、EVA、PP、PE、PTA、MEG、棕榈油、钢材经营在国内贸易商中名列前茅,是中国最大的乳胶、乳清粉、鱼粉进口商之一。公司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在业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是中石油、中石化、台塑、沙特基础化学工业公司等国内外大型企业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
公司主营品种
大宗化工原材料(PVC、EVA、PP、PE、PTA、MEG、芳烃等)
钢铁及金属制品(钢材、金属硅、有色金属等)
农副产品(棕榈油、橡胶、乳清粉、鱼粉等)
厦门象屿股份有限公司坚持以“创造财富、成就梦想”为己任,围绕着“做中国前列的供应链管理商”的目标,力争形成釆购分销、综合物流、金融服务、信息支持等流通环节协调统一的供应链增值服务模式,在厦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以及搭建大物流产业链的有利条件下,努力引领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和进步。
公司的选人用人理念:公开、公平、公正、择优,不拘一格,(Open, fair, just, choosing the best, not sticking to one pattern.)不惟学历、不惟资历、不惟身份,以能力为导向、以业绩为依据(not clinging to educational history, qualification and experience and status, giving top priority to personal capacity and based on personal performance,)。公司鼓励创新、鼓励张扬个性(encouraging innovation and showing personality),主张职位与能力匹配,薪酬与业绩挂钩,重视员工知识更新和职业能力提升,拥有较为成熟的有利于推动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的培训教育制度。
应届毕业生充满激情和上进心,学习能力强。象屿股份是一个成长型的企业,一直重视对员工的培养,注重内部晋升,应届毕业生的加入能够不断给企业注入新鲜血液,他们入职后将在各个方面与公司共同发展。
象屿股份公司正处于快速成长期,在这样一个成长性快速良好、管理规范的企业中,您在业务水平以及个人发展等方面均能有很广阔的成长空间。
象屿股份重视对新人的岗前培训,应届毕业生在正式上岗前将统一集中在总部安排为期两周的系统培训,内容涵盖对公司及文化的介绍、部门职责、时间管理、职业化素质以及各种形式的交流培训;正式上岗后,公司拥有完善的“传帮带”体系,并为每位新员工配备一对一的指导师,将针对不同岗位以及个人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提供充足的内外部培训,拥有从专业知识、岗位技能、管理理念、销售技巧到领导艺术等全方位的培训,同时还鼓励员工在职学历研修,让全体员工能在职业发展中兼顾不断学习的需求
员工队伍基本特点:年轻,勤勉,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较强;具有较强的市场洞察力和风险防范能力,思维敏捷,作风稳健,能够沉着应对各种挑战,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坚忍不拔;职业化程度高,个人发展定位比较清晰,对事业执著,对企业忠诚;具有强烈的团队意识和大局观念,强调合作,善于协同作战。
这是一支缔造优秀的队伍:十五年进入中国五百强,这是一支充满活力的队伍:艺术节, 体育运动会, 合唱队, 篮球队, 足球队, 登山队等 这是一支勇担责任的队伍:”春雨基金”, 志愿者服务队, “海豚之友”, 义务献血等 这是一支善于学习、勇于超越自我的队伍: 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 不定期送高管人员到清华、长江、中欧、厦大等EMBA课程班学习;请知名人士到企业开展专题培训讲座;按层级分批次组织高管、中层、新员工培训,派员工参加与本岗位有关的专业培训等等。(新加坡国立大学莫少昆教授为公司高管讲授战略管理, 香港中文大学郎咸平教授为公司中层以上讲授企业战略, 承办第二届中国开发区论坛)
Cultivation : Great importance should be given to knowledge update and occupational skill improvement to establish mature training and education system that can promote common development for both staff and the enterprise.Main training methods: entrusting colleges or universities to offer courses of MBA, EMBA, dispatching senior administrative staffs to have further studies in famous business schools, inviting well-known scholars and training organizations to hold special trainings, carrying out occupational skill trainings timely.下设干部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物流管理学院、建设管理学院、类金融学院等专业学院,为公司各层级员工提供针对性在线学习培训服务。
课程由公司内部培训师与名校专家联合开发。
党建设,工会组织,共青团建设
吴世滨董事长关于人力资源问题的发言引起省委调研组关注
我司在选人方面,不拘一格,坚持公开、公平、择优,坚持五湖四海;在用人方面,以能力为导向,以业绩为依据,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在育人方面,教育培训、岗位交流、挂职锻炼和人才储备并举,通过不断提升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确保人力资源竞争力;在留人方面,倡导事业留心,文化系魂等理念和做法引起与会人员的关注和赞赏。调研组同志还就人力资本等相关问题与吴董事长交换了意见。
象屿集团既是国有企业,又不是国有企业。说它是,因为它经营着国有资产;说不是,因为它的管理行政色彩很淡,“只有责任,没有官本位”;工作上对事不对人,上、下级之间平等共事,互为客户;鼓励由合适的人去解决公司最重要的问题,而不论这些人处在公司的哪个等级和哪个职位;求真务实,居安思危,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已任;“创新变革”的思想及奉行“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管理理念和“双赢”的经营理念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它的经营管理早已在融合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早已在适应的社会管理思想的变革了。
厦门象屿集团有限公司
主营业务
采购供应及综合物流服务:大宗商品采购供应、综合物流服务、物流平台开发运营 土地成片开发及房地产:土地成片开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
类金融服务及股权投资:资产管理、担保、典当、股权投资
经营理念(Business Concepts)战略统领,市场导向(Strategic-driven,market-oriented.)。风险第一,利润第二,规模第三(Risks first, profits second, scale third.)。多元化整合,专业化服务(Diversified integration, professional services.)。诚信是金,现金为王(Honesty is gold, cash is king).。
制度安排
集团公司:新型国有独资企业,总经理负责制,六套班子各司其职,风险管理委员会,高管考评委.
将党委工作有机融入企业经营管理之中
投资企业
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 战略导向+财务管控, 全面预算管理, 全员绩效管理, 用《人力资源指引》规范选人用人, 重点抓经营班子建设和高管队伍建设, 用《文化大纲》统一思想,规范行为。
一、采购供应及综合物流服务
以“创造流通价值,服务企业成长”为经营宗旨,逐渐形成了为制造业企业提供采购供应、仓储运输、进口通关、供应链信息、结算配套等全方位的综合服务能力,目前服务网络已覆盖全国各大口岸,拥有完善的海外代理网络,已成为国内外一批大型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核心企业:厦门象屿股份有限公司
1、大宗商品采购供应
厦门象屿股份有限公司贸易事业部(厦门象屿股份有限公司贸易事业部)
厦门象屿股份有限公司塑化事业一部(厦门象屿股份有限公司塑化事业一部)
厦门象屿股份有限公司塑化事业二部(厦门象屿股份有限公司塑化事业二部)
厦门象屿股份有限公司塑化事业三部(厦门象屿股份有限公司塑化事业三部)
厦门象屿股份有限公司钢材与橡胶事业部(厦门象屿股份有限公司钢材与橡胶事业部)
2、综合物流服务
综合物流服务主要由厦门象屿股份有限公司控股企业厦门速传物流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等近20家公司为主经营。拥有集装箱堆场40万平方米,保税及非保税仓库12万平方米,在厦门、福州、上海、天津、广州、深圳自营及包租仓库面积50万平方米;有2家专业报关行;有拖车车队及散货船。已形成集国际采购与分拨、国际多式联运服务、国内门到门全程物流服务、供应链管理服务、配套基础物流等业务为一体的综合物流服务能力。业务网络覆盖东部沿海各主要港口并拥有完善的海外代理网络。公司为包括世界500强在内的众多跨国公司、国内大型企业提供综合物流服务,如雪津啤酒、厦工机械、佳通轮胎、赛格三星、长城汽车等。
公司拥有丰富的综合物流服务经验,在业内具有较强的影响力,是厦门市重点物流企业、国家AAAAA级物流企业、福建省示范物流企业、中国物流百强企业、中国最具竞争力50强企业、第六届中国货运业大奖最佳物流公司。中国海运50强企业、中国陆运20强企业、中国空运20强企业、中国仓储20强企业。
3物流平台开发运营
厦门象屿保税区:
象屿保税区一期已发展成为港区为龙头,保税为特色,现代物流为主体,国际贸易、转口贸易并举的海峡西岸最具活力的物流园区。其中“进口葡萄酒集散中心”、“有色金属进口分拨中心”及“高新电子产品物流分拨中心”等项目,均成为海西地区最大的专业交易展示分拨中心,象屿保税区二期重点发展依托港口的集装箱堆存和拆装箱、城市及城际配送、水产品交易集散等非保业务。
二、土地成片开发及房地产
土地成片开发及房地产业务从成功开发建设象屿保税区起步,至今仍然在厦门城市建设、新区域发展中承担着重要任务,同时也积极面对目标市场拓展房地产项目,以“专注于服务市场刚性需求”为经营宗旨,成功开发了一系列精品楼盘,努力打造“象屿建设”品牌。
1、房地产
核心企业: 厦门象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房地产业务触角已由厦门延伸到南平、上海、昆山、长沙等地,在项目布局上注重长短结合,梯次发展,形成了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品牌影响力。
2、大嶝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改扩建项目
核心企业: 厦门象屿发展有限公司
厦门象屿发展有限公司系象屿集团全资子公司,主要负责承担大嶝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改扩建任务。大嶝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主要建设展示交易商城、门店等商业设施,仓库、货场、信息化服务平台等物流设施,特色酒店、特色餐饮、休闲娱乐等配套设施。将建成集商贸、旅游、休闲、购物为一体的海峡西岸最具影响力的对台旅游商业区(RBD)。
大嶝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改扩建启动项目——台湾免税商品主题公园2011年5月建成开业。
3、厦门高崎闽台中心渔港
核心企业: 厦门市闽台中心渔港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厦门高崎闽台中心渔港
该项目位于厦门本岛西北部,由象屿集团全资子公司厦门市闽台中心渔港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为主经营。占地面积63.8万平方米,是国家级中心渔港建设项目,厦门市重点建设项目,将建设成为海峡两岸水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农渔产品集散及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和休闲渔业中心。
三、类金融服务及股权投资
资产管理、担保、典当
类金融服务
类金融服务以“服务中小企业成长”为经营宗旨,通过融资租赁、委托贷款、担保、典当、不良资产处置等业务形式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延伸了服务产业链。
股权投资
公司以股权战略投资作为集团实业经营的补充,以提高资金利用效率,获取稳定收益,形成持续的滚动投资能力。
第二篇:中文简介
中文简介:
索尼公司是世界上民用/专业视听产品、通讯产品和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先导之一,它在音乐、影视和计算机娱乐运营业务方面的成就也使其成为全球最大的综合娱乐公司之一。公司在截止到2002年3月31日结束的2001财年中的合并销售额达到570亿美元,全球雇员总数达到15万多人。
面向在2005年即将真正到来的宽带网络时代,索尼公司一直致力于构筑一个完善的硬件、内容服务及网络环境,使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享受独具魅力的娱乐内容及服务。为了实现这一梦想世界,索尼集团将电子、游戏和娱乐定位为公司三大核心业务领域,进一步推进经营资源的集中。
各核心业务领域都有面向宽带网络时代的明确使命,通过不断提高收益性和品牌价值两方面的努力来继续增强公司的竞争力。在电子业务方面,索尼的目标是成为网络消费电子产品领域当之无愧的领导者,向消费者提供在家庭和移 动环境中都可以随心所欲地使用的充满魅力的电子硬件产品。在游戏业务方面,将进一步拓展“Play Station”业务,超越以往人们所理解的游戏范畴,创造一个宽带网络时代的电子娱乐全新产业。在娱乐业务领域,除了好莱坞之外,索尼将致力于在全球各不同地区制作高水准的娱乐内容,并在全球范围内发行。
在不断强化各核心业务竞争力的基础上,索尼也在积极尝试建立各种宽带网络时代的全新商业模式。为了进一步加强电子、游戏和娱乐业务之间的联系,提高集团整体价值,2002年4月索尼正式成立了网络应用及内容服务部(NACS-Network Applications & Content Service)。NACS作为索尼的内容业务领域与以电子硬件为中心的技术领域的桥梁,将尝试在索尼自有的网络平台上开展服务。为了尽快让广大用户切身感受到激动人心并且开放性的宽带网络环境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索尼还将积极地与拥有共同发展理念的企业进行弹性联盟(战略性合作关系)。
索尼集团拥有多种不同的业务领域,是一家非常独特的企业。索尼将充分利用自身业务结构的特色,通过与业界其他企业的相互合作,成为宽带网络时代引领潮流的媒体和技术公司。
索尼(中国)有限公司简介
索尼(中国)有限公司于1996年10月在北京设立,是Sony集团统一管理和协调Sony在华业务活动的全资子公司。作为在中国的地区总部,它在中国国内从事电子信息行业的投资,产品市场推广,顾客售后服务联络,并针对Sony在中国的各所属企业进行宏观管理及广泛的业务支持,推动Sony在中国市场业务的不断发展。
索尼在华销售的产品包括平面特丽珑彩电、背投/等离子/液晶彩电、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家用摄录放一体机、家庭影院系统、DVD播放机、数据投影机、Memory Stick记忆棒、聚合锂离子电池等。目前索尼在华的电子业务规模到已经达到50亿美元,总投资额已超过8亿美元,包括六家工厂在内,索尼在华共有大约一万名员工。
Sony集团CEO出井伸之曾在Sony集团全球董事会上承诺:把高速发展的中国市场作为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希望中国成为Sony东亚业务区域的成长引擎。为此,Sony为其电子产品在中国的发展定下了宏伟的目标:到2005年在华销售额达到02年的5倍;到2008年,将05年的目标再翻一番,超越日本市场成为Sony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
索尼(中国)有限公司不断扩大对华投资,Sony目前在华总投资额已超过8亿美元,这是继2001年总投资额超过5亿美元之后不断增加投资的最新数据。Sony在华投资和本地化发展的高速增长趋势仍将持续。落户于江苏省无锡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索尼电子(无锡)有限公司,作为索尼在中国的重要生产基地,已将最初2,300万美元的投资额逐步增长到近一亿美元,成为Sony加速本土业务发展的重要发源地。上海索广电子有限公司是Sony在华设立的第一家合资企业,多年来一直是获得政府高度认可的优秀企业。2003年以来,索广电子陆续投产了多达数十款的数码摄像机、数码相机新品和新一代大容量Memory Stick Pro记忆棒等新产品,其中,数码相机的产量预计在2003财年达到去年的10倍。设立于广东的索尼精密部件(惠州)有限公司近几年也将其投资总额从设立之初的1,624万美元陆续增长到5,500万美元,现已成为世界上大型的光学生产基地之一。
英文简介:
Sony Corporation is in the world the civil/specialized seeing and hearing product, the communication product and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o on one of domain forerunners, it in music, the film and television and the computer entertainment operation service aspect achievement also causes it to become one of global biggest comprehensive entertainment companies.The company in cuts off in 2001 fiscal year merge sales volumes which finished to March 31, 2002 achieved 57,000,000,000 US dollars, the global employee total achieve more than 150,000 people.Face in 2005 soon the true arrival wide band network time, Sony Corporation continuously devotes in constructs a perfect hardware, the content service and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enables the consumer to be possible to enjoy the alone charm anytime and anywhere the entertainment content and the service.In order to realize this dream world, the Sony group the electron, the game and the entertainment locates for the company three big core business domain, further advances the management resources the centralism.Various core business domain all has face the wide band network time explicit mission, through enhances the rentability and the brand value two aspects unceasingly continues the enhancement company diligently the competitive power.In the electronic service aspect, Sony's goal becomes the leader who the network expense electronic products domain deserves, provides the fill charm electronic hardware product to the consumer which all may use with wishes fulfilled in the family and the motion environment.In the game service aspect, further will develop “Play Station” the service, the game category which the surmounting former people understood, will create a wide band network time the electronic entertainment brand-new industry.In the entertainment service domain, besides Hollywood, Sony will devote in manufactures the high standard in global each different area the entertainment content, and will distribute in the global scope.In strengthens various core business competitive power unceasingly in the foundation, Sony positively is also attempting establishes each kind of wide band network time the brand-new business model.In order to further strengthen between electronic, the game and the entertainment service relation, enhances the group overall value, in April, 2002 Sony officially had been established the network application and the content service department(NACS-Network Applications & Content Service).NACS will take Sony's content service domain with take the electronic hardware as the central area of technology bridge, will attempt in the Sony innate network platform carries out the service.And in order to let the user community personal feel exciting the open wide band network environment as soon as possible the change which lives for the people brings, Sony positively with will also have the communal development idea enterprise to carry on the elastic alliance(strategic cooperation).The Sony group has many kinds of different service domain, is an extremely unique enterprise.Sony will be full uses own service structure the characteristic, through with the field other enterprise's mutual cooperation, will become the wide band network time to eagerly anticipate the tidal current the media and the technical company.Sony(China)the limited company introduced Sony(China)the limited company to set up in October, 1996 in Beijing, was the Sony group unifies manages and coordinates Sony in the Chinese service activity entire capital subsidiary company.Took in China's local headquarters, it domestic is engaged in the electronic information profession in China the investment, the produce market promotion, the customer post-sale service contact, and aims at Sony in China's each respective enterprise macro-level management and the widespread service support, impels Sony in the Chinese market service unceasing development.Sony the product which sells in China including the plane Li long color television, the back throws/the plasma/liquid crystal color television, the digital camera, the notebook computer especially, home use absorbs records and sends out a body machine, the family theater system, the DVD broadcast machine, the data projecting camera, Memory the Stick memory stick, the
polymerization lithium ion battery and so on.At present Sony in China's electronic service scale to already achieved 5,000,000,000 US dollars, the total investment cost has surpassed 800,000,000 US dollars, including six factories, Sony altogether has about 10,000 staffs in China.Sony group CEO extracted from an oil well extends once pledged in the Sony group whole world board of directors that,The high speed development Chinese market the the most important which develops as the future, hoped China becomes the Sony East Asia service region the growth engine.Therefore, Sony was its electronic products has settled the grand goal in China's development: Achieves 02 years 5 times to 2005 in the Chinese sales volume;To 2008, doubles again 05 years goal, surmounted the Japanese market to become Sony to be only inferior to US's second big market.Sony(China)the limited company expands unceasingly to China invests, Sony has at present surpassed 800,000,000 US dollars in the Chinese total investment cost, after this is continues in 2001 the total investment cost surpassed 500,000,000 US dollars unceasingly increases the investment the most recent data.Sony will invest the high speed growth tendency in China which and the localization developed still to continue.Settles down in the Jiangsu Province Wuxi country high technology and new technology industry development zone Sony electron(Wuxi)the limited company, took Sony in China's important production base, at first 2,300 ten thousand US dollars investment costs gradually grew to near 100,000,000 US dollars, becomes the Sony acceleration native place service development the important place of origin.Shanghai Rope Broad Electron Limited company is Sony the first joint venture which sets up in China, for many years always obtains the outstanding enterprise which the government approves highly.Since 2003, the rope broad electron has gone into production one after another has reached the dozens of funds the digital camera, the digital camera new product and new generation of large capacity Memory Stick the Pro memory stick and so on the new product, among, the digital camera output estimated achieves last year in 2003 fiscal years 10 times.Beginning sets up(Huizhou)the limited company also from sets up in Guangdong's Sony precision part its total investment 1,624 ten thousand US dollars to grow one after another in recent years to 5,500 ten thousand US dollars, already became in the world one of large-scale optics production bases.
第三篇:科聚公司中文简介20110421
重庆科聚机械铸造有限公司简介
重庆科聚机械铸造有限公司是一家集产品设计开发、压力铸造、机械加工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成立于2007.3,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白市驿镇,公司占地40亩,一期投入5000万元,二期规划投入3000万元。
公司现有员工120人,其中中高级技术、管理人员20人,拥有较强的设计、开发、制造能力。
公司现有铸造生产线两条、机加生产线各五条。主要生产设备均采用国际、国内先进设备:正英公司熔解炉1台、力劲公司压铸机6台、美国HAAS公司加工中心10台、数控车床2台、珩磨机1台。现有压铸能力2000吨/年、机加能力100万件/年。二期规划压铸设备12台、加工中心30台及相应质量控制检测设备,预计压铸生产能力达到8000吨/年、机加生产能力达到300万件/年。现有主要生产产品覆盖汽车发动机系列、汽车变速箱体系列、通用机器系列、摩托车发动机系列。
公司拥有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和产品检测技术和手段,完全满足对品质控制的要求。在2009年8月通过ISO/TS16949质量体系认证。主要检测设备有:光谱分析仪、三坐标检测仪、布氏硬度仪等。重庆科聚公司产品质量符合国家、行业相关标准,并持续提高质量管理和严格过程控制,确保产品质量满足用户的需要。
主要用户有长安汽车、长安铃木、重庆建设雅马哈、建设摩托、建设空调、润通动力、青山工业、吉尔法渝美等国内外知名企业。
重庆科聚将本着 “高效、优质为根本,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宗旨,依靠技术进步,努力实现产业和产品升级,积极参与市场竞争,竭诚为广大用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努力成为优秀的机械制造企业!
第四篇:厦门简介
鼓浪屿是一个面积1.78平方公里的小岛,与厦门岛隔海相对。厦鼓海峡称为鹭江。鼓浪屿景观秀丽多
姿,素有海上花园、万国建筑博览和音乐之乡、钢
琴之岛之誉,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鼓浪屿岛上海岸线蜿蜒曲折,坡绥沙细的天然
海滨浴场环布四周,鬼斧神工的碎石奇趣天成,令人遐想万千。岛上岗峦起伏,错落有致。最高峰日光岩是
厦门的象征,有未上日光岩等于没到厦门之说,鼓浪屿四季如春,气候宜人,树木繁茂,鸟语花香,空气清
新,今人心旷神怡;山和海相拥,自然造化和人工雕凿相映成 趣,日光岩、菽庄花园、皓月园、毓园更为园 中园胜景。由于鼓浪屿岛上的天然景观众多,所以为了保护这一国家级的旅游景区,政府主管部门早已开始
了有效地管理措施,除了旅游景观的开发建设外,已不许增加工厂和破坏环境的建筑,最有特色的是,鼓浪
屿街区处了环岛旅游电瓶车外见不到任何其他机动车辆,更听不到车马的喧嚣,因为有严格规定,不许任何
其他机动车辆上岛;所以,当您漫步在鼓浪屿那洁简幽雅的柏油小道上时,就会感到实实在在是一处天然美 丽之岛。
日光岩俗称“晃岩”位于鼓浪屿中部偏南的龙头山顶端,海拔92.68米,为鼓浪屿最高峰。岩顶筑有圆台,站立峰巅,凭栏远眺,厦鼓风光尽收眼底,山中峰腰怪石嶙峋?在疏疏落落的树林中,“莲花庵”“古避署洞”“龙头山遗址”“水操台”“郑成功纪念馆”等建筑,石洞、古城和历代摩崖石刻隐约可见,身临其间,思古抚今,会令人感慨万千。从岛上渡轮码头下船步行十几分钟就可以直接到达。
从石巷上进,便是龙头山寨。岩石上的圆孔是士兵搭架帐蓬开凿的。前十九路军军长蔡延锴将军见景生情,命笔写下了七绝:“心存只手补天工,八闽兵今古同;当年古垒依然在,日光岩下忆英雄。”对郑成功赞美有加。蔡元培先生也有一首七绝:“叱咤天风镇海涛,指挥若定阵云高。虫沙猿鹤有时尽,正气觥觥不可淘。”这是清代大书法家何绍基写的,一股奋发之情催人向顶峰奔去。
日光岩下有一石洞,是由巨石架起的通风口,称“古避暑洞”洞内凉爽异常,为旅游的人拂去疲劳的汗珠。
在“古避暑洞”背后刻着一首诗,“日光岩,石磊磊,环海梯天成玉垒,上有浩浩之天风,下有泱泱之大海。”出自于蒋鼎文之笔,蒋鼎文是蒋介石的同乡,他在“解决”十九路军发动的“闽变”以后,踌躅满志,心情极好,才写下这篇颇有点文采的铭文。
有人说“游厦门不游鼓浪屿就不算来厦门”,正确的说法应是:游厦门不登日光岩就不算来厦门。天风台,天风飒飒,海涛滚滚,群山倒影,巨轮列阵,举目四顾,一览无余,尽抱怀中。此情此景,谁不心潮澎湃,豪情激越!
从日光岩往下看,鼓浪屿像一艘彩船,停泊于万顷碧波之中,时浮时沉,波光闪烁;是不是像一座盆景,放在翡翠盘里,错落有致,玩赏不尽;是不是像一个睡美人,仰卧于轻雾帐里,风姿绰约,风情万种。
第五篇:教师简介(中文)
教师简介(中文)
林桂军
▪
▪
▪
▪
▪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 国务院学位办应用经济学学科评议组成员 教育部经济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召集人 博士生导师 国际贸易学教授
林桂军教授1983年毕业于北京对外贸易学院(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五年制国际贸易专业本科,1987年获加拿大卡尔顿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1995年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93年晋升为副教授,1996年破格晋升为教授。自1990年以来,曾作为访问学者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经济系、香港中文大学、意大利Bocconi大学、芬兰Abu Academi大学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美国华盛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海外机构进行讲学、讲座与学术研究。
林桂军教授现为国务院学位办应用经济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经济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召集人、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和北京经济学联合会常务理事、农业部软科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博士生导师,校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和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in China编委、若干国际学术期刊的匿名评审人。2001年获“北京市劳动模范”称号。
林桂军教授主要从事国际贸易、外汇政策和福利经济学方面的研究,是国内外最早将定量分析应用于中国外贸政策研究的学者之一。2003年他与哥伦比亚大学R.Schramm 合作发表在China Economic Review发表的一篇论文,详细描述了我国外贸体制改革和引进外资政策如何推动我国外汇体制改革的历史及其含义本篇论文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广泛重视,2004年,该篇论文的下载率进入China Economic Review的前10位。本文对决策者认识我国的外贸和外汇政策也产生较大影响。2004年美国政府的一份对华贸易报告,曾两次引用本论文的内容(Before the Office of the United States Trade Representative: Petition for Relief Under Section 301(a)of the Trade Act of 1974,as amended,Setember 2004).另外,他与哥伦比亚大学R.Schramm合作的关于中国储蓄/投资差额的研究成果也受到国际上的重视,2006年12月13/15日出版的国际著名专业杂志<Economist>专题报道了这一研究成果.2007年1月发表在<国际贸易问题>上的关于我国出口贫困化增长的论文,是继Yasuyuki Sawada(2005)之后,国际上第二篇对出口贫困化增长进行实证分析的论文,也是第一篇对我国是否存在出口贫困化增长的实证论文.他1982年留校从事教学研究工作,1987年开始,为中外学生进行英文授课。目前讲授《中国对外贸易政策》,《国际货币理论》,《福利经济学》,《高级宏微观经济学》等课程,因其丰富的教学研究经验和幽默的讲学方式深受各国学生欢迎。1989,1990年连续两年被学校评为优秀教师,1993年和2000年又分别获得北京市优秀高校教师和北京市劳动模范荣誉。
在1995年至2005年间,历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副院长和院长,林桂军教授将其管理才能运用在国际贸易学科建设上,完善了国际贸易课程的结构设置和教学内容,使该门课程在2005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林桂军教授的近期科研成果发表在中外核心学术期刊中,如China Economic Review(SSCI),The Chinese Economy(SSCI),《世界经济》,《国际贸易问题》;主持在国际著名JAI出版公司出版《The Managerial Process and Impact of Foreign Investment in China》;在国内出版《人民币汇率问题研究》,《论文规范指导与研究方法》;并主持编辑 《International Business with China: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China and Zhuhai in the Globalization of the World Economy 》和《Managing Global Business in the Internet Age》等重要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此外,他在90年代末就曾经承担过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会项目(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与中国的对策选择),近几年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科研项目“属权法国际贸易核算体系下的中美贸易不平衡成因分析”,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项目“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贸易投资与市场发展”(02JAZ790002),商务部关于反补贴经济分析与法律框架设计课题,和北京市教委2007年关于教学研究科研重点立项:“国际贸易应用技能的识别与教学改革”。
▪
▪
▪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院长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理事、副秘书长 博士生导师 国际贸易学教授
赵忠秀教授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学士学位,1991年获中央党校经济学硕士学位,2000年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97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访问学者,2003年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访问学者。
赵忠秀教授主要从事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外国直接投资、经济增长、电信经济学方面的研究。他自1991年开始从事教学工作,目前为博士生讲授《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用英文向本科生教授《国际经济学》,向硕士留学生讲授《Chinese Economic and Business System》。于1998年和2007年,分别被授予北京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和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赵忠秀教授的科研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Trade, International Economics,《国际贸易问题》,《中国与世界经济》等学术期刊上。
葛赢
▪
▪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副院长 国际贸易学 教授 博士生导师
葛赢教授1998年获得加拿大卡尔顿大学硕士学位,2004年获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博士学位。
葛赢教授主要从国际贸易,城市经济学和公司金融方面的研究。他自2004年开始在国际经贸学院的教学工作,分别为博士、硕士和本科学生讲授《国际贸易实证研究》,《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和《国际贸易》课程,并参与教育部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的研究。
近年来,葛赢教授的多篇论文发表在国外学术期刊上,如Journal of Income Distributio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Urban Studies, and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
▪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副教授 博士生导师 华盛顿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 《Chinese 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 编委会成员
殷晓鹏1996年获得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应用经济学硕士学位,2001年获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殷晓鹏博士主要从国际贸易和经济增长的研究。他1986年在南京财经大学开始从事教学工作,后在加拿大的康科迪亚大学和温莎大学任教。在温莎大学从教期间,他出色的讲课水平使他在教学评估中始终名列前三。2007年,他加入国际经济贸易学院,为本国和国际本科学生,博士学生教授《经济学原理》,《国际贸易》,和《高级宏观经济学》。
殷晓鹏博士的论文发表在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上。
唐宜红
▪
▪
▪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国际贸易系主任 教育部经济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特聘专家 博士生导师 国际贸易学教授
唐宜红教授1999年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博士学位,2000年获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硕士学位。1998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访问学者。
唐宜红教授主要从事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外资理论和政策,贸易政策政治经济学,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世界贸易组织研究。她自1991年开始从事教学工作,目前为博士、硕士和本科学生讲授《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国际贸易政策》,《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她是《国际贸易》教材的主要作者之一,是国家精品课程《国际贸易》(2005)的主讲教师之一。2004至2007年间,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贸易》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负责人。
唐宜红教授的科研成果主要发表在《国际贸易问题》,《国际贸易》,《国际经贸探索》等学术期刊上。
崔凡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讲师
崔凡1997年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2002年获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硕士学位,2006年获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博士学位。他是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访问学者,曾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得大学接受世界贸易体系与国际经济学的培训,期间在澳大利亚外交外贸部实习。
崔凡博士主要从事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组织和多边贸易体系的研究。他1997年开始从事教学工作,现在为中外博士、硕士、本科学生双语教授《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学》。
崔凡博士的论文发表在《国际贸易问题》,《国际贸易》,《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上。
许亦平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讲师
许亦平2005年获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博士学位。
许亦平博士主要从事国际贸易和实证金融的研究工作。他2005年开始在国际经济贸易学院为本科留学生,中国本科和硕士学生教授《国际金融市场》,《国际投资》,《货币银行学》,《公共财政学》和《 宏观经济学》。他最近主要的工作是研究中美贸易平衡和实验经济学。
许亦平博士的论文发表在Journal of Evolutionary Economic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evelopment Planning Literature 和《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上。
王家骁
▪ 美国华盛顿大学经济系经济学(终身)正教授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长江讲座学者”,正教授
▪ 亚太经济学会创始会长
▪ 华盛顿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联合研究中心主任
▪ 华盛顿大学国际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经济学博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1983),经济学硕士(香港中文大学,1979),工学学士(香港大学,1972)。兼任亚太经济学会创始会长,华盛顿 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华盛顿大学国际经济 研究中心主任,许多一流国际学术期刊(如Review of InternationalEconomics,等等)的编委。
主要讲授课程: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经济学(英文讲授,硕士和博士)
国际贸易(英文讲授,本科生)
主要研究方向: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金融、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 最近科研成果:
Best Paper of the Year!“Firm Failure and Financial Crisis: The Experience of South Korea”in the Journal of Korean Economy in 2000.“International Joint Ventures, Moral Hazards, and Technology Spillovers”,(with Wing-Fai Leung), forthcoming in a volume in honor of Murray C.Kemp
“Direct Investment Liberalization, Commodity Trade, and Income Distribution: What Can the WTO Do?”,Pacific Economic Review.“Optimal Income Transfers and Tariffs”,(with Sajal Lahiri, Pascalis
Raimondos-Moller and Alan Woodland),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February 2002: 79-99.“External Economies of Scale and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Tamkang University Monograph, 2001, consisting of the following papers:
(a)“Externality in th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Some Basic Concepts”(b)“Fundamental Trade Theorems under External Economies of Scale”
(c)“External Economies of Scale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Further Analysis”(d)“International Trade and Factor Mobility under External Economies of Scale”
“Housing Market Bubbles and Currency Crisis: the case of Thailand”,Japanese Economic Review, 2001, 52(4).“Economic Growth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The Case of Hong Kong”,(with Win Lin Chou), Pacific Economic Review, October 2001, 6(3): 313-329.”Ad Valorem and Specific Tariffs with Competitive Industries Are Not
Equivalent in a Trade War”(with Ben Lockwood),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00, 52: 183-195."Growth of Hong Kong Before and After Its Reversion to China: The China Factor”,(with Yun-Wing Sung), Pacific Economic Review, June 2000, 5(2): 2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