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苦难辉煌》读后感
读《苦难辉煌》有感
《苦难辉煌》,再现了一幅20世纪20至30年代中国革命历经磨难走向胜利的历史画卷。《苦难辉煌》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从中苏日三国的历史演变中,观察世界东方的巨变。在狂飙突进的二十世纪,最激动人心的口号莫过于:救国与革命。东方民族用最大的反叛精神来拷问自己的灵魂,从而演绎了生命中最大的悲喜剧。在救亡图存的紧迫环境下,来解决民族性的问题,是一个太大而终不能解决的难题,是会引发后代人无穷的思考的。就历史跨度而言,本书仅仅是选取了红军长征前后近20年的历史,但金一南老师将其放在国际大背景下、用战略思维进行解读,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在中华民族从百年沉沦到百年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各种力量在中华大地上彼此作用,甚至殊死较量的历史画卷。书中描绘了众多我们熟知的大人物,如毛泽东、陈毅、彭德怀、李立
三、张国焘、蒋介石等等,同时也描写了众多迄今仍默默无闻的英雄。
蓦然回望,不禁感叹:无数次历史长河的大浪淘沙,留下的是真正具有钢铁般意志的人。有人曾沿当年红军长征路线体验一把,但是只能体验险恶的地理环境,却无论如何体验不了当年险恶的时代环境:头上数十架飞机轰炸,数十万敌人围追堵截,随时需要作出抉择,而这抉择随时可能导致全军覆没,生理与心理始终处于极限状态。在艰苦卓绝之中,牺牲的、掉队的、逃跑的、叛变的皆有,最后保存下来的只有几千人,然而这几千人却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地火——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这一章讲述了孙中山的困惑,钢铁斯大林以及谁人看中毛泽东。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面临的重重困难,更多的是在资金方面的欠缺,也是在这里更加具体地了解了以前历史课上老师讲的国民党如何对共产党人先是无条件收容到有依据的淘汰,最后用国民党的条件来制约共产党的发展。从这里也了解到共产党发展的险阻,光从国内的角度看,就已经很不容易,但是我们的革命先辈不屈不挠,在他们的坚持下,我们党诞生并茁壮成长。东方之梦,讲述了日本对中国革命发展的影响。这一章中,第一次了解到1904年“共产党”一词第一次在朱执信的转译中在中国出现,那时候应该很少有人预料到这三个字在中国革命的发展进程上产生无法言喻的积极力量。在这一
章节中,讲了永田铁山、小佃敏四郎、冈村宁次,日本陆军中的佼佼者,日本昭和军阀集团的象征,后来人们口中的“三羽乌”的横空出世,不仅给中国,乃至全世界带来黑暗,打着“革命”和“解放”的旗号,完成了钦定法西斯的思想改造,他们攻击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我们中国。也许就像这一章第一节讲述的,一言难尽的一衣带水,因为一衣带水,联系方便,影响也方便;因为一衣带水,掠夺方便,侵略也方便。除了地域的关系,还有当时中国的封建制度制约了我们民众的思想,有了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和努力,国民的思想一步一步从禁锢的封建思想中走出来。
第三章——岩浆。蒋介石不是孙中山选定的接班人,毛泽东也不是共产国际钦定的领导者。共产国际让蒋介石作报告,却给毛泽东发讣告,是不是一开始就注定了两个人领导的两党的必然对决?蒋介石办杂志,毛泽东办报纸,皆由笔杆到枪杆,一次次的正面交锋,一次次力量与信念的较量。毛泽东通过枪杆子认识了蒋介石,蒋介石通过枪杆子认识了毛泽东,时势造英雄,英雄仍须识时事,都是为着拯救中国,都是全身心地寻找真理,蒋介石最终还是败给了毛泽东,是败于主义还是枪杆?是败于对历史的把握还是对未来的规划?就跟孙中山的困惑一样,蒋介石一辈子没有找到答案。
从“围剿”到“祸兮福所倚”,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日本军阀势力等真实力对抗,以及苏联中途对中国共产党设置的障碍,在我们党的号召下,革命党人不惜一切代价与艰难险阻抗衡,经过了围剿、崛起、陷落到突破、湘江,湘江,到瞩目大西南,历经苦难辉煌,大渡桥横铁索寒,终于拨云见日,看到红艳艳的山丹丹花开。其中,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期间,各军团都在创造急行军速度的记录,甚至有的部队走着走着都睡着了。书中的情节描写直让我建构出一幅幅盛世浩大的壮丽图画,中国共产党人的血汗挥洒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为的只是早日完成革命使命,推翻三座大山,解放全中国!
叱咤风云的人物纷纷消失之后,历史便成为一笔巨大的遗产,完整无损的留给了我们,历史是兴衰,也是命运,殊途永远无法同归,无终结即是一切的终结。中国共产党带领着全中国的劳苦大众,用自己手中的枪杆子,推翻了压在自己头上的三座大山,成立了新中国,从此当家做了主人。近几十年又通过改革开放,使我们的经济得到了腾飞,因此我们的国家富强了起来,成了屹立于东方的醒狮!
可以说从过去的苦难中熬出来了,今天终于看到了辉煌。现在回想起毛主席的这句话“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是可以作为初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真实写照的。把各种不同层次的人转变为彻底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又是何其的艰难!其中又经历过多少次的斗争?岂是三言两语就可说清的?在那些艰难困苦的日子里,每个人的灵魂都遭受着非凡的煎熬,非有非凡的毅力不可以百炼成钢。你可以指责共产党过于敏感,经常草木皆兵,揪斗自己人。但若是你知道顾顺章等人背叛革命,让共产党人血流成河。周恩来由于一念之差放过顾顺章的幼子,第二天就有革命同志因而牺牲,你就可以想见共产党人经历过怎样的精神炼狱!他们又为何对于叛徒恨之入骨了。中国经历了几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非得有那些忍受常人不可忍受之气量的勇士,方可挽救中国危局。你可以说这是中国人的宿命,或许你也可以说这是中国人必须经历之否定之否定的升华。唯有不断的奋斗,唯有不断的革命,才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这本书震憾和触动我的,除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一路硝烟一路战火和无尽的高山大河和狭道天险,还有透过那些我们曾经忽略的历史细节所展现出来的不屈不挠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脊梁历经地狱之火而坚不可催的伟大信仰。在当代人眼中已经很少有人坚持很崇高的信仰,多是为了名和利,为了自身的发展在奔波,长征时期的艰苦卓越,一切为了他人的信念已经被人们抛在脑后了。房子、车子、孩子的教育问题成了21世纪压迫中国人的三座大山,大家奋斗的目标已经不是那么单纯,在实现目标的途中,手段也层出不穷,人们心中的信仰不再那么神圣。而《苦难辉煌》带着人们回味长征时期坚强的信念、不屈的精神和强烈的时代激情。在第十二章中,记录了我们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强渡金沙江,林彪带领的一军团一夜之间翻山越岭,8次越过急流,急行军120公里。那个连树皮都吃不着、草鞋都穿不上,更不必说前有围堵、后有追兵,随时有生命危险的特殊时期,今天的我们是很难想象的。那不光是靠体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务,而是需要我们的红军战士用坚强的信念、不屈的精神来赢得胜利。每当谈到这段历史,国人无不自豪,我们所享受的不就是老一辈无产阶级用生命换来的胜利果实?我们不能忘记历史,我们更需要铭记苦难。每当回顾这段历史,敬仰这些英雄的时候,我们不能仅仅佩服他们坚强的意志、不屈的精神、崇高的信仰,我们更需要的是
以史为鉴。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更应该重新思考一下现在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审视一下我们今天所渐失的信仰和追求。
站在历史的新起点,我们回望历史,走向未来的脚步将更加坚定和执著,但是,能不能靠着历史的自觉继续发扬我军的优良传统,践行我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军魂,完成军政一致、官兵一致、军民一致三大任务,不仅关乎国家的命运,也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关键所在。国家的兴衰与个人的荣辱紧紧相连,国家的命运与民族的命运也紧密相关。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我们仍然需要传承当年的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古田会议精神和长征精神,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勇于创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才能实现真正的民主与监督。这是从苦难走向辉煌的最佳路径。
作为当代大学生,中国共产党的新鲜血液,要积极主动向党组织靠拢,认真学习关于中国共产党的知识,为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努力奋斗!
作为21世纪的我们,我感慨万千。面临科技发展的今天,面对知识经济的 挑战,说明人才是何等的重要,它是国家的财富,是振兴的希望。我们要勇敢 地承担起世经重托,我们要跨越世纪的一代,是21世经的真正主人。把自己的 人生理想与祖国、时代、人类命运联系起来,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良好品德,发扬创新精神,掌握实践能力,勤奋学习,立志成才,做个新世纪的社会主义 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无论前方如何的坎坷,道路多么的艰难,党始终带领着我们,带领着我们走过了风风雨雨,披荆斩棘,带着我们向美好的明天前进。宏图已绘就,号角已吹响;壮志在心头,扬鞭在脚下。让我们跟随着党,在党的带领下,以满怀豪情再创新世纪的辉煌。
第二篇:苦难辉煌 读后感
《苦难辉煌》读后感
一部《苦难辉煌》让我重温了亿万中国人历经艰难险阻而重获新生的苦难历史;展示了人民军队慨然赴国难,最终夺取胜利的历史轨迹。在中国近代史上,我们总是处在弱势地位,被压迫,被欺凌。在帝国主义的铁蹄下饱受凌辱,在封建主义的夹缝中艰难求生。中华民族的近代,经历了太多苦难,太多挫折,太多失败的屈辱。我们需要胜利,我们需要胜利来唤醒中华民族的自立自强和全中国人民的自尊;我们需要胜利,我们需要胜利来打破封建主义的枷锁,打破帝国主义的牢笼;我们需要胜利,我们需要胜利来挽救民族的危亡,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正是这个时候,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她给中国人民点燃了燃烧的火炬,她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未来的希望,她给中国人民筑起坚韧和信仰,她给中国人民带来挺直身躯的脊梁!民族的觉醒,或许这个时候才算真正开始。中国共产党人出发了,一群特别坚决、特别勇敢、特别能奋斗、特别能吃苦、特别富有牺牲精神的中国人出发了。他们以自己的一腔热血,引导着中华民族的未来的方向,改变着中华民族的历史的命运。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哪一件不是艰险异常?哪一件不是关系着生死存亡?而在这种后有追兵、前有堵截的情况下还要面对共产党组织内部的争论与妥协,弥合与分裂。但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从来都不相信困难。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人仍然勇敢坚韧,从层层的苦难中走了出来,创造了战争史上的种种奇迹。那二万五千里的长征,正是一份精神洗礼。没有人会去否认共产党人曾经经受的苦难。其实,也正是由于这些苦难,让共产党人明白了:实事求是是从苦难走向辉煌的思想根基;人民群众是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力量源泉;理想信念是从苦难走向辉煌的精神动力。
生活和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这个时候,要的就是那份坚持和勇敢。作为一名党员,我们更要发挥不怕吃苦,不畏艰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新时代的我们,做人就要做有心之人,要能根据自己的实际和具体情况做出自己的风格,人活着做什么事都要经过自己的思考,要有自己独立的想法,不可人云亦云。更要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地做好本职工作,以严谨的工作态度来对待每一件事情。不光如此,我们还要学会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有建设性和创造性工作。在努力工作的同时,不玩服务他人,帮助他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第三篇:《苦难辉煌》读后感
《苦难辉煌》读后感
——做民族脊梁,树民族栋梁
读《苦难辉煌》,就是在读中国的苦难史,读中国的辉煌历史。我们触摸的是厚重的中国历史,思考的是中国的未来。
苦难之后是辉煌,不经历苦难,哪里来辉煌?金一南先生的这部《苦难辉煌》是一本用战略思维、战略意识点评历史的书,是第一本可以作为大散文欣赏的历史图书。它向我们再现了一幅20世纪20至30年代中国革命历经磨难挫折走向辉煌胜利的历史全景画,读后颇有感触。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毛主席对长征的一番评价:“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终。”毛主席的大无畏精神,伟人已逝去,回音壁上的轰隆声,仍然如雷贯耳。
金一南说:“先有真人,后有真理。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使我一定要写出这批真人。他们不爱财,不为官,不怕死,就为这个事业,为心中的主义。今天一些人可能觉得事业和主义已经没有躲闪吸引力了,但当年的共产党人为了心中的主义,始终抱有不变的信仰,所以我特别想写这批真人。他们之中,很多人没有看到胜利这一天,没有机会评功评奖,授衔授勋,也没有机会返回家乡光宗耀祖。但这批人是我们这个军队、这个党、这个国家真正的脊梁。”
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上,昔日的战场已硝烟散尽,一个伟大时代的宏伟画卷正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历史是相对的,辨证的。过去相对现在是历史,现在相对未来是历史。我们作为后来人,正在续写着历史,必须接过先辈们的接力棒,跑好属于自己的一程,做好历史的传承者、创造者。努力成为新时期的民族脊梁。
作为新时代的党员教师,我深深知道:很多工作有他的功利性,唯独教师这个行业没有。很多行业、事业可以失败,教育不行。我们的学生就是社会的未来,我们作为教育者是为未来工作着,与未来同行——每个孩子的未来,众多家庭的未来,我们国家的未来,一个民族的未来,一个民族的辉煌的蓝图要靠这些学生来绘制。
作为新时代的党员教师,我们首先要成为民族的脊梁,然后在工作中要努力培养民族栋梁之才。
然而成长在电脑时代“九零后”,他们对于中国共产党走过的苦难辉煌,可谓知之甚少。对于书中提及的坚定的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艰苦奋斗的革命作风的理解,更多的是流于表面。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这些,如何教育他们,肩负起历史使命,把中国带向另一个辉煌,是作为当代教师最重要的职责。我想,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最重要的是拥有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和积极饱满的工作热情,这样可以从正面感染、教育和激励学生。
《苦难辉煌》一书中引了周恩来总理年轻时的一段话,让我感受颇深:欲筹一生之计划,舍求学其无从。然学而不勤,则又何贵乎学。是故求学贵勤,勤则一生之计定矣。人人能勤,则一国之事定矣。”我们每一个老师都用自身的“勤”去带动身边的学生,何愁我们的祖国不辉煌呢?
有人把精神力量的来源归之于苦难和胜利。苦难砥砺意志,胜利催人奋进。
第四篇:《苦难辉煌》读后感
作为一名年轻人,加强学习,提升素质、继承传统、坚定信念一直是我的不懈追求。古语云:“温故而知新”、“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今年恰逢建党90周年,读一些回顾革命历史的书籍,对更好的了解革命战争年代的那些人、那些事、那段历史很有裨益。2011年清明节前夕,我拜读了金一南教授所写的《苦难辉煌》,读完之后,感觉受益匪 浅,颇受启发。历史烽烟中,峥嵘岁月里,无数中国共产党人在探求救国救民、民族独立的道路上孜孜以求、舍生忘死,在经历了无数的磨难与困苦、挫折与失败后的勇往直前、百折不饶,读完全书,那一个个鲜活的身影仿佛出现在眼前,让我感受到信仰的无穷力量。如果把这本书比作一幅画,那么在我看来,这本书应该算是一副现实主义长卷,作者运用高超娴熟的写作技巧,展示了一幅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奋斗、苦难、挫折、最后走向辉煌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而把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放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大背景中,放在与国民党的对照中,放在日本帝国主义法西斯侵略史中来描绘,这无疑是第一次。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客观、真实、全面。这本书中告诉我们,历史是个复杂的多面体,事实并非想象。伟人其实也很普通,没有神的智慧与力量。他们也会犯错误,也会打败仗,也会骂人。这本书的运用写实主义手法,以普通人的视角,从细微处着笔,让历史人物“有血有肉”,更加丰满、生动和具体,仿佛就在我们身边一样。在此书中,长征在刚开始时根本不知未来的方向,曾经遭遇四面楚歌;红军的指挥部和主要领导人差一点被敌人围歼;毛泽东主席也打过败战,并曾经在公开的场合坦承自己的指挥失误;“大汉奸汪精卫年轻时也曾经表露出“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为革命献身的壮志豪情。我想,这就是“实录精神”所折射出的进步意义。
在此书中,金一南教授不仅明确地回答了“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这个问题,更全面细致地用大量事实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胜利是历史的选择”这一精辟的论断。纵观全书,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启发:
一是实事求是是从苦难走向辉煌的思想保证 实事求是是共产党的思想精髓。书中写道:“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列主义,送来了组织指导,甚至送来了部分经费,但没有送来武装割据,没有送来农村包围城市,没有送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就要求当时共产党的领导人审时度势,结合实际,研究和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革命之路,而不能照搬国外的经验。
任何新生事物的发展都要经历曲折的历程。历史的经验证明,发展的道路从来不是光明坦途,而一定是充满坎坷,这就需要我们实事求是、脚踏实地,边摸索边前进。如今,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中国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化挑战为机遇取得发展?历史的结论是: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因为走了“自己的路”,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是因为走了“自己的路”,把中国建设成富裕、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依然要靠走“自己的路”,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这就说明,实事求是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思想保证,只有实事求是,才能保证方针路线的正确性,也才能保证取得最后的胜利。
这些年,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华民族的复兴是一个十分热门话题。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夸大其词者有之,保守悲观者有之,欣赏赞叹者有之,恶意诋毁者有之。而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和众说纷纭的国际舆论,我们尤其需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以实事求是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持从容和沉着、清醒和冷静,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事,走好自己的路。
二是群众路线是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坚强依靠 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才是推动历史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战胜国民党,取得国家的领导权,是因为当时中国共产党雄厚的群众基础。中国共产党的胜利,国民党反动派的失败,绝不是偶然的。与其说这是历史选择的结果,勿宁说这是人民选择的结果。因为人民是创造历史、推动历史、书写历史的真正主人。沿着历史的长河一路走来,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共产党能够发展壮大,从各种政治力量中脱颖而出,体现了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能够纠正自身错误而不断进步,成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领导核心,更是体现了人民的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唤醒了东方睡狮,让炎黄子孙重新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树立了要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定信仰;是中国共产党让苦难深重的华夏儿女重新焕发出昂扬的气度和乐观的精神,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路上阔步前行。历朝历代,古往今来的无数事实充分证明:“得民者心者得天”,“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存在与发展取决于人心所向,不能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就必然垮台。历史还昭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
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依然面临着人民的选择!执政党要继续保持执政地位,就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必须将“紧密联系群众,相信和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一直贯彻执行到底。特别是在当今社会,面对人民群众的不断变化的利益诉求,共产党人应该继续沿着革命时期制定的群众路线,相信群众、联系群众、团结群
众、依靠群众,继续将群众作为建功立业、执政兴邦的坚实靠山。
三是坚定信仰是从苦难走向辉煌的不竭动力 坚定的信仰来自磨砺,尽管只有“小米加步枪”,尽管人数不占多数,但是坚强不屈、百折不挠却早已昭示了他们的光明前途和未来,才有了60年前新中国扬眉屹立在世界东方。正如书中说到,中国革命的胜利不是天赐良机,而是来自千千万万的人的英勇献身。人性的光芒不是在共产党人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最辉煌的时候迸射出来的,而是在共产党人遭遇一个又一个失败,在前景最暗淡的情况下展现出来的。像红军20师师长胡天陶被俘,让国民党方大吃一惊的是一位红军师长在冰天雪地中身上只有几件打满补丁的衣服,而在国民党的威逼利诱下,胡天陶始终只有一个字“不!”这就是共产党的信仰,这样的人就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脊梁。他们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摧不毁,打不垮,战不胜,在艰难困苦中唤醒一个灾难深重民族的自尊、自信和自强,在一穷二白中支撑起一个历史悠久国度持续的繁荣发展。
坚定的信仰与艰苦奋斗的作风是表里相依、内在统一的。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的那样:“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与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不能脱离的,没有坚定正确的正确方向,就不能激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没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也就不能执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又如书中所说,“你可以忘记工农红军纵横十一省区,征程两万五千里,一路硝烟,一路战火;可以忘记不尽的高山大河,狭道天险,国民党数十万大军左跟右随,围追堵截;可以忘记革命内部争论与妥协,弥合与分裂。但有一点你将永难忘怀:那就是长征所展现的足以照射千秋万代的不死精神和非凡气概。”古语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当今经济繁荣、国力昌盛的年代,我们更应牢记 “忧劳足以兴国,逸豫足以亡身”的古训,始终保持励精图治、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发扬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盈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从胜利走向更大胜利,从辉煌走向更加辉煌。切不可麻痹慵懒、腐化堕落、骄奢淫逸。
四是开拓创新是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决定因素 《苦难辉煌》中那种空前复杂的历史环境,与我们今天面临的局面有很多相似之处。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在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天上还有飞机轰炸的情况下,没有开拓创新的魄力,不运用超常规的军事方法不仅无法取胜,甚至连保全自身都存在问题。然而,正是因为以毛泽东为首的革命领导集体能够审时度势,开拓创新,通过游击战、开辟革命根据地等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攻守策略,不仅壮大了自身实力,更夺取了战争的最后胜利。“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若等闲”,回首当年,长征精神既是中华民族崛起的思想星火,也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思想灯塔,长征精神中的开拓创新精神,指引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从战争年代到和平时期,从干革命到干工作,为国家为民族奉献着自己聪明才智。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正是因为有着无数为了社会主义建设殚精竭虑、夜以继日工作的优秀共产党员,在苦难中不懈奋斗,自主创新,缔造一个不屈民族的伟岸形象,赋予一个古老的国家以现代的品质,才有今天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读完《苦难辉煌》,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在这个物欲横流、信仰珍贵的年代,有什么能让我们感动?有什么值得我们崇敬?有什么能让我们追随?我的答案是: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缅怀革命先烈,最好的方式是什么?我的答案是:行动就是最好的缅怀。于我而言,我将继续以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为指引,将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融入到我的具体行动中去,做一个真正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具体来说,就是在政治上追求进步、在工作上敬业爱岗、在学习上积极进取、在生活中奉献爱心,让信仰成为一种动力,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从《苦难辉煌》这本书中不难得知:五星红旗的红色,是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染红的,我们今天的幸福美好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我们不仅应该铭记,更应该珍惜。此时此刻,国家新一轮发展振兴的集结号已经吹响,宏伟壮丽的发展蓝图已经展现在全体中国人面前。“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就让我们全体中国人,在以总书记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带领下,凝心聚力、奋发有为,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以舍我其谁的使命感,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为了国家的灿烂明天和我们自己的美好未来共同努力奋斗吧!
第五篇:《苦难辉煌》读后感
《苦难辉煌》读后感
接下来我就《苦难辉煌》一书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实事求是是从苦难走向辉煌的思想根基
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也是我们党全部理论的思想精髓。书中写道:“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列主义,送来了组织指导,甚至送来了部分经费,但没有送来武装割据,没有送来农村包围城市,没有送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那么,“武装割据”从哪里来?“农村包围城市”从哪里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从哪里来?不言自明,都是从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理论勇气和创新实践中来!对于开辟和领导正确革命道路的毛泽东同志,书中这样评价:“毛泽东不是先知先觉,却以最大的历史自觉来到转折点。没有句句是真理,只有步步实事求是。”
历史充分证明,前进和发展的道路从来不是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而是处处有荆棘密布、时时有暗流涌动,需要我们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探索、去追求、去创造、去改变。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因为走了“自己的路”,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是因为走了“自己的路”,把中国建设成富裕、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
二、人民群众是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力量源泉
历史给中国共产党人的磨难,超过了所有其他政治团体和党派。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没有多少人相信,这个不足百人的政党能够赢得中国的未来。是什么力量支撑着那支在崇山峻岭、江河草地中长征的疲弱不堪却斗志昂扬的队伍,背负起这个世界上最大国家和民族复兴的全部希望?正是当时中国共产党雄厚的群众基础。长征史诗告诉我们:是沿途中群众不断的兵源补充,使战斗的火种能够传续二万五千里;是一路上人民不断的供给保障,使革命的洪流能够纵贯神州。有了群众的帮助,国民党反动派即便有飞机大炮也徒劳;有了人民的支持,国民党反动派纵有千军万马也枉然。
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才是推动历史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中国共产党的胜利,国民党反动派的失败,绝不是偶然的。与其说这是历史选择的结果,倒不如说是人民选择的结果。因为人民是创造历史、推动历史、书写历史的真正主人。沿着历史的长河一路走来,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共产党能够发展壮大,从各种政治力量中脱颖而出,体现了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能够纠正自身错误而不断进步,成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领导核心,更是体现了人民的选择。古往今来的无数事实充分证明:“得民者昌,失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