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都江堰市环境保护局2009年双拥工作总结
我局双拥工作在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以争创 省双拥模范城 为目标,以解决驻 都江堰 部队实际问题为重点,全面贯彻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全力支持驻 都江堰 部队建设,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加快军队建设提供了服务保障,得到了驻地部队和复转军人的一致好评。
一、领导重视,组织有力
近年来我局领导非常重视双拥工作,始终把双拥工作作为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切实加强双拥工作的组织领导。为加强对双拥工作的领导,专门成立了由我局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局党组成员及下属单位主要领导为组成人员的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充实了双拥工作的组织力量,并将双拥办公室设立在局 办公室,专门负责双拥工作的组织协调,在实际工作中,我局始终坚持党委议军会议、军地联席会议等制度,使双拥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得到了及时的解决。
二、广泛 开展双拥活动,加深双拥工作认识
为了增强全局广大干部职工对双拥工作的认识,增进与驻地官兵的感情,我局结合实际,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使 双拥工作 深入人心。局双拥领导小组利用周 一职工大会的 机会,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委、政府关于双拥工作的有关文件,并提高干部职工的国防意识和拥军意识。经过深入学习,大家对双拥工作的认识进一步明确,一致认为,建立巩固的国防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没有强大的国防作后盾,就不可能赢得应有的国防地位。通过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了我局广大干部职工开展双拥工作的认同感和积极性,大家决心要认真学习军队的优良传统和顽强作风,以扎实细致的工作,为驻地军队做好服务,为城市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
三、办实事解难题,推动双拥工作深入发展
双拥工作不仅体现在落实政策规定上,更体现在为部队办实事的具体行动上。因此,我们把帮助部队解决实际问题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根据部队建设与发展的新形势,积极开展 了 走访慰问、项目支持等系列拥军活动。
我局是政府职能部门,承担着城市 环境保护的 重任。为了认真落实双拥领导小组各项工作任务,我局本着为创建 省 “双拥模范城”服务、为军队建设服务,充分发挥职能优势,结合 工作 实际,采取强有力措施,严格落实各项优抚安置政策,为驻 都江堰 部队及军转干部提供优质服务,有利促进了双拥工作的向纵伸发展,加快对军地共建项目和军队援建项目 环境 审批办理速度,为创建 省 “双拥模范城”提供服务。我局充分发扬拥军优抚的光荣传统,把支援部队建设作为义不容辞的已任,不折不扣地认真落实安置政策,最大限度地安置接纳军转干部和复退军人,让军转干部和复退军人感受到了党的温暖,打消了后顾之忧。
四、存在问题及今后打算
近年来,虽然我局在双拥工作中做了一些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其他单位比较而言,我们还做得不够,工作中还有许多不足。今后,我们决心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将 环保 部门双拥工作进一步推向深入。一是将创建活动经常化,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坚持成功经验的同时,充分借鉴其他部门双拥工作的好经验和好做法,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经常性开展一些双拥活动,使创建活动真正成为推动我局双拥工作的动力。二是发扬创新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特别要在巩固走访慰问和项目拥军的成果上下功夫,争取创出特色,创出水平,不断丰富拥军的内涵,扩展拥军的领域,提高拥军的质量。三是要抓好优抚双拥制度的建设,力争将我们双拥工作取得的成果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进一步纳入规范化、经常化的轨道,将我局的双拥工作推向一个更新更高的层次。
第二篇:环境保护局年终工作总结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环保部门的关心指导下,一年来,我局以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为指导,在积极服务于县域经济建设,保障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强化环境监督管理,完善内部运行机制,深化改革,充分发挥环保职能部门的作用,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就今年一年来工作开展情况及2014年工作思路汇报
如下:
一、2013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积极落实了全县污染减排工作
为实现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2013年安排落实水污染物减排项目4个。具体是:xxxx县华润铜业有限公司结构调整减排项目、xxxx隆鑫泰钨业有限公司污染治理工程减排项目、三龙牧业和科达农庄农业源治理工程减排项目,预计化学需氧量减排123.47吨、氨氨减排85.57吨。目前,1、xxxx隆鑫泰钨业有限公司已编制完成治理方案,现有较完善的氨氮治理设施,能正常运行达标排放。企业有运行记录、排污费票据、照片等台帐资料;
2、xxxx华润铜业有限公司已关停,且现场生产设施已全部拆除,土地已转让给xxxx县经纬钨业有限公司;
3、三龙牧业养殖量约14800头/年,减排措施采用鼓励模式5即污染物全部综合利用,有沼气池,自有果园,有猪粪堆场,果园辅设了输水管;
4、科达农庄养殖量约8800头/年,减排措施采用鼓励模式5即污染物全部综合利用,有沼气池,自有果园,有猪粪堆场,果园辅设了输水管。
2013年12月底前须建成投运的污染减排重点项目xxxx县污水处理厂二期新增设计处理能力1万吨/日配套排污管网建设已于10月完成招投标,并于11月16日开工建设,现已到了部分设备,剩余设备也将于11月30日前到位。同时,2014年须建成投运的重点减排项目江西xxxx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于2013年6月完成签约,正在平整土地和设计。
(二)继续深入开展了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工作
我局争取到位中央2012年重金属污染防治重点示范区域专项资金8150万元,这也是全市环保系统争取到位的第一笔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专项资金。该专项资金项目省环保厅、省财政厅已于2013年4月8日批复同意实施,项目包括治污设施升级改造、风险防控、工业企业污染源治理、示范、能力建设等5大类工程,28个分项工程实施,到目前为止,已下拨30%的启动专项资金,11个工程已完成设计、招投标,进入施工阶段,其中6个项目工程量已完成80%。
(三)扎实开展了排污企业专项整治行动
2012年12月,我县启动了“排污企业专项整治行动”,整治行动中,对存在问题企业实施“一厂一策、治旧控新”,严格按照“强制停产一批、挂牌督办一批、依法取缔一批、长远整改一批”的原则,对108家企业分别提出了整治要求。目前,41家无证无照、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非法排污企业已取缔到位,共出动执法人员千余人次,出动车辆300余车次,共拆除摇床181台,捣毁转槽33个、浮选机69槽,沉淀池37个,破碎机41台,滚筒14个,电机12台,收回电线1500余米,捣毁转槽33个,拆除生产工棚78间。62家存在不同程度环保问题的企业,委托有资质的环保治理公司编制完成了《排污企业专项整治项目技术实施方案》,并由县财政出资1500万元扶持企业完善环保设施。目前,32家企业已按整治要求整改到位,3家企业已停产,1家企业正在实施搬迁选址中,1家企业已被整合,其余企业按照整治要求正在建设完善环保处理设施。5家限期搬迁企业中,伟良钨业、南安板鸭厂等2家企业已完成新厂房建设,准备试生产,东升钼酸铵厂已在新址建设厂房,正在准备资料报批相关手续,xxxx县滩头标石厂已选址,正在签订合同,还有1家企业正在进行建设用地选址。同时,为防止被取缔的非法排污企业死灰复燃,专门成立了常态化巡逻检查小组,定期对被取缔的非法排污企业进行巡视监管,确保整治取缔到位,杜绝死灰复燃现象发生,截至目前,综合执法巡查组共计出动车次26次,人员150余人次,对我县范围内非法排污企业所在区域开展了十余次全面巡查工作。
(四)进一步加强了对企业的监督管理
1、严格执行环保第一审批权、环境影响评价等制度。在建设项目的审批上,我局坚持做到不越级、不擅自降低标准,切实把好项目审批关,禁止新上污染大、难治理项目,较好地控制了新增污染源。截止目前,共审批建设项目45个,环评率达100%。验收了10个工业项目,17个建筑用房建设项目,办理了排污许可证70本。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一律先评价后建设,严把项目审批关,控制新增污染源。
2、继续开展重点水污染企业不定期排查。为确保章江流域水安全,2013年,我局进一步完善了《关于对全县重点水污染企业定期不定期进行检查的制度》,以4人
为一组,以夜间突击排查为主,每周不定期对隆鑫泰钨业有限公司、金城钨业有限公司、伟良钨业有限公司、盛发矿业有限公司、悦安超细金属有限公司等重点水污染企业以及章江河xxxx南康过境断面水质进行采样监测,有效地防止了企业污水偷排漏排的现象。
3、不断加大环境监测力度。为随时掌握辖区内地面水环境质量,截止目前,我局对辖区内十
五个地面水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三次监测、饮用水源头进行了11次监测,取得了监测数据540个。同时,对辖区内80多家排污企业进行了定期和不定期监测,对普通污染源企业一季度监测了一次,对八家重点污染源企业做到了每周监测一次,对临时性污染源做到了逢检查必监测。
4、深入开展排污企业集中排查整治工作。年初,我局下发了《关于转发市环境保护委员会〈关于开展章江河流域污染企业集中排查整治工作的通知〉的通知》(余环委办字[2013]4号)、《关于做好汛期尾矿库设施安全防治污染事故工作的通知》(余环字[2013]6号),要求章江流域内各企业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加强环保设施管理,制定和完善环境保护制度,加强尾矿库的管理。定期对各企业尾矿库、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巡查,确保尾矿库、环保设施正常运行,切实保护好人民的生产、生活饮用水的安全,消除安全隐患,防治汛期灾害和污染事故的发生。
5、全面推进环境安全百日大检查活动。根据省环保厅《关于开展全国环境安全百日大检查活动的通知》(赣环监字[2013]38号)精神要求,我局从7月份开始开展了环境安全百日大检查活动,对我县重点行业企业环境风险及化学品企业、16座尾矿库风险隐患进行了排查,均未发现安全污染隐患。同时,对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进行了排查,从现场检查情况看,我县辖区内(县级及乡镇)的饮用水源地一级、二级保护区内未发现与供水设施和水源保护无关的建设项目,在重点流域干支流沿岸未发现重金属、冶炼等重点行业、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采选矿场等排污单位,所有饮用水源地已按要求设置警示标志等,水质符合环境功能要求。此次活动共出动人员69人次,出动车辆22车次,检查企业110多次。
(五)认真查处污染事故和污染纠纷。本着“群众投诉无小事”的工作态度,今年以来,我局加大了污染投诉、污染事故的查处力度,截止目前共受理环境信访投诉75件,调查处理办结75件,办结率达100%。
(六)开展了中、高考期间噪声监管专项整治行动。为做好中、高考期间噪声监管,与县公安局联合牵头制定了《关于加强中、高考期间环境噪声污染现场督察的通知》,在县电视台向社会发布,同时对商业、娱乐、建筑施工地等噪声点送发了通知,6月1日-19日考期间,我局共出动环保执法人员108人次,对xxxx中学、南安中学、梅关中学等几个考场和三和酒家、牡丹亭宾馆、西华山宾馆、林丰宾馆、金莲山宾馆、武装部招待所等几个考生、教师集中住宿地周围环境噪声进行现场巡逻督查,有效控制了考场及考生集中住宿地的环境噪声污染,为我县中、高考考生、教师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休息环境。
(七)大力开展“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进一步加大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紧紧围绕今年世界环境日 “思前、食后、厉行节约”的主题,在“
六、五”世界环境日期间,组织流动公益环保宣传车到全县各企业、乡镇进行宣传,把环保宣传全面辐射到全县。
(八)努力抓好生态乡镇、村创建工作。今年七月,省环保厅下发了《关于命名第六批江西省省级生态乡(镇)暨第四批江西省省级生态村的决定》,我县南安镇被授予“第六批江西省省级生态乡(镇)”荣誉称号,南安镇新安村、青龙镇联合村、黄龙镇旱田村获得“第四批江西省省级生态村”的荣誉称号。开展了创建市级生态村工作,南安镇新余村、新民村、新珠村、梅山村,浮江乡山南村、浮江村、双田村等7个乡镇村列入了今年创建范围,材料已上报至市环保局,正待市环保局验收。截止目前,全县省级生态乡镇有8个,省级生态村有9个。
(九)积极做好“双争”及“招商引资工作”
我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双争”和“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将“双争”和“招商引资”工作做为股室年终考评的重要指标,安排专人和股室负责日常工作,局主要领导用50—60%的精力重点在重金属污染防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五河流域治理、环保能力建设等方面捕捉信息、大力突破。截止目前,我局已争取到2013年第一批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30万元、2013年“五河”和东江源头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奖励资金1743万元及2013年省级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专项资金29.3万元,共计向上争取到位资金1802.3万元;招商引资工作已申报三个招商引资项目,项目总投资共计9500万元,且其中一个农业项目(项目总投资1500万元,种植各类苗木550亩)已于今年上半年通过县招商引资验资小组验资726万元,剩余项目正等待县招商引资验资小组验资,同时,完成实际利用外资200万元(其中现汇进资100万元)。
一是围绕推动赣州(xxxx)苏区振兴发展的主题,积极做好牵头服务和争资金争项目工作。2013年,我局进一步加大了宣传力度,要求企业把握好2013年项目资金申报机会,并配合做好申报各项准备工作,积极争取2013年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项目及资金,减轻企业污染治理负担。目前,正进行有关申报项目资料的收集及前期准备工作。
二是积极做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的申报工作。为全面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开展,今年6月,根据国家环保部《关于2013年优先安排存在突出环境问题与健康问题的村庄治理资金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我局对在“全国重点地区环境与健康专项调查”工作调查试点结果中存在特别突出环境问题的5个乡镇17个行政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进行了入库上报,涉及的5个乡镇17个行政村分别是新城镇茶园村、水西村、巷口村、京州村,池江镇新江村、杨梅村、庄下村、杨村、团结村,青龙镇赤江村、联合村,浮江乡双田村、竹木村及吉村镇上村、解放村、民主村、下村,项目主要涉及农田土壤修复、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处理及农村水源保护。同时,为确保我县2014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的顺利开展并成功申报到位,截止目前,已完成全县6个乡镇18个村的项目编制及入库工作,其中:池江镇新江村、同心村、池江村、高林村、团结村、杨梅村、卢屋村;青龙镇赤江村、联合村、双联村、九龙村、二塘村、元龙村、长里村两镇为农村连片综合整治项目,新城镇观路村、池江镇板棚村、黄龙镇大龙村、内良乡白井村为单列整治项目,以上所申报项目目前省环保厅已全部审核通过并上报到了国家环保部项目库,正等待国家环保部审核通过。
(十)切实抓好中心工作
今年,我局“三送”和“新农村建设”挂点在青龙镇青龙村,为把“三送”和“新农村建设”工作落实到实处,切实为驻点村解决实际问题,积极走村入户,了解群众困难及需求,并及时妥善协助解决。按照县里的工作要求,我局先后开展了“两会”精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防汛等内容的入户宣传工作,使挂点村村民及时了解县有关政策要求。积极支持挂点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挂点村实施长约1.4公里的上、下长环组路建设及村部大楼建设。扎实做好土坯房改造工作,进行任务分工,配合镇村开展挂点村81 户土坯房改造工作。
(十一)强化服务意识,完成县下达非税任务。为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非税收入任务,我局严格执行排污申报制度,认真抓好现场采样监测核定,及时下发了排污费征缴通知书。截止今年10月31日,共完成征收排污费444.6万元,占计划任务的78%。
二、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社会环保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近年来,尽管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有了较大提升,但还不到位,还没有生态环境污染治理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2、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滞后。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整合部门资源,强化培训和宣传,加大投入和项目支持力度,同时,环保专项资金投入不足,投入面窄,特别是农村环保专项资金需求面大、带普遍性、历史欠账多。
3、环保能力建设相对薄弱。一是我局至今未列入政府组成部门,行政执法主体不符,严重影响了环保执法权威。二是由于经费问题,我县现有监测、监察设备得不到及时的更新和维修,尤其是在大气和辐射等环境监测方面仍是空白,影响了环保部门的环境执法及时到位。三是基础设施建设进度缓慢。2010年10月8日,县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同意建设xxxx县环境监测执法业务用房的批复》(余府办字【2010】243号),同意在县城梅国北路行政划拨8000平方米用于我局新建县环境监测执法业务用房,且该建设项目被列入了2013年全县重点工程项目。自该建设项目施工及监理工程招标完成,且与中标单位签订合同后,该工程项目主体已于5月封顶,目前正进入内部(外部)装修阶段,但仍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严重影响工程施工进度:一是该建设项目东侧龚亲莲及周育波两户的房屋征收拆迁工作至今没有完成,直接影响了建设项目基础施工安全和办理土地划拨手续以及今后的办公环境。二是该建设项目土地划拨用地手续至今无法办理。三是建设资金缺口达500多万元。
三、2014年工作思路
2014年,我局将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扣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生态建设为统领,以污染减排、重金属污染治理、重点流域污染防治为重点,进一步强化环境监管执法,加强环保能力建设,围绕“1233”工作目标(一种理念,二个坚持,三个持续,三个扎实),为加速xxxx“工业强县、旅游活县、生态立县、城镇兴县”服务。
(一)牢固树立生态文明建设理念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及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牢牢把握生态红线,坚持“环保优先、生态立县”理念,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深入推进环保目标责任制,充分发挥环委会各成员单位的作用,形成“政府统一领导、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有关职能部门分工负责、相互协调配合”的环境管理体制以及“政府引导、法规支撑、企业为主、公众参与”的环保工作运行机制,共同为改善全县生态环境发力。
(二)坚持不懈抓好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
根据省、市下达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任务,突出减排重点领域,抓好减排措施落实。一是坚决落实减排任务。各乡镇及各减排责任企业要分别向县政府、县环保局签订总量减排目标责任书,分解总量指标,层层落实减排任务,明确乡镇、有关部门和重点企业责任,运用好减排倒逼机制,确保按期完成国家下达的减排工作任务。二是切实抓好减排重点项目。要加快生活污水处理厂二期管网建设进度,确保二期投运后进水量及进水化学需氧量(COD)浓度达到减排规定要求。同时对一期污水管网要及时进行检修和改造,逐步完善雨污分流、清污分流设施,减少管网污水渗漏以及清水、河水渗入,提高污水处理厂进水化学需氧量(COD)浓度。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生活污水处理厂日常监管,确保正常运转。要加快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如期完成省重点减排项目。三是切实抓好减排措施。积极落实结构减排、工程减排、管理减排的各项措施,确保总量减排任务的全面完成,为全县的项目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三)坚持不懈抓好生态保护工作
一是加大生态保护宣传力度。加大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在“
六、五”世界环境日期间充分利用报刊、电台、电视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紧迫性,形成全社会参与环境保护的浓厚氛围。二是加大生态创建工作力度。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进一步加大生态创建工作力度,大力开展省级生态文明乡镇、村和市级生态文明村创建,坚持生态立县,打造生态品牌,不断提升全县生态环境质量,争取更多的“五河”源头生态环境保护资金支持。三是切实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项目申报。要结合农村清洁工程,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坚持不懈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指导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及农田土壤污染治理等项目实施,着力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要以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土壤、养殖业污染防治为重点,积极申报国家“以奖促治”、“以奖代补”项目,加快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步伐。
(四)持续做好项目审批服务工作
一是做好招商引资项目审批服务工作。明确一名领导、一个职能股室全力做好招商引资项目审批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促成符合环保要求的招商项目早落地早开工。以环评审批为关口,加强投资引导,推动“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从严从紧控制“两高一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项目建设,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对化工、涉重金属等项目,落实好环评管理要求。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工艺先进、节能降耗、保护环境的建设项目及县重点项目,在立项、选址、审批、建设等各个环节提前介入、主动服务,减少环节,加快审批。二是严格落实新、改、扩建项目环保“三同时”制度。积极主动推进新华工业小区、新城工业小区规划环评进度,配合入园企业开展环保审批工作,争取企业早日通过环评审批进驻工业园区。三是做好环保技术指导。指导入园企业环保设施建设工作,确保建成投产后做到达标排放,保障过境断面水质安全。
(五)持续推进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
一是切实抓好重金属污染防治项目的组织实施。用好用足中央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加快项目建设,促进我县各涉重金属企业污染治理提标升级,逐步解决区域重金属污染问题。二是积极协助配合抓好原赣州钴钨有限责任公司xxxx冶炼厂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的地勘、风险评估、环评等前期准备和项目申报工作,着力解决历史遗留重金属污染问题,保障当地土壤、水环境及河流水质安全。三是开展受重金属污染土壤、河流污染程度基础调查,摸清底数,为下一步开展重金属污染深度治理奠定基础。四是探索引进重金属污染治理新技术、新工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广治理效果好、治理成本低的工程技术,努力争取成为赣南苏区重金属污染治理的示范区。
(六)持续强化环境监管执法力度
一是强化重点污染源环境监察工作。加大重点监控企业环境监管力度,建立环境监察、污染源动态管理档案。按照“一企一档”的要求,加强环境监察动态管理。严格按照环境监察要求,加强排污企业的日常监管,监督企业达标排放。
二是强化环保日常监管和执法巡查。深入持久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持之以恒抓好排污企业整治工作,巩固专项整治成果。重点加强满埠河、浮江河、茶园河等流域监管,严厉打击偷排、漏排、直排等环境违法行为。加强饮用水源监管,加大监察、监测频次。持续开展环境安全监察,消除环境安全隐患。抓好环境信访投诉受理工作。
三是强化环境监察、监测队伍建设。加强行政执法、排污申报登记与核定、排污费征收、建设项目“三同时”的环境现场监察监测、环境污染事故和污染纠纷等方面的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队伍的政治理论水平和环境现场执法能力,建设一支作风优良、廉洁务实、敢抓、敢管、敢担当的环保工作队伍。
(七)扎实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一是严格落实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全面整治燃煤小锅炉,加快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改造,严控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增产能。二是加强机动车尾气排放环保监管。加强在用机动车检验,对不达标车辆不得发放环保合格标志,不得上路行驶。三是大力推行清洁生产,重点行业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到2017年底下降30%以上,对重点污染源实行“定人、定位、定责”,确保治污设施稳定运行、污染物达标排放。
(八)扎实提升环境监管能力
一是抓好环境监察、监测设施建设。认真按照国家环境监测三级站、国家环境监察三级建设标准的建设要求,积极争取国家、省环保部门资金支持,尽快建设完成环境监测执法用房,配备必需的仪器设备,进一步提升环境监察、监测能力,提高环境安全突发事件处置和应对能力。二是加强园区排污企业监测。发挥在线电子监控中心作用,鼓励和引导企业安装在线自动监测设备,逐步由人工监测转变为自动监测。
(九)扎实向上争资争项
充分利用好国家有关资金、项目的扶持政策,争取更多的资金、项目落户我县,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一是争取“五河”源头生态补偿资金。切实加强“五河”源头保护区水质保护,确保源头环境质量特别是水环境质量不断提高,争取更多的“五河”源头生态补偿资金。二是争取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继续抓好重金属污染防治项目的申报工作,积极与上级沟通,争取更多的专项治理资金,逐步解决我县重金属环境污染问题。三争取项目资金扶持企业。指导条件成熟的企业编制中央、省级环保专项资金申报材料,向上争取专项资金,解决企业环保治理资金投入不足。
第三篇:环境保护局工作总结
环境保护局工作总结
在**市环境保护局的正确领导下,**市环保局统筹安排,认真履行环保职责,抓住重点、突出亮点、攻克难点,强力推进环保各项工作,使全市环境质量明显提升,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现将**年工作完成情况总结如下:
一.污染减排工作扎实推进 一是落实监管责任,强化监管措施,确保**华能电厂、污水处理厂等重点减排项目稳定运行,达标排放。二是积极推进农业源减排。协调畜牧局,对全市65家规模化养殖场(小区)进行整治。截至目前为止,基础设施建设和档案装订工作己全部完成。其塔木兴旺养殖场污染设施建设己完工,正式投入运行。三是龙嘉堡矿业、新北凹和建华管桩3家清洁生产治理任务的单位,目前己全部签订了清洁生产报告书,年底前将通过省厅验收。
二.环评审批服务优质高效 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规范环保审批程序,简化审批手续,开辟“环保审批绿色通道”,落实群众参与审批机制,主动为项目建设服务。截至目前为止,共审批项目共214个,其中,审批报告书*个,登记表90个,报告表113个。服务省厅审批项目2个。年检排污许可证*个。
三.服务业整治效果明显 对全市48家餐饮业进行集中整治。通过“以奖促治”、科室包保、下达限期整改等有效手段动员业主积极整改。截至目前为止,己全部完成治理任务,全部安装了油烟净化器,下发补贴6.99万元。有效改善了城区环境质量,也促使我局信访量明显下降,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稳步推进 今年我市农村环境连片治理示范项目共有31个村,到目前为止,土建工程全部竣工。垃圾箱和车辆正在陆续接收和分发过程中,预计月底前发放完毕。1个省级生态镇的规化编制己顺利通过。
五.安全工作有效开展 一是组织环境监察大队、环境监测站、法规科等相关科室人员,集中开展了水源地、重金属、化工企业、液氨企业、放射源等环境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改行动,共排查企业170户,发现一般隐患26户,其中(包括涉液氨制冷企业18家),目前隐患整改完成22户,整改率为**%,另外2户企业己停产,2户企业工程完工,但未正式运行。下达限期治理通知书26份。开展了环境安全应急演练和消防安全演练共2次,提高了环保干部的应急处置能力。二是对石头口门饮用水源地加强监管,认真开展后督查,坚绝杜绝出现新、改、扩建项目,确保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六.群众环境诉求高效办结 全面治理辖区内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污染问题,切实维护群众环境权益。到目前为止,共处理环境信访案件87件。做到了环境信访案件处理率100%,结案率100%,满意率达98%以上。
七.环保宣传形式多样 结合“4·22地球日”和“6·5世界环境日”,组织环保宣讲团走进学校、社区、企业、乡镇、城区,大力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共制作大型公益宣传板5块,悬挂过街条幅11条,发放宣传读本500余册,宣传单**余份。创建**市农业学校环境教育基地,通过政府门户网站、《**环境》期刊及《新**》等各种媒介广泛进行宣传,努力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八.排污费征收稳中有增 今年,我局全面启用新的排污申报软件,落实了“三分开”工作要求。截至目前,共完成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的排污申报登记146余家,排污申报率99%,做到申报核定数据科学准确,档案规范。截至目前,收缴排污费705万元,完成全年收费任务的107%。
九.环境执法形式不断创新 为强化环保执法,开创环境整治新局面。我局不断探索创新执法形式,通过联合执法、现场办公等形式,始终保持环境执法高压态势。到目前为止,对74家违法排污企业下达责令改正,对32家企业进行处罚。共依法合规收缴罚款**万元,完成全年罚款任务的**%。
十、环境监测工作科学规范 一是保障了城区2个空气自动监测站的正常运行,适时报送传输我市空气质量,截至目前为止,我市空气优良级天数为323天,污染天数24天。二是增加了监测项目和监测频次,全面及时掌握我市水、气、声、碴排放情况,确保了辖区内地表水出境断面与入境断面相比,水质得到有效改善。为政府科学分析我市环境情况和决策提供依据。三是加强了重点企业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系统的运行监管。
**市环境保护局
**年**月**日
第四篇:都江堰市教育局
都江堰市教育局
2009年工作总结和2010年工作思路
2009年,我市教育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按照“合作共建,软硬并举,跨越式发展”的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全面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争当灾后重建样板和试验区建设示范”这一主题,统筹城乡教育,加快灾后重建步伐,科学合理地调整学校布局结构,科学配置城乡学校师资力量,提升教育软实力,为实现我市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加快建设进度,全面完成“决战九一”工作目标
在灾后重建工作中,我们把学校校舍重建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认真加以落实,提出了“决战九一”工作目标。经过努力,全市所有灾后重建学校均于8月25日竣工,9月1日投入使用。全市现有学校65所。其中,公办小学30所(含村小7所),初中9所,九年制11所,高中3所,完全中学1所,职业学校2所,幼儿园3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民办学历学校5所。在职教师5360人,学生60501人。
2009年9月,项目规划中期调整,新增了中信幼儿园、教师进修学校、壹街区公建配套小学、16所乡镇标准化幼儿园、保留校舍维修加固项目,目前正抓紧办理项目前期手续。
二、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提升行政效能
(一)全面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从3月起,通过召开动员会、辅导讲座、集中学习、讨论交流、主题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谋划发展的新思路、破解问题的新方法、促进发展的新措施。
(二)全年教育局领导班子集中学习7次,召开了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和机关党员民主生活会。
(三)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规范政府建设、提升机关行政效能的系列制度,坚持实施首问责任制、按时办结制、外出公示制和社会评议制等。树立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周密部署,强力推进规范化机关建设,确保了教育灾后重建任务的顺利完成。
为加大规范化服务型机关建设,同时促进教育灾后重建项目的加快完成,我们制定了《机关各科室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实施办法》,对机关工作人员完成目标工作的情况进行定期检查、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年终目标奖发放的重要依据。同时,实行机关干部蹲点包校,做好全面督查工作。下发《都江堰市教育局灾后重建教育项目“决战九一”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工作联系一览表》,将机关干部分到各校蹲点督查。
“决战九一”,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是工作重点、难点。为了加强项目办与水务、供电、燃气、交通、有线电视、电信、国投公司、兴市公司、新城公司等配套设施建设单位和各乡镇、各援建施工单位的对接、沟通,将教育局项目办同志全部分配到各学校,每人负责联系3-5所学校,全力协助各单位做好学校水、电、气、路、讯、绿化等配套建设,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全面完成学校工程建设和配套建设,保证学校如期投入使用。
为加快推进“决战九一”攻坚行动,建立了四项制度: 一是建立每周通报制度。对项目推进工作进展情况每周收集汇总,报市教育卫生项目办,形成周报,并对项目推进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及时上报,为领导决策、协调提供基本信息。
二是建立每周例会制度。每周星期二,我们均按期召开工作例会,项目办各成员汇报“决战九一”工作进度和计划完成情况,梳理问题,安排下一步工作。三是现场办公制度。教育局长张庆、副局长刘加强和局班子成员等,坚持到各项目学校查看,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问题和困难,对不能解决的问题和困难做到及时汇报和请示。
在教育灾后重建中,我们不仅大大加强了规范化服务型机关建设力度,有力提升了机关行政效能,为“两个加快”和我市“全面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争当灾后重建样板和试验区建设示范”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四)全面完成2009年省市民生工程目标
1、投入经费2167万元,免除了56841名学生学杂费、信息技术费、教科书费、作业本费等。为全市学生购买校方责任险约34万元。保证了学校有稳定的公用经费,确保了义务教育段学生完成学历。实现了农村教育阶段学生“零费用”入学。
2、从09年春季全面取消收取义务教育学校住宿费,义务教育学校住宿成本补助400万元,占在校住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25%。对山地区住校生生活补助资金。对8个山地区学校住校生1712人,补助资金49.8万元。
3、对全市就读中等职业学校一、二年级的农村学生,县镇非农村户口学生和城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每人每年1500元生活补助,共有5004名学生,春季已补助金额共175万元。
4、对全市符合条件学生就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施同普通高中学费标准补助1100元/年〃人共1410人,1300元/年〃人共2198人,共计113.32万元。
9月起,对全市符合条件学生就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券(抵扣学费)1200元/人〃年。共资助中等职业学校一、二年级学生3099人,共计371.88万元。
5、实现对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城乡低保家庭学生及特殊困难家庭学生的资助,全市共投入经费388.026
万元,确保9855名低保、贫困、残疾、孤儿学生得到政府的资助。
6、今年招收3623人,实现普职比5.1:4.9。
7、按500元/期的生活补助标准资助非义务教育段的高中,职业高中低保、贫困家庭学生639人,资助金额31.95万元。
8、对在校残疾学生按随班就读和设立专门残疾学校解决入读问题,所需经费列入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经费中。1-9月,我们对义务教育段残疾学生按500/期,实施了住校生活补助,共资助38人。
在翠月湖修建特殊教育学校1所,投入经费2980万元,可容纳300名残疾儿童就读;在幸福镇永丰村修建全国第一所无障碍的残健融合的“友爱学校”,投入经费9465万元,主要解决肢残儿童就读。两所学校都已于9月1日投入使用。今年,特殊教育学校招收智障儿童和聋哑儿童共计82名,友爱学校在全省范围内招收在地震中受伤致残的儿童147名。
9、于2009年4月起启动了全市农村中小学住房困难教师的住房建设工程,确定了住房困难教师人数,目前工程已竣工,正进入住房分配阶段。
10、我们为扩大家长的家庭教育知晓率,共举办了家庭教育公益讲座6场,受训家长7000多人次。家长学校成立率为100%,有5所学校被评为“成都市示范家长学校”。
11、按照适用、够用、适度超前的原则,结合灾后学校装备需求现状,制定了《都江堰市学校灾后教育技术装备“满覆盖”资金规划》,投入资金1150万元。目前,该工程现已完成了设备设施的安装,并投入使用。
12、完成“全面消除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行动计划”和“初中办学水平提升行动计划”工作目标。通过教育灾后重建,金凤中学在重建中规划合并到了蒲阳中学,原向峨学校中学部合并到蒲阳中学;石羊小学、向峨小学、滨江小学三所学校灾后重建项目已于今年7月30日竣工,9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通过各种不同层次的培训活动,有效利用社会资源,从而打造一支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师资队伍。
三、结合教育灾后重建,深化统筹城乡教育综合配套改革
主要抓了四项工作:
(一)进一步完善教师集中管理和优化调配制度
启动了占地220亩、共1171套的农村教师集中居住区建设,现已基本竣工,进入住房分配阶段。
(二)进一步加强干部培训
2009年,我市针对学校干部,充分利用成都市、上海市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大力开展干部培训工作。
参加2009年-2010年中国移动中小学校长影子培训项目,送培校级干部参加省外培训2名,省内培训2名。网络培训校长50名。
送培60名学校中层及以上干部参加上海市为期两个月的干部培训。
送培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培训2人;
送培参加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开展中小学校长第一期“校园安全”专题培训1人。
送培参加成都市“十一五”第四期中小学中青年干部培训2人。
送培50名校长参加都江堰市2009年中小学校长培训班。
(三)加强组织,进一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1、继续做好上海市对口支教工作
2008-2009学年第一批上海支教教师、专家经过一学年的援教历程,已于2009年7月返回上海。第二批赴我市支教60人已来到我市各学校开始新一轮的支教。第二批赴我市支教人员由教育教学骨干人员和信息技术人员构成,他们均担任了支教学校的副校长,从教育教学管理、信息技术等方面对我市干部教师开展系列培训。
2、继续选派优秀骨干教师赴上海培训
2009年我市顺利完成第二批、第三批骨干教师送培任务。其中第二批继续选派120人(其中职业中学20人)。第三批60人送培。第四批60名干部现正在上海接受培训。
3、以骨干教师培训为龙头,全面完成教师培训工作(1)继续抓好都江堰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增强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
都江堰市级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在2008年底正式启动。2009年,除高中部分学科外,全部开班(总数为699人,开班的有612人)。
(2)积极开展各项送培
组织都江堰市级骨干教师参加由成都市教育局与星巴克公司共同开展的2009年成都市地震重灾区教师“星巴克园丁”培训项目。
组织初中语文、初中英语、初中数学、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共35名都江堰市级骨干教师参加教育部举办的援助四川地震灾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
选派3名培训机构骨干教师到省教院参加“教育部-联合国儿基会四川地震灾区学校培训者培训”。
(3)积极引进优秀专家到我市开展各类培训活动
邀请省内外各类专家、学者到我市开展对干部教师的各类讲座8次,受训干部教师12500余人次。继续组织教师无国界组织《地震教育课程》培训,1400名教师参加。12月,教师无国界组织又以塔子坝中学为依托,组织60名地理和科学教师进行了地震课程教学法和科学教学探究教学法的培训研探活动。
(4)进行新入职教师培训,为新教师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9月—11月,对今年我市新入职教师45人他们进行规范性的入职培训。
(5)全面完成成都市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完成成都市教育局高师处《成都市中小学教师素质能力建设“三大计划”》的“农村教师学历提升计划”、“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计划”、“骨干教师成长计划”的调研报告。
完成参加2006年成都市学历提升教育工程587名义务教育段教师的学籍信息的填报工作。
完成四川省和成都市210名骨干教师的送培任务。2004——2008年成都市农村骨干教师我市有111名学员顺利结业,18人获优秀学员称号。
全面完成了成都市教育局下达的各类数据统计、上报工作。
4、做好干部、教师交流工作
2009年9月,结合我市灾后重建实际,共交流、调整校长(书记)38人。副校长26人。涉及重组学校中层干部全面竞争上岗。
2009年继续开展教师交流工作。继续选派67名农村优秀教师轮岗到城区学校任教。另有103人在农村相对较好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轮岗。通过这种双向交流互动,深入促进全市教育的均衡发展。
(四)继续做好评优工作
全年,教育系统获得教育部表彰的“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名;获得四川省人事厅、四川省教育厅表彰的“四川省教育系统优秀教师”1名。获得成都市人事局、成都市教育局表彰的有“成都市学校管理带头人”1名;“成都市特级教师”2名;“成都市学科带头人”2名;“成都市优秀青年教师”3名;“成都市教坛新秀”3名;“成都市专业教学(技能)带头人1名;“成都市优秀教师”5名;“成都市2009年中等职业学校第一批双师型教师”13名;“成都市地震灾区优秀教师星巴克园丁奖”40名。累计获得成都市级及以上表彰的优秀人员为72名。
评选“都江堰市2009年优秀教师”120名;“都江堰市2009年德育先进个人”78名;“都江堰市2009年赴甘孜雅江县支教先进个人”4名。全面完成了2009的评优工作。同时,在市委组织部的安排下,教育系统推荐了4名优秀教师参与“都江堰市第六批拔尖人才”的评选,均顺利通过评选,成为我市第六批拔尖人才。
(五)全面实施教育软实力提升工程
制定并实施《都江堰市教育软实力提升方案》,提升我市教育办学水平,全面完成教育发展目标。
1、制定有关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具体办法,认真落实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的入学工作。城区学校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340人。
2、严格控制义务教育段学校班额。制定了解决大班额问题的具体措施,并取得了成效,小学一年级班额控制在45人以内,初中一年级班额控制在50人以内,采取多种措施消除了70人以上的大班额。
3、符合入学政策的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符合入学政策的初中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到100%。我市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3.76%;升入普通高中3744人,升入中等职业学校3623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的普职比例达到4.9:5.1。
3——5岁幼儿入园率达到92.5%。
适龄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到99.35%。
4、广泛深入开展“城乡百所学校结对子,百万学生手拉手”活动,结对率达到100%以上。全市中小学全部与成都高新区和上海的学校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在学生中广泛开展手拉手活动,通过写感恩书信等系列活动,深化“感恩励志”主题教育。
5、深化社区教育工作,本区域内所有已形成的社区全部设立教育工作站,实现满覆盖。具备开放条件的中小学教育资源向社区开放,学校开放率达到100%。
6、严格划片招生、按照就近入学原则,根据生源分布情况和永久性学校布局对招生区片进行了重新划分,加强招生政策的宣传,保证招生工作的公开、公平和公正。确保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的公办学校免试就近入学。遏制义务教育段择校生,全面完成了中小学招生任务。
7、完成“全面消除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行动计划”和“初中办学水平提升行动计划”工作目标。通过教育灾后重建,金凤中学在重建中规划合并到了蒲阳中学,原向峨学校中学部合并到蒲阳中学;石羊小学、向峨小学、滨江小学三所学校灾后重建项目已于今年7月30日竣工,9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通过各种不同层次的培训活动,有效利用社会资源,从而打造一支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师资队伍。
8、小学生年辍学率控制在0.31%,初中生年辍学率控制在0.57%。普高三年巩固率达到100%,普高毕业率达到98.68%;落实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80%以上的学校完成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上报工作。
100%的中小学校建有心理健康咨询室,并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全市中小学都按基本标准配置了心理咨询室;51所学校每校配置一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全市共计73名教师已取得中小学心理辅导员上岗证。
四、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提升办学水平
与上海市教委建立了全面合作交流的长效机制,按照上海市19个区县的中小学对应都江堰市19个乡镇的中小学(幼儿园)原则,开展相对自主的对口合作交流。到目前为止,全市大部分学校与上海对口区县中小学签订了合作交流协议,如华东师范大学与都江堰外国语实验学校,北街小学与上海小学,聚源职业中学与上海商贸旅游学校等。
与高新区签订全面帮扶协议,17个中小学(幼儿园)对口帮扶我市35所中小学(幼儿园)。同时,开展一所成都市知名学校对口帮扶一所都江堰学校的活动。如,成都七中领办都江堰市八一聚源高级中学、都江堰市聚源中学,充分发挥成都七中的示范、辐射作用。
积极与上海市教委协调,创新援建模式,今年6月,由上海市教委德育处、体卫艺科处、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上海市学生活动管理中心)与徐汇、黄浦、卢湾、闸北、虹口5个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教师约50人,与我市共同开展了为期5天的包括德育、科技、艺术和体育游戏等学生快乐暑期校外活动,所开展的实践体验活动充分考虑安全性和趣味性等因素,我市5400余名中小学生参与了活动,使我市学生获得了极大收获。
五、大力开展职业教育,促进职业教育全面提升 2009年,全市初中毕业学生7853名,有3623名学生升入中职类学校,保证愿读中职的学生都能就读中职学校,职普招生为4.9:5.1,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3%以上,区域内中职学校在校生人数已达6028人。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5.2%,专业课教师“双师”教师比例75%(按教育部相关文件标准),2009年毕业学生“双证率”为86.1%,一次性就业率为97.8%,88%以上毕业学生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
全面落实中职学生国家助学金政策和成都籍学生职业教育券政策,对247名“六类人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139名藏区“9+3”学生免收学费并给予生活补助,并根据其他各类家庭贫困学生的实际情况,每年有近10%的学生给予不同程度的资助,确保我市学生愿学尽学,确保各类中职学生资助政策“应补尽补”。
六、结合全市经济发展需求,推进民办教育和社区教育发展
(一)采取策措施,鼓励、支持、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加强民办学校管理,制定并下发了《都江堰市民办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办法及评估标准》,加强对民办学校办学条件、办学活动的指导、监督和评估,依法规范民办学校的办学行为。将5所民办学历学校的考核纳入全市学校的统一考核中,一并安排,一并考核,一并表彰奖励。
(二)深化社区教育工作,积极开展创建规范化社区学校和示范性社区教育工作站活动
2009年,整合成都电大都江堰分校、都江堰教师进修学校等资源成立都江堰市社区学院,各乡镇成立社区学校,全市24
511 个行政村(社区)中,硬件条件符合要求已挂牌社区教育工作站21个,实现了条件成熟一个挂牌一个的“满覆盖”。落实了场地、设备、专兼职人员、培训项目、活动内容。
其中安顺社区、向峨乡棋盘社区已通过“成都市示范社区教育工作站”。
(三)配合相关部门,狠抓以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2009年,我市共完成农民工培训115650人次,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8640人次,培训后就业11000人。建立成人教育示范基地一处——中兴镇花木城,脱盲人员巩固率达99%,全市职工培训面超过30%
七、加强监管,确保学校安全
(一)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培训
深入开展对全市师生的板房知识教育,增强防火、防雷、防汛等安全意识。并积极开展安全培训,共举行安全管理干部培训班6期,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班8期。同时,在各学校中加强对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坚持实施路队制,有效遏制了学校交通事故的发生。
(二)加强学校校舍、食品卫生等安全监管
坚持食品卫生、特殊工种等人员的持证上岗制度,实行24小时安全值班制度。全年共开展安全检查14次,卫生、公安、消防、交通、安监等部门开展联合检查8次,对学校的校舍、防洪防汛、消防、食品卫生、校车、卫生防疫进行督查。分三批对全市学校分管副校长、食管办主任(食品卫生管理员)、食品从业人员1000余人进行了培训。
八、加强宣传思想工作
紧紧围绕我市教育改革发展和灾后重建的实际,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与沟通,大力宣传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经验,新成果,做好灾后重建新闻宣传策划,为我市教育改革与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全年上报各类教育信息140余份;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中央电视台》以及《成都晚报》、《成都商报》等各类媒体上宣传报道都江堰教育信息174篇。
九、2010年工作思路
(一)扎实推进新增灾后重建教育项目
1、完成教师进修学校、16个乡镇的标准化幼儿园、幸福幼儿园、壹街区公建配套小学、文庙街幼儿园、中信幼儿园等项目建设。2、2010年8月,完成保留校舍校安工程。
(二)深入细致,全力抓好项目后续工程和整改完善等相关工作
积极协调、配合上海市对口援建指挥部及上海建科院、上海市各施工队伍,积极协调、配合成都市兴蓉公司及各施工队伍,整改和完善对所有教育项目涉及的相关工程,确保校舍及设备设施为教育教学和师生生活服好务。积极配合市国投公司、市集中采购中心等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学校校园绿化工程、校园文化建设工程,教育技术设备设施采购安装工程和部分学校锅炉房建设、部分学校防护栏安装等。
(三)着力构建科学管理长效机制
为应对学校运行成本增加、校舍管理维护难度加大的新问题,我们要深入调研,制定相应规范、科学的制度,加强学校运行管理,以提高学校设备设施的使用效率,为教育教学服好务的同时,又降低运行成本,节约财政资金。
(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内涵发展
1、做好中小学毕业考试与质量监控工作,加强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2、加强与改进德育常规管理工作。优化环境,强化学校育人氛围;塑造教师,提升教师育人水平;成就学生,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提升学生学科素养,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创新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化德育分段实施目标:
幼儿园开展基础文明习惯的奠基教育。小学开展言谈举止、行为礼仪和知恩图报的养成教育。依托少先队组织,贴近生活,以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形式强化言谈举止,行为礼仪的养成教育,让儿童知道珍视生命,热爱生活;懂得知恩、知道感恩、图求报恩,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
初中开展“两心、两感”践行教育。通过“两心”、“两感”践行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情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道德观、荣辱观,进而影响学生行为,实现“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
高中依托社团组织,积极开展“科学、民主、自为”塑造教育以及公民意识教育,加强“三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3、科学管理,坚持内涵发展,聚焦课堂,学校校长、行政班子要把主要精力用在深入课堂、了解课堂、研究课堂,解决课堂上出现的高耗低效现象,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九年十二月十六日
第五篇:2015双拥工作总结(定稿)
xxxx2015双拥
工作总结
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xxxx在市住建委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住房置业担保行业,紧密结合实际,扎实开展双拥工作,认真落实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总书记关于“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和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系列精神,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现将xxxx2015年双拥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高度重视双拥,加强组织领导
2015年是我市第三次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心领导高度重视双拥意识培养,加强领导,切实增强双拥创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双拥工作摆到中心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常抓不懈。同时,结合xxxx实际,认真配合市住建委系统,做好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任务分解工作,认真履行职责,确保创建工作取得成效。
二、加大宣传力度,积极造氛围
中心切实加大了国防教育和双拥舆论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全中心职工国防观念和双拥意识,形成关心双拥工作、参与双拥工作的良好氛围。一是统一认识。7月初,xxxx明确了在全市争创工作中面临的任务和要求,努力尽到xxxx应承担的职责,坚决支持全市创建工作。二是加强学习宣传。积极浓化创建氛围,学习宣传《国防教育法》,普及国防知识,提高职工的国防意识和拥军意识。三是加大宣传力度。重点在“八一”建军节、国庆及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70周年等重大节日期间,广泛进行宣传报道,将创建宣传标语印发给各业务窗口,并运用中心信息网站宣传双拥工作开展情况,让双拥工作切实取得成效。
三、发挥行业优势,开展共建活动
xxxx立足于公积金贷款担保工作,切实把为军属排忧解难作为开展军民共建工作的出发点,各公积金贷款服务窗口把为军人办好事、办实事当作共建工作重要内容抓好落实。xxxx在各业务窗口设立了“军人优先”标识牌,为军属办理公积金贷款提供方便,切实将拥军工作落到实处。关心中心员工中的复转军人,在工作、生活上切实做到为他们排忧解难。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活动,组织中心全体党员及员工赴和县西梁山革命烈士纪念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提升全体员工增强双拥工作意识。
四、做好迎检工作,努力取得实效
紧紧围绕《马鞍山市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实施方案》、《马鞍山市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考评任务分工表》等工作要求,明确分工,健全组织机构,制定创建活动方案,认真履行职责。做好双拥工作总结,整理收集双拥文化建设等基础资料,做好迎检准备工作,确保创建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同时认真贯彻落实
市住建委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工作任务分解表,加强督查,落实责任,加大双拥工作推进力度,力争在迎检考评中不丢分不扣分,确保实现全国“三连冠”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