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00八年第一季度普法讲课稿
普法培训情况记录
时间:2008年2月26日(2008年第一季度)
地点:纱帽街江上村
内容:农村土地承包法及社区矫正工作有关知识问答 主讲:杜忠勤、张志飞
参加人:周南平、朱小华、毛红、各村治保主任、社区综治特派
员、江上村村民代表40余人
第二篇:未成年人普法讲课稿
普法讲课稿
什么要对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予以特殊保护?
在我国,年龄未满18周岁的人为未成年人。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发育都还不成熟,世界观、人生观还未形成,可塑性很大,辨别是非、区分良莠的能力还较差,抵御社会上不良风气侵袭、诱惑的能力还较弱,更易受到各种违纪、违法、犯罪行为的侵害。未成年人的这些特点决定了他们在社会上属于需要予以特别保护的一个群体---弱势群体。对于这一弱势群体予以特殊保护是世界各国的一个通例,也是我国坚持的一项法律原则。
未成年人作为一个弱势群体,与成年人相比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都较差。表现在当他们的合法权利受到不法侵害时,往往意识不到,甚或错误地认为也许本来就该如此,比如当因为未完成作业而受到老师体罚时便可能会认为“理应如此”;即使当明知在受到不法行为侵害时,比如受到家庭和社会暴力侵害时,由其本身生理、心理的发育状况决定,也没有足够的能力来保护自已。为了保障未成年人在生理、心理发展的过程中免受不法侵害,家庭、学校和社会必须对他们予以特殊保护。
未成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群体,除了享有成年人所具有的绝大部分合法权利外,法律还规定了他们所享有的一些特殊权利。如在家庭中的被抚养权,任何人不得剥夺的接受国家提供的九年义务教育权,一旦犯罪后受到区别于成年人犯罪的特殊审判权、免受死刑惩罚权等。未成年人这些特殊权利的行使,都有赖于家庭、学校乃至全社会各个单位和个人的特别关心和努力。因此,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未成年人是人类的希望,国家、民族的未来。对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予以特殊保护,做好他们的培养教育工作,是一项具有战略性的,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组织、团体、学校、家庭乃至每一个公民,都承担着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培养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神圣义务。
保护未成年人的主要法律有哪些?
我国未成年人享有的合法权利分别规定在不同的法律当中,主要有:
1、宪法。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其他法律关于未成年人各项权利的规定,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据。比如宪法第四十九条关于“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的规定,是未成年人在家庭中享有的各项合法权利的根据;宪法第四十六条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是未成年人享有的受教育权利的根据。
2、未成年人保护法。1991年9月4日通过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一部对未成年人的各项合法权利进行专门保护的法律。它具体规定了保护未成年人的指导思想、保护内容、保护工作的原则,对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予以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方法与内容,以及各种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行为的法律责任,是一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利的基本法。
3、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1999年6月28日通过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具体规定了如何通过各种教育措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未成年人如何对犯罪自我防范,对已经犯罪的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等内容。
此外,婚姻法、收养法、刑法、义务教育法等许多法律,都有若干规定保护未成年人合 1
法权益的具体条款。在开展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工作中,必须依照上述宪法和各种法律的规定进行,以便切实保护未成年人的各项合法权益。
未成年人有哪些主要权利?
未成年人作为公民的一部分,所享有的权利是相当广泛的。除法律规定只能由成年公民才能享有的某些权利外,如只有年满18岁的成年公民才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享有的一切权利未成年人都享有。此外未成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法律还为其规定了一些成年公民不能享有的特殊权利。具体说来,在我国,未成年人享有的主要权利包括:
1、政治权利。包括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宗教信仰自由权等。
2、人身权利。人身权利可以分为人格权和身份权。人格权是基于自然人本身所固有的权利,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荣誉权、名誉权、隐私权等。身份权是基于自然人之间的某种关系、某种事件或某种行为而产生的地位、资格等方面的权利,包括亲属权、抚养权、监护权、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发现权、发明权、专利权)等。
3、受教育权。
4、个人财产所有权。
5、继承权。
6、社会经济权。包括劳动权(部分未成年人)、休息权和物质帮助权等。
7、司法保护权。未成年人的这些权利都是由宪法和民法、婚姻法、义务教育法、刑法以及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明文规定的,具有神圣不可侵犯性。任何妨碍未成年人实施上述种种权利的行为都是违法甚至是犯罪的,都应受到适当的法律制裁
未成年人有哪些基本义务?
国家法律在规定和保障未成年人的广泛权利的同时,也规定了未成年人应当履行的各项义务。这些义务主要包括: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2、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的义务。上述公民应当履行的义务是我国宪法第53条明确规定的,每个未成年人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一分子,当然也应当履行这些义务。
3、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4、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的义务。兵役法第12条规定,根据军队需要和自愿的原则,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也可以参军入伍。可见,部分未成年人在一定情况下也担负着服兵役,保卫祖国的义务。
5、依法纳税的义务。未成年人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一部分,与其他公民一样,在符合国家税法规定的情况下,也具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权利意味着一种利益,一种获得;义务意味着一种责任,甚至是一种付出、一种牺牲。国家为保障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规定了其享有的广泛权利并为其权利的行使创造了充分的条件,同时也要教育他们明确地意识到自己肩上所担负的责任。
哪些机构和人员具有保护未成年人的责任?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条第二款规定:“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责任。”第一款规定:“对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予以劝阻、制止、或者向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或者控告。”可见,在我国,承担保护未成年人责任的有下列机构和人员:
1.国家机关。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是国家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各级机关应当领导各级政府部门做好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关应当在各自管辖的范围内做好未成年人的保护工作。国务院和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做好这一工作。
2.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未成年人的第一所学校。家庭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保护有着特殊的职责。家庭所具有的特殊职能,决定了家庭对于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3.学校。学校包括属于正规学校教育体系内的普通中小学、中等专业学校;中等技工
学校、职业中学、农业中学等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高等专科学校等普通高等学校;盲人学校、聋哑学校、弱智学校、工读学校等特殊学校;以及以未成年人为对象的文艺、体育类的业余学校等。无论哪种学校,都是未成年人接受系统教育的主要社会组织,具有依照国家的教育方针,对未成年人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以及社会生活指导和青春期教育的职责。
4.社会。这里的社会是指除国家机关、家庭、学校之外的所有机构、组织、团体和单位。未成年人要想健康地发育成长,必须有一个有序、良好、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而这样的社会环境,有赖于所有的社会机构、组织、团体和单位营造。因此,全社会承担着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责任。
5.全体成年公民。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心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是作为父母、师长等所有成年公民光荣而艰巨的责任。每一个成年公民必须首先从自己做起,树立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意识,强化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的观念;切实做好每一项相关的工作,为未成年人各项权利的实现创造条件;不仅自己不去实施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而且对于社会上各种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要能挺身而出,坚决予以制止。
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守什么原则?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条明确规定了从事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的原则:
1.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原则。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就是国家、家庭、学
校、社会及所有成年公民,都要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各项合法权益,防止任何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不法行为发生,救济和恢复已经被侵害的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2.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的原则。任何公民都具有自己的人格和尊严不受侵犯的权
利,未成年公民亦然。未成年人处于身心发育的特殊阶段,决定了其始终处于一种被抚养、被监护、被教育、被保护的地位。在生活中,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常常受到监护人、教师及其他成年人的侵犯,严重伤害了未成年人的人格和自尊心。因此,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应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3.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的原则。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身体发展的特点,表现为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经历了一个身体由小到大,个头由矮到高,体力由弱到强的发育过程;二是心理发展的特点,表现为思维活动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认识自己行为性质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由小到大的过程。这些与成年人都有着较大的区别。因此,要做好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就必须充分认识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各种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的方法和手段去开展工作。
4.教育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教育是使未成年人学习、掌握知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养成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良好习惯,增强抵御外界不良诱惑、不法侵害的能力,达到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但教育并不等于、更不能替代保护的功能。只强调教育而不注重保护或者相反,都不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国家、家庭、学校、社会和全体成年公民,在开展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时,都要注意把教育手段和保护措施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做好。
第三篇:普法讲课教案7
普法教案
派出所:王云江 授课对象:
五、六年级 授课内容: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第三条 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权,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
未成年人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平等地享有权利。
第四条 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反对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和其他腐朽思想的侵蚀。
第五条 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二)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品德、智力、体质的规律和特点。
(三)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第六条 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责任。
对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予以劝阻、制止或者向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或者控告。
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教育和帮助未成年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第七条 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关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领导有关部门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计划,相关经费纳入本级政府预算。
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采取组织措施,协调有关部门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具体机构由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第八条 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工会、青年联合会、学生联合会、少年先锋队以及其他有关社会团体,协助各级人民政府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第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对保护未成年人有显著成绩的组织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编辑本段第二章 家庭保护
第十条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
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能打孩子,对孩子要绝对尊重。禁止溺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
第十一条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状况和行为习惯,以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和影响未成年人,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烟、酗酒、流浪、沉迷网络以及赌博、吸毒、卖淫等行为。
第十二条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正确履行监护职责,抚养教育未成年人。
有关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应当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提供家庭教育指导。
第十三条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依法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不得使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
第十四条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根据未成年人的年龄和智力发展状况,在作出与未成年人权益有关的决定时告知其本人,并听取他们的意见。
第十五条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允许或者迫使未成年人结婚,不得为未成年人订立婚约。
第十六条 父母因外出务工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履行对未成年人监护职责的,应当委托有监护能力的其他成年人代为监护。
第四篇:普法骨干培训班讲课稿(2011年之三)
普法骨干培训班讲课稿
同志们:
根据普法骨干培训班议程安排,下面我就农民相关法律知识与大家共同探讨,不妥之处,敬请批评。
我们国家为了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从1986年开始对全民进行普及法律知识的活动。到现在已经是21年了,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是有目共睹的事实。这为我们依法治国方略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今年是五五普法的第二年。五五普法的中心任务是一学,三讲。就是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省依治办为了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由各级财政负担,免费向农民朋友发放农民普法简明读本,这本书由省委书记张春贤作序,内容丰富,是农民朋友一本不可多得的书。今天我以物权法为重点,结合其他法律讲一堂法律知识课,以图为农民朋友们解说一些法律常识,同时也为我们的基层干部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够依法办事,依法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有所益处。
一、什么是权利,义务,责任
权利是义务的对称,法律上关于权利主体具有一定作为或不作为的许可。
义务是权利的对称,法律上关于权利主体作出或不作出一定行为的约束。表现为负有义务的人必须作出一定行为或禁止作出一定行为以保证权利人的权利 获得实现。权利与义务密不可分,一方有权利,他方必有相应的义务,或者互为权利与义务。法律主要是确定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如物权是财产的所有人对物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利除所有人之外的其他人对此财物负有不得侵害的义务。再如我们的生命权也是如此,任何人都有不得侵害他人生命的义务。
责任就是法律责任,是指由于违法行为而应承担的后果它与法律制裁相联系,公民或法人拒不执行法律义务,或者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并具备违法行为的构成要件便应当承担这种违法行为所引起的法律后果。违法行为是法律责任的前提,法律制裁是法律责任的必然结果。
二、物权法及其作用
1、物权法是规范物的归属和利用的法律规则
法律上所说的物可分为有形和无形两种,物权法所说的物是指有形财产,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财产。如房屋,汽车等。有形财产以是否可以移动为标准分为动产与不动产。物权法就是关于动产与不动产的归属和利用的法律规则。
2、物权法的作出是定分止争,物尽其用
财产的所有权归属确定社会就相对稳定,人民就能安居乐业。反之财产归属不定就会引发纠纷,就会出现不稳定的因素。
财产所有权界限清楚并受到法律保护,当然就可以促进所有权人利用其财产发挥物的效能,物尽其用主要是所有权人通过设立用益物权,将自己的财产交给最能发挥物的效用的人利用。使物的效能最大化。
三、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
1、不动产统一登记记制度是不动产物权的法定公示手段,是不动产物权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的生效要件,也是不动产物权获得承认和保护的依椐。不动产登记机构主要是不动产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相关不动产管理部门负责。
2、不动产物权登记的效力 a不动产物权登记生效原则 b不动产物权发生效力的时间
3、更正登记,异议登记,预告登记
4、登记错误的责任
5、动产交付的效力
四、用益物权
用益物权是以对他人所有的物为使用,收益的目的而设立的所以称之为用益物权基本特征是:第一用益物权是所有权派生出来的物权。第二是受限制 的物权第三是一项独立的物权。第四一般以不动产为客体。
1、土地承包经营权 a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用益权性质 b土地承包经营权人的权利 c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设立与流转
2、建设用地使用权
a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出让制度 b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出让方式 c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 d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流转
3、宅基地使用权 a宅基地使用权的内容
b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行使和转让
4、地役权
是指在相邻关糸外,权利人按照合同的约定处理不动产相邻的两个两个以上权利人之间在通行,通风,采光等方面产生的各种关糸,利用他人的不动产以提高自己的生产或生活水平。
a地役权的设立和消灭
b地役权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c地役权的转让和抵押的限制
五、担保物权
1、担保物权的特征。以债权人的债权清偿为目的;具有优先受偿的效力;是在债务人或者第三人的财产上设立的物权;具有物上的代位性
2、物权法对担保物权制的补充和完善。a扩大了可用于担保财产范围 b增加了担保物权的实现条件
c简化了担保物权的实现程序区分了担保合同与担保物权的效力
d完善了最高额抵押权的规则 e规定了抵押权的存续期间 f扩展了留置权的适用范围
3、担保的方式 a抵押权 b质权 c留置权
六、公证与法律
公证是一项古老的证明制度,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特别是现代社会,经济交往频繁,交易风险增大,人们就很有必要为安全的经济环境设立一法律制度,公证应运而生。我国的公证法于2006年3月1日起实施,这为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提供法律上的保障。根据公证法的规定,公证机构是国家的证明机构,主要对以下的事物进行公证:
(一)合同;
(二)继承;
(三)委托、声明、赠与、遗嘱;
(四)财产分割;
(五)招标投标、拍卖;
(六)婚姻状况、亲属关系、收养关系;
(七)出生、生存、死亡、身份、经历、学历、学位、职务、有无违法犯罪记录;
(八)公司章程;
(九)保全证据;
(十)文书上的签名、印鉴、日期,文书的副本、影印本与原本相符;
(十一)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自愿申请办理的其他公证事项。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公证的事项,有关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应当向公证机构申请办理公证。
第五篇:2010年10月份普法讲课主持词
同志们:
按照年初制定的普法工作安排,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一次案例普法教育。从今年年初开始,法律事务部历时半年多的时间,将我厂建厂以来发生在我厂的12起诉讼案件汇编成册,内容有案件简介、法律链接、审判结果、经验教训等,汇编了一本案例教材。为了使大家更好的理解案例,达到总结经验教训,增长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的目的。今天,我们很荣幸的请来了振安区法院立案一庭庭长,崔建辉法官进行现场说法。崔法官是振安区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曾担任过民事法庭庭长、政策研究室主任等职务,有着丰富的民事审判经验。曾经在丹东日报和鸭绿江晚报分别开设了[经济与法]和[法官手记]专板,受到广大市民的一致好评。
下面,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崔法官给我们大家现场说法,大家欢迎。
感谢崔法官!今天,崔法官用了一个半小时的时间,结合我厂的案例,针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如何预防经营风险,用他那渊博的法律知识,为我们进行了深入、精彩的传授,相信大家一定会同我一样感到收益匪浅。崔法官工作非常的繁忙,每天有很多的案件等待着他来处理,为了准备好这堂课,他牺牲了大量的休息时间,下面,我提议,大家以热烈的掌声对崔法官的精彩讲课表示忠心的感谢。
最后,提三点要求:
1、请在座的各位领导,结合今天的现场说法,认真通读这本案例小册子,切实达到举一反三,总结经验,提高法律意识的目的。
2、结合本单位的特点,在管理上进行一次梳理和排查,认真查找法律风险点,做好法律风险的防范。并结合本单位工作性质和职责,开展一次普法教育活动。
3、注意保管好这个法律小册子,注意保密,禁止同外单位进行交流,防止流落到外单位或无关人员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