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恺诉上海宝钢冶金建设公司侵犯名誉权纠纷案

时间:2019-05-13 02:21: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徐恺诉上海宝钢冶金建设公司侵犯名誉权纠纷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徐恺诉上海宝钢冶金建设公司侵犯名誉权纠纷案》。

第一篇:徐恺诉上海宝钢冶金建设公司侵犯名誉权纠纷案

徐恺诉上海宝钢冶金建设公司侵犯名誉权纠纷案

上传时间:2007-9-16

原告:徐恺,男,44岁,汉族,住上海市宝山区德都路。

被告:上海宝钢冶金建设公司,住所地:上海市宝山区宝泉路1号。

法定代表人:陈明,该公司总经理。

原告徐恺因与被告上海宝钢冶金建设公司(以下简称宝冶公司)发生侵犯名誉权纠纷,向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原告徐恺诉称:原告于1983年8月至被告宝冶公司工作,双方签有正式劳动合同。2001年1月4日,原告向被告提交书面辞职报告,被告负责人于同年1月8日在原告的辞职报告上签字同意,原告亦按被告的要求进行了工作交接。原告离开被告处以后,在求职过程中,多次遇到用人单位起初同意录用,但随后又以各种理由拒绝录用的情况。2005年2月,原告到上海晖龙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应聘,面试合格后,该公司又以原告曾因违反劳动纪律被原单位解除劳动合同为由,拒绝录用原告。原告此时才知道被告在为原告办理退工手续时,注明原告是因违纪被解除劳动合同。正是被告作出的这种不实记载,致使原告在和被告解除劳动合同后至今未找到工作,长期无法就业。另被告未按规定及时将退工单第三联交给原告,原告至2005年8月才从被告处取得该退工单。原告认为,在双方解除劳动合同后,被告对已不属于其职工的原告再以违反劳动纪律为由作出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是无效的,且原告事实上也根本没有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被告的上述行为侵害了原告的名誉权,并对原告的重新就业、求职造成影响,使原告长期找不到工作,被告理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请求判令被告停止侵害原告名誉权;向原告书面赔礼道歉,消除影响;赔偿原告经济损失29 340元(按每年上海市职工最低工资标准,2001年计算6个月、2002年计算12个月、2003年计算12个月、2004年计算12个月、2005年计算8个月);赔偿原告精神损害抚慰金2000元。被告宝冶公司辩称:原告徐恺的辞职申请应向公司劳动人事部门提出,并由劳动人事部门决定是否与原告解除劳动合同。原告在向其主管领导提出辞职后,被告曾两次发函通知原告前来办理有关手续,但原告未来办理,故被告未与原告解除劳动合同。直到2004年5月,因原告持续旷工,被告才解除了与原告的劳动合同。在解除劳动合同前,被告仍按规定支付了原告工资并为原告缴纳了养老金等。被告认为,原告在递交了辞职报告后,尚未按规定与被告解除劳动合同即不来上班,持续旷工,违反了本公司的劳动纪律,故被告以原告违纪解除劳动合同是正确的,请求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法院查明:原告徐恺自1983年8月1日起进入被告宝冶公司工作。1996年12月,原告与被告签订“劳动合同书”,约定:宝冶公司机械设备安装工程公司(以下简称机装公司)根据生产需要,录用原告。合同的期限为无固定期限,自1997年1月1日起,若双方约定的解除或终止条件出现,劳动合同即解除或终止。双方在合同中还约定:经双方协商一致,同意解除劳动合同的,双方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原告严重违反公司劳动纪律及规章制度的,被告可解除劳动合同;原告提前 30日书面通知被告解除劳动合同,并履行了劳动合同约定的赔偿、违约条款,原告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2001年1月4日,原告向被告提交书面辞职报告。同年1月 8日,机装公司副经理杨华兴签字同意了原告的辞职 1

申请。当日,原告将工作移交给被告。后原告一直未到被告处上班。2001年5月30日,被告因原告于2001年1月提出辞职后一直未上班,也未办理任何请假手续,解除了与原告的劳动关系。同日,被告开出上海市职工退工通知书,在通知书上写明:因原告违纪解除,于2001年5月30日退工。

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法院另查明,在与原告徐恺解除劳动合同前,被告宝冶公司仍向原告发放了2001年2月、3月、4月的工资。被告于2001年5月30日开出上海市职工退工通知单后,将其中一联给了上海市宝山区月浦镇劳动服务所,但未将上海市职工退工通知单交给原告。2005年2月,原告到上海晖龙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应聘,该公司以原告曾因违纪被原单位解除劳动合同为由拒绝录用原告。原告于 2005年8月从被告处领取了上海市职工退工通知单。

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法院还查明,机装公司系被告宝冶公司下属的分支机构。

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法院认为,原告徐恺向其所在单位、被告宝冶公司下属分支机构机装公司提交了辞职报告,机装公司副经理杨华兴于2001年1月8日签字同意了原告的辞职要求。杨华兴的行为应视为被告的行为,且原告随后也于当日完成了工作移交,故应当认定原告与被告于 2001年1月8日协商解除了劳动合同。被告辩称,根据其公司内部规定,原告应向公司劳动人事部门提出辞职报告,杨华兴无权批准原告的辞职申请,故杨华兴的签字不能视为被告同意原告的辞职。法院认为,杨华兴作为被告下属分支机构机装公司的副经理,是否有权同意原告提出的辞职申请,属于被告内部规定公司领导成员分工的事项,原告作为一般员工并不知情。本案中,杨华兴应当知道自己无权批准原告的辞职申请,但杨华兴并未告知原告应向公司劳动人事部门提出辞职要求,而是自行作出批准决定,原告认为杨华兴批准后双方即可解除劳动合同,并无不当,故对被告的上述辩解意见不予采纳。

被告宝冶公司在事实上已经与原告徐恺解除劳动合同后,又以原告旷工违纪为由,再次单方面解除与原告间的劳动合同关系,并在退工单上写明原告因违纪被解除劳动合同,缺乏事实依据,其行为具有过错。因被告将其中一联退工单交给了上海市宝山区月浦镇劳动服务所,使得原告在求职市场上存在了不良记录,导致包括上海晖龙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在内的不特定的用人单位了解到原告“曾因违纪被解除劳动合同”这一不真实的情况。被告的行为损害了原告的名誉,侵犯了原告的名誉权。对原告要求被告停止侵害其名誉权、书面赔礼道歉的请求,应予支持。根据被告侵权的行为方式、手段、场合及所造成的后果,原告要求被告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2000元,并无不当,予以支持。原告诉称2005年 2月到上海晖龙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应聘时,在面试合格后,该公司以原告曾因违反劳动纪律被原单位解除劳动合同为由拒绝录用原告,有原告提供的上海晖龙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的通知单为证,予以采信。对原告因此要求被告按上海市最低工资690元标准计算2005年间8个月的损失,计 5520元的请求,予以支持。原告要求被告按前述标准赔偿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的损失,但未提供相应的证据予以证明,不予支持。

据此,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条第一款之规定,于2006年8月14日判决:

一、被告宝冶公司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10日内将2001年5月30日开出的上海市职工退工通知单上的退工原因予以更正并向原告徐恺书面赔礼道歉(道歉内容应经本院核准);

二、被告宝冶公司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10日内赔偿原告徐恺精神损害抚慰金 2000元;

三、被告宝冶公司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10日内赔偿原告徐恺2005年间8个月的经济损失5520元;

四、原告徐恺的其余诉讼请求不予支持。

宝冶公司不服一审判决,向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称:被上诉人徐恺的辞职申请应当向公司劳动人事部门提出,且徐恺在向其领导提出辞职后,宝冶公司曾二次发函通知徐恺前来办理有关手续,但徐恺始终未来办理,直至2001年5月宝冶公司因徐恺持续旷工与其解除劳动合同。故宝冶公司并未侵犯徐恺的名誉权,请求二审法院依法改判,驳回徐恺的诉讼请求。

被上诉人徐恺辩称:在上诉人宝冶公司与被上诉人解除劳动合同后,被上诉人即不再是上诉人的员工,上诉人却以被上诉人违纪为由再次作出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并将“违纪”事由写进职工退工通知单,影响被上诉人就业,侵犯了被上诉人的名誉权,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请求二审法院维持一审判决。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确认了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法院一审认定的事实。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认为:

名誉是指根据公民的观点、行为、作用、表现等所形成的关于公民品德、才干及其他素质的总体社会评价,是对公民社会价值的一般认识。公民享有名誉权,法律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的名誉。劳动用工单位有权对劳动者实施管理并对劳动者的劳动、工作情况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这种评价也是劳动者总体社会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用工单位对劳动者作出不实、不良的评价是否构成对劳动者名誉权的侵犯,应当根据劳动用工单位的行为是否具有过错、劳动者的名誉有无被损害的事实、劳动用工单位的行为与劳动者的名誉受损之间有无因果关系等因素加以认定。

被上诉人徐恺原系上诉人宝冶公司下属分支机构机装公司的员工。2001年1月 4日,徐恺向机装公司提交辞职报告,经机装公司副经理杨华兴签字同意后,徐恺办理了工作移交。宝冶公司上诉称杨华兴无权批准徐恺辞职,徐恺尚未正式办理退工手续即不来上班,属于旷工,宝冶公司以徐恺违反劳动纪律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并无不当。法院认为,杨华兴是否有权决定批准徐恺的辞职申请,涉及宝冶公司内部管理问题,徐恺作为普通员工对此并不了解。杨华兴在接到徐恺的辞职报告后并未指示徐恺到公司相关职能部门办理辞职事宜,而是直接在辞职报告上签字同意,徐恺因此认为已经与宝冶公司解除劳动合同并无不当。一审认定徐恺以辞职方式与宝冶公司解除劳动合同关系正确,宝冶公司的该项上诉理由不能成立。宝冶公司在已经与徐恺解除劳动合同关系后,又以徐恺尚未正式办理退工手续即不来上班,属于违反劳动纪律为由,再次作出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并在退工通知书中记载“因违纪而解除合同”,致使徐恺在求职市场上存在不良记录,其行为缺乏依据并具有过错。

上诉人宝冶公司在被上诉人徐恺退工通知书中作出的关于徐恺“因违纪而解除劳动合同”的不实记载,是对徐恺劳动、工作情况的负面评价。该不实记载存在于求职市场,为相关用人单位所知悉,事实上降低了对徐恺的社会评价,并对其就业、求职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一审认定宝冶公司的行为构成对徐恺名誉权的侵犯,并根据侵权的行为方式、手段、场合及所造成的后果判令宝冶公司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并无不当。

据此,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于2006年8月14日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世纪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与天津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世纪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天津世纪大道营业部、中国旅游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天津

证券交易营业部、中国旅游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侵权纠纷案

上传时间:2007-9-9

上诉人(原审被告):世纪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住所地:广东省深圳市深南大道 7088号招商银行大厦第41层。

法定代表人:段强,该公司董事长。

被上诉人(原审原告):天津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住所地:天津市和平区拉萨道8号。法定代表人:李裕汉,该中心主任。

原审被告:世纪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天津世纪大道营业部。住所地:天津市大港区世纪大道90号农业银行大厦三层。

原审被告:中国旅游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天津证券交易营业部。住所地:天津市大港区世纪大道90号农业银行大厦三层。

负责人:徐英姿,该营业部主任。

原审被告:中国旅游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住所地:北京市东城区新中街2号。法定代表人:冯宗苏,该公司董事长。

上诉人世纪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世纪证券)为与被上诉人天津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以下简称住房公积金)、原审被告世纪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天津世纪大道营业部(以下简称世纪营业部)、中国旅游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天津证券交易营业部(以下简称中旅营业部)、中国旅游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旅信托)侵权纠纷一案,不服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2005)津高民四初字第7-1号民事裁定,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依法组成由审判员吴庆宝担任审判长,代理审判员贾纬、沙玲参加的合议庭进行了审理,书记员袁红霞担任记录。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查明:2004年7月2日,住房公积金在中旅营业部开立资金账户,账号为 81000066。当月8日,住房公积金委托中旅营业部以7420万元人民币购入代码为 010405,面值为78 949 000元的国债。2005年7月,住房公积金无法进入资金账户,经与中旅营业部交涉,对账单显示住房公积金购买的上述国债已被挪用。

2002年初,世纪证券开始整体收购中旅信托证券类资产,同年5月1日起世纪证券行使经营权和管理权。2003年9月29日,中旅信托与世纪证券签订协议,中旅信托所属的全部证券资产转让给世纪证券。2005年7月28日,中旅营业部向住房公积金出具说明,其原总部为中旅信托,自 2002年7月原中旅信托的6家营业部的证券资产开始被世纪证券实质性的接管,现中旅营业部隶属于世纪证券。世纪证券在其宣传网页上宣传世纪营业部为协议受让中旅营业部的基础上成立。2005年8月 9日,世纪证券向住房公积金出具说明承认欠住房公积金委托国债资金7420万元,商议以相关房产抵偿债务。中旅营业部已变更为世

纪营业部。

2005年7月28日,住房公积金以侵权纠纷为由向原审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世纪营业部、世纪证券、中旅营业部、中旅信托返还住房公积金购买的代码为 010405的04国债

(5)或赔偿相应的损失。一审答辩期间,世纪证券提出了管辖权异议。

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审查认为:住房公积金以侵权为由提起诉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因侵权纠纷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天津市为侵权行为地,本案被告世纪营业部及被告中旅营业部住所地均在天津市,因此其对本案享有管辖权。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三十八条之规定,该院裁定驳回了世纪证券对本案管辖权提出的异议。

世纪证券不服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2005)津高民四初字第7-1号民事裁定,向本院提起上诉称:本案属于委托理财引起的纠纷,上诉人并不存在侵权的事实,一审法院以“侵权行为地”为标准来认定管辖法院不正确。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本案只能依据“合同履行地”或“被告住所地”确定管辖,而“被告住所地”和“合同履行地”都为广东省深圳市,因此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对本案无管辖权,应当将本案移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住房公积金答辩称:住房公积金与世纪证券不存在合同关系,世纪证券及其他被告挪用住房公积金的国债属于侵权行为。根据民事诉讼法关于“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两个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的诉讼,原告可以向其中一个人民法院起诉”的规定,本案有四个被告,其中两被告世纪营业部和中旅营业部在天津,挪用本案国债的侵权行为发生在天津,住房公积金有权选择向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即便本案如上诉人所称是合同纠纷,因世纪营业部和中旅营业部在天津,合同履行地也在天津,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亦具有管辖权。因此,无论是侵权纠纷还是合同纠纷,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对本案都具有管辖权。请求二审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审裁定。

本院认为:客户在证券公司营业部开户投资,证券公司及其营业部对客户资金账户内的资金和证券,不仅负有合同约定的妥善保管义务,而且负有法定妥善保管义务。当客户账户内证券或资金被证券营业部挪用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二条“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侵害对方人身、财产权益的,受损害方有权选择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的规定,客户有权选择违约或侵权诉由提起民事诉讼。本案住房公积金因在中旅营业部资金账户内的国债被挪用,以侵权为由对中旅营业部等相关被告向中旅营业部所在地的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九条“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的规定,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对本案享有管辖权。世纪证券上诉称本案属于委托理财引起的纠纷,但未能提供相关证据证明,其关于将本案移送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上诉请求,因无事实和法律依据,本院不予支持。本院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九条、第一百五十四条之规定,裁定如下:

驳回上诉,维持原裁定。

二审案件受理费50元,由世纪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承担。

本裁定为终审裁定。

第二篇:原告上海某有限公司诉某板式换热器公司名誉权纠纷案,

原告上海某有限公司诉某板式换热器公司名誉权纠纷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9)浦民一(民)初字第10187号

民事判决书

原告上海某机电设备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长宁区某路某弄某号某室。

法定代表人陈某,上海某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

委托代理人金某,上海某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代理人奚某,上海市某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某板式换热器(上海)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路某号某号厂房。法定代表人程某,某板式换热器(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

委托代理人于某,上海市某律师事务律师。

第三人上海某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注册地上海市松江区某镇某路某号某室,经营地上海市闸北区某路某号一某楼某室。

法定代表人沈某,上海某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经理。

委托代理人马某,北京市某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律师。

原告上海某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诉被告某板式换热器(上海)有限公司名誉权纠纷一案,本院于2009年5月18日受理后,依法适用简易程序,由审判员周某独任审判,审理过程中,依法追加上海某制冷设备有限公司作为本案第三人参加诉讼,于2009年7月16日、11月2日、2010年4月15日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上海某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的委托代理人金某、奚某,被告某板式换热器(上海)有限公司的委托代理人于某,第三人上海某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的委托代理人马某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告上海某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诉称,原告系可口可乐某公司中标的制冷设备供应商。

2008年5月12日,原告向被告授权代理商第三人订购被告公司品牌的“SONDEX”板式换热器六台。签约之时,第三人分别提供被告的各类授权文件及证书。此后,原告将上述六台换热器交付可口可乐某公司工地。之后,被告向可口可乐某公司声称上述换热器并非其品牌产品。为此原告要求第三人予以澄清,第三人与被告共同出函证明上述换热器均系“SONDEX”品牌产品。然而时隔不久,被告委托律师致函可口可乐公司称,其所购的换热器系假冒产品,并称将追究其使用侵权产品的责任。可口可乐公司即要求原告退货、换货,否则停止原告其他所有产品的验收。原告为维护自身之商誉,原告另行采购并安装。为此产生重购费用人民币(以下币种同)684,000元、安装费30,000元、运输费用9,000元,共计723,000元。原告认为,被告一方面确认其授权代理商供应产品的品牌,一方面又发函宣称原告所购产品系假冒产品,其自相矛盾的前后陈述系愚弄原告及其最终用户的恶劣行径,严重损害了原告的商业声誉并导致可口可乐某公司退货的严重后果,被告理应为其侵权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现原告诉至法院,要求判令被告停止侵权、登报致歉;判令被告赔偿损失723,000元。

被告某板式换热器(上海)有限公司辩称,被告与原告所声称第三人之间没有生意往来,也没有授权,第三人也不是被告的代理商。2009年4月在某可口可乐公司发现涉案设备不是原告生产,故向可口可乐某公司发律师函,被告向可口可乐公司发律师函的行为是正当。不同意原告的诉讼请求。

第三人上海某制冷设备有限公司陈述,原告的诉讼请求无事实和法律依据,不同意原告的诉讼请求。

经审理查明,2008年5月12日的《设备买卖合同》记载“卖方:上海某机电设备有限公司买方:上海某制冷设备有限公司……买卖设备:(1)上海SONDEX融冰板式换热器S62-IS10-143-TKTM31二台(2)上海SONDEX供冰板式换热器S62-IS10-1

21-TKTM93二台(3)上海SONDEX冬季运行板式换热器S110-IS10-215-TKTM49二台……”。上述合同卖方签名人为郑晓安。上述合同签订时郑晓安向原告提供了加盖有“某板式换热器(上海)有限公司”印章的某公司简介、确认书、某板式换热器(上海)有限公司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代码证、某板式换热器(上海)有限公司税务登记证、授权书等。2009年4月2日,加盖有“某板式换热器(上海)有限公司、上海某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印章的函称,可口可乐装瓶商生产(某市)有限公司现场工地的设备系被告原装设备。2009年4月16日,被告委托上海市某律师事务所于某律师致函可口可乐装瓶商生产(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安装的使用的六台板式换热器设备是冒用SONDEX(某)品牌的设备,要求拆除假冒SONDEX产品和设备。之后,可口可乐装瓶商生产(某)有限公司发函要求原告更换涉案六台板式换热器,原告根据可口可乐装瓶商生产(某)有限公司的要求,另行购买相关设备进行了更换。2008年6月至12月期间,第三人向原告提供购货单位为原告、销货单位为第三人的上海增值税专用发票六份,金额为541,880元。

审理过程中,被告提供涉案板式换热器设备与被告生产的板式换热器设备对比照片4组。

上述事实有,《设备买卖合同》及附件、2009年4月2日信函、2009年4月16日律师函、可口可乐装瓶商生产(某)有限公司信函各1份,庭审笔录各3份,照片4组,上海增值税专用发票6份等证据,在案佐证。

本院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零一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原告、第三人均无法提供证据证明原告在可口可乐装瓶商生产(某)有限公司安装的涉案设备系被告生产,且原告根据可口可乐装瓶商生产(某)有限公司要求更换涉案设备的行为,也可证明涉案设备非被告生产,被告向可口可乐装瓶商生产(某)有限公司发函的行为,是被告维

护其自身权利的合法行为,并不存在侵犯原告名誉权的行为,故原告的诉讼请求,本院不予支持。据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零一条之规定,判决如下:

驳回原告上海某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的诉讼请求。

案件受理费人民币11,030元,减半收取计5,515元,由原告上海某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负担。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审判员周伟忠

书记员周丽萍

第三篇:李海峰等诉叶集公安分局、安徽电视台等侵犯名誉权、肖像权纠纷案

李海峰等诉叶集公安分局、安徽电视台等侵犯名誉权、肖像权纠纷案

裁判摘要

公安机关在向新闻媒体提供侦破案件的相关资料,供新闻媒体用于新闻报道时,应尽谨慎注意义务以保护他人合法权益。未尽此义务导致他人名誉权受到侵犯的,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公安机关侦查行为的合法性、配合新闻媒体进行法制宣传的正当性以及新闻媒体自身在新闻报道中的过失,均不构成免除公安机关上述民事责任的法定事由。

原告:李海峰,男,15岁,学生,住安徽省霍丘县叶集镇。

法定代理人:李庆国(系李海峰之父),个体工商户,住址同李海峰。

原告:高平,男,14岁,学生,住安徽省霍丘县叶集镇。

法定代理人:张蓉(系高平之母),农民,住址同高平。

原告:刘磊,男,15岁,学生,住安徽省霍丘县叶集镇。

法定代理人:张艳玲(系刘磊之母),霍丘县供销社下岗职工,住址同刘磊。

原告:孙俊,男,17岁,学生,住安徽省霍丘县叶集镇。

法定代理人:孙立胜(系孙俊之父),个体工商户,住址同孙俊。

原告:陈光贵,男,15岁,学生,住安徽省霍丘县叶集镇。

法定代理人:陈树人(系陈光贵之父),个体工商户,住址同陈光贵。

原告:张力保,男,16岁,学生,住安徽省霍丘县叶集镇。

法定代理人:张宏威(系张力保之父),个体工商户,住址同张力保。

被告:安徽电视台,住所地:合肥市桐城南路。

法定代表人:汤达祥,该台台长。

被告:六安市公安局叶集改革发展试验区分局,住所地:安徽省六安市叶集改革发展试验区。

负责人:黄家玉,该局局长。

被告:叶集改革发展试验区叶集实验学校,住所地:安徽省霍丘县叶集试验区。

法定代表人:郑长福,该校校长。

原告李海峰、高平、刘磊、孙俊、陈光贵、张力保因与被告安徽电视台、六安市公安局叶集改革发展试验区分局(以下简称叶集公安分局)、叶集改革发展试验区叶集实验学校(以下简称叶集实验学校)发生侵犯名誉权、肖像权纠纷,向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原告李海峰、高平、刘磊、孙俊、陈光贵、张力保诉称:六原告均系被告叶集实验学校初中学生。2005年4月13日,被告叶集公安分局与叶集实验学校联系,由班主任通知六原告前往叶集公安分局协助调查一起强奸(未遂)案。在叶集公安分局,六原告按照公安人员的安排手持编号,与犯罪嫌疑人一起列队接受了被害人指认,并被摄像。六原告事先不知晓摄像的真实情况和用意,事后提出不得公开,叶集公安分局表示同意,但后来将摄像材料提供给新闻媒体。2005年4月16日,被告安徽电视台“第一时间”栏目公开报道了该新闻,播放了叶集公安分局提供的摄像材料,且未对六原告协助公安调查的真实情况作出说明,亦未对相关影像作任何技术处理。由于社会公众不明真相,纷纷谴责六原告未成年即犯下恶劣罪行,给六原告的生活学习造成负面影响,也给六原告的家庭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三被告的行为侵犯了六原告的肖像权、名誉权。请求判令三被告向六原告公开赔礼道歉、恢复名誉、消除影响;向六原告各支付精神抚慰金10万元,共计60万元。

李海峰等六原告为证明其诉讼主张,提供了被告叶集实验学校老师张爱国的证言材料及安徽电视台“第一时间”栏目播放涉案新闻的复制音像材料,用以证明诉称事实属实。

被告安徽电视台辩称:李海峰等六原告的陈述与事实不符,我台本着尊重事实的原则对客观发生的事件进行报道,没有侮辱、诽谤六原告的内容。播放新闻时,虽然没有对六原告的影像作画面处理,但对真正的犯罪嫌疑人朱某某的影像作了处理,并突出了朱某某按手印的画面。因此,我台的行为没有侵犯六原告的名誉权和肖像权,亦未造成不良影响,故六原告对我台的诉讼请求应当驳回。

被告安徽电视台未提供证据。

被告叶集公安分局辩称:我局2005年4月13日晚的整个辨认活动符合法律程序,并无不妥之处;被告安徽电视台播放涉案新闻是为了社会公共利益,并不构成侵权;我局是在接受采访时被动提供涉案录像材料,安徽电视台播放该录像前未征得我局同意,我局没有侵犯李海峰等六原告的名誉权、肖像权,六原告要求精神抚慰金的请求无法律依据,故六原告对我局的诉讼请求应当驳回。

被告叶集公安分局提供了李海峰等六原告协助调查的案件的立案登记表、立案决定书、拘留证、拘留通知书、提请批准逮捕书、批准逮捕决定书、逮捕证、逮捕通知书、询问笔录、辨认笔录以及霍邱县人民法院(2005)霍刑初字第133号刑事判决书,用以证明公安机关侦破该案的行为合法,并非六原告所称的编造虚假新闻。还提交了向被告叶集实验学校发出的建议函,用以证明该局于2005年7月2日向叶集实验学校建议对六原告予以表扬。

被告叶集实验学校辩称:本校系应被告叶集公安分局要求,由班主任带领李海峰等六原告前往该局协助进行对犯罪嫌疑人的混合指认;被告安徽电视台播放现场指认录像,事先未告知我校,更未征得我校同意。六原告要求我校与其他二被告共同承担赔偿责任没有事实根据及法律依据,因此其对我校的诉讼请求应当驳回。

被告叶集实验学校申请证人、该校老师张爱国出庭作证。张爱国称:2005年4月13日,被告叶集公安分局通知学校,有一起刑事案件需要学生配合参与混合辨认。根据学校领导的指派,当晚11时左右,本人带领李海峰等六原告来到叶集公安分局会议室,后公安人员安排六原告参与指认活动,约10余分钟结束。4月16日被告安徽电视台播报该新闻,事前没有通知学校。

质证过程中,三被告对六原告提供证据的证明目的均不予认可。六原告认为被告叶集公安分局提供的证据与本案无关联性。被告安徽电视台与被告叶集实验学校对叶集公安分局的举证无异议。经质证,合肥市包河区人民法院对六原告提供的涉案新闻录像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及其与本案的关联性子以确认,对证人张爱国的证言效力予以确认。叶集公安分局针对其侦破相关刑事案件程序的举证,仅能证明其侦查手段是否合法,与本案待证事实之间关联性不足,不予确认。合肥市包河区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

2005年3月20日,安徽省霍丘县叶集镇发生一起强奸(未遂)案,被告叶集公安分局立案后,于同年4月13日下午将犯罪嫌疑人朱某某抓获。当晚,叶集公安分局欲安排被害人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混合指认,要求被告叶集实验学校予以协助,提出需要数名与犯罪嫌疑人朱某某年龄相仿的初中男生配合指认。当晚9时下自习时,叶集实验学校教导主任对该校初二八(8)班班主任张爱国说明了此事,张爱国即带领原告李海峰、高平、刘磊、陈光贵、张力保和孙俊前往叶集公安分局。该局民警向张爱国及六原告说明了混合指认的相关内容,张爱国在谈话笔录上签名后,六原告按民警要求手举号牌与犯罪嫌疑人朱某某一起列队接受指认,这一过程被民警摄像和拍照。次日,被告安徽电视台记者前往叶集公安分局采集新闻,叶集公安分局遂将本案指认过程的相关摄像资料等交给安徽电视台记者,未作任何交待。2005年4月16日,安徽电视台“第一时间”栏目播报的新闻中,出现李海峰等六原告手持号牌参与辨认的图像,面部无任何技术遮盖,时间约2秒。安徽电视台播报此新闻前未通知叶集公安分局和叶集实验学校。李海峰等六原告先后看到该条新闻,随后即向学校及叶集公安分局提出异议,未果,后被同学和其他人以“嫌疑犯”和“几号强奸犯”等字眼称呼。叶集公安分局于2005年7月2日向叶集实验学校发出建议函,建议学校对六原告予以表扬。李海峰等六原告因与三被告未能就赔偿事宜达成一致意见,遂诉至法院。合肥市包河区人民法院认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民法通则)第一百零一条的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被告叶集公安分局依法具有刑事案件侦查权,在侦破强奸犯罪刑事案件过程中,因侦查需要安排原告李海峰等六名未成年人协助参与混合指认过程并拍照、录像,该行为本身并不违反法律规定。但在混合指认这一侦查活动终结后,在向被告安徽电视台提供相关新闻资料时,作为公安机关的叶集公安分局应当认识到、同时也有义务特别提醒安徽电视台在播出时注意对图像进行相关技术处理,以保护六原告的合法权益。但叶集公安分局未尽到该义务。安徽电视台作为新闻机构,也应当在新闻报道中注意保护他人的合法权益,但在播放涉案新闻时,对犯罪嫌疑人朱某某的脸部画面作了某种程度的技术处理,反而忽略了对六原告的脸部画面进行处理,使六原告的脸部未加遮掩直接显示于屏幕。尽管播出时间较短,也足以使对六原告熟悉的人从电视画面上将六原告认出。同时,由于电视这种大众传媒方式覆盖面非常广泛,该新闻内容传播到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加之安徽电视台播出该新闻时未对六原告协助公安机关进行混合指认的情况加以特别说明,使得不特定的群众产生误解,导致六原告被他人冠以“强奸犯”的称谓,其社会评价被严重降低,产生了一定的损害结果。对于该损害后果的发生安徽电视台和叶集公安分局主观上均存在过错,其行为侵犯了六原告的名誉权,应当对其侵权行为所造成的损害后果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条的规定,对于公民名誉权受到侵害的,可以责令侵权人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但赔偿损失的幅度应当与侵权所造成不良影响的范围相当。安徽电视台和叶集公安分局均是由于过失造成侵权,主观上也不存在故意侮辱、诽谤他人为自己谋利的目的,因此,对六原告要求支付精神抚慰金60万元的请求不予支持,将精神抚慰金的数额酌定为每人6000元,合计36000元。

肖像权是公民支配自己肖像的权利。民法通则第一百条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因此,构成侵犯肖像权需要符合两个要件:一是未经许可使用公民的肖像,二是以营利为目的。被告安徽电视台和叶集公安分局均非以营利为目的使用李海峰等六原告的肖像,故不构成对六原告肖像权的侵犯。

被告叶集实验学校应被告叶集公安分局的要求,指派老师带领李海峰等六原告到该局配合进行相关刑事案件的侦破,行为并无不当。对叶集公安分局在指认过程中拍摄、录像的行为,叶集实验学校既无权干涉,也无法预见该影像资料会被新闻媒体不恰当地传播,被告安徽电视台播出涉案新闻前亦未通知叶集实验学校,故叶集实验学校的行为不构成对六原告侵权。

综上,合肥市包河区人民法院于2005年10月17日判决:

一、被告安徽电视台和被告叶集公安分局向原告李海峰、高平、刘磊、孙俊、陈光贵、张力保公开赔礼道歉,以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内容须经该院审查许可)。两被告如不履行,该院将在安徽省省级报刊刊登该院生效判决书主文,相关费用由安徽电视台与叶集公安分局共同承担;

二、被告安徽电视台与被告叶集公安分局共同向原告李海峰、高平、刘磊、孙俊、陈光贵、张力保各支付精神抚慰金人民币6000元,合计36000元;

三、驳回原告李海峰、高平、刘磊、孙俊、陈光贵、张力保对被告叶集实验学校的诉讼请求;

四、驳回原告李海峰、高平、刘磊、孙俊、陈光贵、张力保的其他诉讼请求。

叶集公安分局不服一审判决,向安徽省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理由是:

1、本案李海峰等六被上诉人主张原审被告安徽电视台及我局故意编造虚假新闻侵犯其肖像权、名誉权,而一审法院认定安徽电视台未尽注意义务,我局未尽特别提醒义务,侵犯了李海峰等人的名誉权。李海峰等六人主张的法律关系性质与法院认定不一致,法院不应直接作出判决,而应当告知其变更诉讼请求,以便我局能就此进行举证。

2、我局因被动接受采访而提供包括录像资料在内的新闻材料,是履行法制宣传义务,主观无过错。安徽电视台至案发当地采访,拍摄了学校、犯罪现场,并来我局调取案件第一手资料。我局除全面客观介绍案情外,还应记者要求提供了相关录像资料,目的并非供电视播放,而是为记者、编辑全面了解案件情况,保证新闻准确无误。安徽电视台如播出我局提供的录像资料,应征得我局同意,但该电视台未尽上述义务。原审法院以本局有特别提醒义务为由判令本局承担侵权责任,无事实和法律依据。

3、安徽电视台播放涉案新闻时已作了技术性处理,一审法院认为被上诉人的脸部未加遮掩直接显示于屏幕便是未对其合法权益进行保护,是错误理解。本局认为电视台在未通知本局并征得本局同意的情况下对录像进行剪辑播出虽有不妥,但其播出的内容能使观众清楚辨别李海峰等六被上诉人不是犯罪嫌疑人,其播出目的是为弘扬正气,揭露犯罪,宣传法制,具有阻却违法性。综上,我局行为不构成侵权,不应承担民事责任。请求二审法院依法改判。

被上诉人李海峰、高平、刘磊、孙俊、陈光贵、张力保辩称: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判决结论正确。上诉人叶集公安分局将有关录像资料提供给原审被告安徽电视台,应该履行特别提醒的注意义务。而正是因为安徽电视台播放该录像资料时对被上诉人脸部画面未进行技术处理,给被上诉人造成名誉损害。故叶集公安分局的上诉理由不能成立,请求二审法院维持原判。

原审被告安徽电视台称:上诉人叶集公安分局关于我台播放涉案录像资料须经该局同意的上诉理由不成立,原审判决赔偿李海峰等六被上诉人精神抚慰金的金额欠合理。

原审被告叶集实验学校称:公安部门按合法程序让学生配合指认,我校配合公安机关的行为并无不当。原审被告安徽电视台播出指认过程,事前并未通知我校,故我校无过错,一审判决我校不承担责任是正确的。

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确认了一审认定的事实。

本案的争议焦点是:

1、李海峰等被上诉人一审诉讼请求所主张的法律关系性质与一审法院认定是否一致。

2、公安机关将侦查过程中形成的录像材料交给新闻媒体时未尽特别提醒义务,是否存在过错。公安机关侦查行为的合法性、配合新闻媒体进行法制宣传的正当性以及新闻媒体自身在新闻报道中的过失,是否构成公安机关上述过错的法定免责事由。

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

本案被上诉人李海峰、高平、刘磊、孙俊、陈光贵、张力保在一审时提出的诉讼请求是认为上诉人叶集公安分局及原审被告安徽电视台、叶集实验学校侵犯了其名誉权、肖像权,要求三单位公开赔礼道歉、恢复名誉、消除影响并支付精神抚慰金60万元。一审法院根据其诉讼请求进行审理,认为安徽电视台、叶集公安分局没有尽到各自的义务,构成对被上诉人名誉权的侵犯,但其行为未侵犯被上诉人的肖像权,并作出相应判决。该判决并未超出被上诉人一审时提出的诉讼请求。故上诉人主张原审判决认定的法律关系与被上诉人一审诉讼请求不一致的观点不成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三条的规定,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为了更好地打击犯罪,公安机关在行使侦查权时,可以根据工作需要依法采取一些特殊的侦查手段。本案中,上诉人叶集公安分局为侦破相关刑事案件,安排李海峰等六名被上诉人配合进行的混合指认,即是一种法定的、特殊的侦查手段。叶集公安分局在特定的、不公开的场所内,为了侦查案件的需要进行混合指认,并进行录像、存档的行为,是依法行使侦查权的行为,本身并不具有违法性。但是,公安机关在侦查活动终结后,在向新闻媒体提供侦查活动中形成的资料时,应当尽到谨慎的注意义务,避免因此导致对他人合法权利的侵犯。如果因未尽谨慎注意义务,侵犯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也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公安机关向新闻媒体提供新闻资料,不是依法行使侦查权的行为,不能因行使侦查权本身的正当性,免除其在向新闻媒体提供资料时未尽谨慎注意义务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根据本案事实,叶集公安分局将混合指认录像资料交给原审被告安徽电视台,发生在混合指认这一侦查手段终结之后,且安徽电视台是新闻媒体,其收集侦查资料只是为了用于新闻报道,叶集公安分局将侦查过程中形成的材料交给安徽电视台,不是侦查手段的延续。因此,叶集公安分局侦查行为的合法性,不构成其在向新闻媒体提供侦破案件相关材料时未尽谨慎注意义务的法定免责事由。

上诉人叶集公安分局以配合新闻工作,履行法制宣传义务为由,称自己无过错,是对法律上“过错”这一概念的误解。民法上的过错既包括故意,也包括过失。行为人主观上具有良好的意图,并非意味着行为人一定没有过错。播放法制节目,其目的正如叶集公安分局所称是弘扬正气,揭露犯罪,是为了法制宣传的需要。但在本案中,宣传法制与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并不矛盾。对于涉及未成年人的特殊案件,在制作成面向广泛的、不特定的受众播放的新闻节目时,对未成年人的形象加以技术处理或者在节目中予以特别说明,并不会因此而影响宣传法制、弘扬正气的效果。参与指认的公安人员知晓并理解混合指认的内容,不会因为与案件无关的人参与指认而认为其就是犯罪嫌疑人,不会因此导致这些无辜的人的社会评价降低。但是,叶集公安分局将混合指认录像资料交给电视台时,未尽特别提醒义务,导致李海峰等六被上诉人的脸部画面未经任何技术处理,即通过新闻传播到不特定的受众处,且该新闻节目亦未就此作出特别说明。观看新闻的普通群众,并不一定知晓混合指认这一特定侦察手段的具体内容,因此有人公开指责六被上诉人未成年即犯下恶劣罪行,并冠以“强奸犯”的称谓,导致六被上诉人社会评价的降低,发生名誉权受损的后果。故叶集公安分局配合新闻媒体进行法制宣传的正当性不构成免除其在本案中所应承担民事责任的法定事由。

本案损害后果的发生,与原审被告安徽电视台的过失也存在一定的联系。在上诉人叶集公安分局未尽提示义务的情形下,如果安徽电视台在播放新闻时进行一些技术处理,损害后果就不会发生。但是,新闻媒体自身在新闻报道中的过失,并不导致叶集公安分局的责任得以免除。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第(二)项的规定,被动提供新闻材料,但发表时得到提供者同意或者默许,致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应当认定提供者的行为构成侵害名誉权。电视台是面对大众的新闻传媒机构,叶集公安分局在接受安徽电视台“第一时间”栏目采访时,将上述混合指认录像资料交给电视台而未作任何特别说明,是对电视台播出该资料的一种默示行为。安徽电视台自身在新闻报道中的过失,不构成免除叶集公安分局民事责任的法定事由。

综上,上诉人叶集公安分局上诉称其不应承担民事侵权责任的理由均不能成立。一审认定事实清楚,判决正确,但在适用法律部分,还应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第(二)项的规定,应予以补充。据此,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于2006年3月15日判决:

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注:本案所涉及当事人姓名均为化名。

2007年2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07]第2期出版

第四篇:上海观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诉北京六间房科技有限公司侵犯著作权纠纷案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

民事判决书

(2008)海民初字第31332号

原告上海观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郑立,董事长。

委托代理人戎朝,上海天闻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代理人谭耀文,上海天闻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北京六间房科技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朱晓明,副总裁。

委托代理人缪欣言,北京市天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代理人刘一宏。

原告上海观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观视公司)诉被告北京六间房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六间房公司)侵犯著作权纠纷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观视公司的委托代理人戎朝、谭耀文,被告六间房公司的委托代理人缪欣言、刘一宏到庭参加了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告观视公司诉称,我公司系电视连续剧《凤穿牡丹》(以下简称《凤》剧)之信息网络传播权人。六间房公司系六间房网(网址为)之经营者,六间房网存储诸多的网友未经我公司许可而上传的《凤》剧视频文件,上网者可以在线播放上述《凤》剧视频文件。六间房公司在网友向六间房网上传《凤》剧视频文件之时,未尽著作权审查义务,改变网友向六间房网所上传的《凤》剧视频文件,且其通过广告方式直接从《凤》剧视频文件中获得经济利益,故六间房公司应与上传侵权《凤》剧视频文件的网友共同向我公司承担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之责任。六间房公司之侵权行为已给我公司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故我公司诉至法院,要求六间房公司向我公司赔偿经济损失30万元、公证费1000元、差旅费6000元以及律师费2.3万元。

被告六间房公司辩称,我公司对观视公司系《凤》剧之信息网络传播权人不持异议。我公司经营的六间房网确曾向上网者提供《凤》剧视频文 1

件的在线播放服务,但我公司仅系为服务对象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的网络服务提供者,《凤》剧视频文件均系由网友上传至六间房网,我公司并未改变网友上传的《凤》剧视频文件。我公司已在六间房网提示网友不得上传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视频文件,且我公司所具备的审查能力主要限于审查网友上传的视频文件是否包含反动、黄色等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内容。我公司已于收到本案起诉书之后将涉案《凤》剧视频文件从六间房网删除。我公司并不存在侵权行为,故不同意观视公司的诉讼请求。

经审理确认如下事实: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于2007年4月1日为浙江华新影视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华新公司)颁发编号为甲第130号的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甲种)。浙江省广播电视局于2008年4月25日为《凤》剧颁发国产电视剧发行许可证,其中载明制作单位为华新公司,合作单位为浙江广厦文化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厦公司)和东阳华视影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视公司),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编号为甲第130号,长度为38集X46分钟等。

辽宁文化艺术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凤》剧DVD封套注明:出品单位为广厦公司、华新公司和华视公司。

广厦公司和华新公司于2008年2月8日共同出具授权书,主要内容为:授权方为广厦公司和华新公司,领权方为华视公司;华视公司为华新公司之子公司,华新公司为广厦公司之子公司;授权节目为38集的《凤》剧,授权期限为2008年2月8日至2012年2月7日,授权地区为中国大陆;授权权利包括国内电视台播映、信息网络等新媒体传播、广播、提供等在内的所有著作权的独家行使权利;领权方有权转授权第三方全部或者部分行使上述权利,有权以自己的名义或者允许第三方以第三方的名义,独立采取法律行动,调查、制止侵权,进行证据保全公证,提起索赔诉讼等。

华视公司于2008年7月7日出具授权书,主要内容为:华视公司授权观视公司38集的《凤》剧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的独家使用权和转授权;授权区域为中国大陆地区(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授权范围为以计算机为终端的信息网络传播独占许可使用权和转授权权利,使用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点播、定时直播、下载等;观视公司有权以法律手段单独或与华视公司一并对本授权书授权后或授权前的其他第三方侵犯本授权书所涉权利的行为进行维权;授权期限为2008年7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等。

六间房公司经营的六间房网(网址为)为网友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的网络服务,该信息存储空间主要存储视频文件。六间房网首页及其他页面下方均载有声明,内容为“本站所有视频均由用户自主上传。如有版权异议,请和本站联系”。六间房公司称六间房网对用户上传内容不做改变,如发现六间房网所载的用户上传内容涉嫌侵权的著作权人书面通知六间房公司,六间房公司承诺在收到符合条件的书面通知后将依法采取包括移除在内的相应措施。六间房网的“帮助中心”栏目关于“上传完成后,我为什么不能立即看到视频?”问题的解释为:“视频上传完成后,需要经过两个处理过程,才能够正式发布:第一,格式转换。所有视频都必须由服务器统一转换成FLV格式。第二,人工审核内容的合法性。这两个过程通常需要2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另,六间房网首页及其他页面多处登载广告。

在六间房网首页设置的搜索栏输入“凤穿牡丹”进行搜索,可以搜索到45个视频文件结果,视频文件简介信息包括截图、文件名称、“房东”(上传网友)、播放次数和上传时间等,其中视频文件截图均出自《凤》剧。选择视频文件结果列表中的“凤穿牡丹(38集)”,显示信息包括:频道为影视,视频数为38,订阅为1,播放为278 619,更新为2008年6月21日等;选择其中的部分视频文件进行在线播放,播放之时左上角交替显示“六间房”及“6.cn”标识,播放器底部登载有广告。上海天闻律师事务所于2008年8月5日在上海市静安公证处公证人员监督之下对六间房网向上网者提供《凤》剧视频文件的在线播放服务之情况进行证据保全,并于2008年10月24日向上海市静安公证处支付公证费1000元。六间房公司称其已于收到本案起诉书之后将涉案《凤》剧视频文件从六间房网删除,观视公司对此予以认可。

观视公司认为六间房公司将网友上传的视频文件进行格式转换、在《凤》剧视频文件中添加贴片广告和设置拼图游戏、在《凤》剧视频文件播放页面交替显示“六间房”及“6.cn”标识等行为,已改变了网友上传的《凤》剧视频文件。

观视公司曾与上海天闻律师事务所签订聘请律师合同,并曾于2008年10月22日向上海天闻律师事务所支付律师费3万元。观视公司称其在本案中仅主张律师费2.3万元。

上述事实,有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甲种)、国产电视剧发行许可证、广厦公司和华新公司共同出具的授权书、华视公司授权书、《凤》剧DVD、上海市静安公证处公证书、公证费发票、聘请律师合同、律师费发票以及本院庭审笔录等在案佐证。

本院认为:

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的著作权由制片者享有,且在无相反证明情况下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作者。《凤》剧DVD封套注明出品单位为广厦公司、华新公司和华视公司,且华新公司持有甲第130号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甲种),《凤》剧的国产电视剧发行许可证载明《凤》剧的制作单位为华新公司,合作单位为广厦公司和华视公司,故本院在六间房公司对此未提交任何相反证据情况下,依据现有证据确认广厦公司、华新公司和华视公司系38集的《凤》剧之制片者。广厦公司和华新公司已将《凤》剧在中国大陆地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等著作权独家授权华视公司行使,且授权华视公司转授权以及以自己的名义制止侵权之权利;此后华视公司将《凤》剧在中国大陆地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独家授权观视公司行使,且授权观视公司转授权以及以自己的名义维权之权利;且六间房公司对观视公司系《凤》剧之信息网络传播权人不持异议,故本院依据现有证据确认观视公司系《凤》剧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独家信息网络传播权人,观视公司系本案的适格原告。

六间房公司作为六间房网之经营者应对该网站承担法律责任。六间房网所载视频文件结果列表中的“凤穿牡丹(38集)”显示视频数为38,该数字与《凤》剧之实际集数相互对应,且证据保全公证之时所选择的视频文件均可正常在线播放,本院在六间房公司未提交相反证据情况下,依据现有证据确认六间房网存储的涉案《凤》剧视频文件涉及《凤》剧全部内容且均可正常在线播放。涉案《凤》剧视频文件播放之时,左上角交替显示“六间房”及“6.cn”标识,播放器底部登载广告,上述标识以及广告并非《凤》剧中所有,亦非网友向六间房网上传涉案《凤》剧视频文件时所添加,而系六间房网使用的视频文件播放器所预置,本院认为“六间房”及“6.cn”标识已产生指示视频文件来源之作用,且视频文件播放之时播放器底部登载的广告亦有违《凤》剧著作权人之本意,六间房公司已改变网友所上传的涉案《凤》剧视频文件。观视公司称六间房公司在《凤》剧视频文件中添加贴片广告和设置拼图游戏,缺乏证据支持,本院不予采信。

六间房公司在经营六间房网过程中,鼓励网友向六间房网上传视频文件,并使六间房网形成较大经营规模。六间房网向上网者提供数量巨大的视频文件在线播放服务,六间房网之经营意义已非简单地鼓励原创和为视频文件爱好者提供交流平台,而系使用网友上传的电影、电视剧和原创等各类视频文件以丰富充实六间房网内容、吸引上网者关注和增加浏览量,并进而吸引广告投放且获得经济利益。虽六间房网存储的视频文件数量巨大致使六间房公司客观上确实难以对每个视频文件之权属状况进行详细审核,但从六间房网将“影视”设置为独立的频道一节,可见六间房公司明知六间房网存储的视频文件中包括大量的非原创的电影、电视剧视频文件,六间房公司在此种主观状态之下应对“影视”频道之下的非原创的电影、电视剧视频文件承担相应的审查义务;且涉案《凤》剧视频文件已涉及《凤》剧之全部内容,此种情况已有异于视频文件爱好者将其原创作品陆续上传之正常情形;且作为个人之网友信息网络传播《凤》剧已经相关著作权人合法授权之可能性微乎其微,六间房公司应对网友上传涉案《凤》剧视频文件之情况特别加以注意,并应通过审核和查询以确认涉案《凤》剧视频文件是否涉嫌侵权。本院认为六间房公司在客观上具备完成此种审查和核实工作之能力,但在本案中六间房公司仅采取在六间房网首页及其他页面登载声明等方式为相关著作权人设置发现涉嫌侵权视频文件之补救措施,而并不对电影、电视剧视频文件之上传网友是否已经相关著作权人合法授权进行实际审查,六间房公司对于六间房网存储的电影、电视剧视频文件著作权之实际注意程度显未达到与六间房网存储视频文件之经营规模相匹配的注意义务程度。如六间房公司仅将其著作权审查义务定位于任由网友上传电影、电视剧视频文件而后等待相关著作权人发现侵权并事后采取补救措施,必将致使六间房公司实际占有数量巨大的电影、电视剧视频文件资源而无须进行任何主动的著作权审查工作,致使六间房网形成较大经营规模并由此获得经济利益,故本院认为六间房公司之行为系属不负责任地随意占有他人知识成果、以消极方式放任或默许侵害结果发生并据此获得经济利益之行为。

六间房公司作为向网友提供内容主要为视频文件的信息存储空间的网络服务提供者,其已改变网友所上传的涉案《凤》剧视频文件,且不属不知道亦无合理理由应当知道网友提供的涉案《凤》剧视频文件涉嫌侵权之情形,故六间房公司应与上传涉案《凤》剧视频文件之网友共同向观视

公司承担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之责任。

观视公司认可六间房公司已将涉案《凤》剧视频文件从六间房网删除,本院对此予以确认。六间房公司应向观视公司赔偿经济损失,本院综合考虑《凤》剧的制作成本和知名度、六间房公司的经营规模及侵权持续时间、证据保全公证之时的涉案《凤》剧视频文件点播次数、网络用户在六间房网完整观看《凤》剧之可能性、六间房公司的主观过错以及其他侵权情节等因素依法确定该经济损失数额,不再全额支持观视公司的诉讼请求。六间房公司对于观视公司为本案诉讼所支出的合理费用亦应一并予以赔偿。观视公司对于其不合理的部分诉讼请求所对应的诉讼费用应自行予以负担。

综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四十七条第(一)项,《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二十二条之规定,判决如下:

一、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被告北京六间房科技有限公司赔偿原告上海观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经济损失及诉讼合理支出费用共计一万五千元;

二、驳回原告上海观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其他诉讼请求。

如被告北京六间房科技有限公司未按本判决所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则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九条之规定,加倍支付延迟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案件受理费六千二百五十元(原告预交),由原告上海观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担四千二百五十元(已交纳),由被告北京六间房科技有限公司负担二千元(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七日内交纳)。

如不服本判决,可于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交纳上诉案件受理费,上诉于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如在上诉期满后七日内不交纳上诉案件受理费的,按自动撤回上诉处理。

审 判 长 陈 坚

人民陪审员 祖砚铭

人民陪审员 施燕涛

二○○九年一月十三日

书 记 员 郭振华

第五篇:免费下载软件造成损失谁埋单--上海一中院判决何涛诉上海很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侵权纠纷案(徐 俊 上海市浦

免费下载软件造成损失谁埋单

——上海一中院判决何涛诉上海很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侵权纠纷案

徐俊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

上传时间:2007-9-21

裁判要旨

在提供免费软件下载而形成的消费合同关系中,不能免除软件提供方的告知义务。消费者发现并不需要而且还会带来困扰的软件后,有权予以删除,由此产生的修理费用应当由软件提供商承担。向商业运作的搜索引擎或地址搜索栏提交关键字,并非私人之间信息的秘密往来。如果软件功能不能判断消费者的真实身份及其私人信息,则不构成对消费者隐私的侵害。

案情

被告为富媒体软件以及整合富媒体的很棒小秘书软件的著作权人,并于2005年初在其网站推出整合富媒体的很棒小秘书软件下载服务。整合富媒体的很棒小秘书软件包含了富媒体软件和很棒小秘书软件两部分。对广告服务起作用的是很棒小秘书软件中整合的富媒体。在用户搜索关键词时,富媒体软件客户端记录计算机终端网卡物理地址,并提取关键词,以HTTP协议形式发送给富媒体软件服务器端广告投放引擎,广告投放引擎根据提取的关键词取得相匹配的广告链接,并发回给富媒体软件客户端,客户端根据该链接请求广告商的网页链路,然后在计算机终端电脑显示相应广告。原告何涛在2006年6月23日为清除笔记本电脑中的很棒小秘书软件向上海网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支付150元。2006年9月19日,原告何涛申请公证保全的网页证据表明:进入被告很棒俱乐部网页下载“很棒小秘书”软件时,下载页面显示该软件的主要功能包括很棒俱乐部迷你门户、邮件直通车、搜索直通车、网站查询助手、网站收藏和分类等。在安装“很棒小秘书”过程中,网页弹出“很棒小秘书软件许可协议”。该协议包含了版权声明、用户禁止行为、免费使用和个别授权、使用风险、隐私声明等条款,但未包括介绍很棒小秘书软件功能条款,也没有任何涉及富媒体软件(关联网名产品)功能的内容介绍。用户点击同意上述协议内容,并安装完成很棒小秘书软件后,电脑中增加了很棒小秘书软件和一项名为富媒体的软件。打开浏览器进入百度网站搜索关键词,屏幕自动弹出广告窗口。删除上述很棒小秘书和富媒体软件后,再次打开浏览器进入百度网站搜索关键词,浏览器反馈正常,屏幕不再弹出广告窗口。2006年9月26日,被告很棒公司申请网页公证保全表明,进入被告很棒俱乐部网站下载安装很棒小秘书软件时,软件许可协议特别表述了关联网名产品功能,并提示如果用户不喜欢该功能,可以到电脑添加或删除程序中卸载富媒体软件。在安装过程中选择“拒绝”许可协议则可退出安装。在原告登录被告网站下载很棒小秘书软件时,被告未作任何事先说明,使其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下载了整合富媒体广告软件的很棒小秘书软件,造成了经济损失94元。

裁判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认为,被告很棒公司的行为侵害了原告何涛作为消费者所享有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对由此产生的后果应当承担法律责任,但不构成对消费者隐私的侵害。原告诉请判令被告立即停止制造和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传播整合富媒体的很棒小秘书软件,1 但原告基于软件用户的身份提起诉讼,只有权就其知情权、选择权受到侵害而产生的后果才能获得法律救济。而且被告最迟已经在2006年9月26日采取措施,明确表述了关联网名产品功能及卸载方法。故法院对该项诉请不予支持。原告诉请公开登报赔礼道歉,因其隐私并未受到侵害,而其作为消费者所享有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源于双方软件许可协议所形成的消费合同,该权利的性质和内容在于财产方面,不属于人身权范畴,该诉请于法无据,法院亦不予支持。原告诉请赔偿经济损失94元,在其支付的清除软件费用的150元范围之内,属于被告侵害行为产生的后果,故应予支持。依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四条第一款第(七)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第九条之规定,于2007年4月5日判决:被告很棒公司赔偿原告何涛经济损失人民币94元,对原告的其他诉讼请求不予支持。

一审判决后,被告不服,提起上诉。上海一中院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评析

一、原告何涛的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是否受到侵害

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是法律规定由接受商品或服务一方享有并因提供商品或服务另一方的告知义务而产生的相对权。提供方应充分履行告知义务,以利于接受方充分知情并自由决定选择何种商品或服务。软件提供商向公众提供软件下载,消费者接受下载,双方形成软件使用的消费合同关系。在形成这一合同关系过程中,软件提供商应尽充分告知义务,以利于消费者的知情和选择。即使在因提供免费软件下载而形成的消费合同关系中,亦不能免除软件提供商的充分告知义务。本案的公证证据表明,被告在传播很棒小秘书软件时整合了富媒体软件,但只告知了小秘书软件的功能,而未告知其中含有富媒体软件及该软件的功能,致使原告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下载了该软件并受到该软件功能所带来的困扰。就像交通事故不能预先设定一样,原告在受侵害之时不可能申请公证,但其可以通过事后公证的方式对受侵害之时的情况予以固定。

二、原告何涛的财产损失是否应得到救济

原告发现并不需要而且还会带来困扰的软件后,有权予以删除。因删除该软件产生的费用是原告的财产损失,被告对此应承担责任。尽管本案公证证据表明涉案软件可以自行卸载,但卸载的前提是知晓自己的电脑中安装了富媒体软件。原告公证证据中关于自行卸载的记录表明原告在公证之时对此已经知晓,但并不意味着原告在首次下载软件之时就已知晓。原告作为一名普通上网用户在这种情况之下求助于专业的信息技术公司并为此支付清除软件的费用符合常理。因此,软件提供商对其未尽充分告知义务应承担侵权责任。

三、原告何涛的隐私是否受到侵害

隐私作为一种利益有两种情况应当受到保护。一是在侵害利益的同时也侵害了法律权利。如侵害他人隐私的同时也侵害了其名誉权。二是侵害他人隐私的同时也违反了社会公共利益或社会公德,即违反了公序良俗。而公序良俗属于国家一般利益及社会一般道德准则,系正当的重大事由。本案原告何涛认为被告很棒公司富媒体软件提取原告输入的关键字并记录电脑网卡物理地址的行为侵害其隐私权,原告诉称的这些行为并不属于上述内容。原告输入的关键字系向商业运作的搜索引擎或地址搜索栏提交,并非私人之间信息的秘密往来。故被告行为并未侵害原告隐私。

一审案号:(2006)浦民一(民)初字第15292号

二审案号:(2007)沪一中民一(民)终字第1797号

来源:人民法院报网站

下载徐恺诉上海宝钢冶金建设公司侵犯名誉权纠纷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徐恺诉上海宝钢冶金建设公司侵犯名誉权纠纷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