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土木工程专业采用双语教学的研究与体会
内容提示:依据我校开展土木工程概论双语教学的实践和体会,同时考虑土木工程专业概论类课程具有引导性、概括性和前沿性等特点,针对土木工程专业采用双语教学的可行性研究、实施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阐述采用双语教学的体会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延伸阅读:双语教学可行性土木工程专业实施方法教学效果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加人WTO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学术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我们培养的未来工程师需要参与国际交流合作。教育部在2001年制定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文件中,明确要求高等学校积极开展双语教学,努力使5%1096的课程能用外语授课。目前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多数课程还是采用汉语教学,虽然符合传统教学习惯,但是也存在许多问题:现行教材尤其是专业课程的部分教学内容陈旧不能得到及时的更新,与国际名校的教学水平、教学方法等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学生虽然学习了多年的英语,但是还有很多的专业词汇不熟悉,学生不能有效地阅读专业外文文献资料且专业平荆皮论文的写作能力较差。因此,很有必要结合国内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特点、教师与学生的现状,有选择性地开设双语教学。但是选择哪些课程采用双语教学,以怎样的思路指导双语教学是最关键的内容。引自《建筑中文网》
一、土木工程专业采用双语教学的可行性研究
(一)专业概论类课程适于双语教学
1.土木工程专业概论类课程的性质适合采用双语教学。土木工程概论类课程覆盖了专业的主要方面,土木工程概论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专业基础课,主要概括定性介绍土木工程和土木工程师、土木工程材料、建筑工程、道路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水利工程、灾害学等内容。通过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双语教学,学生对上述领域的主要内容和关键的专业词汇有所了解与掌握,对今后自行查阅有关专业文献和进行情报检索十分有利,对后续课程的学习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概论类课程的难度和开设时间适合采用双语教学。一方面,概论类课程具有绍而主性质,主要定性介绍本专业的相关内容,较少涉及原理、计算方法等,与后续其他专业课程相比难度相对较小,比较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概论类课程多在2-4学期开设,此时学生的英语水平经公共英语课和四级考试的强化训练后有一定提高,这样对教师采用双语授课也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基础。
3.概论类课程的前沿性适合采用双语教学。概论类课程不仅介绍了本学科的经典研究内容,而且突出了本学科的研究前沿领域,使学生对本专业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等有所了解,并明确专业的热点和难点,有利于学生在继续深造阶段选择自己的研究方向。因此,首先在土木工程专业选择土木工程概论类课程试行双语教学是可行的。图形样板的保存与图样的文字标注
知道你所使用的石墨吗?新等级石墨改善加工结果
厨房瓷砖祛除污垢用蔬果清洁厨房很方便
(二)其他适于双语教学的课程
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涉及较多的计算原理、计算方法理论等,较概论类课程的内容难度高,采用双语教学往往使授课深度、广度下降,不利于奠定学生坚实的理论基础,且由于国内外课程体系、相关的规范和规程不同。因此,可以选择理论力学、画法几何、施工技术等课程进行双语教学的试点工作,积累经验,待各方面条件成熟时加以推广应用。
二、双语教学的实施
(一)教材选用
本校土木工程概论的双语教学选用英文教材BaseCivilEngineering,该教材2005年1月出版(第3版)。与国内相关教材相比,其特点是:作者精心选择了大量工程实例和原理图来阐明土木工程领域的基本概念,简明易懂,有助于学生理解主要概念,而且每章均附有大量的思考题,有助于学生巩固提高。同时教材还配有制作完美、内容翔实的多媒体教学光盘和教师手册。由此可见英文原版教材主要知识点内容与中文教材相似,但是英文教材创新点多,内容详细且更接近本学科的发展前沿。
(二)讲述方法
首先双语教学宜采用渐进的方式进行,先进行简单渗透:教师用英语讲述重要的专业关键词汇、概念,学生开始有较多的机会进行双语交流;再进行整合过程:教师用中英文交替讲授,学生学会如何用英文表达专业内容;最后让学生学会用英语来思考与解答问题。双语教学的讲述一般用陈述句,设问时用反意疑问句,讲述中多采用简单句,让学生能较快地掌握标准的专业英语,看懂英文教材,掌握专业知识。在双语教学实施过程中,作业题全是英文,最后考试的试卷也是用英文命题。
(三)双语教学的效果分析
刚开始采用双语教学时,针对有的学生英语不是很好的现状,老师首先把土木工程概论这门课程的教学日历下发给每一个学生,布置下次课预习内容,然后课上讲解,课后学生按时做作业、复习。这样,课程结束后学生反映看外文材料更容易,感到学完这门课后收获非常大,不仅专业知识层面达到了目标,而且促进了英语水平的提高。
三、体会
(一)师资方面的问题
教师要首先吃透教材,教学中注意掌握渐进性和阶段性。高水平的师资是实施双语教学重要基础条件,高校双语教学师资的大量缺乏是普遍现象,因此,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和措施引进、培养高水平的双语教师。
(二)教材方面的问题
由于双语教学要求采用原版教材,而原版教材又有许多不适应我们教学需要的问题存在,所以,应该组织相关专家编写适合国内双语教学的高水平教材。教师也可选用部分原版教材的内容,结合国内的发展现状编写部分有针对性的讲义,或有计划地引进和试用优秀的外语原版教材。
(三)教学方法方面的环氧树脂模具概况制造环氧树脂模具的工艺方法
选择正确的石墨等级
三维坐标的使用与使用二维坐标问题
要将现代教学改革精神贯彻到双语教学中去,提倡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注重学生主动学习。由于双语教学的课堂时间十分紧张。为此,应尽量采用多媒体教学,同时将讲稿分发给学生,以提高课堂利用率。但由于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在双语教学中应穿插多少中文内容很难统一,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酌情处理。教师讲课时合理充分地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如图片、多媒体等介绍课程的主要内容,以便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教学内容方面的问题
因学时有限,且中外文教材在编写思路、内容、风格、详略程度和适用专业上有很多不同,必须精心选择内容,突出重点和难点。以学科经典内容为基础,以前沿方向为拓展,用实例教学促进学生的进一步理解,将现代教学改革精神贯彻到双语教学中去。
(五)学生方面的问题
英语基础好的同学普遍欢迎双语教学这种形式,而且学习起来没有什么困难,但英语基础不好的同学普遍认为没有采用双语教学的必要。因此采用双语教学,首先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由于学生的英语水平不同,必须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措施进行因材施教,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总之,双语教学形式新颖,是与国际接轨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通过英语这一工具掌握更多更新的专业知识。但双语教学面临的形势仍然是严峻的,如教材生词多,课程进度慢,总学时数安排的少,教师英语讲解和表述也存在一定的困难,而最大的问题还是学生听力理解跟不上,英文阅读速度慢,使学生感觉学习该课程的压力比较大,这些都是有待解决的关键比难题。
在具体实施双语教学过程中,应优先选择专业概论类课程,并要结合教师、学生的现状和特点,选择必要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进行双语教学,以期达到课程教学目标与语言教学目标。
第二篇: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研究
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研究
摘要:国际贸易专业推行双语教学是顺应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和改革发展和培养国际化高级人才的需要。本文从国际贸易专业的性质出发,分析了该专业实施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同时,对该专业实施双语教学的模式、目标体系以及教学实践环节进行探讨,以期能促进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国际贸易;双语教学;教学方法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日益深入, 国际贸易规模飞速发展,市场对国际贸易的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业人员不但要熟练贸易业务, 而且还要会外语。双语教学必须从源头、从学校抓起。国际贸易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目的不在于推进专业英文教学, 而是要培养学生成为在应用外语中更新知识、开拓视野, 在工作中更好地交流的“ 面向国际市场竞争、具备国际经营头脑”的国际商务参与者和管理者。
自2004 年大部分开设国际贸易专业的高校多在国际贸易课程中推行双语教学改革。在专业课程中推行双语教学,依据专业特点,课程在学生专业知识结构中的地位与作用,具体结合课程教学大纲,设置双语教学这种课堂组织形式的教育教学目标,从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与技巧,使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与学生英语语言能力提高有机结合,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应该是可行的思路,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对这一问题做初步探讨。
一、国际贸易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1.推动“双语教学”是国际贸易专业适应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大环境的需要
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见》(教高字[2001]4号)中就提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对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贸易、法律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力争3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 2005年1月,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文件中再一次明确提出“要提高双语教学课程的质量,继续扩大双语教学课程的数量”的要求。
2.国际贸易专业课推行双语教学是适应WTO的要求的需要
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与世界文化的融合,要求通过提高高校国际贸易学的双语教学,培养既有丰富专业知识,熟悉中国国情,又有较好外语水平,精通WTO规则和世界经济的国际化的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讲,国际贸易专业课双语教学势在必行。在国际贸易学专业推行“双语教学”的目的不在于推进专业英文教学,其真正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未来的商务人士、创业者,应用外语在工作中交流,或应用外语在专业上学习,更新知识,自我提高能够具备同合作伙伴、国际竞争对手沟通和对抗的能力,真正成为“面向国际市场竞争、具备国际经营头脑”的国际商务参与者和管理者。上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与国际先进教学模式的接轨,离不开对西方先进管理思想与方法的研究和借鉴,更离不开英语这一国际贸易通用语言的运用和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国际贸易实务开展双语教学的主要模式
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内容具有国际性, 其教学目标具有外向性的特点。国际贸易实务教学目标的涉外性和教学内容的国际性,决定了该课程进行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同时,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不仅是贸易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 而且也是培养国际性、复合型经济人才的需要。具体而言,在实践中, 开展国际贸易实务存在三种模式。
1.简单渗透型
在国际贸易教学中以中文授课为主, 用英语讲授一些国际贸易术语, 并穿插使用一些常规的课堂用语, 学生的考试采用中文形式。这种模式对教师的英语水平要求不高, 适合英语基础和接受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从教学效果上看, 学生容易形成系统的以中文为媒介的知识体系,而英文掌握的只是零散的一些专业词汇。双语教学的最高目标是在专业文献的使用上、专业实务具体操作上能够做到双语自由转换。这种双语教学模式由于中英两种语言的比重十分不平衡,教学过程中英文信息量不足,所培养的学生就其专业的英文知识而言十分有限, 很难达到双语教学的真正目标要求。这显然是简单渗透型的双语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
2.过渡型(混合型)
在双语教学中以英语为主,采用英语板书和原版教材, 在英语授课的同时辅以中文解释和说明,学生的作业、考试用英语出题,但用中文回答。这是目前我国国际贸易双语教学中采用最多的一种模式,穿插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双语的比重趋向均衡,采用这种教学模式与上种模式相比,教学过程中的英语信息量有了明显增加,但是对教师和学生要求相对提高了,特别是学生必须具备较高的英文水平,否则很难感知英文教材,更难听懂英文讲授。
3.浸入型(全英语型)
在双语教学中基本上使用英语,采用原版专业教材,课堂板书用英文,学生的作业、考试用英文出题, 学生答题一般用英语。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对教师和学生的外文水平都有较高的要求。
以上三种方式各有所长。浸没式双语教学让学生有一个很好的语言环境, 因此教学效果较好, 但是对老师和学生的要求都比较高, 尤其是语言环境的创造有诸多困难。过渡式双语教学将第二语言逐步引入教学全过程维持式双语教学则是将第二语言作为教学语言的同时, 继续用母语来维持学生理解的一种的教学模式, 这两种模式比较适合双语教学的起始阶段, 但母语与非母语的比重难以把握。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 主要采用以英语浸没式教学法为主, 辅以参与法的教学模式。
三、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的目标体系
双语教学的目标体系是国际贸易专业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括双语教学的课程体系、双语教学的能力体系两大部分。双语教学的课程体系包括国贸专业知识、国贸专业英语素养两部分。双语教学的能力体系包括英语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两部分。
1.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的总目标
通过双语教学, 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英语技能, 更要重视学生对专业知识与英语技能的应用。通过本专业的学习, 学生将提高专业知识水平, 加深对国际贸易业务的理解;学会运用外语技能, 增强学生外贸业务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人际交往技能和团队意识;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激发学生的潜能, 增强其就业竞争能力。
2.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课程目标
双语教学课程目标是双语教学目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国贸专业知识、国贸专业英语素养两大部分, 它涵盖了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必修的全部专业知识课程。在双语教学安排上从两大块来完成这两部分的教学任务, 一部分国贸专业知识的中文讲授包含了五大主干课程, 另一部分国贸专业英语素养的双语讲授包含了四大主干课程。
双语教学课程的目标分类方法有利于教师实施课程标准, 使整个课程目标落到实处。双语教学的实施是在国贸专业知识掌握的基础上来开展的, 学生在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国贸实务的双语学习, 将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减少许多国贸专业词汇带来的学习障碍。
双语教学课程体系目标两大部分是互相联系的整体,每个部分各有侧重。国贸专业知识目标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贸易理论、专业国贸知识和贸易惯例, 培养学生全球贸易观念, 掌握基本的国际贸易技能和方法。
3.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能力目标
双语教学能力体系目标主要指学生通过双语的学习所获得的用英语处理国贸实务的技能, 它包括英语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两大部分。实现双语教学能力体系目标, 一方面可通过校内实验室模拟国贸实务操作环境的测评、模拟国贸场景交易的测评、单证制作及审核测试、函电写作测试等来反映学生双语学习所获得的能力水平;另一方面也可通过校外的实训实习基地参与国贸实际业务各环节的实践来测评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四、国际贸易专业课堂双语教学的探讨
1.在教学组织中贯彻教育目标
涉外经济活动人才经常从事国际经济业务,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接触英语国家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我门常常把培养国际性人才作为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高境界,这是因为我们深知,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形成的今天,以开放的心态面向世界的重要性。因此,在双语课教学中,我们应该首先树立学生“民族性最鲜明的,也最富有国际性”的观念,把我们国家处理国际经济、外交关系的基本原则贯穿于教学中,讲清楚社会、经济、文化进步中的开放与保持民族意识,民族认同感,民族自尊、自豪的关系,使我们的专业教育目标通过教学实现。
2.正确设立课堂教学目标,以专业知识为主线组织英文书面信息呈现,以母语为主,阐释复杂深奥观点
我们知道,课堂教学是实现课程教育教学目标的一个环节。专业课的双语教学不同于大学英语等公共英语课教学,语言只是工具。依据课程教学大纲,每一次课堂教学时间内,基本教学目标是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而不是形成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能力。为此,宜采用英文呈现有关专业知识的书面信息。
3.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破除学生害怕出错、不敢自由表达的畏惧心理,树立学生表达思想的信心
在第二语言不熟练,或者没有经常性使用时,每要表达一定意思,总会出现先出考虑语法对不对的现象,这样反而妨碍了思想的表达。为此,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大胆开口,不怕出错,凡不涉及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思想被曲解,就不纠正学生,尽量避免使用试错、负强化等教学手段,而是通过正强化,总结等方式来传达正确信息。
4.严格使用学习评估方法
兰伯特(Lambert)的态度/动机模式(attitude/motivation model)认为,在双语学习方面,性向和态度是两个重要的、相对独立的影响因素;双语学习不仅需要某种认知能力,而且需要一种积极的态度;态度关系到动机。因此,双语能力基于性向、态度、动机的程度以及态度与动机之间的关系。依据这种理论,双语教学应该采用英文试题进行考试,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明确学习要求的严肃性,而且可以利用学生重视考试的心理,强化课堂学习的直接动机。
课堂教学组织技巧是教师使有组织的教育形式在明确的教学目标,有重点的内容组织,系统并赋予连贯性的师生互动下收到实际效果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师“教育艺术”的展示平台,各个教师可能有自己的独特做法和经验,但是,从整体上把握专业培养目标,把其作为处理教学中语言能力形成与系统专业知识讲述的大原则,有助于组织起知识传授与技能形成相融合的课堂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姜 瑾:双语教学面面观[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1).[2]王振宇 邓 弘:国际贸易主干课程双语教学的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2004.(3).[3]罗郑胜: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及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分析.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2).[4]石碧涛:双语教学实验环节探索―――以《国际贸易实务》为例[J].高教探索,2007(6).[5]马小辉: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实践及问题研究[J].黑龙江教育,2007,(4).[6]陈燕:国际贸易专业课推行双语教学的SWOT分析[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第三篇:《小学双语教学研究与实验》实施方案
《小学双语教学研究与实验》实施方案
无锡金桥双语实验学校
一、
双语教学是在以母语作为主体教学语言的背景下,通过发挥英语的教学媒介语作用,在实现学科教学目标的同时,实现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并逐步形成学科英语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小学双语教学是遵循小学教育的规律和特点,为小学生运用双语进行交际交流,并为用英语进行理解和思维打下基础。
二、
英语是当今国际交流的通用语言,现代权威的论文和著作90%以上用英语发表,70%以上的信息由英语传播。双语教学责无旁贷地承担着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创造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的责任。
我校地处苏南经济发达地区,城市文化底蕴深厚。改革开放以来,特别在最近几年,经济全球化对我市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也有力地推动着现代教育的全球性。
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曾指出,要着力提升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切实推进双语教育实验,加快培养国际化人才,加快建成全国一流的教育强市。我们将认真贯彻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推进实验,取得经验;不断总结反思,为培养国际化人才作出自己的贡献。
2003年上海小学英语国际论坛认为:“尽可能增加英语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形成学习英语的环境,促使学生提高习得能力。双语教学怎么个说法并不重要,实质是最重要的。”上海市百所小学进行双语教学实验,并取得良好效果。
加拿大“浸沉式”双语教育模式、美国“过渡式”双语教育模式以及新加坡“学科式”双语教学模式等十分强调学生英语习得的环境、情境并正向学科双语发展。
我们认为,小学双语教学目前值得研究的已不是赞成还是反对,而是如何顺应时代潮流,创造条件,营造浓烈的双语学习氛围,更多的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和空间,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边实验,边讨论,边总结,并解决好相应的教材和师资问题。
三、
以汉、英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促进学生学习学科知识,对两种文化的积极适应与沟通,协调互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并为学生拥有两种语言,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产生创造思维,成为国际化双语人才,在小学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提升对本国和国际社会的服务价值。
研究内容及措施包括:
(一)双语教育课程体系建构研究
1.双语学科课程构建研究
(1)
(2)
(3)
(4)
2.双语活动课程构建研究
(1)
(2)
(3)
(4)
3.双语隐性课程构建研究
(1)
(2)
(3)
(二)双语教育评价激励机制研究
(三)双语师资培训研究
(四)双语教学与双文化教育研究
四、
本课题理论价值在于:1.双语教育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双语教育适应无锡地区经济发展,具有培养双语人才的战略意义。3.适应新课改要求,发展了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本实课题践价值在于:1.以双语教学为办学特色,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2.提高学生语言素质,促使他们从受教育起就跨进世界语言的门槛,学会用英语进行交际和交流,并为用英语进行理解和思维打下基础;适应时代要求,以语言为载体,吸收继承和创新世界优秀文化。3.培养一批高素质双语型师资。
五、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
1.在双文化教育的背景下,健康推进双语教育实验
双语教育的实质是双文化的教育,只有在双文化教育的背景下,才能得以健康发展,在实验过程中必须坚持两个原则:
(1)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学习借鉴世界先进文化;
(2)捍卫汉语的使用与规范,构建双语教育的和谐平台,学科双语限于非语文学科,用双语教,而不是教双语;
(3)重在语言习得和感受,语言输出听其自然;
(4)重在环境与操练。
2.准确把握小学双语教学的“度”,促进实验健康发展
小学双语教学有其基础性,是为学生熟练运用英语交际交流和进行理解思维打下扎实基础,其次又应注意其整体性,加强英语教学的同时,在非语文学科双语教学中,既学学科知识,又练英语听说能力,课外活动加强英语操练,校园家庭生活也尽可能渗透英语口语。
3.构建双语课程体系,提升双语教学质量
双语课程建设是双语教学实验的价值核心,融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隐性课程于一体是我校双语教学实验的基本模式。
六、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第一阶段:准备(2009.3—2010.2)
总结反思小学双语教学研究与实验的成绩与问题,制订继续推进双语教学研究与实验的规划。
第二阶段:实施(2010.3—2013.11)
按计划开展研究与实验。
第三阶段:结题(2013.11—2013.12)
总结、鉴定、结题。
七、预期研究成果
1.2011年:总结阶段性成果,出经验、出教师、出论文。双语教学在区、市、省级以上教科研活动展示。
2.2012年:撰写实验报告,展示课例和活动。
3.2013年:结题报告,汇报双语教学整体研究与实验成果。
八、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我校是中央教科所国家重点课题“基础教育阶段现代学校制度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课题学校教育研究部实验基地,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级课题的研究,其中《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已顺利结题,与宁波万里国际学校联袂编撰《现代学校管理规章范本•民办教学卷》。并被中央教科所评为教改实验先进单位。《双语教学的实验与研究》参加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总课题组,历经三年,也已成功结题,总课题组在鉴定意见中给予高度评价,4篇论文获全国一等奖,并分别发表于全国核心刊物,课堂教学在全国省获奖。无锡市委书记批示肯定。通过课题研究,我们培养了一支素质和较强能力的教科研队伍,形成了教育科学研究的浓厚氛围。公司教育研究发展中心专家就课题研究的规划、实验各阶段及学术理论具体指导。促使研究和实验不断攀登新的台阶,健康进展。
我们与上海的一些双语学校结成友好学校,借鉴上海双语教学的成功经验,推进我校的双语教学实验。
本课题组的成员由学校教科室、教务处、各教研组一批教研、教学骨干组成,他们都具有专科的学历,大多为高级教师,都参加了“十五”课题的研究工作,有较强的教育科研意识,具备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有开拓创新精神。
“双语”是我校的办学特色,学校领导一向十分重视双语课题研究工作,无论是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还是研究时间、研究成果的保障等方面都给予充分的优先考虑和保证。
九、课题组主要成员
主持人:
副主持人:尤淼、王晓虹
学术指导:卫拯民
组
副组长:
组
潘向梅、蒋乃君、王吉敏、朱宁静
第四篇:微分方程双语教学研究论文
关键词:教学研究 双语教学 微分方程
摘要:微分方程双语教学是微分方程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环节,本文主要围绕双语教学主题,结合重庆科技学院目前实际情况,对常微分方程课程的双语教学作了进一步探讨,分析总结了实践经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意见。
保持式双语教学是指学生刚进入学校用母语进行学习,然后逐步在部分课程上用第二种语言进行教学,其他课程仍然用母语进行教学。这种双语教学比较适合普通高等本科院校。我校属于新建的本科院校,用这种模式来进行双语教学比较符合我们学校的现实情况。常微分方程课程的双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深学生对国外常微分方程课程的先进的体系、思想方法、发展趋势的理解,以利于进行中西方比较、借鉴西方的先进成果,最终把学生培养成国际化人才。除此以外,“双语教学”中的英语不仅仅是语言学习,而且可以为了培养学生相应的思维基础、智能结构、文化素质,在开放的外语环境中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能,这对现行的英语教学来说,是一个突破,也是一个更高的标准。
本人曾经讲授过本科的常微分方程课程而且在这方面发表过国际期刊,因此对于双语教学有了一定的了解基础。通过亲身的讲授体验,通过和学生的交流,观察,调查等多种途径,我发现了在我校进行保持式双语教学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如下:
一、缺乏师资
强大的师资力量是成功实施双语教学的关键。要真正实现双语教学的目标,就要求教师既要精通常微分方程专业知识,又要具备扎实的英语水平。
有研究表明:现有的高校扩招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的巨大压力已经远远超出了教师的承受能力,现有教师也很少有机会在职进修,更缺乏定期出国提高自己语言能力,改善自身知识结构的可能。许多大学双语教师都没有接受过系统,专门的双语培训。
二、教师的工作量明显加大,课堂信息不足
有研究表明:原来用母语教学10分钟就能完成的知识点,用“双语”后需要40分钟,甚至更多。而授课教师的英语应用能力高低不同,备课时间长短也不同。有教师认为双语教学备课量是非双语教学的三倍以上。
三、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师生沟通不流畅
就目前情况来看,大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参差不齐,不少学生对专业词汇掌握很少,听力和口语不是很少,这些都使得教师不得不把重点转移到词汇的讲解,从而影响了教学进度,达不到预期目标。
四、国内外教材不统一
双语教学需要用国外的原版教材,但是国外原版教材难以与国内相应的学科教学要求相符。并且深浅程度不一致,理论和案例各自偏向不同的特点。许多国外教材是根据当地的文化习惯和思维方式编写的,中国学生缺乏理解发达国家经济制度运作的常识,理解教材中的内容和案例还有很多困难。
五、教学中教育主体性缺失
常微分方程双语教学应该是学生和教师的主体性都是个和谐和统一的过程。但是目前是主体性的发挥存在不平衡。主要表现为:教师的主体性极度膨胀,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发挥出来。很多学生收到家庭环境,传媒信息,个性特征,知识基础,思维方式的影响,适应双语教学还需要一个过程。
六、教学方法需要配套改革
虽然目前,许多教师采用了多媒体来教学,但是也只是作了形式上的改变,把粉笔,黑板变成了电脑和幻灯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形成。
七、课程考核方式单一,缺乏专门的双语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目前许多高校对双语教学体系的评价,或者借助现有的单语教学评价指标,或者以查代评,以考代评,定性多于定量,片面代替全面,评价的科学性还不是很完善。
从前面的分析来看,常微分方程双语教学在发展中存在许多问题,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对上述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归类。发现可以归类为:外部环境的问题(如学生的英语水平,师资的缺乏问题等),教学内容的问题(如方法的差异问题,教材选用的问题等),教学方式,方法的问题(如教育主体性缺失问题),考核办法的问题(考核方式单一)。
考察、分析和解决常微分方程双语教学中的问题都要着眼整个系统,要以合作的精神从大系统的全局出发。当我们对双语教学实施管理的时候,就是管理着一组有特定目的和目标的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要素的组合体,而当要解决其中任何一部分的问题时必须考虑到对系统其它部分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根据轻重缓急,予以通盘考虑,逐次解决。常微分方程双语教学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但是教学能否快速,良好的发展关键取决于自身的基础条件,内部教学系统的构建与运行以及外部环境的条件等。从这个意义来考虑,我们有必要构建一个常微分方程双语教学系统,从而实现跨文化交流,把学生培养成国际化的人才。首先,构建一个常微分方程教学系统必须有系统目标。系统的目标性要求我们在确定系统的目标时,运用各种调节手段把系统导向预定的目标,达到系统整体性最优的目标。根据国家教学要求,常微分方程双语教学的目标应该是用英语作为课堂主要语吉进行常微分方程课程的教授,向学生推进常微分方程专业理论的逐步演绎。使得学习者掌握本课程严密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可以培养学习者运用两种语言进行思维的能力。
从系统论的角度,我们已经明确了系统中的子系统(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和考核方法等),外部环境(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高等教学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等)自身的基础条件(师资力量。学生的英语水平):
系统必须具备三个要素:系统的部件、系统的环境、系统的输入与输出。系统的部件,也就是系统下面的各个子系统,它们具有不同的属性,又相互影响。他们组合结构从整体上影响了系统的特征和行为。系统是在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下运行的,它即受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对环境施加影响。系统与环境的交互影响就可以产生输入与输出的含义,输入与输出体现了系统与环境之间的交互影响,系统在目标与要求明确以后,其部件就可以接受一系列的外界输入以及进行有效和高效率的处理后,提供系统所期望的实现目标的输出,返回到环境。
概括的说,常微分方程双语教学系统的部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子系统:教学内容包括有课程设置和教材两个子系统。在课程设置上,应该与国际接轨,课程设置要借鉴国际知名同类院校的经验,但是一定要结合本校的资源状况,有辨别,有参考,有借鉴的学习和引进。并且要循序渐进,稳步实施。应该是先从高年级到低年级,先选修到必修,在大一和大二开设基础英语和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构成基础模块。在大二下学期到大三开设常微分方程的外语课程,跨文化方面的课程。为双语教学提供专业知识和文化环境作铺垫。构成过渡模块。在前两个基础作好的情况下,开设常微分方程双语课程。总之,所选课程要有代表性,衔接性和外延性。在教材方面,主张采用原版英文教材,所选教材必须在国际学术界公认先进水平,要有一定适应性,比如英,美两国的教材都可以迅速,全面反应最新的学术成果。教学方式和方法。教学方式和方法应该多样化。包括有教学工具的多样化和教学的互动化。除了传统教材,多媒体以外,还应该采用视频剪辑材料,网络材料,模拟实物等多种形式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原始材料,这样也容易产生更为直接的正向学习迁移。由于双语教学的特殊性,情感过滤的效应更为明显,不同学习者可能会产生差异较大的主观情感体验,因此设置互动的教学情景非常重要。比如讲座,讨论,辩论,小组活动。模拟游戏等教学活动都可以产生比较好的效果。
在系统中,我们必须注意环境的变化。可以考虑以立项的形式来加强常微分方程双语课程建设,树立精品意识,以教改立项或者课程建设立项的形式来推行常微分方程双语教学。学校明确建设目标,加大支持力度,严格验收,保证建设效果。并且要注意滚动支持。这样才能使得常微分方程双语教学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在反馈机制中,我们重点要研究教学评价机制,也是考核办法。应该通过合适的考核方式来判断,把平时考核和最后考试有机结合起来。平时考核采用灵活的方式,如课堂提问,小测验,作业,主体发言等。重点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对知识的掌握,理解等。要结合笔试,口试,开卷,闭卷等多种方式,加强对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查。
除此以外,这个系统有个重要的支持平台,就是师资状况和学生的英语水平。没有这两个基本的平台。其双语教学将面临严重的问题。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采用各种形式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比如将一些双语教师送到国外进修,或者从条件好的院校聘请好的双语专家来进行外语授课,讲学等。同时提高双语教师的待遇,给予一定的工作量补贴等。鼓励年轻教师投身双语教学课程的建设中。
总而言之,常微分方程双语教学系统必须要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来构建,而影响系统的因素以及各个子系统本身都是在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特别是我国处于教育快速发展阶段,可变量会更多也会更加复杂,技术在不断的快速发展,相应的政策法规也会随着形式的需要不断完善。在对外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传统的文化受到冲击,因此系统本身就是动态变化中,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进行调整。使系统紧紧围绕整体总目标来协调发展。同时兼顾处理好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系统与环境的互相影响主要依靠有效信息的反馈来争取产生正面影响使整个系统健康协同的发展
第五篇:经典古诗文诵读与教学研究体会
经典古诗文诵读与教学研究体会
江津区高占小学陈维杨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尤其是新课标推荐背诵的80首古诗词,都是历代名篇佳作,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特别适合小学生诵读。自2014年我校开展经典诵读课题研究以来,在全校范围内深入开展了古诗诵读活动,并进行了一系列比赛展示的活动,使得古诗诵读在全校学生中逐步掀起高潮。一学年下来,学生大有收获,深入体味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师也大有提高,如何指导学生诵读古诗词,怎样更好的陶冶其情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更好的体验古诗词的内涵和魅力,摸索出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立足课堂,加强古诗教学的研究
课堂是学生学习积累的主渠道。要掌握古诗积累的方法,课堂学习和方法的指导是十分重要的。我校借助教研体系的便利,在师徒和教研组里开展了古诗教学的研讨活动。通过研讨,老师们集思广益,摸索出不少古诗教学的有效方法。如:“知诗人、解诗意、体诗情”的古诗学习三步法古诗教学。
二、关注方法,加强古诗诵读的指导
掌握良好的古诗诵读方法对于学生的古诗学习有很大帮助。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断尝试、摸索,主要尝试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熟读成诵法。即让学生多读,可指导学生朗朗出声地诵读,低唱慢吟地诵读,也可“不求甚解”地诵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如学习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首先是指导学生多读,反复地读,要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通过多读,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二是联系扩充法。即将所学的某一首古诗词,与其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相近的其他古诗词联系起来诵读,以形成一个知识组块。如学习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可指导学生同时诵读其他有关“咏柳”的名诗,如杜牧的《柳》:“数树新开翠影齐,倚风情态被春迷。依依故国樊川恨,半掩村桥半掩溪。”罗隐的《柳》:“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依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杨万里的《新柳》:“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把这几首同一题材的诗歌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习,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并在对比诵读中强化了记忆效果,从而激起了学生读背古诗词的极大兴趣。
三是想象入境法。即将诵读过程作为欣赏佳作的过程,边读边想象画面,把自己融入诗词的意境之中。如学习《悯农》
(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可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想象农人艰辛劳作的情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熟读成诵,自然水到渠成。有条件的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再现画面,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语感的培养、文化底蕴的丰厚并非一日之功。通过古诗诵读活动我们大有收获,也充满信心。我们会继续坚持,并不断摸索出更新更好的方法,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