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二节研究液体的压强执教

时间:2019-05-13 02:11: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题第二节研究液体的压强执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题第二节研究液体的压强执教》。

第一篇:课题第二节研究液体的压强执教

课题第二节研究液体压强执教

教学

目标1.知道液体压强的产生。2.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

重点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难点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及密度的关系。

教具演示玻璃圆筒、侧壁开口的玻璃圆筒、橡皮膜、压强计、水、盐水等学生压强计、200mL的量筒、水、盐水等

主要教学过程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压强?计算公式?压强单位是什么?10帕表示什么意思?

二.新课教学

1.液体压强产生原因:液体受到重力和具有流动性。

2.液体对它的支承物体有压强(演示下图

1、图2)

启发学生得出以下结论:

图1:说明液体对容器底有压强。

图2:说明液体对容器侧壁有压强。

二.实验

1.介绍压强计

2.实验步骤

①将压强计金属盒放入水中,并改变橡皮膜所对的方向

结论: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②金属盒中心保持在水面下3cm处,使橡皮膜朝上、朝下、朝任何侧面。结论: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压强相同。

③把金属盒移至水下6cm和9cm,观察U形管内液柱的变化。

结论: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④改用盐水重复②,③。

结论:液体内部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3.学生归纳液体压强特点: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三.小结

四.练习:本节《同步训练》观察实验并得出液体压强特点1。

观察压强U形管内液体高度差的变化。并得出结论。

第二篇:研究液体的压强的教案

研究液体的压强的教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⑴. 知道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知道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⑵. 认识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连通器。◆过程与方法

⑶. 经历模仿帕斯卡裂桶实验的过程,体会帕斯卡裂桶实验的意义。

⑷. 经历用U形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的过程,发展分析实验数据、概括物理规律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⑸. 经历用选取“液柱”方法来推导液体内部压强公式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引导学生领会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⑹. 通过液体压强公式的推导,让学生感受物理学逻辑推理的严密。2.教材说明

本节内容主要是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学习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及液体压强应用的一个重要实例——连通器。虽然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内容没有具体的要求,但由于本节内容与生产生活联系密切,并且液体的压强特点是学习大气压强和浮力等知识的基础,是后续学习必备的知识,因此本节内容仍是初中学生必学的知识。本节是按照“体验→探究→应用”的顺序编写的。首先通过 “活动1:模仿帕斯卡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体会液体压强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的强烈愿望。然后通过实验说明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有压强,介绍U形压强计,安排“活动2: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在定性探究的基础上,教材利用选取液柱这种建立理想模型的方法,根据压强的定义公式推导液体压强公式,加深对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的理解,并通过例题加深对液体压强公式的理解和应用,使学生的思维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连通器是液体压强的典型应用,通过对茶壶、过路涵洞、锅炉水位器、船闸的认识,使学生体会到连通器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最后,通过“STS”栏目介绍三峡船闸的原理和工作过程,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动机。

本节教学重点是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教学难点是液体内部压强特点和液体压强公式。由于学生总认为液体的压强是由于液体受重力作用产生的,往往产生一种错误的认识:液体的重力越大,产生的压强越大,对“帕斯卡裂桶实验”等一类现象感到费解,对认识液体内部压强特点和理解液体内部压强公式形成干扰。另外,用选取液柱这种“理想模型法”推导液体内部压强公式,由于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水平还比较低,也会形成本节教学的一个难点。3.教学建议

本节课应从学生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入手,引导学生提高实验认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然后逐步深入,从理论上推导出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并运用该公式分析实际问题。

教科书通过图10-12帕斯卡裂桶实验及其故事引入新课。除此之外,这里再提供几种引入方法以供参考:

(1)讲故事:①“聪明舰长巧补洞”:在一次海战中,敌人的一颗炮弹落到军舰上。军舰的底部、侧壁被炸开了两个大小相同的洞,海水汹涌而入。舰长果断命令三人去堵舰底,一人去堵侧壁的洞。侧壁的洞很快被一个人堵住了,而舰底的洞三个人却费了很大的劲才被堵住。同学们想一想为何舰底的洞那么难堵呢?②“潜水艇爆炸”:1963年,一艘最大潜水深度500米的美国潜艇——长尾鲨号,由于发动机发生故障,潜水艇不断下沉,最后发生爆炸,造成了骇人听闻的重大伤亡事故。潜水艇下沉后为什么会爆炸呢?③“玻璃变‘雪花’”:有位海洋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把玻璃管的两端都密封好,再放入布包内,然后把玻璃管装入一端开口的铜管中,水可以从铜管口进去,接着他把铜管沉到5km的深海里。当他把铜管吊上来时,倒出布包一看,不禁惊呆了:布包里玻璃不见了,只剩下一堆象雪花似的粉状物,这是什么原因呢?

(2)观察思考:①演示如图1实验,并提出问题:“水为什么会向塑料管内喷?为什么塑料管进入水中的深度越大,喷出的水花越高?”②演示如图2实验,并提问:“小孔的大小相同,水的多少相同,为什么水流出需要的时间不同?”(乙需要的时间较少)(3)想象体验:提出一些能建立物理情景的问题,让学生回忆或想象自己的体验。如提问:我们在游泳时常常会潜入水中或在水池中行走,这时你有什么感受?学生可能会回答水浸没到胸部以上时感到呼吸困难,或潜水时感到的压抑等等。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由此引导学生猜想、分析,引出液体的压强问题。令人惊奇的实验

“活动1:模仿帕斯卡的实验”目的是在于用学生感到惊奇的效果,意识到液体会产生压强。本实验活动会对学生认识产生强烈的冲击力,做好这个实验,会使学生对物理产生惊奇感和兴奋感,教师一定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做好这个实验。

如果条件允许(器材较多,教室内场地空间较宽敞),这个活动可以由学生分组完成,这样学生活动更充分,体验更深刻。如果条件不足,可以采取两种办法:一是选择可见度较大的器材在教室内由教师或学生演示;二是作为课外活动,由学生分组实验。课前可以布置学生准备部分器材:饮料瓶、杯子、水桶和水,其他器材可由教师准备:每组一个漏斗,一个带有玻璃管的塞子,一根长大约5m的塑料管,塑料管的直径1.5cm左右为宜。如果直径太细,向管内注水时不利于排出管子中的空气。在饮料瓶上刻上浅槽不容易把握,可由教师代替完成。

对于课本上提到的几个问题,不必急于在活动前讨论回答,可在活动过程中或活动后组织讨论。例如:

①塑料瓶壁上为什么要刻些浅槽?是为了在教室的高度范围内显示出“裂桶”的效果。槽刻得太深,容易漏水;刻得太浅,要使水从槽中喷出,需要使水管中的水面达到很高的高度,往往要超出教室的高度,而且对密封的要求也提高了,增加了实验的难度。

②管子应该长些还是短些?可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体会。一般要比在教室高度略小一些,以2—3m为宜。

③怎样保证瓶塞与瓶口之间的密封?可让学生从活动中发现瓶塞与瓶口等处密封不严时会漏水,很自然地想到密封问题。

在活动之前,各小组人员要有明确分工,相互合作,要注意安全。如果采用课外活动方式,要让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想到的问题记录下来,然后带到课内讨论交流。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通过上面模拟帕斯卡裂桶实验,学生能够意识到液体也可以产生压强,教师在此可以引导学生认识液体的压强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和具有流动性而产生的。为了加深学生对液体产生压强的认识,为进一步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做好铺垫,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计其他实验来验证液体压强的存在。教师要明确设计的要素:怎样显示压强的存在?如何比较压强的大小?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通过讨论一般可以设计出如下方案:方案一:取两端开口的玻璃管或硬塑料管,在一端覆盖橡皮薄膜(可用气球薄膜代替)。当向管中倒入水后,能看到橡皮薄膜鼓起来,说明液体能够产生压强,橡皮薄膜形变的程度可反映压强的大小。方案二:在瓶子上打孔,然后往里面装水,水喷射出来则说明液体能够产生压强,水流射出的急缓反映压强的大小(此处要注意:学生可能会说水流射出的远近反映压强的大小,教师应予以纠正,但不宜深究。如果学生没有设计这种方案,教师不要再引出,以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然后教师或学生演示设计的实验,证明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

为了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液体内部压强及其特点,引入一个探测器——U形压强计。一侧开口并在开口侧面覆盖橡皮膜的金属盒(或塑料盒)就是探测压强的探头,U型管两边中的水柱就是用来显示压强的。教师应通过演示介绍U型压强计的使用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练习U型压强计的使用方法:用力按压压强计金属盒上橡皮膜,观察U形管两液面高度差的变化,可以看出橡皮膜上受到的压强就越大,两管中液面的高度差就越大,因此,两管中液面的高度差的大小可反映出橡皮膜受到的压强的大小。

活动2:“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的目的是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的过程,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感性认识,总结出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教师可先让学生猜想:你认为液体内部压强可能有什么特点?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你作出这一猜想的依据是什么?怎样验证你的猜想?然后让学生讨论实验方案:

①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是否有关,你的实验方案是什么?

②研究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的大小是否相等,你的实验方案是什么?

③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是否有关,你的实验方案又是什么? 实验结论为: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并且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同种液体内部的压强跟深度有关,深度增加,压强增大;不同液体内部的压强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越大,产生的压强越大。怎样计算液体内部的压强?

与其他许多版本的教材不同,本教材安排了运用已有物理知识推导液体压强的公式,而且其中许多内容留有空白让学生填写,这既是对学生的挑战,也是一次很好的推导公式训练,可以使学生对液体压强规律的认识和理解从“定性”上升为“定量”。其中的推导过程和“液柱模型”,对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价值,而这些能力正是学生继续学习高中物理必备的重要素质之一。关于液体压强公式的推导可以采用类比推导,即先计算圆柱形固体对底部产生的压强,再建立“液柱模型”,推导液体产生的压强。由于初中学生抽象思维水平较低,从液体中想像出“液柱模型”是有一定困难的。为了突破难点,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可以采用将抽象问题具体化的方法,即用玻璃管内的水柱来代替一个抽象的液柱(如教材图10-17所示),将玻璃管插入盛有水的大容器中,当管内外的水面相平时,通过求管内水对管底的压强来得出同深度处容器内水的压强的大小,进而推导出液体的压强公式。

下面再介绍几种“液柱模型”具体化的教具:①用较薄的有机玻璃做成截面积约为10~16cm2的立方体管(大小以学生能看清楚为准),里面灌满有色水,把管子浸入水中,使其上表面与水面平齐来分析它的底面上受到的压强。②用金属丝制成一个长方体框架,在框架底面贴上带色的薄塑料片,使框架上底与水面相平,借助长方体框架,帮助学生建立理想液柱的物理模型。

然后可以按照教材,引导学生一步步讨论如何计算出液柱的体积、质量、液柱重、对底面的压力、底面受到的压强,每步的计算结果同时用字母表示出来,最后得出计算液体压强的公式。

关于例题的教学,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应用液体压强公式应注意的问题,如:公式中h的物理意义,单位的统一等,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达到对知识应用的巩固和升华。连通器

连通器属于液体压强的应用。课本图10-19是连通器的示意图,教材直接给出了“若连通器内装入同种液体,当液体静止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结论。教学时,可用图3所示的较简单的连通器演示,尽管连通器外形粗细不同,但盛入水静止后,各个容器的水面总是相平,这会使学生确信上述结论。

对于连通器中液面相平的原因,教材中没有分析。如果学生抽象思维水平较高,教师可以补充。运用液体压强的知识以及建立液片模型法(如图4所示)来解释。分析时可引导学生按下面的思路进行:液体不流动→液片处于平衡状态→液片两侧受到的压力相等(F左=F右)→液片两侧受到的压强相等(P左=P右)→两管液面高度相等(h左=h右)→两管液面相平。

教材通过“STS”栏目,介绍三峡船闸,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实例,体验物理知识在生产技术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可结合利用课本图10-22或船闸模型、活动挂图、多媒体动画、录像资料等就行教学,重点分析船闸工作的过程,理解其中的原理。同时还要注意利用这个素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培养其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4.教学评价 ●课堂测评

1.如图5所示,A、B两个内径相同的玻璃管内盛有同种液体,当A管竖直,B管倾斜放置时,两管液面等高,则()

A.A、B两管中液体的质量相等

B.A管中液体对管底的压强比B中大

C.A管中液体对管底的压强比B中小

D.A管中液体对管底的压强与B中相等

2.如图6中甲图所示,圆台形密闭容器中装满水,静置在水平桌面上,此时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P1,水对容器的压强为P2。然后将容器倒置,如图乙,则此时P1、P2的变化情况是()A.P1变大,P2不变 B.P1变大,P2变小

C.P1不变,P2不变

D.P1变小,P2变大

3、连通器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图7中利用连通器原理的有()A.只有甲、乙 B.只有丙、丁 C.只有甲、丙、丁 D.甲、乙、丙、丁

4、关于图8中a、b、c三点压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a点向下压强比向上压强大 B.a、b两点的压强相等 C.b点压强比c点压强小 D.b、c两点的压强相等

5.如图9所示,一开口的杯子,装上8 cm深的水后,放在水平桌面上。已知杯子底面积为60 cm2;杯子装上水后的总质量为0.6 kg。则水对杯底的压强为___Pa。杯子对桌面的压强为________ Pa。(g取10N/kg)

6.图10是研究液体内部压强实验时的六种情况,除②图杯中装的是浓盐水外,其余杯里装的都是水。请你仔细观察这六幅图后回答:(1)比较①②两幅图,可以得出:液体内部压强大小跟液体的___

____有关;

(2)比较⑤⑥两幅图,可以得出:液体内部压强大小还跟液体的_____

__有关;

(3)比较③④⑤三幅图,还可以得出结论_

__

____。

7.如图11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一空玻璃杯,它的底面积为0.01m2,它对桌面的压强为200Pa。⑴ 求玻璃杯的质量。

⑵ 在玻璃杯中装入1kg水后,水对杯底的压强为900Pa,求水的深度。

⑶ 通过计算推测出玻璃杯的大致形状是图中a、b、c的哪一种?(g=10N/kg,杯壁的厚度可忽略)【参考答案】

1.D 2.A 3.C 4.C 5.800 1000 6.(1)密度

(2)深度

(3)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7.⑴由 得:玻璃杯的重力:G = 200Pa×0.01m2=2N 由G =mg得:玻璃杯的质量: = =0.2kg

⑵由 得:水的深度 = =0.09m

⑶假设杯壁是竖直的,装入1kg水后杯中水的深度应为:

=0.1m

因为 >h,所以水杯是底小、口大,大致形状是图a。●“自我评价与作业”指导

1.帕斯卡将几杯水倒入插入桶内的细长管子中后,水的深度增大了,水对水桶的压强增大了,所以水桶会被撑破。

2.潜水员所能承受的压强有一定的限度,由于水的压强随着水的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所以潜水员要穿上能耐压的特制潜水服,才能潜入深水进行作业。而潜水服能够承受的水的压强也是有限度的,因此潜水员穿上潜水服也要限制潜水的深度。

3.(1)(a)、(b)(2)对于同一种液体

(3)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就越大(或液体的压强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4.同一水平面上

连通器原理(或连通器内装入同一种液体,液体静止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

5. P=ρgh=1.05×103kg/m3×10N/kg×3.4m=3.57×104Pa

第三篇:液体压强说课稿

14.2《液体的压强》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液体的压强》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的第二节,本节课既是压强知识的延伸扩展,又是学习大气压强知识的基础和铺垫。本节安排了“设计实验感受液体压强存在”和“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活动,让学生在自我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引领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

本节课用两个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引导学生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第二课时,连通器的原理,船闸。下面我说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有效的学习始于准确的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所以准确、易懂、可行、可测的目标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和任务,从而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我依据《物理课程标准》相关要求,同时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发展的原则,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认识到液体内部和液体对容器底部、侧壁都有压强。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初步了解探究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2)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结果,从中得出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感悟研究物理的过程和方法,享受学习的愉悦。

(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本节重点放在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因为这是解释社会生活中相关现象的基础知识。

(2)难点:公式P=ρgh的理论推导的理解。

难点的突破,通过演示实验模拟液柱对底面的压强来建立模型液柱,通过求解液柱对底面的压强来推出液体内部压强的一般公式,让学生从具体实物到抽象的理想化模型,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有助于学生思维的过渡,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多的物理学习,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的能力。对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已不再陌生。但在具体操作方面还需要教师适当的引导。

三、教法学法分析:

(1)教法:本节课主要采用科学探究式和启发式教学法。(2)学法: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四、教学设计

(一)引入新课 问题的提出:

放在水平面上的固体,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对支承它的物体表面有压强.液本也受到重力作用,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能流动,盛在容器内对容器底部、侧壁和内部有没有压强?如果有压强,会有哪些特点呢?

(二)新课教学 1.液体的压强

(1)演示实验:有一两端开口的玻璃圆筒,下端扎有橡皮膜,让学生观察橡皮膜表面与筒口相平,将红色的水倒入玻璃圆筒,请同学们说一说,观察到什么现象?橡皮膜向下凸出,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2)演示实验:把水倒入侧壁在不同深度开有三个孔的圆筒,观察到什么现象,又说明什么问题?

根据以上实验表明,液体由于受重力作用,对容器底部有压强;对阻碍液体散开的容器壁也有压强.

2.探究实验(1)讲述设问: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有没有压强?这有什么规律呢?下面请同学们通过实验探究,找出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2)介绍压强计:介绍时,用手指轻轻按一按侧壁,请同学们观察压强计U形管中两管液面出现的高度差,力稍大点,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也增大,表明: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越大,橡皮膜表面受到的压强也越大.

(3)猜想: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怎样一个一个因素来验证会影响液体内部的压强呢?引导学生使用以前用过的控制变量法.

探究一:探究在水下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液体压强的特点。探究二:同一液体在不同深度,同一方向的压强特点。探究三: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4)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液体压强的特点 同一液体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同一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3、推导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演示模拟液柱对底面的压强实验利用压强定义公式结合质量、密度、重力公式推导液体压强公式。pgh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几点看法

杨德广

魔术师的表演之所以能风靡全球,经久不衰,原因在于它能抓住观众的兴趣,激发人们对现象本质的探究。孔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浓厚的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索,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用在教学上也是如此。学生只有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想学、爱学,也才能学好。因此,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成为多数物理教师一直关注和探究的问题,作为一名不愿循规蹈矩的教师,大胆进行了一些思考与尝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在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下面就这个问题作以下几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加强和改革实验教学,激发概念的建立与物理规律的发现,要以实验事实为依据。

没有事实,一切言语只是“空谈”,因此,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方法,只有重视实验,才能使物理教学获得成功,学生只有通过实验观察物理事实,才能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1、通过趣味、新奇的物理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激发他们求知思索的欲望。例如,在讲授“大气压强”一节时,可在装满水的杯上用硬纸片盖住并倒过来,发现水并不流出,纸片也不下落,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后,确信大气压的存在。接着让两个学生做“马德堡半球”实验,使他们感觉到巨大的大气压力,这样的实验教学生动而具体,就会使学生对这节课感兴趣、印象深、易理解、记得牢。

2、用实验导入新课的方法,使学生产生悬念,然后通过授课解决谜底。

每节课的前十几分钟,学生情绪高昂,精神健旺,注意力集中,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根据欲讲内容,做一些随手可做的实验,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3、用具有惊险性,出乎学生意料之外的实验调动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类的兴趣与好奇心紧密相联,初中学生阶段更是如此。培养好奇心的关键在于使新信息的刺激出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之外,即出乎学生意料之外。例如,在讲授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可用一个单摆来做实验。先将摆球拉到较大的角度使之贴近眼睛,人站着不动,然后放手,使单摆摆动起来。很多学生都替老师担心,生怕摆球会碰到老师的眼睛。如此惊险刺激的实验结果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通过实验,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为下一步解决“为什么”作好准备。通过演示实验,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而富有刺激性,可以使学生感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学习,增加“实用时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既提高了教学质量又提高学习效果,达到了事半功倍的目的。

二、教师授课时要有良好的教学艺术

在教学中,教师富有哲理的幽默风趣的语言引导,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

1、生动风趣的语言,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语言应体现出机智和敏捷。课前,教师要进行自我心理调整,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有声有色,才能带着愉悦的心情传授知识,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与震撼。事实证明,教师风趣的语言艺术,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即产生所谓“爱屋及乌”的效应,这也是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教学生动风趣,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2、教师授课时,要有丰富的情感,从而激励学生的学习情趣。

丰富的情感,在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运用,也是教师道德情操的要求。一个教态自然的优秀教师,走进课堂后应满脸笑容,每字每句的言语表达都对学生有一种热情的期望。大多数学生的进步都是从任课教师的期望中产生的。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教学,能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能增强他们的理智感与认同感,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能使他们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材,与教师产生“共鸣”。

教师授课时的语言、声调、动作要富有感染力。准确的措词、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描绘、柔和的声调、富有表现力的动作表情融为一体,可使学生在45分钟内不仅学到物理知识,而且还能产生一种美的享受。在对物理概念、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进行叙述时,要做到抑扬顿挫,声音的高低、发音的长短、感情的运用等,都要求教师根据具体内容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的思维进入教学内容的艺境中。

3、讲述有趣的物理现象、物理学史和物理学家的相关传奇、历史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介绍物理学史的发展、物理学家的情况,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如“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会使学生有很强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再如“爱迪生和白炽电灯”的故事使学生了解科学家的成才之路,并深深地体会到“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一道理。给学生适时讲授有趣味的故事是满足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补偿方式。例如当讲到历史上曾有一位学者叫赫曼,为了验证天电(闪电)与他电是否是同种电,竟被雷电击死在实验台上时,课堂一片寂静。当讲到秦始皇在建阿房宫时用磁石来防刺客时,课堂上又是一片活跃气氛。

4、教育学生留心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从现象中感知物理意义,启迪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探究精神。

物理学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很多物理定律和规律都是从观察中发现的。例如,牛顿通过对苹果落地的思索,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伽利略通过观察吊灯的摆动发现了单摆的等时性。通过举例,引导学生观察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例如,油罐车为什么要拖一条尾巴——铁链?在干燥季节里,在黑暗中脱下化纤衣服,往往能看到火星闪烁,这是什么现象?通过引导,学生会在生活中发现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激励他们去认知、去探究。

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与梯度、适应学生的智力发展创设更多的条件,因地制宜、有的放矢,让每个学生都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使他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在布置作业时,要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题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每单元授课完后,要认真进行单元归类复习,精心设计测试题,对于较难的题目在复习时可进行一些暗示,对差生甚至不惜“漏题”,使他们在复习时有针对性,在测试时获得一定的成功愉悦,从而激发和巩固他们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能把“外在”的信息,即物理课题以新奇的方式提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耳闻目睹,一目了然,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引人入胜,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乐趣中获得知识,巩固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无疑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只有掌握教学新方法的人,才能成为博击风浪的勇者;才能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在此,希望诸位同仁互勉,共同为教育事业服务吧!

第四篇:第九章第二节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教学设计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第九章 压强 第二节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福清滨江中学 游源庆

我的说课课题是《液体的压强》,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说说这节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一节选自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修订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八年级第八章第二节。内容是液体压强的特点及其应用,是在第一节学习完压力和压强的概念后提出的,是前一节内容的延伸和扩展,也为后一节大气压强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可说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2、教学目标 ⑴、知识和技能

①、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以及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②、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⑵、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掌握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②、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和对科学的求知欲.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难点:如何建立物理模型,通过设想推导出液体的压强公式。

二、学生分折

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也较差,所以授课时,主要由教师演示实验,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折得结论。

三、教法与学法

1、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了演示法、科学探究法、假想物理模型法等相结合的启发式综合教学方法。教师边演示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折得出结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学习方法

本节采用观察、对比、分析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通过思考讨论,总结归纳出液体的压强特点,并能应用这一知识解释一些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态度。同时注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自信心、性格、意志、习惯、兴趣等的培养。

四、选用的教具和设备

U形管压强计,两个装有相同体积的水和浓盐水的同样烧杯,玻璃杯,水,红色的水,自制关于《液体的压强》的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教室。

五、教学程式设计

1、提问复习上节新课所学内容。

2、引入新课

通过阅读一段材料,提出:为什么“由钢铁材料制造的潜水艇的直径竟被巨大的水压压缩了1.5mm。”?

3、进行新课

演示:往带孔玻璃杯中加水,观察橡皮膜情况。

引导分析得出:液体对容器低部有压强,液体对容器侧壁也有压强。提示学生,用公式推导的方式,找出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先让学生在学案上推导,然后再请学生上讲台板演,分析,引导,最后用多媒体展示)

讲解:深度。

实验猜想:根据学生推导出来的公式p=ρ与液体密度ρ液液gh,猜想出液体的压强大小,可能有关、物体所处液体的深度h有关,并扩展与方向是否也有关。

操作实验:

1、介绍实验器材。

2、分别把橡皮膜分别放置在水中3cm、6cm、9cm深处。(橡皮膜向

上)。

3、橡皮膜放置在水中的9cm深处,朝各个方向。

4、橡皮膜放置在盐水的9cm深处,(橡皮膜朝下)。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课本P150:

由实验探究可知: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____;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的各处、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____。

不同的液体,在同一深度产生的压强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____。

4、当堂练习

演示实验:往侧壁不同高度扎上小孔的塑料瓶中注入水,会发现水从小孔中喷出来,学生观察现象,完成当堂练习1(多媒体展示)。

(时间充裕情况下完成习题2和3)小结

作业:《物理课课通》P132“知识要点”

第五篇:实验:研究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实验:研究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详细介绍:实验:研究液体的压强--

(一)教学目的1.知道液体压强的产生。

2.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会在实验中记录必要的数据,能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教具:

演示用:两端开口的玻璃圆筒、侧壁开口的玻璃圆筒、橡皮膜、压强计、水、盐水、200mL的量筒、玻璃板、第三节练习第2题和习题第9题装置。

学生用:压强计、200mL的量筒、水、盐水(以上器材,每两位学生一组)

(三)教学过程

一、旧课复习

1.什么叫压强?写出压强大小的计算公式。

2.压强的单位是什么?15帕斯卡表示什么意思?

3.以上问题,由学生回答,回答有错的请另外的学生纠正或补充,然后由教师评讲。

二、新课引入

问题的提出:

放在水平面上的固体,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对支承它的物体表面有压强。液体也受到重力作用,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能流动,盛在容器内对容器底部、侧壁和内部有没有压强?如果有压强,会有哪些特点呢?(板书课题:第二节实验:研究液体的压强)

三、进行新课

1.演示、讲述

(1)演示实验:将少量水倒在平放在桌上的玻璃板上,水在玻璃板上散开;将水倒入上端开口、下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圆筒内(倒水前,让学生观察橡皮膜表面与筒口相平),请同学们说一说,观察到什么现象?(橡皮膜向下凸出);把水倒入侧壁开口处扎有橡皮膜的圆筒(倒水前,也让学生观察橡皮膜表面与侧壁筒口相平),又请同学说一说,观察到什么现象?(橡皮膜向外凸出)。

(2)讲述:根据以上实验表明,液体由于受重力作用,对容器底部有压强;对阻碍液体散开的容器壁也有压强。(教师板书)

2.学生分组实验:

(1)讲述设问: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有没有压强?如果有压强,这个压强有什么规律呢?下面请同学们通过实验,自己来研究,找出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2)介绍压强计:介绍时,用手指轻轻按一按金属盒口的橡皮膜(不宜重按,避免U形管中的水冒出管口),请同学们观察压强计U形管中两管液面出现的高度差,力稍大点,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也增大,表明: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越大,橡皮膜表面受到的压强也越大。

(3)讲述实验步骤:

一面讲述,一面演示。接着请同学们阅读课文中的“实验步骤”,弄清楚应当怎样做实验,通过实验要研究什么问题。实验时,注意金属盒口朝着什么方向,并要保持橡皮膜在液体(水或盐水)中的深度相同的同时,观察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认真做好记录。

(4)学生按步骤进行实验(一部分同学用水做,另一部分同学用盐水做)。实验中,教师注意指导、检查,着重检查橡皮膜所朝的方向、记录数据和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以免得出错误的结论。

(5)实验完后,请同学们对实验所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液体内部是否有压强?液体内部压强有什么规律?分别请用水和盐水做实验的一组同学说一说,在同一深度处,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两部分同学所做实验的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3.课堂讨论(教师问,学生答)

问:当把压强计连着的扎有橡皮膜的金属盒放入水中(或盐水)时,在U形管中观察到什么?(学生答:U形管的两管液面出现高度差)

问:出现这个高度差,说明什么问题?(学生答:表明液体内部有压强)

问:把橡皮膜朝不同的方向,U形管两管液面还有没有高度差?又说明什么问题?(仍有高度差,表明液体内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问:将橡皮膜保持在同一深度,朝着不同的方向,这个高度差是否相等?说明什么问题?(学生答:这个高度差相等,表明液体内同一深度处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问:橡皮膜在3厘米、6厘米、9厘米处时,这个高度差有什么不同?又说明什么问题?(学生答:6厘米处这个高度差比在3厘米处大,9厘米处这个高度差更大,表明液体内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问:用水和盐水做实验的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在同一深度为什么盐水比水大?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答:因为盐水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表明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越大的压强也越大)

4.小结:

教师根据刚才的课堂讨论、师生对话,简要进行归纳,表扬同学们认真做实验的情况,鼓励同学们对问题的研究精神,然后教师再把刚才讨论所得的结论简述一遍,分别把各点结论进行板书。

四、归纳小结本课学习情况

1.讲述:这节课通过老师演示实验和同学们分组实验,知道了液体压强的产生和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同学们很有收获,今后还要继续努力,发扬这种研究问题的精神,认真学好物理知识。

2.请同学们整理好自己桌上的器材。

五、课堂练习

1.演示第三节课文后练习第1题和章后习题第9题的实验。

2.课堂讨论,学生举手发言回答对演示实验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最后由教师进行小结。

六、布置作业

1.课后把刚才所做的两个演示实验(即第三节后练习第1题和习题第9题)的解释写在课本上题目的旁边。有条件的同学回家可把这两个实验做一做。

2.把第三节课后练习第2题和习题第8题做在作业本上。

(四)说明

1.本课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关键是要学生做好实验。课内,老师讲解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和要研究的问题非常必要。这个实验的操作较为困难,学生实验时教师要多加指导。

2.实验中量筒的内径应大一些,否则压强计的金属盒不易放入,如果实验室没有合适的量筒,可用去颈饮料瓶代替,在饮料瓶外壁贴上带有刻度的纸条即可。

3.按教材,是用盐水和水比较不同液体(即密度不同)在同一深度处压强不同的实验,也可以用其他密度比水小的液体,如煤油或酒精(最好是在学生实验完后,由教师演示来进行验证),不过用盐水是最方便的。

4.实验中指导学生正确实验、进行观察,如实记录数据,对正确得出结论,非常重要,这是实验成败的关键之所在,也是指导学生学好物理的重要方法。认真实验,认真观察,对提高实验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大有好处。

5.课本第三节课后练习第1题和习题第9题,演示后由学生举手发言进行讨论,可加深学生的实感,也可以巩固练习本课所学知识,课后再把结果写出来,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训练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课后,有条件的学生再做一做更好。

注:教材选用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

实验:研究液体的压强--

下载课题第二节研究液体的压强执教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题第二节研究液体的压强执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液体的压强说课稿范文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二节《液体的压强》,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程序、作业与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说说这节课。第......

    液体压强课外拓展

    一、帕斯卡桶裂实验 1648年,著名法国物理学家帕斯卡在巴黎用水和葡萄酒做实验.在12m长的管中盛水之后把结实的新木桶胀破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帕斯卡桶裂实验. 帕斯卡“桶裂”......

    液体压强教案(合集五篇)

    《液体的压强》教案 教者:王士杰 教学目标: 1. 知道液体压强的产生,了解液体压强与固体压强的区别; 2. 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学会使用压强计; 3.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会在实验......

    液体压强教学设计

    《液体的压强》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知道液体压强的产生。 2.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会在实验中记录必要的数据,能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

    液体压强教学设计

    液体压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液体压强的产生。 2.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的实验过程,认识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和密度的关系 (3)情......

    液体压强教学设计

    液体压强 【设计理念】 1. 本节课是很好的探究素材,因此在设计这节课时,力求体现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 2.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类比的方法。先把液体看成大量......

    《液体的压强》说课稿

    《液体的压强》说课稿 《液体的压强》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2节。本节主要介绍了液体内部的压强及其大小和应用;学生前面已经学......

    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教案

    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教案 一、设计意图 压强的教学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因为其概念较为抽象,大部分学生在初二下学习时会感到困难,对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处理的不够好,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