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如何正确理解教学反思
教师应正确理解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这里所说的反思与通常所说的静坐冥想式的反思不同,它往往不是一个人独处放松和回忆漫想,而是一种需要认真思索乃至极大努力的过程,而且常常需要教师合作进行。另外,反思不简单是教学经验的总结,它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
你如果想在三尺讲台上开启一片蔚蓝的天空,那么你会觉得不断地教学反思不仅是个人的思想需要,而且是一种高尚的精神活动,是精神产品的再生产,你会发现生命就像每天升起的太阳一样是新的。反思后则奋进。存在问题就整改,发现问题则深思,找到经验就升华。如此说来,教学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身自觉地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反观自照,属于“个人奋斗”。你可能在灯光下静夜思,回顾和展望。你可能倚着窗口,遥望星空,夜不能寐。正因为教学反思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个性化特征,你就有可能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反思有:对于活动的反思、活动中的反思、为活动反思。首先,教师计划自己的活动,通过“活动中的反思”观察所发生的行为,就好像自己是局外人,借此来理解自己的行为与学生的反应之间的动态的因果联系。而后,教师又进行“对于活动的反思”和“为活动反思”,分析所发生的事件,并得出用以指导以后决策的结论。如此更替,成为连续的过程。教师在反思过程中具有双重角色:既是演员,又是戏剧批评家。反思成为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对话,是它们两者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
教学反思的方法有:“行动研究法”即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一个认识对象放在历史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梳理。同时开辟信息绿色通道,不断地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把它作为另一个认识对象进行分析,最后把两个具体的认识对象揉在一块儿整合思考。教学反思贯穿于你的教学生涯,而不是某一阶段的特殊任务。为弄明白课堂上遇到的问题的实质,探索用以改进教学的行动方案,教师以及研究者合作进行调查和实验研究。它不同于研究者由于外部进行的旨在探索普遍法则的研究,而是直接着眼于教学实践的改进。“比较法”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谓跳出自我就是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尤其是要研究优秀教师、特级教师的教学思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当然,无论是运用行动研究法还是比较法,我们都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反思日记”在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要求教师写下自己的经验,并与其指导教师共同分析。详细描述。教师相互观摩彼此的教学,详细描述他们所看到的情景,对此进行讨论分析。“实际讨论”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聚集在一起,首先提出课堂上发生的问题,然后共同讨论解决的办法,最后得到的方案为所有教师及其他学校所共享。
当然我们可采用这样的类型:“课后思”:一场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写好课后一得或教学日记,这对新教师非常重要; “周后思”或“单元思”:也就是说,一周课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反思,摸着石头过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月后思”:对于自己一个月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 “期中思”:即通行的期中质量分析,这是比较完整的阶段性分析。通过期中考试,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家长意见,从而进行完整的整合思考;也可以以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一届教学的宏观反思。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可以进一步地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不断的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教然后而知困”,不断发现一个个陌生的我,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书海寻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表达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
第二篇:正确理解交际教学思想
正确理解交际教学思想
作者:不详
来源于:中小学教育资源网(小学版)
发布时间:2005-4-15 9:55:46
最近看到一些文章,对交际语言教学提出了种种批评,其中许多观点反映了目前对交际语言教学的片面看法。笔者愿就自己对交际教学的肤浅认识,谈一谈如何正确理解交际教学思想,以就教于同行。
一、交际语言教学已形成一种教学思想
交际语言教学形成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经过近20年的发展,交际语言教学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为世界语言教学界所普遍认同的教学思想,一种教学方向。交际教学思想的核心,就是要把语言做为一种交际的工具来教、来学、来使用,要使学生能用所学的语言与人交流,获取信息。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必须具备“交际能力”。关于交际能力的界定,各类定义不同。但比较集中的有以下几点:
1.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即具有语法、词汇的知识,能听、说、读、写语法正确的句子的能力。
2.社会语言能力(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即能在不同场合下得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
3.话语能力(discourse competence),即能懂得词与词之间、语法现象之间的逻辑联系,以及句与句之间的连贯关系。
其他还有一些能力标准,如策略能力(strategic competence)等等。
交际语言教学的最初倡导者,在提出交际教学思想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有关交际语言教学的原则和具体的方法。如Keith Morrow提出了5个原则。
1.知道你在做什么(know what you are doing),即不仅应知道语法的形式是怎样构成的,还应知道这些形式是用来做什么的,表达什么样的思想。
2.整体并不是部分的总和(The whole is more than the sum of the parts.),这个原则意思是人们交际时,不是说一句一句互不相干的话,而是上下文连贯的句子。因此人们应学习连贯的句子,而不是孤立的句子。
3.过程和形式一样重要(The processes are as important as the forms.),这条原则是强调语言形式的掌握可以寓各种交际性活动之中,如通过信息差(information gap),角色扮演(roleplay)等。
4.要掌握语言,必须实践(To learn it,do it.),这个原则是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尽 \可能多地用所学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可以说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5.错误并非总是错误(Mistakes are not always a mistake.),这个原则涉及两个方面,一是作者肯定语言错误会影响交际;二是认为有些学习者之所以犯语言错误是还没有掌握某些语法规则,而这类错误并非是错误。教师在强调语言准确性的同时,要注意学习者掌握语言有一个过程,否则会影响学习者的积极性。
在交际语言教学思想的旗帜下,有各种各样的交际教学法。而交际教学思想并不排斥在其他教学思想指导下的教学法,在进行交际语言教学时,各种教学法可以交叉使用。这种交叉在method和techniques的层次上,更为明显。
交际语言教学在不断发展,完善自己,逐渐形成一种教学思想。这种教学思想是对语言本质的认识;是对人们掌握语言的规律的认识;是对人们使用语言时心理过程的认识;是对语言教学目的的认识。国内国外的学者,都有人把交际语言教学作为一种理论。交际语言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思想,一种理论,一种教学的方向,已被各国语言教学界所接受。在这种教学思想下,有关如何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主张是多种多样的。
国内的情况也是如此。许多学者,虽然都赞同交际教学思想,但在具体的看法上也不尽相同。如上海华东师大章兼中教授认为交际能力与交际的能力不同;四川西南师范大学张正东教授从全国大多数学生在农村这样的实际出发,主张拼读入门的教学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在教材中采用结构—功能法等等。
我国不仅中小学外语教学界吸收了交际教学的思想,而且大学的外语教学大纲、对外汉语教学等,也都采用交际教学思想。国际上英语作为外语或第二语言的教学界,现已不讨论究竟是语法翻译法还是听说法,或是交际教学法正确,而是在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总目标下,确定若干交际语言教学的原则,研究推广各种合适的课堂教学方法。因此有人提议,交际语言教学作为一个总的教学途径(general approach),可称为principled communicative approa ch。可以说,英语教学研究和实践正处于一种超越“方法”的状态中。
二、国内对交际教学思想认识的误区
交际教学思想传入我国始于80年代初。但对交际教学思想的理解却如同盲人摸象。笔者认为,目前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界对于交际语言教学的理解存在一个误区——曲解交际语言教学和错误地批判交际语言教学。它们表现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认为交际语言教学就是功能意念教学法
既要教语言的形式又要教语言的功能,的确是交际教学思想的一个重要原则。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功能意念教学法即是交际语言教学的全部。看一看Keith Morrow提出的几个教学原则,就不难得出:交际语言教学即使在形成之初时,也有着比功能意念教学法更多的内涵和更广的外延。可以说,功能意念法只是交际教学思想下的一种教学方法,一种设计教学大纲的方法。
2.认为交际语言教学就是强调口头语言而不重视书面语言
有的人认为:在交际教学中,尤其在其起始阶段,似乎只有教口语,教听说,才是教交际,而教书面语,教读写,则不是教交际。这种认识完全是对交际语言教学的曲解。交际语言教学的倡导者,从来强调的都是听、说、读、写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即使是最激进的交际教学理论家,或最初的交际教学法的提倡者,也没有人反对教书面语。交际语言教学最早的倡导者之一亚历山大来华讲学时就曾说过,听力并不是简单的听,听的同时还要做别的:边听边译,边听边模仿,边听边记录,边听边写,边听边报告等,并没有一种单独的听。(亚历山大《语言教学法十讲》,1982)交际语言教学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威尔金斯也曾说过:说到底,说和写之间的次序孰先孰后可能是无关紧要的,既然研究工作已经证明,看到(或同时看到,听到)的语言形式比只是听更容易学会,因此,我们有各种理由可以认为,只要对所学的语音掌握大致准确后,就应尽一切努力在学习过程中把口语和书面语联系起来。在学习开始阶段突出书面语言而在以后阶段加强口语,其效果与把这种顺序倒过来可能是一样的。实际上,交际语言教学对阅读和书面表达不仅十分重视,而且还有自己独特的认识,提出“为什么阅读”的问题,并指出:为获取信息而阅读(reading for information)的阅读目的,主张阅读真实性的材料,改变了过去只让学生读经过改写的“课文体”类型的文段,从而使我们对阅读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交际语言教学关于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书可谓汗牛充栋,怎么能说交际语言教学不重视书面语呢?我想,有些教师可能是看了一些有关交际教学理论的介绍文章,其中许多例证都是口语方面的,所以得出了交际语言教学只强调口语的印象。其实,交际语言教学从来没有坚持必须“听说领先”。笔者认为,“听说领先,读写跟上”是在交际语言教学原则指导下的某一教学方法,而并非交际语言 教学的原则。主张“听读领先,说写跟上”也是如此。在这里需要补充一点:交际语言教学 关于“读”的概念,并非狭义地指阅读文章的默读。“读”,从语言教学的第一天起就开始了,它包括认读字母、以及有声的朗读和无声的默读。
3.认为交际语言教学反对教语法
交际语言教学一向认为:语法知识,包括词语的用法,是交际能力的组成部分。虽然交际语言教学主张把培养学习者的交际能力做为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但所有交际语言教学的理论家在为交际能力下定义时,无一不把语言能力(linquistic competence),即掌握语言的知识,作为交际能力要具备的首要条件
(Littlewood,[WTBX]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WTBZ]1981),并且认为,交际需要以适当的方式使用适当的语言形式,而不适当的表达方法或不准确的语言形式都会影响交际。所以掌握语言的形式是语言教学的核心部分(Keith Morrow,[WTBX]Principles of Communicative Methodology,1981)。至于说交际语言教学打破了语法教学的系统性,这也不完全正确。的确,有些完全按功能意念路子设计的教材在语法上是不系统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交际语言教科书是按结构—功能思路编写的,如《新概念英语》,《新视野英语》(New Horizons in English),《SBS新英语教程》(Side by Side)等,都是在系统的语法结构基础上再设计与交际功能相结合的教材。当然,也有一些人认为:语法教学不应该按传统语法中的系统,因为这种语法系统与人们实际使用语言的情形相距甚远,主张按题目教语言,而语法系统会最终成为完整的。如按“自然途径”(natural approach)编写的教材即按题目而不是按语法系统。
4.认为交际语言教学只教浅层文化
所谓文化,现代人一般认为:文化分为浅层文化和深层文化。浅层文化指一个社会的社交礼仪、行为准则、生活习惯、禁忌幽默、体态语言等等。而深层文化则是指历史、地理、经济、政治、教育、宗教、文学、音乐等等。
把语言教学与文化联系起来,这恰恰是交际语言教学对语言教学的另一个贡献。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的研究是交际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语言必须涉及文化是交际语言教学的原则之一。仍以大家熟悉的《新概念英语》为例:该书中的文章涉及历史、地理、经济、交通、教育、美术、音乐、宗教、文学,可以说涵盖了深层文化的各个方面。
5.认为中小学外语教学照搬交际教学法
实际上,我国的专家学者吸收了交际语言教学的核心思想,并根据我国的国情,制定了目前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大纲》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这是国家教委为中学教学制定的教学指导文件。在这两本大纲中,都没有使用“交际能力”一词,而是在教学目的中,分别使用“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和“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在高中英语大纲中,为防止教师对大纲的理解偏差,还特意提出: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在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巩固、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另外,功能意念项目使用的是:“日常交际用语”,而并没有用“功能意念”这一术语。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我国专家学者对交际语言教学采取了吸收其核心思想,但又并非完全照搬交际教学法的态度。
遗憾的是,国内一些教师把这些对交际语言教学的错误认识,当成“假想敌”来进行批判。而所批判的那些所谓“主张”,实际上完全不是交际教学思想的主张。至少到目前为止,笔者还没有听说过国内有哪位专家、学者提出反对教语法的主张,提出只教口语不教书面语的主张。可以说,有些文章批判的那种“交际教学法”至少在国内还没有听说过。据笔者在国家教委教材审定办工作时了解的情况看,国内几种主要的初中英语教材:人教版、上海版、广东版、四川版、北师大五四制版等,都没有一家教材是声称自己只教交际,不教语言(语法),或只强调口语,而轻视书面语的。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1
作者:不详
来源于:中小学教育资源网(小学版)
发布时间:2005-5-20 15:16:38 强烈推荐:在6ku.net发短信下载新课程课件,10秒钟即时下载,安全方便!
工 作 总 结
秋去春来,一年的时光转瞬即逝。在过去的时光中,有过辛酸,有过欢乐;有过彷徨,也有收获,在荆棘中坎坷而行。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帮助下,在老师们的大力支持下,我较好的完成了我的本职工作。为了能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优势,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总结前段工作如下:
首先在思想方面,我忠诚党的领导,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发扬奉献精神,严格执行教育方针,尽职尽责,教书育人;同时面向全体学生,热爱、尊重、了解和严格要求学生,不歧视、挖苦他们,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同时处处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言行,认真的参加政治学习,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
其次,本人能够严格执行学校的作息时间,不早退,不迟到,做到了早出晚归,按时上下班,从不因为个人问题耽误上课,出满勤,干满点,给学生做了极好的表率。
第三,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本人积极认真学习新大纲、新教材,将教材、教法、学法进可能完美的结合,积极、认真备好每一个教案,上好每一节课,充分发挥课堂40分钟的作用,尽可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积极学习钻研名师、专家的教育、教学理论,探索适合班级的教育方法、教育模式。与此同时,向身边的有经验的教师学习,积极参加听课、评课活动,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同时在业务上精益求精,积极探索多媒体、网络教学,拓宽教学新思路;与此同时,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例如演讲朗诵会、读书活动等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在班主任工作方面,首先注重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第二,抓好学习方法的转变。第三,搞好班级卫生,树良好形象,第四,积极稳妥地展开班级竞选活动,将竞争纳入工作轨道,同时借鉴他校的经验,采用成绩名次与日常学习等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量化,分组竞争,给个人加减分,期末总评。与此同时,积极开展各类班级文化娱乐活动,活跃班级气氛,融洽师生感情。第五,积极会同各学科教师积极备好学生,探讨教育学生的方法,同时采用交流册的方式积极同家长联系,及时了解、掌握学生情况,共同管理教育学生。应该说,班级管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第四,成绩方面:上半年本人担任初二语文教学工作以及五班的班主任工作,班级的文体活动及学习成绩都走在级部前列。
下半年担任初三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并担任五班的班主任工作。期中考试所教语文学科也到达了优秀,班级总平均分第一;五科竞赛的学科成绩也较期中有了很大进步。在秋运会中,班级总分获级部第二名,在政教处组织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月”活动中,被评为优秀班级;在校团委组织的“网络与中学生成长的利与弊”的大讨论中,班级获得优秀组织奖,班级还参加了辩论会的决赛,崔琦惠同学获得了最佳辩手称号。
当然,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同学们的努力,更离不开领导的指导和各位同事的支持。
五、廉:廉洁奉公、遵纪守法,不做有损教师职业道德的事
总之,本人在过去的一年中,有过收获,也有失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继续努力,力争佳绩。
英语教学中渗透新课标的理念
作者:不详
来源于:中小学教育资源网(小学版)
发布时间:2005-4-15 9:10:23 强烈推荐:在6ku.net发短信下载新课程课件,10秒钟即时下载,安全方便!
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风吹遍了全国中小学校。怎样才能紧跟新形势,把《英语课程标准》的理念渗透到英语课堂教学中,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呢?为此,教学中我作了一些尝试:
一、注重听说,培养英语素质
1、课堂英语化
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缺乏英语语言环境,这就要求老师尽量用英语组织和进行教学,给学生提供浓厚的英语语言学习氛节 课起,我就开始使用英语课堂用语。首先解决急用的几句:Hello!Good morning(afternoon).Stand up.Sit down,please.Listen to me.Read after me.以后每节课坚持循环使用,并逐渐增加句数。经过日积月累,学生基本听的懂简单的课堂用语,增强了学习英语的信心,觉得听说英语并不难,为实施素质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教学表情化、动作化
学生的英语思维空间有很大的局限性。怎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听说英语,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作到表情化、动作化。通过老师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来演示说明教学内容,即以姿势说话。如教Listen,我以手半握拳放在耳后,同时做倾听动作,反复几次后,只要半握拳手放耳后,学生便心领神会。同样,以双臂合拢轻轻向上抬起,学生便知是whole class齐读,这样节省了教学时间,加大了学生听说英语的练习密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减缩--扩展法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面对刚开始接触英语的小学生,可以把英语句子减缩成词,即重点词教,当学生理解了"词",再用词扩展成句。例:Bike--This is my bike.Look--Look at the card.
这样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听说英语的训练,符合学生认知规律,"雪球"不知不觉中越滚越大。
同时,我还十分重视老师课外带头说的作用,创造课外英语语言环境。无论在校园中还是楼梯口碰到同学,我总会打招呼:"Hi!""Morning!""How are you?"一段时间后,学生课外见到我,就会争先恐后地用英语招呼我,养成了用英语进行交际的习惯,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能力。
以上几种做法可以说为培养学生的英语素质,迈出了坚实可喜的一步。
二、注重改变英语教学方式
1、丰富多采的教学方法
由于小学生注意力保持短暂,在英语教学中老师要善于运用丰富多采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注意力。
在教学中我常用的有"表演法"、"竞赛法"、"游戏法"等,例如我常用表演法,让学生利用每课的前五分钟表演巩固已学句子。具体做法是:同桌表演对话,不指定范围,会什么,说什么,数量不限。为了减轻学生开口说的心理压力,不搞每错必纠。
如:--Hello,Betty.Hi,Tom ,Glad to meet you.Nice to meet you.--What's your name?My name is Peter.How old are you?I'm ten.--Hi!How are you?Fine,thank you.And you?I'm fine,too....
另外,在巩 固新课时,我经常采用竞赛法,引进竞争机制,给学生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符合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许多学生跃跃欲试,尤其自我表现力强,得到老师表扬的,崩提有多神气了。此外,我还常常让学生"唱英语歌曲"、"说绕口令"、"做游戏"等。由于教学方法的多采多姿,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气,学生学的生动活泼,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2、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针对小学生的思维具有明显的直观性、形象性,应用实物、图片、简笔画、幻灯等直观教学手段,都能激发学生强烈的英语学习兴趣。如我教Book I Lesson 12,这是一节复习课,为了避免机械枯燥的复习,事先我让学生带好实物apple,pear,banana...水果,还有学生现成的文具。上课了,我先出示幻灯,让学生逐一读出单词,然后再用Show me__.句型,让学生举起所说的实物,最后进行听音乐传实物游戏,音乐停时,实物在谁手中,谁就要说出实物名称。这样,学生兴趣盎然,大大提高了复习效果。
教学方式的转变,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缩短了课堂与生活的距离,学生在类似生活的情景中学习英语,轻松愉快,学生听说英语的整体素质也得到了较快的提高。
第三篇:正确理解交际教学思想
正确理解交际教学思想
最近看到一些文章,对交际语言教学提出了种种批评,其中许多观点反映了目前对交际语言教学的片面看法。笔者愿就自己对交际教学的肤浅认识,谈一谈如何正确理解交际教学思想,以就教于同行。
一、交际语言教学已形成一种教学思想
交际语言教学形成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经过近20年的发展,交际语言教学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为世界语言教学界所普遍认同的教学思想,一种教学方向。交际教学思想的核心,就是要把语言做为一种交际的工具来教、来学、来使用,要使学生能用所学的语言与人交流,获取信息。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必须具备“交际能力”。关于交际能力的界定,各类定义不同。但比较集中的有以下几点:
1.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即具有语法、词汇的知识,能听、说、读、写语法正确的句子的能力。
2.社会语言能力(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即能在不同场合下得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
3.话语能力(discourse competence),即能懂得词与词之间、语法现象之间的逻辑联系,以及句与句之间的连贯关系。
其他还有一些能力标准,如策略能力(strategic competence)等等。
交际语言教学的最初倡导者,在提出交际教学思想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有关交际语言教学的原则和具体的方法。如Keith Morrow提出了5个原则。
1.知道你在做什么(know what you are doing),即不仅应知道语法的形式是怎样构成的,还应知道这些形式是用来做什么的,表达什么样的思想。
2.整体并不是部分的总和(The whole is more than the sum of the parts.),这个原则意思是人们交际时,不是说一句一句互不相干的话,而是上下文连贯的句子。因此人们应学习连贯的句子,而不是孤立的句子。
3.过程和形式一样重要(The processes are as important as the forms.),这条原则是强调语言形式的掌握可以寓各种交际性活动之中,如通过信息差(information gap),角色扮演(roleplay)等。
4.要掌握语言,必须实践(To learn it,do it.),这个原则是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尽 \可能多地用所学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可以说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5.错误并非总是错误(Mistakes are not always a mistake.),这个原则涉及两个方面,一是作者肯定语言错误会影响交际;二是认为有些学习者之所以犯语言错误是还没有掌握某些语法规则,而这类错误并非是错误。教师在强调语言准确性的同时,要注意学习者掌握语言有一个过程,否则会影响学习者的积极性。
在交际语言教学思想的旗帜下,有各种各样的交际教学法。而交际教学思想并不排斥在其他教学思想指导下的教学法,在进行交际语言教学时,各种教学法可以交叉使用。这种交叉在method和techniques的层次上,更为明显。 交际语言教学在不断发展,完善自己,逐渐形成一种教学思想。这种教学思想是对语言本质的认识;是对人们掌握语言的规律的认识;是对人们使用语言时心理过程的认识;是对语言教学目的的认识。国内国外的学者,都有人把交际语言教学作为一种理论。交际语言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思想,一种理论,一种教学的方向,已被各国语言教学界所接受。在这种教学思想下,有关如何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主张是多种多样的。
国内的情况也是如此。许多学者,虽然都赞同交际教学思想,但在具体的看法上也不尽相同。如上海华东师大章兼中教授认为交际能力与交际的能力不同;四川西南师范大学张正东教授从全国大多数学生在农村这样的实际出发,主张拼读入门的教学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在教材中采用结构—功能法等等。
我国不仅中小学外语教学界吸收了交际教学的思想,而且大学的外语教学大纲、对外汉语教学等,也都采用交际教学思想。国际上英语作为外语或第二语言的教学界,现已不讨论究竟是语法翻译法还是听说法,或是交际教学法正确,而是在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总目标下,确定若干交际语言教学的原则,研究推广各种合适的课堂教学方法。因此有人提议,交际语言教学作为一个总的教学途径(general approach),可称为principled communicative approach。可以说,英语教学研究和实践正处于一种超越“方法”的状态中。
二、国内对交际教学思想认识的误区
交际教学思想传入我国始于80年代初。但对交际教学思想的理解却如同盲人摸象。笔者认为,目前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界对于交际语言教学的理解存在一
个误区——曲解交际语言教学和错误地批判交际语言教学。它们表现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认为交际语言教学就是功能意念教学法
既要教语言的形式又要教语言的功能,的确是交际教学思想的一个重要原则。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功能意念教学法即是交际语言教学的全部。看一看Keith Morrow提出的几个教学原则,就不难得出:交际语言教学即使在形成之初时,也有着比功能意念教学法更多的内涵和更广的外延。可以说,功能意念法只是交际教学思想下的一种教学方法,一种设计教学大纲的方法。
2.认为交际语言教学就是强调口头语言而不重视书面语言
有的人认为:在交际教学中,尤其在其起始阶段,似乎只有教口语,教听说,才是教交际,而教书面语,教读写,则不是教交际。这种认识完全是对交际语言教学的曲解。交际语言教学的倡导者,从来强调的都是听、说、读、写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即使是最激进的交际教学理论家,或最初的交际教学法的提倡者,也没有人反对教书面语。交际语言教学最早的倡导者之一亚历山大来华讲学时就曾说过,听力并不是简单的听,听的同时还要做别的:边听边译,边听边模仿,边听边记录,边听边写,边听边报告等,并没有一种单独的听。(亚历山大《语言教学法十讲》,1982)交际语言教学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威尔金斯也曾说过:说到底,说和写之间的次序孰先孰后可能是无关紧要的,既然研究工作已经证明,看到(或同时看到,听到)的语言形式比只是听更容易学会,因此,我们有各种理由可以认为,只要对所学的语音掌握大致准确后,就应尽一切努力在学习过程中把口语和书面语联系起来。在学习开始阶段突出书面语言而在以后阶段加强口语,其效果与把这种顺序倒过来可能是一样的。实际上,交际语言教学对阅读和书面表达不仅十分重视,而且还有自己独特的认识,提出“为什么阅读”的问题,并指出:为获取信息而阅读(reading for information)的阅读目的,主张阅读真实性的材料,改变了过去只让学生读经过改写的“课文体”类型的文段,从而使我们对阅读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交际语言教学关于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书可谓汗牛充栋,怎么能说交际语言教学不重视书面语呢?我想,有些教师可能是看了一些有关交际教学理论的介绍文章,其中许多例证都是口语方面的,所以得出了交际语言教学只强调口语的印象。其实,交际语言教学从来没有坚持
必须“听说领先”。笔者认为,“听说领先,读写跟上”是在交际语言教学原则指导下的某一教学方法,而并非交际语言 教学的原则。主张“听读领先,说写跟上”也是如此。在这里需要补充一点:交际语言教学 关于“读”的概念,并非狭义地指阅读文章的默读。“读”,从语言教学的第一天起就开始了,它包括认读字母、以及有声的朗读和无声的默读。
3.认为交际语言教学反对教语法
交际语言教学一向认为:语法知识,包括词语的用法,是交际能力的组成部分。虽然交际语言教学主张把培养学习者的交际能力做为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但所有交际语言教学的理论家在为交际能力下定义时,无一不把语言能力(linquistic competence),即掌握语言的知识,作为交际能力要具备的首要条件(Littlewood,[WTBX]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WTBZ]1981),并且认为,交际需要以适当的方式使用适当的语言形式,而不适当的表达方法或不准确的语言形式都会影响交际。所以掌握语言的形式是语言教学的核心部分(Keith Morrow,[WTBX]Principles of Communicative Methodology,1981)。至于说交际语言教学打破了语法教学的系统性,这也不完全正确。的确,有些完全按功能意念路子设计的教材在语法上是不系统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交际语言教科书是按结构—功能思路编写的,如《新概念英语》,《新视野英语》(New Horizons in English),《SBS新英语教程》(Side by Side)等,都是在系统的语法结构基础上再设计与交际功能相结合的教材。当然,也有一些人认为:语法教学不应该按传统语法中的系统,因为这种语法系统与人们实际使用语言的情形相距甚远,主张按题目教语言,而语法系统会最终成为完整的。如按“自然途径”(natural approach)编写的教材即按题目而不是按语法系统。 4.认为交际语言教学只教浅层文化
所谓文化,现代人一般认为:文化分为浅层文化和深层文化。浅层文化指一个社会的社交礼仪、行为准则、生活习惯、禁忌幽默、体态语言等等。而深层文化则是指历史、地理、经济、政治、教育、宗教、文学、音乐等等。
把语言教学与文化联系起来,这恰恰是交际语言教学对语言教学的另一个贡献。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的研究是交际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语言必须涉及文化是交际语言教学的原则之一。仍以大家熟悉的《新
概念英语》为例:该书中的文章涉及历史、地理、经济、交通、教育、美术、音乐、宗教、文学,可以说涵盖了深层文化的各个方面。
5.认为中小学外语教学照搬交际教学法
实际上,我国的专家学者吸收了交际语言教学的核心思想,并根据我国的国情,制定了目前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大纲》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这是国家教委为中学教学制定的教学指导文件。在这两本大纲中,都没有使用“交际能力”一词,而是在教学目的中,分别使用“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和“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在高中英语大纲中,为防止教师对大纲的理解偏差,还特意提出: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在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巩固、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另外,功能意念项目使用的是:“日常交际用语”,而并没有用“功能意念”这一术语。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我国专家学者对交际语言教学采取了吸收其核心思想,但又并非完全照搬交际教学法的态度。
遗憾的是,国内一些教师把这些对交际语言教学的错误认识,当成“假想敌”来进行批判。而所批判的那些所谓“主张”,实际上完全不是交际教学思想的主张。至少到目前为止,笔者还没有听说过国内有哪位专家、学者提出反对教语法的主张,提出只教口语不教书面语的主张。可以说,有些文章批判的那种“交际教学法”至少在国内还没有听说过。据笔者在国家教委教材审定办工作时了解的情况看,国内几种主要的初中英语教材:人教版、上海版、广东版、四川版、北师大五四制版等,都没有一家教材是声称自己只教交际,不教语言(语法),或只强调口语,而轻视书面语的。
第四篇:正确理解企业文化
正确理解企业文化
来源:价值中国 作者:王谦修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中产生的,以企业家精神为主导,以群体意识为主体,被企业成员认为有效,并共同遵守的一系列价值观、信念、准则、规范。包含愿景、使命、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对外形象宣传语等。其中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中的核心。
企业文化解决了三个问题——我们为什么存在?我们要到哪里去?我们该如何做?我们为什么存在?讲的是企业的使命,也就是我们所肩负的责任,而且是终极责任。其实,很多企业并不清楚自己为什么存在,真的,搞清楚这个问题是企业文化管理的本源问题。我们要到哪里去?回答这个问题,就是企业的愿景。一个领导,一个组织能不能描绘一个激动人心的长远目标,让我们的员工感知到,触摸到,这是一个领导、一个组织应该首先要做的,也是应该具备的愿景规划能力。只有这样,我们企业的员工才愿意感觉跟着你干,在这个企业里才有发展潜力,才有奔头哦。我们如何做?讲的就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它告诉员工,你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这一点是最重要的。智益德认为:使命如星,永远引领你前进的方向;愿景如山,攀登了泰山,还有喜马拉雅山…..;价值观如钻,恒久不变。
1、企业文化是形成组织效能的共同认知系统
企业文化是在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体系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延续性的共同的认知系统(形成组织效能的群体意识形态)。这种共同的认知系统是员工之间能达成共识,形成心里契约,使每一个员工知道企业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怎样做才能符合组织的内在规范要求,怎么做可能会违背企业的宗旨和目标。文化是共同认知下形成的一种氛围,在这样一种氛围中,即使不认同的人也不得假积极,假着假着,就变成真的,就身不由己了。把假积极变成真积极就是文化特有的功能。
2、企业文化是大家都能认可的习惯性行为方式
“习”就是通过经验学习获得的,“惯”就是一种定式,一种长性的东西,所以这种习惯性行为方式是大家所认可的、是习以为常的,不是制度或法律。这种源自文化层面所产生出来的力量,比起传统管理那种命令、监督、惩罚所产生的力量更彻底,更有牵引力、凝聚力、约束力,更有活力和推动力。法律强制人达到最低标准,文化引导人达到最高标准。例如一个人没有义务为他人谋福利,但文化或道德则引导人们去为他人谋福利。文化给员工以希望,给工作以意义,使组织有前途,正是从这个角度上说,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在企业文化的传递、延续和变革过程中,往往是顺应企业文化要求者得到赞赏,而逆行者则受到惩处,因此,企业文化是组织成员思想、行为的依据,是企业成功或长寿的关键。
3、隐含在价值观背后的基本假设系统 按照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埃德加•H•沙因的观点,企业文化是隐含在一系列价值观背后的基本假设。比如号召向雷锋、焦裕禄学习,为什么有些人不愿意去做雷锋、焦裕禄呢?这是因为这个号召的背后隐含一个基本的假设,就是雷锋、焦裕禄是吃亏的,所以大多数人做不到。而深圳华为公司提出“向雷锋、焦裕禄学习,但决不让雷锋、焦裕禄吃亏”,从吃亏到不吃亏,假设系统变了,于是人的思维方式变了,行为方式也变了。再比如“砍树种地”与“退耕还林”,前者的假设系统是树与粮相比,粮更重要,于是形成一种习惯性的思维与行为方式,因为粮食比树重要,所以大家都去砍树种地。而当大量砍伐造成生态失衡,人类受到大自然的惩罚的时候,“树与粮比,粮更重要”这一假设系统动摇了,从而形成新的假设系统:对人类而言,树与粮食同样重要。新的假设系统必然引起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的变化。因此,尽管我们不知道公司的未来一定是怎样,但我们可以提出奋斗目标。这就需要一系列假设系统,对我们的未来,对我们的用人标准,对我们的价值,对我们的利益等作出假设。
4、企业成员间达成的团队心理契约
企业文化是团队成员间达成的心理契约。企业与员工的关系靠两种契约来维系,一种是劳动契约,即根据市场交易法则规定双方的权利、责任、利益关系;另一种是心里契约。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企业的一种“德”的标准,员工以此与企业形成一种心里契约,即员工认同企业的共同愿景和追求,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结合在一起,主动承担责任并进行自主管理。同时,一旦将文化融入企业的日常管理,文化又是一种理性管理手段,它是企业实现功利目标的一种理性选择,如,在战略上规定了企业做什么,不做什么;在理念上确定了企业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在价值观上明确了追求什么,放弃什么。
第五篇:正确理解党的性质
正确理解党的性质
明确党的奋斗目标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这是党章里面对中国共产党性质的表述。
在上了党课之后,我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工人阶级依然是作为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主力军的性质没有变,它依然代表着先进的阶级和先进的生产力,依然起着领导作用和占有主人翁的地位。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在数量、质量和内部构成上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没有变。
中国共产党是由工人先进分子组成的,吸收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入党,有利于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它是按照马克思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是以工人借阶级为阶级基础,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并且是按照民主集中制来开展活动,这些都注定了中国共产党是以工人阶级作为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我们党就是从一开始就同时肩负着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双重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党的性质主要体现在理论和纲领上,还有党的实际行动上,还要看党在实际行动上是究竟代表谁的利益,它的纲领和路线是不是真的得到了贯彻和落实,我们党要发展党员,也要看其能否自觉的实现党的路线和纲领。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必然的,是中国人民的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证,党还具有着无与伦比的先进性,联系群众广泛性。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一重要论述,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世纪交替的历史高度,着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继承历史,立足现实,前瞻未来所作出的精辟论断;是深入总结我们党八十年历史经验、深入思考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经验、紧密联系我们党面临的形式任务和现实状况作出的科学结论;是对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任务的新概括,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对广大党员和我们入党积极分子的新要求。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人类的最理想,最美好的社会制度,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社会成员占有全部的生产资料,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彻底消灭阶级差别和社会差别,全体共产党员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和道德品质。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些都是党中央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提出的新的要求。
我们也将会为实现党的奋斗目标而努力奋斗,锐意进取,时刻牢记作为一名党员索肩负的责任和义务,如今,我们都还在学校里读书,努力充实自己,明确党对我们的要求和需要将会激励自己不断努力和上进。全面理解党的性质和奋斗目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的宗旨,而今的我们,就要明确自己在各个阶段所要努力的方向,要能够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就要我们在学习得时候能够刻苦认真。努力使自己成长成为有能力为人民服务的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