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旅游发展大会XX区xx参观接待组工作机构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在第四届四川旅游发展大会XX区xx参观接待组工作机构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中共ZZ市XX区委书记 XXX
2006年7月12日
同志们:
经区委、区政府研究决定,专门召开这次xx参观接待组工作机构成立大会,充分体现了区委、区政府对该项工作的高度重视。刚才,凯风同志宣读了《关于成立第四届四川旅游发展大会XX区xx参观接待组工作机构的通知》,陈苏同志传达了市委、市政府对旅发会接待工作相关规定,春风同志对如何做好xx参观接待工作作了全面要求,讲得很好。希望大家认真领会,狠抓落实,确保旅发会期间我区承担的参观接待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下面,我强调四点。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做好xx参观接待工作的重要意义
古镇xx是第四届全省旅游发展大会的重要接待点之一,也是我区在第四届全省旅发大会中所承担的重要任务之一。做好xx参观接待工作,对于确保我区圆满完成第四届旅发大会承办任务,展示xx形象,增强xx吸引力,实现xx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项工作,抓好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有时软件工作甚至显得比硬件建设还要重要,xx参观接待工作就是xx古镇软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第四届全省旅发大会即将召开,我们正在聚全区之情,倾全区之力加快推进旅发大会各项建设工作。头绪多、时间紧、任务重。尤其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加要高度重视参观接待筹备工作,切实把做好参观接待工作作为抓好旅发会各项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围绕“一切服从、服务于旅会大会需要”这一总的要求,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务实的作风,扎实的工作切实做好这次参观接待各项筹备工作。
二、注重细节,高水平、高质量做好xx参观接待各项筹备工作
细节决定接待工作的成败。前三届旅发会举办经验表明,制订完善的方案,把握好每一环节和细节,是旅发会取得圆满成功的关键所在。在旅发会召开期间,将会有大量的代表和游客来到xx,他们的吃、住、行、游、购、娱都会集中在xx,对我们的接待能力和水平将是一次巨大的考验和检验。刚才,凯风同志宣读的成立通知中,对会前准备、会中服务、会后延续服务等各个方面都作了规定和说明。关健是各工作小组要在此基础上,从具体的工作入手,从大会的细节入手,从来宾的需要入手,把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充分考虑周全,尤其是要突出抓好旅游环境整治和服务人员培训工作,大力营造安全文明健康的旅游环境,务必使每一位来宾都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三、落实责任,全力以赴确保各项参观接待工作顺利推进
为做好参观接待工作,区委、区政府专门成立了以春风区长为组长的领导组,并下设指挥协调、后勤保障、导游礼仪、宣传氛围营造、维稳安全保卫、卫生医疗救护、建设环卫、业态招商等8个工作小组,同时xx镇也相应设立了7个工作小组。每个工作组的工作职责都十分明确,关键是要狠抓责任落实,确保各项接待工作落到实处,这既是对我们一级党委、政府执政能力、执政水平的考验,也是对我们每一名干部工作水平、工作责任心的检验。为确保人员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必须全面落实工作小组组长、副组长负责制,八个工作小组的组长都是区委、区政府领导,这样既有利于加强对参观接待工作的领导,又有利于强化对参观接待工作的统筹安排,请各位组长、副组长一定要切实负起责来,亲自抓落实,以确保参观接待各项筹备工作的顺利推进。要抓紧时间安排,从现在起,一周之内要完成实施方案,8月10日前各项筹备工作要全部到位,8月11日-14日区上进行检查验收,8月15日进行实战演练。
四、加强领导,千方百计确保参观接待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做好第四届旅发会期间xx参观接待任务,关键是要加强领导。一是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自觉做到各项工作服从服务于旅发大会各项任务要求,超前安排,精神谋划好各项参观接待工作;二是要加强协调配合,参观接待各工作小组既要按分工做好各自工作,又要鼎力支持、通力协作,合力完成参观接待各项工作任务;三是要加强督查督办。区委、区政府要加强对各小组工作推进情况的监督检查,检查中既要注重对整体工作的督查督办,又要注重对细节工作的督查督办,对工作不落实,推进不理想的,要及时进行通报、整改。
同志们,现在距离旅发大会的召开只有四十多天了,我们一定要把做好旅发大会各项工作作为当前的中心工作、重点工作,倒排工期,切实将任务细化落实到每一天,把工作责任落实到每个人,夜以继日,分秒必争,千方百计,务必确保我区旅发大会各项承办任务的圆满完成。
第二篇:区长在第四届四川旅游发展大会XX区李庄参观接待组工作机构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在第四届四川旅游发展大会XX区李庄参观接待组工作机构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中共宜宾市XX区委副书记、XXX
2006年8月12日
同志们:
当前,旅发大会各项筹备工作已经进入最后冲刺阶段。一年以来,李庄镇全体干部群众和区级相关部门为李庄古镇的开发建设付出了不懈的努力,李庄打造初见成效。今天,区委、区政府专题召开李庄参观接待工作会,目的就是要按照省、市的要求,全面做好旅发会代表参观李庄的接待工作,确保旅发会李庄参观接待工作的各个环节都顺利圆满完成任务。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李庄古镇开发建设是我区承担旅发会项目的重中之重,更是展示我区旅游服务水平、体现我区历史人文的重要契机,对于提升我区形象,拓展对外开放空间,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省、市主要领导对李庄的打造非常关注,曾多次作重要指示,要求把李庄打造成旅游亮点,打造为此次旅发大会的“魂”。此次旅发大会的接待工作由我区自己承担组织的,就只有李庄参观接待这一项。区委、区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为了进一步搞好接待工作,区委、区政府专门成立了李庄参观接待工作领导组,负责领导和处理李庄参观接待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七个工作组,本着“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工作组组长是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处理工作组内的日常工作,并及时或定期向领导组汇报工作组进展情况,确保旅发会李庄参观接待工作圆满成功。
二、精心准备,分秒必争
李庄的接待工作关系到XX区旅游的形象和水平,各个组要精心策划方案,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要做到细致、周密。各组工作实行倒计时,9月10--15日由指挥协调组统一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于9月15日左右进行一次实战演练,确保整个接待工作万无一失。各工作组要根据工作职责,加快推进以下三项重点工作:
1、要进一步细化工作方案。各工作组要根据工作职责,及时研究具体工作细化方案,于7月18日以前书面上报指挥协调组审查确定,然后由各工作组抓紧组织人员实施。请务必于9月10日前完成承担的相关工作。
2、要细化经费预算。各工作组要根据工作实际情况,本着节简的原则,做准做实经费支出预算方案,及时上报指挥协调组审批,并交由后勤保障组具体实施。
3、加快旅发会项目建设,确保按时保质完成。尤其是李庄的“四项建设、两项整治、一项修缮”更要加快工程进度,确保在7月底前全面完成。
三、加强衔接,密切配合接待工作非常具体,需要各级、各部门、各组的密切配合,尤其是现阶段还有很多临时变动和不确定因素,要及时加强协调配合和分工协作。区筹委办要重点做好与市上的衔接,随时掌握信息,及时通报情况;7个小组之间要加强衔接和沟通,互相配合,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各组与李庄建设开发委员会要加强工作对接,及时处理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旅发会李庄接待工作圆满成功。
同志们,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希望大家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全面落实好李庄的接待工作,为旅发会交上一份圆满的答卷。
第三篇:旅游文化发展促进会成立大会讲话
把握机遇
积极进取
奋力推进湖北省旅游·文化事业跨越式发展
——蒋大国会长在湖北省旅游·文化发展促进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2013年7月30日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志们,朋友们:
正值全省旅游文化事业犹如炎热盛夏如火如茶、蓬勃发展之际,我们在美丽的江城武汉隆重举行湖北省旅游·文化发展促进会成立大会。这既是我省旅游和文化系统群英荟萃的一次盛会,也是推动我省旅游文化事业全面、协调、科学发展的动员大会,还是全省旅游文化事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必将对我省旅游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和积极促进作用。在此,我代表促进会向一直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旅游文化事业发展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和工作者表示衷心感谢和诚挚谢意!向出席今天会议的全体会员及理事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和亲切问候!
刚才,大会审议通过了《湖北省旅游·文化发展促进会章程》,选举产生了促进会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及理事会会长、副会长、监事长,并推荐我担任理事会会长,我深感责任重大,难以胜任。但有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省直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名誉会长、名誉副会长精心指导、专家学者智力支撑、理事和会员们同心协力,促进会工作一定会健康有序、全面迅速展开。借此之机,我代促进会向新当选的名誉会长、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表示热烈祝贺,并致以 崇高敬意!
下面,我就旅游·文化发展促进会工作讲三点意见,请会员们和同志们雅正。
一、深化认识,增强做好旅游文化发展促进工作紧迫感和责任感
旅游文化发展,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和综合实力,文化旅游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丑丈府一直高度重视旅游文化事业发展,注意发挥文化引领作用,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措施,进行了积极深入的探索,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综合实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为我们规划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宏伟蓝图,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大力繁荣文化旅游事业的大政方针、目标要求、具体任务,为我们做好旅游文化发展促进会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我们一定要全面深刻认识推动旅游文化事业全面、协调、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做好旅游文化发展促进工作,是实施“五位一体”总布局、建设“五个湖北”的内在要求
“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五个湖北”的目标,是党中央、湖北省委,科学总结我国、我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宝贵经验和发展规律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既顺应了全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又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规律,还适应了全国、全省人民日益增长的殷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和丰富的精神文化需求及期待。“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五个湖北”的目标,缺一不可,必须全面、协调、科学发展,贯穿于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方面面、全过程、自始至终只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协调科学发展的国家,才能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只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的社会,才能成为一个文明进步的社会。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和旅游事业大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没有现代化文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没有文化的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大丰富,就不可能繁荣昌盛。物质匮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文化旅游的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特别是在当今世界正处于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信息一体化的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旅游实力和竞争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做好旅游文化发展促进工作,是实施“五位一体”总布局、建设“五个湖北”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
(二)做好旅游文化发展促进工作,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湖北成为中部崛起战略支点的必然选择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的着力点,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沟、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就是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移到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激发要素市场主本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使经济发展更多地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型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拉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不断增强长期发展的后劲。而文化旅游业,是现代化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朝阳产业”、“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环保经济”,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科技创新和增加人的活力的动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其投资成本低、消费资源少、产出效益高、带动经济结构优化能力强,具有很强的渗透性、融合性,与产业融合,会产生极大带动聚变效应,会明显增强产业竞争力和创造力。
而湖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旅游资源丰富,景点众多,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就会进一步优化经济、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技术层次,壮大现代服务业和新型产业,就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求和精神生活新期待,激发人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从而减少资源浪费和投资成本增加,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与活力及民族的凝聚力与创造力,促进湖北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成为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战略支点,既是经济的支撑,又是文化的支撑,最终要靠文化软实力、创造力与活力,因为文化是命脉,经济是基础。因此,做好旅游文化发展促进工作,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湖北成为中部崛起战略支点的必然选择。
(三)做好旅游文化发展促进工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 中国梦的重要途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中央纵观国际国内大势、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变化、科学总结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和成功经验、全面准确把握机遇、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而在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宏伟目标;也是我国几代人梦寐以求,并致力于积极探索和艰苦卓绝奋斗而要实观的中国梦。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既要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的新要求,还要努力实现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新要求。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和创造力来源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没有文化积极引领、没有中国人民创造力的充分发挥,中华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文化繁荣昌盛。只有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和旅游事业大发展,才能进一步提升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中华民族文化国际影响力;才能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政治制度、市场经济、社会保障、社会管理、基本公共服务和行政、文化、财政、税收、法制等管理体制机制体系,形成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协调、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提供强大的动力和有力支撑。因此,做好旅游文化发展促进工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做好旅游文化发展工作,直接关系到“五位—体”总布局全面实施、经济发展方式重大转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实现
我们一定要站在全局角度、战略的高度、用敏锐的眼光、辩证方法,系统全面准确把握我国、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当今文化旅游发展祈趋势、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不断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创造性地做好旅游文化大发展促进工作,为振兴湖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开拓进取,积极推进全省旅游文化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旅游文化发展促进会,是组织协调服务于全省旅游文化企事业单位和工作者的社团组织,是省委、省政府联系旅游文化企事业单位和工作者的桥梁与纽带,其根本任务就是促进旅游文化事业全面、协调、科学发展;其主要职责是服务于旅游文化事业发展大局和旅游文化企事业单位及工作者,就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于旅游文化大发展、维护会员和行业的合法权益、提升其创新发展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为着力点,加强自身建设、强化经营管理、职业技能培训和旅游文化发展重点难点研究,扩大国内外交流合作,为推动全省旅游文化事业全面、协调、科学发展发挥职能作用,多做贡献。
(一)加强调查研究,主动提供对策建议和服务
l、突破重点难点,积极献计献策。旅游文化产业是新兴产业,发展中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重点难点需要我们去研究去探索,如:旅游业如何借助文化提升魅力,文化如何借助旅游增强活力,最终实现产业融合,实现文化大繁荣、旅游大发展,是当前旅游文化发 展的重中之重。促进会,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按照章程赋予的职责范围,紧紧围绕全省旅游文化发展大局,立足本省实际,每年精心策划选准1至2个经济重大课题,组织专题调查研究,深入论证分析,开展理论探讨和专家咨询,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提供对策建议和智力支撑;为会员单位发展和合法权益维护提供咨询服务、献计献策。
2,强化论证评估,提供咨询服务。促进会要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准确把握国内外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趋势,邀请专家,分期分批对各地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制定、项目实施、特色品牌打造、体制机制创新、政策措施出台等可行性进行论证评估、理论研究,为旅游文化事业科学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智力支撑。要逐步建立湖北省旅游·文化发展促进会网站、信息服务中心,创办会刊,积极主动为会员单位和行业提供法律、政策、管理、市场、信息等方面的咨询服务。
3,正确反映呼声,自觉维护合法权益。促进会要充分发挥社团组织的职能作用,及时反馈政策执行情况和效果,反映会员和行业的诉求,主动提出对策和建议,自觉当好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参谋和助手。同时,要积极宣传国家关于旅游文化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协助政府及有关部门协调解决旅游会员单位在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正确反映他们的呼声,依法维护会员和行业的合法权益。
(二)强化技能培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健全,促进会在引导和促进行业及会员单位实行会员自律、自我规范和提升的作用越来越大,更是政府联系行业和会员的重要帮手,是任何其它组织所不能替代的。促 进会要发挥自身独特优势,组织和引导旅游文化事业单位逐步建立健全行业规范标准,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帮助会员单位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创新发展能力。
1、健全行业标准,规范行业行为。行业标准,是行业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只有将行政执法与行业规范有机结合,才能不断规范行业行为,维护公平公正、健康有序的市场秩序。要引导会员单位建立健全行业标准和规范,制订并组织实施行业职业道德准则,推动行业及会员单位加强诚信建设。建立完善行业规范、约束机制,加强行业规范落实、监督检查、检测评估,努力创树行业新风,提升行业诚实、守信、优质、廉价的信用声誉,营造公平竞争的良好市场环境。
2、强化行业培训,提高经营管理能力。促进会要适应旅游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组织和引导会员单位采取专题、定向、定单、联合等多种形式,强化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规范、政策法规和岗前、岗中培训,定期开展技能竞赛,技术攻关,全面提升会员单位职工综合素质、职业技能、道德水平和创新能力,并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会员单位管理人员培训,重点加强经营管理知识、政策法规知识学习,加强经营管理中的重点难点研究和交流,不断提高会员单位和行业经营管理能力及水平。
3、加强技能鉴定,提升技能水平。职业技能鉴定,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措施。加强职业技能鉴定,既能激励职工自觉钻研置业技术,开展岗位技能攻关,又能及时发现、储备专业技能人才。促进会将与有关部门联系,组织编辑出版旅游、文化行业标准、职业规范,力口强会员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全面提高职业技能水平,为会员单位和行业培训一大批职业技能人才。
4、注重艺术技能创新,打造精品名牌。当今时代,科技日新月异、艺术连连攀升。促进会应发挥自身人才优势,定期组织专家学者,举办艺术讲座,组织技术攻关、精品创作,开展艺术大赛、精品评选,激励文化艺术、旅游工作者潜心艺术,刻苦攻关,创作设计;同时,促进会应配合有关部门健全扶持政策、专项资金、创作创新基地,扶持专业技术人员不断创新,努力打造精品名牌。
(三)扩大交流合作,促进旅游文化事业全面发展
扩大旅游文化交流合作,是促进旅游文化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会一项重要职责:促进会要根据旅游文化事业发展需要和会员单位的需求,主动加强与国内外旅游文化发展促进机构和社会团体的联系,互通信息,宣传政策,交流经验,拓展途径,扩大影响,促进交流与合作。
1、组织专题论坛,促进交流发展。随着旅游文化事业全面深 入发展,面临着许多热点、难点,如:旅游文化精品打造推午、特色培植提升、活力发掘增强、人才培养选拔、体制机制创新、综合效益提高、艺术提升突破、服务规范完善、诚信砺炼打造、声誉提升扩大等等,需要我们去研究、去探索。促进会将每年精选1至2个主题,深入调研,科学论证,精心准备,举办省内外专题论坛、学术报告、理论研讨;每两年举行一次海外、国外人员参加的专题研讨艺术交流,加强艺术、技能、管理、经营、服务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促进相互学习、共同发展。
2、举办会展、演出,推动交流合作。根据我省旅游文化事业发展需要和我省行业优势,促进会每年至少举行一次省内外书法绘画大赛、文艺精品会演、作品创作、旅游项目推荐、产品展示等;每两年组织一次海外、国外艺术交流,产品展示、项目推介,扩大湖北旅游与文化影响,提升知名度,促进全省文化大繁荣、旅游大发展。
3、开展精品评选,提升品牌质量。省促进会将会同旅游、文化等部门,组织专家、学者,定期对全省旅游、文化精品认真调研、深入论证、科学评估、精心筛选,组织广泛行业推荐、民主评选、严格评审,确保精品质量,不断提升精品声誉和影响,努力打造更多的旅游与文化精品和品牌企事业单位,以评优促发展,以激励促创新,推动旅游、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4、组织学习考察,扩大交流合作。俗话说得好,百闻不如一见,他山之石,可以克玉。为了扩大视野、更新理念,促进会将有组织有计划地、分期分批组织会员赴省外、海外、国外学习交流,主要是考察、把握发展成就和态势、交流经营管理理念,学习经营管理经验,探讨艺术创新提升,商讨人才培养交流,切磋合作项目等事宜,切实做到广泛交流,深入学习,见到实效。每次学习考察后做到有专题学习总结、专项对策建议、学习借鉴成效,定期组织学习交流、跟踪评估,努力推动全省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提升。
三、强化建设,努力为旅游文化事业发展提供保障
促进旅游、文化事业发展,领导是关键、组织是保证。我们一定 要把握机遇,强化建设,健全组织机构,选好配强领导班子,壮大提升队伍,优化综合服务,为全省旅游文化事业全面协调发展提供保障。
(一)健全领导机构,建立科学管理机制
促进会一定要抢抓机遇,尽快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各自职责,强化规范管理,确保促进会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1、选好配强领导班子,落实岗位职责。俗话说的好,火车跑的快,全靠头来带。促进会工作如何,关键在班子。筹备期间,我就反复强调促进会一定要选好配强领导班子,包括会长、副会长、监事长、秘书长。所以,我们专门聘请了德高望重、具有丰富领导管理经验、较高理论素养、政策水平和驾驭全局能力及创新能力的二位领导作为名誉会长,为我们做好促进会工作提供坚强后盾;聘请艺术精湛、功底深厚、成就显著、国内外知名人士作为促进会专家、顾问,为促进会工作提供智力支撑;聘请政策理论水平较高、有较强领导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影响力的领导及企业家作为名誉副会长、副会长,并在会前对副会长人选逐一进行考核筛选,为我们做好促进工作奠定了基础。促进会将根据章程规定和各自优势,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并每年对班子成员完成目标任务、履行岗位职责进行一次考评,征求各方意见,并视情况及时调整,以不断增强班子的内在活力与动力。也希望各地建立分会和省直建立专业协会时,真正选好配强领导班子,切实把那些有较高领导政策水平,组织、协调、文字、表达能力和务实、创新、奉献精神强的领导、企业家、名人精选到领导班子,为做好各地、各战线促进会工作提供保证。
2、健全组织机构,建立科学运行机制。旅游文化产业已成为全省各地重要支柱产业,赢得各地领导高度重视、十分关注,健全各地旅游文化促进会及专业协会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省促进会将根据各地旅游文化事业发展需要和筹建促进会条件、基础,及时指导各地分期分批建立。一般工作基础好、筹建积极性高、旅游文化发展快、拟任会长、副会长人员声誉高、影响大的尽量早点建立,力争今年至少有4至5个市能建立促进会,并根据行业发展情况,逐步建立健全专家委员会、法规政策咨询委员会、专业协会,如:精品创作评选、品牌设计开发、产品会展交流、宣传论坛策划等专业协会,形成“协会搭台、企业唱戏、全面发展的新局面”。省、市促进会,都要建立健全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会长办公会议制度,财务、会员管理制度,工作目标责任制及目标考核机制、定期激励约束机制、多元一体的监督机制,强化内部监管和约束,不断提高促进会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3、建立得力工作机构,强化目标责任。根据我省旅游文化事业发展需要和全省工作实际,促进会拟设立的工作机构主要有,办公室:主要负责对外工作联系协调,对内组织联络、文字材料编写、会议材料整理,对下工作指导、信息收集整理交流等;组织联络部:主要负责会员联系管理、发展调整、交流沟通、呼声反映、诉求受理、权益维护等;交流培训部:主要负责会员单位管理人员培训、专业技能训练、职业资格鉴定、论坛组织交流、课题研究探讨、对外交流合作等;产品开发部:主要负责产品设计展销、展示活动策划举办、项目合作 开发推进等;专家咨询部:主要负责项目论坛评估、精品评审选定;法规政策咨询,对策建议提供、信息收集发布;艺术提升创新指导、智力支持等。各部、室要做到分工明确、责任落实、任务清晰、考评严格、监督有方、激励有效、约束有力,充分调动发挥各方积极性、创造性,形成全力推进全省旅游文化事业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壮大会员队伍,提高整体素质
会员是旅游文化事业发展的主体、促进会的骨干,会员队伍的素质和水平直接关系到旅游文化事业发展水平和质量,关系到促进会工作好坏及实效。因此,壮大会员队伍、提升整体素质,是促进会一项长期任务。
1、加强会员登记管理,健全会员档案信息。促进会会员分为个人会员、单位会员、名誉会员和荣誉会员。促进会应根据章程规定,切实把好会员入会关,严格按照会员条件,加强会员登记管理、个人基本信息登记收集整理、定期跟踪修正,确保会员档案信息健全完善;并要根据个人档案信息收集整理,分类健全档案、对于那些热心旅游文化事业,潜心研究、艺术精湛、成就卓越,为旅游文化事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名人、专家,可授予名誉会员;对于那些非行业人士,竭诚支持旅游文化事业发展,大力培养旅游文化专业技术人才,主动为旅游文化事业科学发展献计献策,解疑难、办实事的人士,可授予荣誉会员,以提高促进会声誉和凝聚力、影响力。
2、规范入会程序,强化会员管理。《章程》明确规定入会申报程序有“三项”,既简明扼要,又赋子深刻内涵、缺一不可。一是要个 人提交入会申请、填写申请表,以表个人自愿,自觉履行个人义务;二是要通过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讨论通过,以表入会是神圣、严肃的。所有会员必须履行会员义务,按时交纳会费,定期向促进会报告工作,自觉维护促进会整体形象;三是颁发会员证书,以表要增强当好会员的光荣感、责任感,自觉加强本企业管理创新,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主动为旅游文化事业献计献策、多作贡献,创树良好的会员形象,为促进会增光添彩、提高声誉。
3、坚持会员标准,优化壮大队伍。会员是促进会的主体和骨干,必须热爱旅游文化事业,积极创树名牌精品,严格执行章程规定,自觉维护促进会整体形象;积极宣传执行党的方针政策,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热心公益事业,主动扶贫帮困、奉献社会,在本地、本行业有较好声誉和影响:,促进会必须坚持条件,严格程序,拓展途径,充分发挥各方积极性,努力把符合条件的企业家、管理者、专家、学者、热心人士吸引和发展成为促进会会员,不断扩大会员的覆盖范围,增强会员的代表性、广泛性、权威性和促进会的新活力与动力。
4、强化会员培训,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促进会将采取定向、专业、联合等多种途径,分期分批对会员进行一次全面培训,主要是组织会员学习把握全省旅游文化发展态势、精品名牌战略、扶持政策措施、经营管理及现代科技知识,引导和帮助会员更新经营理念,开阔知识视野,提高经营管理能力和水平。同时,组织会员分类分批,围绕发展中重点难点,进行专题调查研究和探讨,集思广益。群策群力,集中大家智慧,突破一些难题,并要有组织有计划地组织会员出 外考察学习,吸取海外、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和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
(三)切实履行职责,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责任源于岗位、履责在于自觉。我们能当选为理事、常务理事、副会长、会长,是会员们对我们的信任和期待,是领导和同志们对我们的希望和重托。我们只有为;省委、省政府和大局竭诚服务的责任,为会员全心服务的义务。我们一定要不负信任和重托,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创造性地做好促进工作。
1、深入调查研究,自觉提供对策建议。随着旅游文化持续发展,面临着许多新课题,如:品牌打造、产业振兴、名人培养、特色彰显、精品推介、活力发掘、机制创新、诚信建设、权益维护、服务优质、政策健全、创新驱动等,需要认真研究、探讨。促进会将每年选1至2个热点、难点问题,组织深入调查,认真研究,科学分析,并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主动为政府及有关部门科学决策、制订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智力支持,为会员单位提供对策建议和咨询服务,积极推动旅游文化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2、主动牵线搭桥,竭力促进交流合作。促进会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凭借社会资源和力量,主动为会员单位和行业招商引资、引智引才、项目合作、技术攻关、艺术交流、产品展销、人才培养等牵线搭桥、论证评估、咨询服务、献计献策,竭力推动我省旅游文化事业对内对外广泛交流合作、迅速发展。
3、积极排忧解难,主动促进科学发展。促进会要经常深入企业、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倾听会员呼声,及时反映他们的诉求,主动畅通渠道,积极协助有关方面妥善予以解决,依法依规维护其合法权益。同时,要注意了解他们面临的困难、主动扶困解难、献计出力,多办实事,力争把促进会建设成为会员和行业学习深造的校园基地、交流合作的桥梁平台、决策管理的智力支撑、综合服务的咨询中心、权益维护的法律顾问、生活娱乐的良师益友,为推动全省旅游文化事业跨越式发展尽责出力、再造辉煌!
第四篇:在全县旅游发展大会上的讲话(范文)
在全县旅游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团风县人民政府县长 刘应文
同志们:
今天,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旅游发展大会,这在我县建县以来还是第一次,规格高,意义很大。特别是市委副秘书长、市旅游局卢辉局长,市大别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姜剑锋总经理,以及旅游专家方华国教授莅临大会指导,充分体现了您们对我县旅游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让我们再次表示诚挚的感谢!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全市旅游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我县旅游业发展工作,进一步动员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抢抓机遇,创新实干,以更加扎实的工作,推进我县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关于加快全县旅游业发展,县委、县政府制定了一个《决定》,请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强调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把握机遇,进一步坚定加快发展旅游业的信心和决心
2009年12月1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化服务业”;2010年 6月,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旅游支柱产业推进旅游经济强省建设的决
定》,明确提出了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战略决策;今年召开全省旅游工作会议,要求各级加强领导努力推进我省旅游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之所以做出这一重大战略部署,并对旅游业发展给予高度重视,主要是因为我国旅游业已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它在带动经济增长和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2011年4月,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旅游工作会议,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重点部署和谋划旅行社发展工作,推进全市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加快发展旅游业,既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大势的战略选择,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改善民生和扩大开放的重要选择。就我县而言,加快发展旅游业,既有资源优势,也有政策机遇,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条件,可谓正逢其时,机不可失。
第一,我们应该认识到,经过持续的建设、宣传、推介,我县加快旅游业发展已奠定了较好的开发基础。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开发,并成立县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切实加强对旅游产业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我们在不断加大红色旅游资源、生态旅游资源、人文古迹旅游资源开发和景点建设的同时,立足“红色团风、名人之乡”“中国中部钢结构产业基地”“中国建筑之乡”“全国农民画乡”等的实际,紧紧围绕打造“武汉后花园”的发展定位,把旅游产业作为推进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产业来抓,依托项目,加大投入,着力改
善旅游基础设施条件,累计完成各类投资过亿元;积极实施 “请进来、走出去”战略,通过参加省市成功举办的“华中旅博会”、“大别山旅游节”等旅游节会,以及团风武汉旅游对接等一系列活动,大力宣传推介了我县的旅游资源,使我县的大崎山森林公园、回龙山名人故里、黄冈革命烈士陵园、团风渡江公园、牛车河水利生态旅游区等旅游品牌被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可,不但展示了我县的资源优势,而且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只要我们进一步做好开发、宣传、推介等各项工作,就能使我们的旅游产业效应有一个大的提升,使我们所独有的旅游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发展优势。
第二,我们应该看到,国家和省、市近两年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我县加快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十分难得的机遇。中央、省市相继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武汉城市圈建设、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启动,对我县实现跨越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创造了极好的发展机遇。我们只要抓住这些政策机遇,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思路,就能夺得先机,取得更大突破。
第三,我们应该明白,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推进,我县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条件会得到进一步改善。近几年来,我县交通、通讯、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且随着钢构集群不断壮大、团风新港建设启动、城区规划扩展、城际轻轨开通等,我县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将会急
剧增加,并大大促进我县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促进我县服务设施建设,使我县旅游业发展迎来一个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
第四,我们应该清楚,加快我县旅游业发展,既是优化经济结构的需要,也是提升团风知名度、吸引外界关注的需要。旅游业消耗低、污染低、效益高,是一种资源节约型产业,同时现代旅游业综合性强、关联度大、产业链条长、就业空间大,能够影响和带动多个行业的发展,成倍扩大消费需求,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特征,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选择。实现我县“强县富民”这一目标离不开现代服务业的支撑,而做大做强服务业,就必须把综合带动性强、关联度大、产业链条长、就业空间大的旅游业作为重要的产业来培育。一是通过发展旅游业,提升我县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吸引各级的扶持政策和项目资金;二是通过发展旅游业,带动交通、商务、信息、物流等多个链条的持续协调发展,促使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劳动力转移从事旅游服务业,实现经济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切实解决城镇化进程中的就业压力;三是通过发展旅游业,带动基础条件的进一步改善,促使生态环境的进一步优化,提高城镇化水平,并为前来我县投资的客商、游人及当地居民创造良好的投资、发展、休闲、娱乐环境,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
所以,全县上下都必须充分认识发展旅游业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把发展旅游业作为一项战略任务,下定决心,坚定信心,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和要求,抢抓机遇,面对挑
战,迎难而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真抓实干,不断推动我县旅游业更快更好发展。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全力开创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局面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加快统筹城乡、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大力提升旅游产业层次和水平的攻坚时期。全县旅游产业开发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旅游发展大会精神,抢抓大别山试验区建设机遇,积极融入武汉城市旅游圈,以“革命圣地、人文生态、休闲度假”为特色,精心打造品牌,创新机制体制,完善服务功能,努力把我县建成特色明显、设施良好、功能齐全、“吃、住、行、游、购、娱”要素配套的宜居宜商宜游区域中心小城市。具体要坚持“四个结合”,抓好“六个方面”:
坚持“四个结合”:一要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政府宏观指导、市场监管、政策激励的主导作用,更加注重市场配臵资源的基础作用,进一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形成政府调控、行业自律、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发展格局。今天我县与市大别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建设大崎山景区协议正式签署,在创新发展方式上迈出了一大步。二要坚持重点突破与全面发展相结合。走“重点先行、逐步推进、保护生态、多元发展、打造精品”的开发路子,优化旅游产业发展布局,科学开发和整合包装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重点打造大崎山森林公园、回龙山名人故里、黄冈革命烈士陵园、团风渡江公园、牛车河水利
生态旅游区等五大景区,推动旅游产业全面发展。今年要集中精力先行启动大崎山4A景区创建及黄冈革命烈士陵园3A景区创建工作。三要坚持产业升级与产业融合相结合。推动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转变,不断开拓旅游产品新领域,创建旅游产业新业态,培育旅游消费新热点,大力推进旅游和城市建设、工业建设、现代农业、商贸流通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发挥旅游综合功能,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今年先落实星级农家乐创建这块,并着手准备以钢构龙头企业为代表的工业旅游示范点创建,以及黄湖移民新村旅游景点创建,将来规划好团风新港旅游区建设。四要坚持加快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统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提倡绿色消费、低碳旅游,推进节能环保和资源永续利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崎山景区要注重处理好资源保护与开发建设的关系,回龙山名人故里景区切实做好环境联片治理,牛车河库区加强水土保持工作。
抓好“六个”方面: 一要高起点谋划,科学引领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是指导和引领发展的蓝图。全县各级各部门在实施“十二五”规划的过程中,要强化旅游业发展的意识,树立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理念,把城市建设、交通建设、工业发展、农业产业开发、文化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等各个方面与旅游产业发展统筹考虑、一体规划,促进相关产业与旅游产业相互融合、共同发展。一是在着力提升城市城镇化建设品位上下功夫,把县
城、小城镇和景区周边区域作为景区来建设,力争把城市的每一个建设项目、每一个大的单体建筑作为精品景观来打造;新农村建设要与发展乡村旅游和农家乐紧密结合;现代工业和设施农业建设也要参照发展工业旅游、观光农业的思路去规划设计。二是与各重点景区建设规划相衔接,使总体规划能够更好地指导景区景点的规划建设,景区(点)规划能够有效支撑总体规划。各重点景区建设详规在今明两年内都要搞好。三是与全省、全市、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旅游发展规划相衔接,使我县旅游发展重点项目与国家、省、市投资导向一致,尤其是对规划中涉及的项目要抓紧向上级汇报衔接,争取得到上级的大力支持和倾斜。二要打造优势品牌,培育特色旅游产品。要以项目为支撑,大力实施一批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全面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景区综合开发,促进全县旅游产业快速发展。一是打造精品。围绕打造优势品牌,集中力量建设精品景区。景区是旅游业的核心和基础,是旅游资源开发的主要着力点。旅游产品的开发、旅游线路的设计、旅游形象的塑造,都离不开景区的建设。我们必须把景区建设作为重要一环,集中力量打造几个精品景区(点)。立足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高举红色旗臶,积极申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高标准打造黄冈革命烈士陵园景区及团风渡江公园景区,建立积极广泛的区域旅游合作机制,融入到大别山红色旅游圈。立足我县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要积极培育大崎山森林公园景区,加强连通周边旅游区域的关键性景点建设,加快改
善景点分散的局面,形成局部融为一体的区域旅游格局。开发建设牛车河水利生态旅游区,为周边城乡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休闲度假胜地,做优做特生态旅游产业。立足丰富的历史人文旅游资源,高举“名人之乡”名片,重点建设好回龙山名人故里,做大做强人文旅游产业。二是突出特色。充分利用我县优美的自然风光、绿色生态的农副产品、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等特色资源,深挖内涵,加大开发力度。要结合当前乡村游、短线游、近郊游兴起的有利时机,鼓励引导农户利用乡村自然风光、乡土民俗风情、民间文化艺术、现代设施农业,发展休闲度假、民俗体验、农业观光等乡村旅游业态,以景区、林区、郊区四周为重点,积极创建“一乡一景”、“一村一品”、“一家一特”的乡村休闲观光旅游特色,形成“吃在农家、住在农家、娱在农家”的农家乐乡村旅游模式。依托“中国中部钢结构产业基地”“中国建筑之乡”“全国农民画乡”等品牌,积极发展与工农业相结合的观光旅游。集中挖掘民间庙会、社火秧歌、婚嫁礼仪、古建民居等民俗文化资源,大力培育民间乡土菜肴体系,推广特色餐饮小吃,大力发展乡村“农家乐”和采摘游,使乡村民俗文化旅游尽快成为我县吸引游客的特色项目。力争“十二五”末期,以北部山区乡镇为重点,形成鄂东有特色、有规模的农家乐金色乡村游旅游目的地;力争2020年前成功打造鄂东旅游特色商品生产基地。
三要完善景区功能,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基础设施水平决定着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水平。今后几年,我们主要着眼于畅通
我县与外界、各地与景区、景区与景区之间的联系通道,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为旅游业发展积极创造条件。一是加强县内旅游交通建设。结合全县交通建设规划,配合推进省道、国道县段的升级改造,进一步提升景区、景点之间的公路等级和通行能力。二是加快县城区和重点小城镇建设。加快推进大型物流中心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旅游星级饭店、旅游购物和娱乐场所的建设,形成与旅游市场需求相适应的现代旅游基础设施体系,用5-10年把我县建设成为区域游客集散中心和集中展示特色民俗文化和饮食文化的旅游目的地。三是进一步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我们这几年针对游客吃住难等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改善旅游环境,对提升旅游服务功能和水平发挥了较大作用。近年全县创建旅游星级饭店2家, 申报星级“农家乐”46家,建设星级旅游厕所1座,收到了较好效果,受到了广大游客欢迎。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抓好旅客接待中心、旅游厕所、停车场等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强化安全和卫生管理,规范设臵垃圾箱及指示标志等,不断提升综合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
四要着眼提升旅游品质,大力提高文化含量。要全面加快旅游与文化的融合,一是围绕我县历史文化遗存,全方位、多角度地挖掘文化内涵,提高景点的文化特色。二是培育旅游商品文化,重点开发富于地方特色、便于携带的旅游纪念品,逐步扶持壮大一批龙头企业,推进旅游商品的产业化经营,不断增加旅游购物在旅游消费中的比例。三要开始培育演艺文化,深入挖掘我县民间
文化艺术内涵,组建旅游宣传表演队,编排一批反映我县革命历史、民俗文化的节目,采取外出宣传和景点循环演出的方式,丰富景区文化含量。五要加强宣传推介,积极拓展旅游市场。旅游是典型的形象产业和眼球经济,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宣传推介至关重要。一是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按照“面向全国,重在周边”的思路,切实加大旅游宣传和市场促销力度,提高宣传策划水平,创新宣传形势,建立形式多样的宣传促销机制。通过长期、系统、大规模、多形式的连续宣传,把“红色团风、名人之乡”的旅游品牌推向全国,提升团风旅游产品的知名度。二是创新推介形式。坚持政府主导与企业参与相结合、品牌形象宣传与产品路线推介相结合,联合推介,捆绑营销。要借助外地举办旅游节会的机会,积极参与。要邀请知名机构来我县举办有影响的专题活动、采风写生,举办特色体育项目,多形式宣传团风旅游。旅游行业要围绕全县最有代表性的景点景色和旅游商品,策划制作一系列高质量、高水平的宣传促销资料,提高对外宣传推广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加强区域交流协作。要借助大武汉旅游通道,积极培育两条成长型旅游线路,加强与周边市县区的友好合作与宣传,重点开拓中、短程客源市场,通过景点整合、设施对接、共同促销等手段,主动融入武汉城市旅游圈,实现区域资源整体开发,推动旅游业区域联合,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四是积极扶持本地旅行社发展。旅行社一头连接境内外旅游市场,一头连接景区景点、宾馆饭店、客运企业和购物、休闲娱乐场所,是旅游
业发展中最活跃、最积极、最核心的因素,是串联、集聚旅游各大要素的桥梁和纽带,在推介旅游线路拓展客源市场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事关我县旅游发展大局。我县旅行社发展还处于刚起步阶段,需要各方面的大力关心支持。《决定》里有涉及内容,在这里再明确一点,就是今后我县各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组团外出考察学习活动,一是必须报县纪委审批,二是必须在县旅游局备案,三是必须由本地旅行社承接,以实际行动支持本地旅行社不断发展状大,促进我县旅游业财税收入逐步增长。六要推行精细化管理,提升旅游服务水平。要牢固树立“人人是旅游形象、处处是旅游环境”的意识,重视加强对旅游市场的规范管理,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着力营造吸引游客、留住游客,让游客游得舒心、游得满意的旅游消费环境。一是服务行业要标准化。要进一步提高全县旅游行业监督管理水平,加大旅游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今后每2年在全县范围内举办一次旅游行业服务技能大赛,选拔、培养出一批服务型高级技能人才。注重引进行业技术人才,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智力和人才保障。要严格按照旅游行业国家标准,加快A级景区和星级饭店的创建工作。二是旅游市场要规范化。要加强旅游市场监管,深入推进旅游行业诚信建设,坚决打击消费欺诈等违法行为,定期、不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对交通运输、卫生质量、安全应急、服务价格和宾馆饭店、景区景点进行联合执法检查,着力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提升服务质量,营造安全、舒适、卫生、和谐的旅游环境。三是
旅游服务要信息化。要依托上星卫视、互联网、报刊杂志、公共场所电子显示屏等信息平台,尽快建立完善我县旅游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各重点旅游景区、星级宾馆要建成旅游网点,实现旅游信息化全覆盖,最大限度地为游客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
三、加强领导,完善措施,形成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工作合力 发展旅游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各行各业,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要不断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投入力度,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协调推进的工作格局。
(一)坚持政府推动,强化组织保障。政府推动是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培育发展,通力协作,打破行业壁垒、条块分割,建立协调合作机制,把旅游业作为我县经济的助推器、团风的形象窗口来共同培育,及时研究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要建立健全旅游工作评价考核激励机制,加强督促检查,把旅游工作纳入相关乡镇、部门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县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要加强对旅游产业发展的组织和领导,各职能部门要加强对旅游景区建设项目的审批和管理。今后,凡是影响景区整体布局的建设项目一律不予审批;凡是有破坏生态环境保护项目一律不得实施;凡是需要拆除的建筑和需要搬迁的农户,有关部门要制定详细计划,妥善做好动员及安臵工作。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建设部门要积极做好全县旅游业发展规划和小城镇布局规划,确
保旅游产业布局与小城镇发展相协调,确保旅游资源得到有序利用;财政、土地、林业及相关乡镇要积极做好景区的土地收购、臵换及绿化工作,保障旅游发展用地,改善周边环境;电力、水利、交通等部门要做好配套规划编制及发展工作,为旅游产业的大发展提供基础保障;教育、卫生等部门要做好学校、医院(卫生所)布局调整和人员调配工作,确保旅游景区社会服务事业正常发展;公安、工商、安监、质检、消防等部门要做好食品质量安全监督和消防保卫工作,保障旅游景区安全运营和游客生命财产安全;各有关乡镇和各职能部门要全力予以配合,保护好旅游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形成共同发展旅游业的强大合力。
(二)不断深化改革,强化体制保障。目前,我县还没有专业化、有影响、有实力的旅游开发企业,投融资机制不活,开发渠道单一。要实现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必须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下功夫,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要放宽旅游市场准入,简化审批手续,吸引有实力的旅游企业来我县投资。积极探索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新模式,可以试行把除文物单位外的旅游景点全部划归旅游部门管理,加快旅游资源开发进程。
(三)拓宽融资渠道,强化投入保障。旅游业是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产业,没有有效投入,就难以形成产业规模。要创新思路,坚持多元化筹资,采取多种形式吸引外部资金和社会资金,用于旅游开发和发展。一要加大政策性资金投入,从2011年开始,县级财政每年安排旅游发展专项资金100万元,主要用
于旅游项目前期、宣传推介、客源市场开拓、节会活动、人员培训、专项执法和奖励、旅游工作目标考核奖励等,并根据旅游业发展形势和需要,适时适当进行追加。二要充分利用我县的特殊历史地位,积极争取国家政策的倾斜扶持和专项资金的支撑,进一步加强基础条件的改善及景区建设。发改部门每年要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旅游资源开发和重点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农村能源、乡村公路、扶贫开发、天然林保护、以工代赈、财源建设等专项资金的安排使用,也应充分考虑旅游业发展的需要,统筹安排,促进和带动旅游业发展。三要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景点实现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分离,坚持“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投资旅游宾馆、餐饮、商品、娱乐项目建设等,进一步拓宽旅游投融资渠道,兑现相关优惠政策,完善旅游要素,提升旅游服务功能。省旅游名村林家大湾要先行先试,闯出一条发展新路来。四要加大奖励与补助力度,对晋升等级的旅游景区、旅游饭店,对旅游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旅游企业,可按照规定给予一定的补助奖励,充分调动发展旅游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加强队伍建设,强化人才保障。要积极完善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探索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的新方法。人力资源部门要把旅游人才培养、职业培训和人才引进列入全县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合理安排部署。要积极构建岗前、岗中和技能培训体系,强化对现有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选派业务骨干到
旅游发达地区学习深造,同时有计划地吸收专业人才,建立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新机制。逐步解决旅游队伍结构不合理、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等问题,努力建设一支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旅游工作队伍,推动旅游业持续发展。
同志们,发展旅游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们要有“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我们一定要用长远的眼光看待旅游业的重要作用,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像重视农业那样重视旅游业,像抓工业那样抓好旅游业,全力推动我县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五篇:在全县旅游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在全县旅游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市旅游发展大会,这在我县还是第一次。特别是市旅游局陆局长莅会指导,充分体现了市局对岷县旅游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让我们再次表示感谢!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和全省旅游发展大会精神,研究部署我县旅游业发展工作,进一步动员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抢抓机遇,创新实干,以更加扎实的工作,推进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全县的重要支柱产业。关于加快全县旅游业发展,县委、县政府制定了一个《意见》,请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强调三点意见。
一、深化认识,把握机遇,进一步坚定加快发展旅游业的信心和决心
2009年12月1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化服务业”;2010年9月,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并且第一次召开全省旅游业发展大会,明确提出了建设旅游大省的战略决策,确定要把旅游产业培育成为全省重要的支柱产业和新的增长点。省委书记陆浩
同志明确指出“要像重视农业一样重视旅游业,像抓工业那样抓好旅游业”。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之所以做出这一重大战略部署,并对旅游业发展给予高度重视,主要是因为我国旅游业已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它在带动经济增长和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2011年3月,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旅游发展大会,也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加快发展旅游业,既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大势的战略选择,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改善民生和扩大开放的重要选择。就我县而言,加快发展旅游业,既有资源优势,也有政策机遇,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条件,可谓正逢其时,机不可失。
第一,我们应该认识到,经过持续的建设、宣传、推介,我县加快旅游业发展已奠定了良好的开发基础。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开发,并成立县旅游产业开发协调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旅游产业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我们在不断加大红色旅游资源、生态旅游资源、人文古迹旅游资源开发和景点建设的同时,立足“中国当归之乡”“中国花儿之乡”“中国洮砚之乡”的实际,紧紧围绕打造“甘肃南部道地中药材生产、商贸重镇和旅游避暑胜地为特色的经济强县”的发展定位,把旅游产业作为推进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产业来抓,依托项目,加大投入,着力改善旅游基础设施条件,累计完成各类投资1.78亿元;积极实施 “请进来、走出去”战略,通过在
我县成功举办“中国当归节”、“洮岷花儿会”等全国性旅游节会,在北京、重庆成功举办中药材论坛等一系列活动,以及赴外参加各种旅游节会,大力宣传推介了我县的地旅游资源,使我县的“岷州会议”纪念馆、狼渡湿地草原、二郎山、双燕峡谷等旅游品牌被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可,不但展示了我县的资源优势,而且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只要我们进一步做好开发、宣传、推介等各项工作,就能使我们的旅游产业效应有一个大的提升,使我们所独有的旅游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发展优势。
第二,我们应该看到,国家和省、市近两年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我县加快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十分难得的机遇。2004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纲要》,中共中央西北局“岷州会议”纪念馆被列入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为我县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机遇。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及中央、省市相继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对我县实现率先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创造了极好的发展机遇。我们只要抓住这些政策机遇,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思路,就能夺得先机,取得更大突破。
第三,我们应该明白,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推进,我县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条件会得到进一步改善。交通不畅是长期以来制约我县发展的最大瓶颈因素,对于旅游发展来说,显得更
为突出、更为重要。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近年来,在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们通过争取项目支持,完成了城马路、岷野路、梅维路、转虎路的拓宽改造,新修了二郎山景区道路、占旋路、锁龙—双燕、岔套—天门山等6条56.1公里景区支线道路,实现了旅游景区公路的全覆盖,取得了公路建设史上的超速发展。我们要相信,随着闾新路、寺郭路、省道306线、国道212线岷县段的升级改造,兰渝铁路、兰海高速、兰九旅游大通道、成兰铁路的陆续开工建设,就可以实现与周边地区的快捷贯通,我县的人流、物流就会急剧增加,我县旅游业发展就会迎来一个跨越发展的新阶段。
第四,我们应该清楚,加快我县旅游业发展,既是优化经济结构的需要,也是提升岷县知名度、吸引外界关注的需要。旅游业消耗低、污染低、效益高,是一种资源节约型产业,同时现代旅游业综合性强、关联度大、产业链条长,能够影响和带动多个行业的发展,成倍扩大消费需求,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特征,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选择。实现我县“打造甘肃南部道地中药材生产、商贸重镇和旅游避暑胜地为特色的经济强县”这一目标,就离不开现代服务业的支撑。而做大做强服务业,就必须把综合带动性强,关联性度高,产业链条长,就业空间大的旅游业作为重要的产业来培育。通过发展旅游业,提升我县的知名度,吸引各级的扶持政策和资金;通过发展旅游业,带动交通、商务、信息、物流等多个链条的持续协调发展,促使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劳动力转移从事旅游服务业,实现经济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切实解决城镇化进程中的就业压力;通过发展旅游业,带动基础条件的进一步改善,促使生态环境的进一步优化,提高城镇化水平。为前来我县投资的客商及当地居民创造良好的投资、发展、休闲、娱乐环境,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所以,全县上下都必须充分认识发展旅游业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把发展旅游业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真抓实干,不断推动我县旅游业更快更好发展。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全力开创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局面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加快统筹城乡、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大力提升旅游产业层次和水平的攻坚时期。全县旅游产业开发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旅游发展大会精神,以“革命遗址、人文生态、休闲度假”为特色,精心打造品牌,创新机制体制,完善服务功能,努力把我县建成特色明显、设施良好、功能齐全、“吃、住、行、游、购、娱”要素配套的宜居宜商宜游区域中心小城市。具体要坚持“四个结合”,抓好“六个方面”:
坚持“四个结合”:一要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政府宏观指导、市场监管、政策激励的主导作用,更加注重市场配臵资源的基础作用,进一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形成政府调控、行业自律、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发展格局。二要坚
持重点突破和全面发展相结合。走“重点先行、逐步推进、保护原生、多元发展、打造精品”的开发路子,优化旅游产业发展布局,科学开发和整合包装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重点打造“岷州会议”纪念馆、二郎山、狼渡湿地草原三大景区,推动旅游产业全面发展。三要坚持产业升级与产业融合相结合。推动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转变,不断开拓旅游产品新领域,创建旅游产业新业态,培育旅游消费新热点,大力推进旅游和城市建设、工业建设、现代农业、商贸流通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发挥旅游综合功能,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四要坚持加快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统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提倡绿色消费、低碳旅游,推进节能环保和资源永续利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抓好“六个”方面:
一要高起点谋划,科学引领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是指导和引领发展的蓝图。全县各级各部门在实施“十二五”规划的过程中,要强化旅游业发展的意识,树立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理念,把城市建设、交通建设、工业发展、农业产业开发、文化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等各个方面与旅游产业发展统筹考虑、一体规划,促进相关产业与旅游产业相互融合、共同发展。一是在着力提升城市城镇化建设品位上下功夫,把县城、小城镇和景区周边区域作为景区来建设,把城市的每一个建设项目、每一个单体建筑作为精品景观来打造;新农村建设要与发展乡村旅游和农家乐紧密
结合;现代工业和设施农业建设也要按照发展工业旅游、观光农业的思路去规划设计。二是与各重点景区建设规划相衔接,使总体规划能够更好地指导景区景点的规划建设,景区(点)规划能够有效支撑总体规划。三是与全省、全市旅游发展规划相衔接,使我县旅游发展重点和项目与国家、省、市投资导向一致,尤其是对规划中涉及的项目要抓紧向上级汇报衔接,争取得到上级的大力支持和倾斜。
二要打造优势品牌,培育特色旅游产品。要以项目为支撑,大力实施一批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全面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景区综合开发,促进全县旅游产业快速发展。一是打造精品。围绕打造优势品牌,集中力量建设精品景区。景区是旅游业的核心和基础,是旅游资源开发的主要着力点。旅游产品的开发、旅游线路的设计、旅游形象的塑造,都离不开景区的建设。我们必须把景区建设作为重要一环,集中力量打造几个精品景区(点)。立足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高举红色旗臶,高标准打造“岷州会议”纪念馆景区。红色资源是我县建设“全国重要红色旅游基地”的基础,而我县的红色资源是全县资源的引领者。我们要抢抓《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重大机遇,加快“岷州会议”纪念馆、二郎山战斗遗址、旋窝大草滩毛泽东朱德居住旧址、清水乡红军大学、红军医院旧址等红色旅游景区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力争把岷县建成全国重要的红色旅游基地和甘肃的红色旅游中心。要积极培育洮河沿线旅游产业带,加强连通周边旅游区域的关键性景点建设,加快改善景点分散的局面,形成局部融为一体的区域旅游格局。充分落实我县与宕昌、迭部“红三角”发展格局,建立积极广泛的区域旅游合作机制,融入到川甘陕红色大旅游圈。立足我县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尽快编制《狼渡湿地草原建设性详规》,积极衔接争取,确保规划项目早日批复,早日开工建成,带动东山区生态旅游发展。开发建设马烨风景区和玫瑰生态园,为周边城乡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休闲度假胜地,做优做特生态旅游产业。立足丰富的历史人文旅游资源,高举“洮岷花儿”、“貂禅”、“张有才”人文名片,重点建设好二郎山风景区、洮砚文化产业园,开发利用大崇教寺、吉祥寺、红莲寺、前川寺,规划貂禅故里园、秦长城等历史旅游景点,做名做强人文旅游产业。二是突出特色。充分利用我县优美的自然风光、绿色生态的农副产品、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等特色资源,深挖“气候养生”、“中药养生”、“食品养生”、“文化养生”等内涵,加大岷归中药材等养生旅游商品的开发力度。同时,要结合当前乡村游、短线游、近郊游兴起的有利时机,鼓励引导农户利用乡村自然风光、乡土民俗风情、民间文化艺术、现代设施农业,发展休闲度假、民俗体验、农业观光等乡村旅游业态,以景区、林区、郊区四周为重点,积极创建“一乡一景”、“一村一品”、“一家一特”的乡村休闲观光旅游特色,形成“吃在农家、住在农家、娱在农家”的乡村旅游模式。依托景区、林区、县城周边建设、当归GAP标准化种植加工基地和洮河梯级水
电站建设,积极发展与工农业相结合的观光旅游。集中挖掘民间庙会、社火秧歌、婚嫁礼仪、古建民居等民俗文化资源,大力培育民间乡土菜肴体系,推广“鸡肘宴”、“红军宴”、“军民联欢宴”、“牛肉骨头”、“牛(羊)肉面片”、“筒筒花糕”等特色餐饮和小吃,大力发展乡村“农家乐”、“林家乐”和采摘游,使乡村民俗文化旅游成为吸引游客的特色项目。
三要完善景区功能,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基础设施水平决定着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水平。今后几年,我们要着眼于畅通我县与外界、各地与景区、景区与景区之间的联系通道,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为旅游业发展积极创造条件。一是要加强县内旅游交通建设。结合全县交通建设规划,配合推进省道306线、国道212线岷县段的升级改造,兰渝铁路、兰海高速、兰九旅游大通道、成兰铁路的陆续开工建设,实施闾新路、寺郭路、双燕—柏家庄和青年林洮河大桥等县内道路桥梁工程,进一步提升景区、景点之间的公路等级和通行能力。二是要加快中心城市和重点小城镇建设。加快推进大型物流中心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岷山国际大酒店、力源酒店等旅游星级饭店、旅游购物和娱乐场所的建设,形成与旅游市场需求相适应的现代旅游基础设施体系,把岷县建设成为区域游客集散中心和集中展示特色民俗文化和饮食文化的旅游城市。三是要进一步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我们这几年针对游客吃住难等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改善旅游环境,对提升旅游服务功能和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近3年全县创建旅
游星级饭店4家, 市级挂牌“农家乐”旅游示范户7家,建设星级旅游厕所2座,收到了较好效果,受到了广大游客欢迎。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抓好旅客接待中心、旅游厕所、停车场等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强化安全和卫生管理,规范设臵垃圾箱及指示标志等,不断提升综合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
四要着眼提升旅游品质,大力提高文化含量。要全面加快旅游与文化的融合,一是围绕“岷州会议”纪念馆、洮岷花儿、巴当舞、洮砚文化、大崇教寺、红莲寺、铁城遗址、大禹治水、董卓、貂禅、张有才等历史文化遗存,全方位、多角度地挖掘文化内涵,提高景点的文化特色。二是培育旅游商品文化,重点开发富于岷县地方特色、便于携带的旅游纪念品,围绕洮砚、点心、中药材系列产品扶持壮大一批龙头企业,推进旅游商品的产业化经营,不断增加旅游购物在旅游消费中的比例。特别要突出旅游餐饮文化特色,精心包装鸡肘宴、牛肉骨头、牛(羊)肉面片、红军饭等富有地方特色的餐饮品牌。三要培育演艺文化,深入挖掘岷县民间文化艺术内涵,组建旅游宣传表演队(农民艺术表演队和职工艺术表演队),编排一批如“军民联欢会”等反映岷县革命历史、民俗文化的节目,采取外出宣传和景点循环演出的方式,丰富景区含量。
五要加强宣传推介,积极拓展旅游市场。旅游是典型的形象产业和眼球经济,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宣传推介至关重要。一要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按照“面向全国,重在周边”的思路,切
实加大旅游宣传和市场促销力度,提高宣传策划水平,创新宣传形势,建立形式多样的宣传促销机制。通过长期、系统、大规模、多形式的连续宣传,把“岷州—红军从这里走向辉煌”的旅游品牌产品推向全国,提升岷县红色旅游产品的知名度。二要创新推介形式,坚持政府主导与企业参与相结合、品牌形象宣传与产品路线推介相结合,联合推介,捆绑营销。要借助举办中国当归节、洮岷花儿会的机会,积极参与,争取部分运动项目在我县举行。要邀请知名机构来我县举办有影响的专题活动、采风写生,举办特色体育项目,多形式宣传岷县旅游。旅游部门要围绕全县最有代表性的景点景色和旅游商品,策划制作一系列高质量、高水平的宣传促销资料,提高对外宣传推广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三要加强区域交流协作。要借助成都—松番—若尔盖—迭部—岷县—兰州的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兰九旅游大通道,积极培育哈达铺(腊子口)—“岷州会议”纪念馆—盐井会议纪念馆—榜罗会议纪念馆—会宁—华池和天水—陇南—定西古三国历史遗迹旅游两条成长型旅游线路、加强与兰州、天水、陇南、甘南、漳县、武山、宕昌、迭部、卓尼等市县的友好合作与宣传,重点开拓西安、西宁、乌鲁木齐、银川、成都等中程客源市场,通过景点整合、设施对接、共同促销等手段,主动融入川甘陕旅游圈和临夏—甘南—九寨沟—陇南—天水旅游圈,联合甘南、临夏共同打造沿洮河旅游产业带,实现区域资源整体开发,推动旅游业区域联合,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
六要推行精细化管理,提升旅游服务水平。要牢固树立“人人是旅游形象、处处是旅游环境”的意识,重视加强对旅游市场的规范管理,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着力营造吸引游客、留住游客,让游客游得舒心、游得满意的旅游消费环境。一是服务行业要标准化。要进一步提高全县旅游行业监督管理水平,加大旅游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每年在全县范围内举办两次旅游行业服务技能大赛,选拔、培养出一大批服务型高级技能人才,注重引进行业技术人才,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智力和人才保障。要严格按照旅游行业国家标准,加快A级景区和星级饭店的创建工作。二是旅游市场要规范化。要加强旅游市场监管,深入推进旅游行业诚信建设,坚决打击消费欺诈等违法行为,定期、不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对交通运输、卫生质量、安全应急、服务价格和宾馆饭店、景区景点进行联合执法检查,着力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提升服务质量,营造安全、舒适、卫生、和谐的旅游环境。三是旅游服务要信息化。要依托上星卫视、互联网、报刊杂志、公共场所电子显示屏等信息平台,尽快建立完善岷县旅游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各重点旅游景区、星级宾馆要建成旅游网点,实现旅游信息化全覆盖,最大限度地为游客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
三、加强领导,完善措施,形成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工作合力 发展旅游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各行各业,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要不断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投入力度,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各负其责、齐抓
共管、协调推进的工作格局。
(一)坚持政府推动,强化组织保障。政府推动是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培育发展,通力协作,打破行业壁垒、条块分割,建立协调合作机制,把旅游业作为岷县经济的助推器、岷县的形象窗口来共同培育,及时研究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要建立健全旅游工作评价考核激励机制,加强督促检查,从2011年开始,把旅游工作纳入相关乡镇、部门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县旅游产业开发协调领导小组要加强对旅游产业发展的组织和领导,各职能部门要加强对旅游景区建设项目的审批和管理。今后,凡是影响景区整体布局的建设项目一律不予审批;凡是有破坏生态环境保护项目一律不得实施;凡是需要拆除的建筑和需要搬迁的农户,有关部门要制定详细计划,妥善做好动员及安臵工作。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建设部门要积极做好全县旅游业发展规划和小城镇布局规划,确保旅游产业布局与小城镇发展相协调,确保旅游资源得到有序利用;财政、土地、林业及相关乡镇要积极做好景区的土地收购、臵换及绿化工作,保障旅游发展用地,改善周边环境;电力、水利、交通等部门要做好配套规划编制及发展工作,为旅游产业的大发展提供基础保障;教育、卫生等部门要做好学校、医院(卫生所)布局调整和人员调配工作,确保旅游景区社会服务事业正常发展;公安、工商、安监、质检、消防等部门要做好食品质量安全监督和消防保卫工作,保障旅游景区安
全运营和游客生命财产安全;各有关乡镇和驻岷各单位要全力予以配合,保护好旅游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形成共同发展旅游业的强大合力。
(二)不断深化改革,强化体制保障。目前,我县还没有专业化、有影响、有实力的旅游开发企业,投融资机制不活,开发渠道单一。要实现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必须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下功夫,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要放宽旅游市场准入,简化审批手续,吸引有实力的旅游企业来我县投资。积极探索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新模式,把除文物单位外的旅游景点全部划归旅游部门管理,加快旅游资源开发进程。
(三)拓宽融资渠道,强化投入保障。旅游业是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产业,没有有效投入,就难以形成产业规模。要创新思路,坚持多元化筹资,采取多种形式吸引外部资金和社会资金,用于旅游开发和发展。一要加大政策性资金投入,从2011年开始,县级财政每年安排旅游发展专项资金50万元,主要用于旅游项目前期、宣传推介、客源市场开拓、节会活动、人员培训、专项执法和奖励、旅游工作目标考核奖励等,并根据旅游业发展形势和需要,适时适当进行追加。二要充分利用岷县的特殊历史地位,积极争取国家政策的倾斜扶持和专项资金的支撑,进一步加强基础条件的改善及景区建设。发改部门每年要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旅游资源开发和重点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农村能源、乡村公路、扶贫开发、天然林保护、以工代赈、财源建设等专项资金的安排使用,也应充分考虑旅游业发展的需要,统筹安排,促进和带动旅游业发展。三要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景点实现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分离,坚持“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投资旅游宾馆、餐饮、商品、娱乐项目建设等,进一步拓宽旅游投融资渠道,兑现相关优惠政策,完善旅游要素,提升旅游服务功能。四要加大奖励与补助力度,对晋升等级的旅游景区、旅游饭店、对旅游发展做出一定贡献的旅游企业,要按照规定给予一定的补助奖励,充分调动发展旅游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加强队伍建设,强化人才保障。要积极完善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探索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的新方法。人力资源部门要把旅游人才培养、职业培训和人才引进列入全县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合理安排部署。要积极构建岗前、岗中和技能培训体系,强化对现有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选派业务骨干到旅游发达地区学习深造,同时有计划地吸收专业人才,建立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新机制。逐步解决旅游队伍结构不合理、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等问题,努力建设一支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旅游工作队伍,推动旅游业持续发展。
同志们,发展旅游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们一定要用长远的眼光看待旅游业的重要作用,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像重视农业那样重视旅游业,像抓工业那样抓好旅游业,全力推动我县旅游业发展实现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