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文在2012 厦大经济学院30周年院庆讨论会发言

时间:2019-05-13 02:53: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李志文在2012 厦大经济学院30周年院庆讨论会发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李志文在2012 厦大经济学院30周年院庆讨论会发言》。

第一篇:李志文在2012 厦大经济学院30周年院庆讨论会发言

巧得很,今年也是我在孩提跟着父母被共产党赶到台湾后,在美国学成,在芝加哥大学商学院教书,被邓小平请回北京的三十周年。其实这不是巧合,三十年前的改革开放,让我的回国及厦大经济学院的成立成为可能。

1949年这一次逃难对我的家族来说是个大运,让我能在稳定的学习环境成长,虽然资质平庸,也能跟大家一起在这里谈学术。

首先讲我怎么看经济学?我是在1982年邓小平主持的学术『改革开放』大方针下,全世界邀请学者中,唯一的人文社科的学者,我那时候三十多岁。

当时在美国邀请通晓中国国情的人文社科学者实在不容易。华人在美国人文社科领域本来就不容易出人头地,首先语言就是很大的限制,更重要的是,在1982年旅美的人文社会科学知名学者几乎都反共,普林斯顿的余英时更是旗帜鲜明。文革运动太荒谬也太伤人心。当然,李志文也反共,只不过李志文当时年轻,反共不反共大家不知道,也不关心。

在1980年,整个中国大陆的人文、社会、管理学科是空白,甚至可以说没有人有清楚概念,就别提学术前沿了。就是现在,在管理学与经济学方面,中国跟世界还是有巨大的差距。可是这三十年中国在经济与社会科学领域的快速发展,已经让全世界相当吃惊。出了洪永淼、钱颖

一、王江这样的人物,中国在经济学、管理学领域展现了零的突破。而且破零不久,就中了靶心。

我应该是第一个在美国的一流大学做经管领域的院级干部的中国人,而且做了20年,所以相当了解西方的经济学和管理学领域的学术建设。我很早就想回到中国贡献自己的学识与努力,但是难度非常大,不只是因为我是在台湾长大,而主要是新旧文化冲击。我的困难,在北大、清华、上交、厦大的新领导干部也都遇到,将来这个问题会在全国蔓延开来。有了我们这些久经沙场没有阵亡的老兵,改革的痛苦在急速下降。

最近几年,国内大学开门迎接海归,但是海归不是好相处的,这是要命的文化冲击。没有被西方价值观彻底洗脑的学者,是拿不到西方一流大学的经济学、管理学博士学位的。拿到西方博士学位就代表已经被彻底洗脑,回来就是革命,也就是反共。把一个反共义士放到校园里面当学术领袖,是让校长坐卧难安的。

我的浙大故事多少代表了时代特征。浙大前后三任校长请我过去,到了第三个校长上任,清华来的杨卫,我到了浙大,结果一来就几乎被经管两院所有教授活活封闭窒息而死。差不多要花了五、六年的时间,我的公文勉强能到该去的地方,极为辛苦。我有整整的一年在摸索为什么我公文总是不知下落。我来了以后,经院与管院都换了院长。大家都知道这方面的痛苦,我没有感受到痛苦的经历是在清华。那时候,改革的山路高岩峭壁,没有人敢碰。我只是朱镕基掺的砂子。

今天在座的海归,受了活罪也不要难过,受难者不是一个,而是一群,几乎没有一个海归回来不痛苦。我虽然有经验但是无法总结告诉大家,因为它整个思维方式、制度都不一样,要慢慢的摸索。我一直觉得浙大跟我玩阴险,给我很多空衔头,我就只好骂人。骂人就是教育,不知不觉,浙大经院、管院的同事开始接受了我的想法,甚至说“我们治学就是这个样子的,治校的精神就是这个样子。”还有我觉得浙大一件事做的不错,就是大事不让新海龟管,因

为一管就乱。把土鳖整得死光光,不是贡献。建设新天地才是贡献。浙大请我过去,主要任务就是骂人,砂子吗,主要功能就是让人不舒服。

来到浙大,学校让我办一个金融本科的李志文商学班,其实这个李志文商学班就等于一个微型现代商学院,虽然李志文商学班是设在经济学院,而我的办公室是在管理学院,李班的课动用了经院与管院的老师,我就在经、管两个学院拼命掺沙子。现在新的领导班子,管院的应飚、吴晓波,经院的蒋岳祥都是我的好朋友,回头静下来想想,原来我只是学术改革的砂子,棋盘上的傻子。

把管院、经院分开是中国共产党土包子计划经济下的产物。中国真正的第一个商学院是号称经济管理学院的清华,它在一个屋顶下有经济学者,会计学者,金融学者,行销学者。***嘛,有个国务总理带领学术改革,啥事都好说。

经济学者和行销学者是互相瞧不起,因为行销要讲到真正的人性,而且需要一些不怎么学术性的技巧,而经济学很扎实,三个假设就可以导出整个宇宙的理论,这种摩擦本身就是很重要。中国的管理学院和经济学院,只有经过不断的摩擦才会知道如何留下中国制度特色的部分,吸收西方理性的部分。李志文班做得很成功,这一成功了就变成经管两院办本科的一个样本,但是别人要学可能很困难,没有几个人会像我一样,愿意回来做试验品。不过也有例外,我觉得是厦大有极大的运气,洪永淼在美国混的极好,回来风险这么大,我看他是准备跳悬崖了。钱颖一不就是跳崖了吗,不但没死,还蛮风光的嘛!

改革成本就是制度摩擦,不断的制度摩擦是现代化最大的问题。其实代价付得最高的是最年轻的和最老的,年轻学者没有被保护,不管学问有多好老家伙看不懂、也看不惯,学术需要的重要资源也难得到。而年老的辛苦了一辈子,现在被骂得,成了什么都不是,怎么不让人老泪纵横?!信不信?我在台湾念大学的时候,台湾的新旧交替就是这个样子。后来国民党下台了,又上台了。洗了个大澡,百年疥疮就这么医好了。所以,我天天在祷告中国共产党下台。这个党的名字太滑稽,重新上台前应该会改名。

我预料这个学术改革的老大难会出现在北大。北大人的优秀是勿庸质疑的。问题也就出现在这个优秀后面致命的高傲。从北大经济系蜕变出来的管理学院及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学术成就都远远超过北大经济学院这个老母亲。妾强妻弱是家务事,外人只能说说,提供些改革动力而已。

谢谢大家。我坚决支持清华毕业的胡书记,所以一派胡说,一派胡说。

下载李志文在2012 厦大经济学院30周年院庆讨论会发言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李志文在2012 厦大经济学院30周年院庆讨论会发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