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出绚丽的花朵

时间:2019-05-13 20:08: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让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出绚丽的花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让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出绚丽的花朵》。

第一篇:让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出绚丽的花朵

让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出绚丽的花朵

﹝摘要﹞﹕ 21世纪,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

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

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和应用能力将成为衡量现代人基

本能力和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多元信息与语文的人文性的碰撞。它为小学语文

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教师教学,学生学好用好知识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可以这样说,现

代信息技术不仅已成为教师教学的工具,学生学习的工具,也是人们用来获取知识,传授知

识、运用知识的媒介。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作文教学写

作兴趣

(正文)﹕ 信息技术犹如一缕和煦的春风,伴着课改的脚步清新的走入学生的课堂;又如

绵绵细细的春雨,润物细无声的滋润着学生的心田。从而使课堂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效完成教学任务,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作为一线班主任,我深知信息技术的重要。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美生动的图文教学可以很好的再现情境,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愉快的学习,使学习变得轻松愉悦,不再枯燥无味。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将信息技术广泛应

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和学生一起快乐的享受每一节由信息技术带来的美味大餐。

1。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我喜欢语文课,并深深的影响着自己的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很多地方放都需要信息技术的帮助。

(一)首先,利用课件创设情境,图文并茂吸引学生。

好的导入,就是课堂的眼睛,能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抓住文章的题眼,给人眼

前一亮的感觉。也起到很好的铺垫渲染的作用。而一个图﹑文﹑声 并茂的导入无疑会使课

堂增色不少,对学生很好的学习课文内容有提纲挈领的帮助。在学习《》听声一文我利用课

件创设了农家早晨鸡鸣犬吠,各种农用车辆开始工作的热闹﹑繁忙﹑温馨的景象,然后导入

这节要学习清朝作家张潮笔下的《听声》,带领学生和诗人一起用心去聆听自然界各种美妙的声音,感受诗人对自然万物独特的感受和超凡脱俗的心境。鼓励学生热爱生活,用心感受

生活,做一个时时聆听生活的人。感觉整节课效果还不错。不同的文章创设不同的情景导入,风格不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也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

(二)根据内容创设生动优美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好比课堂的心脏,这是核心部分。如果说导入是花蕊,那内

容的创设则是花朵。花开得如何看教者对课型的设计是否精彩。这就要求教者根据具体内容

创设优美生动的课件帮助学生分析感悟理解。它会使课堂生动精彩,使学生如沐春风夏雨般

身心愉悦,并有效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我还是很钟情于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并成为最大的受

益者。设计课和语言再现其实是一种享受的过程。如,在讲《鸟的天堂》一文时,当美丽的南国榕树和碧水呈现在眼前,学生被深深的吸引了,通过对重点词句的赏析真的犹如身临其

境的一般,受到美的熏陶。学生能如临其境的去理解,效果很好。还比如讲《花儿学校》一

文,雷电交作的黑云在天空隆隆的响,六月的阵雨哗啦啦的倾泻而下,花儿们欢天喜地的在青草上跳舞等情景的再现,让学生感知花儿们的坚强,乐观,蓬勃的生命力有了形象的依据。

受到感染,并对重点词语有了深刻的理解。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桂林山水》通过美图配

乐赏析形象生动的再现了桂林秀丽的风景,学生对桂林山水的特点有了直观的了解。对文章

结构的把握和作者的写作方法都掌握的很快。信息技术对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也有很大帮

助,重点段落词语都能借助多媒体课件有效的进行锻炼。

(三)拓展延伸,做好总结。

好的总结拓展会使课堂有一个完美的整合,给人以遐想的空间,回味无穷。可以根据课文内容采用不同的总结方式,收到不同的教学效果。如在《日月潭》一文时,结尾用课件展示爱国诗篇和歌曲,使课文得到有效的拓展,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教育。《母亲的账单》结尾用一首《母亲》的 现代诗做结尾,让学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无私,并积累了文学知识,对提高朗读和写作有一定的帮助。总之,信息技术贯穿语文课堂的各个方面,灵活有效的使用信息技术是整个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关键,也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各项潜能,培养学生的语感,理解力和分析力。

2.信息技术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一)、营造氛围,激发写作兴趣。叶圣陶先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往写作文常常是令学生感到头疼的事。将信息技术或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运用于作文教学中,有效的缓解了这一矛盾。教师可在课前收集、整理与本节作文训练主旨有关的文字、图象、声音等相关的资料,将枯燥的材料、题目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使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使学生调动多种感官认识世界,从中摄取多种营养,不断完善、丰富自己的作文“材料库”,从而进一步激发其写作兴趣,为动笔写作打下基础。学生上作文课时,再也见不到学生“咬笔头、皱眉头”的情景,学生个个思想集中,精神抖擞,兴趣昂然。

(二)运用多媒体,优化作文教学。

信息技术还被广泛应用于识字和阅读写作教学中,以其特有的生动,直观,形象性帮助学生建立立体的空间学习氛围,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挥多媒体优势,培养观察能力。无话可说是一些学生写作文时的最大苦恼,怎样才能解除他们的苦恼?对小学生来说最主要的方法就是观察。观察是一个有目的、有顺序的知觉过程,人的许多感知是通过对事物的观察思考得来的。观察是写作的基础,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是至关重要的。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既能演示静态图像,又能模拟动态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能突破时空限制,展示课堂内不易看到或不可能看到的事物。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把多媒体观察目标集中统一的特点与作文教学紧密结合,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观察,把观察能力的培养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始终,抓住事物的特点,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就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兴趣与能力。

运用多媒体教学,培养想象能力。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小学生天真烂漫,想象力丰富,只要教师引导得法,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在作文教学中,一个教师怎样才能像一位高明的导游那样,顺理成章地把学生引入到美的境界中去,让他们通过自己丰富的想象、联想去欣赏美、体验美,从而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教师须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创设这种情景,而运用多媒体就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

运用多媒体教学,培养表达能力、发展思维能力。训练思维方法在语文教学法中占有突出的地位。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想交流的工具,发展思维与发展语言是统一的。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基础,是思维活动后的具体表现形式,学生只有说得“清”才能写得“通”。而现代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既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又便于教师指导学生说话,在练习说话时,教师借助课件,创设情境,在观察思维的基础上,通过创造性复述课文,编故事、想象说话等多种训练表达方式,启发学生动脑,合理想象,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强化语言

与思维的训练。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写作就是人们把客观事物的表象和对其本质特征的认识,用文字符号的形式表达出来的过程。写是说的语言表达形式,是对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检阅。小学生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差,虽然有一定的说写基础,但把握不好尺度。通过声、图、文并茂的情境引导,激发学生去说,然后再将心里想的,准备说的写出来,培养学生写的能力。

以上就是我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对当前处于发展阶段的现代信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几点认识,虽然在实践中,这种辅助教学形式还有一些不足,但这种不足是发展中的不足,前进中的不足,只要我们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勇于进取,不断探索,扬利去弊,就一定能让多媒体这朵奇葩在语文园地里开出绚丽的花朵,让语文多媒体教学折射出多彩的光芒。

第二篇:“妙语”在语文教学中开出灿烂的花朵1

“妙语”在语文教学中开出灿烂的花朵

【内容摘要】:由于语文教学的语境因素十分复杂,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形成一个动态变化的发展过程。语言是师生对话的工具。在教学中,语言是纽带,语言是课堂上师生间交流的主要工具。教师主要是通过语言向学生授业解惑,而学生则主要通过教师的语言理解和接受知识,只有不同的语言风格在一定语境中的有机的结合、艺术的组合,才能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五彩斑斓、生机勃勃的景象。

【关键词】:巧妙、机智、启迪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呼唤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期待学生活跃在课堂这一舞台上。实践证明:要实现这一目标,取决于教师课堂教学的设计,而教学语言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要成功地上好每一堂语文课,语文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熟练掌握语文教学语言的运用技巧和艺术。一位出色的语文教师,应该用优美语言渲染创设课文美好的意境,用真情激起学生心灵的震撼,用启迪拨开文本的重重迷雾,用诱导引发问题深远的思考。在课堂教学中借助语言的魅力来引领学生快乐地学习,从而把他们带入瑰丽的知识殿堂。

一、导语的魅力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恰当巧妙的导入在一堂课中起到统领全课的作用。有的人把导语设计艺术形容为开山的第一炮,打鼓的第一槌。优秀的精彩纷呈的导语往往像磁石,深深地把学生吸引住;像重锤敲打在学生的心上,像钥匙悄悄地开启学生的心扉。导语导得得法,导到教材的要害处,导到学生的心坎上,就能起到敲山震虎、顺风拉帆的作用。引人入胜、巧妙精当的导语能为一堂课的成功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李燕杰教授曾经说过:“讲到最典型的人物,最生动的事例,最感人的情节,要绘声绘色,细致刻画,使听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一堂四十分钟的课,对于大部分好动的小学生来说,可能是一种难耐的“煎熬”。针对这种现象,教师更应努力驾驭好课堂语言,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尽量用生动有趣的课堂语言来弥补教学内容本身的枯燥,使学生从课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乐趣。如教《秋游》这一课时,可以这样导入: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教师叙述:“秋天,天那么高,那么蓝。蓝蓝的天空飘着一朵朵白云。地里庄稼成熟了,瞧!稻子黄了,黄澄澄的,像铺了一地的金子;高粱红了,沉甸甸的穗子把秆儿都压弯了;棉花开了,雪白的一片。这么美好的季节,这么美丽的景物,让人情不自禁地

想走进大自然去亲自感受一下。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课文里的小朋友去郊外‘秋游’。”

在教学《画风》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老师知道大家都是爱动脑筋的孩子,所以老师今天特意给你们带来了一则谜语,大家想不想猜一猜呀?(看不到,摸不着;花儿见它点头;小草见它弯腰。)你知道自然界中有些什么样的风吗?你能背一背有关风的古诗吗?板书课题,来把题目读一遍。通过不同方式的谈话导入,既唤起了学生对生活的乐趣,又唤起了学生对旧知识的温习,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自然地导出了新课,把新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也激发了他们探求新知的兴趣和欲望。

导之有法,导无定法。新颖的导语设计需要教师对教材深入的探究,对知识广泛的涉猎,对学生深深的热爱。只有这样,闪亮登场的导语才可能如一石沉入平静的湖面,使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开头,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和谐快乐。

二、营造愉悦氛围激发情感

语文教学是科学美与艺术美的高度统一体。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一种能协助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的直接用具。良好的教学语言可以烘托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加深对课文的深刻理解。在教学《称赞》这篇课文时,教学伊始,可对自己看到的值得表扬的现象进行夸奖。“你坐得真好!老师称赞你!”“你的学习用品放得多整齐啊!我也称赞你!”“你们听得多认真啊,我称赞你们!”“你们真棒!”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进行多次的随机表扬,如有的学生课文读得并不好,于是随着一句“你读得很努力”,便会发现学生学得更认真了。再如,有的人读得好,演得也好,就轻轻地称赞他“你不仅会读书,而且挺有自己的想法呢!”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予以肯定与赞赏,学生定能如沐春风,课堂显得生机勃勃。

教师的语言经过锤炼、加工,提取“精华”,化难为易,变抽象的知识为直观形象的语言,让学生产生联想和想象,使其有所思,有所想,有所悟。在上《口语交际——找春天》时,当学生说到:小草偷偷地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这是引用课文中的话)于是,在这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春风轻轻一吹,小草弯下腰来,好像——(引说,且指名):好像在向我们鞠躬;好像在向我们点头微笑;好像在说:“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好像在说:“春天多美啊。”„„在学生不断地想象说话中,学生有所思,有所想,有所感。

在教学中,教师要用启发性的语言和适当的情境去点燃学生的好奇之火,去打开学生的思维之门,用语言把学生的心点亮。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学生觉得语文课有趣,关键在于教师的讲授能设疑激趣,扣人心弦。如

《台湾的蝴蝶谷》一课,多媒体课件中翩翩飞舞的美丽蝴蝶让整个课堂为之一亮。孩子们置身于蝴蝶的世界,听着教师极富感情地描述:“人们把蝴蝶比作会飞的花朵,虫国的佳丽,有生命的灿烂图画。同学们,在你们的眼中,那五颜六色、上下飞舞的蝴蝶像什么呢?”学生们一个个浮想联翩,灵感大发。有的说像空中飘飞的树叶,有的说像彩色的纸片,有的说像五彩的花瓣,有的说像五彩缤纷的风筝,有的说像五颜六色的星星,还有的说像彩色的雨滴。这种课堂灵感的引发,正是由于教师巧妙地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点燃了孩子们智慧的火花,才使得语文课堂变得如诗如画。

三、借助巧妙机智的评价语言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不尽相同。当学生的回答有失偏颇的时候,以往大多数老师便以“错了,请坐!”“不对!谁再来?”这些单一的语言来否定学生的回答,并期盼其他学生的正确回答。而现在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老师们善于运用自己巧妙、机智的语言来纠正、鼓励学生的回答,注意情绪导向,做到引而不发。如:“很佩服你的勇气,让我们再来听听其他同学的回答,好吗?”类似以上这种亲切的话语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与积极性,同时又能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使课堂显示出融洽和谐的氛围,使学生身心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精辟地道出了教师课堂语言的重要性。教师在课堂上适时、灵活、有针对性地运用精湛的评价语言,营造一个个优化的教学氛围,开启学生的心智、陶冶学生的情操,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实现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

四、富有深度的小结

好的、有深度的结束语,能为一个片段、一堂课的教学画上圆满的句号,并能给学生带来某些启迪或留下无尽的回味,且具有拓展延伸的功能。

在教学《秋天的雨》时,我是这样指着板书与学生一起总结的: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随着本文的作者欣赏了秋天的美景,作者笔下的秋雨是如何的,学生用板书的词语来回答,或者就直接将课文中有关的语句背诵出来。作者用优美的词句刻画出秋天这样一幅精美的图案,令人赞叹不已。同学们让我们也拿起手中的笔,将秋的风姿跃然纸上。这样的小结,既是对全文的概括,又给大家留下了深深的回味,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写的欲望,还可以激起他们动手画的热情。

雨果说:“语言就是力量。”让我们用心锤炼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精心设计每一句教学用语,不断提高教学语言的有效性,用充满艺术性的教学语言弹奏出美妙动人的乐曲,让它

在学生的头脑中回响激荡,粘住每一颗求知的心灵。让我们的教学语言更好地服务课堂、点缀课堂,为提高课堂的实效性不断努力!

第三篇:让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绽放异彩

让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绽放异彩

山西省清徐县永兴实验小学 庞卓婕

【摘要】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大显身手,加快学生与语文知识的相融相通。信息技术在辅助学生的语言训练方面,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方面,在汉语拼音教学方面,在识字写字教学方面,在阅读教学方面,在作文教学方面,在思维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让语文教学走出了单

一、枯燥的课堂形式,创造了具体生动丰富多彩的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形式,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也使课堂教学目的完成、教学难点的突破更省时,更省力,更有效,促进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教学 整合 【正文】

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在新一轮的课改过程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运用和处理文字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技能力从而优化小学语文教学呢?下面,谈谈几年来我在实践工作中的一些做法。

一、现代信息技术与汉语拼音教学的整合

汉语拼音是学习语文的基础,是以后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基石。如果学生拼音学不好,无疑会给今后的识字和学习普通话带来严重障碍。但因为汉语拼音教学与孩子的实际生活联系不大,孩子们难免感觉到枯燥,大大影响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对语言、识字方面的积累造成一种浪费,这也是传统拼音教学的劣势。然而,我在拼音教学中运用了信息技术后,那么整个汉语拼音的课堂教学过程就有了很大的改观。

在汉语拼音的教学中,每一课都有一个配合字母教学的情境图,但是由于画面是静止的,刺激的强度还不能足以让学生进入情境,不能足够地点燃学生求知的火花。在教学中,我把情境图制作成为动画。如教学“I u ü”三个拼音字母时:随着优美动听的背景音乐,展现一幅夏日小河的画面,清清的河水,绿绿的水草,一只小蚂蚁在岸边要过河,可是它不会游泳,非常着急,该怎么办呢?一只乌龟游了过来,把小蚂蚁背过河去。一条鱼儿看见了,连连夸奖。那么生动的画面、那么动听的音乐、那么可爱的形象,此时学生已经不需要教师过多地去组织教学,只需稍稍点拨,一首有趣的儿歌便脱口而出。学生喜欢哪个形象就用鼠标点击一下,这样与蚂蚁的“蚁”、乌龟的“乌”、鱼儿的“鱼”谐音形似的“i”、“u”、“ü”便从画面上跳了出来,画外音:“你想学会我吗?”、“你想和我做朋友吗?”等鼓励的语言,此时此刻,学生欢呼雀跃,学意盎然。这样,通过动画情境,给学生营造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觉得学习拼音有趣、有情、有意,于是每天都期待着语文课的到来。

二、现代信息技术与识字教学的整合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非常重要,因为识字教学是学生掌握书面语言,培养读写能力的前提条件。由于年龄的关系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比较差,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整节课教学生字,往往是老师教起来比较枯燥,学生学得索然无味。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那色彩鲜艳的画面、优美动听的音乐、丰富多彩的内容,都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使他们对新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记忆效率明显提高了。

1、看动画,正确识字书写。

对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字词教学是重点。但传统的字词学习却是极为枯燥乏味的,训练效果不佳。如教学“笑”字,传统教学只告诉学生上面是竹字头,下面是“夭”。根据汉字象形字的构字特点,探索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笑”字教学,先由投影出示一个卡通脸谱,然后依次将眼、眉演变成“竹”字头,将鼻子演变成“╯”,将嘴演变成“一”,脸谱笑时,两个嘴角也演变成“丿”和“乀”,转眼一个“笑”字就出现了。在艺术的感染、熏陶、启迪下,他们在快乐中不知不觉地记住了这个字,掌握了字义,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新奇精彩的画面令学生惊奇不已,妙趣横生的卡通人物令学生开怀大笑。

小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利用动画教学笔画,分析结构,运笔示范,把比较抽象的起笔、行笔、收笔等过程直接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他们的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思维就会活跃,记忆也就深刻。他们心理需求得到满足,求知欲也就大大激发出来。诱发学趣,易于理解笔画、结构等特点,便于记忆摹仿。如小学语文第一册中“飞”字的第一笔不易掌握,就制作一个写“飞”字的动画,笔笔写出来,配之落笔时的沙沙声,让学生认识笔顺,“、”这个笔划学生难写到位,显示这一笔时,动画速度较慢,学生看了动画,留在记忆里的痕迹就深。又如“鹰、辩、摔”等字笔画多、书写较难,可让学生跟着动画,先分步书写一个个部首,最后再整合在一起。再如一些易写错的字,闪动易错笔画或偏旁,可加强刺激。一般生字学生都能自己“析形索义”,遇到难写、易错、不易理解的字,则可以充分发挥信息动技术优势,化难为易,使学生正确识字书写。

教学实践证明,直观演示识字,学生的印象特别深,掌握的生字比较牢固,教学效果较好。

2、巧练习,巩固识字教学。

低年级儿童最大的特点就是容易遗忘,如果要让一个汉字在低年级学生的脑中扎下根,还必须通过反复练习,及时反馈,来强化记忆。利用信息技术,设计了程序,计算机就可以成为能反馈练习的老师。如:可以设计编儿歌,打字谜的游戏。“大雨推倒一座山”——雪,“马进门”——闯,这些字谜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引发了丰富的联想,他们在猜字谜的过程中,产生了创造的欲望,要自己给新学的汉字编顺口溜。学“天”时,有的同学说:“大字上面加一横”,有的说“一人顶个二”,学“入”时,有同学说出:“人字照镜子”,等等。这些充满稚趣的儿歌都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又如学“月”时,问:“什么时候的月亮最圆”——八月十五;“弯弯的月牙象什么?”——相继出现小船、香蕉、眉毛等图象。这样就扩大了知识面,增长了见识。配合所学汉字,有选择地让学生做些练习,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增强观察力,从而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

3、拓宽学生的识字空间。

利用多媒体识字,能帮助学生尽早学会识字方法,解决了识字教学中最基础、最难突破、最重要的部分——看图识字。为了使学生掌握字的结构,制作课件时要充分显示汉字的构字规律,在教学中很好体现形声字的特征。如教“”青、请、蜻、清、情、晴、睛”一组字时,第一幅画面先出示基本字“青(青草、青蛙)”,第二幅画面仍先出示“青”字,然后让学生结合屏幕上显示的小河流水的画面,让学生想一想,清水的“清”字在“青”的基础上加什么偏旁呢?学生会很快地答出加三点水旁,教师在“青”上用鼠标一点,一个活灵活现的三点水旁就飞了过来,与“青”字组成了“清”字。以同样的方法教“蜻、情、晴、睛”几个字。为了能更好地体现形声字偏旁表义的特点,制作课件时可把偏旁部分做成红色。一组教学完毕,大屏幕上再次出现这一组字的整体内容:清(清水)晴(晴天)青(青草)蜻(蜻蜓)睛(眼睛)情(心情)请(请坐)然后让学生自己讨论、观察,这组字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以及怎样才能又快又好地记住这一组字。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很快就能找出这组字的异同点,自己总结出记住的方法。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的记住这些字,而且记得尤其深刻,在以后就不会混淆了。学生逐渐地了解、理解了这一识字方法,对识字就会越来越感兴趣。形声字的特点就这样一点一点地被学生认识和掌握,并逐渐学会运用这一规律自己去识字。

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对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巩固识字教学的效果,拓宽学生的识字空间,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的识字率得到很大提高。将语言文字的学习与游戏活动有机结合,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使学生更轻松、更快乐、更主动地走进课堂,更热爱快乐的语文课。

三、现代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的整合

阅读能力主要是指对书面材料充分调动认读、理解和评价的能力,阅读是一种基本的复杂的智力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品质和思维品质。因此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如何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发展思维、开发智力的目的。这一点应当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师和教育研究者值得重视和深思的课题。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给学生阅读的文章,应该同时也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范例。因此,阅读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良好的首先品质,陶冶情操,扩大视野,而且还要使学生真正掌握语言这种沟通交流的工具,学到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即用词、造句、立意、修辞等表现方法。因此,教师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阅读教学设计时,应更多地考虑如何有目的、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加强阅读与作文的联系,以读促文。

1、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进入情景,真切感受。

现行小学语文阅读教材,其内容真可谓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有。课文中的许多事

物对小学生来说,都是陌生的。这时候若光靠教师讲解,学生是不易理解的。借助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后就可以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景,化难为易。在语文课中,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精心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情境,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就可以成功地敲好“第一锤”,为整堂课的教学做好铺垫。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

如《火烧云》一课,课文描写了日落时晚霞的美丽景象,虽然生活在农村的孩子对这一现象并不陌生,可并没有太多的孩子去注意观察过,甚至有许多学生还不知道什么是火烧云,在这种情况下,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优势得以充分展现。学生们突破时空限制,来到了绚丽多彩的火烧云面前,亲眼目睹这一景象,必会如作者一样心生感慨。这样,怎能不触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他们又怎能不乐于去学习呢?

2、利用信息技术,把最新信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整合。

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登录“中国环境网”,力图在计算机网络所提供的情景下,引导学生根据网上有关的环境保护知识重组、综合、构成有机整体,以期在信息获取、思维碰撞、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构建新知。师生通过浏览“我国环境保护”,收集到我国最新的环境保护数据资料,再加以对这些信息资料的加以处理,就使教材给予学生的间接经验内化成学生自得的直接经验,潜移默化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从而轻松地攻克了教学难点,使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这是用传统教学所无法达到的。

3、课件形象直观地演绎教材重难点。

例如《秋天的图画》是一幅色彩艳丽的图画,作者运用比拟的手法描绘了金黄的梨、红红的苹果、金黄的稻海、燃烧的火把所构成的丰收的热闹情景及人们的喜悦之情。这篇课文的重点是四个句子“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的理解,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多媒体出示梨树、苹果、稻海、高粱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后自主练习说话,说说你眼中的这些景物,这时学生的感悟是五彩缤纷的,语言非常丰富,在学生说的基础上,观看“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的视频,这时学的情绪已高涨,这几个优美的句子便脱口而出了,再加上刚才的视频,教师不用解释,学生已经理解得头头是道了。

四、现代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的整合

作文的教与学一直是摆在每一位教师和学生面前的难题,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主要是作文教学形式单一,结构僵化,而学生则语言贫乏,造成言之无物,有物难言,言而不详的现状。如果将作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起来,能丰富写作内容,拓宽作文教学的途径,就会使我们的作文教学变得相对轻松、简单起来。

1、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创作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我们的作文课使学生有了兴趣,学生自然就会迸发出写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信息技术可融文字、声音、图像、动画、影像于一体,以其图像清晰,动态感

强,信息量大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如在教学中,面对低年级的看图说话练习,我抓住儿童习惯用形象思维、直观思维的心理特点,把图片精心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千方百计的利用信息技术作为叩开他们想象空间的钥匙,指导学生将画上的内容变成有外貌、有言谈举止的、活生生的人或物,让静止的画面更有生气。思维被课件大大激活的学生对说话练习兴致盎然,练习的效果也非常明显。

2、丰富写作素材,指导写作技巧。

课程标准提出:“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决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也学不好语文。”素材是写作的基础,而素材的来源就在于广泛的阅读和生活的积累。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阅读、积累空间。网络是个奇妙的世界,它连接着地球的每个角落,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知识。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查找需要的资料,搜索所需的数据,下载有趣的信息。庞大的信息资源,极大地满足了学生多方面、多层次的求知欲望。学生不仅可以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还可以将自己认为有用的信息展示给大家,实现资源的共享,极大地丰富了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例如在教学习作《假如我会克隆》时,我在课前就发动大家搜集有关克隆的资料,学生熟练地遨游在网络的世界里,从网上下载了很多相关的资料,为写作提供了详实的资料。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就能恰如其分地训练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能力。如在指导高年级学生如何写好开头和结尾时,我制作了这样一个课件。首先,找来一些经典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按照一

定的顺序制作好,给学生以鲜明的对比。然后,再详细展示其特点,学生很快就能悟出精彩的开头和结尾在文章中的作用,并借鉴别人的好开头和结尾为自己所用。这样,同学们的写作技巧大大提高了。

五、信息技术与学生思维能力训练的有机整合

“思维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或者说是人脑对感知觉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从而间接地、概括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活动过程,它属于认识的高级阶段。”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的丰富的多媒体形式的内容,必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训练起到深远的影响。当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被广泛地运用,学生的信息意识形成之后,学生对信息的加工,处理和提炼能力必将随之提高,即“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概括能力的提高。

六、信息技术与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有机整合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而素养的提高、能力的增强,关键在一个“用”字。在运用中领悟,在运用中发现,在运用中创造,这是学好语文的关键。

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课堂教学中单位时间内学习活动的质量,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安排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安排的每一项活动,都必须具有鲜明的目的性和完整的系统性。一切从学生“学”的实际出发,删繁就简,集中精力,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打下

坚实的基础。提高言语能力,离不开对语言的感受、领悟、积累和运用。因为运用,学生将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感到自身语文能力的差距;因为运用,学生体验到成功与进步的喜悦,获得增强语感能力、养成积累习惯、促进语文知识向语文能力转化的“原动力”。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大大提高了课堂的容量,加快了教学的节奏,这样就能节约出宝贵的时间,我们将这些时间还给学生,将语文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还到学生的手上,让其自由地进入运用的广阔天地。

其次,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不能搞闭门造车,应当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训练途径。如片段写作能力的训练,我们完全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或人、或景、或活动的视频,让学生充分地感知后,即兴写作。对于写得好的,通过实物平台马上投在大屏幕上,便于点评,真实直观。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让语文教学绽放异彩,有利于创造教学的愉悦环境,增强教学信息的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充分开拓学生思路,从而使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让语文教学插上现代信息技术的翅膀,充分整合各种有用的资源,发挥母语教学的优势,与时俱进,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走进新课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信息技术的掌握与运用》 刘芳 中国和平出版社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实践与认识》 黄邵辉

第四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

【摘 要】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传统的教学方法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一本教材、一本教案来“打天下”,主要采用讲、练结合,容易忽视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压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忽视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开创课堂教学新模式已成为当今教学领域的新热点,正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材观念与形式、课堂教学结构、以至教学思想与教学理论都发生了变革,丰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等。在这种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进一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运用计算机来辅助自己的教学,把计算机技术有机地融入到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就象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笔者就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的研究与实践,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精心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老师,首要任务是要让你所教的学生喜欢你所教的这门学科。语文作为人文化极强的一门学科,更是如此。因为在浓厚兴趣的驱使下,学生必定能专注于学习,汲取知识的效率也将大大提高。而要维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就必须为学生创设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富有趣味的学习情境。相对于传统教学的单纯的语言讲述,多媒体从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感觉等,所展现的色彩鲜艳、音色悦耳、画面活泼的视频、音频、图画、动画等,使学生仿如亲临其境,亲历其事,从而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无疑更能调动、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它所创设情境的真实性、形象性、趣味性是其它媒体与手段无法媲美的。

在教学《民族英雄戚继光》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戚继光抗倭》的影片。屏幕上显示出戚继光指挥军队大败倭寇的片断。播放完后,学生很想知道:戚继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就接着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问题:“戚继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很快就带着问题去读课文,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实现精讲,突破重难点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如果老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所以,他要求我们老师要能激发学生的情绪区,并且要求学生在学习、运用知识时有所发现,使他们在这种发现时感到自己的进步,但是传统教学只注重知识的灌输,仅靠老师的一张嘴、一支粉笔,往往是教师口干舌燥,学生一头雾水,在教学手段上比较单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极易产生疲劳和厌倦感,学习兴趣自然会受到一定影响。如果利用计算机的多媒体特性,通过有声的画面,再现生动的形象,则很容易把学生引入文章所描绘的意境,体现文章的主旨,获得深刻的印象。因为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情境生动、真实,让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能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容易触发学生的想象,达到突破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的作用。

在教学《麻雀》一文,理解“母爱的伟大”时,我运用动态多媒体课件展示出:一只老麻雀为了救自己的幼儿,奋不顾身的从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上飞落下来,并嘶哑的尖叫着且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用身体掩护着幼儿,和猎狗进行一场搏斗,但猎狗被它吓退了„„此时,学生感触万分,“无声胜有声”,不用老师讲解学生已明白这就是世间伟大的、无私的母爱之情。

再如教学《小草之歌》一文,理解小草的作用时,有一位教师是这样教学的:他也是运用影片——洪水导致的家毁人亡和满天弥漫的大沙尘暴的自然灾害的两个片断,来说明课文中小草可以击退洪水和锁定沙丘的作用,防止自然灾害的发生。这远比教师说得口干舌燥,学生一窍不通的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三、诱发思维,培养想象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才概括世界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能力,通常指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它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使用多媒体课件结合小学语文教学,通过多媒体动静结合,声图并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教学《珍珠泉》一课时,课文第三自然段讲到从潭底冒出来的水泡。学生一下子对水泡的形状、变化、颜色、冒出时的声音都感到单调、乏味,学生只是理解文字中的内涵,没能亲身体会到潭底的水泡是如何像珍珠?因此,在教学时,一位老师用课件演示水泡从潭底里慢慢冒出来的过程及动听的旋律。把学生“带到”珍珠泉边,学生仿佛在珍珠泉边的境界当中,脑海里突然想象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感受珍珠泉里的水泡像珍珠一样美丽!这位老师就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从潭底里冒出来的水泡,写出自己所看到的和听到的感受。学生想象一下子活跃起来,有的学生通过观看课件能想象出珍珠泉别样的景色。这样,有效地诱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四、丰富内容,拓展知识

想学好语文,积累是关键。教材只供于教师教学的凭借,课堂上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学习知识的本领,引导他们学会去阅读课外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使他们掌握一些有关的课外知识。但众所周知,传统的教学方法却无法达到这种境地,尤其是在农村小学,阅读面狭窄,只有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一定时间内让学生在最大程度上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知识仓库。

在教学《民族英雄戚继光》一文最后一个环节——拓展时,我让学生观看了有关戚继光一生简介的短片。从短片中学生了解到了:戚继光是明代著名抗倭将领、民族英雄、军事家、武术家。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止止堂集》等,主张练兵之要在先练将,强调将官必须进行德、才、识、艺修养,倡办武庠(军校),从实践中锻炼、造就精通韬略的良将。戚继光戎马一生,抗倭战功卓著。创造了攻防兼宜的“鸳鸯阵”战术,以十一人为一队,配以盾、矛、枪、狼筅、刀等长短兵器,因敌因地变换队形,灵活巧妙地打击倭寇。镇守蓟州,修城筑堡,分路设防,有力地抵御蒙古骑兵。他带领的军队英勇善战,屡立战功,被誉 为“戚家军”,等等。使学生了解到了民族英雄戚继光更多的课外知识,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再如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学生在掌握课本知识时,我利用多媒体信息平台,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森林破坏情况,植物与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学生对课外知识也很感兴趣,认真地看各种有关环境的信息,对如何保护环境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总之,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适时适量的运用多媒体,发挥其最大的辅助功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给学生创造了更加广阔的拓展空间,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乐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实施,有效地培养创造性人才,符合现代化教育教学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何克抗,2002年4月

2、《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

3、渤油三小 覃锦丽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使用信息技术》

4、儋州市新州镇中心学校 吴加柱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

5、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高级中学 高琴花《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第五篇:让信息技术推进小学语文教学

让信息技术推进小学语文教学

甘肃省永昌县第二小学

余兴龙

【内容摘要】: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现在学生的学习需求,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对小学语文教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前教育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能“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击破”语文教学的难点,“驱动”学生的自主探究,构建课堂与生活的链接。因此,在全面推进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实验教学的有效整合中,具有很丰富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教学

有效整合新世纪,人类社会发生了许多深刻的变化,就我国的教育而言,课程整合走进了课程研究的中心视野。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以多媒体、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正在对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资源产生深刻的影响,必将引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革新。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对于完成教学任务,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使得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更为生动、形象、直观;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难,从而降低难度,使教学中的难点得以顺利突破。

随着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互相整合,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将是一个浩瀚而又绚丽的前景。信息技术与教学方法的相互作用实际上促发了教学环境的变化,不仅使得教师角色发生了变化,还使得学习者的角色发生了转变,同时也使得课程的内容及其提供的方式发生了转变。

一、利用信息技术上小学语文课的优势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个老师都在思考的问题。

多媒体信息技术集图像、声音、动画、文字等多种媒体表现形式于一体,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活泼,更具吸引力。教师在课堂中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可以更加直观地将想要展现的知识多层次、多角度、形象直观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秋天的雨》是三年级上册的一篇抒情味很浓的散文,课文以秋雨为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的串连在一起,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仅从文字上理解秋天的景物美、色彩美、动态美是比较单调、片面的。于是,在教学伊始,我先利用课文的全文动画,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轻柔扇动的杏叶,空中飞舞的枫叶,五彩缤纷的菊花,活泼可爱的动物,款款走来的小朋友„„生动的画面将学生带进如梦如幻的境界,再配上优美的抒情音乐和文字,怎不使他们沉醉其中?有了这些形象、直观的感受,学生体验到了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神奇变化,接下来的学习自然而然变得轻松而愉悦。因此,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具有以下优点:1.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积极性。2.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具有新颖性、多样性、趣味性,扩大微观、缩小宏观,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3.扩大课堂教学信息量,节省课时,提高信息传输效率。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视听教育有助于促进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其智能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极大地提高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的学、看、听真正达到完美结合。正因为如此,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具有传统教学方式难以达到的积极效果,信息技术教学以它独有的特性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二)使语文课堂更加生动形象

1、创设“情境”。语文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可以为语文教学创设各种“情境”,突破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带来了探究性教学的发展空间,教师通过对多媒体教学平台和互联网的有效应用,可以有效而迅速地进行相关情境链接,这样,“情境教学”就更加有效,进一步开阔视野和进行探究共享。恰当地创设一种和谐、充满趣味和逼真的课堂教学情境,巧妙地把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自主建构有价值的信息技术知识时,获得情感、知识、能力的全面发展,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例如在教学四年级语文《秦始皇陵兵马俑》时,鉴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缺乏,感受不了兵马俑的浩瀚壮阔,规模宏大。因此,上课伊始,先让学生自我预习,让学生对秦兵马俑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但由于学生对于空洞的文字缺乏真实感,只有视觉上的冲击才能让他们感受到兵马俑的气势浩大。因此,上课的导入,我将引入一段关于秦兵马俑的介绍视频,运用昂扬的背景音乐,逼真的画面,历史资料的补充,让学生在一阵阵的惊叹声中看到这些享誉世界的历史珍贵文物。使学生在导入的过程当中就能够了解的文章的中心思想——“秦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样的“情境”不仅让学生们在一场视觉盛宴上对课文有一个深刻的了解,而且更能够激发他们心中的民族自豪感。

2、解“疑”释“难”。在很多的阅读性文章中,不时会遇到很多难以用言语就能够阐述清楚的情景。因此有效的运用多媒体直观的展现给学生,化静为动,化难为易,以此突破学生学习理解上的难点。例如在教学一年级语文《雪地里的小画家》时,对于文章中“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一年级的小朋友仍处于被动接受的阶段,因此怎样让学生理解这之间的关系成了本节课的难点之处。所以在课件的设计中,以动画的方式,让一只小鸡在洁白的雪地上跑过去,当小鸡消失之后,在洁白的雪地上留下一长排脚印。这样的方式不但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还能够引发他们的兴趣。然后老师问“同学们,这是谁留下的脚印呀?”在同学对此有了深刻的印象之后,动画上将缓缓飘落下来一片竹叶,刚好落在小鸡的脚印之中,然后将小鸡的脚印跟竹叶相比,同学在对比之中将一目了然。之后将用同样动画的方式讲解“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解决了教学的难点更使课堂显得活泼生动。又如在《一枚金币》一课中,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一般会在开课时让孩子质疑,孩子们质疑的内容也大多是根据阅读课文后的第一印象。孩子们会问“这一枚金币怎么了?”“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课题叫做《一枚金币》?”“这个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课文里父亲怎么就知道前面两个金币不是儿子自己挣来的?”„„仅仅是每个孩子起来发表自己的意见都可以占据课堂非常长的时间了,更不要说老师还要想办法把这样的问题记录下来,并且分类了。如果放弃一些孩子的回答,一方面会打击孩子质疑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老师也有可能错过很精彩的回答。所以老师完全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在课前就收集、分类孩子们的质疑(老师可以利用预习作业,也可以利用BBS之类的网络平台),在开课之时只是利用很短的时间和孩子一起确定本课需要解决的有价值的问题。这样既可以了解到每个孩子的质疑情况,也可以方便全班交流,老师还可以适时的对质疑的方法给予指导。信息技术与质疑教学的整合将让老师在课堂内对学生的回答更快的进行分析和指导,而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将有更系统的记录和更快捷方便的与同学共同学习。

3、促进阅读。《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明确提到: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的整合是符合这一教学目标的,是符合学生以后的发展需求的。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整合就是将现代化的教学硬件、软件与科学方法和语文阅读教学的结合,使不同个体在教学目标的引导与要求下,呈现出高度的和谐与自然,从而产生新的教学效果,以达到课堂中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全面能力的提高。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能口口相传,并且有些教师本身普通话水平欠缺,因此有效的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将弥补传统教学所带来的弊端。比如在《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中,文中提到小兴安岭是巨大的宝库,当中提到的各种各样的小兴安岭的特产是我们的学生所很少见到的,但是通过动画的补充,学生一下就可以理解到课文中提到的各种各样的特产是什么样的,以及它们的珍贵之处。相比较与老师的讲解和文字资料的呆板,动画一下就可以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和感知,让课文中的一个个词语跳跃到了学生的面前,让书本走入到了我们的生活当中。动画辅助教学是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的,它既有图像的刺激,还有声音的刺激,学生在学习中使用的感官越多,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就越牢固。

《课标》还提出让学生喜欢阅读、并能从中感知阅读的乐趣。在阅读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警句。背诵优秀诗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5 万字的阶段目标。因此,我们要大胆地放开思路,指导学生边识字边阅读,让他们学以致用。以往我们所提到的阅读大部分都是文本阅读,但随着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一种新型的阅读方式——超文本阅读已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学习之中。它可以运用图形、图像、声音、视频、三维动画等多种媒体,给予人们直观、立体的感受,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的速读、略读水平的发展。如:我在教学名人故事这一单元时,给学生布置了课外作业,让他们上网收集和“名人故事”有关的故事,并且开展了读书展示活动,让同学们互相交换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丰富和扩展了自己的阅读量和词汇积累。只有将课内、阅读相结合,文本、超文本相结合才能真正领略读书的乐趣,从而达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境界。朗读是锻炼语文感悟力的金钥匙。教材中很多课文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在信息化环境中,为学生提供了有声语言、文字、音乐、图像有机结合的感性材料,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优美和谐的音乐、生动活泼的画面,把学生带到美妙的艺境中去。如教学《雷雨》时,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播放带有电闪雷鸣的声音,并适时配乐朗读示范,使学生在不断变化的背景音乐和抑扬顿挫的朗读中不知不觉地融入到课文体现的美妙的境界里。在生效的渲染声中,每位学生都读出了自己对文章的感悟。从而迅速而准确地感悟出文章的精要所在。

4、利于拓展。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应只局限于课本上的内容,更应向学生展示课本以外的知识,开放语文课堂教学,将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搜索,去观察,去思考,去创造。让学生养成动脑、动手、动口的良好习性。也使语文课堂更加生动,活泼。例

如在教学《周庄水韵》时,我将让学生提前搜集和周庄有关的视频、资料。也让学生提前对周庄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有更多的情感体验。在文章的教学中侧重对课文的朗读,让学生一边朗读一边想象,很多学生被文章优美的自然风景所陶醉。之后,通过课件对搜集的一些自然风光的展示,让学生自由探究周庄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再在多媒体上展示我们周边的环境,通过比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我们的身边有哪些地区可以跟周庄相媲美。又由多媒体展现我们周边环境的变化,听过意境的渲染,倡导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三)适应当前小学新课改的需要

随着知识的不断更新,单靠在课堂上获得的有限知识已不能满足小学生们求知的欲望,运用计算机与计算机网络结合成为交互、快速、多媒介的综合教学系统是一种开阔视野、增加知识量的有效途径,是对传统教学的补充和变革。从微观上看,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难点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教育和教学目的、任务的达成是通过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实现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已提到一个相当重要的议程上来。如果没有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再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本身就是教学方法的革命性进步,将会促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引发教学观念与形式的更新,并且通过其引发的教学模式的改变, 达到对学生认知过程的再认识,从而促进教学内容的重组与更新。信息技术正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媒体迅速运用于教育与教学过程中,成为促进教育与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因此, 要充分认识信息教学的特点,利用其功能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需要。根据其特点,信息技术教学也符合当前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四)形成了新型的教育关系, 提高了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融入教育, 能形成一种良好的教学关系,使以往封闭式教育变为开放式教育,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能真正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提高学习效率。这也符合当前小学新课改的要求。现代教育改革要求教师从以单纯传授知识为主变为以设计教学为主,从讲授者变为启发帮助者,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要求学生从单纯、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自我学习、自我发现。

二、如何使信息技术更好的融入小学语文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的促使下,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更广泛的使用信息技术。但要使信息技术发挥最佳教学效果,必须注重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统一,探讨信息技术在教学运作中的教学基本规律和基本要求,真正做到有的放矢的使用信息技术,使其在教学中

发挥重要作用。面对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弊端,我们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克服——

(一)精心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

学习过程是通过学习积者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交互活动而展开的。因此,将计算机作为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认知工具才是正确的定位。基于此,课件设计者不应盲目的将精力放在流光溢彩的图片、活泼生动的动画上,造成内容繁多从而忽略掉主体。这样的课件虽然能吸引小学生的眼球,但仅仅是短暂的眼部刺激。实习期间,在上四年级一册语文《秦兵马俑》时,由于是公开课,我把课件做的很花哨。既有流光溢彩的图片,还有精彩的影像。虽较好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却完全令学生沉浸在这种图像以及影像中,忘记了本课的重点。包括我自己都有点被这样的课件给带偏了。所以,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应着眼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超越传统媒体的局限,变抽象为形象,为了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状态,应当化繁为简。帮助小学生突破重点难点,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二)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只是辅助形式,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是因为教什么、学什么取决于教师,还因怎样做、怎样学取决于教师。因此,如何用好多媒体关键在教师。要避免被课件所左右,忽视其他教学手段的作用,忽视教师在其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小学生的个体差异很明显的,我们作为任课老师,需要掌握学生的动态及状况。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有些教师,以为信息技术是万能的,忽略掉了其他一些能较好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手段,使得整堂课形式单一,小学生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群体,最怕的就是教学手段单一,这样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只保留了很短的时间就产生厌倦。所以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应坚持以学生地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坚持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的结合和灵活运用,以求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三)注意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

当前小学语文教师由于准备上课的时间不足,课件往往都是从网上直接下载。生搬硬套,导致课件固化,缺乏与小学生之间的交流。曾经有一次,由于准备时间不充分就随便在网上找了一个课件,自己也没有很用心的去看这个课件,导致上课的时候像流水账一样跟着课件走,也没有注意到学生的反馈。整节课下来我自己也觉得累。后来,课间的时候有学生跟我说:“老师,这节课,你上的好快哦,我们什么都没听懂,你可不可以再重新上一遍。”对此,我很惭愧。所以,我们在准备课件的时候即使准备时间不足也要对课件加以修改。在上课的过程中,用其他的手段来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并及时的与之交流并及时的修改课件,让这些交流的结果体现在课件上。要始终坚持,学生为主题,教师为主导。不要让多媒体称为课堂的主宰。我们不能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应当在语文教材的基础上有选择的进行教授。

三、对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几点思考

(一)教师不能流于形式,要始终要起到主导作用

信息技术的介入应体现一种新的教育观念,而不只是教学内容数量上的增多,手段上的新颖,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是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应是知识发生、发展的播种者及浇灌者,更应是学生处事的模范。灵活的应变能力,严谨的求学态度,严密的逻辑思维,这些都要靠师生之间的心灵感应,靠教师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富有情趣的讲解,通过师生间的情感互融,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我们不应让“人机对话”取代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否则,现代媒体成了教学机器,教师成了键盘手。课堂教学必须从教学的目标和技术的特点出发,结合教学内容,贯彻实事求是的原则,在保证基本技能训练的前提下,有选择地适时采用,讲求必要性、适度性、实效性,不能追求形式,为了整合而整合。

(二)恰当的使用信息技术,不能喧宾夺主

信息技术虽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但它终归只是一种提高语文能力的辅助性教学手段,只是为学科课程服务。多媒体信息宜精不宜多,不能因为在教学中应用了各种信息技术而抹杀了语文教学的特点,而且,我们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时,不能让多媒体信息凌驾于语文学科之上,不能喧宾夺主。还应该恰当把握使用信息技术的时机,找到关键的使用切入点。使用恰当,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会影响到学生对文章的把握和理解。简言之,就是要把信息技术真正有效的应用到语文教学中去,使二者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

(三)扩充教师专业知识,提升综合能力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要求教师本身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只有不断通过各种学习、培训手段,扩充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培养提升综合能力,才能在教学中做到灵活运用各种知识来组织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恰如其分地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充分利用其设备软件的各种功能与优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全面贯彻和落实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想,也就是把信息技术渗入到整个教学活动之中,包括与课程各要素(课程目标、课

程内容、课程资源、教学与学习活动方式等)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在整个整合过程中除了学科间知识整合、学科内部知识的整合,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外,还包括各种教育技术之间的整合。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整合过程中,必须在多种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在习得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技能的基础上,从学生本位出发,运用不同的信息技术手段和信息资源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包括对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的设计和优化,形成适合于实际情况的整合教学。最后,教师应该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方法,推进小学语文信息化教育的发展,促进和实现学生、教师和我国现代化教育的三维一体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余胜泉、吴娟

上海教育出版社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顾明远

《小学语文课堂中多媒体教学的利弊分析及对策》李湘莲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弊端及其对策》朱敬鹏

下载让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出绚丽的花朵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让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出绚丽的花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让信息技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焕发青春

    让信息技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焕发青春 摘要:当今的社会发展中信息技术为各个方面都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在教育教学方面,教学改革已经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运用多媒体辅助体育......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推荐)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广东省中山市体育运动学校 陈子路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其多样化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多姿多彩的学习环境,成为......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开辟出一些培养其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势必会带来......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单 位: 姓 名: 时 间: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一是要充分体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优势......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与优势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优化教学,有效促进课堂教学......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张家港市阳光学校 邮编215615 韩青 【摘 要】现代多媒体教学显示了许多优势,也引发了一种现象:有的老师不熟悉制作课件便从网上下载,不加......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在教学中的积极运用,使学生的学习从课堂延伸到了全国乃至全球,学生可以更加自由地选择对自己......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温小雨摘要: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和推广,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也越来越普遍,信息技术也成为教学的一种趋势,小学语文课程也不例外。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