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体育兴趣素质教育论文
1.问题的提出
我国的学校体育通过十五年来的改革,已经走出了传统的教学体制,正走向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新教学体制,我们拓展了学校体育的目标,丰富了学校体育的内容,改进了学校体育的方法,为教师教学能力的发挥开辟了新的天地,使我国学校体育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通过改革,传统的教育体制已经向开放的新体制过渡,新的过渡性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正在实施之中。然而在传统的教育体制下出现的学生爱体育但不爱上体育课的问题却依然存在。在新的课程标准中突出强调:“……要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并在其中设立了三个层次的递进目标:一是课程目标,其中第二点指出:“要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二是领域目标,其中运动参与目标的第一点指出:“要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这也就是要求学生对体育要有一定的爱好和兴趣;三是水平目标,它指出“学生要对体育与健康课表现出学习兴趣”。可见本次体育教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但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和习惯,在新的课程标准下还没有实际的、可供大家操作的东西。为此,如何采用更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并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就非常值得研究了。
2.研究方法
2.1文献法
通过阅读文献,就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和习惯的问题,获得了如下的观点:⑴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和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⑵在体育教学中选择与确定体育活动内容对于培养从事体育活动者的兴趣、爱好和习惯十分重要;⑶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并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应把课内体育和课外体育活动结合起来;⑷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是养成自觉进行体育锻炼习惯的前提,是终生体育的基础;⑸要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和习惯,我们必须从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体育课入手;
2.2实验法
以体育课为重点,从教材、组织教法、学习目标、课堂氛围等方面入手进行对照实验。(实验中每课时时间均为45分钟)
2.2.1同一教材,不同钻研深度的实验;(教师不同,时间相同:上午第三节课)
实验教材:急行跳远,5课时教学(每课时教学一个动作环节,第五课时复习四个动作环节;);
实验对象:初二两个班男生共40名,随机分成两组(每次课都按第一次课的分组进行教学);
实验组:教学中,教师以远度点评技术,逐步完成四个基本动作环节的教学;复习课针对学生实际情况,点评最差的动作环节让学生提高;
对照组:按照正常的教学顺序(助跑、起跳、腾空、落地)进行教学;
2.2.2同一教材不同组织教法的实验(教师相同,时间不同:同一日期的下午第一节课和第二节课)
实验教材:耐久跑练习(1课时);
实验对象:初一两个班女生共40名,随机分成两组;
实验组:对20名学生进行随机排序,在跑进过程中跑成一路,在800米跑进过程中进行轮流排头跑。方法:开始后,最后一名学生加速跑到排头,此时的最后一名学生开始加速到排头,如此轮流进行排头跑;(时间:下午第一节)
对照组:20名学生弧线站立起跑,自然跑完800米;(时间:下午第二节)
2.2.3多层次学习目标与单一学习目标的实验(教师相同,时间不同:同一日期的下午第一节课和第二节课)
实验教材:跨越式跳高练习,3课时(均为复习课);
实验对象:初一两个班男生共40名,随机分成两组(每次课都按第一次课的分组进行教学);
实验组:对20名学生根据平时掌握的情况,按能力进行分组,对不同组别采用不同的学习目标进行练习;(时间:下午第一节)
对照组:对20名学生采用单一的学习目标进行练习;(时间:下午第二节)
2.2.4不同课堂氛围的实验(教师相同,时间不同:同一日期的下午第一节课和第二节课)
实验教材:自由选择项目练习,1课时;
实验对象:初一两个班学生共80名,随机分成两组;
实验组:自由活动中,教师积极参与其中一个练习项目,与学生共同练习;
对照组:教师不参与任何活动;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讨论与分析:
兴趣,是人对外界环境一定的现象与事物在认识或实践中产生的心理倾向,它表现出具有的积极情绪,导致行为上爱好某项活动,从而养成行为习惯。兴趣离不开具体的对象。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选择与确定体育活动内容对于培养从事体育活动者的兴趣、爱好就显得十分重要。
兴趣是一种心理倾向,爱好是一种行为的积极表现,而习惯则成为生活中的“自然”行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一般是在提高学生对体育活动意义认识的基础上促进对此项目发生兴趣、爱好,以致形成了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成为生活节奏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教学在重视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和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不能忽视学生对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和养成锻炼的习惯。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按照新的课程标准,不断挖掘体育教学的潜能,使其获得综合效益,为学生的终生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体育教学还应同体育锻炼、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等基本途径相互配合,在严格执行新的体育教学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习惯,共同实现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
学校体育教学的目标是按照课程标准完成学校体育教学任务。这一系列的基本组织形式就是体育课。因此我们必须从体育课入手,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和习惯。体育课是以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新课程标准》为上课标准,体育教师要选择适合的课程内容,深入研究课的类型、特点、任务、要求,改进组织教法,并采用同课外体育相配合的手段备好课、上好课,促使学生对体育有兴趣、爱好,并养成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
3.2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结果与分析仅从学生的课堂表现和练习情况进行)
3.2.1同一教材,不同钻研深度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3.2.1.1实验结果:实验组练习积极,练习次数可达5~6次/课,平均成绩达到3.73米;对照组的练习比较平淡,练习次数可达3~4次/课,平均成绩达到3.46米,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在每次课上练习的兴奋性较高,而且每次课都有积极的态度和较高的兴趣,对动作的掌握较快,平均成绩比对照组高0.27米。
3.2.1.2结果分析:以远度点评技术的急行跳远教学是教师深钻教材的结果。教师通过钻研,抓住了教材的娱乐性所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吸引和带动学生积极进行练习,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培养了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
3.2.2同一教材不同组织教法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3.2.2.1实验结果:实验组练习兴奋性较高,能积极参加并坚持到练习结束,练习后恢复较快,平均成绩比对照组高8~20秒;对照组兴奋性不高,思想上有畏惧情绪,有中退者,练习成绩一般;
3.2.2.2结果分析:实验组根据练习项目枯燥的特点和学生不愿练习的实际情况出发,在组织教法上大做文章,给练习赋予了一定的情节或象征意义,激发了学生的练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对此项目的爱好,因此在取得较好练习效果的同时,达到了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和习惯的目的。
3.2.3多层次学习目标与单一学习目标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3.2.3.1实验结果:实验组学生练习动机水平较高,积极,有一定的兴趣,练习次数比预计的要多1~2次,成绩比对照组同等素质的学生高6~9厘米;对照组练习积极性不高,只能完成教师固定的练习次数,练习效果不明显;
3.2.3.2结果分析:实验组采用多层次的学习目标教学,充分发挥了目标的导向与激励作用,有利于学生满怀信心地去努力实现目标,从而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采用单一的学习目标教学,对较好的学生要求太低,难以激发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和兴趣,对较差的学生又太高,容易使他们丧失练习的信心,从而失去对此项目的爱好,它只适于中等学生。
3.2.4不同课堂氛围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3.2.4.1实验结果:实验组的学生在自由选择项目的活动中,凡教师参与练习的项目,学生练习积极性较高,选择此项目的学生也多,坚持练习时间较长;对照组的学生开始练习时,对自己选择的项目有点积极性,但练习几次后,大部分学生都退出了此项目的练习,开始选择别的项目。
3.2.4.2结果分析:实验组的学生练习积极性高、兴趣大,是因为在教师的参与下提高了此项目的教学氛围,从而增强了学生对此项目的练习积极性和兴趣性。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学生对参加学校体育的兴趣、爱好和习惯的形成,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采用综合“治理”的办法。首先应树立在体育课中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要求和促使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观念;其次在新的课程标准与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积极性,要大胆改革课堂教学,选择合适的课程内容,采用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爱好,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
4.2建议
4.2.1教师在备课时要深钻教材,挖掘教材的娱乐性,抓住魅力做文章,用其来吸引和带动学生积极练习,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
4.2.2教师要研究组织教法,根据教材特点,研究怎么教学生才爱学、乐学。
4.2.3要采用多层次学习目标教学。教师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适宜的学习目标。适宜的学习目标具有导向、激励和评价的功能,它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4.2.4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能吸引学生练习。课堂教学氛围过于沉闷、呆板和压抑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
4.2.5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归根结蒂在于能否获得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情感体验。只要教师及时地加强激励性的教学评价,对他们的一点一滴的进步,给予表扬和鼓励,就能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
第二篇:体育兴趣论文
新课标下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海南省文昌市田家炳中学 林 国
摘要: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认识新课改,更新教学观念,根据中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特点,结合新课程的实施要求,对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提高学校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
关键词:理念中学生兴趣培养
面对2l世纪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学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课程标准确定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目标和评价体系。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定义为“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让学生参与教学是课程的核心,突出健康是唯一目标。因为它面向学生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所以,为了提高人的社会竞争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成为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就贯彻“健康第一”为目的,围绕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出个人的观点,以供同行在开展学校体育工作过程中加以参考与指正。
1、认识新课标,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1.1新课标与《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理念
新课标彻底的摒弃了以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那种“学科中心论”的教学模式,充分地突出了学生是教学中心的主体。将“以书本、教师、课堂为中心”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就学校体育目标而言,强调“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又必须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促进学生身体、心理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增强。为此提出四个基本理念:(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身心成长;(2)激发学生体育活动兴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要求。它确保每个学生受益。它不仅符合当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明确了体育教学的目标,而且有利于培养人才。
1.2体育教学意识的更新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是主体,是权威,是教学的中心,把学生看成是接受知识的客体,1
教师怎么教,学生就得怎么学,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个性得不到发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创造性及学习兴趣得不到充分的发展与激发。新课程,新课改要求教师要从思想上更新教学意识:即由原来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由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原来的“居高临下”转变为“平等的首席”。掌握了新的教育理念,才能把新的理念内化为教师的素质,转化教师的教学行为。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当前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是使学生学会锻炼,学会评价,学会改进自我健身的能力。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同时教师还是课程的创造者和开发者。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合作极为重要,没有合作的教学是难以实施新课改的,也就无法达到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讲台上走下来。与学生一起交流,一起活动,引导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为学生创造一个科学、民主、平等、合作而又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这样才能使学生乐于学,自愿学。达到兴趣培养的目的。
1.3课堂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
激发和保持运动兴趣是现代课堂教学的主流,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回顾以往的体育教学,由于教学内容过竟技化,教学方式过于刻板化,学生在教师的统一指挥下模仿练习,机械而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不起来。而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是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提倡学生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来掌握动作技能为主要学习方式。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会去思、去想、去问,也就会使学生想学、乐于学,学习热情和兴趣就会高涨。因此在新的课改中教师必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善于倾听、善于交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教学内容,确定学习目标,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1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最基本,同时也是最经常、最活跃的人际关系,它直接影响着体育课程的实施。对一个教师来说,对学生的尊重是减轻学生心理负担的重要因素,善于为学生创建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营造民主平等和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新课程强调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体育老师要把学生作为教学主体,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信任每个学生。只有尊重学生,学生才会尊重老师,才会积极配合老师上好课。为学生构建融洽、和蔼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以调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活动的积极性。此外,教师也要积极参与体育课堂学习和活动,如和学生一起参与游戏、与学生一起跳韵律操、跟学生比赛跑、一起打球等等。这样学生就会体会到老师的平易近人,对于在课堂上出现的问题也敢于质疑,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课堂气氛就会更加活跃,学生学习兴趣就会更高,真正做到教与学相长。
2.2学生体育兴趣的激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习新知识的方法及手段。不同年级、不同教材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要让学生以积极主动,心情愉快的去接受教育,而不是以强制,命令的方式强迫学生去服从。这样才能使学生愉快自主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从而培养学生兴趣。要做到这点要求教师必须做到:
第一、真诚实意“爱”学生。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起码要求。师爱能营造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学生不但好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对学生多一些理解、信任、尊重、宽容,少一些批评,埋怨,可使学生产生依赖,倾慕和感激。进而去追求成为老师所向导的人。这样才能创设一个良好教学氛围。
第二、正确对待学生的表现欲。由于学生年龄、性别、性格以
及对事物的认识不同,其表现欲的反映也就不同。如男生多表现为外露,突出,甚至毫不顾忌;女生则显得平稳,有分寸。学生的表现欲往往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参与意识。作为体育教师如果不能对学生在对体育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的表现欲给予正确对待和引导,甚至有意无意的加以扼杀。这样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丧失学生的自信心,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
第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育的生机与活力,就在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老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领路人。而学生本人才是成长的主人,发展的主体。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自愿地参加自己喜爱的体育运动,让他们通过自身体育活动的实践,去体验体育运动的乐趣和意义。这样就会激发其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
第四、新颖的教学设计和课程资源的开发。备教案,备场地,备器材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前奏,是上好一节体育课的前提。场地器材安排适当与否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建立快乐氛围的前提,是学生完成技术动作,掌握技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序曲,而易受干扰是学生心理特征中影响教学秩序和效果的主要因素。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充分利用场地、器材,由备“教材”转入备“学生”。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和形象生动的场面。如以生活展现、图像多媒体再现、音乐渲染、表演体会等情境,来迎合学生心理爱好,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新课程教材具有生活性、情趣性和灵活性。04年在江苏教学能手体育教学观摩活动中,各位老师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将各民族素材带入课堂教学,使本次活动多资多彩:有扭秧歌、纱巾操、舞龙,还有利用生活中的废旧轮胎进行素质练习等等。有节一课,当学生利用呼啦圈组成的龙身翩翩起舞时,博得了观摩老师的阵阵喝彩,掌声不断。这就说明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但开阔了教师的教学视野,而且激活了教学,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完成练习,在乐趣中掌握运动
技能和锻炼身体,逐渐养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
第五、科学合理的评价。评价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评什么,怎样评,事关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我们往往对学生的评分内容基本上局限于体能和运动技能的评价,忽视对学生学习态度,习惯养成,情感,合作等方面的评定,这实际上对学生是很不公评的。学生无论在体能、技能、兴趣、个性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别。有些学生不用怎么努力体能和运动技能成绩也能达到优秀,有些学生就不一样,虽然十分努力,运动成绩还是很差,如果不科学合理的评价,就会严重挫伤这部分学生自信和自尊,削弱他们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新课程改革重视学生的过程性评价,重视了学生学习态度、进步幅度和合作学习的评价。同时新课程还强调重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学生对自己和同学的学习状况最清楚,自评,互评有助客观公正的评价每一位同学,有助于学生看到通过自己的努力所取得的进步,从而建立起体育学习的自尊和自信心。让他们尝到“只要我努力,我就会成功”。这样课堂上就会出现能力强的同学勇于自我展现,能力差的同学也不甘落后积极锻炼,而此时映入老师眼帘的将是一张张自信倔强挂满汗水的笑容。
反之,激发和培养运动兴趣不能片面地理解为“放羊式教学”。有些老师认为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就是学生想玩什么就玩什么,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教学没计划,没目的。导致学生满场飞,以为这样是满足了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殊不知,这样的教学方式只会导致教学没有效果,学生学习没有目标,久而久之,反而丧失了运动兴趣。因此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应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而不是“放羊式”教学。
新课程改革为教师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教师的职业决定了教师就是为每一个学生服务。只有尊重、赏识、理解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在现代社会里,教师与学生应是平等的新型伙伴加朋友关系。因此作为体育教师应认真学习和领会新课改的精神,及时更新观念,挖掘学生的潜力,创造性,努力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与爱好,为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形成奉献自己应有的劳动。总之,“一切
为了学生”这将是教师心中为之奋斗的目标。愉快教学,将令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共同成长,并使学生在学习中既获得知识又得到个性的培养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傅道春编著《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
关文信教授
2003年12月
与新课程同行》海南省市县骨干教师培训班演讲《
第三篇:体育兴趣论文1
如何激发小学生的体育兴趣
董家忠
一、通过游戏来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体育教学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教材内容要符合儿童特点,要贴近他们的生活,要教给他们平时熟悉的游戏方法,而且是他们喜欢的,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积极地参与,玩得起来,在玩和活动中得到锻炼。游戏更是儿童的天性、权利,是他们十分喜欢的活动内容和形式,教学内容的编写可以游戏化、儿童化,特点是趣味性要强。我们所选的内容尽量要针对性强的、难度不大的、活动量适中的内容,使学生能够较轻松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体验成功的快感。要注意的是低年级学生虽然喜欢游戏,但我们设计教学内容时不要固定使用几个游戏,要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新鲜感特别强烈,很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他们能在不断更新的教学内容中获得乐趣。例如:各种方式的单双脚跳,可以模仿小兔跳、袋鼠跳、青蛙跳、猜拳跨步跳、造房子等。再比如,生活中的滚翻、滚动练习内容,包括屈肘屈膝左右滚动、双手抱头屈膝左右滚动、团身抱球左右滚动、双手握踝前滚翻,等等,另外,在与生活相联系的攀爬等内容中,如鳄鱼爬、海狮爬、蚂蚁爬、大象爬等,都尽可能使教材儿童化,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和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是他们所熟悉和喜欢的。这就会更有利于引起孩子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活泼愉快地参与活动,能够玩得起来,在玩中学习,在玩中锻炼,在玩中受到教育。
二、通过竞赛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竞赛的方法特别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应注意竞赛的方式要使各类学生都有获胜的机会,不然会使不善于此项目的学生常因失败而丧失信心。比如说进行男生、女生的对抗赛,“强强”对抗赛,“弱中”追逐和“中强”追逐等竞赛性质的训练方法,都能有效的激起学生的兴趣。又如在50米跑的教学中,学生对此没有兴趣,因此都不愿意练习,教师即可改变教学方法,把全班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组,然后以接力赛跑的形式进行比赛,看看哪组第一,并奖励他们一面竞赛小红旗。这样就把学生对跑的兴趣调动起来了,而且培养了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责任感,就连不喜欢体育的学生也踊跃参加比赛,为小组争光。在竞赛中的“成功感”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成功感”的增强会对其兴趣而产生和保持起到促进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用欣赏的、肯定的目光对待学生是激发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的良药。
三、通过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在学习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从不会到会,在这个过程中,总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有进步,也会有波动;有成功,也会有失败,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以平常心来对待,循循善诱。当学生有进步时,要及时给予表扬,遇到困难时要耐心细致地加以引导、启发,帮助解决;当学生成功时要及时给予赞赏和肯定,失败时要及时帮助找原因,并给予积极的鼓励。教学中我就多采用鼓励、激励的语言去鼓励学生练习,有些学生在练习排球时,垫球很差,产生不想练的想法,我就说以你的条件一定能够练好的,只要注意动作节奏和方法,根据老师所教的方法去尝试一下,你肯定能行的!在我的鼓励下,那些不想练的学生又恢复了信心,成绩提高的很快。又如:在一次跳高课上,好多学生不敢跳。我就对她们说“你们看着竹竿,然后对自己说,竹竿一点也不高,我肯定能跳过去的。”同学们听了我话,就这样对自己说,然后大胆的跳了,果然,有好些学生有了很大的进步。还有一位学生,原本及格也跳不过,后来跳过了91厘米(96厘米是满分)。教师与学生的高度和谐,在教学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的讲解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否使学生听明白,关键在于教师的语言是否表达清楚。因此讲解的语言要儿童化,生动现象,丰富多彩,精炼而又合乎逻辑。例如投掷垒球时,教师可用“蹬地转体成满弓,挥臂扣腕快如风”这样的口诀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好动、自制力差,容易违犯纪律,做错事的现象是难免的。但是,在教学中要运用表扬、批评相结合的思想来教育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表扬不一定都要公开,可用点头或赞许的目光和喜悦的面部表情来显示。表扬恰当,不能过多过分,否则会使学生面红耳赤。要熟悉教育对象,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根据错误的性质、影响大小给予批评或采用暗示的方法。批评教育时,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善意的语言,讲清道理,使学生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诲,通过动之以情,达到晓之以理。
四、通过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就是好动,爱新鲜,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因此,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要多变,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疲劳的出现。如走步练习比较枯燥,可采用拍手走、前脚掌着地的走、听音乐走等多种形式。又如在游戏换物赛跑中,也不是千篇一律的重复,对每次练习可提出不同的要求。如第一次提出不犯规为胜,第二次加上谁的队伍排得好为胜,第三次再加上谁跑得快为胜,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来吸引学生完成游戏任务。同样在跳绳、拍皮球活动中,当学生拿到绳子或球时,多么想自由地活动。教师可以在完成规定的任务后,给学生1-2分钟时间去发挥各自的才能(各种各样的跳法或拍法)。学生正当的欲望得到满足,就能集中思想和精力很好地学习下一项内容。“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就是说体育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学教法中灵活,手段多样,形式活泼,不仅可以直接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还能使学生更快的学会动作,调动积极性。教学手段与完成课的任务有着密切的关系,决定着课的质量。因此,完成每一节课的任务,都不是单一的教学手段来完成,而是多种教法手段统一的体现。如前滚翻课,就不能让学生在垫子上单一的向前滚动,应做些辅助性练习动作,如前后自由滚动,斜坡从高向低处滚动,在人帮助下完成动作等。每一节课的教法手段选择要切合实际,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在学生大脑中建立完整的动作表象,并且通过大脑的分析、综合活动,进一步揭示动作的内在结构,从多方面技术动作加以联系来引导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如投掷垒球课,在学习动作之前,先让学生折纸飞机,体会飞机飞的最远时的动作,在持球练习时,最后投过一定目标的远度练习。使他们在不同的练习阶段,体会每一个重点动作,反复强化练习,最后形成动作动力定型。总之,体育教学要根据学生心理和生理发育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其良好的兴趣和养成锻炼的习惯。只有这样的教学,才能适应以后新课程的教学,才能让孩子们真正喜欢上体育课
第四篇:关于大学体育兴趣教学论文
[摘要]体育是强身之本,也是学生素质提升的关键。尤其是在网络发达游戏泛滥的大学校园中,通过提升学生的体育兴趣引导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就显得非常重要。针对现阶段大学体育教学兴趣提升对学生的重要性分析,简要探讨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应该通过什么方式,提升学生兴趣,继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大学;体育教学;兴趣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渗透和发展,学校越来越注重素质教育,尤其是学生的身体素质。大量的教学实践发现,在大学里面体育是学校课程的关键组成部分。其中体育教学的好与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此,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做好体育教学改革的工作非常重要。因此,我们需要整合不同的内容,帮助学生及时了解其中的内容,并在发展和不断拓展实践的阶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了学生能够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在大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教学中,教师必须认识到兴趣培养的重要意义,并在教学中不断渗透,帮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理念。
一、兴趣对大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兴趣主要表示一个人的心理状态,也是一个人在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过程中具有的一种相对积极的倾向。因此,在教学阶段我们需要认识到,兴趣是不能离开具体的对象而独立存在的。因此,在大学体育课堂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学生选择以及学生的关注点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认识到体育对自身的重要性。兴趣属于一种心理倾向,也是体育爱好者的一种习惯。学生习惯成自然地融入其中。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需要认识到体育教学对人类的重要意义,并能够在教学引导中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体育成为学生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大学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兴趣的方法
(一)转变体育教学的方法。大学是人才聚集的场所,因此,在教学中,大学教师需要具有与时俱进的理念,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素质。但是教学中,有部分学生不能够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在学习中会出现逃课或者不认真听课的情况。为转变这一现状,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非常重要。转变教学的不良状态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此,在教学阶段,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语言修饰、采用相对幽默的方式开展教学,让学生在比较活泼的氛围中加深对知识的印象,从而实现教学的发展。教师可以通过微信群或者qq群收集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并在后期教学引导的过程中,通过丰富的教学形式渗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如在教学中,一般教师会采用跑步、准备活动的方式为教学内容做预热。在开展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分组学习、游戏竞赛等方式开展教学。在一个相对活跃的氛围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调动。同时,在课堂中,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竞争,让他们在竞争中体会学习体育的乐趣。
(二)因材施教区别对待。每一名大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对体育都有自己的认识。学生受到家庭环境、学习环境、身体情况以及兴趣爱好等多个方面的影响,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不同的问题,影响教学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而异,科学地开展教学,安排好学生学习的时间,确保学生学习的强度。在针对性训练中,让学生体会到体育学习的乐趣,进而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如,在跳远教学中,有些人能够跳出2m多,但是也有人根本就不达标,还有部分学生由于畏惧而不敢尝试。这时候,教师就需要针对学生的情况,分层次展开教学。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身材、学生的喜好、学生的弹跳能力等多个方面,针对性地设置训练的强度,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提升自己,推动教学的发展。此外,由于大学中,女生会有生理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宜设置难度过大的训练。教师有必要结合学生的素质,选择一些难度系数不大、疲劳程度不高、有利于学生锻炼的内容,让学生在教师的关怀下训练。
总而言之,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探索教学的形式。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大大提升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继而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有力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陈海龙.浅谈大学体育兴趣教学[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6(14):93-94.[2]晓梅.基于快乐体育教学需求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6,24(8):78.[3]张岚.论高校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J].劳动保障世界,2016(29).[4]王琰.论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J].武魂,2013(12):141.
第五篇:培养阅读兴趣提高学综合素质教育论文
新目标英语课程改革,要求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学生形成积极情感体验、主动思维、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一、英语阅读的实质
学生课内外的阅读,既可以培养学生对语篇进行分析、综合并从中获得信息的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学会欣赏英语文学作品的美,通过自然渗透,陶冶学生的情操。为此引导学生多看、多读、多练,通过一系列的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注重选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英语新教材具有题材广泛,信息量大,时代性强,内容新颖,语言知识丰富,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并符合学生阅读心理和兴趣等特点。我们在选材上主要是选择与学生阅读水平同步,一些琅琅上口,特别吸引学生的短文、笑话、故事、童话等,将枯燥无味的英语学习活动,变成沉浸在小说的故事情节中,感受英语笑话的幽默,了解名人趣事,汲取科学知识的一种类似读晚报的轻松愉快的阅读活动中,学生就会兴趣盎然,同时也逐步培养起他们的英语语感。比如,在学习初三英语下册第一单元的Reading:HaveyoueverbeentoSingapore?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了短文。《Haveyoueverseenthesenationalsymbolsbefore?》并配有ThelionandvandaMissJoaquim的图片,特别吸引学生,他们很快给出了我提出的下列三个问题的答案:
1、Whatdothefivenamesonthewin’sheadrepresent?
2、Whatdoesthereadingsymbolize?
3、WhydoesvandaMissJoaquimbecomethenationalflowerofSingapore?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如期完成了Reading,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效率。
2、创新导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快乐阅读材料涉及到天文地理、环境保护、自然灾害、工作生活、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各个领域,体裁广泛,教师适当地介绍一些与课文有关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激发学生获取信息的兴趣和欲望。
在教学初三英语上册Unit8whydon’tyousetherascarf?时,我先向学生介绍了俄国、德国人送礼物的习惯,然后结合学习Self-check中的第二部分让学生了解其他国家送礼物的习惯?使得学生们的阅读兴趣陡增,不知不觉地就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3、狠抓基本功。在教学中,根据遗忘规律,引导学生有计划地经常浮现英语词汇,克服遗忘规律。课堂上教单词时,让学生对所学的词汇进行重复识记,加深印象;讲解课文时,结合教材的内容自然地再现;课后练习时,安排相应的听写翻译、完成句子、同义搭配……使学生在多次的复现中巩固所学词汇并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有新词就要整理,加以记忆,建立自己的“小字典”,为提高英语阅读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速度和概括能力
1、略读。通过整体粗读,领略内容大意。一篇文章通常是围绕一个中心展开的,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找出主题句,抓住中心,使学生理解主题句与文章的具体事实的细节的关系,没有主题句的段落就引导学生依靠段落中的衔接句来分析、推断和概括段落的大意,从而达到整体理解的目的,获得文章表达的正确的信息。
2、精读。一篇文章不能只满足于做题,英语的阅读能力是一项综合素质,它必须建立在丰富的词汇量,良好的语感和语法知识上,而这些能力的培养都来自于精读,并让学生带着目标精读。一是圈出生词和有用的固定短语,要求学生在生词表中查出生词的发音和含义,并能仿造一些句子。二是讲解,分析长难句。三是抓住主要内容,口头复述课文,这个步骤锻炼了学生组织语言、口头表达能力,以及瞬间记忆单词、词组的能力,为课后牢固的掌握语言点提供了基础。
四、培养创造性的阅读能力,提高仿写、改写能力。
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为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仿写,改写能力搭建了平台。
1、设疑启智,营造创新氛围。英语课堂教学中每一教学步骤都应多设信息沟,层层递进,设计灵活性较大的思考题,培养学生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
2、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新颖别致,并能唤起学生共鸣的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集体讨论,集思广益;也可以用所教的知识,让学生自由地求异发散。如:学完初三英语上册Unit8《Whydon’tyoulearmtosingEnglishsongs?》后让学生写一写关于自已提高英语的好方法。尽量不使用Reading中提到的办法。这样可以创新意识来灵活运用语言知识,让学生凭自己的能力解决新问题,掌握新知识。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的过程中,通过大量的阅读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习惯、阅读技巧与能力,以此推动学生的概括与抽象、分析与综合、推理与判断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教学中,不断实践,加强训练,才有希望使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水平有较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