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教学反思总结(黄萍)(5篇)

时间:2019-05-13 20:12: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三语文教学反思总结(黄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三语文教学反思总结(黄萍)》。

第一篇:初三语文教学反思总结(黄萍)

初三语文教学反思

黄萍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初三语文的教学工作,在工作中,我感觉到,兴趣和智力是嫡亲姐妹,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如果一个人对认识事物缺乏浓厚的兴趣,那他的智力的培养和发展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因而培养兴趣是培养智力和能力的必要前提和条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兴趣的培养对于初中学生和语文教学更具有特殊的意义。

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正处于一个由幼稚到成熟的过渡时期,单纯热情但自制能力、意志能力较差,他们做事大多凭兴趣去做,对那些自己不感兴趣而又必须要学习的功课缺乏高中学生那样清醒的认识、理智的把握和持久的精神,一、以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具有感染的功能,能提高课堂情绪的兴奋性和对教学内容的接受性,是学生智力的催化剂。语文教材大多数都充满了深厚的感情,更有不少抒情名篇,教师如果能够饱含激情进行课堂教学,那么,教材的情感、教师的情感都可以感染学生,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让学生在积极健康的情感驱使下真正进入课文的意境,品尝学习语文的乐趣。

情感教育首先要引发情感。精心设计导语,为课堂创设浓郁的感情氛围,是引发情感的重要艺术手段。好的导语可以导引和控制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顺向心理定势和和谐的课堂气氛,形成良好的教学准备状态,使学生迅速进入预定的教学轨道,可以说是教学成功的基石。语文教学中,有许多情景交融的佳作,它们或激昂、或深沉、或喜悦、1

或悲愤,在开讲时,先适当导控一下学生的情感,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应。例如《沁园春·雪》,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先反复诵读体会诗人的思想,在此基础上全班赛读,激发学生诵读的积极性,以带动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最后教师进行范读,使学生情趣激昂,体验诗人博大的胸襟和伟大的英雄气概,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甚至有的学生就因此对我的课感兴趣,喜欢上了语文。

以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情绪的感染上,还应该使学生从本质上深刻理解、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把文章的情与理相互联系在一起。例如在学习《孔乙己》的时候,学生们感到孔乙己既可笑、又可怜,值得同情。这样的认识显然还是停留在课文的表层。于是我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造成孔乙己悲剧的根源,认识到封建科学制度和冷漠的旧社会的罪恶。

二、不断变化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常听常新。

好奇好胜是初中学生的特点之一,新异的刺激能引起他们的定向探究活动,因此初中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往往来自于新。一个老师的教学如果形式程式化,老是一成不变的模式,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感。反之,如果能不断更新和变化,就可有效地激发学生新的控求活动,保持与发展旺盛的求知欲。因此,我总是要求自己不断“求新”、“求异”,争取每节课都能给学生新的刺激。例如分析课文时,我摈弃了从头到尾分析讲解的模式,经常变换切入的角度,有时从开头切入(例《背景》),有时从结尾切入(例《看戏》),有时从标题讲起(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时从学生最喜欢的语段入手,有时从学生的疑点入手。在阅读课的设计上,我也经常变换花样,采取的形式有讨论型、竞赛型、摘记型、列提纲型、比较型、质疑型等等。读书的方法有淘汰朗读法、学生互相指定朗读法,分角色朗读法、竞赛朗读法、配乐朗读法等等。课堂教学小结有概括式、评仪式、归纳式、理序式、抒情式、承上启下式、检测式。由于经常变换各种方法,学生听课常听常新,从而有效地保持、巩固了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教法的变化更主要的应该体现在单元教学的整体设计上。教学单元是由互相作用和依赖的几篇课文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单元教学应从单元整体出发。对处理课文所使用的力量、教法以及整个单元的节奏作统筹安排,经过累积、整合、提升、迁移的基本途径完成单元教学目标。我在安排单元教学方面,一般是这样处理的:讲读课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读、析为辅,准确地传授知识,自读课以学生读练为主,教师点拨为辅,达到学生巩固新授知识、提高读说能力的目的;课外自读课,以学生读用为主,教师检查为辅,使学生能正确的迁移新授知识与能力。在节奏上通常是慢——快——慢。讲读课用慢板,让同学们反复朗读,细心品味,用尽可能多的教学手段讲透讲足。有了这个基础,在上自读课时学生很容易进入定向思维,理解比较到位,所以使放快节奏,抓住重点,展开比较、讨论。课外自读是完成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是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教学目标系统中的最高层级,所以我往往留给学生比较充裕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分析,并对学生的迁移能力进行认真的检查,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的纠正。这样,一个单元教下来,学生感既充实又轻松。

三、作文下水,思路与学生同步,而且对作文踏实评改,拒绝形式,提高学生写作兴趣

好些教师自己教学生写作文,其实自己并不见得会写作文,教师

不下水,那是隔靴搔痒,对学生的评批也不能对症下药。

长期以来,许多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对老师发还的作文本连看一眼也觉多余。为什么?排除一部分同学确实无心向学这一原因不考虑之后,我们发现,这种令我们老师深感伤心的现象,其实跟我们的作文批阅习惯有极大关系。

以前,我也认为在作文本上写上“中心(不)突出、选材(不)准确、形象(不)鲜明、语言(不)流畅”之类的眉批、总批,是批阅作文的最好做法,但我现在必须承认,这种做法,恰是最不可取的办法,因为它已变成了一种形式。说得不好听,它只是写给学校领导检查教学工作时看的,不是写给学生看的。学生需要老师的具体意见,例如文章开头如何吸引读者,中间如何波澜起伏,结尾如何出人意表,心理描写怎样显示性格,环境描写怎样衬托心情,外貌描写怎样凸显个性,语言简练该是什么样,活学活用(指袭用别人的结构甚或句子)该如何学,等等„„

根据一年来的实践,我们以为作文的评、批要注意下面几点:

(1)“评、批”少用或不用套话、空话,要明明白白地指出该文的优缺点。例如学生写“我的老师”之类的文章,运用了典型事例表现了一个老师的尽责、有爱心、渊博等优秀品质,我们评他写得好,就不必说“中心突出、选材恰当”等套话,我们应在文中每一个事例旁注明该事反映了老师的什么品质,并在文末写下这样的总评:“文中的老师很使我感动,我希望也能像他一样。”假如文中有个别事例是多余的,甚至是有碍中心的表达的,就要把它圈出来,在旁边注明“此处应删(改)”,并写出具体理由。

(2)“评、批”用语尽量使用商量、谈话的语气。学生认认真真

写下一篇文章,是学生的一项劳动成果,我们通过批改,目的是提高他的水平,不是如报刊编辑那样只需决定取舍。我们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学生也会因此而受感染,反过来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也就不会冷漠地对待我们的“评、批”。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我们的“评、批”采取了商谈的语气,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极大的尊重,必然会从心理上非常自觉地接受老师的指导。只有做到这一点,我们的“评、批”才能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

(3)“评、批”的形式要灵活,要做到个别辅导与全面提高相结合。“评、批”不一定在作文簿上写,也可以在课堂上讲;不一定只有老师评,也可以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小组讨论;不一定只有老师评学生的习作,也可以让同学评老师写的同题的文章。总之,不管哪一种形式,只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写作水平,我们都可以去尝试采用。

(4)“评、批”重点在表扬优秀,评语的导向重在指导和鼓励,拒绝批评式说教。因为我们要让其他同学有一个学习的对象,前进的方向,而不是吓唬他们谁写得差。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见成效的方法

我认为初中语文老师要保证教学质量,必须下大功夫培养和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兴趣培养起来了,一切事都迎刃而解。

以上就是我对初三语文复习课的一点反思,不足之处还望指正。

第二篇:初三语文教学反思总结

初三语文教学反思总结

初三学生在初中学习的最后阶段,如何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成绩,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关于初三语文教学反思总结以供各位语文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反思和借鉴,关于初三语文教学反思总结我们一起来学习和分享吧!

本学期,我担任初三语文的教学工作,在工作中,我感觉到,兴趣和智力是嫡亲姐妹,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如果一个人对认识事物缺乏浓厚的兴趣,那他的智力的培养和发展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因而培养兴趣是培养智力和能力的必要前提和条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兴趣的培养对于初中学生和语文教学更具有特殊的意义。

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正处于一个由幼稚到成熟的过渡时期,单纯热情但自制能力、意志能力较差,他们做事大多凭兴趣去做,对那些自己不感兴趣而又必须要学习的功课缺乏高中学生那样清醒的认识、理智的把握和持久的精神,一、以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具有感染的功能,能提高课堂情绪的兴奋性和对教学内容的接受性,是学生智力的催化剂。语文教材大多数都充满了深厚的感情,更有不少抒情名篇,教师如果能够饱含激情进行课堂教学,那么,教材的情感、教师的情感都可以感染学生,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让学生在积极健康的情感驱使下真正进入课文的意境,品尝学习语文的乐趣。

情感教育首先要引发情感。精心设计导语,为课堂创设浓郁的感情氛围,是引发情感的重要艺术手段。好的导语可以导引和控制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顺向心理定势和和谐的课堂气氛,形成良好的教学准备状态,使学生迅速进入预定的教学轨道,可以说是教学成功的基石。语文教学中,有许多情景交融的佳作,它们或激昂、或深沉、或喜悦、或悲愤,在开讲时,先适当导控一下学生的情感,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应。例如《沁园春·雪》,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先反复诵读体会诗人的思想,在此基础上全班赛读,激发学生诵读的积极性,以带动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最后教师进行范读,使学生情趣激昂,体验诗人博大的胸襟和伟大的英雄气概,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甚至有的学生就因此对我的课感兴趣,喜欢上了语文。

以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情绪的感染上,还应该使学生从本质上深刻理解、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把文章的情与理相互联系在一起。例如在学习《孔乙己》的时候,学生们感到孔乙己既可笑、又可怜,值得同情。这样的认识显然还是停留在课文的表层。于是我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造成孔乙己悲剧的根源,认识到封建科学制度和冷漠的旧社会的罪恶。

二、不断变化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常听常新。

好奇好胜是初中学生的特点之一,新异的刺激能引起他们的定向探究活动,因此初中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往往来自于新。一个老师的教学如果形式程式化,老是一成不变的模式,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感。反之,如果能不断更新和变化,就可有效地激发学生新的控求活动,保持与发展旺盛的求知欲。因此,我总是要求自己不断“求新”、“求异”,争取每节课都能给学生新的刺激。例如分析课文时,我摈弃了从头到尾分析讲解的模式,经常变换切入的角度,有时从开头切入(例《背景》),有时从结尾切入(例《枣核》、《看戏》),有时从标题讲起(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时从学生最喜欢的语段入手,有时从学生的疑点入手。在阅读课的设计上,我也经常变换花样,采取的形式有讨论型、竞赛型、摘记型、列提纲型、比较型、质疑型等等。读书的方法有淘汰朗读法、学生互相指定朗读法,分角色朗读法、竞赛朗读法、配乐朗读法等等。课堂教学小结有概括式、评仪式、归纳式、理序式、抒情式、承上启下式、检测式。由于经常变换各种方法,学生听课常听常新,从而有效地保持、巩固了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

教法的变化更主要的应该体现在单元教学的整体设计上。教学单元是由互相作用和依赖的几篇课文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单元教学应从单元整体出发。对处理课文所使用的力量、教法以及整个单元的节奏作统筹安排,经过累积、整合、提升、迁移的基本途径完成单元教学目标。我在安排单元教学方面,一般是这样处理的:讲读课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读、析为辅,准确地传授知识,自读课以学生读练为主,教师点拨为辅,达到学生巩固新授知识、提高读说能力的目的;课外自读课,以学生读用为主,教师检查为辅,使学生能正确的迁移新授知识与能力。在节奏上通常是慢——快——慢。讲读课用慢板,让同学们反复朗读,细心品味,用尽可能多的教学手段讲透讲足。有了这个基础,在上自读课时学生很容易进入定向思维,理解比较到位,所以使放快节奏,抓住重点,展开比较、讨论。课外自读是完成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是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教学目标系统中的最高层级,所以我往往留给学生比较充裕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分析,并对学生的迁移能力进行认真的检查,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的纠正。这样,一个单元教下来,学生感既充实又轻松。

三、对作文踏实评改,拒绝形式,提高学生写作兴趣

长期以来,许多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对老师发还的作文本连看一眼也觉多余。为什么?排除一部分同学确实无心向学这一原因不考虑之后,我们发现,这种令我们老师深感伤心的现象,其实跟我们的作文批阅习惯有极大关系。

以前,我也认为在作文本上写上“中心(不)突出、选材(不)准确、形象(不)鲜明、语言(不)流畅”之类的眉批、总批,是批阅作文的最好做法,但我现在必须承认,这种做法,恰是最不可取的办法,因为它已变成了一种形式。说得不好听,它只是写给学校领导检查教学工作时看的,不是写给学生看的。学生需要老师的具体意见,例如文章开头如何吸引读者,中间如何波澜起伏,结尾如何出人意表,心理描写怎样显示性格,环境描写怎样衬托心情,外貌描写怎样凸显个性,语言简练该是什么样,活学活用(指袭用别人的结构甚或句子)该如何学,等等„„

根据一年来的实践,我们以为作文的评、批要注意下面几点:

(1)“评、批”少用或不用套话、空话,要明明白白地指出该文的优缺点。例如学生写“我的老师”之类的文章,运用了典型事例表现了一个老师的尽责、有爱心、渊博等优秀品质,我们评他写得好,就不必说“中心突出、选材恰当”等套话,我们应在文中每一个事例旁注明该事反映了老师的什么品质,并在文末写下这样的总评:“文中的老师很使我感动,我希望也能像他一样。”假如文中有个别事例是多余的,甚至是有碍中心的表达的,就要把它圈出来,在旁边注明“此处应删(改)”,并写出具体理由。

(2)“评、批”用语尽量使用商量、谈话的语气。学生认认真真写下一篇文章,是学生的一项劳动成果,我们通过批改,目的是提高他的水平,不是如报刊编辑那样只需决定取舍。我们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学生也会因此而受感染,反过来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也就不会冷漠地对待我们的“评、批”。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我们的“评、批”采取了商谈的语气,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极大的尊重,必然会从心理上非常自觉地接受老师的指导。只有做到这一点,我们的“评、批”才能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

(3)“评、批”的形式要灵活,要做到个别辅导与全面提高相结合。“评、批”不一定在作文簿上写,也可以在课堂上讲;不一定只有老师评,也可以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小组讨论;不一定只有老师评学生的习作,也可以让同学评老师写的同题的文章。总之,不管哪一种形式,只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写作水平,我们都可以去尝试采用。

(4)“评、批”重点在表扬优秀,因为我们要让其他同学有一个学习的对象,前进的方向,而不是吓唬他们谁写得差。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见成效的方法

我认为初中语文老师要保证教学质量,必须下大功夫培养和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兴趣培养起来了,一切事都好办;兴趣培养不起来,往往会劳而无功。

第三篇:初三语文教学反思

初三语文教学反思

初三语文教学反思1

从小学第一次上作文课就听老师讲过,写作文切忌虎头蛇尾,让文章显得完整是成功作文的一地步。直到今天站在讲台上成为一名老师,面对学生们,我却忽视了这个关键的问题,尽管不是教学生们写作文,但是从一而终,有头有尾,我认为也是每一科教学的关键。

按照计划,我在上周的主要课程是水的净化的实验,并且是在实验室进行的,对于初三学生,已经对水净化的相关知识有了铺垫,而到实验室也只是对这部分进行总结后,让学生体验一下简便有序的实验过程。可是作为实习教师的我,珍惜每一次上课的机会,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是我追求的目标,所以以代入知识为开篇的.导课不免太过乏味,于是通过查阅资料和联想迁移,我将《鲁宾逊漂流记》中的鲁滨逊饮水作为导入新课的对象。鲁滨逊因为流落到荒岛上没有水喝,只能取来泥水,那么如何进行处理才能饮用?这样一个关于文学的小常识既能与如今学生学情相符合又能调动学生兴趣和积极性,因此我对这节课的备课内容感到较为满意。

认真的备课加上学生们的积极表现,自认为实验室的第一次授课圆满结束了,我也舒了一口气。课下与师傅杨老师的交流中我才发现自己的讲课还是存在小瑕疵的,经过师傅的阐述,我把自己的问题总结为“虎头蛇尾”。用鲁滨逊的荒岛窘境做引入,最后却以学生实验成果草草结束,使得整个课程设计的主线有头无尾,这不免让学生们困惑,因为他们更期待知道的是鲁滨逊到底是如何将泥水进行净化的,以及这样净化的水到底能不能引用。事实上,在实验过程中也有学生问我这样的水是不是就可以喝了,我也一样向他们解释这样的水不能饮用的事实,但没有将结果以一块独立的内容安排在整个讲授过程中,也算是一个教学漏洞了。切忌虎头蛇尾,成为我今后教学过程中的一个警示。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新颖的课程导入会为你的课程增添光彩,学生们的积极反应也会让你整个授课过程游刃有余。而从一而终,善始善终,不仅能让授课人本身感到课程的完整性,增强自身的信心,还能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得到集体讨论与结论,积累知识,拓宽视野。

初三语文教学反思2

以往的初三语文教学,把学生禁锢在小小教室里,与世隔绝,“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这样做肯定不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其中重要一点,就是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我们至少能够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

一方面要大力改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不应仅限于读书、写字、答问,而应充盈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小课堂连着大世界”。

另一方面要拓宽语文教学的途径、形式。教学资料、形式、途径要向自然、社会、现实生活开放,也就是说,必要时语文教学要走出去。还要重视课外阅读、课外习作的指导,使学生把课内学习所得迁移到课外学习中去。

课内阅读教学中决定了语文课文的经典性、基础性和示范性。课文应当是精品,文质兼美,在思想资料上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在用词、造句、布局、谋篇、文风等方面有务必的典范性。因而课文也就成了知识、潜力、思想教育和审美情趣的载体,为重要的是课文能够使学生掌握带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知识和潜力,使学生学会从特殊到一般,举一反三,更好地在课外进行其它类似文章的学习阅读。阅读教学离不开课外阅读,二者务必相互结合,互补互助。

课文阅读教学是基础,对课外阅读起着指导作用;课外阅读是课内的`延续和补充,反过来丰富并深化课文的阅读学习。真正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当前应当重视的是,课堂上,个性是低年级课堂上,过于注意形式,表面上快快乐乐、热热闹闹,用超多的非语文活动挤占了学语文的时光,结果快乐有余,收效不大,没能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学习的基础,这是与课程改革的目标背道而驰的。至于课外语文活动,有的目的不明,组织不利,时光花了不少,学生在学语文、用语文上收获不大。这就需要加强目的性,减少盲目性;加强计划性,减少随意性;要切实可行,讲求实效。

语文课程改革,要致力于每个学生语文素养的构成与发展。语文素养的核心是什么?是语文潜力。因此,我们务必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包括必要的语文知识,较强的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潜力,基本的学习方法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的基础不仅仅仅是扎实的,也是可持续发展的。

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潜力,这是以往的语文教学比较忽视的。培养创新潜力,核心是独立思考潜力,还有丰富的想象力。怎样培养呢?比如,在识字教学中培养独立分析、识记字形的潜力;在阅读教学中培养读文章想画面的潜力,激活想象力;鼓励学生发表独特感受和个人见解,说真实想法,不人云亦云;在作文教学中引导观察,鼓励发现,提倡写个性化作文,增加想象作文的练习。

当前我们教师应当警惕的是,在阅读和作文教学中存在盲目追求新异的现象。个性是在阅读教学中,要处理好培养求异思维与培养求同思维的关系。不是想法、说法越新越好,越与众不一样越好。关键是要说真话,说自我的话,表达自我的真情实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推进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的和谐发展。

初三语文教学反思3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悄悄地发生变化,语文课堂逐渐“活”了起来。我在讲这一节公开课的时候,充分利用一切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上孩子们热情高涨,敢想敢说。真可谓是活而不乱。然而,用心观察便能发现课堂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一、一味追求热闹而忽略双基

新课改以来,“课堂气氛是否活跃”成了评价一堂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为了避免课堂上出现冷冷清清的场面,许多教师在设计教学时,挖空心思,花样百出,穿插了诸如游戏、表演、画画、采访等能强调学生积极性的活动。结果,一堂课下来,气氛是活跃了,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听课者也倍感轻松。可静心一想,这节课学生读了几遍书?提出了几个疑问?思考了几个问题?学会了哪些知识?发展了哪些能力?便又觉得这课活泼有余,扎实不足。我的这节课在起初的设计上,并不愿意把“孤独”的心情一直笼罩在课堂上,所以总是想尽一切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希望使学生走进孤独———承取孤独————享受孤独,在每一个环偵,我都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甚至作为老师,我本身就有点逃避了孤独。这节课比较轻松和愉悦,甚至大部分的时候我们都在笑声中度过的孩子享受到了走出孤独的喜悦,板书的创新设计,拓展训练的游戏设计等,使孩子感受到了乐趣。充满了新鲜之感。但是对于课本的双基问题,就显得比较少。课后我仔细寻找了原因。在授课的过程中,由于时间的关系,我的课堂容量大,可没有足够的时间完成教学内容,因此,就出现了课本知识讲解的很少的情况。课后仔细想想。在某些环节可以压缩设计。这样可以大大节省时间。另一方面,就是我太注重这节课的活动设计了,忽略了课本的内容,一味的达到情感价值态度观的教学目标,而忽略了双基的培养。我反思的结果是:我们不仅要从表面看课堂是否活跃,还要关注每个学生在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这些活动是否有益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也许活泼的课堂形式固然重要,但这不是终极目标,我们应通过创设一些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氛围,鼓励孆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高效率地进行思考、练习,使我们的教学真正做到在务实中求活,在求活中务实,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二、学生举手踊跃而思维肤浅

课堂上,举手积极与否是衡量学生思维是否活跃的重要标准。教师想方设法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经过训练,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的确增强了。但仔细观察,难免又会发现一些问题。不少的课堂上,老师的问题刚出口,学生便急于表现自我,小手齐刷刷高高举起,还不停地喊着“我”、“我”。如老师提出有难度的问题,学生也是这一表现。听学生的回答,大多数是低质量、比较肤浅的。也难怪,举手如此迅速,不是建立在精读文本、深入思考的基础上,见解怎么深刻?在这节课上,我提出了问题:请学生找寻主人公杜小康生活艰苦孤独的.句子,其中有一名同学很迅速的举起了手,回答到:鸭子向天叫了几声…”在场的老师和学生都笑了。这是描写鸭子的句子,并非是主人公的语句。课堂上孩子们举手踊跃。但是思维没有建立在精读课本的基础之上,所以出了一个大笑话。

因此,为了提高交流的质量,教师应引导学生专心倾听,细心揣摩,深入思考,虚心接纳,以免使学生养成以自我为中心、思维肤浅和浅尝辄止的不良学习习惯。

以上这两点,就是我这节课之后的一些思考。我希望在以后的课堂上,可以避免这样的错误。使知识和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孩子独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同时,也要提高他们对课本的深入思考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教学方式。才能真正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初三语文教学反思4

本周共听了三节课,都是九年级的复习课。听了这这四节课,我获益匪浅。

将近两年不教九年级了,真的对九年级的复习课很陌生了。讲课老师对这四节课的内容确实总结得很到位。

第一节是左世娟讲的说明文阅读。首先梳理考点,接着明确目标,再就是针对考点进行练习。在联系的过程中,由一般的他们到中考题,由易到难,不仅展示答案,还总结做题的方法。还让学生明确了中考的得分点。

第二节课是郭妮娜的作文课。首先让学生了解五类卷的要求。然后让学生分组批阅学生习作。再就是结合中考满分作文。进行阅读。最后进行考场作文辅导。这样,既让学生了解了考场作文的注意事项,又让学生明确了如何在考试中得到高分。

第三节是徐丽讲的赏析文章的语言。学案的设计非常全面、系统。从学案中我学到了不少东西。既有方法的指导又有联系巩固,还有做题的'总结。我认为老师讲的有点多。应该再多一点放给学生。

我认为,九年级的复习课应该再实一些,毕竟时间太少了,每一节课都很重要,老师必须充分的备课,达到课堂的高效。

第四篇:初三语文教学反思

初三语文教学反思

孙振2013年6月27日

2013年中考刚刚过去,本人有幸参加了中考语文阅卷工作,紧张的阅卷工作持续了五天(6月16日至6月20日),阅卷后忐忑地等待着中考成绩。成绩揭晓后,对照中考试卷和成绩,并根据自己在中考阅卷中的体会,及时地进行了反思,总结如下:

第一方面:中考试卷分析和阅卷的体会

1.试卷结构没有改变,依然延续近几年来的四大题型,100分制,120分钟。今年的改变在于第一年运用答题卡,实行网上阅卷。

2.从阅卷的情况来看,有不少同学不适应,答题卡使用不规范,个别同学题目答错位置,造成不必要的失分。全济宁市共62000学生参加考试,语文平均分65分。我们学校的语文平均分达到了71.6分,超过济宁市的平均分。

3.阅卷过程当中深刻的感觉到,字迹工整与否严重的影响学生的成绩,特别是作文成绩。但是字迹好,回答不到要点上,阅读当中依然不得分。

4.字词考查和背诵默写的考察都比较简单,全是《说明指导》上出现的题目。学生掌握的也较好。

5.古诗文的阅读都是《说明指导》上出现的重点篇目,解释词语和翻译句子只要抓住关键词就可以得分,谈启示回答不全面。

6.现代文阅读还是两篇,一篇议论性文章的阅读一篇散文的阅读,共9道题目,有4道题目的答案在原文中。其他一道题为论证方法,很简单;一道谈对幸福的理解,只要认真答就可得分。一道题概括内容,都能得分;一道题赏析语言,角度较多,只要答出一点即可,一道题句子的含义,难道较大。

7.作文《成长的快乐》,较普通的一道题目,但要写出彩不容易,平均分27分。

第二方面:以后教学的规划和设想

古人曰:“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总结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来年的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做呢?

首先,进一步强化集体备课的意识。发挥团队每个成员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备课组的战斗力。教师要拥有驾驭课堂的本领,就必须对教学内容深谙于心,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只有用心备好每一节课,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信心百倍,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其次,要培养学生认真对待语文的习惯。要取得好的成绩,首先要在思想上重视语文,在平时的行动中认真的对待语文。虽然是毕业年级,但是我们没有放弃教学常规的落实,坚持每周四次作业,每次作业都严格要求,对于不认真完成的同学,进行辅导,及时改错,保证语文作业都工整认真的完成。练习上坚持每周一练,以中考的形式训练学生,培养良好的应试能力。通过一年的训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第三,重视学法指导,要未雨绸缪、高屋建瓴地将知识点的梳理贯穿于整个初中阶段的教学过程中,使之系统化,使学生对知识点有一个从消化到内化到运用的过程。考试中类似的题目对他们来讲,就不会再具有如此的难度。

第四,文言文考查试题越来越具有强烈的背诵及迁移性质。文言文教学必须从初一开始偏重于授课的细致,细到每一个字的意义都不能马虎,引导学生字字落实、课课掌握,这样到初三才会游刃有余,增强课内知识迁移到课外的能力。

第五,现代文阅读的训练,注意分文体训练,在一定训练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性的阅读方法、答题技巧。然后打破文体的界限,以题型进行总结,告诉学生各类题型的做法及答题技巧。

第六,作文,在作文内容的训练中倡导写生活,写自己,写细节,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

活,认识自己的生活,抒写生活的感悟,写作方法上强调写细节,只有真实的细节描写才能感动读者。

第三方面:给新初三的建议

坚信新初三的老师将会比我们做得更好。但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特别是语文教学。一年来的初三教学的体验,希望能和新初三老师分享,避免我们的缺憾。

1.认真研究中考导向,明确教学和复习方向,加强备课和反思,及时调整教学角度,更准确的把握重难点,对考点进行重锤敲打,在教学和复习中做到心中有标、有纲,用最短的时间做最高效的工作。

2.提早做计划。初三语文复习应早一点开始,最好初三上学期结束新课,将初三下学期整个学期用来复习。第一轮古诗文复习,最好从九下倒着往七上复习,趁热打铁,事半功倍,减少遗忘,就能够从容的进行第二轮专题的复习。

3.总复习阶段“拉网式”的复习,会使师生产生疲劳和厌倦感,所以要紧扣《中考说明》突出重点、难点。对复习资料要精心设计、精心选择,避免机械训练、简单重复,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分类练习具有一定的阶段性,更好配合复习计划。综合练习分散到平时的教学中,每周一练,是经过多个学校检验的有效地方法,可以坚持。

4.重视基础,牢抓基础知识基础知识对所有的考生都很重要,大多数学生的差距也就在这,谁都不愿意在基础题上失分,也失不起分。重视基础,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5.纵观中考阅读题,其实是万变不离其宗,要让学生了解出题者的出题意图,熟悉并掌握一些经常出现的题型的答题技巧与规律,并能在阅读文训练中反复运用。教师必须多方收集信息,多方收集试题,以专题化的形式,把考点分类整理,按照不同的文体提炼方法。

6.在写作训练时要重视升格作文的训练。平时的训练中,一要重视书写;二要重视描写;三要重视开头、结尾。

中考还在继续,我们的教学也还在继续,我们的反思也不会就此停止。有不到之处请大家谅解。

第五篇:初三语文教学反思

初三语文教学反思

兴趣是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向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初三学生在初中学习的最后阶段,如何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成绩,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是一条好的方式。

本学期,我担任初三语文的教学工作,在工作中,我感觉到,兴趣和智力是嫡亲姐妹,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如果一个人对认识事物缺乏浓厚的兴趣,那他的智力的培养和发展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因而培养兴趣是培养智力和能力的必要前提和条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兴趣的培养对于初中学生和语文教学更具有特殊的意义。

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正处于一个由幼稚到成熟的过渡时期,单纯热情但自制能力、意志能力较差,他们做事大多凭兴趣去做,对那些自己不感兴趣而又必须要学习的功课缺乏高中学生那样清醒的认识、理智的把握和持久的精神,一、以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具有感染的功能,能提高课堂情绪的兴奋性和对教学内容的接受性,是学生智力的催化剂。语文教材大多数都充满了深厚的感情,更有不少抒情名篇,教师如果能够饱含激情进行课堂教学,那么,教材的情感、教师的情感都可以感染学生,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让学生在积极健康的情感驱使下真正进入课文的意境,品尝学习语文的乐趣。

情感教育首先要引发情感。精心设计导语,为课堂创设浓郁的感情氛围,是引发情感的重要艺术手段。好的导语可以导引和控制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顺向心理定势和和谐的课堂气氛,形成良好的教学准备状态,使学生迅速进入预定的教学轨道,可以说是教学成功的基石。语文教学中,有许多情景交融的佳作,它们或激昂、或深沉、或喜悦、或悲愤,在开讲时,先适当导控一下学生的情感,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应。例如《沁园春·雪》,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先反复诵读体会诗人的思想,在此基础上全班赛读,激发学生诵读的积极性,以带动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最后教师进行范读,使学生情趣激昂,体验诗人博大的胸襟和伟大的英雄气概,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甚至有的学生就因此对我的课感兴趣,喜欢上了语文。

以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情绪的感染上,还应该使学生从本质上深刻理解、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把文章的情与理相互联系在一起。例如在学习《孔乙己》的时候,学生们感到孔乙己既可笑、又可怜,值得同情。这样的认识显然还是停留在课文的表层。于是我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造成孔乙己悲剧的根源,认识到封建科学制度和冷漠的旧社会的罪恶。

二、不断变化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常听常新。

好奇好胜是初中学生的特点之一,新异的刺激能引起他们的定向探究活动,因此初中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往往来自于新。一个老师的教学如果形式程式化,老是一成不变的模式,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感。反之,如果能不断更新和变化,就可有效地激发学生新的控求活动,保持与发展旺盛的求知欲。因此,我总是要求自己不断“求新”、“求异”,争取每节课都能给学生新的刺激。例如分析课文时,我摈弃了从头到尾分析讲解的模式,经常变换切入的角度,有时从开头切入(例《背景》),有时从结尾切入(例《枣核》、《看戏》),有时从标题讲起(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时从学生最喜欢的语段入手,有时从学生的疑点入手。在阅读课的设计上,我也经常变换花样,采取的形式有讨论型、竞赛型、摘记型、列提纲型、比较型、质疑型等等。读书的方法有淘汰朗读法、学生互相指定朗读法,分角色朗读法、竞赛朗读法、配乐朗读法等等。课堂教学小结有概括式、评仪式、归纳式、理序式、抒情式、承上启下式、检测式。由于经常变换各种方法,学生听课常听常新,从而有效地保持、巩固了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

教法的变化更主要的应该体现在单元教学的整体设计上。教学单元是由互相作用和依赖的几篇课文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单元教学应从单元整体出发。对处理课文所使用的力量、教法以及整个单元的节奏作统筹安排,经过累积、整合、提升、迁移的基本途径完成单元教学目标。我在安排单元教学方面,一般是这样处理的:讲读课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读、析为辅,准确地传授知识,自读课以学生读练为主,教师点拨为辅,达到学生巩固新授知识、提高读说能力的目的;课外自读课,以学生读用为主,教师检查为辅,使学生能正确的迁移新授知识与能力。在节奏上通常是慢——快——慢。讲读课用慢板,让同学们反复朗读,细心品味,用尽可能多的教学手段讲透讲足。有了这个基础,在上自读课时学生很容易进入定向思维,理解比较到位,所以使放快节奏,抓住重点,展开比较、讨论。课外自读是完成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是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教学目标系统中的最高层级,所以我往往留给学生比较充裕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分析,并对学生的迁移能力进行认真的检查,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的纠正。这样,一个单元教下来,学生感既充实又轻松。

三、对作文踏实评改,拒绝形式,提高学生写作兴趣

长期以来,许多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对老师发还的作文本连看一眼也觉多余。为什么?排除一部分同学确实无心向学这一原因不考虑之后,我们发现,这种令我们老师深感伤心的现象,其实跟我们的作文批阅习惯有极大关系。

以前,我也认为在作文本上写上“中心(不)突出、选材(不)准确、形象(不)鲜明、语言(不)流畅”之类的眉批、总批,是批阅作文的最好做法,但我现在必须承认,这种做法,恰是最不可取的办法,因为它已变成了一种形式。说得不好听,它只是写给学校领导检查教学工作时看的,不是写给学生看的。学生需要老师的具体意见,例如文章开头如何吸引读者,中间如何波澜起伏,结尾如何出人意表,心理描写怎样显示性格,环境描写怎样衬托心情,外貌描写怎样凸显个性,语言简练该是什么样,活学活用(指袭用别人的结构甚或句子)该如何学,等等„„

根据一年来的实践,我们以为作文的评、批要注意下面几点:

(1)“评、批”少用或不用套话、空话,要明明白白地指出该文的优缺点。例如学生写“我的老师”之类的文章,运用了典型事例表现了一个老师的尽责、有爱心、渊博等优秀品质,我们评他写得好,就不必说“中心突出、选材恰当”等套话,我们应在文中每一个事例旁注明该事反映了老师的什么品质,并在文末写下这样的总评:“文中的老师很使我感动,我希望也能像他一样。”假如文中有个别事例是多余的,甚至是有碍中心的表达的,就要把它圈出来,在旁边注明“此处应删(改)”,并写出具体理由。

(2)“评、批”用语尽量使用商量、谈话的语气。学生认认真真写下一篇文章,是学生的一项劳动成果,我们通过批改,目的是提高他的水平,不是如报刊编辑那样只需决定取舍。我们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学生也会因此而受感染,反过来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也就不会冷漠地对待我们的“评、批”。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我们的“评、批”采取了商谈的语气,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极大的尊重,必然会从心理上非常自觉地接受老师的指导。只有做到这一点,我们的“评、批”才能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

(3)“评、批”的形式要灵活,要做到个别辅导与全面提高相结合。“评、批”不一定在作文簿上写,也可以在课堂上讲;不一定只有老师评,也可以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小组讨论;不一定只有老师评学生的习作,也可以让同学评老师写的同题的文章。总之,不管哪一种形式,只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写作水平,我们都可以去尝试采用。

(4)“评、批”重点在表扬优秀,因为我们要让其他同学有一个学习的对象,前进的方向,而不是吓唬他们谁写得差。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见成效的方法。我每带一届新生,都要调查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问题,但每一届的调查都不容人乐观——喜欢课文的学生总是少数,而害怕作文则是绝大多数学生的呼声,这其中的原因固然很复杂,但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则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因此,我认为初中语文老师要保证教学质量,必须下大功夫培养和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兴趣培养起来了,一切事都好办;兴趣培养不起来,往往会劳而无功。

下载初三语文教学反思总结(黄萍)(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三语文教学反思总结(黄萍)(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三语文教学反思(大全)

    初三语文教学反思 一.要训练学生自己习得知识的能力。 基础知识的学习可以很简单,老师报答案,学生记答案,但是长期下来,学生一个养成了惰性,二来,对听来的答案他们也难以真正掌握。......

    初三语文教学反思

    初三语文教学反思 20篇 初三语文教学反思 1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悄悄地发生变化,语文课堂逐渐“活” 了起来。我在讲这一节公开课的时......

    初三语文教学反思

    初三语文教学反思15篇 初三语文教学反思1 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因为第一年担任毕业班的教学工作,我内心十分紧张。语文总分150分,在中考中占分较重,比较重要。通......

    初三语文教学反思

    初三语文教学反思 初三语文教学反思1 新课程向所有奋战在一线的教师提出了一个最基本的且最具震撼力的口号:“教育理念的更新”。这个响亮的口号尤其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语......

    2011初三语文教学反思

    2011初三语文教学反思 2011年中考刚刚过去二十多天,这段时间的前期我们语文备课组同仁一方面参加了中考阅卷工作,一方面忐忑地等待着中考成绩,成绩揭晓后,大家坐下来对照中考试......

    初三语文教学反思

    初三语文教学反思 15篇 初三语文教学反思 1 初三语文教学与初一、初二有明显不同,他所有的指向都较势利,那就是一切为了中考,为了中考的一切。所以它的教学导向旨在引导学生应......

    初三语文教学反思

    初三语文教学反思 薄学剑 现在,教师仍然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原因。我们具有极大的影响力,能够让学生愉快,也能让学生痛苦;反言之,老师可能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启发灵感......

    初三语文教学反思

    初三语文教学反思 阚元才 2012年6月27日 2013年中考刚刚过去,忐忑地等待着中考成绩。成绩揭晓后,对照中考试卷和成绩,并根据自己在中考阅卷中的体会,及时地进行了反思,总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