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二年级(2)班语文教学反思
我担任了二年级(2)班语文教学工作,同时也是这个班的班主任。二年级上学期我就接手这个班,发现这个班学生纪律不是很好,原班有几个学生不守纪律,有两个学生上课特别最爱打架,每当老师讲课他们便也讲个不停,搞得一个课堂乱七八糟,课堂效率极差,针对这种情况,我便首先整顿纪律,我耐心的教育他们,给他们讲学习的重要性,要求他们一定要专心听讲,否则就做不出作业,一个人应该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不要只知道玩耍,或者以奖品,向谁和谁学习的方式激励他们。经过教育和刺激他们的自尊心,大部分学生能专心听讲了,还有个别学生有点反复的现象,管不住自己,我便采取点名提醒的方式。这样,纪律基本上算是整顿好了。
本班学生还有一个缺点是书写错差,做题粗心,错题多,原因是书写随意,不讲格式,作业做完了,从不检查,针对这种情况,我注意强调书写格式,并要求字写得慢些,写得工整,格式不对,书写不工整,一律重新做过,经过一段时间,书写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但题还是错得多,于是我在班上宣布了这样一条规矩,如果语文作业连续五次既工整又正确,老师就奖奖品,这样激发了优生的积极性,一部分学生是懒习惯了,对此无动于衷,怎么办呢?当然还有办法,每天作业错了的重新改过,改正确了才算过关,前一段时间,学生没有这个习惯,作业错了未改就走了,或干脆不交作业,老师一一清查,清查出来严肃处理,这样一来,作业基本交得齐,且学生也有改正错
题的习惯了。
慢慢的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逐渐养成了,教学工作也越来越轻松了。由于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从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深入研究教育教学方法,虚心向同事们求教,因为我知道课程是一种实践,只要用心钻研、探索、反思、总结经验,就可以把语文融入到孩子们当中,变成孩子们的笑脸,变成学生愉快的学习,变成学生更真实的发展。新课程要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变成一种真实的、动态的、发展的现实。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获取了点滴的教学经验:
一、学生在“玩” 中学语文,体验学习语文的快乐。
在识字方面,这一学期学生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学习利用汉字的表意特点来分析字形,并对认字方法有比较系统的归纳整理,学生基本上都学会了运用不同的认字方法来独立识字。在教学中,我还注重将学生引领到生活当中去识字,激起学生识字的极大热情。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整体识记生字,提倡个性化的识字方法。让学生寻找出自己认为最有效的识字方法,通过不断的求异,激活学生思维,“玩” 出价值。
二、在写字方面,我把写字当作美的鉴赏对象和陶冶高尚情操的工具,一直强调学生把字写得正确、工整、规范、漂亮。
《课标》中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一个人的字写得好与否,不仅仅是个人的“门面”,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他的学习习惯、意志品质及性格特点。因此,教学
时我采用了“读字、范写、评议、试写” 的程序:“读字” 时,让学生讨论“写这个字时哪一笔最关键”“写这个字哪一笔最容易写错”或“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等问题,整体把握写字的规律;在范写之时,让学生评议老师的范字,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把握写字的要领;让学生对老师评头论足,运用形体动作学写笔画、作业展览、评选书写闪耀明星等方法,激发了学生写字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写字的技巧。
三、在阅读教学中,我反对无目的多读,强调有层次的读书。
初读,将课文读正确,整体感知全文;再读,将课文读流利,理解课文中词句;研读,将课文读出感情,谈独特的理解与感受;练读,将课文读入心,积累语言文字。在不同层次的读中,教师同样鼓励个性化的学习。让学生自己想想有感情朗读课文的方法,彼此交流、逐步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挑出有价值的问题共同讨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四、在学生学习能力形成方面,提倡学生积极参与各项语文活动,学会参与、学会合作、学会尊重他人。
我教学中,我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确有所得。
第二篇:二年级语文优秀教学反思
二年级语文优秀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语文优秀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语文优秀教学反思1忠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精神道德严重滑坡的今天,重提忠孝,对独生子女这些“新新人类”来说,仍有现实借鉴的意义。所以我在教案设计时,紧紧结合课文内容打亲情牌,巧妙渗透亲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令人欣慰的是,通过反复的朗读体会和学习讨论,唤起了学生的亲情意识,许多学生通过日记和博客反思自己过去对双亲的言行,愧疚意识溢于言表,让人倍感欣慰。这是教案体现出的人文性最为成功的一面。
不过,毕竟是古文,古文知识积累相当重要。在教案设计时,除了朗读背诵突出外,对古文言知识的检查落实稍感不足,这一点,在辅导课安排的测验中已经表现了出来。另外,古文背诵对学生来说是难点,学生都有畏难情绪。我发现解决的较好的方法是:一要逐段推进,通过默写检查落实;二教师示范背诵能消除学生背诵的畏难情绪三奖励背诵也富有成效。
二年级语文优秀教学反思2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字,会写10个字,背诵课文。
2、认识“木”字旁,了解不同树的特点。
3、了解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激发热爱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15个字,会写10个字,了解不同树的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不同树的特点,热爱并保护大自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同学们,树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在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你认识身边的哪些大树呢?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首先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认识一下这些树朋友吧。
1、初读课文,做到一准五不。
2、在读课文,和同桌小伙伴比比谁读得通顺。
3、小声读课文,找到课文中出现的树宝宝,用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1、出示词语,检查认读情况。
2、去掉拼音检查。
3、观察梧、桐、枫、松、柏、桦、杉、桂
有什么相似点。
他们都是“木字旁”的字,都与树木有关。你还知道哪些带有“木”字旁的字?
4、书写指导“枫”
指导顺序:1、笔顺。2、压线。3、起笔。
5、交流识记其他生字
交流识字方法。注意“熟字加笔画”、“形近字对比”、“同音字”、“熟字去偏旁”、“拆部件”、“减笔画”等识字方法的运用。
1、看图识树朗读。
(1)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杨树高,榕树壮。结合图片理解“高”和“壮”的特点。
(2)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梧桐树叶像手掌。借助比喻句理解梧桐树叶的形状。可以说一说,你还知道什么树叶,用一个比喻句说说它的特点。
(3)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枫树秋天叶儿红。明白枫叶在秋天经霜变红的特点,可以借助古诗“霜叶红于二月花。”来理解。
(4)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松柏四季披绿装。可以引导学生赞美松柏耐寒的特点,理解其精神。
(5)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木棉喜暖在南方。了解南北方不同树木的特点。
(6)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桦树耐寒守北疆。了解南北方不同树木的特点。
(7)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银杏水杉活化石。明白活化石的含义。是指这种树古老而又稀少。
(8)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金桂开花满院香。理解桂子花开香飘十里的特点。
2、表演读课文。
五、我是小诗人。
柳条弯弯____
桃树花开____
银杏叶儿____
请小诗人们课下收集更多树宝宝的知识,写一首小诗读给爸爸妈妈听吧!
二年级语文优秀教学反思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带着一定的情感倾向的,或是积极主动地探究,或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精心设计情境,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带着积极的情绪学习,在一种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中,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本课的教学设计,我将教学内容设计为“聪明屋”“贝乐园”“神仙岛”三个环节,充分利用活泼的形象、生活化的场景等把学生的认识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学生将始终置身于“快乐”的学习情境中,情感活动的有效参与使学习成为了学生的一种主观需要。
“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某人在沙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她走过的路径,但若想知道她在路上看见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这番话道出了探究学习的重要价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励学生发现、探究知识,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探究活动中获得愉快和满足,增强他们学习语文的自信心。要成功地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带着教材走向学生,而不是把学生引向教材。·例如在“认一认,读一读”这一环节中,教材安排引导学生通过认读“马、车、舟”及含有这3个偏旁的5个汉字来学习归类识字的识记方法,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设计本环节时,我将“马、车、舟”这3个小伙伴融入到“聪明屋”这一情境,学生将和他们交朋友。喜悦之余,这一情境也很自然地激励学生接受他们带来的礼物——含有“马、车、舟”这3个偏旁的字宝宝,并和他们交朋友,进而探究并发现归类识字的识记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感受识记汉字的规律。在教学“读一读,想一想”这一环节中,我设计将6个成语安排在“贝乐园”中,6个成语朋友在等着我们和他们交朋友,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和他们打招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成语,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发现藏在中间的反义词,感受其中的趣味。最后让学生说说你还知道哪些藏有反义词的成语?学生智慧的火花迸现,说出了好多藏有反义词的成语“前思后想、左顾右盼、甘苦与共、南辕北辙、大材小用……”
如果在上前两题时抓紧一点,在上第三题时就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写出自己想说的话,那么效果会更好些。
二年级语文优秀教学反思4《最大的“书”》一课以人物的对话为主要叙述方式,涉及了自然科学的知识,讲述了在地质勘探员的眼里,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那上面有雨点留下的脚印,有波浪奔腾的足迹,有丰富的矿藏,还有由树叶、贝壳、小鱼组成的图画……教学前,我认为学生对本文的内容可能兴趣不大,没想到,课堂上,我刚出示课题《最大的“书”》,同学们就产生了许许多多的问题。当让大家说一说你想知道什么或者你想到了什么时,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手,有的说:“我想知道最大的书是什么书。”有的说“书,为什么要加引号呢?”还有的说:“最大的书到底有多大?”有一个小朋友说:“我知道书加上引号是因为它跟我们平时看的书不同。”学生学会了提出自己的见解,还能帮助其他小朋友解答问题,我禁不住鼓起掌来。教师要让学生学习的知识融会贯通,活学活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找答案,或者学生自己学会了学习的方法,那我们的教育才算成功。
在学习课文时,我说:“课文中最大的书是指什么?快读文找一找。”孩子们马上行动起来,很快,小手举起来了,孩子在念书上的句子,“岩石就是书呀!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那么书上的字是什么?”我说。孩子们马上找到了书上的句子“你看,这是雨点留下的痕迹,叫雨痕。这是波浪的足迹,叫波痕。还有些透明闪光的,是矿物。它们都是字呀!”“那么书上的画又是什么?”我说。“这儿有树叶,有贝壳,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呢!”孩子们说着,我引导他们读着,交流着,孩子们明白了最大的书就是指岩石,书上的字和画都是大自然创造的,接着,我请孩子们和同桌一起把课文再读,这回读,让他们自己选择人物,或者当川川,或者当叔叔,两个人就这么对读。孩子练习读后,又请我们的男孩女孩分开读。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也唤起了对大自然探究的兴趣。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感情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诊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教学中,尽管老师没有过多的讲解,但是,学生们对“岩石”这本最大的书已经有了相当的了解,而且对自然科学知识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
二年级语文优秀教学反思5一、多层次地朗读,在朗读中感悟
这是一篇童话,而语言生动,想象丰富是童话的一个显著特点。这篇文章也是如此。全文以小露珠从夜晚来到人间到早上岁阳光的照射而升腾、消失这段时间内的语言、动作来刻画了小露珠外表美心灵更美的可爱形象。
对文章的第二段教学,我充分发挥朗读在理解课文内容上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先自己朗读,找出小露珠来到了哪些地方?碰到了哪些小动物?初读了解课文内容,对关键词语我让学生边演边读,谈谈为什么这么读?抓住“蹦到”、“爬到”、“落到”来体会不同小动物的不同特性,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小露珠的外表美、心灵更美,这是文章的重点和难点,而对于这一篇语言清新的文章,如果我们用烦索的分析,势必会削弱本身的美感,学生似是而非被动接受了那些知识,因此在第七自然段的教学时,我就紧扣“笑着”两字,让学生面带笑容来读,思索:生命即将消逝,为什么可以如此潇洒?反复诵读。从而悟出小露珠的高尚品质,同时通过引读体会大家依依不舍的心情。整个教学设计,都试图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感悟。
二、找寻文章的空白点,寻求学习的台阶
文章的空白点是指文章中没有写出的,但却是我们发挥想象可以体会到的,如果我们在空白处引导学生思维、想象,将有助于我们理解课文内容,从而降低学习的台阶,突破难点。因此在设计中,在第二段中,我设计了小露珠又来到哪些地方?碰到了哪些小动物?他们是怎么赞美小露珠的?进一步体会小露珠言语美、外表美。
二年级语文优秀教学反思6本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教材处理、教学设计合理;教学环节连贯、驾驭课堂的能力良好;课堂中能启发学生想象,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来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和体悟,同时通过课外诗歌的鉴赏实现学生的创新能力;师生互动较好,能在轻松融洽的课堂气氛中实现教学目标;课件制作合理,美观,能够为教学服务
本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
1、教师应变能力还不够:要把握学生思维的流程动态,在学生思维火花闪烁的时机及时点拨。比如学生有创意的发言要及时评点而不能贻误极好的探究时机,要及时调整教学的程序,决不能墨守自己原定的设计。课堂中有一个地方可以依据学生的感悟或疑问来引导、启发学生,同时以幽默的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却没有能够充分利用;例;课堂质疑环节,有一个学生提了一个问题:“空山什么意思”,另一个学生主动站起来回答说:“空山就是山是空的”。同学们叽叽喳喳的说:“错了错了,山不是空的,山里面有人,因为诗句写到的是: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时候如果能够乘此机会说“同学们讲的很好,我们的陈小立同学为什么看不到浣女和渔舟呢?”这时因势利导,以此幽默的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并以此启发学生,将同学们引导到“空山”是“静”的意思,同时又因为山上树木茂密,虽已是深秋,仍然遮住了人们的活动,使人觉得山很安静。因此,我深刻的感到备课过程中没有充分的“备学生”,没有预计到学生会有类似的疑问或可能出现的灵感的火花,而以自己原有的教学设定泯灭了学生思维的火花,贻误良好的探究时机。
2、在创新部分,安排了学生讨论的环节,但时间不够充足
3、诗画音flash的播放没有播放完,这很可惜,可以将它当做是启发学生想象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检验自己想象的环节,也可以将它当作是学生鉴赏完诗作后的一次升华或是课堂的**,但可惜担心时间不够,没有播放完。
4、部分教学设计或所提问题可以设计的更好,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在讲到这几句描写的角度时,学生谈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一静一动,这是可以让学生找出这两句中体现静和动的字,学生便可找出是;照、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中体现动的词:归、下;这样在后面创新部分《鸟鸣涧》让学生找出以动衬静的词时就不会显的突兀。
5、课堂朗读还不够,教师有时可以适时的范读
二年级语文优秀教学反思7综合性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新课程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亮点,也是一种全新的课型。课堂上不仅要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实践性、探究性,还要注重听、说、读、写等能力的综合发展,为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整和,以及书本知识与实践运用的结合奠定基础。
讲课前我做了充分准备,上网查了有关“团结合作”方面的名言、谚语、俗语等资料,制作了和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并根据教学内容以申奥为主线,由浅入深设计了练习题,有机地把教学内容融入到情境中。对于区分形近字,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在教学时,学生的创造力和发现也是我没有想到的。先接触的两组形近字,“脑”和“恼”,“到”和“倒”。课堂上学生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
对于“脑”的理解:因为表示人的身体器官的字多数都带有‘月’字旁,所以‘月’字旁的“脑”可以组词大脑、头脑;而“烦恼、苦恼”多数与心情有关,所以是“忄”旁。对于“到和倒”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倒水”是人倒水喝,所以是“亻”旁;课堂上全体学生发言积极,学习兴趣高涨。
虽然课堂上学生掌握了一些知识,但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总结有以下几点:
1、要注重学习过程评价
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整个过程中,除了给予学生有效指导外,还应给予学生多一些鼓励,特别是一些学困生,哪怕活动过程的一点点进步和收获,都应充分肯定。
2、课堂上要注重调控
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在这堂课中主要是学生听和说的习惯不好,只注意自己要说,不注意认真听别人的发言;今后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注重培养他们的听说能力;要善于营造气氛,在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纪律要活而不乱。
这堂课让我又一次深刻地感受到,实施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组织教学时,必须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创造,在实践活动中培养自己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新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我将为之而不懈追求。
二年级语文优秀教学反思8在教学中,我把读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本文虽短小但感情充沛,令人振奋。基于这点考虑,在教学中我既充分发挥范读与指导读的作用,又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在第二自然段教学中,根据句式特点,设计了引读、接读的朗读方式。“登山则情满于山,看海则意溢于海。” 在老师饱满热情的感召下,全班学生振臂高呼:“我们成功了!”“我们爱北京!”“祖国万岁!” 此时此刻,他们仿佛就是人海歌潮中的一分子,与其说他们在朗读,不如说他们在用心感受。在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中,学生们对课文的感悟得到提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实现有机的整合。
这篇课文文字虽少,但所呈现出来的场面是恢宏的,气势是磅礴的。在学生从真正意义上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之后,我适时向同学推荐适合描写这个情境的成语:欢声雷动欣喜若狂载歌载舞灯火辉煌。这种设计把课程标准中关于积累的目标落到了实处。
二年级语文优秀教学反思9《画家和牧童》是一篇人物情感丰富,形象生动,内含深刻哲理,贴近学生认知水平的文章。教师引导学生在读(有感情的朗读)中感悟语言、改(动手改画)中感受语言、画(动笔标画词句)中学习语言等方面,动了脑子,下了功夫,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课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师生在学习课文时,突出了以读代讲的学习方式,以师评、学生互评的评读方式,鼓励和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促使学生较好的体会到了大画家戴嵩作画的认真态度和向小牧童求教的虚心精神、小牧童敢于提出反面意见的精神。在朗读指导方面,采取灵活多样的手段把学生带入到语言文字所表述的情境中,入情入境的文中人物的情感,进而创设了一种想读、爱读的读书氛围。
2、动手标画,培养习惯:
教师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自己动笔标画课文中的生字的生字所连成的词语,然后同位合作互相学习、交流标画的词语。在学习第3、4自然段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动笔标画“夸赞、称赞、赞扬”等近义词,并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这三个词语的意思。通过朗读相关的语句来理解这些词语。教师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教学思想贯穿于本节课。既注意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又为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边读书边标记的阅读习惯打下基础。
3、自觉参与,主动学习:
教师在引导学生看图时,引导学生主动展开合理的想象,充分体验画中人物的内心活动。师生在交流“还有什么人在夸赞大画家的画?”时,让学生领会到“纷纷夸赞”的意思。另外,教师又以让学生对大画家、小牧童说句话的交流形式,入情入境的体会他们的好品质。这样既注意了学生养成善于观察,敢于表述自己真实感受的习惯,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二年级语文优秀教学反思101、理解教材:
备课前教师要准确的理解教材,知道教学的重难点,知道每段、每句、甚至每字的含义和意图,了解训练重点,这样在上课时才能把握住学生的回答,给与学生正确的引导,让学生的能力得到训练,收获知识。我们所有老师一起钻研教材,为了弄清楚每句话的意思,查资料,请教自然老师有关植物的知识,确保教给学生知识的正确性;为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意思,自己一遍一遍的练习朗读,好给学生起到更好的示范作用;为让学生有感性认识,到处找葫芦,制作教具。能想到的我们都认真去做。
2、确定好教学思路。
一开始我们考虑到学生以前都是按顺序分析课文的,就想按照课文的顺序进行教学,可是经过研究这篇课文更适合倒叙,孩子们应该也可以接受,只要精心设计问题进行引导即可。所以就决定还是用倒叙来讲课文,随即制定出介绍葫芦导入——学习生字——分析课文(先说结果,再分析原因)的环节。课上完后,觉得这样决定是非常正确的,教师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只要教师做出适当的引导,学生就能说出你想要的答案。
3、逐字逐句推敲。
框架是基础,而往里添血和肉却是一件非常艰巨的任务。要设计好每一句话,想象学生有可能怎样回答,我要如何引导。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可是做起来却难得很,为了缕顺这些话,领导和我们语文组的老师挖空心思,一句一句的斟酌。反复修改,试讲完再修改,如此反复,直到满意为止。尤其是重点段落,为了让学生弄清种葫芦人只想要葫芦,不想要叶子的心里,老师们一遍又一遍的设计问题,一遍又一遍的演示应怎样让孩子理解种葫芦人想的、说的话的含义,以及怎样读出。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读法,进行研究,怎样使他们读正确。正因为这些都预想到了,上课时学生遇到问题,教师也就能临危不乱,做出正确的引导了。所以说课上的精彩源于课下的钻研。
4、环节设计优化
为了使学生更好理解更好的接受知识,我们对每一个环节,每一句话都是改了再改,变了再变的。就拿倒入介绍葫芦这段来说吧,刚开始想画简笔画,这样既显示教师的功底,又能引起学生注意,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可是画简笔画,速度太慢,不能显示出葫芦长得很好很茂盛的样子,也不能变黄,我们就决定去掉画画,这样一上课又觉得不够吸引人;于是改画葫芦为贴葫芦,费心费力的还请别的老师帮忙,终于弄出了三幅长得茂盛又有颜色变化的葫芦。大功告成心里格外高兴,可一实践却弄了一个手忙脚乱,贴上去,换背面难度比较大,还浪费时间,我们犹豫再三,不得以只能忍痛割爱把这个环节去掉,改为出示图片让学生看。真是费了一番周折又回到了原点。浪费了很多精力,最终也没用到,看似是无用功,可实际上却是经验的积累,相信以后再有类似的问题,我们会随机应,及时做出正确的选择的!
5、过渡语精心设计。
这课中的过渡语一环扣一环非常自然,很好的起到了课文上下衔接的作用。我想这主要是因为大环节里的每个小环节都定好了的缘故,根据环节编出过渡语,让每句过渡语中都存在下一步的任务,简洁明了就非常自然了。
6、要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
课上表扬能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表扬要针对学生的回答,根据教学选择词语。这些词语教师也都是事先准备好的,准备好了,遇到合适的机会,就有的表扬,这比单单一个你真棒要管用得多。家长看到自己孩子积极的回答问题,听到老师用很有水平的话表扬自己的孩子,心里都很高兴。
7、课上教师要真情流露
课上得好坏,还有关键的一点就是教师的感染。教师理解课文,爱学生,上课时就能把这些流露出来,自然就会变得语言亲切,表情自然,制造出气氛,使学生受到感染,自然被带入其中,从而更好的理解了课文意思,读出了非常有感情的课文。所以教师的表现能给学生很大的感染,教师必须注意自己的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
二年级语文优秀教学反思11《酸的和甜的》这篇课文是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迷惑了小松鼠和小兔子。如果不是小猴子敢于亲自尝尝,他们都将错过一顿美餐。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突破难点,理解“迫不急待”的意思,并用迫不急待说话,我准备了一串紫红色的葡萄。
教学片段如下:
师:小朋友们,忘记了吗?刚才老师不仅带大家去葡萄架下去看看,还摘了一串紫红色的葡萄,想吃吗?现在老师给大家一个机会,你们从座位上迫不急待地上台摘葡萄吃,快呀!迫不急待地上来吧。
生:冲啊!(摘葡萄)
师:你明白了“迫不急待”的意思了吗?
生:我激动地冲上来,就是“迫不急待”的意思。
生:我很想吃,心情很激动,就是“迫不急待”的意思。……
师;你能把刚才的行为用“迫不急待”说话吗?
生;老师让我们上台摘葡萄,我迫不急待地冲了上去。
师: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迫不急待地去做一件事,你能说说吗?
生:公交车来了,我迫不急待地上车。
生:上完体育课,我迫不急待地跑到班级喝水。
反思:
这个片段教学结束之后,我便让学生把葡萄放入抽屉,等下课之后再尝。课后认真地反思,觉得这样的处理方式不够理想。如果当时我能灵活地结合第七自然段的内容“小猴听了,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小松鼠和小兔子见它吃得这么开心,也尝了一颗。啊!真甜。”进行教学,让“小猴子们”把上台摘到的葡萄分给没摘到葡萄的“小松鼠”、“小兔子”们尝尝,让孩子们现场品尝葡萄,尝出味道,才能真正地领悟到做任何事都要亲自尝试的道理,更有效地发挥这串葡萄有作用。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深深地感触到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中,教育机智是多么重要。而这教育机智要在日常教学中多实践、多摸索、多积累。我想今后自己要在这方面多努力。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第三篇:二年级语文优秀教学反思
二年级语文优秀教学反思
二年级语文优秀教学反思1
《最大的“书”》一课以人物的对话为主要叙述方式,涉及了自然科学的知识,讲述了在地质勘探员的眼里,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那上面有雨点留下的脚印,有波浪奔腾的足迹,有丰富的矿藏,还有由树叶、贝壳、小鱼组成的图画……教学前,我认为学生对本文的内容可能兴趣不大,没想到,课堂上,我刚出示课题《最大的“书”》,同学们就产生了许许多多的问题。当让大家说一说你想知道什么或者你想到了什么时,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手,有的说:“我想知道最大的书是什么书。”有的说“书,为什么要加引号呢?”还有的说:“最大的书到底有多大?”有一个小朋友说:“我知道书加上引号是因为它跟我们平时看的书不同。”学生学会了提出自己的见解,还能帮助其他小朋友解答问题,我禁不住鼓起掌来。教师要让学生学习的知识融会贯通,活学活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找答案,或者学生自己学会了学习的方法,那我们的教育才算成功。
在学习课文时,我说:“课文中最大的书是指什么?快读文找一找。”孩子们马上行动起来,很快,小手举起来了,孩子在念书上的句子,“岩石就是书呀!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那么书上的字是什么?”我说。孩子们马上找到了书上的句子“你看,这是雨点留下的痕迹,叫雨痕。这是波浪的足迹,叫波痕。还有些透明闪光的,是矿物。它们都是字呀!”“那么书上的画又是什么?”我说。“这儿有树叶,有贝壳,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呢!”孩子们说着,我引导他们读着,交流着,孩子们明白了最大的书就是指岩石,书上的字和画都是大自然创造的,接着,我请孩子们和同桌一起把课文再读,这回读,让他们自己选择人物,或者当川川,或者当叔叔,两个人就这么对读。孩子练习读后,又请我们的男孩女孩分开读。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也唤起了对大自然探究的兴趣。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感情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诊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教学中,尽管老师没有过多的讲解,但是,学生们对“岩石”这本最大的书已经有了相当的了解,而且对自然科学知识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
二年级语文优秀教学反思2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字,会写10个字,背诵课文。
2、认识“木”字旁,了解不同树的特点。
3、了解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激发热爱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15个字,会写10个字,了解不同树的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不同树的特点,热爱并保护大自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树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在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你认识身边的哪些大树呢?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首先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认识一下这些树朋友吧。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做到一准五不。
2、在读课文,和同桌小伙伴比比谁读得通顺。
3、小声读课文,找到课文中出现的树宝宝,用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三、读认生字
1、出示词语,检查认读情况。
2、去掉拼音检查。
3、观察梧、桐、枫、松、柏、桦、杉、桂
有什么相似点。
他们都是“木字旁”的字,都与树木有关。你还知道哪些带有“木”字旁的字?
4、书写指导“枫”
指导顺序:1、笔顺。2、压线。3、起笔。
5、交流识记其他生字
交流识字方法。注意“熟字加笔画”、“形近字对比”、“同音字”、“熟字去偏旁”、“拆部件”、“减笔画”等识字方法的运用。
四、指导朗读课文
1、看图识树朗读。
(1)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杨树高,榕树壮。结合图片理解“高”和“壮”的特点。
(2)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梧桐树叶像手掌。借助比喻句理解梧桐树叶的形状。可以说一说,你还知道什么树叶,用一个比喻句说说它的特点。
(3)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枫树秋天叶儿红。明白枫叶在秋天经霜变红的特点,可以借助古诗“霜叶红于二月花。”来理解。
(4)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松柏四季披绿装。可以引导学生赞美松柏耐寒的特点,理解其精神。
(5)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木棉喜暖在南方。了解南北方不同树木的特点。
(6)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桦树耐寒守北疆。了解南北方不同树木的特点。
(7)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银杏水杉活化石。明白活化石的含义。是指这种树古老而又稀少。
(8)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金桂开花满院香。理解桂子花开香飘十里的特点。
2、表演读课文。
五、我是小诗人。
柳条弯弯____
桃树花开____
银杏叶儿____
六、拓展延伸:
请小诗人们课下收集更多树宝宝的知识,写一首小诗读给爸爸妈妈听吧!
二年级语文优秀教学反思3
1、理解教材:
备课前教师要准确的理解教材,知道教学的重难点,知道每
段、每句、甚至每字的含义和意图,了解训练重点,这样在上课时才能把握住学生的回答,给与学生正确的引导,让学生的能力得到训练,收获知识。我们所有老师一起钻研教材,为了弄清楚每句话的意思,查资料,请教自然老师有关植物的知识,确保教给学生知识的正确性;为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意思,自己一遍一遍的练习朗读,好给学生起到更好的示范作用;为让学生有感性认识,到处找葫芦,制作教具。能想到的我们都认真去做。
2、确定好教学思路。
一开始我们考虑到学生以前都是按顺序分析课文的,就想按照课文的顺序进行教学,可是经过研究这篇课文更适合倒叙,孩子们应该也可以接受,只要精心设计问题进行引导即可。所以就决定还是用倒叙来讲课文,随即制定出介绍葫芦导入——学习生字——分析课文(先说结果,再分析原因)的环节。课上完后,觉得这样决定是非常正确的,教师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只要教师做出适当的引导,学生就能说出你想要的答案。
3、逐字逐句推敲。
框架是基础,而往里添血和肉却是一件非常艰巨的任务。要设计好每一句话,想象学生有可能怎样回答,我要如何引导。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可是做起来却难得很,为了缕顺这些话,领导和我们语文组的老师挖空心思,一句一句的斟酌。反复修改,试讲完再修改,如此反复,直到满意为止。尤其是重点段落,为了让学生弄清种葫芦人只想要葫芦,不想要叶子的心里,老师们一遍又一遍的设计问题,一遍又一遍的演示应怎样让孩子理解种葫芦人想的、说的话的含义,以及怎样读出。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读法,进行研究,怎样使他们读正确。正因为这些都预想到了,上课时学生遇到问题,教师也就能临危不乱,做出正确的引导了。所以说课上的精彩源于课下的钻研。
4、环节设计优化
为了使学生更好理解更好的接受知识,我们对每一个环节,每一句话都是改了再改,变了再变的。就拿倒入介绍葫芦这段来说吧,刚开始想画简笔画,这样既显示教师的功底,又能引起学生注意,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可是画简笔画,速度太慢,不能显示出葫芦长得很好很茂盛的样子,也不能变黄,我们就决定去掉画画,这样一上课又觉得不够吸引人;于是改画葫芦为贴葫芦,费心费力的还请别的老师帮忙,终于弄出了三幅长得茂盛又有颜色变化的葫芦。大功告成心里格外高兴,可一实践却弄了一个手忙脚乱,贴上去,换背面难度比较大,还浪费时间,我们犹豫再三,不得以只能忍痛割爱把这个环节去掉,改为出示图片让学生看。真是费了一番周折又回到了原点。浪费了很多精力,最终也没用到,看似是无用功,可实际上却是经验的积累,相信以后再有类似的问题,我们会随机应,及时做出正确的选择的'!
5、过渡语精心设计。
这课中的过渡语一环扣一环非常自然,很好的起到了课文上下衔接的作用。我想这主要是因为大环节里的每个小环节都定好了的缘故,根据环节编出过渡语,让每句过渡语中都存在下一步的任务,简洁明了就非常自然了。
6、要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
课上表扬能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表扬要针对学生的回答,根据教学选择词语。这些词语教师也都是事先准备好的,准备好了,遇到合适的机会,就有的表扬,这比单单一个你真棒要管用得多。家长看到自己孩子积极的回答问题,听到老师用很有水平的话表扬自己的孩子,心里都很高兴。
7、课上教师要真情流露
课上得好坏,还有关键的一点就是教师的感染。教师理解课文,爱学生,上课时就能把这些流露出来,自然就会变得语言亲切,表情自然,制造出气氛,使学生受到感染,自然被带入其中,从而更好的理解了课文意思,读出了非常有感情的课文。所以教师的表现能给学生很大的感染,教师必须注意自己的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
二年级语文优秀教学反思4
本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教材处理、教学设计合理;教学环节连贯、驾驭课堂的能力良好;课堂中能启发学生想象,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来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和体悟,同时通过课外诗歌的鉴赏实现学生的创新能力;师生互动较好,能在轻松融洽的课堂气氛中实现教学目标;课件制作合理,美观,能够为教学服务
本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
1、教师应变能力还不够:要把握学生思维的流程动态,在学生思维火花闪烁的时机及时点拨。比如学生有创意的发言要及时评点而不能贻误极好的探究时机,要及时调整教学的程序,决不能墨守自己原定的设计。课堂中有一个地方可以依据学生的感悟或疑问来引导、启发学生,同时以幽默的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却没有能够充分利用;例;课堂质疑环节,有一个学生提了一个问题:“空山什么意思”,另一个学生主动站起来回答说:“空山就是山是空的”。同学们叽叽喳喳的说:“错了错了,山不是空的,山里面有人,因为诗句写到的是: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时候如果能够乘此机会说“同学们讲的很好,我们的陈小立同学为什么看不到浣女和渔舟呢?”这时因势利导,以此幽默的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并以此启发学生,将同学们引导到“空山”是“静”的意思,同时又因为山上树木茂密,虽已是深秋,仍然遮住了人们的活动,使人觉得山很安静。因此,我深刻的感到备课过程中没有充分的“备学生”,没有预计到学生会有类似的疑问或可能出现的灵感的火花,而以自己原有的教学设定泯灭了学生思维的火花,贻误良好的探究时机。
2、在创新部分,安排了学生讨论的环节,但时间不够充足
3、诗画音flash的播放没有播放完,这很可惜,可以将它当做是启发学生想象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检验自己想象的环节,也可以将它当作是学生鉴赏完诗作后的一次升华或是课堂的**,但可惜担心时间不够,没有播放完。
4、部分教学设计或所提问题可以设计的更好,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在讲到这几句描写的角度时,学生谈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一静一动,这是可以让学生找出这两句中体现静和动的字,学生便可找出是;照、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中体现动的词:归、下;这样在后面创新部分《鸟鸣涧》让学生找出以动衬静的词时就不会显的突兀。
5、课堂朗读还不够,教师有时可以适时的范读
二年级语文优秀教学反思5
《画家和牧童》是一篇人物情感丰富,形象生动,内含深刻哲理,贴近学生认知水平的文章。教师引导学生在读(有感情的朗读)中感悟语言、改(动手改画)中感受语言、画(动笔标画词句)中学习语言等方面,动了脑子,下了功夫,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课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师生在学习课文时,突出了以读代讲的学习方式,以师评、学生互评的评读方式,鼓励和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促使学生较好的体会到了大画家戴嵩作画的认真态度和向小牧童求教的虚心精神、小牧童敢于提出反面意见的精神。在朗读指导方面,采取灵活多样的手段把学生带入到语言文字所表述的情境中,入情入境的文中人物的情感,进而创设了一种想读、爱读的读书氛围。
2、动手标画,培养习惯:
教师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自己动笔标画课文中的生字的生字所连成的词语,然后同位合作互相学习、交流标画的词语。在学习第3、4自然段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动笔标画“夸赞、称赞、赞扬”等近义词,并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这三个词语的意思。通过朗读相关的语句来理解这些词语。教师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教学思想贯穿于本节课。既注意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又为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边读书边标记的阅读习惯打下基础。
3、自觉参与,主动学习:
教师在引导学生看图时,引导学生主动展开合理的想象,充分体验画中人物的内心活动。师生在交流“还有什么人在夸赞大画家的画?”时,让学生领会到“纷纷夸赞”的意思。另外,教师又以让学生对大画家、小牧童说句话的交流形式,入情入境的体会他们的好品质。这样既注意了学生养成善于观察,敢于表述自己真实感受的习惯,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二年级语文优秀教学反思6
忠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精神道德严重滑坡的今天,重提忠孝,对独生子女这些“新新人类”来说,仍有现实借鉴的意义。所以我在教案设计时,紧紧结合课文内容打亲情牌,巧妙渗透亲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令人欣慰的是,通过反复的朗读体会和学习讨论,唤起了学生的亲情意识,许多学生通过日记和博客反思自己过去对双亲的言行,愧疚意识溢于言表,让人倍感欣慰。这是教案体现出的人文性最为成功的一面。
不过,毕竟是古文,古文知识积累相当重要。在教案设计时,除了朗读背诵突出外,对古文言知识的检查落实稍感不足,这一点,在辅导课安排的测验中已经表现了出来。另外,古文背诵对学生来说是难点,学生都有畏难情绪。我发现解决的较好的方法是:一要逐段推进,通过默写检查落实;二教师示范背诵能消除学生背诵的畏难情绪三奖励背诵也富有成效。
二年级语文优秀教学反思7
《酸的和甜的》这篇课文是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迷惑了小松鼠和小兔子。如果不是小猴子敢于亲自尝尝,他们都将错过一顿美餐。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突破难点,理解“迫不急待”的意思,并用迫不急待说话,我准备了一串紫红色的葡萄。
教学片段如下:
师:小朋友们,忘记了吗?刚才老师不仅带大家去葡萄架下去看看,还摘了一串紫红色的葡萄,想吃吗?现在老师给大家一个机会,你们从座位上迫不急待地上台摘葡萄吃,快呀!迫不急待地上来吧。
生:冲啊!(摘葡萄)
师:你明白了“迫不急待”的意思了吗?
生:我激动地冲上来,就是“迫不急待”的意思。
生:我很想吃,心情很激动,就是“迫不急待”的意思。……
师;你能把刚才的行为用“迫不急待”说话吗?
生;老师让我们上台摘葡萄,我迫不急待地冲了上去。
师: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迫不急待地去做一件事,你能说说吗?
生:公交车来了,我迫不急待地上车。
生:上完体育课,我迫不急待地跑到班级喝水。
反思:
这个片段教学结束之后,我便让学生把葡萄放入抽屉,等下课之后再尝。课后认真地反思,觉得这样的处理方式不够理想。如果当时我能灵活地结合第七自然段的内容“小猴听了,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小松鼠和小兔子见它吃得这么开心,也尝了一颗。啊!真甜。”进行教学,让“小猴子们”把上台摘到的葡萄分给没摘到葡萄的“小松鼠”、“小兔子”们尝尝,让孩子们现场品尝葡萄,尝出味道,才能真正地领悟到做任何事都要亲自尝试的道理,更有效地发挥这串葡萄有作用。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深深地感触到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中,教育机智是多么重要。而这教育机智要在日常教学中多实践、多摸索、多积累。我想今后自己要在这方面多努力。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二年级语文优秀教学反思8
综合性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新课程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亮点,也是一种全新的课型。课堂上不仅要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实践性、探究性,还要注重听、说、读、写等能力的综合发展,为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整和,以及书本知识与实践运用的结合奠定基础。
讲课前我做了充分准备,上网查了有关“团结合作”方面的名言、谚语、俗语等资料,制作了和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并根据教学内容以申奥为主线,由浅入深设计了练习题,有机地把教学内容融入到情境中。对于区分形近字,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在教学时,学生的创造力和发现也是我没有想到的。先接触的两组形近字,“脑”和“恼”,“到”和“倒”。课堂上学生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
对于“脑”的理解:因为表示人的身体器官的字多数都带有‘月’字旁,所以‘月’字旁的“脑”可以组词大脑、头脑;而“烦恼、苦恼”多数与心情有关,所以是“忄”旁。对于“到和倒”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倒水”是人倒水喝,所以是“亻”旁;课堂上全体学生发言积极,学习兴趣高涨。
虽然课堂上学生掌握了一些知识,但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总结有以下几点:
1、要注重学习过程评价
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整个过程中,除了给予学生有效指导外,还应给予学生多一些鼓励,特别是一些学困生,哪怕活动过程的一点点进步和收获,都应充分肯定。
2、课堂上要注重调控
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在这堂课中主要是学生听和说的习惯不好,只注意自己要说,不注意认真听别人的发言;今后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注重培养他们的听说能力;要善于营造气氛,在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纪律要活而不乱。
这堂课让我又一次深刻地感受到,实施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组织教学时,必须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创造,在实践活动中培养自己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新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我将为之而不懈追求。
二年级语文优秀教学反思9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带着一定的情感倾向的,或是积极主动地探究,或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精心设计情境,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带着积极的情绪学习,在一种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中,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本课的教学设计,我将教学内容设计为“聪明屋”“贝乐园”“神仙岛”三个环节,充分利用活泼的形象、生活化的场景等把学生的认识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学生将始终置身于“快乐”的学习情境中,情感活动的有效参与使学习成为了学生的一种主观需要。
“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某人在沙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她走过的路径,但若想知道她在路上看见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这番话道出了探究学习的重要价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励学生发现、探究知识,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探究活动中获得愉快和满足,增强他们学习语文的自信心。要成功地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带着教材走向学生,而不是把学生引向教材。·例如在“认一认,读一读”这一环节中,教材安排引导学生通过认读“马、车、舟”及含有这3个偏旁的5个汉字来学习归类识字的识记方法,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设计本环节时,我将“马、车、舟”这3个小伙伴融入到“聪明屋”这一情境,学生将和他们交朋友。喜悦之余,这一情境也很自然地激励学生接受他们带来的礼物——含有“马、车、舟”这3个偏旁的字宝宝,并和他们交朋友,进而探究并发现归类识字的识记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感受识记汉字的规律。在教学“读一读,想一想”这一环节中,我设计将6个成语安排在“贝乐园”中,6个成语朋友在等着我们和他们交朋友,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和他们打招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成语,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发现藏在中间的反义词,感受其中的趣味。最后让学生说说你还知道哪些藏有反义词的成语?学生智慧的火花迸现,说出了好多藏有反义词的成语“前思后想、左顾右盼、甘苦与共、南辕北辙、大材小用……”
如果在上前两题时抓紧一点,在上第三题时就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写出自己想说的话,那么效果会更好些。
二年级语文优秀教学反思10
在教学中,我把读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本文虽短小但感情充沛,令人振奋。基于这点考虑,在教学中我既充分发挥范读与指导读的作用,又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在第二自然段教学中,根据句式特点,设计了引读、接读的朗读方式。“登山则情满于山,看海则意溢于海。”在老师饱满热情的感召下,全班学生振臂高呼:“我们成功了!”“我们爱北京!”“祖国万岁!”此时此刻,他们仿佛就是人海歌潮中的一分子,与其说他们在朗读,不如说他们在用心感受。在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中,学生们对课文的感悟得到提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实现有机的整合。
这篇课文文字虽少,但所呈现出来的场面是恢宏的,气势是磅礴的。在学生从真正意义上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之后,我适时向同学推荐适合描写这个情境的成语:欢声雷动欣喜若狂载歌载舞灯火辉煌。这种设计把课程标准中关于积累的目标落到了实处。
第四篇:二年级语文《鹿柴》优秀教学反思
本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教材处理、教学设计合理;教学环节连贯、驾驭课堂的能力良好;课堂中能启发学生想象,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来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和体悟,同时通过课外诗歌的鉴赏实现学生的创新能力;师生互动较好,能在轻松融洽的课堂气氛中实现教学目标;课件制作合理,美观,能够为教学服务
本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
1、教师应变能力还不够:要把握学生思维的流程动态,在学生思维火花闪烁的时机及时点拨。比如学生有创意的发言要及时评点而不能贻误极好的探究时机,要及时调整教学的程序,决不能墨守自己原定的设计。课堂中有一个地方可以依据学生的感悟或疑问来引导、启发学生,同时以幽默的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却没有能够充分利用;例;课堂质疑环节,有一个学生提了一个问题:“空山什么意思”,另一个学生主动站起来回答说:“空山就是山是空的”。同学们叽叽喳喳的说:“错了错了,山不是空的,山里面有人,因为诗句写到的是: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时候如果能够乘此机会说“同学们讲的很好,我们的陈小立同学为什么看不到浣女和渔舟呢?”这时因势利导,以此幽默的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并以此启发学生,将同学们引导到“空山”是“静”的意思,同时又因为山上树木茂密,虽已是深秋,仍然遮住了人们的活动,使人觉得山很安静。因此,我深刻的感到备课过程中没有充分的“备学生”,没有预计到学生会有类似的疑问或可能出现的灵感的火花,而以自己原有的教学设定泯灭了学生思维的火花,贻误良好的探究时机。
2、在创新部分,安排了学生讨论的环节,但时间不够充足
3、诗画音flash的播放没有播放完,这很可惜,可以将它当做是启发学生想象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检验自己想象的环节,也可以将它当作是学生鉴赏完诗作后的一次升华或是课堂的**,但可惜担心时间不够,没有播放完。
4、部分教学设计或所提问题可以设计的更好,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在讲到这几句描写的角度时,学生谈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一静一动,这是可以让学生找出这两句中体现静和动的字,学生便可找出是;照、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中体现动的词:归、下;这样在后面创新部分《鸟鸣涧》让学生找出以动衬静的词时就不会显的突兀。
5、课堂朗读还不够,教师有时可以适时的范读
第五篇: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二年级语文课教学反思
二年级的教学应注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我的语速太快,虽然讲了一大堆,却只有十几个好一点的学生明白了,其后果就是好的越差,难怪我总会教出两极分化特别严重的班级来,这一点上蒋老师就比我做得出色,她很善于用孩子们能接受的方式和语速来讲课,一步步很扎实。所以,永远不要被几个优秀学生的表现迷惑,充分考虑到全体学生的接受能力,用能使最差学生明白的话和语速来授课,才是明智之举。
像了解自己的右手一样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然后安排你的教学。一个班几十人,程度差别很大,但会有个平均植和共弱点,前者告诉你学生学习的状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你的教学水平高低;后者则是你选择教学方式的依据。例如:期中考试后,我发现班里学生拼音巩固都不是很好,同时形近字、同音字也难以准确区分,相反,写话部分却表现出了他们灵活的思维能力,因此,考后的教学中就要有意识的加强拼音和生字教学,而训练学生写说的教学相应的就减少了。
让学生在读文中学会抓重点词,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乃至运用。虽然大纲中的低年级教学重点在生字词,老教师们也认为抓好生字是根本,但千万别把这作为放弃让学生解词的理由,否则吃亏的只能是学生和自己。借助字典中的解释来解词是比较傻的一种办法,除非碰上诸如“地质”一类很抽象很专业的词语,否则千万别指望字典中的饿解释能帮助二年级的学生理解这个词语,更别提记住和运用了。解词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根据上下文的情境、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其次可以造句、找同义词等。
朗读教学要在理解关键词的基础上激发学生与主人公或者作者的情感共鸣,切忌告诉学生或让学生说出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去读这一段,只要把重点词语理解到位,学生读懂了,再加上你的一点巧妙点拨和激-情感染,自然会水到渠成。
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置要以能发展学生的思维为目标,不要问一些一眼就弱智问题。教学中,课本上能看到答案的问题不问,与课文毫无关联的问题不问,有重复嫌疑的问题不问;相反,能作为引起下文的问题要问,能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要问,能激发学生探讨兴趣的问题要问。
对于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正是识字写字的重要阶段。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只是我以前没有深刻的意识到,所以并没有想到怎么言传身教。在板书生字时,忽略自己没有严格按照要求书写。我今后要教好学生写好生字的最基本的步骤――规范书写。
一个学期即将过去,在这个学期中也有不少存在教学上的偏差。由于经验的不足,同时上课前也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于是造成了教学生字是方法单一,过于死板。教学不仅仅只限与一种方法,而是要以多种方法结合,同时上课时尽可能做到抑扬顿挫,使课堂气氛活跃,让学生喜欢上这一门学科,这样学生就会自己主动的去学。成绩也就自然而然的提高了。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同样,教学也是如此,上好一堂课也要做充足的准备,在上课之前你就要想好这堂课要让学生学到些什么,要为这个目的而教,要合理安排这堂课的时间及顺序,怎样才能让学生学到所教的知识。当然课堂上也有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这就要求老师随机应变了,不是一定就要按照预定的思路,而是要及时的调整,同时,二年级的学生也是七八岁的孩子,难免也会开小差,所以老师也要随时注意学生是否认真听课。
总之,这个学期在教学上的得与失。我收获不少,也遇到了不少问题,特作反思如下: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24字教学模式就像一把钥匙,开启了孩子成功、成才之门。24字教学模式需要加强老师之间的交流、探讨。多组织研讨和现场听课、评课等活动,这些使得这一模式理念真正体现在课堂教学,扎根于课堂教学中,作用于每一个学生。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交流对话中大家思维的火。花得到碰撞,思路被打开了,思路又指引着出路,出路又决定课改教育的前途。
改进措施:
1、要进一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指导自己的实践工作,通过自己不断地努力,尽早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模式。
2、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使学生能认真及时地完成作业。
3、在课堂教学中尽量给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情境,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主动探究新知,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习比较有困难的学生,对他们进行相应的辅导,鼓励他们,激励他们树立学好语文教材的信心。
5、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在课堂教学中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在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能够有所改善自己,我会和学生一起,不断努力,争取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今年,我首次教学新课改的二年级语文,我发现二年级的识字量特别多,写字量也特别大。二年级上期就要会写350个字,除此之外还要会认450个字。
鉴于识字量之大,因此,在每节课前我都要求学生预习,但是我发现这样预习的结果是好的越来越好而差的学生却越来越差。因为那些好的学生他们会很自觉的按老师的要求的要求去做,一般也会做的很好,而那些比较差的学生,一般都是父母不在家里,根本就没有人辅导他们,于是预习变成了一纸空文,第二天,什么也不知道。字不会认读,课文也就无从下手。那些预习了的学生就会情绪高涨,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他们却只能坐在那儿一言不发。这时如果不注意到这群孩子,长此以往他们就会越来越差,跟不上其他同学的脚步。我采取的措施是在上课提问的时候多请这些孩子,但是也存在这样一些问题,经常请这些不能回答问题的孩子而忽略了那群想竭力表现自己的好学生,也是不行的,太打击他们的积极性了。于是,我又想了一个办法,每一堂课刚上课时,我就宣布我会在这节课检查完预习之后请一位同学来回答问题,而问题就是刚才大家认的所有的字,如果到那时还读不到,再给以小小的惩罚。这样以来,学生们的积极性被提高了,每个孩子的心里就像揣了一只小兔,他们是既希望被老师点到又怕被点到。于是在一般情况下我都会请中下游的学生来回答这样的问题,偶尔也请比较好的。这样做的目的是让那些在家里没有预习的学生能够在老师检查别的同学的时候,注意力高度集中,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认识尽量多的汉字。以此来缩短与其他同学之间的距离。仅仅是在认字这一点上还远远不够,因为接下来还有比认字更艰难的事情,那就是读课文。我发现二年级的课文比我小时候读书时记忆中的要长的多,例如二年级上期的第八课《难忘的一天》,讲的是一位小朋友给邓-小-平爷爷表演计算机操作的经历。全篇课文整整六个自然段,三百多字,不认识的字多达34个,对于一个不识字的大人来说在短时间里会认这些字,并且将这篇课文读通顺,恐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况是一群注意力不易集中的孩子呢!于是,我就想如何把难度给孩子们降低。我把孩子们分成四个小组,再根据课文段落的长短和每个小组的实力来分派任务,比如第一组的同学就负责读一二自然段,将这两个自然段读熟,读流利。然后四个小组来进行比赛。比赛的内容一共有两项。比赛第一项,看哪个组的任务完成的最好,第二项,看哪个组的学另外三个组学的最好。这样孩子们个个情绪高涨,斗志昂扬,都想战胜别人,最后评出的冠军小组就当小老师,来教全班的同学朗读课文。
除了认字以外,需要会写的字也比较多,平均每课都有8个字要求会写。如果想要学生个个都不落下,就必须得课课清,每篇课文结束以后都要进行听写,有错误的还要进行二次甚至三次听写,这么以来时间是远远不够的。那怎么办呢?于是,我开始仔细调查和统计我班上学生的家庭情况,将他们进行归类。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有家长在仔细认真的辅导孩子,当然这仅仅是很少的一部分。一类是有家长,也有能力,但是却疏于对孩子的辅导。另一类就是家长或许在外打工,或许没有能力辅导的。对于第二类的孩子,我主动和家长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和理解,同时让他们明白这样做对他们自己的孩子有多么的重要。当然,一个电话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给孩子们施加压力,这样,从两方面入手,效果就会好一些,可以把一部分第二类的孩子转化为第一类的孩子。对于第三类的孩子,就将他们分派给第二类和第三类的孩子。这样以来,可以让我从烦琐的听写字词中抽出时间来,思考其他的问题
我认为学生的座位是可以随时的。在每个学期的开始我们老师往往会很费精力的去编排全部学生的座位,既要考虑学生的高矮还得考虑学生的纪律以及学生的视力等情况。真是煞费苦心,有时往往是顾此失彼,经常觉得是不能做到尽善尽美,非常遗憾。其实我觉得大可不必如此,因为学生的情况是在不断发生着改变的,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随时调整学生的座位。例如在刚开学的时候,我会考虑要先整顿好全班的纪律,于是会在纪律性较差的同学中作重点调整,例如将纪律较差的同学调整到比较醒目的位置,并且将他们岔开,周围都安排一些自制力较强的学生。在期中的时候我会考虑全班的综合情况而进行适当的调整,例如将学习好的学生和中间的学生调在一起,中上的和比较差的调在一起,让他们在学习的同时还能帮助别人。而在期末的时候又会在学习比较差的学生中作适当调整。例如,将特别差的同学安排在一起,中间的调整到一块儿,这样便于老师的分层管理和指导。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作业安排和辅导。
以上就是我在这一期多里在二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一点反思,也许它会显得非常稚嫩,只有在以后的实践中继续完善。
转眼又是一年匆匆而过,回顾一学期来的语文教学工作,有收获,也有反思,二年级的学生虽说不像一年级刚入学什么也不懂,但一些良好的语文习惯还没有完全养成。因此,这一学期,我的教育侧重点还在于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一、培养主动识字的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充分利用儿童生活经验,注重教授识字方法,办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同时,二年级识字仍是语文学习的重要任务之一。让学生识字,必须有内驱力,小学生喜欢读故事,我告诉他们要读懂这些精彩的故事,就得认识大量的字。为了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发挥汉字本身的魅力,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如:1、自编儿歌识字法2、动手演示记字法3、辨部首想字义4、拆字、合字游戏5、做加一笔减一笔游戏借助这些方法主要培养识字兴趣,让学生每看到一个新字,都会动用各种方法识记,在识字过程中不是囫囵吞枣式的记忆字
形,而是经过一个精细,辨认各个组成成份的阶段,这样做既巩固识字效果,增强识字兴趣,又养成勤于动脑的习惯。
二、培养阅读习惯
我觉得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越早开始越好。一二册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了七百多个汉字,因此现在适时开发孩子的早期阅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二年级的学生,内部言语机制还不完善,注意力不稳定,有声思维起主导作用,需要朗读的大声发音来组织思维、集中注意力,还有朗读过程中,眼、口、耳多种器官,同时活动,加强了记忆,所以教学中我十分加强学生的朗读,背诵方面的训练,培养他们积累有价值的语言材料,并做到熟读成诵的习惯。并鼓励他们多读课外读物,背诵儿歌、古诗、名言,并定时安排课外阅读任务,背诵任务,切实做到,勤读书,广积累为三年级的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这一学期我担任了二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这是我第一次尝试语文教学。刚刚接到这个班,发现这个班学生纪律不是很好,这个年级刚分了班,原班有几个学生不守纪律,有两个学生上课特别最爱摆龙门阵,每当老师讲课他们便也讲个不停,搞得一个课堂乱七八糟,课堂效率极差,针对这种情况,我便首先整顿纪律,我耐心的教育他们,给他们讲学习的重要性,要求他们一定要专心听讲,否则就做不出作业,一个人应该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不要只知道玩耍,或者以奖品,向谁和谁学习的方式激励他们。经过教育和刺激他们的自尊心,大部分学生能专心听讲了,还有个别学生有点反复的现象,管不住自己,我便采取点名提醒的方式。这样,纪律基本上算是整顿好了。
本班学生还有一个缺点是书写错差,做题粗心,错题多,原因是书写随意,不讲格式,作业做完了,从不检查,针对这种情况,我注意强调书写格式,并要求字写得慢些,写得工整,格式不对,书写不工整,一律重新做过,经过一段时间,书写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但题还是错得多,于是我在班上宣布了这样一条规矩,如果语文作业连续五次既工整又正确,老师就奖奖品,这样激发了优生的积极性,一部分学生是懒习惯了,对此无动于衷,怎么办呢?当然还有办法,每天作业错了的重新改过,改正确了才算过关,前一段时间,学生没有这个习惯,作业错了未改就走了,或干脆不交作业,老师一一清查,清查出来严肃处理,这样一来,作业基本交得齐,且学生也有改正错题的习惯了。
慢慢的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逐渐养成了,教学工作也越来越轻松了。
由于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从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深入研究教育教学方法,虚心向同事们求教,因为我知道课程是一种实践,只要用心钻研、探索、反思、总结经验,就可以把语文融入到孩子们当中,变成孩子们的笑脸,变成学生愉快的学习,变成学生更真实的发展。新课程要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变成一种真实的、动态的、发展的现实。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获取了点滴的教学经验:
一、学生在“玩” 中学语文,体验学习语文的快乐。
在识字方面,这一学期学生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学习利用汉字的表意特点来分析字形,并对认字方法有比较系统的归纳整理,学生基本上都学会了运用不同的认字方法来独立识字。在教学中,我还注重将学生引领到生活当中去识字,激起学生识字的极大热情。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整体识记生字,提倡个性化的识字方法。让学生寻找出自己认为最有效的识字方法,通过不断的求异,激活学生思维,“玩” 出价值。如“闯”字的识字,有的学生说:“这是一只马跑进门了。”“不是,这是马儿被关住了失去了自由,想冲出门到外面呼吸新鲜的空气。”有的学生说:“这是”门“跟门有关系,就是冲进门或冲出门的意思”„„一个字有多种识记方法:看字形认字、跟据部首猜字义等等,学生在发散思维的“玩” 中学得快乐。再如用画画的方法记一记会意字;将所学的字、词贴在家中的实物上“复现”;将课外识记的字剪一剪、贴一贴,制成“小报”;在班级中评选出“识字大王”等方法、活动都为学生识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玩” 法。
二、在写字方面,我把写字当作美的鉴赏对象和陶冶高尚情操的工具,一直强调学生把字写得正确、工整、规范、漂亮。
《课标》中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一个人的字写得好与否,不仅仅是个人的“门面”,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他的学习习惯、意志品质及性格特点。因此,教学时我采用了“读字、范写、评议、试写” 的程序:“读字” 时,让学生讨论“写这个字时哪一笔最关键”“写这个字哪一笔最容易写错”或“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等问题,整体把握写字的规律;在范写之时,让学生评议老师的范字,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把握写字的要领;让学生对老师评头论足,运用形体动作学写笔画、作业展览、评选书写闪耀明星等方法,激发了学生写字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写字的技巧。
三、在阅读教学中,我反对无目的多读,强调有层次的读书。
初读,将课文读正确,整体感知全文;再读,将课文读流利,理解课文中词句;研读,将课文读出感情,谈独特的理解与感受;练读,将课文读入心,积累语言文字。在不同层次的读中,教师同样鼓励个性化的学习。让学生自己想想有感情朗读课文的方法,彼此交流、逐步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挑出有价值的问题共同讨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将自己的理解画出来,说一说自己这样画的理由,放胆做画学语文;让学生排演课本剧,师生根据语言文字进行评议,演演评评学语文等等。这些颇有趣味的方法不仅能有效地完成阅读教学任务,还能促进学生乐学、爱学语文。
在学生习惯的培养方面,我注意让儿童在规范中学语文,打下学好语文的基础。这并不与在“玩” 中学习语文相矛盾,习惯能影响人的一生,“个性” 必须在一定的规范中张扬才不会使学生走上发展的歧途。所以,教学决不能从统得过死转向放任自流,一定要严把“度” 这一关。在听、说、读、写几方面,都有一定的规范。如:个别同学站起回答时,其他同学要注意倾听,有意见可以举手提出;朗读或回答问题声音要响亮„„语文学习的点点滴滴都需要有规范,都需要我们去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四、在学生学习能力形成方面,提倡学生积极参与各项语文活动,学会参与、学会合作、学会尊重他人。
我教学中,我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确有所得。
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是孩子们的乐趣所在,将“玩” 引入课堂,使学生对这种活动的动机和兴趣逐渐迁移到语文学习上,从中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在探求语文教学进程中,我力求将“讲堂” 转变为“学堂”,将机械重复的练习转变为生动活泼的游戏,让学生充分体验语文学习的快乐,为他们语文学习的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尽管是“玩” 中学语文,但我们决不是追求形式主义。这里倡导的“玩” 是一种形式、一种途径,“玩”是为了更好地学习语文,培植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以上是我这两个多月的一点收获,但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我会在工作中不断地努力,不断地探索,寻求出更好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