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生本教育体会
学习“生本教育”教学反思
郑小松
把对“生本教育理念”的领悟融入最真实的体育教学的过程。最初,我刚接触到“生本教育”理念,纯粹是一个精神性的理念。
们不知从何入手开展“生本体育”。我尝试着运用“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教育理念”。在体育教学的跨越式跳高 “生本”课堂中,尝试让一名学生可以设立一个适合于自己可以跨越的“足够低的高度”,紧接着第二人去尝试,第三人„„;如果有一名学生无法“跨越”,他又可以为自身设立一个“高度”,如此以往,整个过程从“潜在”、“未展开”状态,经过课堂实验进一步深入,凭借着学生自身本能的一种追求和探索,“潜在的”情况逐渐“展开”,出现了学生跨越“相同”与“不同”的高度集聚现象。出现了跨越“相同”高度的学生集合在一起自然组成小组、跨越“不同”高度学生自然分化成不同小组的分组模式,随之便产生了因学生 “跨越高度”的不同需求逐渐形成一系列不同高度的分组体育教学,这样就自然形成了量度、难度各异的阶梯式的体育教学模式。从学生自然选择跨越“足够低的高度” 技术动作练习开始,经历了“人的求知欲也是一种本能”的重新选择,再次去亲身体会“更高一级”的技术练习,加入了“新高度”小组,从而否定了原先的“高度”分组,经过了多次的再选择,高度标准逐渐向正式比赛标准靠近,依靠团体协助、合作能力,跨越式跳高教学逐渐呈现出比较统一的现象。“生本体育”的教与学的矛盾分化情况重新达到统一。“生本教育”的体育教学再进一步深入,各种各样现象的自然分化更加激烈,自发性的个人比赛、小范围的团体对比随之而生。比赛通常采用口头约定的规则,内容从比体能、比技术到比强度、比难度、比量度等不一而足。为了团体的胜利,出现了相互传授技能、激励行为、学生的人际关系发展增进的自然现象。这种现象的演变过程寓含着哲学内涵。“绝对精神”范畴的“生本教育理念”尚在“自在”阶段,即“潜在的”、“尚未展开”的阶段。“生本教育”的对立面尚未展开,表现为直接性,犹如“一颗种子”自身包含生与亡的矛盾;随着“生本教
育”体育教学活动的深化,“生本教育理念”融入体育教学进入自我认识、自我实现的过程;“生本教育理念”融入体育教学本身具有能动性,它能自我演化和发展,到了“自为”阶段,即“展开、分化”阶段。潜在的教学区别和教学对立得以显现,特点是间接性;“生本教育理念”从最先的纯粹逻辑概念的推演,经历了“生本教育”的“自在、自为”体育教学活动过程,最后发展到“生本体育的‘自在自为’教学”概念阶段,就如“一颗种子开始生根发芽”,“生本理念”的直接性和间接性得到了统一,这也就是“生本教育理念”逐渐演变成“自在自为”的、最真实的“生本”体育教学的过程。“生本教育”的体育教学再进一步深入,各种各样现象的自然分化更加激烈,自发性的个人比赛、小范围的团体对比随之而生。比赛通常采用口头约定的规则,内容从比体能、比技术到比强度、比难度、比量度等不一而足。为了团体的胜利,出现了相互传授技能、激励行为、学生的人际关系发展增进的自然现象。我们和学生在尝试着“生本教育”的体育教学深入研究的过程中,发现我们所开展的“生本”体育教学,是一种新型的“生本教育”,即技术性体能型的“生本教育”。它是以动作技术练习、身体锻炼为主,不同于其他理论学科的脑力性“生本教育”。我们运用辩证法来阐述其过程。
体育的最大特点就是竞技性比较强,在生本教育过程中,我一定要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起他们的好胜、好奇心,让学生通过比赛展示他们的运动能力,同时也体念着成功的喜悦。竞技比赛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我们的课外活动也要加强这方面的培养。
回想“生本教育”融入体育教学所经历过的三个过程,领略了“生本教育理念”从一个纯粹的“绝对精神”,自然演变成“自在自为”、“概念外化自然”、“返回认识自己”三个过程。
总之,我们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充分体验在体育学习中成功的乐趣,使身心和个性得到和谐的发展。
第二篇:生本教育体会
读《静待每一棵树苗扎根成长》
有感
张秀平
目前,中国教育正处于一个转型期,教学观念及教学方式正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人民教育》杂志2008年第21期就发表了一个长篇通讯《郭思乐和他的生本教育》,使我们对生本教育有了初步的了解。所谓生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真正把学生当作教育的主体,把核心的学习交还给学生,在课堂这块主阵地上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操练,教师只需要进行点拨即可。随后,全国刮起了一场“生本教育的旋风”。我们学校从上学期才开始进行生本教育,目前正处于摸索阶段。
今天,我拜读了河南省沁阳一中生本教育实验教师吴淞超和张彩霞的文章《静待每一棵树苗扎根成长》。文章从三大部分阐述了河南省沁阳一中从过去传统教学到生本教育的转变过程以及生本教育对沁阳一中的教学影响。
首先,文章向我们介绍了沁阳一中实施生本教育后课堂教学效果的转变。以前,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下的沁阳一中,“课堂上,好多学生趴在桌子上睡觉,作业不能认真完成。(这与我们学校以前的教学现象极为相似。)在10月份的兄弟学校联考中,学生的成绩落后不少。”而实行生本教育实验的一个月后,实验初步显现出效果,“课堂上几乎没有学生睡觉了,都在积极的思考发言,讨论或质疑,学习状态焕然一新。两个月后,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加高涨,思维更加活跃,成绩则明显提升。”沁阳一中实现了从师本走向生本,从“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的教育重大转变,利用生本教育观念,使学生的学习状态有了显著的改变,学校的教学质量有了质的飞跃,并且学校获得多项奖励,使其在兄弟学校中脱颖而出。
其次,文章向我们诠释了好课的标准“少教多学,不教而学。”张彩霞老师在南京金陵中学河西分校的为全国各地的观察教师一些公开课———《我心归去》和白静老师上的文言课淋漓尽致的向我们展示了生本教育下好课的标准。读完本节后,我陷入了沉思。在我的课堂上,我也想尽量的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交流研讨,展示成果,质疑答疑。但我也遇到了与沁阳一中教师们开始实施升本教育时同样的问题:学生回答的不齐全,我就引导他们进行思考或干脆自己直接进行讲解。通过对这两位语文老师的教课实例的研读,我已体会到今后自己的课程应该怎样去
上,如何上好。课堂上要想让学生上课活跃,积极思考,积极发言,多学多做,教师必须学会放手,懂得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之后的纠错,我们应该在旁辅导,不过多干涉学生的行为,只做一个保路人。作为一个教师,我们交的不只是三年,教的给学生们的应该是让他们学会如何走未来许多年的路。课堂是学生生长的地方,生本课堂带来的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和成长。教学中封闭的资源和方式给必将产生学习结果的单一和学生思维的僵化,于是学习变成没有个性的重复和验证、记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都被禁锢,没有创造性的工作让教师在重复、单调中,滋生了麻木和倦怠,最后形成恶性循环,教师厌教学生厌学。而生本教育的一切行为都应该是为了满足学生的需要,从而使他们内在的生命力、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课堂上放手让学生去讨论,思辨,能学会的自己学会,不能学会的创造机会让他学会,真正实现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而不是限制学生。教师不做“拉动学生的纤夫”沉重而痛苦而应该做“生命的牧者”。
通过读文章我除了感受颇多,还有了一些肤浅的认识:
1.学生是一个具有独立个性的生命体,有自己的思想和意志。如果老师单方面的向他们灌输知识的话,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影响他的学习的热情,造成了好多学生从小学就开始厌学的情况。在生本教育的课堂上,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他们控制着课堂,通过亲自全身心的去查阅与课文有关的知识,扩充了自己的知识。同时这种学习是自愿的,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通过了解生本教育,我知道了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你教的学生取得了让你满意的成绩,这不是完全的成功。成功的另一方面还要看你有没有让你的学生体验过你的教育给他带来的无穷快乐,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做了什么,你为学生今后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哪些帮助。
所以,我觉得生本教育这种教育理念是非常好的,如果我们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运用生本教育的理念,我们的学生也一定会乐学,会学,发现知识的意义,投入真正意义上的学习。
当然,我在实践生本教育后,感觉课堂气氛好多了,但同时也产生很多困惑:
第一:这样上课,学生学的很慢的,每节课容量很少,而且学生之间的差异很大,非常不好调节教学进度。
第二:学生在讨论的时候纠缠于细枝末节的问题,无形之中浪费了很多时间,课堂气氛表面很热烈,但总觉课堂效率不高。
第三:学生对于生本课堂的习惯培养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生本教育一下子从高中阶段起步,跨度太大,好像空中楼阁,显得突兀。加上学生成长的环境不同,素质参差不齐,基础知识薄弱,视野狭窄,理解能力欠缺,实施的难度可想而知。比如,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不注意听。个别的学生可能在生本教育的课堂中变得越来越差。课堂上一部分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讨论,深入思考,但是那些思考能力较差,表达能力较差的同学,参与的积极性明显消极,有的甚至去谈论与课堂内容无关的话题,并且乐在其中。当要求学生展示讨论成果的时候,大部分学生根本就不发言,久而久之,他们会越来越差,怎么办?
第四:课堂激励机制如何高效的运用。
第五:教师在课堂中导的作用占多大比例?老师指导的时机?如果在全班同学交流的过程中进行指导,就有可能打断学生的思路;如果在学生交流完再进行指导,学生的印象和教学效果就差。教师什么时候该出手呢?
然而,我认为生本教育理念我们还是应该坚持的,而课堂教学模式并不是好的我们就能照搬,中间的困惑需要我们去探索,但愿能探索出适合自己的生本教育课堂模式。当然,在目前,我们还停留在观摩生本,感受生本的层面,随着课堂实践的深入一定有那种为“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迷茫,但是沿着这个路坚持不懈地走下去也一定会有“蓦然回首,那人就在灯火阑珊处”的顿悟,那个时候,我们的教师就会有一种“待到山花烂漫时,独在丛中笑”幸福与成功感了。
第三篇:学习生本教育的几点体会
学习生本教育的几点体会
近日,学校组织我们学习了“生本教育”理念。以前没有接触过生本教育,当打开《人民教育》生本教育的实践专辑,一系列的理论和案例,让我有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该专辑首先从教育部2012年的工作要点中阐明了当前的教育政策,接着刊载了国家督学、人民教育总编辑关于《生本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一种主流理论和实践模式》和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也是“生本教育”的创始人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人的培养模式的根本变革》等专家的论述,都从政策和理论的高度阐述了生本教育作为一种理论自觉和教育方法已经跃入人们的视野,引发了国家和教育界的高度关注,并逐渐融入教育发展的主流,成为一种极富哲学思想和时代意义的教育改革模式。
在三天的学习中,我们听取了著名生本教育专家荆志强的《生本教育典型案例报告》、生本教育创始人郭思乐的《生本教育学术报告——教育向大自然寻找力量》,以及生本教育开展学校的几位校长、专家的讲座,还观摩了两堂生本教育课。课下,我又研读了郭思乐教授的两部生本教育专著。经过学习,我思绪翻涌。
什么是生本教育?郭思乐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中提出: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就是以激扬生命为宗旨而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我的理解就是: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生本教育课堂,就应该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构成积极、欢乐、高效的课堂,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以生命为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这些理念正是《新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我们也正在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为了使自己的业务能力得到不断提高,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假期学习了生本教育之后,我觉得我在过去的教学中,很多方面已经与生本教育理念非常接近,但做法缺少科学的辩证及理论的指导,在高效课堂的构建上显得畏手畏脚,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也成了不连缀的片段。目光不够深远,步伐不够坚定。学习了郭思乐教授的全新的理念,使我对教育教学有了许多新的认识与理解,更加坚定了我积极实践、改革、优化教育教学方式的决心和勇气。
“生本教育”利用“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等多种方法,可以真正做到少教多学,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学习,结合我的工作尝试,谈谈自己对生本教育的几点体会:
一、生本课堂中,学生是课堂的“主角”。
生本教育的课堂,精彩的是学生,他们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作为教师,我们要相信,学生完全拥有自学的天赋和潜能,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学习掌握很多的知识,并能在自学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与快乐。在生本的课堂上,学生是那样的投入,他们要合作、要交流,要展示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等,他们在课堂上表现的机会很多。在生本的课堂上,学生个个都处于一种积极主动学习的状态。在课堂上,他们可以发挥想象,积极思维,对事物都有着执着的探索精神。这种课堂,让学生充满了自信,让课堂呈现出精彩,学生活起来了,快乐起来了,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学到了新知识。
二、生本课堂中,教师是课后的“引领者”
教师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机会,而自己要努力做到“不现自我”。老师上课要做的不是讲解课文,进行知识的传授,而是组织学生交流他们的预学所得,不要给学生过多的干预,而是给学生学习尽可能的自主。在课堂上,教师只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领者,是学生学习的协助者,是课堂的策划者,教师要以同伴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在生本教学中,教师要做好下面三点:
1、设置好前置性作业,放手让学生预习。
生本教学的原则是“不学不教,先学后教,让学生有备而来”。这“有备”就是指提前做好预习作业,做好上课的准备。可见,前置性作业的布置就尤为重要。通过“前置性作业”的形式,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先学。学生通过先做后学,对新知识有了初步感受和浅层理解,从而更有目的性地进行课堂的学习,提升课堂的有效性。因此如何设计布置“前置性作业”就成了生本教育操作的重要环节。2、组织好课堂学生的学习方式,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课堂是学生生长的地方。在生本课堂上,学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可点燃的“火把”。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课堂上主要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放手让学生交流、探究。每组选出组长,负责本组的纪律、任务分配等事务,组内成员有不明白的问题时,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确实无法解决可以向教师提出,如问题具有普遍性,再由教师和全班同学交流,展开全班性的讨论,这样做真正调动了学生探索的积极性,也让教师得到了解放。
生本课堂看似简单,可实际上,我认为生本课堂的关键在于教师点拨时的“收”和“放”,教师要有获取并灵活运用课堂生成资源的能力,通过点拨,让学生向更深处迈进,也就是“放” ;通过点拨,让学生能换个角度思考问题,把学生引到正轨上来。收放自如,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激扬生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其实,这一点一拨,并不是太好把握。这需要教师有较深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了解学生,这需要教师有驾驭课堂的教学艺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上正确的道路。教师怎样引导学生学,教师在什么时候帮,教师在引导的同时还应该做什么,所有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思考。
在我从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了生本教育理念,对我还有以下启示:
成功有效的语文教学是教师在语文教学课堂上设计出恰到好处的“读、设、讲、练”,有效运用语文的工具性,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教学的时效性。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要树立 “生本”意识,做到把“玩”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做”的任务派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创”的使命交给学生。努力做到: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教师不代替;凡是能让学生自己讲的,教师不暗示。总之,一堂有效的语文课,肯定要有语言实践,也就一定要有语言的积累,一节课中,学生该记住的东西就要让他记住,会认的字,会写的字词,要求背诵的篇章都尽量在课堂内完成,让学生在课堂内就感受到成功感。不能把这些任务留到课外,使语文教学走到高耗低效的老路上来。力求把课外的时间用在广泛阅读课外书上,让学生在博览群书中提高语文能力。我们将在教学实践中坚持“教中研、研中教”,不断探索完善教学模式,最终把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获得知识的舞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教学的时效性。
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我学了生本教育,找到了理论支持,我将继续开放、自主式的管理,总结经验,优化管理:
传统的班级管理,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班务的许多烦琐事情都得班主任亲力亲为,做得辛苦、劳累,甚至是出力不讨好。随着时代的发展,小组合作的形式引入班级管理工作中来,这可以说是一场革命,是对班主任的解放,是对学生的解放,让学生在自主的班级管理中成为班级的真正主人翁,学会互帮互助,有了更多的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权利和机会。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学会用他人的眼光发现问题,学会与同伴密切的交往,热心互助,真诚相待,社会意识和社交能力等才能得到发展。小组合作的班级管理形式,也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思想,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高度尊重与信任学生,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小组合作的班级管理”模式,的确使我的班主任工作事半功倍,而且与学生之间是那么友好融洽地相处,让我感受到了做班主任的快乐,更可喜的是学生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课堂充满着生机与活力。学生在合作中有了安全、自由的感觉,学习的压力和畏惧的心理消除了,学生尝试到了学习的乐趣,体验到了参与合作的快乐。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有了极大的增强,培养了团队的协作互助精神。学生在合作中逐渐学会了尊重,学会了倾听,也逐渐学会了如何与人交往,如何做人等等。这些优良品质的形成,为他们适应未来社会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所说:“快乐的感受是人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快乐的日子使人聪明,使人产生心理的兴奋和生理的活跃。在兴奋中,他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通过了解生本教育,我知道了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你教的学生取得了让你满意的成绩,这不是完全的成功,成功的另一方面还要看你有没有让你的学生体验过你的教育给他带来的无穷快乐,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做了什么,你为学生今后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哪些帮助。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学习生本教育理念,大胆尝试用生本课堂教育模式教学,将生本教育深入开展下去。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在反复验证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快乐的成长。使他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己也要学着做一个魅力老师,从而让自己的教育更加有魅力!
2013年8月18日
第四篇:学习生本体会
学习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中国石油铁人希望小学
丁彩霞
通过学习生本教育的资料,听我校组织的生本观摩课,我了解到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是高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师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生本教育提倡要有课前预习或前置性作业、小组合作学习、班级交流、老师引导点拨等过程,在教学中怎样体现“生本”呢?我在自己的教学中进行了尝试,收获很大。
刚刚在课堂上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发现孩子们非常兴奋,可能以前没有用这种方式上课,学生感到新奇,也可能是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展示自己,所以才会显得特别兴奋吧。看生本观摩课,发现生本课上的孩子们都是自信的、快乐的,现在我有时候体会到这一点,当学生从自己研究和探索中发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时候,我感到非常的意外和喜悦。但是,更多的时候是憋着一股气,每次都在想:孩子们怎么这么不会合作?语言表达能力怎么这么欠缺?每次做总结时怎么总是说不在点子上,还那么啰嗦?实际上,他们的现状其实很正常,因为在前期,我们并没有在课堂上有意识的去培养孩子的这些方面的好习惯,现在,我们刚刚开始接触生本教育,作为老师都是新手,很多地方做的都不够,又何况是孩子们呢?但是,通过看他们的变化,发现他们在学习上冲劲十足,自主意识很强,慢慢的有了合作意识,更多的是学习上的创新意识,我深切的意识到,孩子们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
以前总认为孩子能独立解决的问题,不需要合作,不需要别人的帮助,小组合作是耽误时间。但经过这几天的实验,发现孩子们在小组中非常认真地去读书,交流问题,虽然有些学生没有按要求去做,但是他们很高兴,因为每个人都得到了发言的机会。小组合作解决的问题不多,但我感到很欣慰,因为在小组合作中我看到了孩子的笑脸。这是我的梦想——让每个孩子在快乐中学习。
目前小组合作的内容,还停留在纠正字音,认读生字和解释词语方面,对于交流资料和课文内容方面对学生还没有好的方法进行指导,但我想只要准备充分,逐步锻炼学生能力,培养学生能力,使学生学会自学,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生本教育提倡学生要有预习或前置性作业,所以我们几个老师也商量着给孩子准备了一些预习内容,作为作业布置了下去,但是发现做得效果并不理想。预习作业中,每一个内容的完成都需要学生读一遍书,总共是3遍,事先对学生能否认真读3遍书就有存有疑虑,结果学生认真读的很少。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第一,以前这样的做法少,学生不适应;第二,很多学生认为写的才是作业,读的不是作业,所以为了完成写的内容,读一遍书随便写了几个字就当完成任务了;第三,就是老师的要求不到位,检查不到位,让学生产生错误的认知,认为预习无所谓;第四,老师如何看待预习作业对学生以后完成预习作业也有重要的作用。对于预习作业,怎样检查,如何对待是我们目前所要处理好的一个重要问题,否则后面的工作很难进行。预习做好了,对于课文内容的学习和理解有很大的作用,同时也能让学生有时间去思考,去读更多的书。希望通过不断地学习实践,找到好的方法,使学生能更好完成前置性作业,为小组合作打好基础。
对“生本教育”的具体实施我还有很多困惑,但是我也一直在思考自己的教学,怎么做才能让学生对学习感到快乐,而不是种负担?对于“生本教育”的理念我是非常欣赏的,但在自己的课堂上如何把握和体现?是值得我好好琢磨,好好去实践的。心中时刻装着学生,尽可能为学生考虑,不管是备课上课,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学生实情考虑设计,随着学生的发展,然后改进、变动,留给学生更多展示的时间,我想学生是会快乐的。
第五篇:学习生本教育教学的体会
学习生本教育教学的体会
本次学校组织的“生本教育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每一节课都能给我以全新的感受和深深的启示,确实让同学和听课老师着实感受了一回课堂之美、课堂之趣。
我感受最深的是,这次上课的老师们能用细心的眼光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进行合理地表扬和启发,还巧妙地循循善诱。知识来源于生活,更要应用于生活。课堂上如能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既能帮助学生利用自己的直接生活经验去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又能帮助学生了解知识在生活中的用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新课标教学要求是要把生活引进教材,引进课堂,创设自然、生动的教学情景,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十分重视把学生的生活实际引进课堂,把课堂促“动”激“活”,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浅谈一下听教学《四季》一课的体会。
一、联系生活,拓展学生思维
学生的生活内容丰富多彩,语文教学应该植根于学生的生活,让学生通过学习,对现实生活有一个更深刻而多维的认识。在教学中,老师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尽量开拓学生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宽度,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如教学《四季》一课时,课前,布置学生调查、了解一年四季的景物变化。在教学中,当学生了解文中所提的四季不同景色后,便相机提问:四季除了课文介绍的景物外,想一想还有哪些景物?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踊跃举手发言,有的说,春天柳树发芽,果树开花;有的说,夏天知了在树上鸣叫;有的说,秋天很多果实都成熟了……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不但加深了学生对四季不同景物的了解,更重要的是拓展学生的思维。
二、联系生活,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可以这么说,说话是每个人每天都必须做的事。因此,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是当前语文教学的一重点。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的内涵,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语境,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言环境中得到锻炼,提高说话能力。如教学《四季》时,刚好是秋天,课前让学生到社会、到大自然、到日常生活去观察寻找秋天的景物,并把实物带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仿照课文,联系生活实际,用“()(),他对()说:我是()。”的句式来表现秋天的景色。问题刚提出来,有个学生立刻站起来,举着苹果说:“苹果圆圆,它对果树说:我是秋天。”我立即给予他肯定,表扬他有动脑筋思考,积极发言。小学生们争强好胜,个个跃跃欲试,说话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连平时不爱学习的学生也参与发言,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把生活引进课堂,既开拓学生学习的领域,使学生对生活的认识,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使学生的说话能力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通过这次生本教育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我深深懂得了生本课堂的理念,仔细回味老师们精彩的引领,教学的整个过程,都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顺应学生的学习天性,尊重学生的人格、生命和独特的内部自然规律。教学方法上要尽可能地让学生通过充分地自主学习来达到学习的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