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技术学科小结
信息技术学科小结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实践性强,发展快。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我发觉孩子们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初步掌握了计算机操作的基础知识,在挑战困难,增强自信心与创造能力等方面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和欢乐。
一、让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自觉学习。
小学生学习一般都凭借兴趣,所以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键位学习放在游戏之中,因为特别是男孩子很喜欢玩游戏,所以我们可以利用游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警察抓小偷》,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有的孩子就会问老师,到底用那个指头来击键。学生通过游戏,通过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生主体参与的活动将是勉强的。一旦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主动探究和求知欲望。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集直观性、多变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特点,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大大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了学生主动去学习信息技术的习惯。
二、任务驱动,加深记忆。
现行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而每章每节的教学内容,也没有设置一系列让学生亲自动手完成的具体任务,严重地制约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主动性。教师在教学中可采取任务驱动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布置一些实际的操作任务,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通过动手操作进行自主探究,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这样不仅重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真正掌握了知识,他们主动学习的习惯也能得到大大的提高。
三、自主学习,不断创新。
学生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教师就更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手段之一。利用电脑本身自有的特点,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味。如教学完画图软件后,可以让学生自由创作作品;教学Word的插入图片时,让学生进行诗配画的创作;在低年级教学“金山画王笔”时,那美丽的图案使学生感到无比新奇。讲解了如何操作后,学生已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组合成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图案。可以说利用电脑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四、整合学科,多面发展。
计算机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把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因此,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自觉做到“学有所用”。
如在教学Word时,结合学生实际,让他们用计算机进行作文创作、修改等;教学画图软件时,让他们配合美术课,进行实际的绘画;在教学上网时,结合自然、语文、社会等学科,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识;„„这样,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过程中完成其他学习任务,让学生感到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培养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增长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人终身受益。因此,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的习惯,必须持之以恒,一点一滴,长年累月,促使他们在学习中不断成长。由于计算机及网络等信息技术在信息社会中的重要地位,许多人误将信息技术教育等同于电脑知识教育,以为掌握了电脑知识
也就具有了驾驭信息的能力。其实不然,如果一个人只偏重于电脑知识的学习,而轻视学习信息学科知识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纵使掌握有高超的信息技术,也难以有效地利用信息。总之,我们要始终贯彻信息素质教育的思想,使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过程中形成一系列良好的主动学习习惯,使学生能更有效地主动去获取、处理、分析和利用信息,从而不断地提升自我,超越自我。
以上只是我平时教学的几点体会,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相信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总结出来,计算机教育必将能在良性的轨道上阔步前进。
第二篇:初三信息技术学科小结
初三信息技术学科小结
本学期在学校的领导下,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学期临近结束,回顾一学期以来的工作,不论是工作中还是自身的业务水平都得到了逐步的提高,充实了许多,也得到了许多,现总结如下:
一、教学方面
1、开学初我制定了自己的教学工作计划,认真备好九年级的课,上好课,为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任务做好准备。上好每节课对于老师,对于学生都是很关键的。确实,这个学期我真的做到了这一点,现在的九年级学生大部分已熟练掌握电脑的操作及使用方法。通过一年来的学习,学生能够后对电脑进行简单的操作,熟练的掌握了Office办公软件,能够使用FrontPage制作简单的网页,打字速度也有了明显的提高。按照课程标准完成了教学任务。当然还有少数学生掌握程度并不理想,这点在今后的教学当中是我必须要去努力攻克的难点。
2、在教学之余,我们还努力搞好我们的兴趣加强班的培训,在这个班里,学生学到许多平时在信息技术课上学不到的知识,平时学生可以在电脑室来查阅一些其他学科的知识,还有的学生学会QQ聊天,有的学生学会了一些软件的安装,帮助教师进行电脑的简单维护,用计算机来解决一些其它学科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二、师德渗透方面
教师的一切活动不仅以各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措施影响学生,而且也以自己全部的个性心理品质影响着学生的心灵。因此在工作中我能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严格执行师德规范,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
信息技术学科有本身的特点,学生上课时要经常动手操作,这就难免有些学生不能听从老师的指挥,容易造成课堂秩序的混乱,所以在教学中我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而且我自己也以身作则,让学生们心服口服。在严要求的同时,我又对他们充满关爱与耐心,指导他 1
们的学习并对他们进行集体主义的教育,并要求他们时刻谨记爱护学校的公共财物,自觉爱护电脑设备,这样在我的课堂上形成了良好的教学秩序,也是保障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前提。
三、信息技术管理方面
作为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自然而然地就成为了学校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的管理员,不论是电脑的常规维护还是各种材料的填写、整理,我都会认真、高效的把这份工作完成,对设备的维护,确保设备能正常完好的运行显得尤为重要,而对于这些设备的使用、维护,我都能够了解和熟练掌握,为以后学校使用远程教育资源,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做下坚实的基础。学校的网站、博客圈定期进行维护,更新。
1、电脑室严格按照计算机教师学生守则要求来要求学生。保持微机室的室内卫生,每天进行打扫。给学生和教师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来学习。
2、机房上网时,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严禁上一些非法的网站。
3、不要非法下载一些与教学无关的资料游戏,禁止上网玩游戏。
4、用机完毕后,应按规定关闭设别,经教师检查后方可离开座位并把个人携带的书本及用品带出电脑室。
5、多媒体室的使用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完成,合理安排每天的教师上课时使用多媒体室的时间。教师上完课及时进行卫生的打扫。定期进行设备的维护。
6、多媒体室使用后,及时进行一些记录簿的纪录。出现问题后及时解决,使多媒体教室进行合理有效的使用。
7、多媒体设备及时进行检测,未经领导同意,不得擅自开启投影仪大屏幕,出现问题自己负责。计算机室与多媒体室的微机及时维护,安装杀毒软件,定期进行杀毒。不耽误老师与学生的上课使用。
四、远程教育方面
1、本学期,认真完成了网络维护任务,使我校接收工作顺利完成。保证了教师及时地查阅和下载远程教育课件,使我校的教学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2、每天进行信息的接收工作,及时地维护好设备。不让出一点故障。下载完成后,认真做好远教IP的记录。
3、定期进行资料的U盘保存,把下载的资料进行分学科的整理,整理完成后保存管理。及时建立目录,便于教师的查阅与使用。
4、严禁其他教师使用远程教育接收的计算机。安装杀毒软件,保证机器的正常运转。
5、远程教育机器及时进行维护和保养,一出现问题,马上维修,不耽误第二天的教学工作。
五、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在教学之余,我也注重自身发展进步。除了听课15节的任务、参加教研组教研活动外,我还注意到要自学,认真写好本学科的板书设计;认真做好读书笔记,每月写一份经验交流。加强了自身的业务水平和道德修养,经常阅读一些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书籍,在网上阅读一些关于新课程培训和信息技术课教学等方面的文章及心得体会。我还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网络知识,学习制作课件、网站,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服务。
六、今后努力方向
1、要更新教学思路,从教材实际出发,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和方法,使课内课外有机结合。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对计算机的认识上有更大的进步。
3、在日常的设备维护工作中多实践,多尝试,努力做到每一次的实践都能有所收获并充分利用好互联网资源。
4、在网站设计和多媒体课件制作上下功夫,努力使学校的网站和学校的多媒体课件的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
经过上学期的教学实践,我深深地感到,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踏实工作,服务于教,努力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胜利地完成我校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
第三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活动小结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活动小结
根据市教科所2008年工作安排和县教研室工作布署,为了进一步提高全县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业务素质,我们举办了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评选。由于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将理科性质和人文特点加以揉和,所以这一学科与其他学科整合的准备与评选活动借助了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传媒手段。下面我就这一活动谈谈我的看法。
一、通过这次活动,老师们充分认识到了自己在业务上、知识上、处理问题上的不足与缺憾,从而为今后的教科研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树立了向优秀老师学习的信念。
二、通过这次评优活动,教师们的总体水平有了一个显的提高,拓展了知识面,开阔了视野。比如说一些教师以前没有用过多媒体,现在在说课中,他们学会了用多媒体将自己精心设置的课件展示给学生和其他的老师。
三、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更加明白了现在在信息技术这一学科中存在的问题、自己要采取的措施、明确了今后奋斗的目标。
总之,这次的信息技术评优课准备充分,进行顺利,结果还是令人比较满意的。经过这次活动,我们发现了一些新莠,也选拔了一批业务骨干。从而为今后信息技术课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后,我们应该更加努力,使这一学科成为新兴但绝不落后的学科。
08.4.6
第四篇:2008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活动小结
运用网络多媒体技术,构建学科教育新模式
2005—2007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活动小结
厦门市民立小学
民立小学是一所素有光荣传统的学校,历年来,曾获得福建省首批办好的重点小学,省级示范小学,省级文明学校,省红十字青少年模范校,省素质教育先进校,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以及省级,国家级体质健康调查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近三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全面深入,教育信息化已成为评估学校教育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各级政府及上级业务部门的关怀与支持下,我校师生团结一心,努力拼搏,认真贯彻《中小学信息化教育发展与实施纲要》精神以及江泽民同志“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学习和交流打破了过去的时空界限,为人类能力的提高和发挥作用带来了新的空间.”的讲话精神,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深化学科教学改革的根本途径,努力寻找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为此,学校确立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发展以多媒体网络技术为基础的课堂多媒体组合教学,以课题研究为契机,逐步实现在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下,构建各学科新型教学模式.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向各位领导汇报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开展情况.加大投入,完善信息化教育环境加强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有了优良的外部条件,并不等于学校信息技术工作就能上水平,关键是要有一支业务很过硬的骨干力量和人人能运用的教师队伍.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有赖于全体教师,取决于全体教师信息素养的高低.为了适应教育形势的需要,我们从转变观念入手,遵循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先普及后提高的原则,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以internet未来教育培训,“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网络课程培训为主要内容的继续教育工作.从2002年起,我校中青年教师均参加了powerpoint,photoshop,frontpage等网页制作的培训与考核,合格率100%.同时,学校还鼓励教师自学,进一步提高计算机操作及应用水平.目前,为数不少的年轻教师已能独立制作课件,全体教师都能熟悉基本的电脑操作和多媒体应用,大部分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具备制作课件和网页的能力.学校还立足于培养一批优秀骨干人才,为他们搭建平台.学校有意识地给部分信息素养较高,信息技术技能较好的青年教师压担子,让他们承担如“网站的建设”,“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等信息化建设的重任.同时,为他们提供进修学习的机会.如;选送电教老师及其他学科骨干教师到福州,重庆,武夷山,北京等地参加“网络管理员及网络制作专业培训,”“多媒体课件制作相关软件应用培训班”,“朝阳行动计划培训”,“课程整合研讨会”,“远程教育网络培训”等,通过对教师分阶段,分层次,分形式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服务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目前,我校信息技术专职教师,陈蓉老师已成长为我区唯一一名“信息技术学科带头人”,在信息技术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整合学科知识,开设好信息技术课程,促成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随着计算机的诞生和日益普及,信息社会要求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必需具有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知识与能力,这种知识与能力既是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是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必备基础;又是“信息文化”水平高低和信息素质优劣的具体表现,又是信息社会对新型人材培养提出的最基本要求.为了实现上述信息技术课程目标,我校采用开设专门的信息技术课及信息技术内容与各学科课程相整合两种模式.从2002年起,我校从一年级就开设了电脑课,每周一至二个课时,低年级由教师自编教材,中高年级选用审核教材.学校配备了两名专职教师,并保证上课的学生人手一机.课堂教学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充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与方法,培养学生掌握收集,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采用网络互动交流模式,将课堂课外延伸到课外,并适时选择学科知识进行整合教学.比如,在《图片的组合》一课,陈蓉老师就选择北师大语文第一册《太阳》这首诗作为情景导入,并要求学生以课本插图中的“树木,房子,太阳,公鸡,天空,草地等图片组合成一副完整的图形”作为任务驱动.让学生在熟悉的图片与诗歌情境中融入到新的学习氛围之中.在探索组合图片的方法中,发现“如何将有颜色背景的图片在组合时设置透明
”这一问题,并将几种现象不断对比,比较,将事物整理就绪,经过反复的设想,实验论证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在探索过程中,学生会面临问题和困惑,甚至挫折和失败,但这却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成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的过程,也是一个人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一个不可量化的“长效”.经过“发现——探究”的学习过程,使得学生的学习更具有想象力与创造力,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又如,陈蓉老师《图形的变换》这一课的灵感完全源于一题数学习题,北师大版数学第四册第四单元《图形的变换》要求学生认识一些简单的图形经过不同角度的旋转,可以得到各种复杂,美丽的图形.这一内容与信息技术学科中运用flash软件制作旋转图形不谋而合.因此,在充分理解数学教材的重,难点之后,将数学知识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巧妙地融入到flash软件中旋转图形的制作方法上,并运用制作旋转图形的方法完成数学课本p60第6题提出的任务:在电脑中设计美丽的图案.这样就成功地将数学课程知识引入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实现l-about
it(learn
abaut
it)方式(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的整合.在该课中,教师一开始就以数学课本的课后习题:“在电脑中设计美丽的图案.”作为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任务来驱动,在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同时,通过引导学生开展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考与研究,帮助学生建立起数学知识(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与信息技术(flash旋转工具,变形设计面板,元件转换等)知识的衔接与延伸,让学生在已有数学知识的帮助下,展开创造性的活动,在活动中我们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具体的学科任务,并努力营造出“在一种自然的方式下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并且对这种工具的使用要像铅笔,橡皮那样顺手,自然”的氛围.由于将“图形的变换”这一数学问题融入到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在学习“自由旋转”工具的主动性大大加强,在掌握旋转工具使用的同时就迫不及待去构思复杂图案,自觉地去解决问题,完成知识意义主动构建,并能够创造性地发挥,利用旋转工具设计出各种千变万化的图案,完成数学知识与信息技术的衔接与延伸,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了所需要掌握的学习目标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
第五篇:2008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活动小结
运用网络多媒体技术,构建学科教育新模式
2005—2007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活动小结
厦门市民立小学
民立小学是一所素有光荣传统的学校,历年来,曾获得福建省首批办好的重点小学,省级示范小学,省级文明学校,省红十字青少年模范校,省素质教育先进校,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以及省级,国家级体质健康调查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近三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全面深入,教育信息化已成为评估学校教育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各级政府及上级业务部门的关怀与支持下,我校师生团结一心,努力拼搏,认真贯彻《中小学信息化教育发展与实施纲要》精神以及江泽民同志“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学习和交流打破了过去的时空界限,为人类能力的提高和发挥作用带来了新的空间.”的讲话精神,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深化学科教学改革的根本途径,努力寻找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为此,学校确立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发展以多媒体网络技术为基础的课堂多媒体组合教学,以课题研究为契机,逐步实现在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下,构建各学科新型教学模式.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向各位领导汇报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开展情况.加大投入,完善信息化教育环境
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提供“人,财,物”的基本保障.上级政府及主管部门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高度重视.教育局领导一再强调,当前教育要抢占两个制高点,一个是课程改革,另一个就是信息化教育.在区教育局的关心支持下,学校多方筹集资金,用于信息化建设.几年来,共投资200多万元,购入电脑,液晶投影仪,实物展示台,视频转换器,电动屏幕,扫描仪等电教设施.目前,学校有网络教室4间,拥有电脑150台.多媒体教室2间,均配备了电脑,液晶投影仪,实物展示台,视频转换器,电动屏幕,录像机等全套设备.美术室,音乐室,自然实验室等专用教室,以及每间普通教室,均配备了中控系统,液晶投影仪,实物展示台,电脑等相应的电教设备.此外,学校还为每位教师每人配备一台电脑,共计63台.学校还拆资5万余元,购买了科利华备课软件,鹏博士备课软件,朝阳行动计划软件,阶梯教学软件等.为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提供了方便.此外,我校在今年又投资60万元,重新翻建一间多媒体网络教室,及校园局域网,进一步提高学校在信息化教育的实战能力.加强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有了优良的外部条件,并不等于学校信息技术工作就能上水平,关键是要有一支业务很过硬的骨干力量和人人能运用的教师队伍.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有赖于全体教师,取决于全体教师信息素养的高低.为了适应教育形势的需要,我们从转变观念入手,遵循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先普及后提高的原则,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以Internet未来教育培训,“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网络课程培训为主要内容的继续教育工作.从2002年起,我校中青年教师均参加了powerpoint,photoshop,Frontpage等网页制作的培训与考核,合格率100%.同时,学校还鼓励教师自学,进一步提高计算机操作及应用水平.目前,为数不少的年轻教师已能独立制作课件,全体教师都能熟悉基本的电脑操作和多媒体应用,大部分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具备制作课件和网页的能力.学校还立足于培养一批优秀骨干人才,为他们搭建平台.学校有意识地给部分信息素养较高,信息技术技能较好的青年教师压担子,让他们承担如“网站的建设”,“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等信息化建设的重任.同时,为他们提供进修学习的机会.如;选送电教老师及其他学科骨干教师到福州,重庆,武夷山,北京等地参加“网络管理员及网络制作专业培训,”“多媒体课件制作相关软件应用培训班”,“朝阳行动计划培训”,“课程整合研讨会”,“远程教育网络培训”等,通过对教师分阶段,分层次,分形式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服务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目前,我校信息技术专职教师,陈蓉老师已成长为我区唯一一名“信息技术学科带头人”,在信息技术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整合学科知识,开设好信息技术课程,促成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随着计算机的诞生和日益普及,信息社会要求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必需具有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知识与能力,这种知识与能力既是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是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必备基础;又是“信息文化”水平高低和信息素质优劣的具体表现,又是信息社会对新型人材培养提出的最基本要求.为了实现上述信息技术课程目标,我校采用开设专门的信息技术课及信息技术内容与各学科课程相整合两种模式.从2002年起,我校从一年级就开设了电脑课,每周一至二个课时,低年级由教师自编教材,中高年级选用审核教材.学校配备了两名专职教师,并保证上课的学生人手一机.课堂教学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充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与方法,培养学生掌握收集,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采用网络互动交流模式,将课堂课外延伸到课外,并适时选择学科知识进行整合教学.比如,在《图片的组合》一课,陈蓉老师就选择北师大语文第一册《太阳》这首诗作为情景导入,并要求学生以课本插图中的“树木,房子,太阳,公鸡,天空,草地等图片组合成一副完整的图形”作为任务驱动.让学生在熟悉的图片与诗歌情境中融入到新的学习氛围之中.在探索组合图片的方法中,发现“如何将有颜色背景的图片在组合时设置透明 ”这一问题,并将几种现象不断对比,比较,将事物整理就绪,经过反复的设想,实验论证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在探索过程中,学生会面临问题和困惑,甚至挫折和失败,但这却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成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的过程,也是一个人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一个不可量化的“长效”.经过“发现——探究”的学习过程,使得学生的学习更具有想象力与创造力,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又如,陈蓉老师《图形的变换》这一课的灵感完全源于一题数学习题,北师大版数学第四册第四单元《图形的变换》要求学生认识一些简单的图形经过不同角度的旋转,可以得到各种复杂,美丽的图形.这一内容与信息技术学科中运用Flash软件制作旋转图形不谋而合.因此,在充分理解数学教材的重,难点之后,将数学知识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巧妙地融入到Flash软件中旋转图形的制作方法上,并运用制作旋转图形的方法完成数学课本p60第6题提出的任务:在电脑中设计美丽的图案.这样就成功地将数学课程知识引入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实现L-about IT(Learn abaut IT)方式(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的整合.在该课中,教师一开始就以数学课本的课后习题:“在电脑中设计美丽的图案.”作为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任务来驱动,在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同时,通过引导学生开展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考与研究,帮助学生建立起数学知识(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与信息技术(Flash旋转工具,变形设计面板,元件转换等)知识的衔接与延伸,让学生在已有数学知识的帮助下,展开创造性的活动,在活动中我们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具体的学科任务,并努力营造出“在一种自然的方式下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并且对这种工具的使用要像铅笔,橡皮那样顺手,自然”的氛围.由于将“图形的变换”这一数学问题融入到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在学习“自由旋转”工具的主动性大大加强,在掌握旋转工具使用的同时就迫不及待去构思复杂图案,自觉地去解决问题,完成知识意义主动构建,并能够创造性地发挥,利用旋转工具设计出各种千变万化的图案,完成数学知识与信息技术的衔接与延伸,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了所需要掌握的学习目标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