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充分发挥高职教育作用,力推衡阳“四化两型”建设
充分发挥高职教育作用,力推衡阳“四化两型”建设
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苏云波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她90岁的华诞。九十年的发展,不仅使中国人民稳定地走
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衡阳历来是湘南第一重镇,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也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时期。争当科学发
展排头兵,推进“四化两型”建设,既是衡阳人民期待多年的梦想和机遇,也将给衡阳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峻挑战。衡阳高职教育在推进我市“四化两型”建设、争当科学发展排头兵中地位重要,作用独特。
近年来,衡阳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了一大批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为地方经济社会
发展储备了人力资源,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据了解,世界500强企业日本欧姆龙公司去年4月落户衡阳后,招工出现困难,衡阳财经工业职院、省环境生物职院、衡阳第一技师学院
等职业院校在一个星期内就为企业输送800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解决了企业用工荒问题。
近年来,虽然我市高职教育战线抢抓机遇,力促发展,但是我市高职教育经费投入严重
不足,发展面临瓶颈。目前我市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学费、贷款和争取的其他各种项目经费,公办学校的财政拨款部分用于教职员工的工资尚有较大缺口,而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经费就更少了。随着生源数量减少,办学条件改善滞后,我市高职教育发展、质量提高及办学竞争力增强都受到了严重的制约。2010年全市各高职院校招收新生10921人,比上年下降1710人,下降幅度达17.85%。
高等职业院校是培养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基地。党中央已明确,作为与经济发展、就业
民生等联系最为直接、最为紧密的一种教育类型,职业教育要大力发展。同时衡阳“科教兴市”、“教育强市”和“四化两型”战略的成功实施也有赖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后五年,坚持“工学结合”,大力扶持发展职业教育。市委张书记更是强调:要适应市场人力资源需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着力打造衡阳“技师城”。衡阳高职教育发展的春天到了!
作为衡阳高职院校的一名教师,我认为,大力发展我市高职教育事业,充分发挥我市高
职教育在推进衡阳“四化两型”建设中的作用,可从下面几方面着手:
一要提高全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纵观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如山东、江苏、浙江等都十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这些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与职业教育发展相互依存,相互
促进。未来经济社会无论怎样发展,社会所需的人才,多数是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十一五”期间,富士康、欧姆龙、西门子等13家世界500强知名企业和16家央企纷纷落户衡阳,到目前为止,至少有20万人直接在衡阳本地的外商投资企业工作,由其形成的配套企业和产业集群更需要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恰好契合了高职教育服务行业企业、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定位。但我市目前在生产经营一线的劳动者素质普遍偏低,高技能人才尤其紧缺。衡阳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虽已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但我们更要从战略的高度认识高职教育的发展切实关系衡阳经济社会的发展,切实关系到衡阳争当湖南科学发展排头兵目标的实现。
二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保障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经费。职业教育是最昂贵的教育类型。办学成本高、经费投入需求多。足额的经费投入是维系职业教育质量和品牌的关键,是确保职业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为此,市财政要加大对高职教育的投入力度,确保投入增长快于地方财政收入增长,加强高职院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促进高职教育健康发展。
三要提高高职教育的质量。衡阳高职教育必须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以就业为导向,服务为宗旨,质量为重点,始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对于我市高职院校而言,核心问题是准确把握学校的办学定位,改善办学条件,改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与产业紧密对接的课程体系和教学管理体系,结合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合格的高技能人才,以满足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人才的需求,打造衡阳高职教育品牌。
四要注重搭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平台。明确校企合作中双方在师资培养、专家兼课、专业建设、实训就业、科研攻关、职工培训等诸多方面的职责。出台并实施校企合作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主动参与高职教育发展,构建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建立用人单位人才质量信息反馈系统,主动请社会各用人单位评价学生质量,反思与调整学校各项工作,实现人才培养过程的不断优化。
当前正值我市推进“四化两型”建设,争当科学发展排头兵的关键时刻,各高等职业院校要以此为契机,狠抓内涵建设,增强服务能力,以教书育人实际成果服务衡阳经济社会发展和富民强市战略。
(本文作者为衡阳财经工业职院副教授)
第二篇:发挥地税职能作用服务四化两型建设
发挥地税职能作用服务四化两型建设
吕兴胜
推进“四化两型”建设,是省委、省政府谋划湖南新发展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省地税局局长吕兴胜表示,全省地税系统将紧紧围绕”四化两型“发展战略,始终牢记为国聚财、为民收税工作宗旨,坚持推进各项管理现代化工作主线,突出信息管税、制度管人工作重点,努力打造法治文明、管理规范、服务高效、社会满意的现代化公共管理部门,为服务湖南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全省地税系统去年组织各项收入620.5亿元,同比增收150.5亿元,跨越500亿、600亿两个大关。吕兴胜告诉记者,今年省政府下达地税收入任务增幅为14%,省地税局提出全系统组织收入的工作目标是确保780亿元、力争完成800亿元。今年来,全省地税部门积极落实各项税收调控政策,推动经济结构调整、鼓励创新,同时更加注重公平导向,尊重和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努力营造法治文明的税收环境。1月份全省地税入库各项收入73.77亿元,同比增收19.84亿元,增长36.8%,实现了2011年组织收入工作的“开门红”,成效显著。服务经济发展、服务纳税人是税务部门的重要职责。吕兴胜表示,地税部门把优化纳税服务作为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抓手,作为核心业务常抓不懈,在提升服务质量和增加服务内容上下功夫、想办法,努力争取将纳税服务打造成为湖南地税的形象品牌。具体表现在:继续推行银行卡刷卡缴税,积极拓展多元化办税方式,今年在有条件的地方推行同城通办缴税,逐步实现手机等自助端缴税,为纳税人提供更加便捷的缴税途径;健全纳税服务绩效评估制度,明确各部门、各环节的纳税服务职责,做好纳税人咨询、投诉、举报和建议的办理工作;深化“一站式”服务理念,加快整合和规范办税服务厅职能,不断提升窗口办税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12366纳税服务热线质量,继续办好地税网站和纳税人学校,创新面向纳税人的宣传辅导培训方式,切实提高纳税人税法遵从度和满意度。
优秀的干部队伍是推动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因素。吕兴胜认为,加强和完善队伍管理是地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推进勤政廉政建设是维系地税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法宝。一要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地税干部队伍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党风廉政建设,为地税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二要围绕提高干部队伍能力素质和激发活力动力,加强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完善机制制度和激励手段,努力造就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三要围绕构建以内控机制为主体的大预防工作格局,形成大监督工作体系,大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地税干部勤政廉政。今年省地税局将在全系统完善推广减免税软件,加强税收优惠政策审批管理,实现“信息管税、制度管人”,使税收执法权在阳光下规范运行。
第三篇:赴长株潭学习考察推进“四化两型”建设的几点体会
赴长株潭学习考察推进“四化两型”建设的几点体会
前不久,我们随岳阳市党政代表团赴长株潭地区学习考察推进“四化两型”建设,三天的时间虽然短促,但触动很大,思考颇多,更受益匪浅,深受启发。
一、有所触动
三天内所到之处,长株潭三市及其县(市、区)坚持以大项目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以高起点规划城乡建设,以高标准加强城市管理,竞相发展、赶超跨越的态势令人触动,深感震撼。
一是发展快。长株潭城市群被确定为国家“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三市坚持先行先试,大胆创新,“两型”产业快速发展,城乡建设快速扩张,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体制改革重点突破,区域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能力显著增强。长沙市继续在全省领跑,综合竞争实力在中部地区省会城市中稳居前列。株洲市的地方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总量与我市已相当接近,大有赶超之势。湘潭市的2011年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与我市相当,发展来势凶猛。
二是变化大。在县域经济发展上,长株潭地区的部分县(市、区)依托优越的区位优势,坚持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并重,大力引进、培育和发展符合国家政策要求的战略性新型产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县域经济实现又快又好发展。2011年,长沙市的长沙县、宁乡县、浏阳市继续位居全国百强县行列,长沙县2011年预计完成财政总收入120亿元,增量达到了45亿元。在城市建设上,长沙市实施 “沿江建设,跨江发展”战略,湘潭在全省率先制定“两型”建设的顶层设计,编制完成了10多个重点区域控规,城市建设“一年一个样”。
三是管理好。长株潭及其各县(市、区)围绕争创国家级文明城市,创新理念,加大投入,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无论是城市建设规模和品位,还是城市建设速度和管理水平,都有很大程度地提升。如攸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000万元,按以奖代投的方式,500万元用于支持镇区创建,500万按每村平均1万元的标准补贴到村,在城乡环境整治上走在全省前列。
二、有所思考
长株潭地区及其县(市、区)之所以能够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我们有一些思考。
一是思想解放。如株洲市提出“敢于负债搞建设、敢于让利搞招商、敢于大胆用干部、敢于放权活机制、敢于创新促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二是理念新颖。如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上,长沙市坚持“城市国际化、产业高端化、城乡一体化、发展两型化、管理法治化”,株洲市推行“数字化城市管理”,建立城市管理快速反应机制,收效明显。
三是机制灵活。如在投融资方面,长沙市运用资产证券化、企业债券、市场债券、集合委托贷款等多种形式融资,带动全市市场直接融资305.4亿元;湘潭市大力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为重点工程项目融资达60亿元,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四是政策到位。如在征地拆迁安置方面,株洲试行土地返还安置,即整村组拆迁后集体土地征转分离,先征后转,返还征收土地的10%,给村组用于还建安置或合作经营;建立拆迁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将25%土地补偿费交由区社保中心管理,基本实现了较高水平、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全覆盖,既降低了征收成本,提高了土地效益,又减轻了安置压力,解决了村民长久生计问题,有效控制了违法建设的发生。
三、有所启发
长株潭发展的经验和成绩为我区推进“二次创业”、实现跨越发展,努力促进各项工作“上水平、争一流、作贡献”,争当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排头兵,进一步开阔了思路,提供了启发,增添了的信心和决心。
必须解放思想,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上水平。在项目建设上,必须招大引强。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引领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任,用
特别优惠的政策主攻国际国内500强投资项目、主导产业关联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和高新技术产业类项目,全年招引投资过10亿元项目3个以上,确保招商引资50亿元以上,力争80亿元以上。在产业发展上,必须求新求特。突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是力促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发展基地落户我区。着力在工业磁力、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石化装备等领域抢占自主创新高地,重点抓好中科电气、中南科伦、同联药业、吉祥燃烧器、节能炉窑、多肽黄酒等亿元以上项目的建设和竣工达产,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以上,培育纳税过千万企业15家以上,力争上市企业1家,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5家。在园区建设上,必须适度超前,坚持大开发大投入。改变过去边开发、边建设的做法,从基本配套到适度超前,集中力量、集中投入,形成大开发、大建设的强劲局面。今年要完成土地报批5000亩以上,其中木里港、监申桥两大工业园新增成熟工业用地3000亩以上,康王工业园重点围绕项目满园和园区形象提质,建立低效项目退出机制,加快“腾笼换鸟”步伐,不断提高园区发展质量和水平。同时,加快洪山物流园规划编制,加快白石岭工业园“退二进三”步伐。在资金运作上,必须敢于负债,坚持大手笔大气魄。着力提高资金运作能力,积极探索以“商业贷款、创投基金、企业债券”为主体,以“企业融资、项目融资、资本融资”为渠道的融资模式,推动投资主体多元化、市场化,保障大开发、大建设的资金需求。力争全年新增融资贷款10亿元以上,到位政策性项目资金3亿元以上,实现土地出让收入5亿元以上。
必须更新理念,促进城乡建设管理上台阶。要以现代化的眼光经营城市。强化规划引领作用,坚持把城乡规划、产业规划、人口规划有机结合,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好每个区域、每个产业、每个项目、每个节点、每栋建筑、每条街道和每个景观,力求达到“合则和谐美,分则个性秀”,融入现代元素,彰显现代特色。要以精品化的力作扩张新城。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完成京港澳高速连接线提质改造工程建设,把岳阳大道—连接线打造成为岳阳第一形象大道。协助做好大岳高速、岳长高速、临湖公路征地拆迁等工作。中心城区启动旭园路、大桥河路、屈原北路、王家畈路“白改黑”工程,全面完成南片路网、管网等基础设施配套。同时,加快牛郎坡、金凤公寓等6个还建小区,东方明珠等10个楼盘,奥体中心、烟草物流园、汽车4S店、汽配市场等项目建设,加快生活必备设施、休闲娱乐设施、传统商贸服务设施以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吸引人气,拉动地气,集聚财气。要以精细化的标准管理新区。深化“五创提质”工作,逐步推进城市管理市场化、数字化和社区化,建立健全城市管理快速反应机制,完成3-5条街道的绿化美化,1-2个社区的美化、绿化、亮化试点工作,积极实施“农民转市民”工程,切实提升居民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要以一体化的路径统筹城乡。突出城、镇、村三个节点,下大气力促进城郊村向城区集中、镇郊村向镇区集中、周边村向中心村集中,高标准建设三荷、西塘、康王三个卫星集镇,提升西塘、乌江两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片辐射效应,全面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构筑区域建设一体化格局。要以钢铁般的手腕全面禁违拆违治违。坚持把禁违拆违治违工作作为事关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下死决心、重拳出击,以铁的措施和手腕健全禁违拆违机制,以铁的决心和勇气开展禁违拆违运动,以铁的纪律和要求严惩违法违纪行为,率先在全市全面打响禁违拆违治工作的攻坚战。
必须依靠基层,推动工作抓落实。面对当前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坚持重心下移,充分依靠基层组织和基层党员干部,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进一步强化基层组织工作,加强基层干部教育,着力培养一批政治素质高、致富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的基层党员干部,着力建设一批理想信念和宗旨观念坚定,大局意识和执行意识坚决,开拓进取精神和创新创业意识强烈的基层党组织。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工作考核,硬化工作任务,细化工作责任,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控建拆违、综治维稳、计划生育等工作在基层进一步落实。要进一步加大对基层干部的保障力度,真情关怀他们,真心帮助他们,真诚信任他们,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充分依靠他们的智慧力量,带动群众自主创业、合法致富。
必须加强教育,转变作风提状态。区域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要围绕打造“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的政务环境,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让开发区的党员干部成为最能吃苦、最愿奉献、最会工作、最有战斗力的先进群体。要加大教育力度,积极创设教育活动载体,深入持久地开展思想品质、专业技能和文明素质大学习、大讨论、大践行活动,不断提高各级班子的科学谋
事干事水平。要加强作风建设,引导党员干部做人“讲良心、讲原则、讲感情”、做事“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继续转变干部作风,采取有效的方法促进干部队伍遵规守纪、心系群众、提高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要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内部管理,优化机构设置,完善管理职能,细化岗位职责,规范办事流程,健全和完善目标决策、任务执行、责任落实、结果考核监督体系,加强对重点工程、重点工作的绩效考核,加大以工作实绩为衡量标准的奖惩力度,充分调动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四篇:南宁军供站以四化促四型积极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淮北军供站创新载体,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活动,推进学习教育常态化。
“两学一做”基础在学,关键在做。淮北军供站组织党员在日常工作之余学习党章党规,学习总书记系列讲话;定期开展支部讨论学习会,每次设定不同主题,由支部党员分享自己在学习中的心得体会;举办“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知识竞赛,检验党员干部学习成效;在全体党员中开展“我来讲党课”活动,让普通党员上台讲党课,增强了普通党员的参与性、互动性,丰富党课的形式和内容;“七一”前夕开展红色革命教育活动,组织党员赴革命教育基地开展“勿忘革命历史、坚定理想信念”学习教育。
市军供站以四化促四型积极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发布时间:2016-10-08 08:17
作者:市军供站
浏览次数:264
【字体: 大 中 小】
在“两学一做”专题教育过程中,市军供站党支部认真落实市委和市民政局党组的安排部署,严格按照“基础在学、关键在做、重点在改、核心在干”的要求,始终坚持“围绕中心工作抓党建、抓好党建工作促服务”的原则,不断出实招、走新路,以四化促四型,逐步形成了党员教育经常化,作用发挥正常化,服务国防制度化,促进发展全面化的党建新机制,全面推进了学习型、服务型、效能型、廉洁型军供站的建设。
创新载体“学”。在学习教育过程中,针对部分党员反映的传统讲授内容老旧形式枯燥的问题,市军供站党支部积极创新学习载体,开办网上党课,号召支部党员关注共产党员微信、内蒙古党建、乌兰察布党建等“微平台”,上好“微党课”;通过创建微信群、qq群等现代化信息手段,实行“智能式”的教育,把党章党规、系列讲话发送至信息终端,让党的新政策、新理论、新思想在能够以更快的速度、更广的覆盖面迅速普及,受到全体党员的欢迎。
立足实际“做”。市军供站党支部从本职工作出发,在努力做到“及时服务强国防、暖心服务强国防、安全服务强国防、精细服务强国防”四个服务,打造一流的军供保障服务品牌的同时,还运用“共产党员示范岗”这一重要载体,认真组织开展了以“奉献日”和“奉献周”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副科以上干部多次前往察右中旗铁纱盖镇上铁纱盖六村与贫困户进行摸底对接。通过一系列实际行动,强化了党员先锋模范引导作用,把实践活动与重党性、讲品行,做合格党员有机结合起来,增强新形势下服务好过往部队的针对性、主动性,统筹时间“挤”。为实现学习教育的生活化、常态化,特别是针对入夏以来接待工作任务重的实际,市军供站党支部建立了“五个一”工作机制,即每天自学1小时,每周进行1次集中学习,每周检查1次学习笔记,每月开展1次集体研讨,每月1次深入包扶点开展帮扶,督促指导支部党员在做好服务的同时,号召全体党员充分发挥雷锋同志“挤”的“钻”的钉钉子精神,利用一切零散时间做好学习教育。
群策群力“查”。在学习教育过程中,市军供站党支部坚持问题为导向,全面推广“一学二查三改”的工作机制,聚焦党性观念弱化、服务意识淡薄、党员教育管理失之于宽等问题,精准发力,推动党员干部把自己摆进去,自觉进行问题查摆,同时从细节出发,找出支部存的问题,并在每周一次的集体讨论会上公开陈述,群策群力,时刻保持对“四风”、不作为等问题的警惕性,时刻保证把细心、耐心、热心的服务意识贯穿到服务过往部队用餐的每项细节工作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第五篇:充分发挥干部教育培训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中的作用
充分发挥干部教育培训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中的作用
:“学贵心悟,守旧无功”。学习型组织的“学习”是一种发现性学习、探索性学习、创新性学习,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知识重复和照抄照搬。现在有些人望文生义,认为注重学习的组织就是学习型组织。这是不准确的,也是片面的。历史上注重学习的时代很多,但那时的组织并不是学习型组织。目前,社会上推广学习型组织的机构良莠不齐。有的把学习型组织形式化庸俗化,使创建活动偏离科学轨道。譬如创建学习型城市的要旨在于提高城市创造力,而不是简单地动员市民去看书学习。现在不少城市千市一面,规划雷同,发展模式趋同,没有想象力、创造力。这些外征与学习型组织建设的主旨是背道而驰的。
学习型需要学习,但单纯的学习并不是学习型。学习型的核心是把学习寓于工作当中,注重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高创造力。这种学习具有特定的内涵:第一,它是与工作紧密相连的学习,是有目的的学习,不是个人兴趣性学习。工作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而学习本身也是一个工作的过程。第二,它是推动社会健康发展的学习,是一种积极性的学习,而不是破坏性的学习。现在有人提出,带着问题去学,在学习中反思,把研究解决问题作为学习的起点和落脚点,我完全赞同。第三,它是一种团队学习,而不是个人学习,这是区别于传统学习的重要标志。过去是精英学习,少数人学习,现在强调的学习一定是团队学习。只有团队中的每个人之间思想相互激荡、开展有效交流,形成共同愿景,才能激发创造力。第四,它是一种开放性的学习,而不是封闭性的学习。强调从简单的向书本学习转变为向书本、实践、群众学习。第五,它是一种长期的、不间断的学习,而不是暂时性、间歇性的学习。在学习型组织建设上,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与以往的组织相比,学习型组织具有3个明显特征:一是学习是组织存在的基本形式。一个组织一旦停止学习,也就不是真正的学习型组织。在这样的组织中,学习工作化、学习生活化,工作学习化、生活学习化,学习必须成为工作和生活不可分的有机组成部分。二是组织结构扁平。从最上面的决策层到最下面的操作层,中间相隔层次减少,权力重心下移,让最下层通过学习自主解决问题。成员不再是被动执行者,而是主动应对者。现在突发性事件多发,其原因从表面看是应对延迟,实质上是一线与上级的信息时滞或不畅通。学习型党组织的党员是主体,处于组织的最前端,如果能够适时自主处理各种复杂问题,把矛盾化解在萌芽中,上级就没有“突发”之虞。三是不断创新和超越。学习型组织通过全体成员持续的研究性学习,一方面,促使成员不断超越自我、实现更高的人生价值;另一方面,推动组织自身在管理思想、机构、方法、制度等方面不断创新,进而提高组织整体的创造力、回应力,确保组织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不断发展,实现共同愿景。
建设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党组织,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最为关键。这是由干部教育培训的对象——各级领导干部在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也是由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特性决定的。从领导干部的地位和作用来看,他们是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倡导者、组织者和示范者,所起的作用是一般干部和党员不能比拟和取代的。从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特性来看,第一,它具有规模性。去年,仅中央组织部干部教育局就直接培训干部220期,14000人;指导地方培训干部1500万人次。第二,它具有快捷性。能在短时间内集中表达党的意志,提高领导干部的认识,确保党的方针政策和重大战略部署得到迅速贯彻落实。第三,它具有共享性。干部教育培训是以班来组成学习团队,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领导干部集中在一块,研究共同的问题,可以经验共享、成果共享、相互启迪,达到学学相长的目的。第四,它具有示范性。领导干部集中学习,能够产生良好示范效应,推动学习型政党、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比如近年来中央政治局几十次集体学习,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干部学习热情,带动了各级领导“团队”的学习。
目前对中高级党政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主要集中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和中国浦东、井
冈山、延安干部学院等,培训和教学在不断创新,力求教有所用、学有所益。首先是班次有针对性。过去办班往往是按照级别划分,好处是权责相似、交流平等,但弊端也十分明显,由于同级别干部工作性质特点不同,如:有人分管计划生育,有人分管民族宗教,有人分管文化建设……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性修养、品德教育等内容外,能力方面的培训不可能千人一面。这就好比有人要吃川菜、有人要吃粤菜,有人要吃甜的、有人要吃酸的,简单划一怎么行?因此,我们在培训班次的组合上大胆创新,按照工作特性而不是按行政级别来组织专题培训,大部长和小部长、大局长和小局长可以跨级别坐在一起学习,这样既便于上下交流,也便于上一层级加强宏观指导。再如一些分类的主题班次,如政法系统、纪检系统、县委书记等班次的开办,因为属于同一工作性质、同一行业,学员们都表现出极高的积极性,效果也非常明显。其次是培训时间集中,形式多样。时间上高强度、高密度,下午、甚至晚上都充分利用。形式上,讲座、实践报告、研讨交流等,相互补充,集中把一个问题研究透彻。如,前不久对县委组织部长的集中培训,我们就把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分解出来,逐条分析给他们听。他们感到务实管用,对工作指导性非常强。
当然,建设学习型政党,仅仅靠培训是不够的。我们党有7000多万名党员、600多万名公务员,要使他们成为学习型组织的主体,还必须积极倡导和推动自我学习。现在,干部每天在用不同方式学习,比如听课、读书、看报、上网、研讨等等,这些都是学习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中央颁布试行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提出建立健全干部在职自学制度,鼓励干部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学习培训,并要求干部所在单位提供必要条件。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把理论素养和学习能力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前不久中央办公厅印发的《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要求,鼓励干部利用业余时间多读书、读好书,不断改进干部在职自学。这些规定和要求有利于推动干部自我学习、多元学习。学习没有内生动力,学习型政党建设难以取得实质性进步。过去,干部内生动力不足,主要有两种表现:一是不爱学习,不愿学习,没有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一种工作方式,而是凭经验、凭感觉、凭惯性去推进工作。二是学习的内容或者说目的不明确,凭兴趣学,脱离工作实际,缺少学习的针对性、系统性。
过去常听到有人“跑官要官”,没有人“跑学要学”。但现在这种情况有了明显转变,学习之风兴起。不少干部“跑学要学”,利用假期去听课,自费去听讲座,通过各种形式获取对自己有用的知识。今年我们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司局级干部中进行自主选学试点,报名大大超过预期,到课率90%以上。我觉得这是建设学习型政党一个非常可喜的现象。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第一,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发生变化,新问题层出不穷,许多干部在工作中压力越来越大,感到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善于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性地工作,这是主要压力和动力。第二,现在对干部的使用,竞争性选拔比重越来越大,需要推荐、考试、考察、考核,多元并行,立体筛选,需要有真才实学和突出的综合素养。第三,整个社会的知识水平在不断提高,领导干部与下属、公众的位差在缩小,“势”逐步呈式微趋向。这就迫使领导干部的知识能力水平要不断提高。中国古代曾有“以吏为师”的传统,原因是官吏的德识要求必须高于社会。今天的领导干部要获得人民群众认可,亦必须具备高于社会大众的理论素养和道德水准。
当然,也还有一些干部学习积极性不高,不愿参加学习培训。解决这个问题,除对领导干部组织需要、岗位需要,如党性教育、大政方针政策等培训强化硬约束外,还可以在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是深化干部教育培训改革,进一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使干部切实感到,参加学习培训管用解渴,有利于推动工作,有利于自身成长;二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增强干部选拔的民主性、公开性、竞争性,使干部切实感到,要进步就得靠本事、靠业绩,而不是靠跑门子、拉关系,从而使干部更加注重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更加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培训。
理论强党,思想富国。随着网络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需要一些理论性思想性都比较强的高层次网站来武装思想、引导行为。现在,领导干部也好,普通大众也好,追求理论性思想性的旨趣得到彰显,这说明人们的思想境界在逐步提高。《理论网》应该成为学习型政党建设的一个重要阵地,也一定会受到广大干部甚至社会公众的普遍欢迎。希望你们善于学习、勇于开拓、不断创新,把团队建设成学习型组织,把《理论网》办成一流品牌。今后,干部的学习培训要实现分散化、灵活化、及时化,还要靠网络来完成。我们打算建设一个开放、兼容、共享的全国干部教育培训网络,让广大干部随时随地得到满意的学习产品。希望《理论网》能够成为这个“网络学院”的重要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