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务员_事业单位简答题小结
1、答:《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九条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的,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除外。”
2、答: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互为前提而存在;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互相促进而共同发展。他要求我们从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坚持集体主义。
3、答: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反映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关系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正确解决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
它是我国人民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力量源泉。
总之,它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正确价值取向。
4、答:上述材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内外因辩证关系的观点。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变化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的外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5、答: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标准,人们的认识包括想象,归根到底来自实践。丁玲对成仿吾的“合理想象”,建立在其既有的生活实践经验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与成仿吾实际交往实践的基础上,因而发生了与实际的偏差。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既有的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和“想象”的前提。丁玲对成仿吾的想像源自其既有的理性认识,并受其影响。
6、答:认识的辩证过程原理。
人的认识建立在实践基础上,通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上升到实践,并最终由实践来检验。人的认识和实践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致无穷的辩证发展过程。丁玲对成仿吾的认识,由开始的建立在原有理性认识与感性经验基础上的“合理想象”,经过实际交往的实践,最终实现了对客体的正确认识。
7、答:⑴ 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我国现实劳动关系存在的问题客观上需要法律保护,《劳动合同法》制定有其客观必然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劳动合同法》的制定实施有利于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⑵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劳动合同法》合理的规范了劳动关系,有利于巩固和完善经济基础。
⑶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劳动合同法》为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8、答:⑴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⑵ 人民行使权力的最高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其常设机关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劳动合同法》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⑶ 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立法工作,《劳动合同法》的制定体现了党的领导。⑷《劳动合同法》按照立法程序制定,体现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9、答:“一个中国”原则是中国政府处理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与前提。其基本点是: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目前台湾与祖国尚未统一,两岸应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共同努力、平等协商、共识统一;台湾的政治地位应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进行讨论。台湾不能参加只有主权国家才能参加的国际组织与活动。
10、答:“一国两制”是我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这正是两岸关系能否顺利发展和统一能否实现的核心问题。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可以谈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问题,可以谈台湾地区在国际上与其身份相适应的经济文化社会活动空间问题,也可以谈台湾当局的政治地位等问题。反之,放弃“一个中国”原则,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必然会严重恶化两岸关系,损害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葬送和平统一的美好前景。
11、述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答: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普遍的,存在于一切事物及其全部发展过程中,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条件。改革措施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某些负面效应,付出一定的代价,它与改革措施发挥的正面效应是相伴而生的。矛盾双方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其主要方面规定事物的性质。我们必须首先看到改革措施取得巨大成就这一矛盾的主要方面,充分发挥它的正面效应,同时也不要忽略矛盾的次要方面,尽量减少负面效应,促使负面效应向正面效应转化。矛盾是事物发
展的动力。负面效应是改革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新矛盾,它的出现和解决能够促使我们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纵深层次,使社会主义事业获得新的发展。
12、答:诉讼中的强制措施是指司法机关在诉讼过程中,为保障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所采取的强制手段。根据诉讼性质的不同,三部诉讼法规定了不同的强制措施。其中《民事诉讼法》规定了5种:拘传、训诫、责令退出法庭、罚款、拘留。《行政诉讼法》规定了4种:训诫、责令具结悔过、罚款、拘留。《刑事诉讼法》规定了5种:拘传、取保候审、逮捕、拘留。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中的强制措施适用于妨碍诉讼秩序的行为人;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只适用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在诉讼活动中采取强制措施的作用是维护诉讼秩序,保障诉讼活动顺利进行,可以有效地防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防止其互相串供、毁灭证据,给诉讼活动制造障碍。
13、答: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不服劳动教养处理决定的行政案件属于人民法院的受理范围。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处理决定不服,除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不服在向法院起诉的外,既可以先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不服的再向法院起诉,也可以直接起诉。另外还规定,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复议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申请人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法院起诉。复议机关逾期不做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15日内向法院起诉。
14、答:⑴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⑵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正确处理与客观条件的关系,必须做到从客观实际出发。⑶ 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处理好与主观因素的关系,要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克服错误的主观因素。⑷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把认识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15、答: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缓解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的总体要求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
⑴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一是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二是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明确重点、扎实推进。三是加快资源节约技术进步。四是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五是健全促进循环发展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六是强化节约意识。
⑵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要认真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从源头防治污染和生态破坏,切实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污染的状况,努力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尽快改善重点流域、区域和城市环境质量,基本遏制生态远景恶化的趋势。
16、答:
1、加强领导,推进改革与创新,增强职业教育发展活力。
2、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提高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
3、以服务为宗旨,加快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4、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职业院校教师整体素质。
6、依靠行业企业,调动行业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7、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增加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17、答:一是就业供大于求的矛盾加剧。二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使技术替代劳动的速度加快,也会加大就业压力。三是劳动力总体素质不高,劳动力供给结构不尽合理。四是就业潜力大的服务业发展滞后。五是劳动力流动性较差。
18、答: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应该把扩大就业作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着力点和切入点,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位置,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人口多、就业压力大,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在相当长时期内都是影响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一个突出矛盾,是我们必须长期面对和积极应对的艰巨任务。党中央、国务院一贯高度重视扩大就业工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扩大就业的政策措施,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扩大就业:一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引导就业的作用。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政府促进就业的公共服务职能,切实在市场信息、能力培训、就业渠道、服务手段以及劳动者权益保护等各方面,采取实质性措施并取得突破性进展。三是通过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和促进就业的财税、信贷等优惠政策措施,继续鼓励各类企业
多吸纳劳动力就业,形成鼓励和促进就业的有效机制。四是完善企业裁员机制。五是进一步消除影响和阻碍就业的体制障碍。
19、答:所谓科学发展观,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所解决的是为什么要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根本问题。毋庸置疑,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在于发展,中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在于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也在于发展。一、二、三、四、五、六、七、20、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就是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就是要坚持依靠改革促发展。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就是要丰富发展内涵。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就是要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就是要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就是要坚持协调发展。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
答:和谐的社会环境,是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基本前提,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条件。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更加注重民主法制建设,认真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努力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第一,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是我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第二,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是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第三,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总之,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即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
第二篇:公务员制度简答题
四、简答题
1、公务员法对公务员的定义作了新的界定,请问公务员必须具备哪三个条件?
答:1.依法履行公职。2.纳入国家行政编制。3.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
2、根据公务员法总则第一条的内容,制定公务员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答:1.规范公务员的管理。2.保障公务员的合法权益 3.加强对公务员的监督,促进勤政廉政 4.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5.提高工作效能
3、公务员主管部门在综合管理公务员的事务上的主要职能有哪些?
答:1.研究制定公务员管理规范,组织公务员法律法规的实施工作。2.对同级各机关公务员管理工作和下级公务员主管部门进行业务指导。3.对某些管理事务实施组织协调。4.对某些管理事务行使审核、审批权 5.监督公务员管理法律、法规的实施,对违反公务员法律法规的现象进行纠正和处理。
4、我国公务员法规定的公务员的义务有哪些?
答:1.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2.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认真履行职责,努力提高工作效率; 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接受人民监督;4.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5.忠于职守,勤勉尽责,服从和执行上级依法做出的决定和命令; 6.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7.遵守纪律恪守职业道德,模范遵守社会公德; 8.清正廉洁,公道正派;9.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
5、如何正确理解“公务员应当执行上级做出的决定和命令?
答 :1.公务员服从和执行上级做出的决定和命令应当是上级依法做出的; 2.公务员在执行公务时认为上级的决定和命令有错误的,可以向上级提出改正或者撤销该决定和命令的意 见,上级不改变决定或者命令,或者要求立即执行的,公务员应当立即执行;但是公务员执行明显违法的决定和命 令的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6、公务员享有哪些权利?
答:1.获得履行职责应当具有的工作条件; 2.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处分; 3.获得工资报酬,享受福利、保险待遇;4.参加培训; 5.对机关工作和领导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6.提出申诉和控告; 7.申请辞职;8.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7、公务员职务层次有哪些?
答:1.国家级正职、国家级副职;2.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 4.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5.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
8、公务员法将公务员职位类别分为哪些?
答:我国将公务员职位类别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等类别,国务院根据公务员法对于具有职位特殊性,需要单独管理的,可以增设其他职位类别。
9、综合管理类的非领导职务序列分为哪些?
答:巡视员、副巡视员、调研员、副调研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10各机关在设置本机关公务员具体职位时应依照哪些因素? 答:1.职能;2.规格;3.编制限额;4.职数以及结构比例。
11、依据哪些条件确定公务员的级别?
答:公务员的级别根据所任职务及其德才表现、工作实绩和资历确定。
12请问公务员的级别是否和其职务是等同的?
答:不一定。公务员的职务应当对应相应的级别,但是在同一职务上,公务员可以按照国家规定晋升级别。
13、公务员工资及其他待遇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答:公务员的职务与级别是确定公务员工资和其他待遇的依据。
14、公务员法中规定的公务员录用的范围是哪些?
答: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
15、公务员录用采用哪些办法?
答: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
16、关于考试录用公务员的组织权限,公务员法是怎样规定的?
答:1.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的录用由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组织; 2.地方各级公务员的录用由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必要时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可以授权设区的市 级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组织。3.厅局级正职、厅局级副职
17、报考公务员的条件有哪些?
答:包括基本条件和资格条件: 1.基本条件即公务员法第十一条规定的七项内容; 2.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资格条件。
18、公务员法规定,哪三类人员不得录用为公务员?
答:1.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2.曾被开除公职的; 3.有法律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
19、机关录用公务员,必须符合哪两个条件?
答:1.必须在规定的编制限额内;2.有相应的职位空缺。20、公务员录用程序主要是哪些?
答:1.发布招考公告;2.资格审查;2.资格审查;3.考试; 4.考察、体检;5.提出拟录用人选;6.备案或者审批。
21对新录用公务员的试用制度有哪些规定?
答: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为一年。试用期满合格的,予以任职;不合格的,取消录用。
22、我国公务员的考核内容和方式,以及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的关系?
答: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考核方式分为平时考核和定期考核。平时考核和定期考核的关系是: 1.平时考核是定期考核的基础;2.定期考核是对平时考核的概括和总结。
23、对非领导成员的定期考核与领导成员的定期考核办法是什么? 答:对非领导成员的定期考核采取考核的办法; 对领导成员的定期考核由主管机关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24、定期考核的等次有哪些?
答: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次。
25、公务员职务的两种任命方式分别是什么?
答:选任制和委任制。选任制是指通过选举产生的方式来确定任用对象的任用方式;委任制是指任用机关在其 任免权限范围内直接委派工作人员担任一定职务的任用方式。
26、我国公务员法规定领导成员职务的任免实行的是任期制,实行任期制的意义有什么? 答:1.有利于实现领导职务的能上能下,形成正常的新老更替机制; 2.有利于加强对领导成员的监督管理,增强领导班子的整体能力。
27、选任制公务员的免职有哪些情况?
答:1.任期届满不再连任,所任职务自然免除;2.任期内辞职、被罢免、被撤职的,所任职务免除。
28、任免情形分为任职情形和免职情形,请问任职情形有哪两种?
答:1.新进入公务员队伍需要进行任职的。2.公务员职务发生变化任免机关确认新的职务关系的
29、免职情形有哪些?
答:1.公务员职位发生变化,承担了新的职责,应当免去其原任职务。2.因各种原因公务员不能履行职责的,应当免去所任职务。
30、公务员的任职程序有哪些? 答:1.提出拟任职人选;2.考察;3.决定任命;4.下发任职通知。
31、公务员职务任命的几个必备条件是什么?
答:在规定的编制限额和职数内进行,并有相应的职位空缺。
32、请问公务员晋升领导职务时,应当按照哪些程序进行?
答:1.民主推荐确定考察对象;2.组织考察,研究提出任职建议方案; 3.按照管理权限讨论决定;4.按照规定履行任职手续。
33公务员晋升领导职务时必须实行什么制度?
答:1.任职前公示制度;2.任职试用期制度。
34、根据公务员法对公务员奖励制度的概括性规定,公务员受奖励的条件是什么?
答:1.工作表现突出,有显著成绩和贡献;2.有其他突出事迹。
35、对于公务员集体的奖励规定了“集体”的含义是?
答:1.按照编制序列设置的机构;2.为完成专项任务组成的工作集体。
36、奖励分为哪几个种类?
答:嘉奖、记三等功、记二等功、授予荣誉称号。
37、公务员或者公务员集体有哪几种情况必须撤销奖励?
答:1.弄虚作假、骗取奖励的;2.申报奖励时隐瞒严重错误或者严重违反规定程序的; 3.有法律、法规规定应当撤销奖励的其他情形的。
38、有关下级对上级决定和命令如何执行在公务员法中是怎样规定的?
答:1.公务员执行公务时,认为上级的决定或者命令有错误的,可以向上级提出改正或者撤销该决定或者命令 的意见; 2.上级不改变该决定或者命令,或者要求立即执行的,公务员应当执行该决定或者命令,执行的后果由 上级负责; 3.公务员执行明显违法的决定或者命令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39、给予公务员处分的条件是什么?
答:1.公务员有违法或者违反纪律的行为; 2.公务员的违法违纪行为应当承担纪律责任,没有免予处分的情形。
40、免予处分的三个条件是什么?
答:1.公务员具有违纪的行为。2.违纪行为显著轻微。3.违纪者本人经过批评教育后已认识了错误并能够及时改正。
41、降级的定义是什么?
答:降级是降低的公务员级别的纪律制裁方式。
42、对公务员处分应当遵循哪些原则?
答: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手续完备。
43、根据公务员法对处分行为的规定,处分决定作出的正确程序是怎样的?
答:1.初查。2.立案。3.调查取证。4.如实告知被调查的公务员。5.作出处分决定或者撤销案件。6.以书面形式通知本人。
44、国家对公务员进行分级分类培训,请问分级分类培训的对象是什么?
答:分级培训是指对担任不同层次职务的公务员实施各有侧重的培训。分类培训是指对不同职位类别的公务员实施不同的培训。
45、公务员法对公务员交流范围的规定是什么样的?
答:1.内部交流:公务员可以在公务员队伍内部交流; 2.外部交流:公务员可以与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进行交流。
46、请问公务员交流的基本方式是哪些? 答:调任、转任、挂职锻炼。
47、调任的定义是什么?
答:调任是指公务员与公务员队伍以外的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的交流。具体是指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群 众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调入机关担任领导职务或者副调研员以上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
48、调任的条件是什么?
答:1.首先要符合担任公务员的七项基本条件(公务员法第十一条); 2.符合拟任职位所要求的资格条件;3.不得有本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的情形。
49、对于转任的一般要求是什么?
答:1.转任人员必须具备拟任职位所要求的资格条件;2.转任必须在规定的编制限额和职数内进行。
50、公务员法扩大了公务员挂职锻炼的交流范围,请问公务员挂职锻炼的范围有哪些?
答:公务员可以到下级机关或者上级机关、也可以到其他地区机关以及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进行挂职锻炼。
51、列出公务员法中规定的有哪些亲属关系的公务员需要进行任职回避? 答:1.夫妻关系;2.直系亲属关系;3.三代以内旁系亲属关系;4.近姻亲关系。
有法律规定的亲属关系的公务员需要进行任职回避,请问双方应当回避的职务范围是什么?
答: 1.不得在同一机关担任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领导人员的职务 2.不得在同一单位担任双方有直接上下级关系 的职务。3.不得在双方担任领导职务的机关中从事人事、组织、纪检、监察、审计和财务工作。
53、公务员执行公务时,遇到哪些情形应当进行公务回避?
答:1.涉及本人利害关系的;3.其他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2.涉及与本人有本法第六十八条第一款所列亲属关系人员的利害关系的;
54公务员的工资、福利和保险的定义是什么?
答:公务员的工资是国家以法定货币支付给公务员个人的劳动报酬。公务员的福利是指国家和单位为解决公务员生活方面的共同需要和特殊需要,对公务员在经济上的帮助 和生活上的照顾。公务员的保险是国家对公务员在退休、患病、工伤、生育、失业等情况下提供的必要帮助和补偿。
55、简述公务员工资制度应当遵循的原则。
答:按劳分配原则。既体现工作职责、工作能力、工作实绩、资历等因素又保持不同职务、级别之间合理的工资差距。
56、确定和调整公务员的工资水平,主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56、确定和调整公务员的工资水平,主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答:主要考虑国民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承受能力、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等因素。
57、在出现何种情况时,可以延长公务员的工作时间?
答:一是由于发生严重自然灾害、事故或其他灾害,使人民的安全健康和国家财产遭到严重威胁需要紧急处理的。二是为完成国家紧急任务或完成上级安排的其他紧急任务的。
58、简述公务员更新机制中辞职辞退的作用。
答:1.有利于畅通公务员队伍“出口”,形成优胜劣汰和新陈代谢的良性机制。2.有利于规范机关的人事管理行为,切实保障公务员的合法权益。3.有利于加强监督,推进担任领导职务的公务员能上能下。
59、简述公务员辞去公职的程序规定。
答:公务员辞去公职,应当向任免机关提出书面申请。任免机关应当自接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予以审批,其中对领导成员辞去公职的申请,应当自接到申请之日起九十日内予以审批。
60、公务员在何种情况下不得辞去公职?
答:1.未满国家规定的最低服务年限的; 2.在涉及国家秘密等特殊职位任职或者离开上述职位不满国家规定的脱密期限的; 3.重要公务尚未处理完毕,且须由本人继续处理的; 4.正在接受审计、纪律审查,或者涉嫌犯罪,司法程序尚未终结的; 5.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不得辞去公职的情形。
61、担任领导职务的公务员有哪些辞职制度?
答:公务员法规定的担任领导职务的公务员有因公辞职、自愿辞职、引咎辞职和责令辞职四种。
62、担任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因公辞职的意思是什么?
答:担任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因工作需要变动职务,依照法律规定需要辞去现任职务的,应当履行辞职手续。
63、领导成员引咎辞职的含义是什么?
答:领导成员因工作严重失误、失职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社会影响的,或者对重大事故负有领导责任,不宜 14 再担任现职,由本人主动提出辞去现任领导职务。
64、责令辞职适用哪两种情况?
答:1.领导成员应引咎辞职,本人不提出辞职的; 2.根据领导成员任职期间的表现,认定其已不再适合担任现职的。责令辞职实际上是组织上对不再适合担任现职的领导成员的一种组织处理。
65、公务员法规定对具有特殊情况的公务员不得辞退,请问是哪些情形?
答:1.因公致残,被确认丧失或部分丧失工作能力的; 2.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3.女性公务员在孕期、产假、哺乳期内的; 4.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不得辞退的情形。
66、公务员可以提前退休的情形有哪三个?
答:1.工作年限满三十年的;3.符合国家规定的可以提前退休的其他情形的。2.距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不足五年,且工作年限满二十年的;
67、请分别说出公务员申诉和控告的定义是什么?
答:申诉是指公务员对机关作出的涉及本人权益的人事处理决定不服,向有关机关提出意见和要求。控告是指公务员对机关及其领导人员侵犯其合法权益的行为向上级机关或者其他专门机关指控。
68、申诉的一般程序有哪些?
答:1.公务员对涉及本人的人事处理不服的向原处理机关申请复核; 2.对复核结果的决定不服的向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或作出该人事处理决定机关的上一级机关提出申诉; 3.对省级以下机关作出的申诉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向做出处理决定的上一级机关提出再申诉。69、公务员申诉的时限有哪些规定?
答:1.公务员对涉及本人的人事处理不服的,可以自知道该人事处理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原处理机关申请复核; 2.对复核结果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复核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进行申诉; 3.如果不经复核,应当自知道该人事处理之日起三十日内直接提出申诉。
70、公务员申诉应当向哪个机关或部门进行申诉?
答:向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或者作出处理决定机关的上一级机关进行申诉。71、关于聘任制公务员的产生方式有哪两种?
答:1.公开招聘。2.直接选聘。
72、公务员法规定了聘任制公务员的任职方式,这是对以前公务员任用方式的补充和重大改革,与委任制公务 员的管理相比,聘任制公务员有哪些特点?
答:1.公务员法规定的一般原则和制度精神适用于聘任制公务员的管理; 2.公务员法中有些不受任用方式限制和影响的具体规定适用于聘任制公务员; 3.除有关聘任制规定以外的公务员管理的部分,聘任制公务员可以通过签订聘任合同不执行或者变通执行。
73、人事争议仲裁要坚持哪些原则? 答:合法、公正、及时处理。
74、关于公务员管理中的各种违法情形在公务员法中有了更全面的列举,除了原来暂行条例中规定的违反编制 限额、不按规定进行奖惩、不按规定进行录用以外,还有哪些情形属于公务员管理中的违法情形?
答:除以上三种外还有: 1.违反国家规定更改公务员工资、福利、保险待遇标准的; 2.在录用、竞争上岗、公开选拔中发生泄题、违反考试纪律 3.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正、公开的; 4.不按规定受理和处理公务员申诉、控告的;5.违反公务员法规定的其他情节的。75、公务员法在法律责任一章中专门规定了对公务员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追究法律责任的部分,问公务员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的哪些行为须承担法律责任?
答:1.滥用职权;2.玩忽职守 3.徇私舞弊。15 有上述情形的人员构成犯罪的追究法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给予处分。
76根据附则的规定,公务员法所称的领导成员的正确含义是什么? 答:是指机关的领导人员,不包括机关内设机构担任领导职务的人员。77、事业单位中哪些人员属于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人员?
答: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按照公务员法进行管 理。
第三篇:公务员制度简答题
(论述)
二、我国公务员制度产生的原因(1)市场经济需要职业化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2)我国原有的干部人事制度不是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3)(3)而我国推行公务员制度10多年的事实证明,这种新型的政府人事管理制度,正适应了经济管理现代化的要求,已经大大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简答)(07-4)简述我国公务员制度同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相比的特点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公务员不搞“政治中立”;(单选)党的基本路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务员制度的根本指导原则。
2.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公务员不搞“两管分途”;3.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公务员不单纯追求“才能”标准;
(单选)德才兼备、任人唯贤,是原根部人事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干部人事管理的核心
4.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公务员不是独立的“利益集团”。5.坚持中国特色的分类制度。(简答)
一、规定公务员义务的原则
(1)违法必究原则。
(3)服务与稳定原则。
(2)平等原则。
(简答)(08-4)公务员权利的法律保障。(1)行政复议(2)申诉。(3)控告。(4)诉讼权。
(简答)
二、我国设置公务员职务级别的目的
1.为公务员管理提供科学的管理基础;(单选)职务是机关与公务员之间产生权利义务关系的主要根据。(2.增强职务与级别的激励作用;3.便于借鉴国外公务员分类制度的合理因素。单选)职务设置是其他公务员管理环节的前提与基础。(简答)
一、公务员级别的功能(2)平衡比较各类职务序列的标尺。(1)确定工资及其他待遇的重要依据。
(简答)公务员职务与级别的具体对应关系,在工资制度中主要体现在(1)合理增加级别数量。(3)向基层倾斜。
(2)“一职数级、上下交叉”。(简答)
三、我国公务员录用的意义
(1)有利于为国家机关选拔一批高素质的优秀人才,更好地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构建和谐社会服务;(2)有利于抵制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加强国家机关的廉政建设;(3)有利于激励人们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简答)
二、公务员录用的资格条件
1、基本条件。(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单选)(08-4)(2)年满十八周岁。
(3)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4)具有良好的品行。(5)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6)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
(单选)在我国,根据教育事业的现状,报考公务员一般要求大专以上学历,报考中央和省级公务员一般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但特殊情况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可以适当放宽。(7)法律规定的其他条件。(简答)
二、公务员录用考试的内容
(1)知识测验。主要包括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两个部分。
(2)智力测验,或叫能力测验。主要是对应试者记忆能力、分析观察能力、综合归纳能力、数目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以及语言关系能力等一般 能力的综合测验。
(3)技能测验。主要包括应试者处理实际问题的速度与质量,检验应试者对知识与智力运用的程度和能力。
(简答)
二、公务员考核的意义
考核是是国家机关公务员管理的重要环节,建立和健全公务员考核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有利于客观公正地评价公务员,激励公务员提高自身素质,改进工作绩效。
(2)有利于对公务员的严格管理和严格监督。(3)为公务员管理的其他环节提供了依据。有效的考核制度能够对公务员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这便公平地调整公务员的职务、级别、工资奖金,公正地奖优罚劣,提供了客观依据。(简答)(07-4)简述公务员考核的基本原则。(1)领导考核与群众考核相结合。(3)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2)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
(简答)(08-4)(05-4)
一、公务员职务晋升的原则
(4)逐级晋升原则。指晋升公务员的职务,在一般情况下应按规定的职务序列逐级晋升。
(1)德才兼备、任人唯贤原则。这是我们党和国家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和坚持的选拔任用干部的原则,也是我国干部人事工作的优秀传统之一。
(2)注重工作实绩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原则,必修注重工作实绩,以工作实绩作为衡量公务员德才的主要尺度。
(3)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要求公务员的职务晋升工作必须公开进行,要在一定范围内向公务员公布有关情况。
(1)德才兼备、任人唯贤原则。这是我们党和国家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和坚持的选拔任用干部的原则,也是我国干部人事工作的优秀传统之一。
(2)注重工作实绩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原则,必修注重工作实绩,以工作实绩作为衡量公务员德才的主要尺度。
(3)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要求公务员的职务晋升工作必须公开进行,要在一定范围内向公务员公布有关情况。
(4)逐级晋升原则。指晋升公务员的职务,在一般情况下应按规定的职务序列逐级晋升。(简答)(07-4)(06-4)公务员晋升领导职务的程序。(1)民主推荐,确定考察对象。(2)组织考察。
(4)按照规定履行任职手续。(3)讨论决定。
一、公务员培训的含义
(简答)简述公务员培训的含义及特点。公务员培训,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公务员职位要求,以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文化素养和技能训练为基本内容,以提高和改进公务员素质能力为目的,通过各种形式、有组织地为公务员提供的教育、训练活动。
理解公务员培训的含义,应从公务员培训的自身特点和规律来把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公务员培训目标的时代性;(2)公务员培训内容的实用性;(3)公务员培训手段的多样性;(4)公务员培训方式的法定性;(5)公务员培训时间的持续性。
(简答)
二、公务员培训的意义
(1)公务员培训是提高 政府服务意识,实现政府战略任务的重要保障;(2)公务员培训是提高政府效能,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和廉政、勤政建设的重要措施;(3)公务员培训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提升人力资源能力的重要途径;(4)公务员培训是公务员的权利之一,是公务员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简答)
一、公务员培训的基本原则(1)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4)讲求实效的原则。(3)按按需施教的原则。(2)学用一致的原则。
(简答)简述公务员培训施教机构的管理内容。
(1)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和管理者队伍建设。(2)建立统一规范、科学适用的教材体系。(3)加强培训工作研究,积极推广培训工作中先进经验和做法。(4)建立公务员培训施教机构准入制度和评估制度。
(简答)简述公务员培训施教机构的管理内容。
(1)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和管理者队伍建设。(2)建立统一规范、科学适用的教材体系。(3)加强培训工作研究,积极推广培训工作中先进经验和做法。(4)建立公务员培训施教机构准入制度和评估制度。论述.公务员交流的意义
①有利于开阔公务员的视野,使公务员得到多方面的锻炼
②促进人才的合理使用
③有利于防止腐败行为的发生,推进廉政建设的发展。④解决公务员的实际生活困难
公务员回避的意义。
①回避有助于防止腐败的产生,促进国家机关的廉政建设。
③回避有利于消除政治上的不安定因素,促进国家机关工作效率的提高。
②回避有利于公务员健康成长
(简答)
二、制定公务员工资制度的基本原则
(1)按劳分配原则(2)正常增资原则。(3)平衡比较原则。(4)法律保障原则。(简答)
一、公务员福利的作用
1.公务员的福利是对公务员的基本生活需要给予必要的保障,福利制度主要是为解决公务员生活困难而设立的一项制度。
2.公务员的福利可以提高公务员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3.公务员福利的作用还可以增加公务员队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可以稳定公务员队伍,提高满意度,减少流失率。
(简答)(07-4)
二、辞退公务员的条件
(单选)《公务员法》第八十三条规定,公务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辞退:
(1)考核中,连续两年被确定不称职的。(2)不胜任现职工作,又不接受其他安排的。(3)因所在机关调整、撤销、合并或者缩减编制员额需要调整工作,本人拒绝合理安排的。(4)不履行公务员义务,不遵守公务员纪律,经教育仍无转变的,不适合继续相关工作,又不宜给予开除处分的。(5)旷工或者因公外出,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15天,或者一年内累计超过30天的,应予以辞退。
(单选)(05-4)公务员连续两年考核被确定为不称职等次的,按规定予以辞退。
(简答)简述不可辞退的规定。(1)因公致残,被确定丧失或部分丧失工作能力的。(2)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3)女性公务员在孕期、产假内的。(4)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不得辞退的情形。
(简答)简述确定公务员退休待遇的原则。(1)国家保障原则。(4)退休金免税原则
(3)退休待遇与社会发展水平相应原则。
(2)法律保障原则。
第四篇:公务员 事业单位
曾经有人问我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之间有什么区别?当时弄的我一头雾水。通过查找网上资料,我明白了。原来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两者没有可比性,也谈不上区别。事业单位是一种组织机构形式,公务员是国家对特殊人群的一种管理制度。事业单位是对单位而言,公务员是对人而言。
具体来说:事业单位是我国特有的,它的划分方式较多。有按经费来源划分,按编制管理划分,按组织机构划分等等。按照经费来源划分,如上面各位所述: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按照组织机构划分可分为: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机构。其中,国家机关包括:国家权力机构、国家行政机构、国家司法机关、党派组织、人民政治机构;事业单位包括:农、林、水利、气象事业单位、文教卫生事业单位、科学研究事业单位、勘察设计事业单位、社会福利事业单位、城市公用事业单位、交通事业单位等。按照《国家公务员管理条例》规定,国家行政机构(即国务院、各级地方人民政府,以及国务院各职能部门、地方人民政府各职能管理机构)的行政编制人员实行公务员管理,国家权力机构、国家司法机关、党派组织、人民政治机构的人员参照实行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一般不要求实行公务员管理,但也有个别事业单位参照实行公务员管理。
如果说,公务员与事业单位的人员有什么区别,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 工作性质方面
公务员从事的主要是国家行政事务性工作;事业单位人员从事的主要是社会公益性工作,或者说是非营利性的工作。
二 工资收入方面
公务员的工资收入是按照《国家公务员管理条例》的规定发放,并根据国家财政状况进行调资;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收入一般不受国家约定,由各事业单位根据市场情况而定。一般来说,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收入比公务员高。
三 保险福利方面
公务员享受的保险福利是按照《国家公务员管理条例》的规定执行;事业单位人员享受的保险福利是按照国家有关的社会保障规定执行,一般要逐步实行社会化。一般来说,公务员享受的福利待遇比事业单位的人员要好一些。
四 用人方面
公务员的录用、提升、退休、辞退、辞职等是按照《国家公务员管理条例》的规定执行;而事业单位人员的录用、提升、退休、辞退等是按照国家劳动法的有关规定执行。但事业单位对人员的管理权限要大一些。
第五篇:2011机关事业单位职业道德简答题及论述
简答题
1.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答: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人民、奉献 社会。
2.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怎样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答.民法通则以我国公民的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为依 据,以年龄、智力和精神状态为条件,把公民的民事行为 能力分为三种: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3.什么是正当防卫?它有哪些构成要件?‘
答.我国《刑法》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 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 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 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法律规定行使正当防卫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是必须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 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利免受侵害而实行防卫。二是必须是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实行防卫。三是不需是针对进行不法侵害者本人实行防卫。四是正当防卫不能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4.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什么?
答.党的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进行了科学 阐述。所谓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 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 顾。
5.在职业活动中,如何做到诚实守信?
答:作为一种职业道德规范,诚实守信就是指真实无 欺,遵守承诺和契约的品德和行为。在职业活动中,诚实 守信就是要做到:
一是要做到诚信无欺、讲究质量,信守合同。二是要做到忠诚所属单位;维护单位信誉;保守单位 秘密。
6.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提高我们认识事物的能力? 答: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 程,是在实践基础上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又有理性 认识到实践不断发展,无限反复的过程。提高我们认识 事物的能力,需要注重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二是要分析偶然性,揭示必然性。三是要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
7.什么是民事法律行为?它的成立需要哪些构成要
件?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名师权力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下列要件:(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法律行为。(2)行为人意思表示真实。(3)行为不违反法律
或者或者社会公共利益。(4)行为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8.什么是职业道德修养?
职业道德修养,是指个人在职业活动中自觉按照职业道德原则、规范和理想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改造和自我锻炼的过程,以及由此形成的职业道德境界。
9.结合实际,谈谈在职业活动中如何做到办事公道?
答:办事公道就是指从业人员在办事情处理问题时,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按照统一标准和同一原则办事的职业道德规范。.
办事公道要求从业人员做到:(1)热爱真理,追求正义。(2)廉洁奉公,不谋私利。
(3)照章办事,平等待人,公平正义。(4)不计个人得失,不怕各种权势。(5)要有较高的识别能力。
10.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应如何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答:(1)加强学习,提高职业道德认识是职业道德修养的前提条件。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做到知行统一是职业道 德修养的根本途径。
(3)汲取传统职业道德精华和借鉴外国职业道德 的合理因素是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4)学习优秀人物的优良品质是职业道德修养的 有效方法。
(5)慎独、自重、自省、自警和自励是职业道德 修养的重要手段。
11.简述道德有哪几方面的特征。
答、1)社会经济关系决定道德的产生与内容。2)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具有阶级性。3)道德具有历史继承性和相通性。4)道德具有相对稳定性。5)道德具有实践性。12.简述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
答、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 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已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13.我国为什么把集体主义作为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
答1)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2)集体主义原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区别于一切 旧道德的根本标志。
3)集体主义是无产阶级最基本的道德价值品质,符合社会发展的共同利益。
4)集体主义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需要
14.简述“三步走’’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答、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l980年翻一翻,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加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15.结合实际,试论如何遵守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答案要点:
1)父慈子孝,尊老爱幼。2)立志勤劳,持之以恒。3)自强不息,勇于创新,4)仁以待人,以礼敬人 5)诚实守信,见利思义。6)公忠为国,反对外族侵略。7)修身为本,严于律己。
16.结合实际,试论述工人应该遵循哪些道德规范。
答案要点:
1)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本职工作。2)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能力。3)遵守劳动纪律,维护生产秩序。4)勤俭节约,尊师爱徒,团结互助。
17.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正确性。
3、参考答案: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 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同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为两种情况: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时,生产关系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合生产力状况时,就会阻碍甚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
2)我国是一个幅员广大、人口众多的国家,生产力水平低而又发展不平衡。所以,根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原理,应该建立多种所有制经济与这种生产力状况相适应。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经济必须占主导地位。3)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合我国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因而是正确的 18.我国公民应当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有哪些?
答、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19.什么是慎独?
4.所谓慎独,是指一个人在无人知晓、独立居处是也要谨慎小心,注意自己的道德意识和行为,防止违背道德意念和行为的发生。慎独既是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一种崇高的职业道德境界。20.在职业活动中,如何做到诚实守信?
1.诚实守信既是做人之本,又是从业之要。
在职业活动中,要做到诚实守信必须从两个方面做起一是对服务对象,要做到诚信无欺、讲究质量,信守合同;二是对从业的单位,要做到忠诚所属单位,维护单位信誉,报收单位秘密。
2.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立服务性政府,作为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应当如何做到服务群众?
2.服务是现代行政学中的核心理念。作为机关事业单位,承担着更多的公众服务职能,更需要时刻树立服务意识。
具体来说,服务群众应当做到:一是要心中有群众;二是要真情带群众;三是要尊重群众;四是要方便群众;五是要勇于向人们负责。
21.集体主义的主要内涵有哪些?
答.集体主义是指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在集体利益基础上的辩证统一。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涵义: 一是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是集体主义原则的根本 出发点和归宿点;二是在保障社会整体利益的前提下,实现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有机结合,是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本质特征;三是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自觉服从集体利益,这是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根本要求;四是在强调个人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前提下,同时强调集体必须充分满足个人的正当利益,促进个性的发展和个人价值的实现,这是集体主义原则的重要方面。
22.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与市场经济的利益原则是否冲突?为什
么?
1.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与市场经济的利益原则之间并不矛盾。市场经济虽然追求利益最大化,但从本质上讲是法制经济、道德经济。没有法律和道德的保障,市场的功能将难以充分发挥,市场交易的成本将大大增加,市场主体的利益也将难以实现。因此,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正是市场经济所必需的。我国目正处于市场经济的初期,市场经济的许多配套制度尚不完善,客观上给个别企业和个人违法或者违背道德追求利益留下了可乘之机,并造成了部分人道德观念的混乱。随着社会主义法制和道德体系的建立健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与市场经济的利益原则之间将日益呈现出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23.十七大提出建立服务型政府,作为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应当如何做到服务群众?
2.服务是现代行政学中的核心理念。作为机关事业单位,承担着更多的公众服务职能,更需要时刻树立服务意识。具体来说,服务群众应当做到:一是要心中有群众;二是要真情带群众;三是要尊重群众;四是要方便群众;五是要勇于向人们负责。
24.工人应该遵循的特殊道德规范有哪些?
答。一是要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本职工作;二是要努
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能力;三是要遵守劳动纪律,维护生产秩序;四是要勤俭节约,尊师爱徒,团结互助。
25、试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业人员做到公私分明的现实意义,并结合自己的职业实践认识如何做到公私分明
公私分明原意是指要把社会整体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私利明确区别开来,不以个人私利损害集体利益。在职业实践中讲公私分明是指不能凭借自己手中的职权谋取个人私利,损害社会集体利益和他人利益。俗话说,拿了人家的手短,吃了人家的嘴软。意思就是说,如果利用自己的职权谋取了个人利益,就不可能做到办事公道,而如果自己是清白的,办事才可能是公正的。自己清白,没有把柄在别人手中,才敢于坚持真理,坚持原则,才能不被别人的威吓所吓倒,才能不被人利用。只有这样,才可能主持正义、公道。
公私分明,以人民和集体利益为重,是做人的一种美德,是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集体关系的基本要求。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社会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作为个体的人,在自己的成长和发展中,必须实现自己的社会化过程,即完成从“自然人”、“生物人”向“社会人”的过渡,否则,很难获得可继续发展的可能性,当然也就不能成长为一个接受社会和被社会所接受的社会个体。这就是个体对社会的依赖性的表现。这种依赖性不仅表现为个体在其外在生存条件上离不开社会,而且从其心理需求来看,也是离不开社会的。人的精神需求如同人的物质需求一样是人所固有的,是人心底深处一种强烈的精神渴望,是由人的本质所决定的。人的精神需求,诸如爱与被爱的需要,被社会、集团、他人所容纳、接受的需要,受人尊重和理解的需要,友情与交往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等,如同物质需要的满足一样,只能依赖于集体、社会和他人才能满足。只有在社会集体中,在与他人交往中,人才能够爱与被爱,才能够获得安慰、信任和理解,才能够施展自己的才能,真正地实现自我。
由此可见,正是个体的内在需求,使得人要主动和自觉地把自我与社会、集体和他人相融合。
1.要正确认识公与私的关系,增强整体意识,培养集体精神。
2.要富有奉献精神。3勇以细微处严格要求自己。
4.在劳动创造中满足和发展个人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