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考课外文言文精编2-人物传记学生用Doc2
中考文言文精编二
项王(项羽)已定东海①来,西,与汉俱临广武②而军,相守数月。当此时,彭越③数反梁地④,绝楚粮食,项王患之。为高俎⑤,置太公其上,告汉王(刘邦)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⑥,必欲烹而翁,而幸分一杯羹。”项王怒,欲杀之。项伯曰:“天下事未可知,且为天下者不顾家,虽杀之无益,只益祸⑦耳。”项王从之。注释:①东海:泛指东方,东边。②广武:城名。⑧彭越:字仲,擅将兵,拜魏相国。④梁地:先秦时期属梁国。⑤俎:砧板,肉案。⑥若:同汝、尔。若翁,你的父亲。⑦益祸:加重祸患。
1.解释下面加着重号的词的意思。
(1)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项王患之
患:____
(2)今不急下,吾烹太公
下: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而幸分一杯羹。
(2)天下事未可知,且为天下者不顾家,虽杀之无益,只益祸耳。
3.请简要分析项羽和刘邦这两个人物形象。
二
南霁云①之乞救于贺兰②也,贺兰嫉巡、远③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屠④,矢著其上砖半箭。曰:“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愈贞元中过泗州,船上人犹指以相语。城陷,贼以刃胁降巡。巡不屈,即牵去,将斩之。又降霁云。云未应。巡呼云曰:“南八⑤,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云笑曰:“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即不屈。
注释:①南霁云:唐代张巡部下的重要将领。②贺兰:唐代河南节度使。③巡、远:指唐代张巡和许远,他们抗击安禄山反叛,城陷被杀。④浮屠:佛塔。⑤南八:南霁云在弟兄中排行第八。
1.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意思。
(1)延霁云坐()
(2)云虽欲独食()
(3)此矢所以志也()
(4)贼以刃胁降巡()
2.选出与例句中加着重号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例句:以示贺兰
A.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B.何不试之以足(《郑人买履》)
C.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D.以啮人(《捕蛇者说》)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后人曾有诗云:“李唐社稷今何在?不及将军尚有祠!”赞美张巡和南霁云的精神流传千古。人们赞美南霁云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选文作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三.戴胄犯颜执法
上②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⑤。”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
⑥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
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注释】①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②上:指唐太宗。③擢:提升。④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⑤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⑥布:昭示。
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A.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B.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C.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D.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忿()狱()
11.翻译文中句子的意思。(2分)
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
12.对弄虚作假者的处理,戴胄的意见与唐太宗的意见有何不同?戴胄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概括。(2分)
13.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戴胄的品质。(2分)
四
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①。年十九,举进士。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
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②,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百姓莫敢后期。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会诏
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擢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宋史·寇准传》
【注释】①三传:《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②符移:宜府征调敕命文书。
1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①每期会赋役()②事决乃退()..
17.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准方进取,可欺君邪?
18.通读文段,你认为寇准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五.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
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
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①谴:谴责,责备。②任:承担责任。
8.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室无贿赂,案无留牍(牍:写字用的木片).
B.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辄:就).
C.值岁荒,人相食(值:遇到).
D.或阻之(或:有的人).
9.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10.从文中可以看出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六
张允济,青州北海人也。隋大业中为武阳令,务以德教训下,百姓怀之。元武县与其邻接,有人以牸牛①依其妻家者八九年。牛孳产至十余头,及将.
异居,妻家不与,县司累政不能决。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允济曰:“尔自有令,.
何至此也?”其人垂泣不止,具言所以。允济遂令左右缚牛主,以衫蒙其头,将...
之诣妻家村中,云捕盗牛贼,召村中牛悉集,各问所从来处。妻家不知其故,恐.
被连及,指其所诉牛曰:“此是女婿家牛也。非我所知。允济遂发蒙,谓妻家人曰:“此即女婿,可以牛归之。”妻家叩头服罪。元武县司闻之,皆大惭。
尝道逢一老母种葱者,结庵②守之。允济谓母曰:“但归,不烦守也。若遇盗,当来告令。”老母如其言,居一宿而葱大失,母以告允济,悉召葱地十里之男女..毕集,允济呼前验问,果得盗葱者。
曾有行人候晓先发,遗衫于路,行十数里方觉,或谓曰:“我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但能回取,物必当在。”如言果得。...
远近称之,政绩优异。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五》有改动)
注:①牸(zì])牛:母牛。②庵:小草屋。
1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牛孳产至十余头孳: .
(2)允济遂令左右缚牛主左右: ..
(3)将之诣妻家村中诣: .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
B.以衫蒙其头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C.老母如其言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
D.悉召葱地十里之男女毕集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
1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尔自有令,何至此也?(2分)
(2)尝道逢一老母种葱者,结庵守之。(3分)
16.现代汉语中“路不拾遗”经常与连用,这两个成语形容。
七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震少好学,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
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
2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2分)
举茂才举:以此遗之遗:..
2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
①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②暮夜无知者。
23.利用文中具体事例,对杨震这一人物作简要评析。(4分)
八.白侯之贤
三衢沈君持正,盛称其守白侯①之贤。予问之曰:“侯定科繇②如何?”曰:“豪者善避役,役多在贫人。侯察其奸,以田定赋③,一州服其平。”“侯律己何如?”曰:“侯清约者,饮衢水外,一物不烦衢民。每旦徒行入府署,野夫不识,与争道,不问④。”“侯驭吏何如?”曰:“吏抱案立左右,唯侯言是裁,不敢以意出入之。去年春,天子嘉之,衢人成为侯荣。”
予问己,顾谓二三子曰:“昔予闻兰溪吴德基言若此,今持正义盛称其贤。白侯之贤信己。”
(选自明代宋濂《书白衢州》,有删减)
【注释】①白侯:指白景亮,字明甫,时任衢州路总管。②繇(yáo):徭役。③赋:税。④问:问罪,责难。
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豪者善避役(2)顾谓二三子曰(3)白侯之贤信己 ...
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侯察其奸,以田定赋,一州服其平。
23.请在下面的横线处各填上一个恰当的字,概括白侯之贤。(2分)察奸明,定赋平,衢人赞之;律己(1),驭吏(2),天
九
①②③初,晖同县张堪素有名称,尝于太学见晖,甚重之,接以友道,乃把晖
臂曰:“欲以妻子托朱生。”晖以堪先达④,举手未敢对,自后不复相见。堪卒,晖闻其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⑤之。晖少子怪而问曰:“大人不与堪为友,平生未曾相闻,子孙窃怪之。”晖曰:“堪尝有知己之言,吾以信于心也。”
(节选自《后汉书》)
【注释】①晖:朱晖,与张堪同为东汉人。②名称:名声,名望。③大学:汉朝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④先达:指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⑤赈赡:救济,周济。
20.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分)
(1)晖同县张堪素有名称(2)乃把晖臂曰 ..
(3)举手未敢对(4)子孙窃怪之 ..
2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欲以妻子托来生 .
A.属予作文以记之B.晖以堪先达C.以残年余力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晖闻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之。
23.结合文中朱晖的言行说说他是个怎样的人。(3分)
第二篇:用文言文写人物传记
用文言文写人物传记
范硕传
硕,沙圪堵人氏也。硕少善长跑,曾在田径大会得甲,常独自跑步于操场,因体格强壮,成绩优异被特招于世纪中学。
虽才高于人,而无骄尚之情。常与人谈天说地,甚是风趣,近日,因教导主任蛮横,不讲道理,无故被辱,心情甚是忧郁,情绪较为激动。
硕,善于言谈,懂得人情事故,好于人交。吾与其关系甚密,常谈各自心事,尝与其共进餐,终于义结金兰。
张慧传
张慧者,薛家湾人也,字慧慧,世人又称板慧,现于141班,其面目姣好,身材窈窕,性格十分直爽,慧善于做画,其作品皆客观。初中时与吾于准民中就读,因其美貌而名。
吾与其关系之甚好,现虽未能同班,但关系未曾改变,堪称之吾“闺蜜”,虽偶发生争执,但终能和好如初。
孙悟空传
孙悟空者,花果山人也,曾拜菩提老祖为师,习得一身本领,归去,称山为王,号称齐天大圣。一闹天宫,帝将之请于天宫,当弼马温官,悟空大喜,因仙嘴多,知宫情,大怒,再闹天宫,翻桃宴,拆大殿,帝恐,欲请如来,悟空与如来赌之,输也,被压至山下五百年,饱受磨难,受观音提点,等有缘人来救也。
一日唐僧路此,救悟空,拜得为师,因生性野蛮,欲带紧箍咒,此后随僧西天取经,一路妖魔众多,路途险恶,悟空生身护师,与魔斗志斗谋,曾得仙人相助,得以脱身。几经生死,最终取得真经,修以成仙。
第三篇:2013中考课外文言文
2013年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一)濠州定远县①一弓手②,善用矛,远近皆服其能。有一偷亦善击刺,常蔑视官军,唯与此弓手不相下,曰:“见必与之决生死。”一日,弓手者因事至村步③,适值偷在市饮酒,势不可避,遂曳矛而斗。观者如堵墙。久之,各未能进。弓手者忽谓偷曰:“尉④至矣,我与汝皆健者,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偷曰:“诺。”弓手应声刺之,一举而毙,盖乘隙也。(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濠州定远县:地名,今属安徽。②弓手:又称弓兵,宋代地方治安军之一。③村步:村埠头。步,通“埠”,码头。④尉:指县尉,维持本县治安。
(译):濠州定远县有一个弓箭手,善于使用长矛,远近同行都畏服他的技能。有一个强盗也善于击刺,常常蔑视官军,惟与这位弓箭手技艺不相上下,说:“与弓箭手相见一定要进行生死决斗。”一天,弓箭手因公事来到村里,恰逢强盗在市肆喝酒,势不可避,就拖矛来斗,围观的人很多。许久,两人都僵持不进。弓箭手对强盗说:“兵尉来了。我和你都是好汉,你敢和我在兵尉马前决一生死吗?”强盗说:“好。”弓箭手话刚落举手就刺,一下就把强盗刺杀,大概是乘其分神不备而胜利。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善(善于、擅长)用矛
B.一举而毙(杀死)
C.适值(刚好)偷在市饮酒
D.弓手者忽谓(对„„说)偷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皆服其能 空乏其身
B.弓手者因事至村步
罔不因势象形
C.遂曳矛而斗 遂许先帝以驱驰
D.见必与之决生死
时人莫之许也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2分)
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
4.根据选文,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弓手在与小偷决斗中取胜的原因。(2分)
(一)【答案】
1.C(2分)
2.B(2分)
3.你敢和我在县尉的马前决一死战吗?(2分,意思符合即给分)
4.弓箭手运用智谋,找到突破口,抓住机会,战胜小偷。(2分,意思符合即给分)
(二)王右军①年减②十岁时,大将军③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④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⑤眠。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⑥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选自《世说新语》,有删减)【注释】①王右军:王羲之。②减:不足。③大将军:王敦。④钱凤:人名,字世仪。⑤孰:熟。⑥从:纵。
译文:王羲之年纪不到十岁时,大将军非常喜欢他,常常把他放在自己的帐中睡觉。大将军有一次曾经先起来了,王羲之还没有起来。不一会儿,(王敦的参军)钱凤进来,王敦屏退他人和钱凤讨论事情。都忘了王羲之还在帐子里,他们说起要谋反的计划。这时王羲之醒来,听到他们的谈论之后,知道自己没有活的道理,就假装吐口水脏了头脸和被褥,假装睡得很熟。王敦议论事情到了一半才想起王羲之没起床。两人大惊说:“不得不除 掉他。”等到打开帐,却见王羲之流口水,于是相信他确实还在熟睡,王羲之因此得以保全性命。当时的人称赞王羲之聪明。
(二)【答案】
1.⑴ C ⑵ D(2分,每小题1分)
2.B(2分)
3.大将军与钱凤商议叛逆的事情,忘记了王右军在帐中睡觉,担心他们商量的计谋被右军听到了,为此感到大惊。(2分,意思符合即可)
4.机智(聪明)、沉着(冷静、镇定)(2分)
(三)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①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及选授堂邑县尹,罢旧盗之朔望参者②,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③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选自《元史》有删改)
注释】①楮(chǔ)币纸币。②罢旧盗之朔望参者:免除了有强盗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审讯检查的规定。③目:名词作动词,看待。
译文:张养浩,宇希孟,济南人。张养浩从小就有德行和节义。有一次他出门,碰到一个人,那人把钞票遗失在路上,当张养浩发现的时候,那个人已经走了,张养浩就追上去把钱还给他。年仅十岁时,就一天到晚不停地读书,他就白天默默地背诵,到了夜晚就关上房门,点上灯,偷偷地读书。后来他被选授为堂邑县尹。(张养浩)带头捣毁了滥设的神祠三十多所,免除了有强盗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审讯检查的规定,张养浩说:“他们都是善良的百姓,因为生活困难,被饥寒所迫,不得已而去做了强盗。已经用刑法处罚了他们,还把他们当强盗看待,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强盗们感动得流了眼泪,他们相互劝戒说;“不要对不起张公。”有一个叫李虎的人,曾经杀过人,他的同党也都是暴虐残忍,为害百姓,百姓不堪忍受,从前的县尹都不敢过问这件事。张养浩到这里以后,将他们全部依法惩处,老百姓非常高兴。张养浩调离堂邑十年,百姓仍然为他立碑,歌颂他的恩德。
思考: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有遗楮币于途者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B.读书不辍 辍耕之垄上
C.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 不能指其一端 D.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思考:
1.根据《辞海》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2分)⑴屏人论事()A.当门的小墙 B.忍住 C.退避 D.除去
⑵乃阳吐污头面被褥()A.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 B.与“阴”相对 C.外露的 D.通“佯” 2.下列句中加点词“之”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大将军甚爱之
A.怅恨久之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C.小大之狱 D.宋何罪之有 3.文中大将军和钱凤为什么“大惊”?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4.文中的王右军是一个怎样的孩子?(2分)
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3.细读选文,说说张养浩有哪些可贵的品质。(3分)
(三)【答案】
1.(共2分)B
2.(共3分)既然已经处分过了,现在仍旧把他们看成强盗,这是断绝他们悔过自新的道路啊!(“犹”“绝”各1分.3.(共3分)品行端正、拾金不昧、勤学苦读、宽容大度、执法公正、不畏强暴等(意近即可,至少写出3点.每一点1分)
(四)李世民畏魏征
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①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②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③。尝谒告④上冢,还,言于上日:“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竞不行,何也?”上笑日:“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上尝得佳鹞⑤,自臂⑥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⑦久不已,鹞竞死怀中。(选自《资治通鉴》)【注释】①回:回转,扭转。②上:指唐太宗李世民。③霁威:息怒。④谒告:请假。⑤鹞:猛禽。⑥臂:手臂,这里的意思是用手臂架着。⑦固:故意
译文:魏征的样貌虽不超过一般人,却有胆识谋略,善于让皇帝回心转意。魏征总是触犯龙颜当面直言规劝;有时遇到皇上特别生气,魏征却面不改色,皇上也就息怒。魏征曾请假回家上坟,回来后对皇上说:“听别人说,皇上打算去南山游玩,一切已经安排妥当、整装待发。但现在居然又不去了,是什么原因呢?”皇上笑答:“起初确实有这样的打算,但是担心爱卿你责怪,所以就半路停下了。”皇上曾得到一只很好的鹞鹰,放在手臂上把玩,看见魏征前来,藏到怀中。魏征上奏故意久久不停,鹞鹰最终闷死在皇上怀中。
思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善回人主意(2)故中辍耳
(3)外皆严装已毕(4)上尝得佳鹞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或逢上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
3.魏征向皇上奏事时,为什么故意久久不停止?请作简要分析:(3分)
(四)【答案】
1.(4分)(1)善于、擅长(2)停止(3)完成、结束(4)曾经
2.(3分)有时遇到皇上特别生气,魏征神色一点不改变,皇上也就息怒了。
3.(3分)魏征看到皇上玩鹞,奏事时故意久久不停止,借此劝诫皇上不能玩物丧志(不要忘记国家大事)。
(五)阮孝绪传(节选)(9分)孝绪七岁,出继①从伯胤之。胤之母周氏卒,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之母,闻者咸叹异之。
年十六,父丧,不服绵纩②,虽蔬菜有味亦吐之。外兄王晏贵显,屡至其门,孝绪度之必至颠覆③,闻其笳管④,穿篱逃匿,不与相见。曾食酱美,问之,云是王家所得,便吐餐覆酱。及晏诛,亲戚咸为之惧。孝绪曰:“亲而不党,何坐⑤之及?”竟获免。(节选自《南史选译·阮孝绪传》)[注释]①出继:此处指把孝绪送给堂伯阮胤之做儿子。②绵纩(kuáng):指丝织品。绵:丝绵。纩:絮。③颠覆:指王晏遭杀身之祸一事。④笳管:即胡笳,一种乐器,比喻王晏 的仪仗。⑤坐:因事入罪。
译文:孝绪七岁时,过继给堂伯阮胤之。胤之的的母亲周氏死后,有遗产一百多万应该属于孝绪,孝绪一点也没要,全部给了胤之的姐姐琅邪王晏的母亲。听说此事的人,都对孝绪既叹服又惊异。
十六岁时,父亲去世,服丧期间不穿丝絮之衣,即使尝到味美的蔬菜也要吐掉。表兄王晏地位显贵,多次到孝绪家,孝绪估计他必遭大祸,一听到王晏带来的仪仗队的奏乐声,就钻过屋后的篱笆逃避躲藏起来,不愿和他相见。有一次吃酱觉得味道很美,问酱从何而来,听说是来自王家,马上吐出所吃的东西并将酱倒掉。等到王晏被诛,亲戚们都怕他受牵连,为他担心。孝绪说:“虽是亲戚,但不是同dǎng,怎么会被连坐?”最终免罪。
思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闻者咸叹异之()(2)不服绵纩()(3)孝绪度之必至颠覆()
2.下列句子中的“其”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2分)
A.屡至其门 B.故人不独亲其亲
C.安陵君其许寡人 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及晏诛,亲戚咸为之惧。
4.选文中的阮孝绪具有哪些品质?(2分)
(五)【答案】
21.(1)惊异(认为„„奇异)(2)穿(3)估计 22.C
23.等到王晏被杀,内外亲属都因此很害怕。
24.不爱财(不慕富贵);有远见;孝顺。
(六)秦 巨 伯
瑯琊①秦巨伯,年六十,尝夜行饮酒,道经蓬山庙。忽见其两孙迎之,扶持百余步,便捉伯颈著地,骂:“老奴,汝某日捶我,我今当杀汝。”伯思惟某时信捶此孙。伯乃佯死,乃置伯去。伯归家,欲治两孙。两孙惊惋,叩头言:“为子孙,宁可有此?恐是鬼魅,乞更试之。”伯意悟。
数日,乃诈醉,行此庙间。复见两孙来,扶持伯。伯乃急持,鬼动作不得。达家,乃是两人也。伯著火炙之,腹背俱焦坼②。出著庭中,夜皆亡去。伯恨不得杀之。
后月余,又佯酒醉夜行,怀刃以去,家不知也。极夜不还。其孙恐又为此鬼所困,乃俱往迎伯,伯竟刺杀之。(选自《六朝志怪小说选译》)注释:①瑯琊: 古郡名,治所在今山东省胶南县。②坼:裂开。
译文:琅琊人秦巨伯,六十岁了,曾经喝醉了酒赶夜路,经过蓬山庙,他忽然看见两个孙子来迎接他,搀扶着他走了一百多步,接着就抓住他的脖子把他按在地上,咒骂说:“老奴才,你那一天用棍棒打了我,我今天要杀了你。”秦巨伯回想起来,那一天确实是用棍棒打了这个孙子。于是,秦巨伯假装死了,两个孙子就扔下他走了。秦巨伯回到家,想要惩罚两个孙子。两个孙子十分害怕,连连叩头说:“我们做子孙的,难道能这样做吗?恐怕是鬼魅作怪,求你再试试看。”秦巨伯心里这才醒悟过来。
过了几天,秦巨伯又假装喝醉了,来到了这间庙里,又看见两个孙子走来了,他们照样搀扶秦巨伯,秦巨伯就一下子把他们紧紧抓住,鬼动弹不得,带回家里,竟然是两个孙子所说的鬼魅。秦巨伯把鬼放在火上烧烤,肚子和脊背都被烤焦并且裂开了。他们把鬼抬出去扔在院子里,夜里鬼都逃走了。他很遗憾没有把鬼杀掉。
一个多月之后,秦巨伯又假装喝醉了酒去赶夜路,他怀里揣着刀子离开了家。家里人却不知道这件事。到了深夜,秦巨伯还没有回来。他的孙子恐怕他又被这个鬼缠住了,就 一起去寻找他。秦巨伯竟然杀了他们。
思考: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A.伯思惟某时信捶此孙 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B.乃置伯去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C.伯意悟 目似瞑,意暇甚
D.夜皆亡去 广故数言欲亡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怀刃以去 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B.其孙恐又为此鬼所困 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C.乃是两人也 陈涉乃立为王
D.伯恨不得杀之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巨伯孙子虽挨过爷爷的打,但并没有怀恨,反而在深夜出去迎接他,可见他们是很懂事的孩子。
B.秦巨伯曾经识破鬼的骗术,并捉住它们把它们放在火上烤得腹背俱焦,但最终还是误杀了两孙子。
C.选文中鬼共三次假扮秦巨伯的孙子,因为秦巨伯好酒常醉,共有两次被鬼所骗。
D.这篇文章说的是人妖易混,若辨别不清,就会干出错杀无辜,放纵鬼魅的事情来。
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和教材上学过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为子孙,宁可有此?恐是鬼魅,乞更试之。(《秦巨伯》)
译文: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六)【答案】
1.C 2.A 3.C
4.(1)译文:(我们)做子孙的,难道能这样做吗?恐怕是鬼魅作怪,求你再去试试看。(译
出“宁”、“更”得1分,整个句子通畅2分)
(2)译文: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于陛下的职责和分内的事情。(译出“所以”、“职分”、判断句式2分,句意通畅1分)
(七)记母教铨①时,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纺绩②,口授句读③。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④,旋复持儿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醒矣!”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方卧焉„„铨终学有所成,蜚声文坛。(选自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有改动)【注释】①〔铨〕清代著名文学家蒋士铨。②〔纺绩〕织布。③〔句读(dòu)〕句子中间停顿的地方,泛指文章。④〔夏(jià)楚〕责打。
译文:回忆我母亲教我的时候,刺绣和纺织的工具,全放在旁边,她膝上放着书,叫我坐在膝下小凳子上看着书读。母亲一边手里操作,一边嘴里教我一句句念。咿咿唔唔的读书声,夹着吱吱哑哑的织布声,交错在一起。我不起劲了,她就拿戒尺打我几下,打了我,又抱了我哭,说:“儿啊,你这时候不肯学习,叫我怎么去见你爸!”到半夜里,很冷,母亲坐在床上,拉起被子盖住双脚,解开自己衣服用胸口的体温暖我的背,和我一起朗读;我读得倦了,就在母亲怀里睡着了。过了一会,母亲摇我,说:“可以醒了!”我张开眼,看见母亲脸上泪流满面,我也哭起来。歇一下,再叫我读;直到头遍鸡叫,才和我一同睡 了,我的几位姨妈曾经对我母亲说:“妹妹啊,你就这一个儿子,何苦要这样!”她回答说:“儿子多倒好办了,只有一个儿子,将来不长进,我靠谁呢!
1.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母坐于床,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
2.请根据文意,回答下面两个问题。(2分)
(1)用一个四字短语给本语段加一个较恰当的标题:
(2)结合全文,说说“铨亦泣”的主要原因。
(七)【答案】
1.母亲坐在床上,用被子盖着我的双脚,解开衣服用胸口暖和着我的脊背。(2分,于、以、被:翻译错误,各扣0.5分,句意不通顺扣1分)
2.(1)严母教子、严母陪读、母陪子读(1分,若答“勤奋读书”一类,只给0.5分,不合要求不得分)(2)儿子为母亲深夜陪读而感动,为自己深夜睡着惭愧而哭(儿子被母亲的做法感动而哭)(1分)。
(八)汝有田舍翁,家资殷盛,而累世不识“之”、“乎”。一岁,聘楚士训其子。楚士始训之搦管①临朱②。书一画,训曰:“一字。”书二画,训曰:“二字。”书三画,训曰:“三字。”其子辄欣欣然掷笔,归告其父曰:“儿得矣,儿得矣!可无烦先生,重费馆谷③也,请谢去。”其父喜从之,具币谢遣楚士。逾时,其父拟征召姻友④万氏姓者饮,令子晨起治状。久之不成。父趣之。其子恚曰天下姓字夥⑤矣奈何姓万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画也。初机士偶一解,而即以訑訑自矜有得。殆类是已。(选自《贤弈篇·应谐录》)【注】①搦管:握笔。②临朱:描红,教师写好红色楷字再叫初学儿童用墨笔填写。③馆谷:教学报酬,古代多用谷物作薪水。④姻友:亲戚、朋友。⑤夥:多。
译文:有一个土财主,家里很有钱,但是他家世代都不识字。这个财主觉得这样不好,有一年,聘请一个楚国的老师给自己的儿子上课,教文化。这个老师于是就开始教财主的小儿子拿笔描红。在纸上写了一划,教他说:这个字念“一”;在纸上写了两划,教他说:这个字念“二”;在纸上写了三划,教他说:这个字念“三”。地主家的儿子于是就感到很高兴,原来写字这么简单!扔下笔,就去找他爸爸,说:“我学会写字了!我学会写字了!可以不用先生教了,我自己已经全都学会了!可以让先生回家了!”这个地主很高兴,就听了儿子的话。给了那个楚国先生一些钱,让他回去了。不久以后,地主准备找他的亲家朋友,一个姓万的人吃点喝点,让他的儿子早上起床写个请贴,写了很长时间也没写好。这个财主就去看个究竟,问怎么回事?于是他儿子就抱怨说:“天下有那么多的姓氏,姓什么不好?非要姓万!我从早上起床就开始写,写到现在,才写完五百划!
思考: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2分)
其子恚曰天下姓字夥矣奈何姓万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画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① 其父喜从之,具币谢遣楚士。
② 逾时,其父拟征召姻友万氏姓者饮,令子晨起治状。
(八)【答案】
1.其子恚曰 / 天下姓字夥矣 / 奈何姓万 / 自晨起至今 / 才完五百画也。
(每标对1处给0.5分,超过两处者每错1处扣0.5分,扣完本题分为止。)
2.①他的父亲听了很高兴,依从了他的主张,准备了一些报酬把先生打发走了。
(其:他,他的;从:听从,依从;遣:送,送走。每个词0.5分,全句顺畅0.5分。)
②过了一段时间,他父亲打算请姓万的亲友来喝酒,叫儿子清早起来写请帖。
(逾:过,过了;拟:打算,准备;令:使,让,叫。每个词0.5分,全句顺畅0.5分。)
(九)解元,字善长,吉安吉水人。竦眉俊目,曙光玉立,神彩铄人,垂手过膝,能百步穿杨叶,号“小由基①”。能以索持犀牛却行②。尝乘骏马驰突贼阵,往返如飞。
初,起兵保安军德清砦③,积功授青涧都虞侯。建炎三年,诏隶韩世忠,擢⑤偏将军。世忠出下邳,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世忠忧之。元便领二十骑游击,俘其生口,备悉敌情。俄而复出,敌骑数千四面集,元掷身陷阵,左右鹘击⑥,大呼,声振刀甲。一大酋惊,坠马走,众惧辟易遁去。以功授閤门宣赞舍人。
【注释】①由基:即养由基,春秋时楚人,善射。②却行:倒退而行。③保安军德清砦:与下文“下邳”,均为地名。④清涧都虞侯:与下文“偏将军”“閤门宣赞舍人”,均为官名。⑤擢:提拔。⑥鹘击:像鹘一样猛击。鹘:鸷鸟。
译文:解元,字善长,吉安吉水人。浓眉俊目,长相英俊,身材颀长,神采灼烁,双手过膝,可在百步之外可以一箭穿过杨叶,号“小养由基”。能用铁索牵引犀牛倒退而行。曾经乘骏马驰骋突袭敌阵,来往如飞一般。
起初,解元从保安军德清砦[zhài] 起兵,积累功绩任命清涧都虞侯。建炎三年,诏隶韩世忠,提拔他做偏将军。韩世忠兵出下邳,听说金兵大队人马将要到达,众人惊恐,军心动摇。韩世忠对此感到担忧。解元便带领二十余骑兵,擒拿金兵俘虏,详细知道敌方的情况。不久再次去往,敌方从四面集中数千骑兵,解元身陷敌方布阵,左右像鹘一样猛击,大声呼喊,声振刀甲,一位酋长惊恐,坠下马,马跑了,众金兵恐慌逃走。解元因为功绩任命阖门宣赞舍人。
思考:
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
敌 骑 数 千 四 面 集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3分)
(1)优()(2)备()(3)遁()
2.说说“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的意思。(2分)
3.《口技》中写宾客“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是通过侧面描写表现口技人技艺高超。请找出选文中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2分)
4.为了突显人物形象,选文主要写了解元的哪两个特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九)【答案】
1.敌骑数千/四面集(1分)
2.(1)以„„为忧,感到担忧(1分)(2)详细,详尽(1分)(3)逃跑(1分)
3.(士兵们)听说金兵大队人马逼近,惊讶不已,军心动摇。(2分)
4.一大酋惊,坠马走,众惧辟易遁去。(2分)
5.力大无比,本领高强(1分);智勇双全,战功卓著(1分)。
(十)杨万里1为人刚而偏。韩侂胄2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3。万里曰:“官可弃,记不作可。”侂胄恚,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4之日也。侂胄专僭5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6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7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日:“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8,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落笔而逝。(节选自《宋史·杨万里传》)[注释]①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力主抗金。②韩侂(tuō)胄:南宋重臣,以外戚身份专政十多年,位在左右丞相之上。③掖垣:泛指高官。④柄国:掌管国家。⑤僭(jiàn):超越本分。⑥邸(d ǐ):此指官府。⑦族子:宗族里的年轻人。⑧吾头颅如许:意为我头发已 白,年已老。
译文:杨万里为人刚正而固执。韩侂胄专权之后,想要网罗四方的知名人士做他的羽翼,有一次修筑了南园。嘱咐杨万里为南园写一篇记,答应让杨万里做高官。杨万里曰:“官可以不做,记是不能写的。”侂胄山很生气,改叫他人去写。杨万里在家闲居十五年,都是韩侂胄专权的日子。韩侂胄日益专权了,杨万里心中忧愤,怏怏不乐,终于病倒了。家人知他是忧虑国事,凡是和时政有关的事情都不告诉他。有一天宗族里有个年轻人族子忽然从外面回来了,说起韩侂胄用兵的事情。杨万里失声痛苦,急忙叫拿来纸写道:“韩侂胄奸臣,擅自专权,目无无皇上,大动干戈,残害人民,图谋危害国家,我这么大岁数了,没有办法报效国家,只有愤愤不平!”又写下了十四个字告别妻子儿女,写罢就去世了。思考:
1、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卧家十五年”一句省略了主语“杨万里”。
B、文中画线句的朗读停顿可标注为“万里忧愤/怏怏成疾”。
C、“谋危社稷”中的“社稷”可解释为“国家”。
D、“又书十四言别妻子”意为“又写下了十四句话告别妻子”。
2、乙文主要写了杨万里的哪些事情?这些事情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答案】
1、D
2、杨万里不为韩侂胄写记,杨万里忧国而死。表现了他为人刚正耿直,热爱国家。
译文:杨万里为人刚正而固执。韩侂胄专权之后,想要网罗四方的知名人士做他的羽翼,有一次修筑了南园。嘱咐杨万里为南园写一篇记,答应让杨万里做高官。杨万里曰:“官可以不做,记是不能写的。”侂胄山很生气,改叫他人去写。杨万里在家闲居十五年,都是韩侂胄专权的日子。韩侂胄日益专权了,杨万里心中忧愤,怏怏不乐,终于病倒了。家人知他是忧虑国事,凡是和时政有关的事情都不告诉他。有一天宗族里有个年轻人族子忽然从外面回来了,说起韩侂胄用兵的事情。杨万里失声痛苦,急忙叫拿来纸写道:“韩侂胄奸臣,擅自专权,目无无皇上,大动干戈,残害人民,图谋危害国家,我这么大岁数了,没有办法报效国家,只有愤愤不平!”又写下了十四个字告别妻子儿女,写罢就去世了。
第四篇: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2014.09.14学生用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
命题解析
面对课外文言文考题,同学们首先从心理上不要惧怕。畏惧、慌张只会自乱阵脚,这样还没开始答题就已经开始失分了。我们走上中考考场前已经进行了充分的复习,再加上平时的积累,我们已经拥有了解答课外文言文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另外,中考课外文言文内容上一般都比较浅显,并不深奥难懂,在命题上有以下特点:
第一,选文。中考课外文言文的选文篇幅短小,浅显易懂。且选文大多为叙事类小故事,这类故事通常能给人以启示或表达某个道理。
第二,题型。近几年中考课外文言文都安排了四道题,12分。四题分别涉及字词解释、句子翻译、篇章理解、主旨把握。具体的题目是,第一题是“解释加点词语”,有两小题。主要是实词解释,另外还有 “之”、“而”、“其”、“以”、“于”、“何”六个虚词也会出现在课外文言文的考察中。第二题是 “翻译文中的句子”,一小题。既有要求将文中的某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也有给4个选项,选择正确的义项。第三题和第四题是主观简答题。通常第三题的提问重点在语段内容的理解上,这一题一般能从语段中找到解答的语句。第四题多是对短文中的人物进行性格特点的概括,或提问语段给人的启示或阅读后能从语段中得出什么道理。第三,考点。虽然课外文言文的选文来自课外,但遵循的却是“题在课外,答在课内”的原则。课外文言文考题主要考查的是同学们阅读文言篇章的能力,这能力从何而来?当然是从课内来。所以,实则考查的是同学们将课内学到的知识迁移至课外的能力。
解题技巧
在答题之前我们要结合注释,疏通文意,读懂语段。不能仅初读一遍就匆忙答题,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当你能简单复述故事情节后才能开始做题目。第一题:词语解释题
1、重平时积累,从课内到课外
本着“题在课外,答在课内”的原则,课内的文言实词和几个常用的虚词解释要牢记在心。观察近五年的考题,试题涉及到的词语解释有这样几个:徙、去、使、居、故、归、诣、为、具,这几个词我们都曾经在课内学到过,而课外语段中的解释与课内的解释相同,因此答出这几题的关键在于同学们对课内知识的掌握。另外,我们应该知道许多词语在不同的句子中有不同的解释。以前五年的考题为例,上面九个考到的词语中,“徙”和“诣”初中阶段我们只学过他们的一种解释,即,“徙”解释为“迁移”,“诣”解释为“往,到……去”,其余七个词都有两种以上解释。所以我们要把学过的各种解释都回忆起来,从中选择最为恰当的。当然千万不能忘记“检验”,把你认为最为恰当的词义代入句子中,结合句子以及语段内容进行整体理解,以确保在不确定的情况下你所做的是正确的选择。
2、组词法
简单的说,组词法就是尝试着给你不懂的文言实词用现代汉语组词,看看能否通顺地放在句子中。如果上下文意贯通,那组词后的词语就是这个文言实词的解释。当组词后大概意思是对的,但放到句子中有些别扭时,那么就回到原文看这个词在句中是什么词性,根据词性再进行适当调整,变换成合适的近义词,一般就可以使句子前后顺畅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运用组词法时首先要注意原词的词性,组成词语后的词要保持词性不变。第二题:句子翻译题
要求翻译的句子中往往有一些关键的词,这些词往往是一些实词,他们影响着句子的含义,当然,在老师阅卷时这些关键的词就成了评分的 “分点”。比如2009年中考课外文言文的句子翻译题,考的是 “白者频来顾视之”,我们很容易就能知道要翻译这句句子关键要将“频”“顾”“视”这几个词翻译出来,于是我们又回到了“词语解释”上来了。“频”并不在2009年考察的150个实词内,但是我们可以用组词法轻易的将它解释为“频繁”,或者用其他同义的词替代,如“多次”等等。而“顾”、“视”都能解释为“看”。当然,2009年的考题中“之”字加了点,结合2009年的考情,因为考前将常用虚词 “之”也列入了考查范围,因此,将“之”所指代的“黄小鸡”一并翻译出来也是关键所在。以上就是所谓的“拆分”,然后把这些翻译出来的词再“整合”成一句话。
整合不是作简单的加法,整合后的句子还要通顺流畅。为了做到通顺流畅,我们可以将省略的部分补足,甚至可以添一些辅助性的词语让语句更合理通畅;有时候还遇到一些特殊的句式,这些文言句子的语序与现代汉语的不同,翻译的时候要将他们调整成现代汉语的语序。
第三题:内容理解题
从近五年中考本类试题的形式上看,这五年的题目均为填空简答题。五年中有三年的题目后面带有答题要求。答题要求分为两种,即,要求答案用文中的话表述,或答案用自己的话表述。从提问内容看,所有题目都针对故事中的情节或人物发问,目的是考查考生是不是读懂了故事。一旦考生对语段理解无误,回答这类题目基本不存在难度,而没有读懂语段,这类题目的正确率也就不能保证了。
因此,回答这一题的关键首先在于对语段的整体理解。即,读懂故事。然后,要先审题干,再找内容。这类题目的答案基本都能在原文中找到,但找答案不是盲目的,要看看题目问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再有的放矢地去找。若要用自己的话表述,那么找到原句之后还要将原句转化成现代汉语的方式表述出来。第四题:主旨理解题
课外语段通常选用短小又有含义的故事作为考试的选文,这类故事的情节或人物都能给人以一定的启示,读者能从中领悟生活或人生的道理。这一题就是针对语段给人的启示或读者读后领悟的道理发问。
这一题要在读懂语段的基础上完成,与内容理解题不同的是这一题的答案不再能从文章中找到。初中阶段我们接触到的文言文或写人或写事,有的还是寓意鲜明的寓言故事,这些文章涉及到主题不外乎这样三种:为人的道理、处世的方式、科学哲理。如何做这些题呢?除了读懂故事之外,在答题技巧上还要懂得抓细节。
什么是抓细节?简单的说就是故事的情节或人物的个性。比如,郑人白天移席,晚上也移席;秦西巴放生,而孟孙辞退秦西巴又聘请他;人们为鲍鱼置屋立庙;卓茂把自己的马给他人;白鸡养黄小鸡,这些就是细节,从这些细节中总结出文章的主旨比毫无抓手的胡乱总结更有效。
此外,也要适时的积累一些 “主旨”。平时读到的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给我们的启示,我们要做个有心人将它们记下来。有时候文章虽然不同,但主旨却相似,考试时若遇到了类似的文章,平时的积累就派用场了。
[课外文言文]
(一)曹彬仁爱
曹武惠王,国朝名将,勋业之盛,无与为比。尝曰:“吾为将,杀人多矣,然未尝以私.喜怒辄戮一人。”其所居堂屋敝,子弟请加修葺,公曰:“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其仁心爱物盖如此。
(张光祖《言行龟鉴》)
[注释] 蛰:动物在冬眠时潜伏在土中或洞穴中不食不动的状态。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其所居堂屋敝().(2)吾为将().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3.文章开头介绍曹武惠王是“国朝名将”,其作用是什么?
4.文章通过、这两件事刻画了曹武惠王“ ”的德行。
(二)狄仁杰
狄仁杰为并州法曹,有同府法曹郑崇质,母老且病,当使绝域。仁杰曰:“太夫人有疾而.公远使,岂可贻亲万里之忧。”乃诣长史蔺仁基,请代崇质行。时仁基与司马李孝廉不协,.因谓曰:“吾等独无愧耶。”相待如初。
(孔平仲《续世说》)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当使绝域().(2)乃诣长史蔺仁基().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因谓曰:“吾等独无愧耶。”
3.文章后半部分写仁基与司马李孝廉“相待如初”的作用是什么? 4.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体会?
(三)巨商蓄鹦鹉
一巨商姓段者,蓄一鹦鹉甚慧,能诵《陇客》诗及李白《宫词》《心经》。每客至,则呼茶,问客人安否寒暄。主人惜之,加意笼豢。一旦段生以事系狱,半年方得释,到家,.就笼与语曰:“鹦哥,我自狱中半年不能出,日夕惟只忆汝,汝还安否?家人喂饮,无失时.否?”鹦哥语曰:“汝在禁数月不堪,不异鹦哥笼闭岁久。”其商大感泣,遂许之曰:“吾当亲送汝归。”乃特具车马携至秦陇,揭笼泣放,祝之曰:“汝却还旧巢,好自随意。”其鹦哥整羽徘徊,似不忍去。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半年方得释().(2)就笼与语曰().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遂许之曰:“吾当亲送汝归。”
3.文章说“鹦鹉甚慧”,它的“慧”表现在:(1)能诵读诗文;(2)向客人问安;(3);(4)。4.读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鲁肃简公二事
鲁肃简公宗道,为人忠实。仁宗在东宫,宗道为谕德。其居侧有酒肆,公微行饮其中。一日,真宗急召,使者及门,而公不在。移时饮归,中使①与约曰:“上若怪公来迟,当托.何事以对?”公曰:“但以实告。”中使曰:“然则当得罪。”公曰:“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中使嗟叹而去。真宗果问,中使具如公对。真宗问公何故私入酒家,公谢.曰:“臣家贫,无器皿,酒肆百物备具,宾至如归。适有乡里亲客自远来,遂与之饮。然臣既易服,市人亦无识臣者。”真宗自此奇公,以为可大用。
鲁肃简贬濮州团练副使,汀州安置。在汀二年,杜门不与人接,日阅书数卷而已。室仅容一榻,坐卧其中,欲将终身焉。人不堪其忧,而公处之裕如②也。
[注释] ①中使:即前面的宫廷“使者”。②裕如:宽绰。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移时饮归().(2)中使具如公对().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然臣既易服,市人亦无识臣者
3.根据文章分析,“中使嗟叹而去”,他嗟叹什么?
4.这篇短文主要表现了鲁肃简具有、的思想性格。
(五)猿母中箭
僧悟空在江外,见一猿坐树梢,弋人①伺其便,射之,正中母腹。母呼其雄至,付子已,哀鸣数声,乃拔箭堕地而死。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墨客挥犀·三》)
[注释]①弋人:射鸟的人。即下文的“射者”。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付子已().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
3.用自己的话回答,射者为什么“誓不复射”?
4.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体会?
(六)韩休为相
唐玄宗以韩休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休为人峭直①,不干②荣利。及为相,甚允③时.望。上或宫中宴乐,及后苑游猎,小有过差,辄谓左右曰:“韩休知否?”言终,谏疏已至。.上掺④临镜,默默不乐。左右曰:“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何不逐之?”上叹曰:“吾貌虽瘦,天下必肥。萧嵩奏事常顺旨,既退,吾寝不安;韩休常力争,既退,吾寝乃安。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
[注释]①峭直:严峻刚直。②干:求取。③允:与„„相当。④掺[shǎn]:拿。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唐玄宗以韩休为门下侍郎().(2)及后苑游猎().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何不逐之
3.唐玄宗为什么要“以韩休为相”?
第五篇:文言文人物传记
文言文人物传记的基本写法
人物传记一般分为三个部分:
一、简介人物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 1.姓名、字号; 2.籍贯、、;
3.家庭背景,包括家庭经济状况,及祖父、父亲等的学识、为人、性格、仕途和是否健在等情况;
4.学识; 5.性情;
6.举荐或科举功名情况; 7.最初任职情况等。
这部分内容多在开头。如果写到事件,多与家庭、学识、性情有关。
二、人物的主要事迹。
是文章的主体部分,阅读时可以按事情分层,每件事情主要注意以下内容: 1.时间,注意年号及相关的具体年代,古代纪年主要用的是年号纪年法和干支纪年法。
年号纪年的标志是:
①.②.年号+初,如:乾元初;
年号+具体年代,如:泰始九年 ;
③.年号+中,如:天监中;
④.年号+末,如:建安末。干支纪年要注意天干地支那些词儿。
2.地点,要特别注意人物的官籍,即他在那里做官,除一些地点明确介绍出来外,要注意“知、守、除、迁、贬、改”等词语后面所带的地点,如:知江夏,就是做江夏知府;除襄阳,即为担任襄阳太守。
3.官职,主要注意担任什么官职,拥有什么爵位,握有什么具体权力,具体管理哪方面的工作。如:右拾遗,是谏官,那就要注意他在向皇帝进谏方面的事,因为事情与职权密切相关,担任什么职务,就会做什么事情,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卖什么,吆喝什么”。
(这“时、地、职”是事情分层的“三标志”,一般来说,“时、地、职”有一点发生变化,事情就会随之发生变化,因为“时、地、职”不同,人物做的事一般也会不同,据此,可以把事情分开层次。)4.人物,特别注意人物之间的关系。在人物传记中,因为许多人物多是朝廷官员,所以,他们涉及的主要关系有:
①.与皇帝及上级之间的关系;
②.与事件涉及到的人物之间的关系;
③.与下属之间的关系;
④.与黎民百姓之间的关系;
另外,如果是一般人物,就会涉及到与他(她)直接相处之人及间接影响之人的关系,很多与家庭背景有关系,比如受祖父、父亲影响等。
5.事件,特别注意是什么事件,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以及人物处理事件的方式、方法、态度、观点,处理后的反映与效果,得到的评价等。
三、人物的性格作风。一般分性格、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等三种情况,多在文章结尾,有时也穿插在全文中。
主要注意以下内容:
1.作者的直接评价。如:史迁曰:„„;
2.注意对其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所作的简评性语言。如:孝甚,清、慎、亮(聪慧诚信)谅(诚信宽容)直等;
3.从辞色的褒贬看作者的感情倾向。
值得注意的是,有时候,作者也会按照人物性格、作风去组织人物事迹,以此来表现任务的性格特点和道德品质。这就要求阅读时把人物的性格、作风与人物事迹联系起来,读明白某一事迹要表现人物哪方面的性格、作风。
古今中外的人物传记只有篇幅长短之分,内容上概莫能外。那么,一旦掌握了这种基本写法,就会寻踪觅迹,把人物事迹读个清清楚楚,这样就能够作好信息判断题和内容概括与分析题,再能够把实词、虚词放到语境中加以推导,也一定能够准确的判断出实词、虚词意义和用法的正误,进而去理解句意,也一定会比较准确地翻译好文句。
阅读题作题的关键是阅读,不要本末倒置,光在作题技巧上打圈圈。一定要在阅读方法上下功夫,读懂了文章,技巧才起作用。
应试的基本策略主要有三点: 1.转变阅读观念
一般同学读古文,往往死抠字词,背诵多义实词的义项,死抠文中虚词的用法,一个劲儿地挖通假、活用,反复辨识文言句式,走的是学习古汉语的路了。也就是说,把古文当作学习古汉语的材料来对待。这样做,就平时的学习而言,也许有某些作用,就高考而言,显然是不上路子的。这里谈的“转变阅读观念”,首先要把古文当作文章来阅读,因为古文也是“文”。如果我们把《考试说明》对古文阅读的要求与对现代文阅读的要求作一对照就会发现,其主要要求是一致的,这也表明要把古文当作文章来阅读。再从高试题本身来看,强调根据语境答题,不直接考查文言句式,自然也说明要把古文当作文章来阅读,而不能只把它当作学习古汉语的材料来对待。
2.注重复习课本
有人误认为高考语文试卷不考课本,因此在复习中把课本扔在一边。这种看法和做法显然是不恰当的。近三年所考文言实词“拔”、“附”、“乘”、“北”、“反间”、“南面”、“鼓噪”、“扰乱”、“竟死”、“将兵”、“曲折”、“结发”、“讽”、“哂”、“遇”、“务”等几乎全是课本上学过的;近三年所考文言虚词“以”、“于”、“既”、“无”、“为”、“焉”、“因”等,全是课本上学过的;试题涉及到的文言句式也都是课本上学过的。更何况有的试题还直接引课本中的文句与阅读材料中的文句配对成题呢?
曾经多次参加高考命题的章熊先生在谈及文言文复习时,曾经建议考生在高考前认真读几篇典范的文言文,如《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促织》《殽之战》等,他认为这些文章里,有着典型的全面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和用法的范例,可用于对文言文的全面、综合复习,这对积累语言材料,建立文言语感,提高阅读和解题能力有事半功倍之效。章熊先生的这一番话,可以说是说得相当精辟的,我们应该遵从。
我还要建议同学们在复习阶段认真阅读过去列入课本,现在移至读本的古文,如《荆轲刺秦王》等;认真阅读过去置于读本现在移入课本的古文,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3.适当练习课外语段
这里所说“适当”一是从量上说的,我们固然要做课外的语段阅读练习,没有一定的练习量是不行的,但并非多多益善,主要的应是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强调练习的效果。二是从质上说的,应该有所选择,而不要盲目地做练习。我们认为质量最高的是近三年的高考和春季考试的古文阅读题。如果有可能可以做近五年的高考试题。因为这样的试题选文规范,试题规范。在练习中还可以找到命题的规律,解题的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