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驻马店市顺河乡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和问题的调查报1(模版)
关于驻马店市顺河乡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和问题的调查报告
姓名:雷诗情
专业:2010级行政管理学号:201009063200
21关于驻马店市顺河乡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和
农村问题的调查报告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已经有三十多年了,在这三十多年期间,我国经济取得了飞跃发展。农村经济也在快速发展着,农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同时,农村经济还存在着严重的发展缺陷,广大农村依然存在着制约经济发展的弊端。为了深入了解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及其发展的不足,以驻马店市顺河乡为调查对象,通过采访,调查,询问等方式,对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做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现将调查结果作如下报告:
一. 顺河乡概况
驿城区顺河乡临近驻马店市区,交通较为便利。平原地形,地势西高东低。顺河乡一共有 10个村委,大小自然村庄加起来共90 个。顺河乡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农业为主,共有耕地约40000亩,占总土地面积的 80%。其中,人均耕地面积1.5 亩。顺河乡共有人口28000,劳动力资源很是丰富。
二. 顺河乡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
顺河乡以发展粮食种植为主,同时也发展养殖,种植,生产制造等第三产业。其中,种植粮食比重约占经济发展的65 %,牲畜养殖,蔬果种植约占23 %,生产制造业约占12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在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的地位。
1.粮食种植的发展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则是基础的基础。粮食在农村经济中占很大的比重,对农民生活水平的影响也至关重要。顺河乡,粮食种植是以小麦,玉米为主的。据调查结果显示,人均小麦亩产量约950斤,玉米人均亩产约980斤。大豆,花生,芝麻等油料作物主要种植在顺河乡的东北部,该区土壤较为贫瘠,油料作物产量并不高。大豆人均亩产量约 400斤,花生人均亩产量约360 斤,芝麻人均亩产量约 200斤。
2.种植养殖业的发展
顺河乡临近驻马店市区,交通较为便利,养殖种植业较为发达,以马庄村委代表,是集蔬菜瓜果种植,牲畜养殖为一体的大生产队。该村庄采用大棚栽培蔬菜,培育出很多时令蔬菜,如豆角、黄瓜、葱等。还引进国外的优良品种,如美洲的青椒、以色列的大番茄。蔬菜绝不喷洒农药,是真正的绿色、无公害食品。该村养殖猪,专门建设了一个很大的养猪场,引进优良的猪种,选购优良饲料,邀请专家为养猪场的工作人员讲解有关猪疾病,猪疫苗等相关知识。定期每三天给猪场消毒,定期给猪打防御疫苗,猪苗的成活率高达百分之百。该养猪场的猪肉质很好,猪肉主要供应我们市区还有邻近的安徽、山东、湖北等省份。
3.加工制造业的发展
据统计,顺河乡一共有六个楼板生产厂、五个水泥加工厂、三个炼油厂、两个面粉厂、两个服装加工厂、一个塑料加工厂。该乡楼板厂生产的楼板主要用于本乡居民或者是邻乡居民盖房子;水泥加工厂生产的水泥也主要用于本乡的房屋建筑;炼油厂生产出的小磨香油是由本地芝麻磨得,味道醇厚,远销全国。面粉厂的面粉则主要供市区居民使用,或是饼干厂生产饼干。服装厂生产的服装则主要运往我国西北部地区。这些企业的存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顺河乡经济的发展。
三. 顺河乡农村经济的发展存在的不足
近年来,在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下,及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利民、惠民政策,顺河乡农村经济的发展得到很大提高。然而,在发展的同时,仍然存在这很多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要素。
1.从调查结果看,小麦、玉米的产量并不高,农民并没有获得较高收入。首先,顺河乡地处华北平原,春季多干旱,小麦的灌溉需求达不到;其次,该乡东北部地区土壤贫瘠,油料作物产量过低;再次,粮食丰收后,广大农民只是单纯的将粮食拉到市场上去卖,粮食市价又很低,农民靠卖粮食,根本赚不到多少钱;农民在一季的播种后,都会很清闲,没有什么工作,农村剩余劳动力很多,得不到合理利用。
2.驻马店市是一个不大的城市,顺河乡的蔬菜瓜果只是运到市区卖,市场需求量很是有限,再加上邻乡镇的产品,蔬菜水果堆积现象很是严重。专业养殖则需要一定的知识,而广大农民受教育水平不高,专业养殖工作一般很难胜任。
3.第三产业的确给顺河乡带来了经济的发展,但我们可以看到,顺河乡的第三产业结构并不合理。塑料厂、水泥厂的存在,一方面带来的是经济的发展,但其弊远远大于利,废气的排放,严重的污染了环境,也危害着人们的健康。
四.采取的措施和建议
针对以上调查中出现的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现象,提出如下建议:
1.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引进优良品种,提高农作物产量;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培育主导产业,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大政府对农民销售渠道的引导,多渠道卖粮食;围绕城市需求发展观光、生态、旅游、特色农业”的思路,积极引导农民大力发展城郊经济;加大政府的财政补贴,多打井,打深井,以缓解春季干旱;鼓励农民外出打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2.在拉长精品农业产业链条的同时,注重在特色种植和特色养殖上下功夫,以占领市场为导向;在全乡形成“一村一特”、“多村一品”模式,用精品农业拉动农村经济的增长;政府设置培训班,鼓励广大农民去听课学习,提高文化水平。
3.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加强环保意识;引进外资,发展来料加工贸易,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发展第三产业,发展环保企业、绿色产业。
第二篇:关于制约盘江乡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
关于制约盘江乡农村经济发展
问题的调查报告
近期,我们对落实中央和省委农村政策、深入了解当前农村的一些基本情况等三个方面的工作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在调研中发现,尽管中央和省委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全国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和农村经济的复苏;今年,中央和省委继续在加大农业投入等方面拿出了许多“真金白银”,大大激励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整个农村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在这些大好形势的背后仍然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突出问题,制约着我乡农村经济发展。多年积累下来的突出问题很难在一朝一夕予以解决,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仍然很多。就我乡而言,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综合农业生产能力跟不上
一是水利设施抗灾能力弱。近些年,我乡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利用国家的水利项目资金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改造了部分水利基础设施,盘江水库、藕塘水库的治理基本完成,宅侯村岭尾山水电站蓄水坝有所改善,但藕塘水库、木林园水库、周山水库及一些小型塘堰水库的沟渠等水利设施多年没有投入,年久失修,抗旱、排涝设施老化,渠道淤塞,病险水库面增大,农业抗灾能力弱。二是标准化农田比例不高。“田成块、路成网、渠相通、沟相连”的标准化农业比例低,综合生产效益低,全乡标准农田不到50%,难以形成农业规模经营。三是农村生产生活“四难”问题突出:即行路难、用水难、看病难和信息交流难比较突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太差。大多数村没有像样的基耕公路,只有残缺不全的“断头路、泥巴路”,农村的资源优势很难转变为经济优势;农村供水网络、医疗网络和信息网络的建设才刚刚起步,农民生产生活仍然十分困难,农业基础薄弱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壹
二、农村基层运转困难,基层组织战斗力不强。
一方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十分缓慢,村级公益事业长期投入不足,生产和生活条件难以得到改善;农村税费改革完成后,相应的配套改革还没有跟上,村组机构仍然庞大而用于支撑村级运转的办公经费远不能满足村级的正常运转,村干部待遇过低,村妇联和村支部组织委员无待遇,由此造成村组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致使农村基层运转困难;另一方面多年来形成的沉重村债务像是一个巨大的包袱压在新任村组干部头上,就我乡而言各村级债务仍然很重,尽管经过多方化债,全乡村级债务仍高达152.1万元,其中债务最多的宅侯村达到51万元,村级债务不能妥善解决,农村经济发展将长期受到制约。
三、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
全乡农业生产主要还是以分散的农户家庭经营为主体,仍停留在小而散的小农经济状态,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农民的市场组织化程度不高,应对和抗御市场能力弱,这些都制约着农业经济的转型与发展。
四、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
就盘江乡而言,农业科技投入增长比严重滞后于经济增长速度,在农技队伍建设、乡村科技机构的健全、科技宣传和新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投入不足。贰 由于资金投入、人事编制等问题的制约,造成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再加之服
务机构机制不活、体制不新等问题,使服务体系很难发挥自身作用,有些部门甚至呈现出“网破、线断、人散”的局面;农技人员素质不高,农技队伍人心不稳,多数人知识老化,农村普遍存在新技术、新品种推广不开,农业信息获取缺乏有效渠道等问题。
五、农业生产中存的问题
一是高产高效种苗推广适用效果不好,对不熟悉的良种农民不愿接受,主要原因是对农业技术不了解;种子市场管理不到位,农民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在购种苗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不少农户购种时上当受骗,也不敢维权。二是农业生产资料管理有待加强,一方面农资市场价格不稳定,农民担心农资涨价;另一方面农资品质无保障,以次充优、以假乱真的象现依然存在,农民防不胜防。三是农金相对短缺,因信用社按农户的信用等级予以放贷,而大多农民的信用意识不强,评上信用等级的农户不多,所以造成较多农民贷不到款。
针对存在的问题,应采取以下五项措施
(一)解决“四难”,建设“四网”。一是加大乡村公路和农村基耕公路
建设力度,在抓好通乡公路建设的同时,利用国家实施“村村通”工程,彻底消灭断头路、泥巴路,实行桥涵闸配套,逐步形成县、乡、村三级道路硬化网络。二是加大“三建三改”工程建设力度,进一步实施好“人畜饮水”工程,让农民用上卫生安全的饮用水。三是在已建立的农村合作医疗上进一步完善农合医疗制度,建立健全规范化村级医疗机构,解决农民小病不就医,大病难就医的问题。四是进一步扩大广播、电视网络的覆盖面,开设农业信息专栏,将互联网信息延伸到农村,设立村组信息中心户。在“四网”的建设中,实行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综合建设。把农村小康建设、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项目等资金捆绑在一起使用,提高投入效益。同时,抓好农村投资体制改革,大力推行“民主谋水利,民营兴水利,民众干水利”,把水利经营推向市场,利用民间资本改造农村水利设施。
(二)落实党的农村政策,不断深化农村改革。一是继续落实好农业补贴费政策,把国家惠农政策落实到千家万户;将村干部纳入财政供养,每村财政供养五人,按村的大小不同每村每月财政支付村干部工资1000至1200元,并实行严格的责任考核,增强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职能素质,确保村组工作的正常运转。三是加强“村帐乡管”,“村务乡督”,做好“一管一督”的村务乡管工作;努力化解村级债务,要采取多渠道、多方法化债;四是继续加强涉农收费的监督管理,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切实维护好、保护好、发挥好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和生产积极性。
(三)狠抓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升农业综合经营能力。将盘江突出的林业、粮食、考烟、西瓜、茶油树、特色水果和水产等大产业重新进行部署,从基地建设到龙头企业到市场开发,从可持续性、稳定性地发展规划新农村未来:一是强化对产业化经营的领导。按“一个产业,一个乡领导,一个工作专班,一套激励政策,一抓到底”的方案抓好产业化经营;二是依靠嘉宁路便利条件,培植壮大龙头产业,加快发展壮大以农产品加工、手工业及制造业等为重点的龙头企业出炉,逐步扩大盘江籍集团生产规模,采用公司+农户+基地的三位一体模式,在农业产业和工业产业发展上,按小规模大群体,培植农产品加工大户,引导加工企业向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和转型,以企业群组建盘江籍联合集团,形成大龙头、大产业;三是大力发展专业协会。按照“民建、民管、民 叁
受益”和“多元创办、政府支持、部门指导、逐步规范”的原则,积极发展以专业协会为重点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协会延伸产业链,扭紧农户与企业和市场的利益关系,网络更多的农户,逐步形成真正意义的产业化经营;四是建立激励机制。乡政府从财政列支100万元建立一个产业化发展基金,用于产业化经营绩效挂钩、科技推广、检查评比、外出考察、名优申报、产品宣传、办公经费等,对推动产业化经营发展贡献较大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推进农业科学发展
按照省委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总体要求,组建农业科技网络,开展“科技承包”,培育村组“科技带头人”,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远教培训体系。组织农业技术服务团队,巡回下乡为农业、农机、水利维修服务。加快推广优质高产良种,应用高产、高效模式、轻型简化栽培、种养兼顾、秸杆综合利用、测土配方施肥、生态农业、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高产优质配套养殖、动植物疫病防治及避灾减灾等十大增产增效适用技术全面推广到农民手中;积极开展农业技术承包,实行“五包一赔”,要在办好试点的基础上在全乡引申,肆 建立农机、农资、农技、农金一体化的综合农业服务体系,做到乡有配送中心,各村里有服务站点的全乡网络化覆盖服务体系。
积极抓好完善相关工作
一是搞好农业生产资料调配,发动相关职能部门储备充足的农业生产资料,组织服务团队实行下乡大配送,满足农民生产所需;二是开展好送科技下乡活动,结合各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终端,深入到村组户把农业科技、农业信息和农村政策等法律法规送到千家万户,不留死角;三是开展打假保纯活动。从相关部门抽调专业骨干负责农资市场整顿,确保农民买到“放心种、放心药、放心肥”。四是搞好农业信贷资金放贷的协调工作,争取信用部门的支持放宽贷款条件,确保有需求的农户能够及时贷到款而不误农时,建立健全国家对农业产品收入值的保险工程,全面实现农村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生态环境相协调,坚持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新农村道路发展农村经济。
盘江乡一村一大调查小组
2009年6月11日
第三篇:关于 乡 村委会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和党建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乡**村委会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和党建工作的调研报告
**乡**村委会新农村建设指导员
今年4月,我被下派到**乡**村委会担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经过驻村以来的深入调查和研究,广泛走访村干部和村民,我亲身感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人心思上、人心思富、人心思进的迫切心情,改善生活环境和村容村貌的迫切要求,追求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见证了农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并为之投工投劳的热闹场面。广大农民群众期盼着新农村建设这项惠民政策能给他们带来实惠。
一、**村委会基本情况
**村隶属建水县**乡,地处**乡东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17公里,到乡道路为砂石路,交通不方便,距县85公里。东部和东北部与**乡接壤,西南部与**村民委员会相连,南部与**村民委员会相接,西北部与**县**镇毗邻。辖**、**、**、**、**、**、**、**等8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户,有乡村人口**人,其中农业人口**人,劳动力**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人。已完成一池三改的农户有**户,建有小水窖**口。
全村国土面积**平方公里,海拔**米,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毫米,适合种植水稻、柑橘 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亩,人均耕地**亩,林地**亩。**年全村经济总收入**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该村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全村有耕地总面积**亩(其中:田**亩,地** 亩),人均耕地**亩,主要种植柑桔、烤烟等作物;拥有林地**亩,其中经济林果地**亩,人均经济林果地**亩,主要种植柑桔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亩;荒山荒地**亩,其他面积**亩。有铅矿等资源。
当前**村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是信息闭塞、交通不便、资金短缺、村民科技致富的能力不强。
二、农民对新农村和新农村建设的认识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新农村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并且没有统一的标准。通过调查了解,我对农民理解的新农村及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加以概括,他们的认识一般都局限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三个方面,却忽略了乡风文明与管理民主两个重要内容。农民对新农村的这种认识偏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当前农民对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迫切愿望与急切需求。
农民对生产发展的认识主要集中在农业科技化、农业生产机械化、粮食产量与价格,以及基础设施与农业生产直接相关的方面,对其他产业的发展关注不多。
生活宽裕是农民最为关注的一个方面,很多农民用温饱、小康等抽象名词作为衡量生活水平的标准。大多数农民都是从收入提高到一定程度、收入来源渠道多样化、粮食产量富足且价格提高、教育负担减轻、农村的弱势群体得到更多关爱等方面对生活宽裕加以理解。
绝大多数农民对新农村的认识都是以城市或发达地区农村作为参照物,对村容整洁方面的内容提及率非常高,多数农民把村容整洁都理解为街道与道路的硬化和整洁、垃圾的集中处理、房屋的规划与改造等方面。其中部分农民甚至认为村容整洁就是要按统一规划建新房。
对乡风文明的认识主要体现为邻里和谐、社会风气良好以及有相应的文化活动等方面,其中杜绝赌博现象是农民提到频率最高的一个方面。
农民对管理民主的认识程度低于其他几个方面,也是农民相对并不关注的方面。接近半数的农民不能明确表达出对管理民主的理解,大多数农民不知道民主一词的真正含义,农民一般都把管理民主理解为选举民主、账目公开、村干部廉洁公正等,往往忽略了农民自身参与的重要性。
三、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新农村建设宣传不到位,干部群众对新农村建设认识模糊。有的村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带有片面性,认为新农村建设就是盖新房、建新村、修新路。建设新农村,得实惠的是农民,建设主体是农民,而很多农民却认为建设新农村是政府的事,应该由政府拨款搞建设。少数村组干部埋怨过多,信心不足,等、靠、要思想突出。部分村民对村干部缺乏信任感,对公益事业漠不关心。这些思想制约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影响着新农村建设。
二是党员队伍严重老化,有的群团组织处于瘫痪状态。**村委会党总支目前有党员**名,其中女性党员**名,占总数的**%;60岁以上的党员**名,占总数的**%。年龄最小的**岁,年龄最大的**岁。在新经济体制条件下,中青年党员、已致富的党员、相对固定在本村劳作的党员和有职务党员的作用发挥较好,而老年党员、贫困党员、流动党员和无职务党员的作用发挥不如人意,他们和普通老百姓没有多少差别,群众从他们身上看不出党员的先进性。村委会较活跃、开展活动较多的群团组织是老年协会和妇女委员会,而作为党的得力助手和后备军的共青团组织则基本处于瘫痪状态。最令人担心的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中很多人都没有信仰。人一旦失去信仰,也就失去了心灵束缚。当前,农村特别需要填充信仰真空。
四是集体经济来源单一,村级集体经济相当薄弱。**村委会的集体经济都是来源于柑橘收入,因此,大多数村小组的经济收入相当有限甚至不如一个普通家庭。面对如此拮据的集体经济,村组干部只要干一项工程,就会带来外债,工程越大,债务越多,这种状况严重制约着新农村建设。一些有欠债的村组干部根本不敢做事。村委会毫无收入来源,要做事就得四处化缘。村干部说,过去我们愁的是农民负担过重,税费改革以后最大的农民负担没有了,农民跟国家的关系由过去的依赖关系、纳税关系、对抗关系,变为现在的不纳税、不对抗、不理你的三不关系。有的村组干部想干事但因苦于资金无着落不敢做事,缺资金办事难,动员群众集资做公益事业更难,这是新农村建设中最棘手的问题。没有村组经济,建设新农村就失去了一个重要支柱,这个问题亟待破解。
五是增收渠道单一,农民增收乏力。农民富裕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的,但受多种因素制约,农民增收仍然十分困难。首先是种养业增收难。农业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弱,增收的不稳定性较大。生产资料等持续涨价,无形中增加了生产成本,农民从事种养业增收困难;二是产业化带动难。联产承包虽然解放了生产力,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但从某种意义上讲,也使农业回到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对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一定的制约。由于自然经济分散性和复杂性特点,影响了农业对现代技术的吸收和应用。千家万户的小规模生产经营模式,家庭生产形式的投资短浅,致使农业生产硬件得不到长足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步履维艰,生产力水平难以提高;三是转移性增收难。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的比例虽然逐年增加,外出打工和就地转移的劳动力队伍虽然有所增加,但由于综合素质低,大多数劳动力仍从事着低收入的工作,技术型、技能型劳动力转移输出很少,无法获得较高收入,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受到抑制;四是政策性增收难。自2005年起,国家取消了农业税及其附加,一免三补政策提高了农民的种田积极性,但农民依靠政策增收的空间相当小。
六是缺乏长期投入机制,优惠政策难到位。十五期间,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由于欠账太多,老的投入没完成,新的建设又需要大量资金,同时,由于缺乏长期投入机制,资金难以得到保障。资金成为农村极度稀缺的资源,这对于新农村建设来说是一个瓶颈。近年来,中央和省、州、县加大了对三农的转移支付力度和扶持力度,但由于管理不到位,存在挤占、挪用、截留、沉淀上级专项资金的问题。另外,各级政府的扶持资金大都是上半年报计划,年底甚至跨才能到位,影响了建设速度。有的村干部说,一些政策听起来很好,农民很积极,干部垫钱。群众投工,加班加点干,结果政策执行不理想、配套资金不到位,给集体背上了债务,还伤了农民的心。
四、对**村委会的工作建议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根据**村的实际,实施科教兴村,走农业立村、林业富村之路;建立以柑橘为主的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方向,巩固粮食、烤烟、绿色蔬菜等传统产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具体措施为:
一是深入调研,科学规划,为帮扶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为保证帮扶工作开好头、起好步,乡党委主要领导带领工作组深入帮扶村进行全面的摸底调查,掌握比较详实的第一手资料,组织人员深入重点帮扶村开展专题调研,在摸清家底、掌握实情、找准症结的基础上,研究确定工作思路、工作重点、工作目标和工作措施,形成了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确保了帮扶措施的有效落实。
二是加强领导,全力推进,为帮扶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乡党委成立专门的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全力推动了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是建立机制,强化责任,为帮扶工作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
要把制度建设作为打基础、管长远的大事来抓,在实施帮扶的过程中,始终注重建章立制,实行管带机制即:党总支管好党支部、党支部管好党员,依制度促进任务落实,推动了帮扶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健全组织,完善制度,共同解决村级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加强组织建设,增强村级组织凝聚力、影响力、号召力。
二是改变村容村貌,营造文明舒适的居住环境。
三是加强阵地建设,树立村级组织新形象。
四是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村级民主管理。
五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三)整合资源,完善设施,全力解决帮扶村农村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
一是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针对清溪村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摸底调查、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因村制宜,从挖掘潜力、改善设施、争取项目、综合治理入手,帮助贫困村制定科学的发展思路和建设规划,找准制约发展的症结,明确科学发展的方向,增强投身发展生产的信心。
二是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协调及筹措资金,加大对帮扶村的资金投入,如筹措资金修公路、修沟渠、建沼气,改善村寨巷道和排污设施等。
三是多措并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四)突出重点、齐抓共促,竭力解决帮扶村社会经济发展滞后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把解决有钱办事的问题作为工作的重点之一,研究制定清溪村社会经济发展思路,使帮扶村经济有较大辐度的增长,村级组织为民服务的功能进一步增强,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五)加强培训、提高素质,解决农民科技致富能力不强的问题。
引进推广新科技、普及实用新技术,是确保农民增收的的最有效途径。注重加强对农民群众实用技术的培训,为村干部和农民群众开阔眼界、了解信息、增长知识、提高技能创造条件。
(六)认真落实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一系列措施,充分发挥好五好五带头的作用,结成对子帮扶困难群众,有能力的党员与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既立足于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又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工作技能,自立自强。
第四篇:调河头乡关于2010年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集中行动工作开展情况的总结
调河头乡关于2011年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
问题集中行动工作开展情况的总结
为深入贯彻落实《河北省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规定》,继续推进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综合治理工作,根据廊人口领办(2011)1号文件精神,结合我乡工作实际,在全乡开展了2011年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集中行动,现将集中行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接到安次区计生局关于开展2011年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集中行动的通知后,我们立即行动,2011年4月27日召开了各村街两委干部和乡计生办人员参加的会议,会上下发了《开展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集中行动实施方案》,对活动时间、内容、要求进行了部署,要求各村街高度重视,按照全乡统一要求,周密组织实施,深入了解实情,切实摸清当前综合治理工作的现状和问题,坚决克服消极应付、报喜不报忧等错误做法,切实组织得力人员深入基层,出实招,摸实底,不留死角,不走过场,高标准完成各项任务。在集中行动过程中,要严格查处“两非”等选择性别生育案件,建立规范的档案,对典型案件公开曝光,对案情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提交公安部门进行查处。
二、乡计生办会后迅速研究部署,将目前配备和使用B超机的情况进行调查,全乡共有B超2台,全部悬挂了“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的醒目标志。各村街对持再生育证的育龄妇女进行摸底,全乡对4607名育龄妇女落实了包保措施,认真落实孕情随访制度,目前未发现持二胎证怀孕后流、引产现象的发生。
三、乡计生办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由计生办主任带队,组织法规和宣传的人员到各村街进行督导检查,张贴《廊坊市安次区调河头乡人民政府关于禁止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通告》。
四、下一步我们将加大综合治理性别比偏高问题力度。我乡在综合治理性别比升高问题的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客观分析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在部分经济基础落后的村街,重男轻女的落后观念并未全部消除,一些独女户想要男孩的思想仍然存在,说明在治理性别比升高问题上,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准备采取以下几条措施:一是强化宣传,进一步强化群众对性别比失调危害性的认识,更新群众生育观念;二是加大治理力度,联合各村街定期组织专项检查,鼓励群众对非法进行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违法行为举报和投诉,对举报内容查证属实的,给予举报人物质奖励,坚决打击非法胎儿性别比鉴定行为,发现一起,处理一起;三是坚决落实“关爱
女孩”的优惠政策,发挥利益导向的作用,在全乡形成关爱女孩的浓厚氛围,基本建立起有利于女儿户的利益导向机制。通过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消除“两非”现象,使出生人口性别比实现自然平衡,不再出现反弹。
2011年5月10日
调河头乡计生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