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十七大报告理论探讨文章
学习十七大报告理论探讨文章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
践行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报告亮点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强调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不是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是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
据新华社北京电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胡锦涛说,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胡锦涛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胡锦涛说,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强调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是要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胡锦涛说,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胡锦涛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开放水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站在完成党执政兴国使命的高度,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中国发展特征决定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
现阶段我党将科学发展观作为统领全局的指导思想,这是由中国目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所决定的:
一、我国经济发展由“缺乏财力难以兼顾并解决长期积压的问题”的阶段,进入一个“有较为充裕的财力开始能够解决长期积压问题”的阶段,其突出标志是:XX年我国gdp已达2.23万亿美元的规模,成为全球排名第四的经济体,仅次于美、日、德。
二、由“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能够支撑我国快速发展”的阶段,进入到“已无力支撑我国进一步发展”的阶段;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没有后续空间。靠粗放式增长方式可以实现三步走的第一步、第二步战略目标,但不可能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
三、社会发展的不协调出现了新的情况,突出表现是群体性事件激增,且规模趋于扩大。
四、社会矛盾关系由“不突出抓好主要矛盾就无法解决非主要矛盾”的阶段,开始进入到“不兼顾解决好某些非主要矛盾就不能继续抓好主要矛盾”的阶段。
所以,我国发展的这些阶段性特征,决定了要破解我们面临的严峻问题,必须自觉地、坚定地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时这种阶段性特征也决定了我们能够凭借20多年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经验,有财力、有能力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四代”发展观
第一代发展观:工业化和四个现代化都是毛泽东等提出的第一代发展观的发展目标,工业化和四个现代化发展目标不够全面。工业化是经济发展目标,四个现代化主要也是经济发展目标。
第二代发展观:邓小平提出的第二代发展观的发展目标是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三步走”战略体现了发展生产与提高生活水平的统一。
第三代发展观:江泽民提出的第三代发展观的发展目标是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把发展目标从经济与社会领域扩展到人与自然领域,这样的发展目标更宏大、更长远。
第四代发展观:胡锦涛提出的第四代发展观在发展目标上更具有全面性。
第一代发展观作为经济增长观,主要是外延式与粗放式;第二代和第三代发展观的发展方式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观和人与自然发展观,其发展方式主要是综合式与协调式;第四代发展观通过“五个统筹”,找到了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第二篇:十七大体会文章
学习“十七大”精神体会文章
————何振江
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入了党章。近年来,中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资源消耗过大、生态环境遭破坏、贫富差距拉大等问题愈发凸显。而科学发展观则要求,更加注重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环境发展上的统筹兼顾,在坚持发展是第一要义的同时,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人的全面发展”才能真正实现。
党的十七大报告有三个特点:一是站在时代的高度,高举旗帜,继往开来。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这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二是面向世界,着眼未来。从世界发展、时代要求的高度谋划中国发展,使中国的发展融入到世界文明潮流之中。三是突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无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都强调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通过学习十七大报告,我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第一方面关于会议的感受有二,其一:有感于向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和先烈们默哀,这是开幕式上的一个简短仪式。却在提醒我们不能忘记今天的辉煌成绩来之不易,要懂得怀念、知道珍惜、学会感恩。一个人如果没有感念之心、感激之情是很可悲的,而一个民族如果不懂得感激、不知道珍惜是没有希望的。仪式本身就是对我们很好的教育。其二:有感于对中外媒体的开放。这次大会不仅通过新闻发布会、代表个人采访等形式向媒体开放,还组织了代表团分团讨论向记者开放活动,说明我们的国家更加开放,我们的党更加成熟,我们的制度更加完善。
第二方面关于十七大报告的体会。报告充分阐述了过去五年我国各项事业取得的新成就,对未来的工作作了重要部署,规划了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和奋斗目标。报告第一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了全面的阐述,第一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涵义做了完整的阐述,首次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作为独立章节重点叙述。作为教育工作者我对报告中关于教育的论述印象深刻,我体会要把握三个关键词:基石、公平、公益。聆听报告,备受教育、备受鼓舞、备感振奋。报告是我们党新世纪新阶段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文献。体会有五:一是“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从根本上与形形色色“马克思主义”划清界限,不仅解决了中国的发展方向、道路和前途等问题,也必将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深远的影响;二是“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三是“深”,既是理论宝库,又是民生报告;四是“实”,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很强;五是“全”,内涵丰富,是一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百科全书。
十七大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突出了解放思想这个重大法宝,突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关键决策,重大科学发展观这个战略思想,突出了民生为重点的和谐社会建设。我感受很深的是报告贯彻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贯彻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确实顺民意、得民心。
第三篇:经典文章学习——“过滤器理论”
经典文章学习——“过滤器理论”
本公众号将会陆续推出郝胖老师一系列经典专栏(原文),希望大家能从中受益。本期推出交易的理想模型系列。“过滤器理论”(2012.10.18)1—————上周笔者提示了中期风险,并没有明确提出反弹何时终结,本周走势先抑后扬,关键看周五走势能否放量突破2164,一旦突破2164,短期可看2234点。至于股票可以选择江泉实业、星湖科技等这种底部扎实,向上突破有河宽的股票少量参与。
2—————接下来继续理想模型系列,本系列一发不可收拾,既是给大家讲解技术分析,也是对自己多年交易经验的总结。今天讲的是交易中的“过滤器”,这是关于选择入场时机的理论。《新市场奇才》最先提出“过滤器理论”,他认为任何技术分析方法都是根据价格来的,所有交易方法对价格的过滤相当于不同颜色的玻璃对价格的过滤。加里.斯密斯则在此基础上提出“知觉过滤器”是各种情绪指标和技术指标,然而他没有公布自己所钟爱的指标。今天我将重点谈谈我所知道的那些“过滤器”。3—————技术分析者并非一介武夫,成功的技术分析大师多为具有哲学底蕴的艺术家,他们只是恰巧以交易谋生而已。索罗斯自创反身性理论,能够洞悉人性的偏执,尽管他自称为失败的哲学家;江恩大师博学多才,试图写出价格走势的数学原理,尽管他后来误入神秘时空的怪圈。“量价时空”是技术分析的基本要素,很多过滤器也均以此展开。最常用的防范假突的过滤器就是时间过滤器和价格过滤器,“突破关键点位2到3个百分点”、“2到3天不回到关键点一下”则认确突破的有效性。当然今天要说的并非这些简单的小技巧,而是一些交易大师的过滤器系统。
4—————马丁.舒华兹被认为是当代的杰西.利佛莫尔,这个天才的操盘手在9年的失败交易生涯之后明白了交易的本质。在认识到自己短线交易的性格之后,他选择了以7个指标为组合的过滤器系统,其中“腾落线”也是史丹温斯坦常用的指标。当所有这些指标都健康时则入场交易,当其中一个与其它发生背离,则时刻警惕可能发生的不利情况,做好出场准备。你可能认为7个指标太多了,但据我了解还有用40个的。
5—————马丁的方法是由上而下,他更多是一个帽客,依靠手动计算每30分钟重新评估一次市场的短线趋势,他使用的指标大多是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纽约证券交易所股价净变动、标普500等等宏观指数。与此不同,亚历山大·埃尔德的《以交易为生》(Trading for a living)则明确提出简单易行的“三层过滤网”交易系统,三重滤网的第一层是利用趋势跟踪指标来判断长期趋势。他最初设计的系统是用周线MACD柱来判断趋势,这个我不表态,因为我个人就是依靠“123”法则来判断趋势,Macd不是可靠的技术。三重滤网的第二层滤网——市场波浪,利用震荡指标来观察日线图。当周线趋势向上时,利用日线下跌来寻找买点;当周线趋势向下时,利用日线上涨来寻找放空点。三重滤网的第三层滤网——盘中突破,当周线趋势上升而日线震荡指标下降时,运用追踪型买进技术。当周线趋势下跌而日线振荡指标上升时运用追踪型卖出技术。说直白一点,他的思考来源于对周期与级别的思考,周线级别决定日线级别,日线级别决定30分钟级别。国内的朋友如果读过缠师的遗著,对此不会陌生,缠师的《市场哲学的数学原理》浓墨重彩地描写了如何通过级别来寻找安全买点。笔者在此提醒各位,没有一定的市场经验不要看,因为对市场的判断不是光靠技术就可以掌握的。
6—————笔者曾经根据史丹.温斯坦和威廉.欧尼尔共同钟爱的相对强度指标设计出“五级买卖点”理论,并根据它来就行交易。直到我以期货交易为主才慢慢放弃这些市场跟踪指标,因为期货要求更加主动和积极,根据价格走势直观判断即可。当然在文章的结尾我依然没有透露自己的过滤器,因为我深深知道,交易没有圣杯,它是不确定性的游戏。当你在心理上把它变为确定性,并且试图通过学习来避免发生错误的时候,你已经犯了一个最大的错误。切记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所言“人主之患,莫与信人;信与人,则制与人。”在此希望各位寻找适合自己性格的过滤器。
第四篇:学习十7大报告理论研讨文章
践行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强调认清****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不是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是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
据新华社北京电hjt同志在十7大报告中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必须坚持以dxp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hjt说,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dxp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hjt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立足****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hjt说,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强调认清****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是要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hjt说,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打下坚实基础。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hjt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和谐社会。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要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开放水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站在完成党执政兴国使命的高度,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中国发展特征决定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
现阶段我党将科学发展观作为统领全局的指导思想,这是由中国目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所决定的:
一、我国经济发展由“缺乏财力难以兼顾并解决长期积压的问题”的阶段,进入一个“有较为充裕的财力开始能够解决长期积压问题”的阶段,其突出标志是:XX年我国GDp已达2.23万亿美元的规模,成为全球排名第四的经济体,仅次于美、日、德。
二、由“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能够支撑我国快速发展”的阶段,进入到“已无力支撑我国进一步发展”的阶段;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没有后续空间。靠粗放式增长方式可以实现三步走的第一步、第二步战略目标,但不可能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
三、社会发展的不协调出现了新的情况,突出表现是群体性事件激增,且规模趋于扩大。
四、社会矛盾关系由“不突出抓好主要
矛盾就无法解决非主要矛盾”的阶段,开始进入到“不兼顾解决好某些非主要矛盾就不能继续抓好主要矛盾”的阶段。所以,我国发展的这些阶段性特征,决定了要破解我们面临的严峻问题,必须自觉地、坚定地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时这种阶段性特征也决定了我们能够凭借20多年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经验,有财力、有能力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四代”发展观
第一代发展观:工业化和四个现代化都是毛泽东等提出的第一代发展观的发展目标,工业化和四个现代化发展目标不够全面。工业化是经济发展目标,四个现代化主要也是经济发展目标。
第二代发展观:dxp提出的第二代发展观的发展目标是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三步走”战略体现了发展生产与提高生活水平的统一。
第三代发展观:jzm提出的第三代发展观的发展目标是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把发展目标从经济与社会领域扩展到人与自然领域,这样的发展目标更宏大、更长远。
第四代发展观:hjt提出的第四代发展观在发展目标上更具有全面性。
第一代发展观作为经济增长观,主要是外延式与粗放式;第二代和第三代发展观的发展方式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观和人与自然发展观,其发展方式主要是综合式与协调式;第四代发展观通过“五个统筹”,找到了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第五篇:理论文章如何写
(一)要言之有“物”,力戒空谈写理论性文章常犯的一个通病,就是容易写得很空。有些观点也不错,就是不解决什么问题,读起来没有味道,其原因就是理论脱离实际。写理论文章要想避免脱离实际,最重要的是要有针对性,有的放矢地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真正把当前人们最关心而又迫切需要讲清楚的问题,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加以阐述。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结合工作实际多搞一些调查研究,切实掌握大量的丰富的第一手材料,然后再经过提炼和概括,所用的事例也应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这样写出的文章才能置于形势和群众之中,才能讲到“点子”上。如果不接触实际和群众,坐在屋子里闭门造车,是不可能写出好文章的。所以,我感到文章形成的过程,实质上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过程,是调查研究的过程。
(二)要言之有“理”,力戒武断理论文章,顾名思义,关键是要把道理讲清楚。而讲道理,又不能采取用扣帽子或者用上头的“圣旨”来压人的简单办法,更不能武断地下结论。要以事论理,以理服人。比如我在给黑龙江广播电台撰写两组(共20篇,已采用)关于深化改革的文章中,每一篇都回答一个问题,讲清楚一个道理。我在写“对改革形势到底怎么看”这篇文章中,并没有讲多少大道理,而是用人民群众亲身感受到的事实即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群众吃、穿、用、住、行所发生的深刻变化来看改革,这样既澄清了部分
人对改革的种种非议,又十分客观地肯定了改革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坚定了进一步搞好改革的信心,使人们听起来有真实感和亲切感。事实是最公平的和铁面无私的,所以,好的理论文章首先必须把握住事实。一方面要用事实讲清楚道理,证明道理;另一方面通过理论的系统和概括,再进一步加深对事实的认识。
(三)要言之有“情”,力戒说教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好的理论文章务必做到生动活泼,具有广泛的群众性。让群众愿意看(听),而且看(听)后有所启发和收获,甚至产生强烈的反响和共鸣,这样的理论文章才算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决不能把群众根本看(听)不懂的大理论一甩,干巴巴硬帮帮地在那里说教,群众对这样硬性灌输的文章是最反感的。为避免出现上述情况,起码要做到两点:一是在理论文章内容的选材上,要用群众最了解最熟悉最感兴趣的事情来说明问题,阐述道理;二是在语言的运用上要力求群众化,少用或不用群众根本看(听)不懂的那些理论性很强的术语,最好用群众中形成的理论来回答和说明群众中出现的问题。这样群众看(听)起来就会感到亲切、可信,不仅解决问题,而且是实实在在地为他们说话。
(四)要言之有“新”,力戒老套社会在前进,事业在发展,新情况和新问题是层出不穷的。理论文章只有比较全面地客观地反映时代前进的新脉搏,才具有生命力。所以,理论文
章必须有新意。所谓新意,就是内容要新,材料要新,观点要新,语言要新,写法要新。使人们看(听)后有一种新鲜感并有所启发。具有新意还应理解为只有不断提出和解决新问题,才能推动事业前进,才能更好地发挥理论工作的先导作用。比如,我们现在要加快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的步伐,而我们在写理论文章的时候,却仍然用过去产品经济时期的旧思想、观念、办法来观察和处理问题,那就难免要出大的偏差。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毫无新意的文章,也就毫无生命力。也许会有人提出,有些问题本来就是老生常谈,哪来的那么多“新意”呢?我看这种看法也不一定全面,即使是老问题,随着客观形势的发展变化,其内容和解决的方法也会有新的变化的。比如解决党风问题,现在同改革开放以前相比,就有了许多新的不同的特点,因此,解决的办法也就随之有所不同。总之,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那么,我们观察和处理事物的方法也就不应一成不变。
(五)要言之有“限”,力戒冗长要提倡写短文,尤其是在报刊上发表的理论文章一定不能很长。这不只是因为报刊的版面有限,还因为作为一篇好的理论文章,必须言简意赅,力戒冗长,做到中心突出,重点明确,每篇文章解决
一、两个问题。为此首先要精心选题和选材,经过反复加工和提炼,把最精华和最精彩的东西表达清楚;其次要有高度和深度,要做到短而高,短而深,短而精。这就要加强综合分析,真
正抓住事物的本质而不是现象;其三文字运用上一定要注意精炼,要惜墨如金。能用一个字的就不用两个字,能用一句话说清楚的就不说两句话。所以,必须细心观察,勤于思考,不断实践。只有长期坚持,才能写出精粹的文章来。
(六)要言之有“准”,力戒失实真实、准确是理论文章的生命线。一篇理论文章好与不好,最重要的标志是它的观点、内容、材料、论据是否真实是否准确。只有真实准确,才能比较客观地全面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才能发挥其指导实践的巨大作用。要不惜在这方面多下些功夫。为此,应把握住以下主要三点:一是贯穿每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和重要论点,要同中央的精神保持一致,既不能脱离,又不能偏离,更不能唱反调。要力求吃透中央精神,把中央的精神同丰富多彩的实践融为一体;二是每篇文章所涉及到的重要事实要同实际情况相符合,有的是讲具体某个事件,有的是概括全局,无论是那一种,都务必同客观实际相一致,让群众看(听)后,感到真正是那么回事;三是对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复杂问题,要掌握好事物的准确“度”,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既不能肯定一切,又不能否定一切。总之,要讲得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