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甲型H1N1流感预防方案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甲型H1N1流感预防方案
1.漱饮方
【药物组成】金银花6克、大青叶6克、薄荷3克、生甘草3克。
【适用人群】易患咽喉肿痛或与流感病例有密切接触史者。
【服用方法】将4味中药加水适量,先行浸泡5分钟,火上煎煮10分钟左右,煎出液约150-200mL,过滤取汁。第2煎加水适量,直接在火上煎煮10分钟 ,过滤取汁,与第一煎药液合并后,分两次饮用。或将饮片加入开水中浸泡10分钟后连续饮用。
【用量】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连用7天。
【注意事项】1.请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2.本品为预防用药,不宜久服。
2.老年预防方
【药物组成】太子参10克、苏叶6克、黄芩10克、牛蒡子10克
【服用方法】将4味中药加水适量,先行浸泡10分钟,火上煎煮20分钟左右,至煎出液约150-200mL, 过滤取汁。第2煎加水适量,直接在火上煎煮20分钟,过滤取汁,与第一煎药液合并后,分两次饮用。
【适用人群】适用于老人及体虚,易于外感的人群
【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5天;集体服药参照此方药物比
例。
【注意事项】1.请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2.本品为预防用药,不宜久服。
3.体质强壮者不宜服用。
3.孕妇预防方
【药物组成】白术6克、黄芩6克、苏叶3克、银花6克
【适用人群】孕妇
【服用方法】将4味中药加水适量,先行浸泡10分钟,火上煎煮20分钟左右,至煎出液约150-200mL,过滤取汁。第2煎加水适量,直接在火上煎煮20分钟,过滤取汁,与第一煎药液合并后,分两次饮用。
【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5天;
【注意事项】1.请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2.本品为预防用药,不宜久服。
4.儿童预防方
【药物组成】芦根10克、桑叶5克、豆豉5克、银花5克
【适用人群】儿童
【服用方法】将4味中药加水适量,先行浸泡5分钟,火上煎煮10分钟左右,至煎出液约150-200mL,过滤取汁。第2煎加水适量,直接在火上煎煮10分钟,过滤取汁,与第一煎药液合并后,分两次饮用。
【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5天,学龄前儿童减半。集体服
药参照此方药物比例。
【注意事项】1.请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2.本品为预防用药,不宜久服。
居家中医药治疗篇
一、成人中医药治疗指南
(一)风热犯卫型
发病初期,未发热或发热,咽干肿痛,咳嗽较轻,痰少,舌质偏红,苔薄黄或薄腻,脉浮数者,以疏
风清热方药治疗。
1.汤药方
金银花15克 连 翘10克 桑 叶15克 菊 花15克
炒杏仁 9克 浙贝母10克 茅 根15克 牛蒡子15克
苏 叶10克 芦 根15克 薄 荷(后下)6克 生甘草 6克
煎服法:水煎服。每剂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1日2次;必要时可日服2剂,6小时口服
1次,每次200毫升。根据症状改善情况服用3~5日。
加减:苔厚腻加藿香、佩兰,腹泻加黄连、广木香,咽痛重者加锦灯笼。
2.中成药
疏风解毒胶囊、连花清瘟胶囊、正柴胡饮、香菊胶囊、银翘解毒丸(片、颗粒)、桑菊感冒片、双黄连颗粒(口服液、胶囊)、金莲清热泡腾片(颗粒)、清开灵口服液(胶囊、颗粒)。可选1~2种单独或配合使用。
(二)热毒袭肺型
高热,咳嗽,痰粘或咯痰不爽,口渴喜饮,咽痛,目赤,舌质红苔黄或腻,脉滑数者,以清肺解毒方
药治疗。
1.汤药方
炙麻黄 6克 杏 仁 9克 生石膏(先煎)30克
知 母10克 芦 根15克 牛蒡子15克
浙贝母10克 金银花15克 青 蒿(后下)15克
荆 芥10克 生甘草 6克
煎服法:水煎服。每剂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1日2次,必要时可日服2剂,6小时口服
1次,每次200毫升。
加减:便秘加生大黄。
2.中成药
清肺解毒类中成药,如连花清瘟胶囊、正柴胡饮、银黄口服液(颗粒)、金莲清热泡腾片(颗粒)等。
可选1~2种单独或配合使用。
服用中药注意事项:
1.慢性疾病患者及孕妇等宜在执业医师的指导下选用;
2.不宜长期服用,根据症状改善情况,一般服用3~5天;
3.对上述药物有过敏史者禁用;
4.服药后感觉不适者,应停用并咨询医师。
二、儿童中医药治疗指南
(一)风热犯卫型
发病初期,发热或未发热,咽红肿痛,轻咳少痰,鼻塞流涕。舌质红,苔薄黄或薄腻,脉浮数。以疏
风清热方药治疗。
1.汤药方
金银花10克 连 翘10克 桑 叶10克
菊 花 6克 炒杏仁 6克 牛蒡子 6克
苏 叶 6克 薄 荷(后下)6克 茅 根15克
芦 根15克 神 曲10克 生甘草 3克
煎服法:水煎服。每剂水煎200毫升,每次口服100毫升,1日2次。学龄前儿童减半。根据症状
改善情况服用3~5日。
加减:苔厚腻加藿香;腹泻加葛根;咽痛重加板蓝根。
2.常用中成药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小儿感冒宁糖浆、银翘解毒颗粒、双黄连口服液等。可选 1~2 种单独或配合使
用。
(二)热毒袭肺型
高热、咳嗽、痰粘或咯痰不爽、口渴喜饮、咽痛、目赤,舌质红苔黄或腻,脉滑数。以清肺解毒方药治疗。
1.汤药方
炙麻黄3克 炒杏仁 6克 生石膏(先煎)15克
知 母6克 金银花10克 牛蒡子 6克 浙贝母6克
黄 芩9克 芦 根15克 青 蒿10克 生甘草3克
煎服法:水煎服。每剂水煎200毫升,每次口服100毫升,1日2次。学龄前儿童减半。根据症状改
善情况服用3~5日。
加减:便秘加酒大黄。
2.常用中成药:
连花清瘟胶囊、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清开灵口服液、肺热咳喘口服液、黄栀花口服液等。可选1~2种
单独或配合使用。
流感中药小药箱
成人用药:
发热重者,可选用疏风解毒胶囊、连花清瘟胶囊、金莲清热泡腾片(颗粒)、清开灵口服液(胶囊、颗
粒)等。
发热轻者,可选用正柴胡饮、感冒清热冲剂(系列)、感冒退热冲剂、银黄颗粒(口服液)、香菊胶
囊、银翘解毒丸(片、颗粒)、双黄连颗粒(口服液、胶囊)等。
儿童用药:
发热重者,可选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柴黄颗粒冲剂、双黄连口服液、清开灵口服液、黄栀花口服液、羚羊角口服液等。年龄较小的儿童发热可适当选用保婴丹、羚黄宝儿丸、小儿感冒宁糖浆等。
咳嗽重者,可选用肺热咳喘口服液、肺力咳糖浆、羚羊清肺口服液等。
咽痛重者,可选用小儿咽扁冲剂、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蓝芩口服液等。
咳嗽伴积食或便秘者,可选用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一捻金胶囊等。
第二篇:甲型H1N1流感预防方案
根据饶县卫发[2009]110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及托幼机构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通知》的指示精神及上级文件要求,我校为积极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提高师生对甲型H1N1流感的认知和应对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防止疫情在师生中传播、蔓延,充分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教学和管理秩序,特制定H1N1流感预防方案如下:
一、成立甲型H1N1流感预防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办公室:
联络员:
组员:
各班主任为晨午检信息报告责任人。
二、工作职责
1、以校为单位,在各校范围通过广播站、宣传栏、黑板报、主题班会,印发告家长书等形式,广泛宣传甲型H1N1流感及其他呼吸道传染病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及家长的认知预防能力;
2、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制定完善应急预案;
3、全面排查掌握全校师生身体健康状况,加强值班,完善并启动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流程,落实疫情日报制度;
4、全面协调各级各部门,积极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教室、办公室、功能室等人员集中活动区域的督查、消毒、管理和监测;
5、各校甲型H1N1流感预防控制负责人认真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疫情情况,并向全校通报。
三、预防措施
1、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避免前往人群密挤场所;
2、广大师生注意个人卫生,经常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尤其在咳嗽或打喷嚏后;
3、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
4、避免接触生猪或前往有猪的场所;食用处理得当的熟猪肉和猪肉制品;(烹制猪肉食品必须达到71℃以上)
5、一旦发现染病,立即就诊,并尽量避免接触他人,控制传染范围。
6、认真做好教室、图书室、食堂、厕所等学生学习和生活场所的通风、消毒与清洁卫生工作,消除可能发生传染病流行的条件。停止一切多人聚集的外出活动,避免前往空气流通不畅的公共场所。
7、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集中进行一次彻底清扫,对垃圾死角进行彻底清扫,对厕所、漱洗水池、食堂餐厅等地方进行重点卫生监管。
8、严格落实各项食品卫生制度和措施,切实落实各项卫生防疫措施,确保食品在采购过程中的卫生安全,消除疾病发生与传播的源头。
四、疫情监测、报告
1、疫情的监测
各班班主任负责开展流感的日常监测工作,认真做好晨检、午检,对生病缺勤的孩子要进行追踪和确诊,要密切注意从外地归来的流动人口的亲属,及时准确上报疫情。
2、疫情的报告
(1)、各班应每天上报一次疫情(包括零报告),直至上级通知解除。各班信息员发现疑似疫情后,立即上报甲型H1N1流感预防控制工作办公室,并做好记录;
(2)、学校甲型H1N1流感预防控制工作办公室接到信息后立即核实,如发现疑似病例同时上报学校预防工作领导小组,启动应急预案,并第一时间上报县教育局;
(3)、发现疫情时要逐级及时上报,对瞒报、谎报、缓报疫情而造成疫情扩大、流行的,要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和法律责任,严肃处理。
五、应急处置
发现疑似甲型H1N1流感时,必须立即向学校领导小组报告,接到报告后领导小组应立即赶往现场了解情况,并按要求向上级报告,同时应采取以下积极措施:
(一)出现疑似或确诊病例,第一时间向卫生、教育部门报告,包括发病时间、地点、对象、人数等有关内容。
(二)立即停止学校群聚活动,停止可能造成流行的一切活动。
(三)在上级各部门未达到前,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尽可能将病患人员隔离。
(四)积极协助医疗卫生机构救治学生,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疫情信息的收集、报告、人员分散隔离,和公共卫生措施的落实工作。
六、加强宣传教育,积极开展阳光体育锻炼。
各班级要重点开展甲型H1N1流感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对预防知识的知晓率,使全体师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提高对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风(麻)疹、水痘及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防治知识的认知水平,增强防病保健意识。同时可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向家长进行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争取家长对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要提醒家长密切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如有异常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并按医学要求进行隔离治疗。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阳光体育运动,鼓励学生课间到室外进行适量活动,积极开展大课间和课外体育活动,提高身体素质,增强抗病力。采取多渠道的宣传教育,树立“可防、可控、可治”的信心。通过学校网站、校报和宣传栏等进行多渠道防控知识的宣传,克服不必要的恐慌心理,做到“紧中有序、忙而不乱、有条不紊”。
第三篇:预防甲型H1N1流感
预防甲型H1N1流感
虽然此次流感的迹象表明:甲型H1N1流感更爱侵袭中青年人。但流感来势汹汹,对于老人与孩子这些抵抗力较弱的群体来说,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尤为重要。求医网专家表示,家长应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以阻止甲型H1N1流感等呼吸道疾病的传播。
这些良好的卫生习惯包括:在咳嗽和打喷嚏时用纸巾遮盖口鼻,用过的纸巾应丢弃到垃圾桶中;经常用水和肥皂洗手,如果没有水,可以用免水酒精洗手液擦拭;尽量让孩子远离咳嗽或打喷嚏的人;不要用手揉擦眼睛,触摸鼻子或嘴等。如果孩子出现呼吸频率过快或者呼吸困难,说明有呼吸系统疾病。此外,如果孩子出现烦躁、特别嗜睡、不愿意吃东西或者发烧等症状,最好带他去医院就诊。虽然他可能只是得了普通感冒,还是要请医生诊断,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并进行治疗。
此外,如果家长出现发热、头痛、乏力、咳嗽、咽痛、流鼻涕或全身疼痛等流感症状,应尽快到就近的医院接受诊治,并尽量避免和孩子接触。
求医网专家提醒家长应密切留意身边的孩子是否有呼吸道疾病。如果出现发热(口温高于37.5℃,腋温高于37.8℃,肛温高于38℃)、呼吸道症状,或不如平时活跃,应立即带他们到医院就诊。
第四篇:如何预防甲型H1N1流感
防控甲型H1N1流感基本知识
甲型H1N1流感疫情已在内地蔓延,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预防呢?哪些预防措施是有效的呢?从今天起,我们将为你提供关于甲型H1N1流感的相关常识。
1、什么是甲型H1N1流感?
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毒为A型流感病毒,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毒株,该毒株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断,是一种新型猪流感病毒,可以人传染人,严重的会导致死亡。症状和其它流感类似,一般是高热、咳嗽,浑身没力气。
2、它是如何传播的?
通过感染者说话、咳嗽或打喷嚏等方式将病毒散播到空气中,易感者吸入后就会被感染。人群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公用场所传播最快。还可能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玩具、茶具、餐具、毛巾等方式间接传播,通过手接触最多,所以要勤洗手。
3、什么人更容易感染?
和普通流感不同的是,甲型H1N1流感主要攻击群体是25岁至45岁的青壮年。另外,慢性病患者和孕妇的自身抵抗力低,也要多加防护。
如何预防甲型H1N1流感
针对目前甲型H1N1流感仍在广泛传播,福建省卫生厅提醒,尽量减少室内聚会,尽量避免与有流感症状者密切接触。有发热、咳嗽、咽痛等流感样症状的人员,不要带病上班、上学,应及时到医疗机构诊治,并尽量避免外出或到人群集聚场所活动。
保持生活、工作环境的空气流通。经常打开窗户,保持空气清新;保持空调的良好性能,并经常洗隔尘网;避免前往空气流通不畅、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要洗手,洗手后用清洁毛巾或纸巾擦干;不要共用毛巾,不要随地吐痰。
讲究健康的生活方式:注意均衡饮食,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保持充足的睡眠,定期参加体育锻炼,避免过度紧张、疲劳,不要吸烟。
避开传染源:如果是流感流行季节去医院要戴口罩,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通风是室内空气消毒的一种办法。通过风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新,有助于保证机体充足的氧供,如果室内有病菌的话也可将其稀释,从而减少感染机会。正确的通风方法是打开门窗20至30分钟,最好能形成穿堂风,一天可重复多次。
第五篇:预防甲型H1N1流感
预防甲型H1N1流感:勤洗手 少扎堆儿
新华网华盛顿4月25日电(记者任海军)一种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已造成至少20名墨西哥人死亡,另有4000多名疑似病例,美国也发现11人感染。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官员25日表示,阻止疫情蔓延可能为时已晚,但对个人而言,勤洗手、尽量不到人多的地方是避免感染这种病毒及其他流感病毒的有效手段。
美疾控中心代理主任理查德•贝塞尔对媒体说,流感可以通过咳嗽或者打喷嚏传播,因此咳嗽或者打喷嚏时应该掩住口、鼻;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流感病毒可以在一些日常用品表面上存活一段时间,有可能通过手传播到嘴、鼻、眼睛上,因此应勤洗手,还可经常用酒精为日常用品消毒。
贝塞尔说,少在人多的地方“扎堆儿”也是降低感染概率的一个有效方法。他还建议,突然出现发烧38℃以上、咳嗽或者肌肉疼痛等症状的患者应立即就诊,已经感染流感病毒的人不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外出旅行。此外,家中应常备抗病毒药物。
世界卫生组织25日警告说,墨西哥和美国发生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已构成“具有国际影响的公共卫生紧急事态”,所有国家都应加强对非正常爆发的流感类疾病和严重肺炎的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