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主导产业 引进大项目 增强发展后劲赴珠三角城市发展动态考察的报告范文

时间:2019-05-13 03:08: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培育主导产业 引进大项目 增强发展后劲赴珠三角城市发展动态考察的报告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培育主导产业 引进大项目 增强发展后劲赴珠三角城市发展动态考察的报告范文》。

第一篇:培育主导产业 引进大项目 增强发展后劲赴珠三角城市发展动态考察的报告范文

培育主导产业 引进大项目 增强发展后劲

—赴珠三角城市发展动态考察的报告

中共东莞市委政策研究室

摘 要:近年来,深圳、广州、珠海、佛山、惠州等周边城市发展势头很快,发展基础更实,发展亮点纷呈,呈现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大项目带动效应日益突出、区划调整强势推进、城市环境进一步改善、区域合作渐趋紧密等五个特点。周边城市的的发展给了我们十分有益的启示:自主创新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要途径;大项目是提升产业发展的有效着力点;区划调整是增强发展后劲的重要突破口;良好环境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基本条件;区域合作是拓宽城市发展空间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珠三角各市立足自身发展基础,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制定较为明确的发展思路,加快推动城市升级和产业升级,呈现出据市主要领导关于加强我市周边城市发展动态研究的指示精神,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启动“十一五”发展规划,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培育主导产业,提升产业水平,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等问题,赴惠州、深圳、广州、珠海、佛山五市进行调研考察,以期在横向比较中更加全面客观的思考我市的发展情况、发展思路和政策措施。

一、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

从调研考察的情况看,近年来,周边城市发展势头很快,发展基础更实,发展亮点纷呈。总括起来有5个特点:

(一)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近年来,深圳、广州等周边城市纷纷高扬自主创新的旗帜,不断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呈现出良好的态势:一是政府引导扶持成效显著。作为全国最早确立圳市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就特别重视自主创新的战略决策和宏观规划,先后制订了《关于进一步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关于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推动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决定》等50多个有关鼓励自主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规范性文件,并落实了技术入股、技术分红、创业投资等法规措施,为自主创新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深圳市政府在创新机制上注重发挥财政杠杆作用,不断加大财政的科技投入,从1991年的5361万元增加到2004年的14.1亿元,占市本级财政支出的7.26%。财政科技投入的逐年增加对全社会的科技投入起到了很好的引导和示范作用。2004年,深圳市R&D投入达125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达3.67%,高出国家平均水平近3倍,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广州则是全国最早以法规形式规定政府科技投入比例的城市,2004年广州市级财政对科技投入的经费总额达11.06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6.6%,带动全社会科技活动经费达160亿元,其中用于研究与发展(R&D)的经费支出达68亿元。二是以企业为主体,官产学研资介紧密结合。深圳在自主创新方面探索出一条以市场为导向,产业化为目的,企业为主体,人才为核心,公共研发体系为平台,形成辐射周边、拓展海内外,官、产、学、研、资、介相结合的成功道路。政府从资金和政策上支持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工程中心,推动高技术成果产业化。截至2004年底,共组建企业技术中心44家,工程中心50家,实施高技术产业化项目184个。高度重视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与清华大学合作创办了深圳清华研究院,与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合作建立了深港产学研基地,与国内外40多所著名大学合作建立了虚拟大学园。同时,积极完善银行、信贷、创业投资、产权交易、证券等为依托的科技投融资体系,并大力推动企业孵化器建设,市财政对经认定的孵化器给予最高300万元的资助。广州市近年紧抓自主创新的载体、主体和环境建设,进一步完善了投资研发、保护知识产权、中介机构、人才培养和引进四个创新体系,先后建立起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动漫产业基地。2005年,广州市高新技术企业873家,产值达1710.44亿元,其中企业自主开发或合作开发有一定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占80%。三是结合招商引资,走“引进消化发展”之路。深圳市政府专门成立了“深圳市引进高新技术重大项目领导小组”,招引了大批外商投资的高新技术企业,几乎涉足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各个领域。国外高新技术企业的进入,不仅促进了深圳高新技术产业链的完善,而且还带动培养了一批本土的优秀企业家和科技人才,促进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壮大。2002年,全市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中共有244家民营企业,首次超过了外资企业的数量;2004年,深圳有4家企业入选第十八届全国电子信息百强,华为、中兴综合排名分列第7位和第10位;当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品产值3266.52亿元,其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产值达1853.09亿元,占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比重达56%。

(二)大项目带动效应日益突出。

近年来,广州、惠州、珠海等周边城市在产业选择上,充分利用自身的地理区位、产业基础和港口设施等条件,紧紧抓住新一轮国际资本和产业分工转移的有利时机,特别是以重化工业为代表的国际资本密集型产业向中国加速转移的趋势,以引进大项目为着力点,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通过引进和发展产业关联度大、产业链条长、产业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培育支柱产业,做大做强了产业链,提升了产业发展后劲。以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产业载体,依托于良好的港口优势,吸引了目前国内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投资总额达43亿美元的“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落户,并已于今年1月29日正式投产,而投资近200亿元的中国海油1200万吨惠州炼油项目也已于2005年底奠基,在它们的强力带动下,日本住友株式会社、美国礼恩派国际集团等一大批中下游化工企业接踵而至,吸引的关联产业总投资额已达700亿元。预计到2010年,大亚湾石化区可实现1000亿元的工业产值和500亿元的GDP,其产业规模相当于“再造一个惠州”,包括临海工业在内的海洋经济将成为惠州市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年来,广州市以产业链延伸为切入点,在汽车、石化、钢铁等支柱产业中先后引进了广州本田汽车、广州丰田整车、广州丰田50万台发动机项目,广石化1000万吨炼油和80万吨乙烯

改造项目,以及南沙开发区300万吨造船基地等一大批大项目,这些大项目又带动了一批相关的项目和企业,形成了重工业产业群,有效提升了产业水平,优化了产业结构。珠海市凭借高栏港大港口的优势,吸引了BP、中国石油、中化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珠海临港工业区,并带动了区域内石化工业上、中、下游的全面发展,形成了以石化产业为主导,电力、能源、造纸、钢铁等产业齐头并进的临港重化工业发展格局。当前,依托于机场、港口的便利条件,珠海正在积极争取决定落户中国的空客A320总装线项目,一旦该项目落户珠海,将对珠海甚至广东省的产业升级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区划调整强势推进。

行政区划的合理与否,对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城市化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科学的行政区划,有利于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化产业结构,科学制定城市规划,加快提高城市化水平。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近年来珠三角各地城市发展要求与行政区划滞后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为此,珠三角各市都在积极进行区划调整,大动作、大手笔规划大城市格局,以实现整合资源、效益最大化,提升城市化水平,增强发展后劲。佛山市于2003年将原来四个县级市顺德、南海、高明、三水和两个区重组为市辖五个区。在此基础上,2005年南海原有的17个镇街格局被打破,由“2街+6镇”组合成新的城市格局;高明区进行了第16次也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行政区划调整,原来的九个镇、街合并调整为四大镇、街。通过区划调整,佛山全面整合了路桥收费站、城市公交、邮政、电信、旅游、教育和传媒等城市资源,改变了资源分散、重复建设的旧况,促进了城市功能和产业结构的升级。2005年,佛山GDP达到2379.80亿元,同比增长19.2%,工业总产值5464.05亿元,增长24.9%,分别高于全省平均增速的6个和10个百分点。惠州市也于2003年将惠阳撤市设区,与惠城区和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同组成了新的城市中心区,使惠州市区面积由原来的419平方公里扩大到2600多平方公里,市区总人口也增加到140多万。惠州市通过此次行政区划调整,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优化了城市资源配置和生产力布局,促进了城市化进程的跨越式发展。广州市继2000年将番禺和花都撤市改区后,又于2005年进行了行政区划大调整,撤销了东山区、芳村区,设立了南沙区、萝岗区。通过此次区划调整,进一步整合了老城区的城市资源,理顺了新城区的行政管理体制,拓宽了新老城区的发展空间,为未来更高起点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四)城市环境进一步改善。

城市环境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制高点。近年来,广州、珠海等周边城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双宜”(适宜创业发展和适宜生活居住)城市为目标,努力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广州以2010年举办亚运会为目标期,平均每年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的投资保持在200多亿元左右,近年大力实施“青山绿地”、“蓝天碧水”工程,精心维护和培育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切实加强污水、废气、噪声等污染源的综合治理和城市环境保护。到2004年底,全市原“老八区”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已经达到75%,全市的森林覆盖率达41.4%,在全国各大城市中位居前列。随着环保工作的扎实推进和环境

质量的根本好转,广州的城市环境受到社会各界和国内外权威机构充分肯定,相继荣获“国际花园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等称号。珠海市积极实施“环境立市”战略,先后制定出台了20多部地方性环保法规,并通过落实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环保目标责任书考核制度,明确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工作职责和重点,使环保工作得以详细分解,层层落实。在强有力的环保政策措施作用下,珠海市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先后荣获“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环保模范城”、“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等称号。根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广东各地市2003年绿色GDP的估算》研究报告表明,珠海市绿色GDP和城市现代化综合测评成绩均位列广东省首位。惠州市也始终坚持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环境建设。早在十年前,惠州已进入中国大中城市“投资硬环境40优”、“综合实力50强”的行列。近年来,惠州更是把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作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战略举措,加大了城市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称号,使惠州的环境优势更为凸现。

(五)区域合作渐趋紧密。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次调研考察的几个周边城市地域相连、人缘相亲、文化相融,历史渊源深厚,经济也有很强的互补性。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市场经济规律的影响,各市纷纷突破行政区域的藩篱,不断强化城市之间的合作,实现了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在珠江东岸,深圳和惠州以大亚湾石化项目为契机,共同推进石化方面的合作。目前,不但惠州在马不停蹄地利用大项目的优势构建大亚湾石化区,深圳也初步选址在紧邻大亚湾的龙岗坝光建一个大型精细化工基地,初步形成了两地间在石化领域的产业合作新格局,并逐步推及至房地产、商业等其他经济领域合作,共同打造“深惠经济圈”。在珠江西岸,广州和佛山正在积极推进一体化,共建“广佛都市圈”,两地的区域合作日渐紧密,合作领域日益纵深化。三年前,广佛地铁轨道建设的开工仪式,拉开了建设“广佛都市圈”的帷幕。三年来,广佛双方不断加强合作交流,在产业合作、水环境保护、交通路网等领域形成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尤其是在产业合作方面,广州在汽车、钢铁等领域有较雄厚的基础,而佛山的轻工和特色工业发展较有优势,双方由此而进行的产业链衔接和合作正逐步展开。如在广州汽车产业的带动下,佛山积极发展汽配产业,世界500强汽配企业中有11家落户佛山,仅南海就有5家。

二、几点启示

“知彼”方能更好的“知己”。通过对周边城市发展动态的考察,我们可以获得一些十分有益的启示。

1、自主创新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要途径。

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依靠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与广州、深圳自主创新体系的日益完善相比,我市的自主创新依然处在起步阶段,存在很大的差距。200

4年我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为1040亿元,约为深圳(3266.52亿元)的三分之一,而深圳仅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产值就达1853.09亿元。为弥补自主创新不足的“短板”,我市近年高度重视自主创新工作,大力实施“三创”战略,并把实施“科技东莞”工程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借鉴深圳、广州等城市的发展经验,调研组认为,我市在实施科技东莞过程中需做好以下3个方面的工作,以推动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一是以政府扶持为动力。进一步制定和完善鼓励和保护自主创新的各种政策、规定;充分利用每年10亿的财政科技投入,以松山湖为载体,积极开展与国内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建立研究院所和产学研基地,大力推动高科技产业孵化器建设;同时,建立完善适应自主创新需要的投融资体系和中介服务体系,真正使我市在自主创新上“硬的够硬,软的也能够硬起来”。二是以企业为主体。采取资金支持、政策扶持手段,大力鼓励和支持企业特别是本土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工程中心,推动高技术成果产业化,推动民营企业从配套加工、贴牌生产向重视高科技产业的引进,积极发展整机制造、集成电路和软件产业,大力发展机电一体化、生物制药、新材料、环保等新兴高科技产业;要以松山湖为依托,大力吸引国内外企业总部和研发机构进驻,并使松山湖的研发能够挤进全球研发链。逐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化为目的、以企业为主体,以政府扶持为动力,以松山湖为主要载体”的自主创新体系。

2、大项目是提升产业发展的有效着力点。

大项目建设对经济的发展不仅会带来直接效益,还会带来相关的关联效益,可以带动配套项目的建设以及上游和下游产业的发展,使配套行业形成产业链条。惠州市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对下游石化产业的带动效应达1:50,按照这一比例,年销售额为17亿美元的南海石化项目对下游产业的带动作用可达850亿美元,相当于6800亿元人民币。广州的汽车产业带动效应也相当可观,不仅带动了本市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且带动了周边城市如佛山、惠州等市汽车零配件产业的集群式迅猛发展。与周边城市如广州、惠州相比,虽然我市多来年都保持了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但始终缺乏有突出带动作用的大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业的总体效益和发展后劲。当前,以生物技术、纳米技术等高科技产业为核心的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正在加速进行,跨国公司研发、服务环节的转移趋势也日益加快。为此,我市必须紧紧瞄准新一轮产业转移的动向,实施“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策略,依托松山湖、东部工业园和虎门港等,招引符合我市发展特点和基础的产业链条较长的大项目进入,如IT、生物医药、重化工等;同时积极吸引跨国公司的研发和服务环节,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延伸产业链,促进产业效益提升和转型升级。

3、区划调整是增强发展后劲的重要突破口。

从周边城市近年的区划调整情况来看,各市区划调整的力度都很大,佛山整合了广东四小虎的顺德和南海,广州则撤销了具有一定历史的老区东山区。经过区划调整,各市拓宽了发展空间,产生了明显的经济社会效应,有效整合了资源,提高了城市化水平,提升了发展后劲。相对于周边城市,我市行政区划调整多年来几乎处于停滞的状态。作为全国两个的积

极性,推动了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是我市经济腾飞的重要动因。但市已成为经济规模庞大、工业基础坚实、人口逾千万的现代制造业基地,特别是当前我市正处于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和城市化进程的关键时期,旧有行政区划的弊端日益凸现,已越来越无法适应在更高水平上竞争和发展的要求。突出表现为城市中心区规模狭小,带动能力不强;各镇各自为政,基础设施重复建设、工业布局不合理、环境破坏、资源浪费等现象十分严重。为此,适时进行区划调整已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有效解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瓶颈制约,提升发展后劲的重要突破口。为此,我们建议,我市应加强对行政区划调整的可行性研究,在充分研究和论证的基础上,可以优先考虑以扩大市区范围为切入点,对现有市区周边镇进行适度整合,逐步将经济实力较强、城市化水平较高的镇纳入市区范围,扩大市区规模和带动能力;同时,可考虑以常平、虎门城市副中心和8个中心镇为基础,整合周边地区资源,以在更高的水平统筹全市发展,有效实现资源整合,形成发展合力,提升发展后劲,逐步构建起大城市格局。

4、良好环境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基本条件。

当今地区和城市间的发展竞争正越来越集中地表现为环境的竞争。环境就是生产力、就是竞争力已成为共识。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市以“生态绿城”建设为目标,在“建城、修路、整山、治水”的基础上,大力采取各种环境改善和保护措施,经过几年的工作,人居生态环境已有较大改善,对人才、资金等要素的吸引力、凝聚力大大增强。但与珠海、深圳、广州、惠州等市相比,我市总体环境仍然欠佳。当前,我市环境建设主要存在“两个滞后”:一是与市区大规模的环境建设相比,镇区环境建设较为滞后;二是与硬环境的快速提升相比,软环境建设仍然滞后。因此,建议今后我市城市环境建设应突出两方面的重点:一方面,从注重中心城区的环境改善向全市范围内的环境改善转变,特别是加大各镇的环境建设和保护力度,上下左右共同打造覆盖2465平方公里的“生态绿城”。另一方面,从注重硬环境建设到软硬环境并重转变。在大力改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等硬环境的同时,更加注重人文环境、治安环境等软环境的改善。

5、区域合作是拓宽城市发展空间的必然选择。

在区域一体化的必然趋势下,近年来,珠三角城市间的合作日益紧密化。通过区域合作,城市之间实现了互补共赢,拓展了发展空间,提升了发展水平。为此,我市应主动与周边城市在交通、生态环境治理、信息资源共享、人力资源、产业发展等广泛领域开展全方位的合作,在合作中实现共赢。比如,广深是珠三角的金融和科技中心,我市与广深惠在IT等产业具有极大的关联性和互补性,因此,我市与广深在金融、科技、人才、教育方面的合作,与广深惠在产业方面的合作等,都具有良好的前景。此次考察活动中,惠州市就提出两市的交界镇就可以在共建产业园区、产业转移方面进行十分便利有效的合作。

下载培育主导产业 引进大项目 增强发展后劲赴珠三角城市发展动态考察的报告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培育主导产业 引进大项目 增强发展后劲赴珠三角城市发展动态考察的报告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