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抢抓机遇求发展奋力拼搏创新业为实现东岱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而努力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镇党委工作会议,传达不久前召开的县委工作会议精神和对2008年取得的优异成绩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并对2009年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这是开春以来一场最大规模的会议、一场表彰先进、鞭策后进,明确目标、强化责任,统一思想、增强合力,动员全镇上下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真抓实干加快发展的重要大会
。刚才镇长、副书记等领导分别就各自分管的工作传达县上的精神、部署了经济、党风廉政、计生、综治等工作,希望各村(居)、镇直各部门深刻领会、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代表镇党委讲三点意见。
(一)、正确分析形势,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2008年是镇村班子换届后的届首之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性一年,也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一年。
从有利方面看: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先后作出的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一系列战略部署,为我们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创造了重要机遇。二是中央继续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把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提升为全国战略,各部委围绕经济区,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海西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为加快发展创造了宽松的政策、体制环境。在这大的背景下,县委县政府从连江的实际情况出发,作出“工业兴县、港口强县”,建设海峡西岸新兴港口城市的战略部署。提出了“一个中心、四个组团”。中心城市东扩南进,把连江建设滨海城市,临港工业区的战略构想,对处在距离县城东南位置不到15公里的东岱镇是有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由于后面海产品加工基地建在晓澳镇,随着201省段建设即将穿境而过,水、电等基础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东岱镇的区位优势、土地资源优势必将后发呈现,再加上去年底镇村两级圆满完成了换届选举之后优化了班子结构,加强了团结,增强了镇村两级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人和业兴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形成。因此,只要我们把握机遇,主动融入,乘势而上,加快发展,东岱必将引来另一个春天。
在看到有利条件的同时,我们更要充分估计到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从外部看,随着国家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土地资源等发展要素紧张的矛盾日益加剧,对部分行业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从内部看,虽然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镇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长足的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经济总量偏小,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短腿”现象依然突出,农业效益不高,现代农业发展滞后;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还要不断改善,基础设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部分干部群众的思想还不够解放,观念还不够超前,创新意识还不够强,发展环境还不够优化等等。这些困难和问题、风险和挑战,也对今年的工作形成压力、带来考验,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充分估计、趋利避害、积极应对。
面对机遇和挑战博弈、潜力和困难并存这样的时期,怎么办?我认识理解是、抓紧发展,干上去,就会海阔天空,跃起腾飞;松口气,慢一步,机遇就会擦肩而过,优势也会丧失殆尽。因此我们必须对自己所处位置、潜力、发展前景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既要看到压力,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应对挑战,开拓奋进;又要把握机遇,紧紧抓住当前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积极应对,乘势而上,进一步开创我镇经济工作新局面。
(二)明确今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推进我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根据当前形势和任务,今年我镇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委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实施“工业兴镇”战略,突出项目带动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搞好规划,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构建和谐东岱,努力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事业建设和党的建设上取得新成效。按照这一指导思想,今年我们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是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快发展工业经济。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借助海峡水产品加工基地建设和201省道东岱段正式动工建设穿境而过,辐射带动有利时机,做好招商引资项目生成策划、运作,把握土地修编整理有利时机作好工业用地规划。切实把招商引资工作落到实处,实现工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二是从本镇实际出发,大力培植特色产业。全面实施“五业并举”的方针,巩固发展果蔬种植业、水产冷冻加工业、塑料塑胶业、建筑建材业、娱乐服务业。并鼓励开发后山阁、云居山发展健身旅游业。为实现我镇经济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三是落实中央精神,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要求,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力度扎实做好“三农”工作,加强交通、水利、环保、生态等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农业综合开发,调整农业结构,坚持因地利宜,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发展特色农业、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加大对农
民种植经济作物的服务和实用技术推广力度,推进农科教、贸工农一体化发展。四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投资环境。继续解决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水、电、防洪排涝、环保、公园休闲场所等建设,打破瓶颈制约,构建发展平台,促进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五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大力开展创建文明乡村和文明行业活动,加强村容村貌整
治,村居环境卫生,深入开展“六提倡,六反对”等移风易俗活动,推行殡葬改革,倡导文明新风。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和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身心健康。加快推进科技兴镇战略的实施,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巩固和提高“双高普九”成果,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继续保持在全县前列。大力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建立农村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积极控制“禽流感”、“五号病”等疫情,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实施科技兴镇战略,按照县委提出的“保一创优”的目标,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各项政策,实施农村部分计生家庭奖励扶助制度,优化管理和服务、稳定低生育水平,巩固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成果。
扎实推进“平安东岱”创建活动,构建治安防护体系,积极开展严打整治活动,打击违法犯罪行为。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努力消除安全隐患。加强信访工作,加大矛盾纷纷排查调处力度,积极做好失地农民、山峡移民等特殊群体上访户和信访户的思想教育和解困安抚工作,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六是扎实推进党的建设。认真学习研究、树立和落实党员先进性和科学发展观,努力用科学理论武装全镇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大力抓好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及配套建设,进一步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以饱满的精神、务实的态度和扎实的作风,脚踏实地地抓发展、抓协调、抓落实,真正树立推动工作的形象,树立对人民负责的形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善于创新,发现新情况、分析新问题,提出新思路、解决新问题、促进新发展。
(三)、以良好的作风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实现各项目标任务
至此,我们已经对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这次大会又以责任制的形式下达给有关村居、部门。完成这些任务,既是对各村居党(总)支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和水平的考验,也是对每一个领导干部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的考验。希望各村居、镇直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继续保持坚韧不拔、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努力在落实上下功夫,在落实上见成效,确保圆满完成今年工作目标。
一要解放思想,推动发展。没有思想的大解放,好的发展思路往往在无谓的争论中搁置,好的发展机遇往往在举棋不定的迟疑中丧失。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先干不议论、先试不争论、实践作结论,以思想工作观念的与时俱进促进各项工作的与时俱进,以思想工作上的领先保证发展上的领先。要通过解放思想让一切开拓开放的观念更新充分活跃起来,让一切创业的人才充分活跃起来,让一切加快发展的要素充分调动起来。镇村班子换届后,总体上东岱人心齐、政令顺,干部群众精神状态好,正是能干事、干实事、干大事的最好时机。机遇难得,稍纵即逝;只要抢抓机遇,才能赢得发展。各村居、镇直各单位干部必须进一步强化机遇意识,善于发现机遇、把握机遇、创新机遇,进一步强化“敢为天下先”的意识,勇于探索、敢于攻坚、善于创新,进一步强化争先创优意识,紧张快干、奋勇争先、永不言败,创造性开展工作,做到“政策之内抢抓机遇干,政策之外探索尝试干,别人没做的大胆创新干”。
二要强化责任,奋发有为。干任何事情,都要一份责任心、一股事业心和一种敬业精神。有了责任心、事业心、敬业精神,干工作就会积极主动,就会想方设法,就会高标准严要求,就会不见成效誓不罢休、不达目的永不回头。党和人民把我们放在这个岗位上,就要在这个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履行职责,真正干出成绩来。对自己分管工作,要带着感情、带着责任认真负责、脚踏实地去做,而不能遇到矛盾就上交,一有困难就躲避。要继续健全责任落实和激励约束机制,把抓项目、抓投资、抓建设、抓招商、抓生产、抓中心工作、抓人民群众反映的热难问题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的具体工作任务,逐项分解,一项一项地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个人,做到责任到岗、到人。要彻底改变“没有功劳还有苦劳”的旧思想,牢固树立“无功就是过”的新观念。要落实县委工作会议和县纪委二次全体会议提出的,既要大力查处违法乱纪的干部,也要严肃处理误事、坏事、不干事的干部,更要积极保护那些因干事而得罪人的干部,从而形成人人想从事、个个肯干事斩良好氛围。
三要增强素质,提高能力。经济发展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领导者综合素质的竞争。作为领导干部,如果不能主动适应形势,走在时代的潮头,能力水平、责任心、工作态度上不能胜人一筹,就会失去发言权、决策权,就会给工作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提高综合水平,学习是关健。面对“不进则退、慢进也退”的竞争态势和越来越高的工作要求,全体镇村领导干部必须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一个良好习惯和一项基本功,善于挤出时间多读一些有益的书,多看一些有益的报刊、杂志,多研究一些上级文件。提高综合素质水平,还必须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我们有些干部抓工作不知道该做什么,不知道该怎么做,就是没有到群众中去,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去不断提高发现问题、辨别是非的能力。要讲求科学的工作方法。要学会弹钢琴,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正确处理一般和重点的关系、“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的关系,既要把握面上的工作,推动各项工作开展,更要抓住重点,抓主要矛盾,善于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解决突出的问题,打开工作局面,推动全局发展。
四要精诚团结,群策群力。“人心齐,泰山移”,团结干事业,齐心谋发展是各项事业成功之道。这两年来,我们在改革和发展中所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全镇干部职工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大发展需要大团结,大团结才能促进大发展。改革的形势越紧迫,发展的任务越繁重,就越需要精诚团结,群策群力。领导干部要主动维护大局、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已任,大公无私,同舟共济,爱护和珍惜来之不易的团结环境。不说不利于团结、不利于发展的话,不干不利于团结、不利于发展的事。要坚持集体领导,发扬党内民主。班子成员之间既要讲党性原则,又要讲感情缘分,互相尊重、相互支持,多理解、不误解,多补台、不拆台。党组织要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努力营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良好氛围,不断巩固风正气顺、人和业兴的良好发展局面,把全体干部群众的力量凝聚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工作大局上来,共同完成各项光荣艰巨的任务。
同志们,风劲潮涌,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快马策鞭。镇党委相信,只要全镇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进取、奋发有为,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东岱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就一定能够把东岱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环境优美、人民幸福、和谐稳定海峡西岸新型港口城市的重镇!
第二篇:抢抓机遇,趁势而上,为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而奋斗
市委、市政府召开这次教育工作会议,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全市教育战线是极大的鼓舞。市委、市政府的《决定》,目标明确,措施得力,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市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进一步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推进“两个率先”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书记、厅长的重要讲话,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各级教育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深入贯彻、积极行动、狠抓落实。
一、抢抓机遇,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发展
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为新时期加快教育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我们要抢抓机遇、趁势而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农村教育,通过加大教育投入,实行政策优惠,改善教师待遇,推进城乡学校对口支援等措施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扩大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加大示范学校创建、名校办分校、兴办优质民办学校等途径进一步满足市民对优质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实施教育扶贫工程,建立城乡困难家庭教育救助制度,认真抓好进城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认真落实贫困学生的“两免一补”和对“三残”学生的免费入学政策,使在常州就读的每一个学生不因生活贫困而失学。
高质量普及十二年教育。统筹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的发展,在落实和完善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同时,着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以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和高中课程改革为契机,坚持规模扩展与内涵提升并举的原则,扩大高中招生规模,提升高中办学质量。将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举措,进一步优化普职教比例,加强普职教融通,扩大优质职教资源。
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进一步彰显我市高职教育特色。加快大学城东区建设步伐,以共建共享的实验中心、实训中心等设施为平台,加大引资引智工作力度,努力建设内外开放、资源共享、产学研结合、以应用科技为特色的大学科技园及中小企业的创新创业基地。积极提升在常普通高校的办学水平,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合理设置专业和学科结构,并形成培养从专科、本科、硕士到博士的合理的人才层次结构,增强高校科技创新和服务常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二、深化改革,促进教育快速发展
改革是教育发展的动力,是教育快速发展的基本保障。实现“两个率先”,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需要解放思想,改革教育制度。
构建多元办学体制。义务教育坚持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力量办学为补充。非义务教育实行更加灵活、开放、多样的办学体制,积极吸引社会力量办学。积极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促进民办学校健康发展。进一步理顺公办民营、民办公助学校产权关系,严格规范办学行为,保障不同办学体制的学校公平参与教育市场竞争。积极发挥常州教育的品牌效应,加大常州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对外开放的力度,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学校面向外地区招生或到外地办学。
大力实施学校主动发展工程。以学校制定、实施三年发展规划为主要动力和途径,变革学校管理和教学体制,建立有利于促进学生和教师发展的,管理科学、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现代学校制度。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建立合理、完善的学校评价体系,开展学校发展研究,为学校主动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和智力支撑。
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加快推行中小学教职工全员聘用制度,完善教师职务聘任制,强化教师岗位管理和聘任考核,疏通教师“进出口”。进一步完善校长聘任制和负责制,完善校长考核、培训、激励、监督、流动等制度。研究制定有利于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师双向交流的政策措施。深化学校分配制度改革,建立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的激励机制,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提升质量,促进教育内涵发展
关注质量、注重教育内涵发展,是教育高水平发展的标志,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评价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坚决纠正以分数或升学率衡量教育质量的倾向,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加强和创新学校德育工作,提高青少年道德素质。重视抓好学校体育和卫生工作,广泛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和青春期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校本课程开发和综合实践课程建设,促进学校形成办学特色和学生个性发展。加强教学研究,转变教学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基础,加强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通过优化课程设置,调整教学内容,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和岗位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立业创业能力。以培养创新型人才和高级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深化高等院校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实施人才强教战略。加强师德建设,继续在全市教师中倡导敬业爱生、好学进取、乐于奉献的良好道德风尚。加快打造各级各类学校高素质教师群体,继续实施“名师、名校长”工程,完善教师专业成长 “五级阶梯”建设。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吸引、聚集高层次人才,努力构筑教育人才高地。进一步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确保农村教师队伍稳定。关注教师生存状态,改善教师工作环境,逐步提高教师待遇。
提升教育服务水平。努力增强教育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多层次多方面为实现“两个率先”服务。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在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作用,各类职业学校都要广泛开展新知识、新技术等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培训,以满足产业转移和岗位转换的需要。积极推动高校与科技、经济的紧密结合,加强学校与地方及企业的合作,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重视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新市民培训工作,提高农民和新市民的文化素质和就业能力。积极开展社区教育,努力发挥各类社会教育资源在建设学习型城市、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的积极作用。
p>
我们坚信,有市委、市政府和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有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有社会各界人士的鼎立支持,有全市教育战线同志们的共同努力,我市的教育一定能够实现预期的发展目标,一定能够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第三篇:2011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为实现我区教育现代化而努力奋斗(王书记讲话)
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为实现我区教育
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在全区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我区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科教引领,创新转新”伟大战略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教育工作会议,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十一五”以来我区教育工作情况,确立今后五到十年我区教育改革发展目标,研究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的教育工作任务和措施。
过去的五年是我区教育持续快速发展的五年,五年来,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在教育部门和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教育改革发展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区委、区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了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完善了人事招聘、选拔、调动、任用机制,加大了对校园安全和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设立了贫困学生助学基金,逐步提高了教师待
—1—
遇,切实解决了多数教师住房困难。多次召开教育工作会议,着力研究破解制约我区教育发展的一些瓶颈问题,为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全区上下认真落实“科教兴区”战略,加大投入,统筹协调,强化管理,改革创新,城乡义务教育全部免除学杂费,教育资源分配趋向合理化,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教育管理体制日臻完善,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育事业协调发展,教育教学质量和师资水平稳步提高,一些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尤其是榆林一中、二中的迁建工程,是近年来我区投资建设最大的教育民生工程。它们的建成投入使用,必将对提高我区人口素质,促进教育深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
虽然我区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还不能完全适应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各级领导干部在思想上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对发展教育事业重要性的认识还不足,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的氛围还不浓厚,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各类教育有待进一步协调,学校布局和结构需要大力调整,学
—2—
校规模亟需扩大,数量急需增多,学前教育尤为薄弱,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教育投入依然不足,教育质量、教学管理、师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今后,我们要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着力解决好以上这些问题。下面,我就贯彻落实中、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提升我区教育教学质量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将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
去年7月13日至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温家宝总理阐述了中央制定《教育规划纲要》的主要考虑和确定的教育工作方针,对组织实施《教育规划纲要》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五个方面的要求。他特别指出,《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教育是民生之首。政府必须把这项惠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做好、做实、做优。随着我区人口结构的变化调整,教育需求日益多元化,人民群众希望通过接受更优质的教育来提高素质、改变命运的愿望日益突出,对教育公平的诉求更加强
—3—
烈。优先发展教育是改善民生造福桑梓的根本之举。
第一、教育优先是人民群众改变命运、祈盼幸福的迫切愿望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教育牵动着千千万万家长的心,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让子女“上好学”、“能成才”已成为所有家长最大的祈盼。当前,全社会对教育问题的关注度、敏感度、期望值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渴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对教育公平的关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突出,对多样化、个性化教育的需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教育凝结着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承载着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期待,寄托着千千万万家庭对美好未来的期盼。教育工作做得好不好,关键看是否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根本需求。因此,加快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解除家长之忧和学生外出求学之苦,让家长放心、学生安心,让孩子们公平享受优质教育,是我区教育改革发展的当务之急,我们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我们要把群众的愿望作为工作的动力、压力,以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检验工作
—4— 的标准,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努力促进教育既快又好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更优质服务的教育,强化管理,提升质量,努力创建良好的教育环境,创新工作思路,加快教育发展,让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千家万户,让百姓切身感受到教育这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带来的巨大福祉。
第二、教育优先是我区社会各项事业深入发展的根本保障
强国必先强教,兴区必先兴教,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核心动力。要实现我区十二五确立的“一跨越、两率先、进前三”的目标必须紧紧依托教育,因为教育能够培养造就大批实用人才,这些人才能将科研知识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进而推动社会持续快速向前发展;要实现社会长治久安和文明进步,必须紧紧依托教育,因为教育能够提高人口素养,提升人的思想境界,培养良好的情趣品位,能够促进社会文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经济;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希望。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着眼于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充分发挥
—5—
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坚持用发展的眼光审视我区的教育,用先进的教育理念、高水平的教育质量,加快实用型人才队伍建设,为全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充足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坚持立足现实,着眼未来,扎扎实实地推进素质教育,全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合作精神、创新意识、交流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等基本素养,使他们成为我区未来发展的生力军。
第三,教育优先是构建和谐榆阳的现实需要 “坚持教育优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要求”。从当前我区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来看,城镇化水平较低,多数人口在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低,知识经济比重小,从事体力劳动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小农业经济的现状在短期内难以改变。要想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科技产业化进程,深入推进“一区、六园、一中心”建设,把我区加快建成“能源化工基地、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生态绿色基地”,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进而实现我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最根本的出
—6—
路就是要重视教育、依靠教育和发展教育。要通过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千方百计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和实用人才,夯实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基础,要在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中深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高尚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文明风尚,树立社会新风,为构建充满活力、文明和谐的榆阳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第四,教育优先是缩小差距、迎头赶上、争创全市教育强区的正确之举
区委、政府府提出了在“十二五”期间我区由教育大区发展为教育强区,并率先在全市实现教育现代化。但过去受自然、社会、历史、文化氛围、经济发展水平等不利因素的制约,我区教育发展起步迟,速度缓,尽管近年来我们加大了投入力度,大力改善教育基础设施,不断提升师资水平,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但教育事业的发展依然与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的矛盾较为突出,教育自身还存
—7—
在许多亟待解决的基础性、结构性、体制性的矛盾和问题。加大投入,促进发展,决胜未来已成为各县区发展教育的共识,市属中小学及周边定、靖、神、府各县教育异军突起,对我区教育发展形成了挑战,我区又是市府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所在地,云集了市内外大量人口,教育办不好影响甚大。但我们也要看到自身的优势,政府投入有力,保障措施到位,办学规模较大,基础质量较好,师资水平较高,生源广,资源多。因此,面对现实,我们既要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又要立足区情、正视差距,把握形势、找准方向,增强信心,加倍努力,迎头赶上。
二、把握重点,明确方向,努力实现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突破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区教育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教育 工作会议的精神,始终高举素质教育的大旗,紧紧围绕办全省教育强区的目标,深入实施《榆阳区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中共榆阳区委 榆阳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 加快教育强区建设的意
—8—
见》,积极构建“结构合理、规模适度、学段配套、、门类齐全、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特色鲜明、质量一流”的现代化教育体系,着力培养“德才兼备、勇于创新、充满活力、能力出众,堪当重任”的新一代人才,精心打造全省一流品牌教育、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
第一、着力提高教育质量,把握教育事业发展根本主线
这些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质量的提高,责成教育局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促进了教育质量稳步提升。今后,我们要依然坚持把提高质量作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的核心任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牢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质量观,不断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的内涵发展。一要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当前人民群众不断增强的优质教育资源需求与供给相对不足的矛盾越发突出,因此,我们要加速优质学校建设,在引进和培育区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上下功夫,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推动区域教
—9—
育集约化发展。二是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生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题,我们要继续深入开展素质教育,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促进每一名学生全面健康成长,这一点尤为重要。老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事,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学生不仅要学会如何正确学习,更要学会怎样健康生活。我们培养的学生是能经得起考验,有服务别人、服务社会思想行为的合格者和建设者。三是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严把教师入关口,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引进人才的层次,提升教师队伍专业素质,端正校风和教风,改进工作作风,树立质量就是生命,品牌就是灵魂的理念,倡导“教育家”办学,深入推动“双名工程”,培养造就更多的名校名师,为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专业化人才队伍保障。
第二、努力实现教育公平,解决教育事业发展突出问题
今后五年,我区将实施百亿教育工程,大规模修建扩
—10—
建各级各类学校,大举措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大幅度提高在校学生平均的教育费用,大力度普及15年教育。到“十二五”末逐步实现三年学前免费教育,中职免费教育,九年义务免费教育(含教材、教辅资料、学具等),普及高中教育,逐步推行行全区高中免费教育。从根本上解决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大力提升教育均衡化水平,要把均衡化发展作为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坚持以公平配置教育资源为重要抓手,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工作重点,以完善各类助学体系为基本保障,从制度上解决择校问题、从管理上杜绝无序竞争、从机会上提供选择路径、从政策上保障城乡统筹,大力促进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的教育均衡发展,不断缩小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不同阶层的教育差距,努力让每一个孩子不论户籍、不论城乡、不论贫富,都能实现人生的起点公平和发展的机会均等。
第三、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紧扣教育事业发展战略主题
教育现代化关乎着国家现代化,国家现代化需要不同类型、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型人才,人才的培养全系于教
—11—
育,教育之首,育人为本,育人之本,素质为重。因此,学校要坚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求和措施贯穿到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努力培养具有现代素质、符合时代要求的新人才,为我区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一是要着力培养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一代新人。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要高度重视理想信念教育,深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进学校、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执政为民、开拓进取的信任。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理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使学生的理想抱负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榆阳齐奋斗。二是要着力培养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一代新人。立身立业,必先立德。要坚持把德育放在素质教育的首位,积极创新德育方式方法,努力把德育融入课堂教学、学校管理、学习生活、成长发展的全过程,不断提高德育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德育更好地
—12—
引导、关怀、涵养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都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意志品质和行为规范,真正成为一个有责任心、有正义感、有意志力、有奉献精神的人。三是要着力培养眼见开阔、知识丰富的一代新人。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要着重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合作探究、学会生存发展、学会做人做事,不断开阔视野、丰富学识、提高素质。让每个学生都能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培养广阔的情怀胸襟、练就出色的实践能力,在时代发展的大潮中勇立潮头。四是要着力培养开拓进取、创新发展的一代新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要大胆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倡导创新精神,大力营造创新氛围,全面激发创新活力,让学生从小就练就敏于观察、善于创造、力于实践的创新实践能力,真正成为推动榆阳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强大后备军。五是要着力培养体魄强健、朝气蓬勃的一代新人。健康是人生之基石、兴业之根本。要切实加强学生身心健康教育,积极创新体育教育形式、提高心理教育水平、丰富艺术教育内涵。六是要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行动”、“心理健康工程”、“书香文化校
—13—
园”等活动,大力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切实加强学生的“精神家园”建设,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过硬的心理素质、高尚的审美情趣,让每个孩子都能身心健康、情趣高雅、充满活力,真正成为全面发展、堪当重任的社会主义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四、不断优化师资队伍,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立教之基、兴教之本、强教之源。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要充分信任、紧密依靠广大教师,进一步激发和保护他们投身教育、改革创新、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着力提升教师素质、优化队伍结构,着力加强中青年教师和团队创新建设,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近年来,我区多渠道、多层次、全面化开展教师培养、培训工作,教师学历达标率——,培养了——名省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小学、初中、高中、职中专任培养了市区名师——
—14—
人,名校长——人。可以说,我们的教师学历达标率已经很高,但是实际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与教育发展的要求尚有一定差距。今后,务必要沉下心来抓管理,全力以赴抓质量,继续鼓励、支持广大教师通过培训、进修、自学等形式掌握新知识,努力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使广大教师在竞争中尽快成长、尽快提高;要进一步出台优惠政策稳定教师队伍,综合考虑教学质量和社会评价等多方面因素,努力造就一支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有丰富管理经验和先进管理理念的校长队伍,全面实施好“三名”工程,促使更多的名师、名校、名校长脱颖而出。要深入实施人才强教战略,积极建立教师绩效工资递涨制度,切实保护教师合法利益,大力引进高层次教育人才,全力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真正让教育岗位成为我区最受尊重、最受爱戴、最受羡慕的崇高职业,让广大教师成为我区最具素质、最讲奉献、最富价值的优秀群体。
三、强化保障,凝聚力量,形成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
—15—
教育是造福社会、惠泽子孙的千秋基业。全区各级党政部门要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带着感情、带着使命、带着责任抓好教育工作,共同开创榆阳教育科学发展的崭新局面。
第一、落实各级主要领导责任。要把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要严格实行教育管理一把手工程,主管教育的区长、教育局长、乡镇长、校长、园长作为学校教育的第一责任人要统筹全局,具体负责,细化落实。要把教育工作纳入领导干部政绩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完善保证教育优先发展的领导体制、决策机制、考核机制和问责机制,有效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人大政协审议视察、教育部门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的教育工作新格局,确保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真正把我区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划落到实处。
第二、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重
—16—
视改革的系统设计和整体安排,以改革推动发展,以改革提高质量,以改革增强活力,进一步清除制约教育发展和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形成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的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一要稳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切实改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更多地应用法规、政策、标准等方式,引导教育发展。完善教育行政决策制度,建立行政决策、科学评价、民主管理相结合的教育督导评估机制,加强督导检查。明确各级各类学校办学的权力和责任,积极构建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鼓励学校办出特色,不断提升学校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水平。二在办学体制上,要改革政府包揽办学的格局,逐步形成政府为主、社会参与,公办与民办相结合,政府引导,协调发展的多元化办学体制;要积极引进省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扩大开放式办学;教育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创新学校管理模式,建立和完善学校自我设计、自我发展、自我评价、自我完善的运行机制。要按照“相对集中、优化资源、规模适度”的办学原则,对教育资源
—17—
进一步优化组合,增大学校服务半径,提高办学效益。三在管理体制上,可以探索实行以“一主、二聘、三上下”机制。教育的投入建设和发展规划的政策措施以区为主导,教育部门和学校可以聘请能力出众,理念新颖,经验丰富的校长和教师,实行校长办学制,建立教师能上能下、优任劣汰体制,成立学校评议会和家长委员会,加大对学校管理、教师管理的透明度和公正度。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一切管理行为在科学公平、制度规范的程序内进行。不断激活学校、教师工作活力,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四要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加大教育行政执法力度,及时查处教育违法违规行为,依法维护学校、学生、教师、校长和举办者的合法权益。大力推进依法治校,重视并加强教育督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原则,增强学校的主体意识,落实学校的主体责任,建立完善的学校安全管理体系,不断提升学校安全工作水平。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创建活动,强化学校安全管理与网络管理,健全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完善人防、物防和技防措施,提高预防灾害、应急避
—18—
险与安全防范处置能力。综治、公安、工商、卫生、交通、文化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校园周边治安环境、食品卫生、学生接送车等安全综合整治工
第三、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教育投入上要按照“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原则,进一步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确保实现到2012年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全区生产总值的4%,并保持稳定增长。政府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年初预算和预算执行中的超收入分配都要体现法定增长要求,依法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即保证教育财政拨款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年增长,保证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年增长,保证教师收入稳定增长,保证计划内教育建设项目、教育目标、教育任务必须如期如实完成,否则追究相关部门、相关主要领导的行政责任,要使教育投入总量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需求相适应。从2011年起,财政要严格按照省上核定教育支出占财政
—19—
支出的比例安排教育经费预算,并保持稳步提高。区本级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到2012年要达到22%。
第四、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是促进教育内涵发展的关键,也是我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要积极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教学管理理念,突出师生在学校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大幅提升学校和教师教学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要不断完善学校内部管理机制,要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要努力形成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模式,力争在近年内创建几所全市名气大、声誉好的品牌学校,培养和造就更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第五、营造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振兴教育,全民有责。我们榆阳历来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要继续保持和发扬这个传统,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加大对教育的宣传,在全区上下形成重视教育、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发挥好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动员和引导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20—
引导支持先富起来的民营企业家投资兴办教育事业。各有关部门和团体组织要主动配合全区教育工作,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积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利服务,努力营造有利于教育发展的文明环境、舆论环境、成长环境,形成生动活泼、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同志们,教育是百年大计、民生之本、发展之要,我们必须把这项利泽千秋、惠济后世的伟大工程做强、做实、做好。今年是我区“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东风正劲的一年,我们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把握趋势,乘势而上,着力把我区打造为榆林教育强区,率先在全省实现教育现代化,为推动榆阳跨越式发展做出更新更大的贡献!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