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乡镇政府行政能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时间:2019-05-13 03:22: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提高乡镇政府行政能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提高乡镇政府行政能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一篇:提高乡镇政府行政能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提高乡镇政府行政能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AA乡人民政府 XXX

随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决定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农村税费改革的全面推进,对乡镇政府职能的变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要加快乡镇政府职能转变,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围绕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强化行政意识、提高行政本领、改进行政方式、增强行政效力。

--强化行政意识。思想是行动的指南,乡镇政府行政意识转变的程度事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巩固。一要增强发展意识。发展是永恒的主题,是执政为民的第一要务。乡镇政府应充分把握发展大局,树立正确发展观,客观辩证地认识地方经济发展优势、劣势和差距,把握市场方向,认清发展潜力,立足于将潜在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指导和带领农民走出一条特色经济发展之路。二要增强责任意识。乡镇政府既是一个基层政权机构,又是一个基本社区系统,同时也是一个综合经济组织。在群众心中是全能的,什么都能做;在上级心中是全责的,什么都该做;在实践中又是全方位的,什么都要做。只有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在致力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竭心尽力,在化解矛盾、维护农村稳定上履职尽责,直面解决。才能切

实担负起行政辖区内的促发展、保稳定、建和谐的历史责任。三要增强创新意识。只有创新,才有创造力,才能推动地方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乡镇政府应始终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敢于突破传统的条条、框框的束缚,善于运用新机制、新举措、新思维,来推进各项改革,破解发展难题,化解复杂矛盾。

--提高行政本领。市场经济体制的快速发展和基层民主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民对政府的依赖性有所降低,但对乡镇干部的素质要求却更高,不少群众心中渴望的好干部不仅要懂科技、懂经济、懂信息,而且要讲政策、讲法制、讲民主。目前,还有一些乡镇干部还难以适应这一新的更高要求,无论是文化素养、知识结构、思维层次还是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都与执政要求不相适应,工作中仍然是“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管用”。因此,乡镇干部应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一要加强学习。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增强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树立科学发展观,把握市场经济规律,提高为群众生产、生活服务本领。要重点加强对党的基本理论、市场经济理论、法律法规知识以及农村实用科技的学习,全面提高乡镇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要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领导艺术与发展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以改进工作,推动发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二要吃透政策。关键要把党和国家的各项农村经济政策学懂、弄通,在落实和执行政策上,不当“睁眼瞎”,不犯低级错误,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三要熟悉下情。关键要深入调查研究,结合乡村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经济发展规划,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

--改进行政方式。促进农村发展应是乡镇政府第一要务,也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因此必须以转换政府职能、改进行政方式为突破口,树立全新理念,改革传统方法,不断提高服务“三农”的能力和水平。一是政府职能应由大包大揽转变到规划、协调、服务和监督上来。应根据乡镇情和加快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要求,并遵循市场法则,实行民主集中制办法,广泛征求群众和专家意见,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并组织广大干部认真实施。重点抓好农村产业发展、农村基本建设等项目的规划布局,抓好资金、土地、技术等方面的协调服务,抓好政策落实、市场规范等方面的监督管理,实现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根本转变。二是工作方法应由行政命令转变到说服教育、机制引导、依法行政上来。要遵循市场规律、坚持法制原则,尊重农民自主权,通过思

想教育的方法、民主公开的机制、利益导向的手段和依法行政的原则,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实现政府抓发展、农民得实惠的目的。建立村社群众“一事一议”、财政捆绑投入引导、激活民间资金参与的农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管理投入机制,坚持“量力而行、群众受益、程序规范、定向使用、张榜公布”的原则,修建村社公路,兴修水利,建设信息网络,切实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强发展活力。三是服务方式应由遥控指挥转变到深入一线、典型示范上来。农民零赋税以后,乡镇工作重点由从前的催粮催款转变为围绕农业生产、农村发展和农民致富服务。应走出机关,深入一线,把技术送到家家户户,把样板树到田间地头,做给农民看,指导农民干,帮助农民想,实现农民赚,促进农村工作全面发展。

--增强行政效力。乡镇行政能力的最终体现,是看农村是否得发展、农民是否得实惠。一要营造和谐的执行氛围。团结才能出战斗力,团结才具有执行力,团结事关全局发展,事关政府整体形象。乡镇政府一班人首先要搞好团结,增强团队意识、合作精神,相互信任,坦诚相待,维护党委的核心,把思想统一到上级党委、政府的决策上来,努力营造和谐的干事创业氛围。二要完善配套的执行机制。要进一步健全科学的决策机制,深入调研,集思广益,确保各项决策符合客观规律,符合工作实际;进一步健全管理机制,做到任务明确、责任明确、目标明确;进一步健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个方面抓落实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三要抓好惠农政策宣传、政策兑现、政策督查,确保各项惠农政策深入人心、落实到户;目前应认真执行“三个取消”,逗硬

落实“三项补贴”和农民负担管理“四项制度”,重点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救灾救济、税费改革、退耕还林、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粮食直补等农村政策的兑现。

第二篇:提高乡镇政府执行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提高乡镇政府执行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方铭勇

本文系安徽行政学院课题“新农村建设视角下乡镇政府执行力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YJKT0910YB0

2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乡镇政府的重要中心工作之一,本文从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与原则出发总结出乡镇政府的七大角色定位,分析了影响执行力的四个主要因素,最后提出提高乡镇政府执行力应从培育执行力文化、重建政府组织架构、规范执行流程和完善监控体系四个方面着手。

主题词:乡镇政府 执行力 新农村建设

Promote the ruling power of township government;Building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Abstract: It is one of important tasks for township government to build a socialist countryside.This text concludes seven roles of township government from objectives and principles of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analyzes four main factors of influencing ruling power and proposes four aspects of promoting the ruling power of township government: fostering execution culture, rebuilding government organization, standardizing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nd promoting the monitoring system.Keywords: township government;ruling power;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成果令世界瞩目。然而,作为我国最大群体的农民并没有真正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相反在相当一部分地区城乡差距还在扩大。为此党中央和国务院自2004年开始到2010年连续七年以一号文件的形式直指农业问题,关注度史无前例。为彻底破解“三农”问题,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2005年,中央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具体要求,描绘出了美好蓝图,确定了农村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新农村建设将是党和政府在新的历史时期解决农村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乡镇政府工作的重点和中心工作。

但必须看到,在这样一些好的政策下更需要有一支强有力的执行队伍。乡镇政府是基层政权组织,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中的最低级别,直接面向农民工作,负责政策的贯彻与执行,并以国家政权者的身份规划和组织农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的建设,为农村提供良好的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由此可见,乡镇政府的执行状况直接关系农村的稳定和发展,乡镇政府执行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新农村建设战略目标的实现。

一、乡镇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角色定位

乡镇政府的角色定位是指乡镇政府在新农村建设特定的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社会地位,并符合社会要求的一套行为模式。提高执行力必须从深刻理解战略意图并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开始。根据新农村建设的20字目标和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坚持基本经营制度,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规划,坚持发挥各方面积极性的工作原则,新农村建设具体的工作任务有八项:一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二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三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四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五是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培养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六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健全新农村建设的体制保障;七是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完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乡村治理机制;八是切实加强领导,动员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乡镇政府而言,其主要角色应该是:

(一)农村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在取消农业税后,乡镇政府监管职能弱化已成大势所趋,国家的行政权力逐渐退出农村政治领域,而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日益显得急迫,这也是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需要。

(二)乡镇基础设施建设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乡镇政府应在基础设施建设之前做好乡镇基础设施的总体规划和定位,乡镇政府自然也是政府资金项目的具体实施者,乡镇政府也要对农村自筹资金项目的实施给予必要和充分的指导。

(三)村民与上级政府之间的信息员。乡镇政府要将上级政府好的政策及时地传递给广大农民,让农民了解相关政策、了解市场信息,为组织生产和生活服务,乡镇政府也要及时向上级机关反映本乡镇的民情民意,将农民的想法及思想反映给上级,以便上级机关作出相应的决策,当前,在一些地方上访事件较多,其主要原因是沟通不畅和历史问题,历史问题如沟通得好,也可以解决。乡镇政府应就本区域内的情况予以调查,做到心中有数,并根据归口反映给相关部门,能解决解决,对不能解决的当农民来时相关部门就已掌握的情况可以给予解释。

(四)乡村文明的倡导者。乡村文明是新农村建设的五项目标之一,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环节,乡镇政府应创新思维,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农民学习技能、崇尚科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农村经济发展的引导者。农民增收是新农村建设前提,乡镇政府必需在发展农村经济增长农民收入下下大功夫,只有农民收入提高了,我们的新农村建设才有生命力,才能可持续发展。

(六)农村民主法制的倡导者。当前大多数村庄已实现民主选举、村民自治,但也存在民主过程不规范、民主成为地方势力谋取自身利益的工具。乡镇政府必须加强引导,用正确的民主观与法制观武装广大农民,让村民得以真正做到当家作主。

(七)建设适合地方实情的工作机制和管理机制的制定者。中国农村幅员广阔,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点,农村工作机制和管理机制必须要有农村的特色,比如说,农民办事一般起早出门,所以我们的乡镇政府的工作时间就不能按上级规定8点上班进行。

二、乡镇政府执行力的现状分析

执行力最早出现在工商管理领域,其内涵是指保质保量完成工作的能力。引用到行政管理领域,政府执行力内涵是完成目标所花费的人力、物力以及时间等各种资源的综合体现。所以考核执行力除了目标的达到外,还要看为执行所花费的人员的多少、物力的投入和时间快慢。就乡镇而言,影响执行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力因素:客观地说,现阶段乡镇工作人员文化水平相比上个世纪已有了大度的提高,90%以上的乡镇主要领导都有大专以上学历,近十年进入乡镇工作的公务员绝大多数也是高学历人才。但人力因素仍然是乡镇执行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具体体现在:部分同志政治修养不强,长期农村工作形成了不良的风气,比待遇多,比贡献少,二是多数工作人员为本土干部,行政过程中难免有失公正,影响执行对象对政策的理解。三是系统掌握现代管理知识不够,对宏观的经济发展没有清醒的认识,对微观的行政管理和服务缺少必要的知识积累,反映的工作中议事凭感觉,干事凭经验,只关注口号,不追求细节。

(二)物质因素:政府预算体系不健全。除了上级转移支付外,乡镇的财力来源非常有限,不但要“吃饭”还要搞建设。农业税免征后对乡镇实行的是乡财县管,这样做乡镇干部收入有了保证,但同时发展经费受到财政的制约,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乡镇,在县财政都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乡镇的工作经费就更捉襟见肘了。没有钱办事成为中西部地区乡镇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

(三)组织因素:乡镇政府没有一级政府应有的人事权和财权。一方面乡镇干部职务的晋升由县组织部门负责,使得干部必须眼睛向上,踏实工作的少了,迎合上级要求的多了。另一方面县一级部门对乡镇工作干预过多、过细,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部门的工作都需要乡镇落实,使他们疲于应付、顾此失彼,难以根据本地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现在部门权力都在逐步上收,相应的财权和人事权没有下放,或者仅把无利可图的权限下放,而工商、地税、土管、城建规划等权限都上收。这些现象已成为乡镇政府管理中的障碍,加重了乡镇政府的经济负担,不利于乡镇对区域发展的统筹和管理,影响了乡镇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行政效能的提高。

(四)机制因素:大部分乡镇还没有建立一整套适合地方情况和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制度和考核办法,如没有针对如何提高公共服务职能的工作办法,没有针对设施建设的项目管理办法,没有业绩考核的办法,[1]这些制度和机制的缺失必然造成低效率,必然造成乡镇干部工作主动性不足。

三、提高执行力的措施

根据乡镇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角色定位及执行力的制约因素分析,提高乡镇政府执行力应从以下

几个方面的改善来求得突破:

(一)执行文化建设。政府执行力是建立在人个人执行能力基础上的合力,所以好的政府执行力应该有二个特征,一是个人执行能力强,二是团队和谐合作亲密无间。乡镇政府执行力文化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一是以领导执行力的提升带动全体干部执行力的提升,调研中发现领导风格是左右一个地方执政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好的团队其领导执行力必然很强。二是通过理论学习倡导执行文化,减少内部损耗。

(二)政府组织架构重建。当前,正是乡镇机构改革冲关收尾的阶段,乡镇应根据现有人员及工作需要建立有利于新农村建设工作开展的组织架构。首先新的架构应该是扁平的,以减少因层层传递造成的信息失真和执行误差;其次新的架构应该是权责相当的,政府就对程序性的工作进行充分的授权,减少日常性事务占用大量的行政资源,只有这样政府才能有更多的时间解决经济发展等问题。

(三)规范政府执行流程。政府执行流程是政府组织执行政策和决策时的系列完整的步骤或操作方法。在政府行政行为中设计规划合理的执行流程,既有利于消除执行中的多余步骤,也有利于减少资源和时间的消费;既可以规范政府行为提高执行力,也可便于群众监督防止腐败。就乡镇在新农村建设的任务而言,目前需要建立二种执行流程:一是基本公共服务的流程,这个流程的建立可以借鉴企业的生产管理,流程以方便“顾客”为出发点,以节约资源和提高效率为着力点,把办事的过程简化,将办事的人员固化,将办事的地点集中。在我们调研中看到有的乡镇建立了乡镇服务中心,大大方便农民办事;二是建立建设流程,建设是一次性的工作,每个建设项目的大小、内容和要求都不相同,我们可以借鉴项目管理的思路,在决策阶段利用头脑风暴法、决策树等方法进行项目分析,充分打开决策的大门,保证决策的正确性;在项目实施阶段,利用网络图进行时间管理;用编制项目成本计划进行成本控制;用PDCA循环进行质量控制与管理,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负责日常事务,并给予一定的授权,对重大变更由政府联席会和村民代表大会议定,这样来保证项目各项指标的实现。每个项目结束后应进行项目评价,既可以考核工作组的工作,也可以发现需要改进的问题,逐步形成一整套适合地方实际的实施办法,并尽可能的让办法成为可以复制

[2]的东西。

(四)完善监控体系。监控体系有二个作用,一是监,保证我们执行有良好的环境,保证我们的执行在法律、法规的范围内进行,保护我们的干部;二是控,执行过程中会有很多事先没有预见到的情况,执行过程中也会出现与控制目标的偏差,控是上级及时了解情况,对执行提出改进意见,减少偏差或修改目标以利更好的执行。完善监控体系首先应该加强群众监督,坚持群众路线,让群众全面了解政策执行的领导、协调和控制等环节,提高农民对执行的认识和配合程度,真正体现新农村建设农民主体地位。其次,加强法制建设、加强执法环节,减少权力寻租的行为,保障政策执行的纯洁性和科学性。再次,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利用现代电子技术在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建立信息交流,保证社会个人的知情

[3]权、保障政策的顺利执行。

主要参考文献:

1.乔成邦 提高村级组织的政策执行力与新农村建设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9.52.汪永兴现阶段我国政府执行力提升之策略探析法制与社会2009.5

3.毛劲歌等毛泽东政策执行思想对提高政府执行力的启示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9.3本文作者:方铭勇、男、汉族、1973年生、安徽枞阳人、讲师、工商管理硕士、安徽行政学院农业管理培训部学员科科长。

作者研究方向:农村区域发展、农村公共管理

通讯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望江东路115号安徽行政学院农业管理培训部

邮编:230059、办公电话:0551-3475362手机:***

第三篇:提高党员干部凝聚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提高党员干部凝聚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凝聚力又称内聚力,本是一个物理概念,是指物质内部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分子间距离越小,凝聚力就越大。引申到党员干部自身,可以理解为一种凝聚意志、团结人心、集中力量,并以此为手段调动一切社会资源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群众是根本力量,党员干部是其骨干力量。党员干部是否具有

强大的凝聚力,事关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事关新农村建设事业的成败。因此在建设新农村的伟大事业中,党员干部有必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握内涵,强化措施,努力提高凝聚力。

一、要深刻认识提高凝聚力的立意取向

思想高度决定工作力度。提高凝聚力,必须首先解决“为什么”的思想认识问题,深刻认识其立意取向。

1、提高凝聚力是做好当前工作的迫切需要。建设新农村工作千头万绪,但可以归纳为改革、发展与稳定三个方面。首先,改革需要提高凝聚力。改革表现在机制和制度上的变更,根本在于利益的调整,要顺利推进改革,必须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努力调和相互间的矛盾,尤其是要防止散、乱、各自为政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努力提高凝聚力,并以此为基础,始终把各个方面的群体团结在一起。其次,发展需要提高凝聚力。发展需要整合资源,需要形成合力,需要全面推进,需要党员干部既给人民群众当好领头人,又要实实在在地团结群众,共同奋斗。要做到这一点,没有凝聚力不行。再次,稳定需要提高凝聚力。维护稳定,既要有强制力作保障,更要有凝聚力作基础,党员干部不真正与群众打成一片,不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主心骨”,说话就会无人听,做事就会事倍功半,推行的工作就不会得到拥护,维护稳定就难以达到目标,做好各项工作就会失去基础。

2、提高凝聚力是保持先进性的基本内涵。凝聚力是先进性的集中反映,保持先进性,体现在扩大影响力、增加吸引力、增强凝聚力。提高凝聚力是保持先进性的基本内涵,没有凝聚力,不受群众欢迎,再先进的思想、理念、作风,也只是一种错位的先进,也就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先进”。党员干部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凝聚力,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的“主心骨”和政治“核心”,才能真正发挥“一个党员一面旗、一个党员一份光”的作用,也才能真正彰显出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

3、提高凝聚力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社会需要和谐,和谐需要有序,有序需要统一,统一需要凝聚力。当前我国改革处于关键时期,发展处在“分岔路口”,党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完成这一目标不能仅仅依靠党员干部本身,还必须要依靠党员干部去带领和团结全国人民为之奋斗。在这一大背景下,努力提高凝聚力,促进全体党员干部同心同德,凝聚、集中全国人民的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每一个党员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促进社会全面和谐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要准确把握提高凝聚力的内在要求

凝聚力作为一种综合能力,有着丰富的内涵,提高凝聚力,必须弄清“做什么”的概念内涵问题,准确把握其内在要求。

1、要提高道德上的感召能力。感召能力,实质上是一种感染、感动、召唤的能力,是凝聚力的一种重要表现。我们常说某个党员干部“振臂一呼,应者云集”,这就是一种强大的感召能力,这种能力并不是权力的强制力量,而是一种强大的道德、思想力量。只有提高感召能力,才能使周围的同志自愿地服从安排,听从指挥,接受建议,自觉地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开展工作。

2、要提高精神上的支撑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提高凝聚力,就是要成为某一群体某一方面的凝聚核心,在特定时候能够支撑群体,做到信仰坚定、意志统一、不会涣散。这就要求党员干部,要有当人民群众先锋队的勇气和能力,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以身作则。要能在关键时刻发挥中流砥柱作用,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发挥精神支柱作用。要能够为人民用好权、执好政、带好头,能够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带领和支持人民群众发展、致富。

3、要提高工作上的协调能力。凝聚力与综合协调能力息息相关,只有不断提高协调能力,才能正确处理各方面的关系,才能赢得大家的信任和支持,才能成为凝聚核心,从而产生和提高凝聚力,反之亦然。因此在现实工作中,提高凝聚力必须要努力提高协调能力。

4、要提高交际上的团结能力。团结不仅仅是一种主观态度,同时也是一种凝聚力的标志。党员干部要凝聚团结人,提高凝聚力,必须努力提高团结人的能力。要有宽广的胸襟,能容人之短,不嫉人之长。要有正直的品格,公正处事,公平办事。要有良好的修养,德行高尚,品行端正。

三、要始终坚持提高凝聚力的科学方法

提高凝聚力,不是简单地多结人缘、结好人缘,更不是拉帮结派,搞小团体主义,没有终南捷径,不能投机取巧,必须解决“怎么办”的方式方法问题,始终坚持科学方法。

1、要以锤炼品格为基

础,凭人格做人。一是要用美好的心灵去感动人。要修身养性,净化心灵,努力养成良好的工作、娱乐、生活习惯,追求真善美,追求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反对一切社会丑恶现象。要善于用心灵与人交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持续不断,积小胜为大胜;二是要用无私的行动去激励人。“心底无私天地宽”,党员干部为人处事要坦坦荡荡,一身正气,在工作中要多讲大局,多讲奉献,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襟,在困难面前抢先一步,在利益面前后退一尺,事事处处以一个党员干部的无私行动去鼓舞人、教育人、激励人;三是要用高尚的人格去启迪人。“人格的力量是伟大的”,焦裕禄、孔繁森等党的好干部之所以被人称颂和追随,首先在于高尚的道德风范,他们光辉的道德实践,既丰满了自身的形象,又凝聚了强大的人格力量,影响和指引着一批批的干部群众向他学习,向他看齐,实质上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进而对人们产生不可估量的感染力和推动力。党员干部要在人格的定位上选准高尚,认清使命,加强修养,形成强大的感召力量,用高尚的人格启迪人,教育人,促进人,凝聚人。

2、要以锤炼党性为重点,凭官德做官。党是以党的宗旨、纲领和党员干部的优良作风凝聚人心的,因此,党员干部要提高凝聚力,必须以党性锤炼为重点,凭官德做官。一是要牢固树立宗旨观念。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地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拥护不拥护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用崇高的目标提高凝聚力;二是要牢固树立组织观念。要严格按组织原则办事,不搞小圈子,自觉服从组织安排,严格遵守组织纪律,勤政务实,任劳任怨,用过硬的作风提高凝聚力;三是要牢固树立纪律观念。要坚持从严律己,慎独慎微,尤其是要坚持廉洁自律,以廉养德,以德树威。同时还要敢于和违法违纪活动作斗争,用严明的纪律提高凝聚力。

3、要以锤炼能力为关键,凭本事做事。做给别人看,才能带领别人干。党员干部碌碌无为是不可能有强大的凝聚力的,必须以锤炼能力为关键,努力提高各方面“本事”,用能力凝聚人。一要努力提高综合协调能力。要协调好各方面关系,尤其是要努力协调好个人与集体、公平与效率、个别与一般的关系,要摆正自身位置,努力寻找各方面利益的平衡点,争取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二要提高整治社会阴暗面的能力。尤其是要善于从群众最关心、最痛恨、最需要解决的事入手,切实解决实际问题,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充分信任。三要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要在了解群众上下苦功,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引导群众讲真话,讲实话,多了解实情。要在教育群众上下苦功,善于把教育群众同促进群众得实惠结合起来,同党员干部严于律己、树立形象结合起来。要在掌握群众上下苦功,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切实制定符合群众利益的方针政策,努力改进作风,不断提高凝聚力,以赢得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第四篇:2010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区城建局2010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有关情况汇报

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区城建局积极参与配合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关工作,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是一项民心工程,是解决农民饮水、农村消防安全工程,是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的桥梁工程,促进了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工程,各乡镇都提高了思想认识,强化了责任意识,增强了工作主动性,切实做好了此项工作。今年我局向省建设厅共争取了省专项补助资金720万元,共新增受益人口14.4033万人,其中金西三镇新增受益人口12.95万人,白龙桥镇7956人,洋埠3643人,乾西乡2934人。超额完成了年初预定的城镇集中供水覆盖农村人口新增4.5万人的任务。

2、实施中心镇培育工程。加大中心镇政策扶持力度,今年我局在小城镇建设建设项目预投资200万元,项目资金采用“以奖代补”形式发放,同时首次采用绩效考核。加大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今年在2009年省污水设施专项资金补助1895万元基础上,又增加505万元蒋堂、琅琊污水处理设施补助,同时又申报了洋埠、罗埠、罗店、雅畈四镇省级2010年专项资金补助,目前正在审核中。同步争取了市级污水处理设施专项资金1224万元,并为琅琊、蒋堂等乡镇争取了部分市留土地出让资金预留给乡镇作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资金。

二、主要做法

1、领导重视,部门密切配合。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工程建设工作,区政府与乡镇签定工程建设责任书,制订了实施意见和工程考核管理暂行办法,将工程建设列入对部门、乡镇的考

核。各乡镇结合自身实际,通过编制、包装项目,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项目批准后,加强对项目建设的领导,成立领导小组,组长为乡镇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确定专人负责项目实施。各部门密切配合,明确责任,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与问题,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2、落实制度,规范工程管理。为保障工程质量,在项目前期准备基础上,认真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安全目标责任制等相关制度;施工中从管网的设计、预算、工程招投标、材料选购等环节严格把关;相关部门不定时地对工程管材质量和管网的安装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有效地杜绝不合格管材流入工程,保证了工程建设的质量。如雅畈镇对工程质量严格落实“三检制”即班组自检、专职人员复检、公司质检科终检;监理单位对工程进行全程控制,认真履行“三控制、二管理、一协调”的监理职责即控制工程质量、进度、投资,管理工程合同、信息,协调各种关系;对重要工程部位实行旁站监理。确保工程质量达到优良等级,合格率100%,优良率70%以上。

3、严格管理,确保资金使用到位。由纪委牵头,协同区财政、审计等部门对省、市、区拨付给乡镇的集镇建设专项资金进行监督管理,督促工程实施单位严格按规定使用专项资金和落实配套资金,确保工程建设进度,充分发挥专项资金使用效益。在工程竣工后,根据有关规定及时编报竣工财务决算。区财政局按照文件要求,依据工程进度及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分期将补助资金拨付进入项目单位财政专户,严格控制开支范围和标准,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婺城区城乡建设管理局

第五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涉及亿万农民切身利益的伟大事业,为的是农民,靠的也是农民,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真正主力军。只有维护好农民的主体地位,遵循“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与“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的原则,才能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村是农民生产生活的地方,在农民的家乡搞利民富民的新农村建设,当然离不开农民作为主体的参与,不能不征求农民的意见,不能不尊重农民的意愿。农民对自己的家乡最熟悉,只有农民最清楚自己最需要什么、建设新农村自己有多大能力、有多少钱、能办多少事。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坚持以人为本,从与农民联系最直接、最现实、最关心的事情入手,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事业的主力军和生力军。从一定意义上说,能否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技能和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出新型农民,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得失。因此,农民的知识化、现代化是新农村建设的必要前提和必备条件。只有不断提高农民素质,把农民培养、造就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农民,才能使农民从思想上、行动上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真正主人和主力军,才能不断地为新农村建设提供高素质的建设者,大大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确保农民的主体地位不动摇。要让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当好主角,就必须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这是事关新农村建设大局的一个重要问题。

下载提高乡镇政府行政能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word格式文档
下载提高乡镇政府行政能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题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5年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中,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很关键的新的政策。 新农村建设的内容是 “生产发展、生......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定稿]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摘要】: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必然要求,是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是一个宏大的长......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战略任务,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为应对全球金融......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范文

    第一章 前言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或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以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新农村建设包括经济、社会、政治、科技、教育、文化、......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肖维维 (学号1019064028) [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目录 摘要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的历史背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总结参考文献3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荐]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探究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原因 统筹城乡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运用经济常识说明培养有文化、懂科技、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必要性。 A 劳动者职业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劳动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B 市场经济具有竟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