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要点

时间:2019-05-13 03:21: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要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要点》。

第一篇: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要点

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要点

此次十七届五中全会领导人述职重点是经济,方式是要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另外增补习近平为中央军委副书记,从十三届五中全会以来重点都是在经济上,十六届五中全会即是主题扩大内需,增强国际竞争力,十五届主题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so此次会议没有讨论钓鱼岛主权问题。

1、“十二五”发展所处和“两个时期”

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二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2、“十二五”规划的重要性 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十一五”成绩概括(三句话)

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

4、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和国际国内形势

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5、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一个坚持、四个更加)

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公报中提出,‘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发展问题始终受到高度重视,在这一次全会上提出今后要注重社会建设、社会管理、社会体制改革等内容。

6、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五个坚持”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7、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8、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主要工作任务(“五个要”)

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9、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的“11字”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10、全党必须增强的“五个意识”

全党必须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大力发扬真抓实干精神,把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看得比泰山还重,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以党同人民更加坚强的团结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扎扎实实做好改革发

展稳定各项工作,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必要性:一是物质资源消耗过多,二是对投资和出口的依赖性过强。同时,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环境优美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使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

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更好地适应全球需求结构的重大变化,增强抵御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才能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两年前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广泛而深远,促使世界经济朝增速减缓、结构调整、制度重建时期过渡,国际市场需求相对收缩,世界经济恢复需要较长时间。这场危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冲击,直接影响的是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实质则是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对过度依赖外需的增长结构的冲击,使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紧迫性突出显现。思想汇报 “危中有机”关键在于从危机中发现问题所在,“化危为机”关键在于找到解决问题之道。“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就是我们在应对这场危机中思想认识上的一大收获。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入挖掘国内需求潜力,合理调整总需求结构,有效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才能拓宽我国经济发展的回旋余地,在国际市场风云变幻中立于不败之地。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的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要求,顺应党心民意,符合时代潮流。认真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胜利前进。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公务员)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1)“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良好态势,并为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我们战胜了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2)“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

(3)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我国是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新特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基本要求是:(申论对策或者概况)——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提高教育现代化

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坚定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分享发展机遇。

(4)“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就业持续增加,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居民消费率上升,服务业比重和城镇化水平提高,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增强。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贫困人口显著减少,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社会建设明显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全民受教育程度、科学文化素质、民主法制更加健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社会管理制度趋于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财税金融、要素价格、垄断行业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互利共赢开放格局进一步形成。

二、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调整优化投资结构。

三、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

四、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加强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发展海洋经济。坚持陆海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

五、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第二篇: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要点

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要点

1、“十二五”所处的重要时期

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二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2、“十二五”规划的重要性

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利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对“十一五”成绩的概括

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

4、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和国际国内形势

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5、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

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6、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五个坚持”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台又好又快发展。

7、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8、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主要工作任务

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要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9、必须逐步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1 0、全党必须增强的五种意识

全党必须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大力发扬真抓实干精神,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扎扎实实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十位专家解读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要点

五中全会,是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关乎中国未来,同时牵引着世界目光;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等决议,描绘了我国在新世纪第三个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也拉开了中国下一个30年的改革大幕,实现发展模式的全方位转型。

五中全会主题重大,内容丰富,事关党和国家长远发展,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全会有一系列新提法、新观点、新思想,新目标、新要求、新部署,高屋建瓴、内涵丰富、意义深远。

学习要讲究方法。既要全面把握,也要突出重点。如何深刻领会精神实质,精准把握要点和精髓,深入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五中全会精神,对于我们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做好当前和今后的工作至关重要。

本期特别策划我们邀请胡鞍钢、刘国光等十位国内各领域知名专家对五中全会的要点和精髓进行了深度解析,给人以深刻启发。

——人民论坛“特别策划”组

五中全会要点整理

一个“主题”——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一条“主线”——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两个“比重”——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三大“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四个“更加注重”——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四个方面的“改革”——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

五个“坚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五大“目标”——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六大“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

……

五中全会亮点评论:中国的发展绝非偶然

胡鞍钢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所提出的关于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勾画了中国今后五年的宏伟蓝图,充分反映了国家战略目标,集中体现了全体人民的最大利益,精心构建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五大建设”的总体布局,前瞻性地指明了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方向和重要途径。

可以认为,过去三十年中国能够成为世界上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中经济发展速度最快、人民生活水平改善最明显、社会发展取得重大进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国家,这绝非是偶然的,更不是什么“幸运”,它的公开秘密所在就是充分利用了决策正确、执行有力、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政治优势。

其中最好的案例之一就是中国没有废掉五年计划作为发展的手段,而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过程中不断摸索、不断改革、不断完善这一“看得见”手段,更加积极地利用市场经济机制和开放经济竞争的“看不见”手段。五年规划的制定过程就是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科学决策的过程,集中民智、反映民意、凝聚民力,已成为中国特色的公共决策民主化、制度化的成功案例。

对“十一五”时期的基本评价:经过五年努力奋斗,我国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

五中全会一方面对“十一五”时期做出了总体评价,另一方面也首次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给出了清晰的界定,由“十一五”纲要所界定的“四位一体”,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为“十二五”的“五位一体”的新格局,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此外还包括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的政治条件即党的建设。这反映了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有了国家发展规划的总体布局。从“一五”到“五五”计划就是“国民经济五年计划”,从“六五”计划之后改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将社会主义现代化从经济现代化扩展为经济和社会现代化。从“十一五”规划之后,首次提出“四位一体”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从毛泽东、周恩来提出的“四个现代化”到“五位一体”的现代化,这反映了我们对什么是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认识和实践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全面,这就为二十一世纪上半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奠定了基础性和全面性框架,这如同建设世界巨型建筑群的地基和构架。

对“十二五”时期的特点和性质做出了清晰的界定: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未来十年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最后十年,因此未来五年时间至关重要,十分紧迫,它将起着决定性作用。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1995年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2010年重要目标之一,但同时也进入到所谓“改革疲劳期”,在进行各方面利益格局调整的同时,也形成了改革的胶着状态,因而成为“攻坚时期”,这就需要进一步改革开放。

经过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已经从极低收入、低收入进入中等收入阶段(指人均GDP在1000-10000美元),同时也会遇到所谓“中等收入陷阱”,各类要素价格迅速上升,靠大量生产要素投入驱动经济增长难以为继,依靠大量出口国际市场维持高增长的模式受到极大限制,各个利益集团进一步分化,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凸显,社会凝聚力在下降,环境污染成为十分突出的问题,这就迫使我们必须主动转型。对今后五年国内外形势的基本判断:“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

这非常符合“挑战—应战”模式。尽管是什么挑战并没有说明,哪些是可以预见,哪些是难以预见,中国都会主动应战,积极应战,在应战中捕捉新的机遇。为此就需要强化两个意识:机遇意识与忧患意识。实际上在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就明确指出,“纵观全局,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从二十一世纪的前十年来看,由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全面对外开放,全面参与世界竞争,使我们充分利用了世界资源,大大开拓了世界市场,在面临突如其来的国际金融危机时果断决策、及时应对,极大地改变了中国在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明显地缩小了我们与世界强国的差距。展望未来十年,对中国而言,发展机遇是前所未有的,发展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但是机遇仍大于挑战,即使我们还会遇到不可预见的、不可控制的比国际金融危机更加险恶的巨大挑战,我们仍有将挑战转化为新的巨大的机遇的可能。

国家“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当代中国的时代主题:“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发展是硬道理”。这既是党中央的政治共识,突出反映在党的十四大报告的标题上,即“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也是全社会共识,“加快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社会的主题仍然是发展,但是我们对发展的理解更加深刻、更加全面、更加符合中国国情,从20年前的“发展是硬道理”转变为“科学发展是硬道理”,反映了党中央的新的政治共识,也表达了全社会新的社会共识,这是中国的自我超越、自我前进。

“十二五”规划的基本思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十二五”规划的五项基本方针:“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这是对中国发展与转型的新认识,是对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全球转型的新行动。1995年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把“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规定为“九五”计划的一项基本任务;2000年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又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结构“升级”规定为“十五”计划的主线之一;2005年中共十六届“十一五”规划,明确将“必须加快转变增长方式”作为六条指导方针之一。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更广泛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次全会明确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 发展必然引起转型,转型也是发展。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正是转型最快的时期;而转型成功的时期也正是发展成功的时期。中国在发展中转型,在转型中发展;发展带动了转型,转型促进了发展。转型是发展的结果,也是发展的手段,还是发展的途径。上述方针指明了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基本方向、主要目标、重要内容,成为指导和设计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各篇章的基本依据,从而有力地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转型。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对全球转型具有积极的国际意义和重大的推动力。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中国率先推出四万亿元扩大内需的“中国新政”,率先经济复苏、贸易复苏,率先调整贸易结构,降低贸易顺差,对全球经济贸易不平衡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十二五” 时期,中国能够按照上述方向加速转型,不仅大大地缓解国内经济的不平衡性,而且还大大地缓解国际经济的不平衡性。最重要的是,中国将在全球和亚洲转型中 “先行一步”,争取更加主动的机会、占据更加有力的地位,从而明显地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作者为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

知识链接

我国的三代发展战略

第一代是计划经济时期的传统经济发展战略(1950年—1977年)。20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同志提出“超英赶美”的战略设想,60年代中期又提出了20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设想,实行“高积累、低消费”的政策,优先发展重工业包括军事工业,采取了资本密集技术路线,实行高度保护的进口替代方针,社会发展指标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强化了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地区差异扩大趋势。第二代是经济转轨期的经济发展战略(1978—2001年)。1978年后,中国经济起飞,开始了空前的经济改革和社会转型,邓小平同志先后提出中国现代化发展的“两步走设想”和“三步走设想”,逐步实现贸易、投资自由化,积极引入市场机制,鼓励市场竞争,创造了中国的经济繁荣和持续的高增长。这一战略始终是以追求经济高增长为最重要、最优先的目标,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不平衡发展”为战略思路,以“先富论”为手段,出现了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地区间发展差距扩大,以及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程度不断上升等情况。

第三代以科学发展观为代表的新发展战略(2002年以后)。进入21世纪,随着新领导人的执政,中国提出了第三代发展战略,即科学发展观。它已经不同于“第一代发展战略”,也超越了“第二代发展战略”,充分吸收了前人的成功之处,调整了前人的不合理之处,突破了前人的历史局限性。

如何理解“三个时期”的论述

刘应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推动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我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态环境良好、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对外更加开放的国家。

进入新世纪以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已经走过了10年的路程,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国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2001—2009 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5%,其中“十一五”时期前四年年均增长11.4%,今年前三季度增长10.6%,预计“十一五”时期年均增长可以达到 11%以上。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最为困难的2009年,经济增长仍然达到9.1%。在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的情况下,能够保持这样的发展势头实属不易。今年我国经济总量有望超过日本而居世界第二位,对外贸易中出口额去年已超过德国位居世界第一,国家外汇储备达到2.65万亿美元,主要工业品,如钢铁、煤炭、水泥等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我国去年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消费市场。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增强。

现在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还有10年时间,“十二五”时期的5年是一个关键时期,决定着能否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我国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十一五”时期改革开放有了新的重要进展。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利用外资质量不断提高,对外投资步伐加快,开放型经济达到了一个新水平。2001 —2009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长18.6%,其中出口增长19.1%,进口增长18.1%。今年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7.9%,其中出口增长34%,进口增长42.4%。我国现在已经是对外开放度很高的国家,平均进口关税税率已经下降到9.8%。随着与东盟等地区和国家签署自由贸易协议,实行零关税的货物品种会越来越多,中国将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大市场。2009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更大的空间。我国改革开放还处在攻坚时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面临着许多深层次的体制机制性矛盾,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加快构建新的体制机制。对外开放面临着许多复杂的矛盾和问题,依靠低成本劳动力优势、大量生产低端廉价商品出口的外贸发展方式已经遇到越来越大的挑战,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面临着艰巨的任务。我们要把改革开放作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加快改革攻坚步伐,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适应我国对外开放由出口和吸收外资为主向进口和出口、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的新形势,坚定不移地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冲击,从根本上说是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长期以来,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消费增长相对缓慢,内需动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薄弱,工业大而不强,特别是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我国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种数量扩张型的粗放式增长,能源资源消耗多,环境污染重,付出的代价大,面临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突出矛盾。这种经济发展方式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必须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扩大内需战略,进一步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形成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今后五年,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国际大环境总体上对我国有利,国际金融危机虽然对世界经济增长带来前所未有的严重影响,但并没有改变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从一个长期的国际战略眼光来看,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正在改变着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从G8峰会到G20峰会就是一个重要标志。世界经济格局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既给我国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也带来了历史性机遇。我国正处在快速发展与和平崛起的历史阶段,具备了许多支持发展的有利条件。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城乡、区域经济加快发展,国内市场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大幅增加,中国经济发展总体上还有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空间,能够在“十二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内保持快速发展。

我们所要做的,就是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把中国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长期保持下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者为国务院政策研究室综合司司长)

发展方式转型涉及哪些重大问题

迟福林

“十一五”提出了以扩大内需为重点的推进发展方式转型的目标。但是现在来看,大部分目标的实现程度都非常有限,“十一五”提出的目标可以说一部分要落空。从今天的情况来看,这种部分落空所造成的影响,从表面上看还是有限的。可是,“十二五”如果再继续这种态势,发展方式转型滞后带来的严重影响就不可能是有限的了。“十二五”很多问题已经不能绕过去了,如果还像“十一五”这样提出好的基本目标,但在实践中不能落实,就会对我国后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重大的负面影响。发展方式转型和改革到底涉及哪些重大问题,我想至少需要讨论四个问题:

消费主导时代的转型与改革。乐观地看,未来五年左右,我国消费率提高10个百分点、居民消费率提高15个百分点,

第三篇: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要点

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要点

(仅供参考)

1、“十二五”发展所处和“两个时期”

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二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2、“十二五”规划的重要性

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十一五”成绩概括(三句话)

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

4、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和国际国内形势

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5、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一个坚持、四个更加)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6、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五个坚持”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7、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8、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主要工作任务(“五个要”)

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9、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的“11字”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10、全党必须增强的“五个意识” 全党必须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大力发扬真抓实干精神,把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看得比泰山还重,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以党同人民更加坚强的团结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扎扎实实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18日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 年规划的建议》。专家指出,这份公报体现出三个重点,即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官方对民生的重视正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副主任谢春涛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这份公报的三个重点之间有着紧密的逻辑联系,后两者共同服务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谢春涛说,几乎在公报的每一个段落,都可以看到官方对民生问题的“用心良苦”:

在“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这一段纲领性论述中,谢春涛发现,“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的表述被放在“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之前。他表示,“这正说明中央对民生的关注毫无疑问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公报在发展问题上提到四个“更加注重”,其中两个与民生直接相关:“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在谈及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时,公报突出强调“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等内容,直面民生关切。

公报还关注到了农村地区的民生问题:“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公报提到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这当中,人民的检验至关重要。

公报特别用一个段落专门表述如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包括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等内容,具体民生细节的论述全面详尽。

公报最后还对今年以来全国发生的严重自然灾害表达了关注,这又与民生直接相关:“今年 以来,我国连续发生严重自然灾害,给受灾地区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当前,安置受灾群众、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很繁重,中-央有关部门、受灾地区各 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帮助受灾群众重建家园,促进灾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综合以上所有述及民生的内容,谢春涛得出一个结论,民生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体现了中-共执政的最终目的,也体现了未来五年要着重解决的关键问题:满足人民群众各方面需求。民生既是发展的目的,也是发展的重点,一切发展与改革都是为了民生,这也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未来五年,执政党将以什么样的勇气和魄力解决民生难题,交出什么样的民生成绩单,人们拭目以待。

第四篇: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要点

题目1

一、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要点

1、“十二五”发展所处和“两个时期”

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二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2、“十二五”规划的重要性

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十一五”成绩概括(三句话)

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

4、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和国际国内形势

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5、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一个坚持、四个更加)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6、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五个坚持”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7、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8、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主要工作任务(“五个要”)

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9、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的“11字”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10、全党必须增强的“五个意识”

全党必须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大力发扬真抓实干精神,把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看得比泰山还重,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以党同人民更加坚强的团结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扎扎实实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二、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人们有一个突出的感受:这次会议不但对“十二五”时期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作出了总体规划,而且对这一时期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进行了全面部署。通俗地说,就是凸显出“强国”和 “富民”的有机统一。

“十一五”时期,我国各项建设稳步推进,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国家面貌发生了新的历史性变化,已初步成为一个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目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总量突破30万亿元人民币,外汇储备达2.45万亿美元。但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这两个“没有变”说明,与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相比,我们面临的任务仍很艰巨,要走的路还很长。因此,必须将发展作为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努力实现科学发展。

从根本上说,“强国”与“富民”是密切联系、有机统一的。一方面,“富民”以“强国”为前提,国不强则民难富。另一方面,“强国”以“富民”为目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为了实现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并正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然而,由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人民生活水平还不算高,仍有数千万人没有脱贫;由于经济发展方式不够科学等原因,我国居民收入增长落后于GDP增长,人民的富裕程度还不够,同时居民收入差距还在扩大。这不仅不利于扩大内需、实现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而且可能引发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影响科学发展、社会和谐。事实表明,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实现“强国”和“富民”的有机统一,是现实的需要、人民的愿望。

从某种意义上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实现“强国”和“富民”的有机统一。为此,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不仅在指导思想上强调“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而且提出了具体目标和明确要求,如“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实现“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长”、“增加政府支出用于改善民生和社会事业比重,扩大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逐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形成良好的居民消费预期”等。同时,高度重视人们精神生活的进一步改善,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并作出一系列具体部署和安排。

我们党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了造福于民,人民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只有始终坚持“强国”和“富民”的有机统一,我们才能顺利完成“十二五”时期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进一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专家问答

专家简介 陈光,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西南交大地方政府绩效评价中心主任、全国政府绩效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四川省政治学会副会长等。主要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与管理、科技管理与公共政策、公共组织管理与公共服务评价、科技战略与区域发展等。在《中国科技论坛》、《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研究与发展管理》等媒体均有论文发表。

刚刚结束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党和国家对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越来越重视的今天,该如何认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群众在公共服务需求上所发生的客观变化,利用转变发展方式契机,更好地化解矛盾、构建和谐的社会治理结构?本报记者近日专访了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陈光教授。群众的需求在变化

记者:总体来说,我国当前经济社会中存在的矛盾和三十年前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陈光:改革开放前,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在于生产力比较低下,人们最基本的温饱需求都没有得到解决,市场也处于一个供不应求的状况;而现在,人们最一般的需求——即衣食住行方面的需求已经得到较好地满足。如果说过去的问题是物质匮乏,那么现在的问题则是“产能过剩”,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我看来,现在构建和谐的社会治理结构中最主要的矛盾,是人民群众对公共产品(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和当前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供给不足的矛盾。有鉴于此,刚刚结束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特别指出,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记者:当前公众在公共服务方面产生了哪些更高更新的需求?

陈光:改革开放三十年成果,导致了社会需求的相应变化。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一些更重要的公共需求,如医疗、教育、住房、发展、养老、良好的生态等发展性需求和保障性需求正在日益增长。所有这些高于人基本需求的、和人的保障与发展关系密切的生存需求,都在人们对公共服务的需求范畴内。其中,住房、教育、医疗、养老又是人们关注度最高、与人们生活关系最密切的几类公共需求。促进和谐的社会治理

记者:您怎么看待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社会治理之间的关系?

陈光:如果说前30年我们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那么现在更加繁重的任务是要建立现代社会治理结构。社会治理的目标是化解社会矛盾,构建一个有序、和谐、稳定的社会;而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产品(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就是化解矛盾的一种有效方式。前30年的改革,我们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秩序,为公众提供了基本的市场服务;在接下来的改革进程中,则应以转变发展方式为契机,实现包容性增长,致力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的和谐发展,探索和构建和谐的社会治理结构,确保为公众提供基本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加强公共服务建设,在创新公共服务体制中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

记者:如何看待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作用?

陈光:满足人民群众对一个充足、公平、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日益强烈的渴求,是缓解发展矛盾、令经济发展获得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的根本途径。当前一些地方出现的官民矛盾、群体之间的矛盾,其本质都是公共产品(服务)在相应主体间分配不均衡与不公平的矛盾。所以推动地区之间均衡发展,统筹城乡均衡发展,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质就是在推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同群体之间的公共服务实现均衡、公平和完善。政府的角色定位和主导范围

记者:新颁布的《四川省人民政府市(州)目标管理办法(试行)》规定,今后省政府在年初不再向市州政府具体下达GDP增长率指标。您认为在政府政绩考核标准改革中,应如何强化政府为群众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

陈光:政府在对自身的角色定位上,要从“城市或区域的管理者”向“合理的社会治理结构的倡导者”转变;在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上,要实现从规模扩张向致力于完善和提升城市公共服务转变。体现在政绩考核上,作为考核标准的,不应只是包括GDP、地方财政增幅等单纯的经济数字指标;也要包括“人”的指标、加入进更多的“人”的发展方面的考虑——例如人的基本健康、卫生保健、基本养老,受教育程度、创造力指标,生态良好和环境保护的指标,以及森林覆盖率、城镇规划科学性等人居环境指标。这些指标都和人们的公共利益与在公共服务方面的要求紧密关联。

记者: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政府需要完善自身作为“公共服务的主要提供者”的职能;而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哪些方面需要政府主导才能做得更好?

陈光:第一,要让公共服务实现更高的公平性。理论上,一国的所有公民都应该均衡地获得公共产品。怎么让更多的人们——如农民工、下岗工人、失地农民,也享受到最基本的医疗保障?又如,为什么农村修路农民要自己掏钱而城市人不用呢?在统筹城乡一体发展的时候,应该思考如何让城市和农村的居民都公平地享受公共服务。第二,公共服务的标准化进程应该明晰和加快。人们在享受基本公共服务,比如义务教育的时候其实有很多附加费用,怎么消除这种现象?第三,让社会困难群体享受到更充足的公共产品(服务)。一个社会发展得好不好,不是看富翁有多少,而是看这个社会对困难群体的关注有多少。应该在政府的政策主导下,鼓励和发动更多的社会团队、机构、或者一些人来专门对应地帮扶他们。社会的发展也不是看“精英”增加了多少,而是看困难群体在这个社会中都得到了什么最基本的生存保障。这些工作都是应该由政府主导来做的。(记者 何江宁)

第五篇: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要点

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要点

1、“十二五”发展所处和“两个时期”

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二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2、“十二五”规划的重要性

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十一五”成绩概括(三句话)

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

4、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和国际国内形势

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5、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一个坚持、四个更加)

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6、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五个坚持”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7、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8、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主要工作任务(“五个要”)

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9、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的“11字”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10、全党必须增强的“五个意识”

全党必须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大力发扬真抓实干精神,把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看得比泰山还重,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以党同人民更加坚强的团结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扎扎实实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下载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要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要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要点

    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 总体看来这次会议公报和建议突出三个重点、一个亮点、三个新提法。 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前......

    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新变化新特点做出战略判断: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时......

    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时间地点: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会议精神:大会集中讨论审议“十二五”规划建议。 1、“十二五”发展所处和“两个时期”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

    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专题

    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专题 2010-10-28 ★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要点 ★五中全会公报解读 ★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要点 五中全会提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全会综合......

    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要点(5篇)

    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要点 1、“十二五”发展所处的“两个时期” 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二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2、“十二五”规划的......

    学习心得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要点

    学习心得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要点 2010-10-23 08:51:49 阅读409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在提出要以科......

    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高桥乡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高桥乡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 高政办发[2010] 号 各村委会,各企事业单位,学校: : 经乡政府研究同意,现将《高桥乡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

    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是什么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在提出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的同时明确提出,制定“十二五”规划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这是“十二五”规划建议的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