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环境保护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国家能源局
环境保护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国家能源局
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质发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
环发〔2008〕8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厅)和发展改革委,解放军环境保护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
自2006年6月原国家环保总局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关于加强生物质发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环发〔2006〕82号)以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通知精神,不断加强生物质发电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随着相关政策的不断调整与完善,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生物质发电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现对有关内容调整如下:
一、根据《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可再生能源发电有关管理规定》和《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生物质发电项目主要为农林生物质直接燃烧和气化发电、生活垃圾(含污泥)焚烧发电和垃圾填埋气发电及沼气发电项目。
二、根据《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城市生活垃圾(含污泥)发电应当符合以下条件:垃圾焚烧炉建设及其运行符合国家或行业有关标准或规范;使用的垃圾数量及品质必须有保证。
现阶段,采用流化床焚烧炉处理生活垃圾作为生物质发电项目申报的,其掺烧常规燃料质量应控制在入炉总质量的20%以下。其他新建的生物质发电项目原则上不得掺烧常规燃料。国家鼓励对常规火电项目进行掺烧生物质的技术改造,当生物质掺烧量按照质量换算低于80%时,应按照常规火电项目进行管理。
三、建设生物质发电项目应充分结合当地特点和优势,合理规划和布局,防止盲目布点。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要以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及环境卫生专项规划(或城市生活垃圾集中处置规划等)为基础,确定合理的布局及建设规模;秸秆发电项目原则上应布置在农作物相对集中地区,要充分考虑秸秆产量和合理的运输范围;林木生物质发电项目原则上布置在重点林区;垃圾填埋气发电项目厂址应与垃圾填埋场统筹规划;沼气发电项目要与大型畜禽养殖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工业企业的废水处理工程配套建设。在采暖地区县级城镇周围建设的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应尽量结合城镇集中供热,建设生物质热电联产工程。
四、生物质发电项目必须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除生活垃圾填埋气发电及沼气发电项目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外,其他生物质发电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生物质发电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报项目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在审批完成后三个月内,将审批文件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五、在生物质发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及审批工作中,应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具体技术要点详见附件):
(一)切实做好生物质发电项目的选址和论证工作。根据区域总体规划、有关专项规划及生物质资源分布特点,深入论证生物质发电项目选址的可行性。一般不得在城市建成区新建生物质发电项目。
(二)做好污染预防、厂址周边环境保护和规划控制工作,应根据污染物排放情况,明确合理的防护距离要求,作为规划控制的依据,防止对周围环境敏感保护目标的不利影响。
(三)结合生物质发电项目的发展现状,明确严格的污染物治理措施,确保污染物排放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引进国外设备的,污染物排放限值应不低于引进国同类设备的排放限值。
(四)采用农林生物质、生活垃圾等作为原燃料的生物质发电项目,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必须考虑原燃料收集、运输、贮存环节的环境影响。
(五)加强环境风险防范工作,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必须考虑风险事故情况下的环境影响,督促企业落实风险防范应急预案,杜绝污染事故发生。
(六)依法做好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附件:生物质发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查的技术要点
环境保护部 发展改革委 能源局
二○○八年九月四日
主题词:环保 生物质发电 环评 通知
附件:
生物质发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查的技术要点
一、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类项目
1、厂址选择
按照原建设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部《关于印发〈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通知》(建城〔2000〕120号)的要求,垃圾焚烧发电适用于进炉垃圾平均低位热值高于5000千焦/千克、卫生填埋场地缺乏和经济发达的地区。
选址必须符合所在城市的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及环境卫生专项规划(或城市生活垃圾集中处置规划等);应符合《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
(GB50337-2003)》、《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工程技术规范(CJJ90-2002)》对选址的要求。
除国家及地方法规、标准、政策禁止污染类项目选址的区域外,以下区域一般不得新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类项目:
(1)城市建成区;
(2)环境质量不能达到要求且无有效削减措施的区域;
(3)可能造成敏感区环境保护目标不能达到相应标准要求的区域。
2、技术和装备
焚烧设备应符合《当前国家鼓励发展的环保产业设备(产品目录)》(2007年修订)关于固体废物焚烧设备的主要指标及技术要求。
(1)除采用流化床焚烧炉处理生活垃圾的发电项目,其掺烧常规燃料质量应控制在入炉总量的20%以下外,采用其他焚烧炉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不得掺烧煤炭。必须配备垃圾与原煤给料记录装置。
(2)采用国外先进成熟技术和装备的,要同步引进配套的环保技术,在满足我国排放标准前提下,其污染物排放限值应达到引进设备配套污染控制设施的设计、运行值要求。
(3)有工业热负荷及采暖热负荷的城市或地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应优先
选用供热机组,以提高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
3、污染物控制
(1)燃烧设备须达到《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2001)规定的“焚烧炉技术要求”;采取有效污染控制措施,确保烟气中的SO2、NOX、HCl等酸性气体及其它常规烟气污染物达到《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2001)表3“焚烧炉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要求;对二噁英排放浓度应参照执行欧盟标准(现阶段为0.1TEQng/m3);在大城市或对氮氧化物有特殊控制要求的地区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应加装必要的脱硝装置,其他地区须预留脱除氮氧化物空间;安装烟气自动连续监测装置;须对二噁英的辅助判别措施提出要求,对炉内燃烧温度、CO、含氧量等实施监测,并与地方环保部门联网,对活性炭施用量实施计量。
(2)酸碱废水、冷却水排污水及其它工业废水处理处置措施应合理可行;垃圾渗滤液处理应优先考虑回喷,不能回喷的应保证排水达到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排放标准要求,应设置足够容积的垃圾渗滤液事故收集池;产生的污泥或浓缩液应在厂内自行焚烧处理、不得外运处置。
(3)焚烧炉渣与除尘设备收集的焚烧飞灰应分别收集、贮存、运输和处置。焚烧炉渣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工程应设置相应的磁选设备,对金属进行分离回收,然后进行综合利用,或按《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9-2001)要求进行贮存、处置;焚烧飞灰属危险废物,应按《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2001)进行贮存、处置;积极鼓励焚烧飞灰的综合利用,但所用技术应确保二噁英的完全破坏和重金属的有效固定、在产品的生产过程和使用过程中不会造成二次污染。《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7)实施后,焚烧炉渣和飞灰的处置也可按新标准执行。
(4)恶臭防治措施:垃圾卸料、垃圾输送系统及垃圾贮存池等采用密闭设计,垃圾贮存池和垃圾输送系统采用负压运行方式,垃圾渗滤液处理构筑物须加盖密封处理。在非正常工况下,须采取有效的除臭措施。
4、垃圾的收集、运输和贮存
鼓励倡导垃圾源头分类收集、或分区收集,垃圾中转站产生的渗滤液不宜进入垃圾焚烧厂,以提高进厂垃圾热值;垃圾运输路线应合理,运输车须密闭且有防止垃圾渗滤液的滴漏措施,应采用符合《当前国家鼓励发展的环保产业设备(产品目录)》(2007年修订)主要指标及技术要求的后装压缩式垃圾运输车;对垃圾贮存坑和事故收集池底部及四壁采取防止垃圾渗滤液渗漏的措施;采取有效防止恶臭污染物外逸的措施。危险废物不得进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处理。
5、环境风险
环境影响报告书须设置环境风险影响评价专章,重点考虑二噁英和恶臭污染物的影响。事故及风险评价标准参照人体每日可耐受摄入量4pgTEQ/kg执行,经呼吸进入人体的允许摄入量按每日可耐受摄入量10%执行。根据计算结果给出可能影响的范围,并制定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杜绝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
6、环境防护距离
根据正常工况下产生恶臭污染物(氨、硫化氢、甲硫醇、臭气等)无组织排放源强计算的结果并适当考虑环境风险评价结论,提出合理的环境防护距离,作为项目与周围居民区以及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的控制间距,作为规划控制的依据。新改扩建项目环境防护距离不得小于300米。
7、污染物总量控制
工程新增的污染物排放量,须提出区域平衡方案,明确总量指标来源,实现 “增产减污”。
8、公众参与
须严格按照原国家环保总局颁发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开展工作。公众参与的对象应包括受影响的公众代表、专家、技术人员、基层政府组织及相关受益公众的代表。应增加公众参与的透明度,适当组织座谈会、交流会使公众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应对公众意见进行归纳分析,对持不同意见的公众进行及时的沟通,反馈建设单位提出改进意见,最终对公众意见的采纳与否提出意见。对于环境敏感、争议较大的项目,地方各级政府要负责做好公众的解释工作,必要时召开听证会。
9、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影响预测
除环境影响评价导则的相关要求外,还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现状监测:根据排放标准合理确定监测因子。在垃圾焚烧电厂试运行前,需在厂址全年主导风向下风向最近敏感点及污染物最大落地浓度点附近各设1个监测点进行大气中二噁英监测;在厂址区域主导风向的上、下风向各设1个土壤中二噁英监测点,下风向推荐选择在污染物浓度最大落地带附近的种植土壤。
(2)影响预测:在国家尚未制定二噁英环境质量标准前,对二噁英环境质量影响的评价参照日本年均浓度标准(0.6pgTEQ/m3)评价。加强恶臭污染物环境影响预测,根据导则要求采用长期气象条件,逐次、逐日进行计算,按有关环境评价标准给出最大达标距离,具备条件的也可按照同类工艺与规模的垃圾电厂的臭气浓度调查、监测类比来确定。
(3)日常监测:在垃圾焚烧电厂投运后,每年至少要对烟气排放及上述现状监测布点处进行一次大气及土壤中二噁英监测,以便及时了解掌握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及其周围环境二噁英的情况。
10、用水
垃圾发电项目用水要符合国家用水政策。鼓励用城市污水处理厂中水,北方缺水地区限制取用地表水、严禁使用地下水。
二、农林生物质直接燃烧和气化发电类项目
1、农林生物质的范围
农林生物质的种类包括农作物的秸秆、壳、根,木屑、树枝、树皮、边角木料,甘蔗渣等。
2、厂址选择
(1)应符合当地农林生物质直接燃烧和气化发电类项目发展规划,充分考虑当地生物质资源分布情况和合理运输半径。
(2)厂址用地应符合当地城市发展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符合国家土地政策;城市建成区、环境质量不能达到要求且无有效削减措施的或者可能造成敏感区环境保护目标不能达到相应标准要求的区域,不得新建农林生物质直接燃烧和气化发电项目。
3、技术和装备
(1)生物质焚烧锅炉应以农林生物质为燃料,不得违规掺烧煤、矸石或其它矿物燃料。
(2)采用国外成熟技术和装备,要同步引进配套的环保技术和污染控制设施。在满足我国排放标准前提下,其污染物排放限值应达到引进设备配套污染控制设施的设计运行值要求。
秸秆直燃发电项目应避免重复建设,尽量选择高参数机组,原则上项目建设规模应不小于12MW。
4、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1)烟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单台出力65t/h以上采用甘蔗渣、锯末、树皮等生物质燃料的发电锅炉,参照《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03)规定的资源综合利用火力发电锅炉的污染物控制要求执行。
单台出力65t/h及以下采用甘蔗渣、锯末、树皮等生物质燃料的发电锅炉,参照《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中燃煤锅炉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执行。
有地方排放标准且严于国家标准的,执行地方排放标准。
引进国外燃烧设备的项目,在满足我国排放标准前提下,其污染物排放限值应达到引进设备配套污染控制设施的设计运行值要求。
(2)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
根据生物质发电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空气功能区划,其产生的恶臭污染物(氨、硫化氢、甲硫醇、臭气)浓度的厂界排放限值,分别按照《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5-93)表1相应级别的指标执行,如环境空气二类区,生物质发电项目的恶臭污染物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5-93)二级标准限值。
掺烧常规燃料(如煤炭),其煤堆场煤尘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其单位法定周界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值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非甲烷总烃厂界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5、污染物控制
采取的烟气治理措施,能确保烟尘等污染物达到国家排放标准;采用有利于减少NOX产生的低氮燃烧技术,并预留脱氮装置空间;配备贮灰渣装置或设施,配套灰渣综合利用设施,做到灰渣全部综合利用。
6、恶臭防护距离
按照其恶臭污染物(氨、硫化氢、甲硫醇、臭气等)无组织排放源强确定合理的防护距离。
7、原料的来源、收集、运输和贮存
落实稳定的农林生物质来源,配套合理的秸秆收集、运输、贮存、调度和管理体系;原料场须采取可行的二次污染防治措施。
8、用水
农林生物质直接燃烧和气化发电项目用水是否符合国家用水政策。鼓励用城市污水处理厂中水,北方缺水地区限制取用地表水、严禁使用地下水。
9、环境风险
设置环境风险影响评价专章,根据项目特点及环境特点,制定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及防范应急预案,杜绝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
三、垃圾填埋气发电及沼气发电类项目
1、厂址选择
用地符合当地城市发展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符合国家土地政策。垃圾填埋气发电厂址应与垃圾填埋场统筹规划。
2、技术和装备
鼓励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熟技术和设备。采用国外先进成熟技术和装备的,应同步引进配套的环保技术和污染控制设施,在满足我国排放标准前提下,其污染物排放限值应达到引进设备配套污染控制措施的设计运行值要求。
3、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1)烟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单台出力65t/h以上的发电锅炉,参照《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03)规定的燃气轮机组的污染物控制要求执行。
单台出力65t/h及以下的发电锅炉,参照《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中燃气锅炉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执行。
有地方排放标准且严于国家标准的,执行地方排放标准。
引进国外燃烧设备的项目,在满足我国排放标准前提下,其污染物排放限值应达到引进设备配套污染控制设施的设计运行值要求。
(2)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
根据生物质发电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空气功能区划,其产生的恶臭污染物(氨、硫化氢、甲硫醇、臭气)浓度的厂界排放限值,分别按照《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5-93)表1相应级别的指标执行,如环境空气二类区,生物质发电项目的恶臭污染物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5-93)二级标准限值。
非甲烷总烃厂界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4、污染物控制
采取的垃圾填埋气和沼气预处理及烟气治理措施,要确保烟尘等污染物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燃烧系统应采用有利于减少NOX产生的低氮燃烧技术,并预留脱氮装置空间。
5、恶臭防护距离
按照其恶臭污染物(氨、硫化氢、甲硫醇、臭气等)无组织排放源强确定合理的防护距离。
6、环境风险
应设置环境风险影响及对策章节,并根据项目特点及环境特点,制定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及防范应急预案,杜绝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
7、用水
此类项目用水须符合国家用水政策。鼓励用城市污水处理厂中水,北方缺水地区限制取用地表水、严禁使用地下水。
第二篇: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生
【发布单位】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 【发布文号】环发〔2008〕82号 【发布日期】2008-09-04 【生效日期】2008-09-0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环境保护部
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质发电项目环境影响
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
(环发〔2008〕8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厅)和发展改革委,解放军环境保护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
自2006年6月原国家环保总局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关于加强生物质发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环发〔2006〕82号)以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通知精神,不断加强生物质发电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随着相关政策的不断调整与完善,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生物质发电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现对有关内容调整如下:
一、根据《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可再生能源发电有关管理规定》和《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生物质发电项目主要为农林生物质直接燃烧和气化发电、生活垃圾(含污泥)焚烧发电和垃圾填埋气发电及沼气发电项目。
二、根据《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城市生活垃圾(含污泥)发电应当符合以下条件:垃圾焚烧炉建设及其运行符合国家或行业有关标准或规范;使用的垃圾数量及品质必须有保证。
现阶段,采用流化床焚烧炉处理生活垃圾作为生物质发电项目申报的,其掺烧常规燃料质量应控制在入炉总质量的20%以下。其他新建的生物质发电项目原则上不得掺烧常规燃料。国家鼓励对常规火电项目进行掺烧生物质的技术改造,当生物质掺烧量按照质量换算低于80%时,应按照常规火电项目进行管理。
三、建设生物质发电项目应充分结合当地特点和优势,合理规划和布局,防止盲目布点。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要以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及环境卫生专项规划(或城市生活垃圾集中处置规划等)为基础,确定合理的布局及建设规模;秸秆发电项目原则上应布置在农作物相对集中地区,要充分考虑秸秆产量和合理的运输范围;林木生物质发电项目原则上布置在重点林区;垃圾填埋气发电项目厂址应与垃圾填埋场统筹规划;沼气发电项目要与大型畜禽养殖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工业企业的废水处理工程配套建设。在采暖地区县级城镇周围建设的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应尽量结合城镇集中供热,建设生物质热电联产工程。
四、生物质发电项目必须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除生活垃圾填埋气发电及沼气发电项目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外,其他生物质发电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生物质发电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报项目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在审批完成后三个月内,将审批文件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五、在生物质发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及审批工作中,应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具体技术要点详见附件):
(一)切实做好生物质发电项目的选址和论证工作。根据区域总体规划、有关专项规划及生物质资源分布特点,深入论证生物质发电项目选址的可行性。一般不得在城市建成区新建生物质发电项目。
(二)做好污染预防、厂址周边环境保护和规划控制工作,应根据污染物排放情况,明确合理的防护距离要求,作为规划控制的依据,防止对周围环境敏感保护目标的不利影响。
(三)结合生物质发电项目的发展现状,明确严格的污染物治理措施,确保污染物排放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引进国外设备的,污染物排放限值应不低于引进国同类设备的排放限值。
(四)采用农林生物质、生活垃圾等作为原燃料的生物质发电项目,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必须考虑原燃料收集、运输、贮存环节的环境影响。
(五)加强环境风险防范工作,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必须考虑风险事故情况下的环境影响,督促企业落实风险防范应急预案,杜绝污染事故发生。
(六)依法做好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附件:生物质发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查的技术要点
环境保护部 发展改革委 能源局
二○○八年九月四日
附件:生物质发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查的技术要点
一、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类项目
1、厂址选择
按照原建设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部《关于印发〈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通知》(建城〔2000〕120号)的要求,垃圾焚烧发电适用于进炉垃圾平均低位热值高于5000千焦/千克、卫生填埋场地缺乏和经济发达的地区。
选址必须符合所在城市的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及环境卫生专项规划(或城市生活垃圾集中处置规划等);应符合《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2003)》、《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工程技术规范(CJJ90-2002)》对选址的要求。
除国家及地方法规、标准、政策禁止污染类项目选址的区域外,以下区域一般不得新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类项目:
(1)城市建成区;
(2)环境质量不能达到要求且无有效削减措施的区域;
(3)可能造成敏感区环境保护目标不能达到相应标准要求的区域。
2、技术和装备
焚烧设备应符合《当前国家鼓励发展的环保产业设备(产品目录)》(2007年修订)关于固体废物焚烧设备的主要指标及技术要求。
(1)除采用流化床焚烧炉处理生活垃圾的发电项目,其掺烧常规燃料质量应控制在入炉总量的20%以下外,采用其他焚烧炉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不得掺烧煤炭。必须配备垃圾与原煤给料记录装置。
(2)采用国外先进成熟技术和装备的,要同步引进配套的环保技术,在满足我国排放标准前提下,其污染物排放限值应达到引进设备配套污染控制设施的设计、运行值要求。
(3)有工业热负荷及采暖热负荷的城市或地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应优先选用供热机组,以提高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
3、污染物控制
(1)燃烧设备须达到《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2001)规定的“焚烧炉技术要求”;采取有效污染控制措施,确保烟气中的SO2、NOX、HCl等酸性气体及其它常规烟气污染物达到《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2001)表3“焚烧炉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要求;对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
发改能源[2011]2916号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煤炭产业升级中央
预算内投资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江西、山东、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西、重庆、四川、云南、贵州、陕西、甘肃、宁夏、新疆、青海(区、市)发展改革委、煤炭行业管理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司法部直属煤矿管理局,神华集团公司、中煤能源集团公司:
为加强煤炭产业升级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管理,提高中央预算内投资使用效益,促进煤炭产业升级,优化煤炭产业结构,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和《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和贴息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31号)等有关规定,我们制定了《煤炭产业升级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你们,请按照执行。
附件:《煤炭产业升级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九日
主题词:煤炭 产业升级 管理 办法 通知 抄送:财政部 附:
煤炭产业升级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煤炭产业升级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管理,提高中央预算内投资使用效益,促进煤炭产业升级,优化煤炭产业结构,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和《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和贴息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31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以投资补助或贷款利息补贴方式使用中央预算内投资(包括长期建设国债投资)的煤矿、选煤厂升级改造项目。
第三条 煤炭产业升级项目的资金筹集,以项目单位自有资金、银行贷款为主,国家视情况给予必要的投资补助或贷款利息补贴。
第四条 中央预算内投资优先支持被兼并重组和资源整合煤矿项目的采掘和洗选机械化改造、薄煤层和急倾斜煤层机械化改造以及煤矸石充填开采、煤炭地下气化项目等。
第五条 煤炭产业升级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按统一申报,集中安排。煤炭产业升级项目贷款利息补贴标准一般不超过项目建设期当期的银行贷款利息,投资补助比例根据中央预算内投资规模及项目具体情况确定。
第六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省级发展改革委负责煤炭产业升级项目的监督管理,煤炭行业管理、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参与相关工作。
第二章 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的申报、审核与批复
第七条 省级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制本地区煤炭产业升级规划,抄报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划需要修改调整的,应将修改调整情况及时抄报国家发展改革委。省级煤炭产业升级规划的规划期一般为3~5年,并与其他相关专项规划衔接。
计划单列企业和中央管理企业可编制本企业煤炭产业升级规划,经商项目所在地省级发展改革委后报国家发展改革委。
第八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统筹各地区煤炭资源及煤炭产业升级改造项目情况,商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研究确定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原则,包括支持范围、支持重点、资金安排方式和标准等,发布煤炭产业升级改造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申报公告或通知。
第九条 省级发展改革委商煤炭行业管理部门,按照公告或通知要求,组织本地区煤炭企业编制煤炭产业升级改造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应由地方投资主管部门核准或备案的煤矿(选煤厂、煤矸石充填、煤炭地下气化等示范类)项目,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应附核准或备案文件。
第十条 煤炭产业升级项目资金申请报告以煤矿或选煤厂为单位,内容包括:
(一)项目申报单位基本情况和财务状况;
(二)项目基本情况,包括项目现状、改造内容、技术工艺、总投资及资金来源、各项建设条件落实情况等;
(三)项目升级技术方案,包括升级必要性、升级技术路线选择、升级技术方案描述等;
(四)实施计划及预期效果;
(五)申请投资补助或贷款利息补贴资金的主要原因和政策依据;
(六)项目招标内容(适用于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或贷款利息补贴500万元及以上的投资项目);
(七)国家发展改革委要求提供的其他内容。
第十一条 煤炭产业升级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应当附以下材料:
(一)项目核准或备案文件;
(二)城市规划部门出具的规划选址意见(适用于城市规划区内的投资项目);
(三)国土资源部门出具的项目用地预审意见(无新增用地的项目除外,但需附说明);
(四)环保部门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意见(无新增规模的项目除外,但需附说明);
(五)申请中央预算内贷款利息补贴资金的煤炭产业升级项目,应附项目单位与有关金融机构签订的贷款协议或合同;
(六)项目单位对资金申请报告和附属材料真实性负责的声明;
(七)国家发展改革委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凡已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的投资项目,单独报送资金申请报告时,可不再附送本条规定的第一、二、三、四项材料;
凡已经省级发展改革委核准的投资项目,报送资金申请报告时,可不再附送本条规定的第二、三、四项材料。
第十二条 省级发展改革委对企业上报的产业升级改造项目资金申请报告进行初审后,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并对审查结果和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计划单列企业和中央管理企业可直接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报送煤炭产业升级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并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对申报材料不齐备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应通知申报单位在要求的时限内补充相关材料。
省级发展改革委、计划单列企业和中央管理企业统称申报单位。
第十三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对煤炭产业升级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申报材料进行审查,主要审查以下内容:
(一)符合煤矿(洗煤厂)建设项目管理有关要求;
(二)符合煤炭产业升级项目中央预算内资金的使用方向和安排原则;
(三)提交的相关文件齐备、有效;
(四)项目的升级改造条件基本落实;
(五)符合有关公告或通知要求;
(六)符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要求的其他条件。
第十四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审查资金申请报告时,可根据需要委托中介机构或组织专家进行评估。受委托的机构和专家应与项目无经济利益关系,遵照“公平、公正、客观”的原则独立地开展评估工作,依照法律法规及有关规程、规范和标准,提出评审意见。
第十五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煤炭产业升级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规模、项目建设总规模、安排原则并参考有关评估(评审)结果,对同意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的煤炭产业升级项目资金申请报告作出批复,确定投资补助或贷款利息补贴金额。
资金申请报告的批复文件是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或贷款利息补贴计划的重要依据。批复文件可单独办理,也可集中办理。
第三章
投资计划的申报与下达
第十六条
申报单位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的资金申请报告上报项目投资计划。
第十七条 申请贷款利息补贴项目投资计划必须附送银行贷款到位证明,并重点说明项目建设进度和企业自有资金到位情况。
第十八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资金申请报告的批复文件、项目建设进度和项目建设资金到位等情况,可一次或分次下达投资计划。
国家发展改革委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将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申请报告批复同时下达。
第四章 项目实施管理 第十九条 项目单位是煤炭产业升级项目实施主体和责任主体,应按照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项目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项目单位要配合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做好对国家投资补助或贷款利息补贴资金使用的稽察、检查和审计工作。
第二十条 省级发展改革委根据国家对项目申报材料的批复文件和项目核准或备案文件,会同有关部门对本地区项目实施情况、国家投资补助或贷款利息补贴资金的使用情况等进行监管。
计划单列企业和中央管理企业要对本企业内使用投资补助或贷款利息补贴资金的煤炭产业升级项目加强监管,积极配合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做好监督检查,保证项目按要求顺利实施,保证投资补助或贷款利息补贴资金的使用符合有关规定。省级发展改革委可根据具体情况要求项目单位编制项目实施方案。
第二十一条 煤炭产业升级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不得擅自改变主要建设内容和建设标准。
煤炭产业升级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要专款专用,不得转移、侵占或者挪用。
第二十二条 使用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或贷款利息补贴资金500万元及以上的项目,要严格按照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的项目资金申请报告中的招标内容和有关招标投标的法律法规开展招标工作。
第二十三条 项目建设单位要组织制定并督促落实好煤炭产业升级改造项目各项安全技术措施,加强对施工的监督管理,做 7 好现场安全管理工作,不得随意压减工期,不得盲目赶超进度,确保工程质量。
第二十四条 煤炭产业升级项目实行定期报告制度。项目单位应当每季度向省级发展改革委报告项目进展情况。省级发展改革委应当在每季度末以正式文件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提交项目进展情况报告,主要包括项目进度情况、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和处理意见等。计划单列企业和中央管理企业可直接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报送本企业项目进展情况。
第二十五条 煤炭产业升级项目不能按计划完成的,项目单位应及时报告情况,说明原因,提出加快完成计划的措施。项目因不可抗力等因素不能按计划完成的,项目单位应当向申报单位提出调整建议,申报单位会同有关部门对项目单位提出的调整建议进行审查后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视项目具体情况作出调整批复。
第二十六条 煤炭产业升级项目完成后,由省级发展改革委会同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组织竣工验收。项目单位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妥善保管项目有关档案和验收材料。
第二十七条 计划单列企业和中央管理企业要对本企业内使用投资补助或贷款利息补贴资金的项目加强监管,保证项目能够按照国家的要求顺利建设实施,防止项目单位转移、侵占或者挪用投资补助或贷款利息补贴资金。
第二十八条 煤炭产业升级项目完成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对重点煤炭产业升级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总结,或委托中介机构进行后评估。
第五章 监督检查和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按照有关规定对煤炭产业升级项目进行稽察。省级发展改革部门、煤炭行业管理、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依据职能分工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条 项目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可以责令其限期整改,核减、停止或收回拨付投资补助或贷款利息补贴资金;根据管理权限,建议有关部门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依规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申报前项目已实施完成,但仍申请投资补助或贷款利息补贴资金的;
(二)项目不符合国家煤炭产业政策但提供虚假情况的;
(三)提供虚假银行贷款合同的;
(四)违反程序未按要求完成项目前期工作的;
(五)转移、侵占或者挪用投资补助或贷款利息补贴资金的;
(六)擅自改变主要建设内容和建设标准的;
(七)无正当理由未及时建设或竣工完成的;
(八)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的行为。第三十一条 申报单位及有关部门指令或授意项目单位提供虚假情况、骗取中央预算内投资的,对项目单位的资金申请报告审查不严、造成投资补助或贷款利息补贴资金损失的,对单位直 9 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依规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申报单位在无特殊情况下,不按时提交上项目进展情况报告的,国家发展改革委不受理其本报送的申报材料。
第三十二条 有关中介机构未按煤炭产业升级项目评审原则公平、公正、客观评估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可视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取消其承担煤炭产业升级项目咨询评估任务的资格。
第三十三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其限期整改,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依规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规定的程序和原则批准资金申报材料和下达投资计划的;
(二)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索贿受贿的;
(三)其他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解释。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关于商品房明码标价检查查出问题处理意见的函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副省级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发展改革 委,物价局:
为确保《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规定》及相关地方实施细则得到有效执行,经研究,现就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明确如下:
一、对于不标明价格的,如未在交易场所醒目位置实行一套一标和未一次性公开全部销售房源等,根据未实行一套一标的在售房源实际套数或未公开的在售房源实际套数,按每套5000元罚款处罚。
二、对于不按规定的内容和方式明码标价的,区别情况实施处罚:对于未按规定内容实行一套一标的,如未标每套在售商品房的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单价和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层高等核心因素,根据未按规定内容实行一套一标的在售房源实际套数,按每套3000元罚款处罚;对于未按规定标示商品房价格相关因素的,如土地使用年限、容积率、绿化率、车位配比率、代收代办收费和物业费等,以房地产开发项目为处罚单位,按每个项目处以5000元的罚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三、对于标示已售房源价格但未如实标示实际成交价格的,按照《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第六条第(一)项或第(三)项规定,对每个项目处以50万元的罚款。以上意见,请参照执行。
二O一一年六月八日
第五篇:财政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财政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的通知
财建[2009]21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发展改革委(经委、经贸委、经信委、工信委、工信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发展改革委
: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和《国务院关于
进一步加强节油节电工作的通知》(国发[2008]23号),经国务院同意,财政
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采取财政补贴方式,加快
高效节能产品的推广,一方面有效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另一方面提高终端
用能产品能源效率。为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我们制定了《高效节能产品推广财政
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各地要充分认识开展“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统一思想,加强
领导,协同配合,扎实工作,大力宣传,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确保“节能产品惠
民工程”顺利实施。
附件:高效节能产品推广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二〇〇九年五月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