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维昊《西游记》读后感:在困难中成就未来

时间:2019-05-13 03:39: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潘维昊《西游记》读后感:在困难中成就未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潘维昊《西游记》读后感:在困难中成就未来》。

第一篇:潘维昊《西游记》读后感:在困难中成就未来

在挫折中成就未来

-----《西游记》读后感

潘维昊

这两个月,我阅读了《西游记》这本书,书中的故事情节生动,奇幻,曲折,显示了作者丰富、大胆的艺术想象力。《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它说明了中国古代具有强盛的历史文化,也歌颂了当时人民不畏艰险,勇于反抗的革命精神。

孙悟空,猪八戒是我认为刻画得成功的人物,孙悟空的乐观,机智,勇敢,坚定,神通广大。猪八戒的贪婪,好色,懒惰,愚笨等特点活灵活现。书中人物既有浓厚的神奇色彩,又有强实的观实感,是神性、人性、物性三者的有机结合,这是《西游记》人物的突出特点。

从孙悟空出生到大闹天宫这一段写得极为生动,更能体现出孙悟空不畏不惧的精神。在困难面前他从不放弃,我记忆犹新的是孙悟空被小圣二郎抓住了,任凭火烧,雷劈、火炼、在生命垂危的时刻孙悟空临危不惧,结果生命坚持下来,因为他有必胜的信念支撑着他。我们在生活中,在困难、挫折面前是不是也应该具备孙悟空的精神呢?是的,我们在生活中缺少的就是这种品质,有了这种品质,我们生活中还会有什么困难呢?猪八戒这个人好吃懒惰,好色,愚笨猪八戒的取经决心不强,有时候,还会因为猪八戒造成师徒四人的误解,就像三打白骨精的那一次,如

果八戒不多嘴的话孙悟空也不至于被赶走,还造成了师徒四人的争论,八戒总是遇到困难就唉声叹气,想打回马枪,说明了八戒取经决心不强,然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能像八戒那样,要做一个积极向上的人,有作为的人。

而沙僧这个人就与猪八戒不一样了,因为他忠诚,他取经的决心很强。我记忆犹新的是在火战红孩儿的时候,在困难的面前,八戒都说了:“走吧走吧,取什么经,你回你的流沙河,我回我的高老庄!”但沙僧却明白自己是受菩萨指点来取经的,她说宁死也要到西天去,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沙和尚的决心。

唐僧这个人仁慈,但又是仁慈过度,就显露出了他懦弱、胆小的样子,有事他看不清真面目,往往把妖怪当作好人,容易被妖怪迷惑,这就成为了妖怪捉唐僧的大好时机,不过唐僧是一个具有特别强的取经决心的人,他坚持不懈,最后终于到了西天,取得了真经,造福了东土,告诉我们要勇敢向前,积极面对人生,积极走好人生之路!

师徒四人的取经之路是充满磨难与挫折的,尽管有这么“拦路虎”“绊脚石”在前方,可师徒四人从来没有低过头,从来都没有放弃过。他们那样坚强,那样拼搏,那我们的生活不也是如此吗?我暗暗下定决心生活中也要向师徒四人取经那样,勇敢的向前走去,持之以恒,一直走向成功的顶峰!

第二篇:知难而进—在困难中成长(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

知难而进

——在困难中成长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来说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进行的斗争。”这句话曾经鼓舞了多少青少年为革命事业奉献一生。

最近,我读了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让我感受到了坚强的保尔面对悲惨的人生,仍对生命的执着,对生活的渴求和对革命胜利的必胜信念。

保尔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家庭,在革命期间他投入其中,历经了数以万计的挫折,失去亲朋好友的悲痛,接着是双目失明的痛楚,最终是身体的瘫痪。

是什么巨大的力量唤醒了他,使他仍然忘我地工作?那就是比钢铁还要坚硬的意志,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他,虽然残废了,但他的生命是永恒的。只有经历无数的磨练才会有精彩完美的人生。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过:生命可以燃烧也可以腐朽,我要将我的生命燃烧直至灰烬。历史上不也有过无数这样生活的强者,没因身残而对生命失去希望而是奋发自学成才的人吗?

对于未来我们无法预知,但无论是平坦还是坎坷,我都会毫不犹豫地战胜,因为保尔告诉我:经历磨练的人会更加坚强。

第三篇:原创]大纵深作战在未来战争中的全维突破

原创]大纵深作战在未来战争中的全维突破

宋宇 2007-9-19 22:15:48 前沿战略论坛

大纵深作战理论是图哈切夫斯基提出的超时代的军事思想,即以杀伤性兵器同时压制敌整个防御纵深,在选定方向上突破敌战术防御地幅,尔后将扩张战果的快速集群投入交战,在可能的情况下以空降兵实施空降,迅速将战术胜利发展成为战役胜利,以尽快达成预定目的。按照大纵深战役理论,大纵深战役过程中的战斗行动如下实施:步兵、炮兵、坦克和航空兵密切协同,对敌人防御的战术地幅的全纵深实施突然袭击,以突破战术防御地幅(10—15公里)。然后,向打开的缺口投入坦克、摩托化步兵、骑兵组成的快速集群,在航空兵和在敌人战役后方空降的空降兵的支援下,将战术胜利发展为战役胜利,直至彻底粉碎敌军集团,夺取有利于实施下一次战役的地区。“二战”期间,苏联红军对德国法西斯的战略防御实施了大纵深作战,取得极大成功。对此,索科洛夫斯基元帅在《军事战略》(1962年出版)一书中写道:“军事行动的基本类型是战略进攻。利用战略进攻突破敌人的防线,粉碎敌人的基本兵力,夺取敌人的重要地区和行政中心。为了实施突破,在狭窄的地段上集中了大量的炮兵、航空兵、坦克兵和步兵。在军队进攻之前,实施猛烈的炮火准备和航空火力准备。然后在炮兵以逐次集中射击或徐进弹幕射击的不断支援下,以及在航空兵强击行动的不断支援下,步兵师和坦克一起发起冲击。突破战术防御之后,强大的坦克集团即进入交战,向大纵深发展进攻。为了分割、合围和歼灭敌人的战役和战略集团,曾广泛地实施了大规模的进攻战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军的战略进攻发展到了最高的水平,它摧毁了德国的战略防御。”

大纵深作战游戏《冲突世界》景象。——老参谋注

大纵深作战的实质是远距离大规模机动作战。在战争中对敌实施纵深打击,古已有之。比如,公元前334——前32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亲率远征军东侵,驰骋万里,先后攻破了小亚细亚、腓尼基、叙利亚、阿拉伯、埃及和安息、大夏,最后横扫了印度西部地区,完成了4次震惊西方世界的重大战役。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各率精锐骑兵五万人,分作东西两路,深入漠北一千多里和二千多里,一举打败了匈奴,基本上解除了匈奴对西汉的军事威胁。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把远距离大规模机动作战发挥得淋漓尽致的是13世纪纵横驰骋于欧亚大陆的蒙古骑兵。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是大纵深作战的天才,他们率领的蒙古骑兵就象飓风一样,横扫整个欧亚大陆。蒙古骑兵以其强悍的攻势和持久的锐势,果敢地实施远离本土和后方基地的大纵深作战,兵锋所指,所向披靡!比如,1212年哲别袭取东京(今辽宁省辽阳),一昼夜急驰了500里。1221年春,成吉思汗听到花剌子模新继位的国王札兰丁在八鲁湾(喀布尔北约百公里)两次打败蒙古军的消息后,立即从塔里寒(阿富汗塔利甘)出发,昼夜兼程,“像闪电或急流”“犹若风扫残云,一气追上到申河(印度河)岸”,消灭了花剌子模最后一支抵抗力量。令人惊叹的是,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通过几次几千公里甚至一万公里以上的大纵深作战(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拔都远征欧洲、旭烈兀远征西亚),战争地域空间达3000多万平方公里!在远距离大规模机动作战的过程中,蒙古军队以大兵团实施大纵深+大迂回作战,把正面打击和后方包围结合起来,把陆上大纵深作战和海上大纵深作战结合起来,取得了灭金灭西夏灭南宋、占领俄罗斯波兰匈牙利、打败德意志联军穿过多瑙河直至亚得里亚海岸、威慑日本越南的辉煌战绩。蒙古军队在实施战略战役级别的大纵深+大迂回作战的同时,还能够实施微型的战术级别的纵深+迂回(穿插+迂回)作战,“蒙古军队最常用的作战方法是在轻骑兵掩护下,将部队排成许多大致平行的纵队,以很宽的一条阵线向前推进。当第一纵队遇到敌人主力时,该纵队便根据情况或者停止前进或向后稍退,其余纵队仍旧继续前进,占领敌人侧面和背后的地区。这样往往迫使敌人后退以保护其交通线,蒙古军队乘机逼近敌人并使之在后退时变得一片混乱,最后将敌人完全包围并彻底歼灭。”“除了火力和机动相结合,投射行动和冲击行动相结合,蒙古军队也强调在战术的各个级别和战斗的各个阶段的机动和变化。当主力部队同敌人交火时,部分军队通常通过正面攻击吸引敌人的注意力。当敌方指挥官随之采取正面行动时,蒙古军队主力就会对敌翼侧或背后实施决定性打击。”(T.N.杜派《世界军事历史全书》)这些宏观层面的大纵深+大迂回作战理论以及微观层面的穿插+迂回作战理论,对今天的战争仍然有着很高的实用价值。

在冷兵器时代,人们往往借助弓箭、投石机、梭镖和骑兵快速机动来实施大纵深作战;进入热兵器时代之后,大纵深作战又以飞机、坦克、大炮、战舰为其主要作战工具。富勒的装甲战理论直接影响了德国的古德里安将军,他把装甲战理论进一步发展为闪电战理论。闪电战理论最初用于波兰。1939年9月1日,德军以其6个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和4个摩托化师为主要突击力量,就象当年的蒙古骑兵一样,在一马平川的波兰西部所向披靡,迅猛击破了波军6个集团军约80万人组成的防线。德国装甲部队与空军构成的快速纵深挺进力量,将陈旧庞大的波军迅速撕裂、合围,至10月5日,波兰战役即告结束。波军6.6万人阵亡,20万人受伤,69.4万人被俘,而德军仅伤亡3万余人。闪电战以一种成功的全新的战术被铭刻到了世界军事史上。中国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指挥解放军进行大纵深作战,刘邓、陈粟、陈谢三路大军挺进中原,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彻底撕碎了国民党军的中原防御体系;特别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就象一把尖刀直插蒋管区的心脏,武汉、南京受到严重威胁。渡江之后,解放军在东起京广线西至云贵的宽大正面,对国民党军实施大纵深作战。同时按顺时针走向,从东南、中南向西南纵深包抄国民党军。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军队入朝作战。针对朝鲜境内多山、地形狭长、后勤补给跟不上以及美军装备优越的特点,中国军队没有完全照搬大纵深作战理论,而是采取了“零敲牛皮糖”的打法,积“穿插+迂回”战斗之小胜为“大纵深+大迂回”战役之大胜,第二、三、五次战役就是这样打的,最终把美军打到谈判桌上来,签定了《板门店协定》。面对武器装备处于优势的美军,中国军队以战役战术上的优势弥补了武器装备上的劣势,这证明了一个道理:战争大系统的能量耗散与补充呈现非线性特征,敌我双方整体对抗过程中,我方某个子系统的劣势可以通过另一个子系统的优势来弥补,从而保证战争能量总体聚增。

[1] [2] 下一页

“二战”结束后,人类社会进入核时代。核武器实际上也是一种热兵器,只不过它所释放的是核物理热能,比一般化学热能、物理热能的能量要大得多,从而产生了大国之间的核威慑战略。为了确保核威慑战略的实施,大纵深作战与远程核打击在战略战役层面上完美结合,上演了一幕美苏核竞赛,双方均妄图以大纵深核打击彻底消灭对手的闹剧。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初,苏联妄图对中国进行远程核打击,并在中国的东北、西北边境投入一百万人以上的机械化兵力(战略空军、装甲兵团和摩托化部队),准备随时突入中国腹地,再次上演大纵深作战的辉煌胜利。与此同时,苏联的太平洋舰队从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经朝鲜海峡、台湾海峡、马六甲海峡穿入印度洋,和其印度洋舰队一起,形成了从海上对中国的大包围。这是一种以远程核打击+空中战略轰炸+装甲兵团大纵深突袭+远洋舰队大迂回的联合作战式的全维大纵深作战。然而,后来的局势证明,苏联没敢发动彻底摧毁中国的全维大纵深式的战争。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中国与美国及时接近,实行了联美反苏的战略。当时对中国来说,要么与美国和解,要么为了与美国斗争而同苏联和解,二者必择其一。美国与苏联在势均力敌的核抗衡体系中,只要把中国纳入美国一方的核战略体系中,就能使中国发挥遏制苏联的效果。中美联合,“苏联就象落入了美国核力量的罗网中一样,处于核包围之中。再加上据称有五十枚核导弹的中国核力量,罗网就变得更加严密了。”(小山内宏《中苏战争》商务印书馆1974年出版)二是解放军并没有部署在估计苏军可能入侵的接近道路上,而是在离边境地区有一段距离的地方分散部署。这种部署以及中国解放军与民兵的组成向苏联发出了两个重要信号:首先,苏联被告知,中国军队对苏联东部领土并未构成直接威胁。其次,苏联被告知,不管以什么理由入侵中国,必将在中国到处遇到强烈的和持久的抵抗。苏联不要指望在中国速胜,那里没有歼灭性的会战,那里不会发生坎尼会战,那里也不是1940年的法国。苏联被告之,入侵中国的结果将是遇到人民战争的抵抗,如果有必要,将会使苏联人几个世纪流血不止。中国有自己的威慑战略,这种战略并不是以指望毁灭现代苏联为基础的,而是以同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进行长期拖延、求胜无望的战争为基础的。

1990年代初,几乎就在苏联解体的同时,在波斯湾爆发了一场划时代的战争——海湾战争。这是一场典型的高技术局部战争,大纵深作战呈现出信息化+一体化+全维度的鲜明时代特征。空中、地面、电磁、心理等多维空间均实现了大纵深作战,就连作战武器和作战方式也都实现了大纵深式的精确打击。在空中大纵深作战方面,美军部署在太空的所有军事卫星和部分商业卫星参加作战,进行军事侦查,导弹预警、通讯指挥、气象保障等多功能服务;多国部队的飞机采取先从伊军后方打起的策略,深入伊拉克腹地对核化基地、军工厂、军事设施和后勤装备,实施多方向、多波次、高强度的持续空袭。大纵深空袭摧毁瘫痪了伊军指挥系统,极大地削弱了伊军的作战能力、战争潜力和战略反击能力。在地面大纵深作战方面,美军地面部队成功实施了“左勾拳行动”,第7军和第18空降军从原集结地迅速而秘密地向西机动了200多公里和300多公里,迂回到伊军的侧后。在电磁空间大纵深作战方面,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军队实施了有史以来历时最长、规模最大、强度最高、干扰范围最广的一次电子干扰行动。各式各样的电子战飞机、电子战直升机、各师旅电子战分队和多种舰载式电子干扰装置对伊军的整体指挥通信系统和无线电通信、雷达、导弹、飞机及火炮的电子火控系统等辐射电磁波的信息装置进行了大纵深式的瘫痪摧毁,致使伊军的通信中断,导弹、飞机和高炮的制导火控系统失灵。在心理空间大纵深作战方面,多国部队建立“海湾之声”广播电台,从空中和地面对伊拉克进行广播,每天广播18小时。美国利用通信卫星将多国部队发动攻击、巴格达遭受攻击和“爱国者”导弹大战“飞毛腿”导弹的实况向全世界观众实时转播,电视画面中有许多炫耀多国部队武器威力、伊拉克损失惨重的内容,给伊拉克军民造成了极大的心理打击,瓦解了伊军的士气。可以说,海湾战争揭开了大纵深作战在战争空间全维突破和拓展的序幕。而在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大纵深作战在战争空间全维突破和拓展的特征更加显著。美国利用军事转型所获得所获得的巨大战略能力和信息技术优势,灵活编组和快速投送高度信息化的作战力量,对敌实施全纵深分布式精确打击,一举摧毁敌作战意志,迅速取得决定性胜利。值得注意的是,在阿富汗战场,美军在未投入大规模地面作战部队的情况下,广泛使用特种部队实施作战行动,进行地面渗透和搜索、信息战、心理战、情报战和人道主义援助等。这表明,在地形复杂、道路崎岖狭窄的山地作战,如果还按照传统的大纵深战役理论作战,在狭窄的地段上集中大量兵力和武器,机动困难不能迅速展开,就可能遭到敌人毁灭性的精确打击。因此,大纵深作战要根据信息化战场的实际情况,做到兵力分散,火力集中。在信息化战场上,无人机、远程制导导弹又给大纵深作战注入了新的内容,很可能今后的大纵深作战会实现无人化作战。

实际上,大纵深作战已经突破了高技术局部战争的范畴,突破了战时与平时的界限,突破了军事与经济、文化、外交的界限,延伸扩展至国家所有的战略空间和人类所有的体内细胞及思维空间。现实社会中,电脑黑客与网络高手可以直接攻击美国国防部网站,窃取国防机密,这难道不是网络上的大纵深作战?在全球化时代,美国人以音乐电影电视光盘为武器,将美国主流文化推向不发达的第三世界国家,强奸本土的传统文化,直至渗入人们的脑髓,这难道不是文化上的大纵深作战?如果说,每一场高技术局部战争都牵涉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那么,每一次高技术的大纵深作战都是擘画未来战争壮丽图景的金丝线。因为,高技术的大纵深作战可以与其它作战方式超限组合,比如,大纵深+阵地战+城市战、大纵深+金融战+商业战、大纵深+基因战+化学战、大纵深+太空战+地层战、大纵深+文化战+心理战、大纵深+交通战+后勤战,等等。“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用《孙子兵法·势篇》中的这句话来形容大纵深作战的超限组合,是十分恰当的。

具体到中国军队,实施高技术的大纵深作战至少要注意四点。首先,中国军队转型期的思想观念仍然比较落后,对大纵深作战的超限组合以及寓军于民的信息化人民战争还远没有深刻领悟,至少落后美军50年。其次,中国军队的战略投送能力还很低下,将对大纵深作战的后勤补给带来致命影响。再次,城镇化给大纵深作战带来负面影响。如果敌方腹地城镇密集、村庄林立,会成为军队机动作战的障碍,遭受袭击和伏击的危险性增大,行动企图容易暴露。而且,道路要害性设施多,一旦遭到破坏,修复十分困难,这些都对机动作战不利。攻占敌方城市,常常陷入持久的攻坚战,无法保持进攻的锐势和很高的速度。在城镇密集地区,要想避开城镇大规模迅速歼灭敌人和迅速占领广大地区越来越不容易,机会越来越少。采取传统的合围方式孤立敌军也越来越困难,甚至较小范围的迂回包围也会受到沿途小城镇、村庄的阻碍。第四,环境污染和破坏给大纵深作战带来诸多隐患。如果敌方腹地的自然环境遭到严重污染或人为破坏,会让远程机动而来的军队暂时不能在敌方腹地解决生存问题;如果敌方腹地的水源、农作物、食品都遭受到工业废水的严重污染,空气中弥漫着高浓度的化学粉尘,会让军队陷入绝境。一支机动能力很强的军队,很可能在敌方腹地环境污染区,士兵身心遭受严重破坏,甚至丧失战斗力。

上一页 [1] [2]

下载潘维昊《西游记》读后感:在困难中成就未来word格式文档
下载潘维昊《西游记》读后感:在困难中成就未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