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党员村支部书记个人典型材料

时间:2019-05-13 03:06: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先进党员村支部书记个人典型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先进党员村支部书记个人典型材料》。

第一篇:先进党员村支部书记个人典型材料

我叫xxx,男,现年34岁,xxx县xxx镇xxx村人,1991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XX年3月任xxx村支部书记。

我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艰苦的环境造就了我坚韧不拔的性格。上学期间就立下志向,发誓要挣大钱,摆脱贫穷。由于家境困难,高中毕业后就回到了家乡。回家后,看到许多农民在一成不变地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靠天吃饭,日子毫无进步,我觉得这样下去不行,要想富裕起来,必须开拓新的途径。经过认真考证,根据xxx村的村情,我觉得搞规模养殖是一项前景可观的项目。说干就干,1998年,我筹资1万元,在村中第一个建起了可养殖百余头猪的养殖场,一年下来,盈利达15000元。自己致富以后,不忘向群众传授致富经验,帮助群众上项目,给他们提供技术指导。

XX年,我村两委班子不团结,村集体经济一度停滞不前,上级各项扶贫项目进不了村,群众对此意见很大。恰逢村支部换届,因我在村中有一定的基础,在换届中我被选任支部书记。上任后,我把给群众办实事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多次召开支部、村两委、党员大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并带领两委成员走千家万户,收集群众意见,然后根据本村的实际,制定出村经济五年发展规划。四年来,先后引资800多万元完成了500亩农田高产开发任务,建起500亩农业高产科技示范园一个,发展养殖专业户50家,新建大型养殖场5个,村集体经济稳步发展,群众收入大幅提高。

稳定是发展的基础。针对前任村班子不团结、村情不稳定的现实,我首先大胆地调整了村两委干部,建立了一套长效发展机制,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明确了分工,村两委成员人人有责任、有目标、有事做,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大大增强。我还经常找老支书,老党员谈话,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争取他们对村里各项工作的支持,使他们团结在村两委的周围。我时常告诫自己:作为支部书记,不单是党员的书记,也是全村父老乡亲的书记,密切联系群众,关心他们的疾苦,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困难,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人心齐了,矛盾少了,经济才能发展,群众才能富裕。

~年年初,禽流感在我国南方部分地区陆续爆发,疫点周围几公里内的家禽都要全部宰杀处理。消息一经传出,村内养殖户顿时乱作一团。在关键时候,我立即召开各种会议,并通过养殖协会,及时全面传达党的有关政策,消除群众的恐惧心理。同时,我邀请专职防疫人员到村里进行逐家逐户、逐个养殖场统一免疫检疫,并建立疫情检测报告制度,每天两次对检测结果进行上报。那些天里,我一天休息不到五个小时,经常两眼布满血丝。随着疫情的结束,压力没有了,我却病倒了。时时关心群众的疾苦,使我在群众中的威信逐步提高,说话越来越有份量了,群众也更信任我了。

全村稳定,班子团结,仅仅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才是硬道理,保证发展才是关键。发展什么?怎样发展?这个严竣的问题摆在我的面前。有了问题就要寻求答案。于是我开始调查研究,上访下问,对比先进找差距,还多次请示县、镇领导,帮助理清发展思路,最后终于确定了发展的思路和目标:到~年,集体经济实现年收入1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发展养殖专业户100户、种植专业户105户,建立大型养殖场10个,年出栏生猪达到10000头,让xxx村成为豫西地区著名的商品猪生产基地,加大投入对当地的猪、牛、羊、鸡等畜产品进行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实施名牌战略,提高产品竞争力。

为了使村民有钱花,我以养猪为突破口,以此带动养牛、养羊、养鸡事业的发展。我先后到正阳,到新乡、到郑州,精选品种,并与宜阳荣昌公司挂钩,实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引导村民转变养殖观念,扩大对外影响。~年村支部邀请农业专家多次到村开知识讲座,指导养殖,并及时与镇信用社联系,争取农户贷款20万元。农民有了正宗的优良品种,有了先进的饲养方法,再加上信用社贷款支持,心里负担没有了,经济效益也一路攀升。养殖户董孬,~年上半年共售出商田猪100余头,仅此一项,实现纯利润2万元,像董孬这样的专业户我们村现在已发展到了60户。村里每年都为市场提供万余头商品猪。~年,我村被河南省定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试点单位。同年,我们还与洛阳城研种业有限公司联姻,建成200亩蔬菜塑料大棚,专门栽培新品种,进行适季和反季节蔬菜种植,并引资20万元上马了500亩烟水配套工程,通过土地返租,保证效益的方式,上百户村民由粮农变成了菜农、烟农。为了发展集体经济,改变该村落后面貌,近年来,我带领村一班人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经过两年努力,继洛阳城研种业有限公司落户之后,先后又有洛阳恒碧食品有限公司和县自来水公司到xxx投资兴业。这些公司的到来,不仅为我村群众带来了众多的就业岗位,更为xxx村的发展注入了活力。群众望着村中发生的巨大变化,想着一年比一年好的收成,数着口袋里越来越多的钞票,心里乐开了花。

富了口袋,不能穷了脑袋。为了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我积极组织村里的各种民间艺术组织,建立各种文艺团体,利用节假日、农闲时刻广泛宣传党的各种政策,2191.cn现编现演各种小品、曲艺,倡导健康高尚的生活方式,反对封建陋习,使精神文明之花遍地开放。学生是祖国的未来,青年是祖国的栋梁。村里富了,教育也要同步发展。在我的倡导下村里建立了教育捐助制度,村里每年为一名本科生捐助现金1000元,为一名专科生捐助现金800元,此深深激励着我村的莘莘学子。在抓好学校教育的同时,我还注重对青年农民的教育和培养,积极引导退伍军人和优秀青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坚持召开党员例会和支部换届工作,全面推进村委换届选举工作,加快“四自我”、“四民主”进程,实现村民自治达标。

现在我们村的集体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但是与先进性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今后的路还很长,任务还很艰巨,但我坚信,只要坚持在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的各项事业一定会蒸蒸日上,大步迈向小康社会。

第二篇:村支部书记个人先进材料

一身正气 真心为民 甘做社区居民的孺子牛

――记***镇**村党支部书记***

***,1962年生,2003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8年任***镇**村党支部书记。2009年11月兼任**社区党总支副书记,主持**社区全面工作。上任后,他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新时期的富农、惠农和助农政策,以加强党组织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为抓手,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增加集体和农民收入为切入点,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爱岗敬业、脚踏实地、廉洁自律、心系群众、想方设法、克服困难,解百姓之忧,排群众之难,坚持党性,公而忘私,身体力行,带领**全体党员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社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2011年**村人均纯收入6500元。

一、抓班子带队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同志常讲,党支部有没有战斗力,干部在群众心里有没有威信,关键在于党支部一班人能否搞好团结,在处理事情上,能否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为了搞好党支部团结,他始终坚持以大局为重,做到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干,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把团结作为凝聚力量的前提,坚信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政绩,日常生活工作中尽力维护班子团结,遇到事情都会征求每个党支部成员以及群众代表的意见和看法,不搞一言堂或个人说了算,对于村内重大事项的决策,和群众关心的重大事情,坚持做到办事公正,处事公平,要事公开,在他的倡导下,社区里实行了村务、财务、党务三公开制度,增加了工作透明度,消除了隔阂和疑虑,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两年来,村里没有发生过群体恶性上访事件。同时,他高度重视党员发展工作,不断为党组织增添新鲜血液。为确保发展新党员的质量,多次派专人调查发展对象的基本情况和以往表现情况,注重把符合条件的年轻致富能手发展成为党员。

二、抓学习强素质,自身建设上台阶

***同志始终认为,要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基层工作,必须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作为立身做人的一部分。他坚持把学习当作一件责任,十分注重自身学习,虚心向当地干部群众学习。比较系统地学习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和科学发展观,坚定了理想信念,提高领导水平和组织工作能力。在工作学习中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严格要求自己,认真细致地进行思想解剖和自我反省,始终做到政治上清醒,立场上坚定,工作上勤恳,作风上务实,行为上自律,满腔热情为农民群众服务和排忧解难。特别是对近两年中央1号文件,深学常思,并亲自给群众进行讲座。他十分注重对全体党员的学习培养教育,不断提高党员的思想素质。党支部始终把建设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作为一项根本的任务来抓,任务再重,工作再忙,从未动摇。特别是在近两年开展的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中,他带头学习党的基础知识和有关理论文章,带头为党员上党课,带头开展自我评议和自我剖析,带头查找班子和自身存在的问题,带领一班人集中解决突出问题,谋划社区经济新的增长点,群众满意率达到98%以上。同时开展了以“一创双带评五星,争做创先争优排头兵”的活动;党支部每季度召开一次全体党员会议,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教育党员干部讲理想、讲道理、讲文明,开展了以宗旨教育为核心的“讲传统、比奉献”活动,教育党员干部要牢记宗旨,乐于奉献。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增强了全体党员为民服务意识,党员干部的思想进一步提高。一位老党员深有体会地说:通过学习教育,使我进一步理解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为本村经济建设贡献力量。

三、致力新社区示范工程建设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为把**社区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社区,***十分重视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新型农民,有计划地对居民进行“爱党、爱社会主义、爱国家、爱集体”的教育,让社会主义思想占领农村阵地。在思想教育中,他还注意发挥党员的骨干、桥梁作用,开展党员联系户活动,以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通过支部一班人的不懈努力。2009年**村被市委、市政府确定为全市12个试点社区之一,自去年5月份启动建设以来,按照市领导“六个先行先试”的要求,依托金刚石产业园区发展,依托特色农业板块基地建设,通过党员双建双带活动的推动,在发展农村经济,带动农民增收,建设农村新社区,推进城乡一体化方面进行了初步尝试。

1、建设思路上立足“四轮驱动”。即发展工业园区经济,打造特色农业板块基地,建设新社区,整治旧村庄四位一体,同步推进。在工业园区建设方面,2009年,成功吸引了弘强机械、攀峰刀具、鄂信二期、江燕船舶三期项目落户园区。在农业板块基地建设方面,在原有200亩优质葡萄基地基础上,新增桂花苗圃基地300亩,柑桔基地100亩,使全村70%的耕地实现了集约经营。

2、建设模式上坚持“四个集中”。即:拆旧房建新房的向新社区集中,符合建新房条件的向新社区集中,重大项目拆迁安置的向新社区集中,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向新社区集中。通过向广大村民广泛征求意见,制定了《农村村民新社区建房的实施意见》,停止在旧村庄审批建房,凡是符合条件要建房的一律向新村区集中,鼓励村民拆旧房在新社区建新房,同时规定今后因重大项目建设需拆迁安置的一律向新社区集中安置。

3、新社区建设上实行“四个统一”。为确保新社区建设规范有序进行,在新社区建设上严格实行“四个统一”,即:统一规划布局、统一户型设计、统一调配宅基地、统一放线施工,有效地节约了土地资源,提高了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率,农民建房人均用地面积由以前150平方米减少到81平方米,化解了矛盾纠纷,确保了规划严谨性。

4、建设资金筹措上注重“四个依托”。

一是依托国家土地整理项目资金建基础设施。抓住国家土地整理项目实施的契机,将示范区的路网、水网、林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与土地整理项目有机结合起来。共投入资金900多万元,先后完成了示范区**路、丁字路、中心路、中心二路、**东路、**景观港路、工业园断头路对接的建设,硬化道路1.5万平方米,形成了循环的交通网络;铺设彩色步道砖1.2万平方米;完成景观绿化工程2万平方米,种植各种花卉苗木1.2万株,美化了新社区环境,完成新社区亮化工程,安装太阳能路灯35盏,方便了村民的出行,也极大地完善了新社区基础设施。2007年**村所有农户接通了自来水,投入资金4百多万元,铺设管径1.1M入地污水主管网480M,铺设管径0.8M和0.6M污水支管网640M,使污水全部进入地下排污管网,改变了过去新社区内污水横流现象,为村民提供了清洁卫生生活环境。在排污主管网上方,建设了村前绿化景观带全长480M,宽达17.5M,现已全面进行绿化,到来年春天,这里是一道花团锦簇、鸟语花香的景观带。着力实施了“清洁乡村,美化家园”活动,整治旧村庄环境。在旧村庄打通全长2.1km**港路,疏浚港道、拆除乱搭乱建房屋3000平方米,清运垃圾800余吨,较好地改造了旧村庄环境。完成了**景观港疏浚整治任务,整治景观港2.1km,解决了农业排水灌溉的问题,建设垃圾池10个,垃圾桶30个,安装果皮箱30个,聘请环卫工2人,购置垃圾转运车1台,村中垃圾集中转运到城市垃圾处理场。70%的农户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2009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第二批新农村建设示范点”,2010年被省环保厅授予“省级生态村”称号。

二是依托以奖代补资金对房前屋后进行硬化、美化、绿化。积极争取市、区部门的支持,发动每户村民出资8000元,镇政府以以奖代补的形式适当补助,由村委会统一组织实施,对村民房前屋后进行硬化、美化、绿化;极大调动了村民建设新家园、新社区的积极性,也极大地提升了**新社区的形象。

三是依托社会资金、民间资本建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将有经济收益的公益事业公开招标,优先赋予社会民间资本的建设权,所有权和经营权。如新社区的便民超市、幼儿园等有经济收益的公益事业被区供销社和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农民投资80万元建设,极大地缓解了新社区建设资金不足的难题。

四是依托村民自有资金建新房。按照“五个统一”的原则,村民在新社区建房,由居民自筹资金2800万元,统一规划新建房屋212栋,使新社区初具规模。

5、社区管理上探索“四个创新”。

一是社区服务上创新“1+8”模式。为了方便新社区居民生产生活,更好地服务于社区居民,规划建设了“1+8”党员群众活动中心,即村支部、村委会办公场所与便民服务中心、综治维稳中心、文体活动中心、劳动技术培训中心、卫生服务中心、计生服务中心、党员群众电教中心、农家超市于一体,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既满足了社区居民的培训要求,又规范了服务阵地,还节约了建设成本。

二是组织建设上创新区域化管理模式。为更有成效地推进农村新社区建设,进一步增强新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根据**新社区建设的需要,将金刚石刀具工业园的党组织按所在区域划归**村党组织管理,变原来的行业管理为区域管理,并将**村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下辖六个支部,即:农村三个支部(村务支部、新社区支部、农村支部);企业三个支部(长江精工支部、鄂信支部、金鄂支部),不仅密切了村与企业的联系,而且还促进了村与企业相互支持、相互发展。三是村级增收上创新厂房换租金模式。为发展壮大村级经济,借鉴沿海地区村级发展经济的先进经验,利用***金刚石刀具工业园在其境内的优势,今年已建设占地30亩,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通过对外招商,吸引企业入驻,收取租金增收村级经济收入,形成“双赢”的发展格局。

四、抓民心树新风,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同志工作严格自律,以身作则,几年来,在他的眼里,钱可花,但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为社区百姓办事花钱值,但把钱用在迎来送往就不是我们干部应该做的。村民的生活水平在天天提高,其精神需求越来越大。***积极带领支部一班人筹措资金成立了女子健身腰鼓队、篮球队引得附近的村民观看和参加,多形式宣传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同时,***同志把争创“十星级文明户”和“五星党员评比”作为党员群众争荣誉、赶先进的主要形式,并作为党支部的一项重要工作始终摆上工作议程。坚持半月一小评,年终一总评,按照户自评、代表认定、支部审核、张榜公布的程序,认真开展,规范操作,很好地纠正了民风的好转。社区里有一村民过去嗜“麻将”如命,家人反对,邻朋劝止,却屡教不改。争创星级文明户活动开展以来,***同志多次亲自做他的思想工作,他本人也改掉了打麻将的坏习惯,成为十星级文明户之一。由于在***同志的带领下,党支部一班人团结战斗,齐心协力,各项工作扎实运作。建立健全了民调会、治保会、治安巡逻队,这几个机构分工协作,各负其职,在精神文明建设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开展了评选“好婆婆、好媳妇”、“学习道德模范何少卿”等活动,通过典型引导,榜样带动,全体村民的精神文明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现在村里社会治安安定,邻里和睦,**社区一心一意发展经济的新风尚正在形成。为丰富村民业余生活,***还动员群众,取消了社区里一些封建落后的迷信陋习,将先进的文化生活方式带入了社区,采取多种形式搞文化活动,利用“农家书屋”丰富党员、村民的文化生活,深受居民欢迎。

***同志长期以来牢记党的宗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以实际行动认真实践“三个代表”,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在新的一年里,他提出赶超先进社区,让社区群众致富奔小康,并通过积极努力,创建省级卫生先进村(社区)和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村(社区)。如今,他正以百倍的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社区而忘我工作着,一步一个脚印书写着一个共产党员的美好人生。

第三篇:村支部书记先进材料

立党为公重在行(村书记事迹)

**县湾沚镇十都村地处城乡结合部,面积22平方公里,人口3230人,871户,党员81名,村民组24个,农民人均收入2950元,全村有各类专业户270户。面对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基层工作难做,村支部书记难当,特别是城乡结合部的支书更难干是个不争的事实。张宗海同志自2001年4月任十

都村书记以来,以创新的思维,锐意进取的精神,带领着村党支部班子实践着“三个代表”的要求,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从支部建设抓起

2001年,30岁刚出头的张宗海任十都村书记时,当时的十都村是一穷(村集体经济呈现空白)二散(村干部人心痪散)三乱(各项工作杂乱无序)四怨(群众对村工作怨气大),工作的压力可想而知,张宗海没有怨天忧人,他多次说:“组织在关键的时候把这副重担交给我,是对我的信任和期盼,我是党组织培养教育多年的干部,在困难面前,我决不退缩,决不当孬种”。张宗海深知要收拾这个烂滩子,必须从抓班子,建队伍做起,扭转党员干部的精神面貌和工作作风。到任的第一年,村支部在他的建议下,就建立完善“三会一课”,村干部廉洁自律,民主评议党员、村干部,村务公开及财务管理等制度,坚持以制度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规范各项工作开展。在制度的执行上,张宗海决不打折扣,每周一次的村干部思想政治学习,每季度一次的党员思想政治学习成为雷打不动的规定,通过学习,许多党员干部深有感触地说,学习与不学习就是不一样啊,我们现在思想明了,思路宽了,信心足了,劲头大了。长期的基层工作实践,张宗海认识到基层班子不团结往往源于财务管理上的不到位,导致相互之间猜忌怨恨。因此,从担任书记之日起,村每一笔财务支出都严格按财务报销制度执行,每季度财务收支情况都要张榜公布,干部的气顺了,心齐了。在班子建设上,村支部做到既责任到人,又分工不分家,相互补台。要求班子成员做到的自已首先做到,要求党员群众做到的,班子成员首先做到,逐步改变了村干部在群众中的不良形象。在抓班子的同时,他还十分重视党员队伍的建设,以“双培双带”先锋工程实施为抓手,注重从经济能人、经济大户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成熟一个发展一个,3年来,在各类致富能手中发展党员12名。同时,通过结对帮扶、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已将全村80以上的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现在支部党员活跃在十都村致富奔小康的各个工作岗位,发挥出“一个党员一面旗”的作用,支部的凝聚力强了,在群众中的威信提高了,真正成了群众的主心骨。

发展农村经济是自己应尽职责

一个称职的支部书记,必须是能够带领群众致富的支部书记,张宗海坚信这个道理,他始终把发展农村经济当作自己应尽职责。近年来,随着县城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县重点工程建设用地的扩展,十都村土地逐步减少已是必然。张宗海在认真调查后,认为发展高效畜禽养殖业,是土地减少的村民发家致富的现实选择。经过充分酝酿,反复论证,村支部拟出了以改制后的县养殖场为龙头,带动全村养鸡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发展思路。县养殖场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发展菜蓝子工程而兴办的一家镇办企业,企业改制以后划归十都村管理。由于缺少能人经营,企业一直呈现半死不活的局面。2001年8月,在张宗海的倡导下,村两委果断作出了让能人大户租赁发展的决定,彻底盘活这潭死水,带动全村养殖业的发展。在村两委的鼓励扶持下,都益畜禽养殖公司逐步发展壮大起来,在市场上站稳了脚根。“龙头”已经铸就,关键是打造出千家万户参与的“龙身”。张宗海和村两委一班人走村入户,帮助群众分析养殖行情,引导群众利用本村龙头企业的优势,抢抓机遇搞养殖。另一方面,他又多次和都益养殖公司负责人探讨公司带农户,走专业化发展的途径。如今,都益公司在品种选购、饲料供应上与村广大养殖户结成了坚实的链条。在他的协调下,十都村还适时成立了养鸡协会,这又为广大养殖户交流信息提供了平台。目前,全村已有600多户村民从事肉鸡饲养,年出栏商品肉鸡800万只,销售收入达4500万元,人均仅养鸡业收入就达1500多元,并涌现了100余户养殖规模达万只以上的养殖大户。2003年十都村被县政府评为全县农业产业化“酵母工程”养鸡专业村,养鸡业已成为十都村村民全面走向小康社会的第一支柱产业,十都村成功探索出一条农户不完全依赖土地,一样能够致富奔小康的好路子。

时刻想着群众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是张宗海时刻不忘的座右铭。刚上任的时候,全村24个村民组没有一条砂石路,仅有的是一些原始土路,有的地方连人力板车也不能通过。村两委经过反复研究,认为替群众办实事必须从筑路做起,说干就干,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一条连接芜屯路宽5米、长5公里的村级主干砂石路面贯通了。不规则的电杆、阵旧的低压线路,不仅造成电耗大、电价高、农民负担重,并且时有用电事故发生,为了减轻农民负担,确

第四篇:村支部书记典型发言材料

顽强拼搏筑天路

尊敬的各位领导:

我来自...村,名叫...。能参加本次会议,我深感荣幸。首先,我代表竹山村的父老乡亲向关心支持竹山村建设和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竹山村地处...西南方,全村有11个村民小组,349户1422人。山大沟深,地势险要,人口居住分散,是全市乃至全省最穷的村。三年前,竹山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800元,大部分农户靠点煤油灯照明,有32户人住着茅草房,客来没有板凳坐,全村娶不上媳妇的光棍有38人,年龄最大的有71岁。当时在毛坝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竹山到毛坝。”大红岩、梯子岩、一墩岩象三座高墙将竹山村与外界阻隔。当时从竹山村到毛坝镇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翻山路,陡上陡下,行程6个小时,上街赶集早晚都要摸黑;二是穿山路,尺余宽的路几乎全部从悬崖峭壁上经过,十分危险。由于山高路险,全村几乎所有的农家妇女一辈子没到过紫阳县城。

竹山村有着丰富的煤碳资源,可是这些资源却开发不出来。一拨拨的客商进来,然后摇头就走。为啥?路太险了。客商说:“走一趟胆都吓破,哪里还敢往里投钱!”望着他们远去的身影,我有种欲哭无泪的感觉。于是,痛下决心,这辈子一定要把竹山村的路修通。我把修路的想法告诉村民们后,得到了他们的积极响应和支持,长期受闭塞、贫穷、落后的困扰,村民们已铁了心,1克难奋进奔小康

哪怕磨掉几身皮也要把路修通。2006年11月22日,竹山公路正式动工,我带着全村村民,扛着铁锤和钢钎,吃在山上,歇在崖边,每天打着火把和手电上工,晚上摸黑回到工棚,这样的日子,我们整整持续了一年多时间。

竹山村公路是紫阳县工程量最大、施工条件最差的一条路,整个线路几乎全部从千仞绝壁上经过,机械根本没有用武之地,绵延20多公里的建设战线上,只有5台空压机,一辆架子车,其余的只有靠铁锤砸、钢钎撬、杠子抬、锄头挖,精壮的年轻汉子承担着打眼放炮的重活,从山顶上垂下一根根绳索,拴在他们腰上,悬在峭壁上打炮眼。会手艺的就负责砌外挡,10万多方大大小小的石头,全是村民们用手搬、用肩扛,一块一块砌起来的。公路打通后,我们立即做好路基,铺筑了水泥路面,目前,水泥路通到了村民家门口。

“要生存,先把泪擦干;通公路,抬头见睛天!”这是村民修路时改编的歌子。天道酬勤,公路通后,竹山村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短短一年时间,就有3户人家购买了农用车,2户人购买了面包车跑货运和客运。架设高压电7杆公里,低压电35杆公里,煤油灯换成了亮堂堂的电灯。安装了移动信号发射塔,实现移动信号全覆盖。修建沼气池210口,架设水管13公里,移民搬迁68户,新建板石特色民居68户。产业也发展起来了,新建丰产密植茶园500亩,发展魔芋1000亩,兴办养猪厂2家,建酿酒作坊1个,茶叶初制厂2个,精制加工厂1个。全村人均纯收入从三年前的800元提升到现在的1560元。

竹山村的公路建设,竹山村现在的变化,让我深深感受到:

一是人民群众是建设和发展的主力军。为了修路,村民不仅要出力,还要出钱。一年多的公路建设,村民相继共投入劳力23700多个,开挖土石方36万立方。为了筹集公路建设资金,村里有的老人把棺材卖了,有的把过年猪卖了,千方百计筹资投入公路建设,全村349户人除举家外迁户、特困五保户外,共筹集资金35万多元。公路建设中,对村民的地需要占的就占,林木需要毁的就砍,从没有一个人讲价钱,索赔偿。村民个个都在相互监督着质量,拿着六米长的竹杆一寸寸硬量,每一个人都算着帐节省投入,宁可多掘一尺,也不少挖一锄,能用人工撬的,绝不放炮。由于村民的全力支持,积极参与,公路建设从开工到竣工,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没有发生一起不安全事故,没有一寸不合格工程,没有一起上访事件。

二是省市县的支持是我们的坚强后盾。竹山村的公路建设,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领导多次到村指导和协调解决有关问题。也得到了省、市、县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共为我们解决爆破器材90余吨,资金700多万元,为我们公路建设提供了坚强保障。没有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竹山村不会这么快通上水泥路,也不会有今天的变化。

三是干工作、做事情必须有一种勇气和决心。让竹山村通公路,当初是我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更别说通上水泥路,是贫穷落后、一次一次心酸的经历,让我们痛下决心。为了把路修通,一年多时间我把精力全部放在路上,我用完了5箱手电池,跑烂了16双解放鞋,减去了11斤体重。同时我也挣下了三个混名:一是“婆娘嘴”,爱吵爱说;二是“吝啬鬼”,舍不得多花一分钱;

三是“飞毛腿”,每天要在施工路段跑几个来回。当时支撑我只有一点:那就是一定要打通这条路,改善竹山村的贫穷落后面貌,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这一点小小的成绩,得到了媒体的关注和报道,我也先后被评为“感动陕西”的竹山村的新愚公、“感动交通”的村道建设“铁人”、“郭孝义式的农村党支部书记、“陕西十大杰出青年”。一次次荣誉,使我感到骄傲和自豪,这更是对竹山村人民的褒奖,其实,这些成绩都是各级政府关心支持、全村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

回顾过去,我们虽然干出了一些成绩,但村上的发展还任重道远。我和竹山村的乡亲们将不懈努力,奋斗不止!我相信,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只有心里常燃希望的火把,好日子就在明天。

谢谢大家!

第五篇:村支部书记典型材料

**村支部书记典型材料

我们村有2100口人,4300亩地,89名党员。近年来,村党支部一班人,团结进取,积极带领群众调整农业结构,走出了一条靠大棚西瓜种植富民强村的经济发展路子。目前,全村西瓜大棚发展到140多个,户均增收1000多元。2004年西瓜销售总量达170万斤,成为全市最大的西瓜生产专业村。村党支部多次被市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谋 富 路

我们村是个典型的农业村,人们辛辛苦苦干一年,也挣不了几个钱。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怎样改变这种状况,让群众尽快富起来,始终是党支部一班人苦苦思索和不断探索的问题。

2000年,我们看到一些先进村搞大棚西瓜种植,效益比种粮食高,能发家致富。支部一班人研究,我们村也具有发展大棚的优势:人多劳力足,地多土质好,气候适谊。于是,决定从种大棚西瓜入手,调整产业结构,带领群众致富。我们的想法得到了上级的肯定,市委主要领导亲自到我们村做报告,动员群众;镇党委积极给我们解决资金难题,这样,在多方的支持帮助下,村民士气高涨,当年就建起了100多个高标准大棚。

然而,致富的道路并不平坦。当年大棚西瓜产量低、品质差,几分钱一斤,还卖不出去,乡亲们受了累,赔了钱,士气一落千丈,纷纷要推倒大棚,改种大田作物,眼看着一场心血就要付之东流。

面对这种局面,我们党支部一班人心情沉重。发展大棚到底有没有前途?为什么别人能赚钱,我们不行?带着这些问题,支部一班人分头行动,跑山东、保定请专家、问教授,一连半个多月。回来后,村支书李保成组织村干部连续三天召开碰头会,反复总结经验教训。最后大家认为,发展大棚西瓜的路子没有错,失败的原因在于选种的品种不对路,种植技术跟不上。只要解决了这些问题,不愁没钱赚。支部统一了思想,决定继续带领人们种西瓜。

为做通群众的工作,支部一班人连续20多天走家串户,跟大家总结经验,分析原因,鼓励群众继续种下去。先后3次组织群众代表300多人到山东青州参观,以那里靠大棚西瓜发家致富的事实,增强群众的信心。即使这样,仍有不少群众持怀疑观望态度。对此,支部不是简单强迫,而是采取干部带头的方法,做给群众看,领着群众干。在全体干部党员大会上,支部书记李保成说:“致富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认准的事就要干到底。不敢面对挫折,不带头坚持种棚,干部不是称职的干部,党员不是合格的党员。”当天8名干部和5名党员报名继续种,第二天,又有16名党员报名。这样干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大家重新鼓起了士气,大棚保住了。

解 难 题

大棚没被推倒,只是个开端,只有让群众获得了效益,才是成功。我们支部一班人都感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为此,对大棚种植的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极大的心血。

为把好品种关,在选定种植品种上,支部总结以前失败的教训,不盲目引进,多次到省农科院咨询,山东进行实地考察,确定了市场上正在热销,具有广泛前景的“京新系列”。

为把好技术关,支部一方面请人教,出资从山东青州聘请技术员,长年住村指导,手把手的传授技术。另一方面带头学,以支部成员为核心,组织村干部和头脑灵、肯钻研的村民成立了西瓜协会,在技术上先学一步。为尽早掌握管理技术,支部一班人自觉行动,有空就捧起书本,不懂的问题就多方请教,使自己先从“门外汉”变成“行家里手”,再把技术传授给村民。就这样专家教、支部帮、群众钻,使种棚户家家有了“明白人”,大棚生产的科技含量大幅提高。群众说:要想进步快,还靠支部带。

为把好育苗关,支部成员每人包2个育苗棚,一天到晚蹲在棚里,帮着大家察看秧苗长势、大棚温度,定时汇报情况,有问题早发现,早解决,最后,没有一户大棚出问题。

在加强管理的同时,支部积极解决种棚户的实际困难。谁家技术懂的少,谁家的大棚出了问题,支部一班人就主动去察看帮助。有一天夜里,风雨交加,大风把村民刘宝印家的大棚刮到了,如不及时防护,秧苗就会被低温冻死。当时李保成正发高烧,在家输液,知道情况后,他拔下针头,就跑到了地里组织人们重新搭棚,风雨中,大家干了2个多小时,棚搭好了,秧苗保住了,李保成的病更重了,当场晕倒在地里。

为了确保销路,从种棚开始支部就着手跑市场、抓订单。支部成员组成销售小组,西去石家庄、太原,北上保定和北京。不知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只知道,回来后,支部书记连续几天高烧不退,村主任也犯了关节炎,腿疼得走不了路。就着样,我们拿回了一张又一张供瓜合同。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的大棚西瓜终于获得了丰收。大棚多的能收入9000元,少的也挣了4000多元。这条路子走对了!群众看到大棚赚了钱,没种过的也跟着种了起来,全村棚种植规模不断扩大。

规模扩大了,难题也多了。出现了以次充好、竞相压价、强买强卖的不良现象,影响了全村的信誉,损害了大部分种植户的利益。为此,支部加强了西瓜协会的管理,充分发挥协会的作用,靠协会规范市场运作。支部帮助协会制定了《公约》,明确规定:村民卖瓜,先过协会关,瓜不熟、个头不够、分量不足的坚决退回;对客户抬瓜、装车、摽车一条龙服务;专人维持交易秩序。协会把所有种植户组织到一起,大家撰成一个拳头,对内规范管理,对外统一价格,集体销售。由于交易公平、质好量足,我们北榆林村的瓜闯出了名声,每到一地都比别处的价格高一两毛钱,而且销售的特别快,许多客户都愿和我们做生意。通过支部指导、协会运作、规范市场,杜绝了欺诈客户、竞相压价的现象,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赢得了客户的信任,提高了全村的信誉。有一次,天津的一个客户拉了5吨的一车西瓜,付清款,没有走多远,车带放了炮,支部副书记韩刚船见状,急忙召集村民,一面回村拿工具,一面组织人卸车,车带补好了,又把5吨西瓜重新装上。客户很感动:这在别处,我就做了大蹩子,北榆林的瓜好,人更好。回去后,我介绍我的朋友跟你们做生意。很多远道的客户慕名而来,我们村的西瓜销售,由原来的走出去,变为引进来,人不出村,就销售一空。

几年来,村党支部强有力的组织引导和全方位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使全村西瓜大棚连年递增,到2005年,大棚已经发展到140多个。而且品种也由原来的西瓜增加到茄子、黄瓜、西红柿等十几个。大棚里摘了西瓜种蔬菜,周年不闲,效益也翻了翻。大棚瓜菜成了我们村的支柱产业。仅此一项村民户均增收1000多元。

求 发 展

大棚给我们带来了富余,也带来了烦恼。建棚所用的塑料薄膜每年都要换新的,全村100多个大棚,废旧塑料累积如山,既占地又污染环境。

2003年,支部书记李保成在山东买大棚薄膜时,发现当地很多个体户回收废旧塑料,再把它加工成薄膜的原材料。他就考虑:这是个好项目,把废旧塑料加工,生产成薄膜原材料,既能解决污染问题,又能增加收入,一举两得。想到这里他顾不上回家,叫别人送回大棚薄膜,自己留在青州,学管理、学技术、问销路,一待就是半个月。从青州回来后,他和几个支部成员凑了7万多元,购进了一套生产设备,盖起了厂房。工厂开工后,年销售收入达到了60多万元。由摆弄土坷垃到玩机器,在榆林村这是第一次,很多人的积极被调动起来,纷纷要求支部帮助办厂,在支部的大力支持下,目前有3家厂子建成投产,不仅自己取得了很好的效益,而且还能吸纳200多农村富余劳动力,仅此一项,每年村民工资收入就达到40多万元。现在,我们村的废旧塑料不仅不够用,而且还要从外地收购。通过废旧塑料加工,变费为宝,我们延长了大棚产业的链条,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一步促进了全村经济的发展。

我们村一步步走上了富余的道路,人们的钱袋子鼓了,支部积极带领人们改善生活条件。投资30多万元打井配电,安装自来水,投资60多万元硬化街道,安装路灯。在抓精神文明建设上,开展了“讲信誉大棚户”、“文明村民”评选活动。制定了《村民日常行为规范》。反复教育村民:瓜要树名牌,人要树高德,做生意重信誉,对客户讲礼貌。

走进北榆林村,绿树成荫,房舍整齐,街道硬化干净,村民精神饱满,一个现代化的新农村正在凸现。

没有党的好政策,就没有北榆林的今天。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有党的领导,有全村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北榆林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下载先进党员村支部书记个人典型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先进党员村支部书记个人典型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村支部书记勤政廉政典型材料[范文模版]

    ***,男,汉族,1963年3月生,中~员,研究生毕业,现任**市**镇部落村支部书记。该同志自1997年5月上任以来,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带领支部一班人全心全意为村民谋利益。作为富裕村一把手......

    2019年村支部书记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XX,男xxx年xx月入党,担任XX镇XX村支部书记,XX村是省级“十三五贫困村”同时也是县重点工程的主战场,在精准脱贫和其他各项任务面前,XX同志没有退缩,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默默奉献,......

    村支部书记先进事迹材料范文合集

    在苏北明珠----××县××镇,有一位远近闻名的致富能人,一提到他,方圆十里八村的百姓都禁不住津津乐道,他不仅自己在迈向小康的道路上走在了全镇的前列,而且致富不忘群众,近几年来......

    **村支部书记先进事迹材料

    **村是一个较偏僻的小山村,幅员面积**平方公里,下设*个农业社,总户数**户,***人,有耕地**余亩,林地**亩。山高坡陡,资源匮乏,信息闭塞,条件恶劣,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亩,与之相伴的是怎么......

    村支部书记先进事迹材料

    **同志先进事迹材料**,男,汉族,1966年5月出生,****县**镇**村人,200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8年12月至今任**镇**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2010、2011年均被县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村支部书记先进事迹材料

    创新务实为民办事 ——记优秀党员×× ××家住××旁边,是××××村党支部书记,在2013年荣获××县“两新”党员称号。 建州节期间,我来到了××村党支部书记××书记的家中,......

    村支部书记双带典型事迹材料

    免费分享创新 村支部书记双带典型事迹材料 镇村支部书记,男,1967年1月11日生,大专文化,中共党员。2002年自己北上南昌创业成功后,回到家乡村任村党支部副书记兼村委委员,身为党员......

    年终表彰大会村支部书记典型发言

    ××村支部书记发言稿 2014年××村村两委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着眼于发展经济、服务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