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物体的滑动变阻器教学反思教学见解
滑动变阻器教学反思
1.变阻器是一个很重要的电器元件.在以后的实验和电学计算中都要用到它.由于滑动变阻器不同于一般的电器元件,它有四个接线柱,选用不同的接线柱,它连入电路中的部分就可能不同.因此,“变阻器”一节课的内容,在电学部分以至以后的学习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难度又很大.要突破这一难点,必须使学生真正了解变阻器的构造和原理.因此我在教学中是这样设计的:通过这样一个演示实验:将一根较长的镍铬合金电阻线AB、小灯泡、电源、开关和演示电流表按图所示电路串联起来.其中P是金属夹制成的触头,当P向左滑动时,电流表示数逐渐变大,灯逐渐变亮;P向右滑动时,电流表示数逐渐变小,灯逐渐变暗.这样学生轻松的就能认识到变阻器的原理
2.这节课的难点是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由于有四个接线柱,接入不同接线柱,所起的作用不同,学生特别容易混淆。因此我采用先在黑板上画好结构示意图,让学生先分析六种接法。并将其分类。经学生讨论先分为两类:滑片移动不起作用的①②;滑片移动起作用的③④⑤⑥,在进一步讨论滑片移动方向作用不同又可分为两类:③④;⑤⑥。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分析,在通过实验验证就能很好的掌握好变阻器的使用方法,很好的突破难点。
3.依照新课改的精神,不局限于课本,将课外的一些知识引入课堂,如:旋转式电阻箱的使用与读数。
4.用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引入,又用变阻器在生活中的应用结束,很好的体现了新课改“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的理念。
本节课不足之处有:
1.在讲接法时,如果能制熟练运用多媒体展示课件,同时加上实物演示,既节约了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又形象直观,学生更易理解。
2.练习太少,不能使知识得到更好的巩固。
第二篇:滑动变阻器教学反思(范文模版)
滑动变阻器教学反思
嫩北子弟校
节文来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要求贴近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亲身体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物理现象,揭示物理的本质和规律;突出强调认知过程对学生发展的必要性和形成科技素质的重要作用;注重科学探究,提倡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根据这种教学理念在教授“变阻器”这个内容时,我就充分注意到应该放手让学生大胆的开展实验探究,从自身的实验探究中寻找科学的理论,科学的方法。
滑动变阻器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基本电学元件,重点在于了解滑动变阻器的原理,熟悉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指导思想应该按照人的认知规律,从感性到理性、从形象到抽象、由浅入深的一步步认识。在能力培养方面,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让学生自己想、自己说;在演示实验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的培养。下面列举教学中具有意义的几点:
1、在教学的引入中,新的物理课程是要符合“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联系到生活中天天都能看到的调光台灯,所以更加激发学生想了解调光台灯的原理的热情度,同时拉近了课程与生活的距离。在教学中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是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这是每一位教师教学的义务和责任。
2、在引导学生探究变阻器原理的实验中,每组的学生准备了一块自 制钉有电阻丝的木板,学生可以根据这块木板上的电阻丝自己独立思考在把电源、电灯、开关接入电路的同时,如何运
用电阻丝改变灯的亮度。学生根据前面学过电阻与长度有关,能够有效的解决问题。学生能体验自身实验探究成功的快乐的同时确实理解了滑动变阻器的原理: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流。在课堂的实验探究中应该充分让学生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教师的包办代替,学生自己享受成功的快乐是教师所包办不出来的。
3、在教学的最后,教师提出两个学生能自己评价自己的问题(1)今天这堂课你最有兴趣研究的问题的是什么?(2)在今天的实验探究中你最得意的表现是什么?提出这两个问题能够体现善于欣赏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励自己在学习中的不断进步,总之,本节课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调动学生实验探究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自主学习的责任感。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营造一个活跃合作的课堂气氛,给学生的主动探究,创造性的学习,自主提高留有充足的空间,帮助学生尝试自己探究感受成功的喜悦,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第三篇:九年级物理《变阻器》教学反思
本节课较成功之处有:
1.变阻器是一个很重要的电器元件.在以后的实验和电学计算中都要用到它.由于滑动变阻器不同于一般的电器元件,它有四个接线柱,选用不同的接线柱,它连入电路中的部分就可能不同.因此,“变阻器”一节课的内容,在电学部分以至以后的学习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难度又很大.要突破这一难点,必须使学生真正了解变阻器的构造和原理.因此我在教学中是这样设计的:通过这样一个演示实验:将一根较长的镍铬合金电阻线AB、小灯泡、电源、开关和演示电流表按图所示电路串联起来.其中P是金属夹制成的触头,当P向左滑动时,电流表示数逐渐变大,灯逐渐变亮;P向右滑动时,电流表示数逐渐变小,灯逐渐变暗.这样学生轻松的就能认识到变阻器的原理
2.这节课的难点是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由于有四个接线柱,接入不同接线柱,所起的作用不同,学生特别容易混淆。因此我采用先在黑板上画好结构示意图,让学生先分析六种接法。并将其分类。
本节课不足之处有:
1.在讲接法时,在黑板上画图浪费了大量时间,如果能制成课件进行多媒体展示,同时加上实物演示,既节约了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又形象直观,学生更易理解。
2.练习太少,不能使知识得到更好的巩固。
第四篇:《滑动变阻器》的教学反思
滑动变阻电学实验中的一个重要仪器,所以我把它作为专题复习的一个内容,单独拿出来进行一节课的复习。
在设计这节课时,我是从四个方面来复习滑动变阻器的:一是滑动变阻器的基本知识,既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原理、铭牌的含义、电阻丝的特点、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二是滑动变阻器对电路的影响,包括串联和并联时,调节滑片能引起哪些相关物理量的改变。三是实验中的滑动变阻器,分为两种实验,一种是滑动变阻器在其中起分压作用的实验,有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实验,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的实验,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和定值电阻实验,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第二种是起改变电流作用的实验,焦耳定律实验,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实验。四是生活中的滑动变阻器,让学生举例说出。在第二和第三部分分别选配了适量的巩固练习,来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己觉得在课的设计上还是比较成熟,应该能是很好的一节课,但在实际上课时,却和设想的不一样,可以说,不算一节很成功的复习课。有些地方可能是启发引导的不够,很多地方学生对本该知道的东西都说不出来,或说不到位,有的问题解释好几遍还有学生不明白,一直问个不停,在时间上,就显得不是很充分,最后没有练习的时间了。还有,在各部分之间过渡的不够自然,流畅,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得加强锻炼。通过不断的反思,我想我的教学水平一定还会有不断的提高。
第五篇:滑动变阻器 教学设计
《变阻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变阻器是电阻知识的实际应用,在电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学习变阻器知道其构造和工作原理,有助加深对电阻概念的理解,又为今后电学的学习作了必要的准备。
2、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A)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认识它的符号和结构示意图,会用它改变电流大小;(B)了解变阻器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C)通过探究怎样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 亮度,正确使用变阻器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A)通过连续改变电流的学生实验,进一步加深对电阻作用的理解。(B)通过对变阻器的自主设计,感知创新设计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引导学生在设计变阻器的过程中,不断发现矛盾,激发动机,提出问题,改进提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产生动手操作作用的变阻器的欲望。
3、本课的重点是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难点是正确分析电路中电流大小与滑片位置变化的关系。
二、教法与学法
变阻器的教学属于实验仪器的教学。本节课采用演示实验及学生分组实验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师生共同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经历设计制作滑动变阻器模型的过程,突破滑动变阻器的教学难点。充分体现循序渐进,“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
三、教学资源
演示实验用器材:长条型滑动式电位器及其结构图、滑动变阻器、不锈钢丝(取自于不锈钢络纱)、涂有绝缘漆的电阻丝、电流表、小电灯、电源、导线、开关、电阻箱、调光台灯。投影仪等
学生探究用器材:电源、削制好的铅笔芯、开关、电流表、电灯、不锈钢丝、涂有绝缘漆的电阻丝、胶带纸、变阻器、小圆管。
四、课堂设计
本节内容的教学采用四个步骤,围绕六个活动展开。
(一)由生活走进物理,提出本课的设计任务
本课采用谈话的方式导入,在学生回忆一些带有档位的家用电器(如电热毯、电吹风、电扇)基础上提出问题:如何设计一个器件使电路中电流连续可调(使得这些电器的温度、转速、音量等连续地调节)?在学生讨论、排查(如音量开关,电扇的调速器(不是档位型),电子琴上的滑键,电动车速度控制把手等„„)后,观察可拆解的长条型滑动式音量开关(投影以下幻灯片),让他们观察其内部结构并思考其原理,作出可能是移动滑片改变了连入电路的金属片的电阻的猜想。
教师对学生敢于探究予以及时表扬,同时指出其中的金属片是一种电阻较大的特殊材料。进而提出本节课的设计任务:制作一个元件──变阻器(板书课题:变阻器),利用
它来连续调节灯泡的亮度。
(二)手脑并用、循序渐进、创作设计
活动1:验证猜想 体验变阻──用铅笔芯使电灯亮度连续可调,制作一个简易调光灯。
首先,利用如图(课本19页)电路,通过用铅笔芯连续调节灯泡亮度的学生实验,探索引起电流连续变化的原因,让学生验证猜想、体验变阻调光,形成对改变连入电路中铅笔芯的长度──改变电阻──改变电流(板书)的初步认识。
(学生思考讨论,在改变灯泡的亮度实验的过程中,存在哪些不足?只要说出大概意思即可,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评估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
活动2:创新设计──让变阻器更加坚固耐用、实用、适用。
教师乘热打铁指出用铅笔芯、夹线钳制作的就是一个简易的滑动变阻器。其弱点是铅笔芯细脆弱,容易随坏,可调范围较小,电阻较小等。故有必要设计一个坚固耐用的滑动变阻器。通过对影响电阻的因素的分析,从材料、坚韧度、长短与粗细等角度来考虑,筛选出用电阻大的合金丝靠改变长度来改变电阻较为实用。利用一根长约1m的不锈钢丝,(或电褥子里的导线)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变阻器来改变灯的亮度。学生拿着又细又长的不锈钢丝──模仿制作“铅笔芯式的长条变阻器”,但很快又自己否定这一方案。这一设计目的是激发矛盾,让学生调动其内在的动力寻求解决方法。教师抓住时机引导他们从线团、弹簧得到启示,发现可以把很长的线绕在一个圆管支架上。
活动3:动手实验──绕电阻线
要求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发现并解决问题才能使设计趋于完善 课堂上,做法是同学们将桌面上的长约1m的不锈钢丝,绕在各自带来的圆管上,两端用胶带固定。学生操作后,教师提出需要讨论解决的三个问题:
(1)太松绕不下,紧密缠绕时圈与圈短路?(──用漆包线)
(2)你们打算如何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线的长度?(──抽头)
(3)要连续改变电阻怎么办?(──刮漆、装滑片)在集思广益后完善设计:考虑到绝缘、耐热等空心圆管用瓷管,固定滑片需将它安装在与瓷管平行的金属横杆,为方便接线在金属杆两端装接线柱,还要为变阻器安装支架。
接下来师生协作画出变阻器结构简图。(板书)
活动4:分组实验 学会研究──由理论到实际,探究变阻器的使用方法。
通过以上的设计,同学们对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原理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理论必须联系实际才能体现其意义。因此,让学生观察滑动变阻器实物,弄清构造,通过分组实验探究变阻器的使用方法是本课的重要环节。观察并思考投影出以下问题:
(1)变阻器的几个接线柱是如何接入电路的?共有几种接法?
(2)接入电路的是哪一段电阻线?(有效部分)
(3)滑片从左向右滑动,电阻是如何改变的?
(4)哪些接法不能改变电阻?
(5)那两个接线柱的电阻最小?几乎为零?并观察灯泡的亮度?
学生对照问题思考,将思考结果填入表格,再通过分组实验验证各自猜想,研究电阻变化的原理+规律及作用。
. 在滑片移动过程中,每种连接中连入电路的电阻如何变化?有无规律可循?设计一个实验表格,如图所示。
设计实验,思考下面的问题:
(1)要使灯泡和滑动变阻器的电流大小相同,变阻器如何与灯泡连接?画出电路图。
(2)要想改变电流的大小,应该使用变阻器上的那两个接线柱?
(3)要使灯泡由暗变亮,接通电路前,滑片应放到什么位置?(有什么作用?)
活动5:师生合作 总结归纳──完善对滑动变阻器的认识:
在完成实验的基础上,共同总结出使用变阻器的注意点:改变电阻的接法是“一上一下”各接一个(板书);不能改变电阻的接法是同上同下。分析电流变化要明确是哪一段电阻丝连入了电路;闭合开关前,滑片P应该移到阻值什么位置。包括对“滑动变阻器”的铭牌如“20Ω 2A”,推敲出正确的含义。
活动6:再探究──教师演示:变阻器与灯并联时能否改变灯的电流?
根据画好的实验电路(投影),学生边口述教师边连接实物,同时要求学生说明使用变阻器要注意的问题,目的之一是加深对变阻器的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目的之二是通过实验总结出变阻器与灯该如何连接才能改变灯中电流。
(三)由物理到生活──变阻器的应用
⑴ 投影常用的变阻器(滑动变阻器、电位器、旋钮式电阻箱、光敏电阻、热敏电阻等),作简单介绍,丰富学生对变阻器的认识,展示一个调光灯,用旋钮调光,再次认识变阻器的作用:能够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或部分导体两端的电压。
(2)课上练习(教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进行,特别是过程的练习题目要加强)
(四)知识系统化──学生小结本节课收获
建构主义认为,让学生自主地架构知识体系比教师的直接教学更有意义,所以本节课准备让学生充分回忆所学内容,自己总结所得收获。
为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布置如下作业:p21 12 {介绍电阻箱及其原理,比较它与滑动变阻器之异同} 板书设计:(略)科学合理,重点突出 课后反思:(略)成功与失败
总之,这一节课我试图让学生经历设计制作滑动变阻器模型的过程,让学生对变阻器的设计制造方法、对其结构有深刻的认识,达到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不讲自明。通过分组实验,猜想、验证、总结概括加深变阻器对电流改变作用的理解,有效地达成学习目标。让学生真正理解,物理知识学有所用,激发兴趣,对物理学科有爱学,想学的欲望,向课上45分钟要质量,提倡高效课堂,减轻学生负担,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成绩!